第一篇: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熟悉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今年上半年,我通过随领导下乡调研、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市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一项保障工程来抓,做到了“四个坚持”:
1、坚持三级联动,构建齐心协力抓党建的组织体系。市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建立和完善了市、镇(办)、村抓基层党建三级责任体系,将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市、镇(办)、村三级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市委每年确定一批后进村,作为市“四大家”党员领导的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与各镇(办)党委签订责任状,各镇(办)党委与村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抓农村基层党建的成效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把市、镇(办)、村三级党组织和书记的责任联在一起,目标联在一起,奖惩联在一起,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调研中我们发现,各镇(办)党委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自觉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较好地落实管党职责,建立健全了党委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和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制度,做到定时开会、定时检查、定时解决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各镇(办)党委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全面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展。各市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将部门特色、行业优势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联在一起,积极为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智力和人力支持,全市已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基层党建工作合力。
2、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解放思想,理清新时期党建基本思路。近年来,市委通过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开展思想大讨论,召开扩大开放工作座谈会,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列入党建工作目标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明确思路。二是适应形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标,各地大胆探索组织设置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示范基地上,使党组织与产业链、与农户紧紧连在一起。全市共在产业链上建立各类党组织127个。如毛嘴镇秦杨村采取“支部+协会”模式,成立生猪养殖协会,协会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使生猪产业链与村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村生猪养殖实现技术、防疫、饲料、良种、宣传和销售“六统一”,形成了良好的规模效益。杨林尾镇兴隆村联合本镇及彭场、张沟、、沙湖等地专业大户,组建市富喻龙虾水产经济合作社,并建立联合党支部,统一受杨林尾镇党委领导。郭河外婆家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将本镇60多名水产、养鸡、蘑菇等产业链上的党员凝聚在一起,实行分行业建立党组织管理,解决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协调问题。三是紧扣要务,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对农村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各地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道路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通过发展村办企业、活化集体资产,提高村民收入;有的通过发展集约规模化特色产业,联合壮大家庭经济;有的通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有的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畜禽圈养、建沼气池等途径,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方式,涌现出了张沟先锋村、郭河印湾村、毛嘴秦杨村、园艺场、三伏潭栗林嘴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张沟镇在先锋村网箱养鳝的辐射带动下,形成7个养鳝板块,5个大规模养鳝基地,10个规模近2万口的网箱养鳝核心村,全镇发展网箱养鳝近3万亩。镇白三洲村党支部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外出务工人数由的263人发展到目前的900多人,达到户平两人。四是创新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部分党员思想观念陈旧、致富信心不足、开拓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实际,市委围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不断深化“双建双带”、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双培双引”等活动载体,激活党员主体,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来改变现状。目前,全市共有“双建双带”服务标兵1400多名,形成一定规模的“双建双带”基地600多个,带动农户10万多户,催生了张沟先锋网箱养鳝、郭河印湾科普养鸡、毛嘴秦杨生态养猪等8大精品
园区和鱼鸭套养、张滩水稻育种等343个特色鲜明的基地,涌现出张新安、印家兵等一批有影响的“双建双带”服务标兵。
3、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是抓龙头,增强村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市委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高度,把镇村两级班子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作为
龙头工程来抓。对镇村班子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读相结合、专题报告与理论研讨相结合、分散调研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促进了镇村班子整体素质的提升。着力改善村干部工作环境,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三伏潭镇还探索村干部基础工资直达制度,“五职”干部基础工资由镇财政统一上到个人工资卡,村支部书记每月上卡300-500元,其它干部每月上卡200元,剩余工资和浮动工资年底结现。对战斗力不强的村级班子,市委实行跟踪管理,集中整治,确保真正实现转化。二是抓培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近3年来,每年举办2期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参训150多人。同时,计划用两年半时间在全市建设650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40余万人次。三是抓服务,让党员得到更多的组织关怀。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基础上,采取走访慰问、包点驻村、邮政信函等形式,为全市近4000名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使党员无论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四是抓阵地,增强村级组织整体功能。针对村级组织办公无场所、活动无阵地、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市委从开始,采取上级补助一点、市级配套一点、镇(办)资助一点、村级集体收入列支一点的办法,共筹资1480万元,新建149个村部,改扩建152个村部,使全市行政村基本上拥有了独立的办公活动场所。制发《关于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作用的意见》,把民兵、共青团、妇女、经济合作等组织的活动场所以及甲级卫生室等纳入村部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使村部既是村民议事中心,又是党员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医疗中心和文体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阵地的作用。五是抓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市委坚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开发利用农村各类人才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程”和“阳光工程”,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聘请农业专家学者讲课指导,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培养了一批以养鳝能手陈江启、“桃树大王”许先平等为代表的“土专家”、“田秀才”,培育了一大批有较高科技素质的新型农民。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大专班试点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坚持制度创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村“两委”班子民主选举制度。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使一批年龄轻、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进入村级班子。同时,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实现“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理顺了“两委”关系。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剅河镇黄桥村党支部近几年坚持“集体的事情集体定,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修通村公路、改造村医务室、新建水厂和村老年活动中心等一系列重大事项,都是村“两委”一班人先研究提议,经村民代表大会集中通过,最后落实到位,消除了不少误解,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使黄桥村在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部书记丁克美也顺利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在全面推行村级民主理财基础上,实行民主管财、民主管事、民主管人结合,既管财务开支,又管村级事务,还管(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村组干部。镇在民主理财小组的基础上,率先在各村设立“村务理事会”、“村务监事会”,“两会”成员一般由党员、产业大户及有威信的农民担任,与村委会平行同期同届,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重大村务活动,如村级公路硬化、村部改扩建、沟渠疏挖、涵闸修建、新建水厂等,实施全程监督,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敢管干部的民间干部,肯帮群众的优秀群众”。该镇沈湾村支部书记刘为玉上任后,大力推行民主管理,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两会”,使过去债务多、上访多、矛盾多的瘫痪村得到彻底改变,支部多次被评为市、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是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在公开内容、公开环节和公开形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党务、村务工作动态公开转变。村里除公开村组财务收支、政策、法规、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方面内容外,还普遍推广了《党员之窗》经验,向党员群众及时公开发展党员、结对帮扶、设岗定责等党建工作情况。不少村还设置了“工作动态”栏目,定期公开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职责履行情况,对重点工作,还将责任人、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公开。在公开环节上,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除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发放农民负担卡的“一栏一会一卡”的公开形式外,还根据群众需求,变原来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为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在公开形式上,由上墙公开向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现场作答等多种形式公开转变。三伏潭镇在全镇34个村全部设立村务公开栏,随时接受群众监督。通海口镇共和村,每年腊月二十八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两委”成员向代表作口头述职,党员和群众代表根据收集的意见,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请“两委”班子现场作答,确保“两委”工作处于群众监督之下。
二、当前我市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看到主流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主要表现为“四不”:
1、工作不平衡。一是地区之间差距大。受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所限,各镇办园场工作并不是齐头并进。二是类型之间反差强。村、“两新”组织、社区三种类型的党建工作强弱不
一、成效不一。村级党建工作投入力度最大、发挥作用最强、先进典型最多,但问题和矛盾也最多,困难也最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近几年起步快、发展快,在全省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但如何更好地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还需花大力气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相对滞后,黄荆社区党组织一枝独秀,先后荣获“湖北省社区建设最佳示范社区”、“湖北省和谐社区”、“全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等一系列省级荣誉,为争了光,但其他社区普遍比较落后,基本处于经费难到位、办公无场所、党员找不齐、活动难开展的境地。特别是新建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商应无偿提供社区办公场所”的规定没有部门去落实。三是创优工作进展慢。按先进、一般、较差分类排队,全市基层党组织明显呈纺锤型结构,即两头小、中间大。以村级党组织为例,据各地年终通报情况统计,先进村约占20%,一般村约占60%,较差村约占20%。这离我们确定的“使全市‘五好’村(社区)党组织以及企业党组织达到50%以上”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2、方式不适应。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党组织的设置仍然以行政区划为主,没有完全跟上特色产业兴起、外出打工党员增多、各种专业协会出现等新形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各地虽然采取支部领办、党员大户引办、跨地联合共办等方式实践和探索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但存在党组织代替协会、党组织与产业链条结合不够紧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二是党内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通讯数字技术、互联网等已经走进寻常老百姓的生活,加上党员从事职业千差万别,完全依靠“三会一课”、读文件、念报纸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党员监督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党员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党员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党组织对党员行为规范难、监督难、教育难,“三不”党员(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按时足额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四是优化党员队伍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新党员发展难。从我市党员的年龄结构看,55岁以上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数的41%,36—54岁的党员占45%,35岁以下的党员占14%。68.6%的党员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一流青年上高中,二流青年去打工,三流青年留农村”,使培养农村干部的源头逐步萎缩。
3、环境不优越。农村党建工作的物质环境、工作条件、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一方面,集体经济薄弱。由于过去上缴农业税费处理村集体财产,在土地延包中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坑塘、荒滩“分光吃尽”,导致目前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开支完全靠国家转移支付,仅能维持基本运转。很多地方因上缴任务重而又收不上来,导致转移支付也到不了村。另一方面,历史包袱沉重。由于普九义务教育建学校、过去借款上缴农业税费,绝大多数村存在较重的债务包袱。二是干部待遇较低。全市主职村干部年均工资6000元,非主职村干部年均工资5000元左右,很多还因上缴任务太重而被扣减或收入白条。近年来,办理养老保险的村支部书记占总数的40%不到(有的已经卸任)。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险基本上是空白。农村党员干部普遍感到“经济上无甜头、政治上无奔头、办事上尝苦头、工作上无劲头”。三是社会风气不好。不法势力、宗族势力和封建迷信正在侵蚀农村基层党组织肌体。过去不法势力多是打架斗殴、破坏治安,现在则是插手工程、垄断农资和农产品市场,干扰基层工作。近几年兴建的一些民生工程大都有不法势力干涉的痕迹。
4、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一是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在实际任用党员干部的过程中,各地难以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标准,而是“能完成任务的就上,能管住村民的就上,能筹到钱的就上”,存在用“狠人”、“拐人”的不良倾向。二是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对党员干部处事简单粗暴、为政不廉、赌博抹牌等现象批评不够、约束不够的问题;存在着对党员教育培训重政治轻经济、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同时,也存在着对党员干部关心保护不够、撑腰打气不够的问题。支部书记普遍反映,在与历欠户、钉子户、缠访户及不法势力斗争的过程中,身心、财产经常受到威胁,受到打击报复,但上级党委对此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致使基层干部心理难以平衡。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各地虽然出台了“百分制”考核体系,但都只是从完成任务的角度出发,考核指标偏重约束,忽视激励;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进步;偏重眼前,忽视长远。
三、对今后农村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农村党建工作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客观估价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冷静分析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我市下阶段农村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把“三级联创”作为我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决策和思路完全正确。事实证明,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推进,我市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明显、形势看好。我们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一是要进一步咬紧创建目标。市委提出通过3-5年努力,使全市村(社区)、镇(办、场、园)和市直单位“五好”党组织覆盖面达到50%、60%和70%以上。要以5年为期限,年年制定具体的创建目标和达标对象,一年一部署,一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确保创建工作力度不减弱、要求不降低,确保创建目标按时完成、超额完成。二是要进一步丰富创建载体。在创新活动方式上,要更加强调针对性,更加注重实效性,切实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到工作有高标准、发展有远目标、推进有新举措、验收有严要求、活动有新成果。三是要进一步树立创建典型。典型是旗帜,典型是明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近几年,我市对党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挖掘太少、宣传太少。先进村支部、先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先进社区党组织仍然是几个老面孔。必须打破不愿树先进、不愿当先进的怪圈。高度重视挖掘、培养和推广先进典型,让典型走出来,让看点亮起来,让先进切实发挥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
2、认真梳理、逐一解决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虽然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对这些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比如后备干部青黄不接、集体经济薄弱、工作方式方法简单陈旧、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手段等,要分出主次、分出缓急、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逐一攻克。
3、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线、战斗在一线,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压力大、责任重、待遇低。各级党委、政府要高看一眼、厚待一层,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保障机制,加大基层干部住房、医疗、养老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在物质利益分配上向农村干部倾斜,在攻坚克难上为他们撑腰壮胆,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关怀、舆论上支持,为他们在基层工作、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将在职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全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对任职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的离任村干部,要制定专门政策,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4、积极研究和应对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新挑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处理好农村基层组织在党组织设置、教育方式、党员监督管理、队伍素质结构、作风建设方面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加快推进并规范“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方式,努力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主体,各类管理型、产业型和功能型党支部为基础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积极开展城乡统筹、结对共建活动,探索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学校,与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新机制,整合资源,采取市财政拨一点、市管党费出一点、民政、劳动等部门资助一点的办法设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做好生活困难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的扶持、激励和救助救济工作,切实增强其对党的信仰、信念、信任和信心。积极探索和推进能人治村,加快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债务村变成无债村,把贫困村变成富裕村。全面推行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激励流动党员带好同乡、奉献异乡、建设家乡。大力推进民主管村,大力推广镇的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说事、村民说事、党员村民代表议事恳谈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村民自治进程。
第二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一、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自治区要求和市委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够牢固,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难以建设发展,党的战斗力就难以有效发挥。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发挥着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作为地方党委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区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保障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要深入反思和剖析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区的农村基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产业得到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继续保持了稳定、有序的社会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值得充分肯定和表扬。总体来看,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也是好的,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都不够强,有的村干部感觉很迷茫,发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一般采取传统的方法,租土地、搞堆场、建作坊,结果造成环境污染、河道黑臭、事故不断,农民群众怨声载道;有的村级经济的发展长期徘徊不前。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农村班子,而且把心思放到村级经济发展上。二是村“两委”班子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不能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不能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三重一大”问题随便拍板决定,结果造成很大损失,引起了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强烈反感;有的基层党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的状态,党员会议不开。如果这些工作抓不好的话,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都是表面化。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提纲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主要表现在(一)加强学习教育,不断转变干部作风
(二)党委议事和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
(三)按照“抓班子,强队伍,促发展”的思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
(四)注重引导和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双向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双培双带”、星级创评、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党建载体实践活动,培养和壮大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先进群体队伍
(五)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六)认真履行管党职责,严格推进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二、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干部报酬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党组织缺乏有效约束与调动群众的手段与方式
(三)村级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工作运行
(四)村干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五)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
(六)边远农村发展缺乏资金保障,大大降低农村党组织影响力
三、我们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
(二)上级党委要赋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直机关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权
(三)法律法规要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与约束群众的手段与方式
(四)要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干岗位吸引力
正文:
近些年来,上级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许多明显成效,使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发展。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主要表现在(一)加强学习教育,不断转变干部作风
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主题教育实践、先锋远程教育学习等,通过学习教育,有效提高了乡村党组织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党委议事和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
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重点环节,乡镇党委认真制定完善细则,对议事范围、议事原则、议事形式以及执行、监督、纪律等进行更加具体的规范,使党委议事和决策严格按规范程序运行,确保了党委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尤其涉及“三重一大”问题的决策,严格按程序操作,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乡党委负责人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路子、不强制拍板作决定,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对重大问题做到有主见不主观、能果断不武断,突出班子的集体领导,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和谐氛围。
(三)按照“抓班子,强队伍,促发展”的思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
立足于培植“领头雁”,将“书记抓,抓书记”作为提升班子凝聚力的核心来抓,着力提升支部书记的自身修养、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加强软弱涣散村班子整治,大力解决
干不成大事的“软”班子、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散”班子、工作慢半拍的“慢”班子的问题,发现村班子力量薄弱及时充实加强,为推进村级组织发展与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四)注重引导和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双向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双培双带”、星级创评、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党建载体实践活动,培养和壮大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先进群体队伍
(五)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整合组织资源、硬件资源和财力资源,大力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有效加强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有力保障了农村党组织建设。
(六)认真履行管党职责,严格推进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几年来,乡党委始终把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第一职责,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坚持乡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支部或非公有制经济党支部,定期到点上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帮助解决问题;并突出抓责任落
实、督查指导、考核激励,有效促进了乡村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干部报酬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力增强,社会各阶层收入快速增长,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此相反,随着形势的变化,村干工作量不断增加,村干工作量及难度甚至超过了普通正式干部,但村干部平均月工资仅几百元,和绝大多数社会阶层工资反差十分突出。村干部待遇基数低,增长幅度不大,待遇留不住人,后继乏人。他们工作任务重,没有多少时间从事家庭经营、农业生产、外出做工等,影响家庭致富,村干普遍深感“经济上无甜头、政治上无奔头、办事尝苦头、工作起来无劲头”。
(二)农村党组织缺乏有效约束与调动群众的手段与方式
过去村集体有“三提留五统筹”可暂时挪用,无钱办公益事业可搞集资摊派,可以通过扣工分、扣供应粮、调整田地,不听话就办学习班或拘留等方式约束群众,农村党组织书记在一方之地还算得上一个风光人物。可现在是以往的基
层组织权力都不存在,而法律法规又没有赋予基层党组织新的约束群众方式。现在的农村干部有人形象地描述:群众“不批不斗不怕你,有吃有穿不求你,有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你来硬的去告你”,过去是群众求干部,现在是干部求群众。当前群众享受接近绝对的自由,几乎不受任何约束,政策过于偏右,基层干部处在“上压下抗”双层夹板之中,承受双重压力,导致基层工作陷入“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无作用”的困境,乡村决策执行难,上级政策落实难,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推进难,一定程度上,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接近软弱无力、半瘫痪状态。
(三)村级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工作运行
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没有实质内容,对村委会的人事、财务没有审核否决权,导致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架空,成为象征性的领导。一些村委会负责人认为自身是村民自治组织、由村民直选,不是组织任命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不服从党组织领导,加上村两委职责分工不明、工作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在工作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无法体现,导致班子战斗力、凝聚力较差,严重影响村级工作开展。
(四)村干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加之,有的存在党员队伍的年龄老化现象,选拔村干往往是“筷子中间拔旗杆”,难于找到合适人选。二是村干部待遇低,影响村干部队伍的稳定,造成一些地方村干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日益突出。三是有的村选举中因受家族势力、区域观念、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导致选出的一些村干素质不高,有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差,个人独断专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优亲厚友,从而大大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村干工作岗位吸引力低,他们不太看重岗位、珍惜岗位,导致村干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随意性,乡镇党委政府无法严格要求他们,许多时候只能听之任之,边远乡镇尤为突出。在党员发展上同样如此,发展的党员时常出现不是素质较高的,有时没有将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党内来。
(六)边远农村发展缺乏资金保障,大大降低农村党组织影响力
由于历史、地区差别、管理体制等原因,至今许多边远村集体经济仍然是“空壳”。加上边远地区政策项目资金投入偏少,许多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学校、乡村
办公场所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意见大,不满情绪积累甚多,导致农村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没能力,建设公益事业没财力,干部说话没气力”,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党,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去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的先锋模范充分发挥,才能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目标。
三、我们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首先就是要完善好工作体制与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转。建议:在不违背党章的基础上,要明确规定村级重要财务收支必须经过党组织审核,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群众关注关心的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财务支出情况等热点焦点问题决议与实施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能否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加乡村党组织可依照一定程序对不和党组织保持一致的村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审查、免职;能否取消“村民自治”提法,因为这个主张与事实完全脱节,自从提出“村民自治”以来,从来没有实行
过,现实情况是“村民自治”行不通;健全村党组织班子民主评议、述职述廉述德制度,健全党代表常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学习制度等,努力促进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优化指标(立足于少而精、切实可行),加大奖惩,严格落实,不断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高。
(二)上级党委要赋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直机关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权
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你手中没有东西制约他或有求于你,他就不会卖你的账。乡镇党委对乡(镇)直单位没有人事、财务调配权,乡(镇)直单位在工作开展时,就不一定与你步调一致,多数是面同心不同,要么极力回避,更有甚者公开唱反调,这样的先例并不少见。只有赋予了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直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权,才能确保在工作开展中,各单位与党委政府步调一致,同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拧成一股绳,形成整体合力。
(三)法律法规要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与约束群众的手段与方式
当前群众享受接近绝对的自由,几乎不受任何约束,政策过于偏右。因为任何人或群体权利与自由都只能是相对的,如果权利与自由不受约束,肯定会变成一盘散沙。何况广大
群众素质是非常参差不齐的,实际局面可想而知。群众中虽然有许多素质高的人,但同样有许多素质很差的人,这些人对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对乡村工作等不支持,缺乏大局观念,只顾一己之利,少数人甚至抵制阻挠公益事业建设。示范引导、说服教育对这些人一般是不起作用的,他们许多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有些人思想狭隘、言语偏极,看到乡村和机关单位的一些不正之风,就一偏概全、全盘否定,对乡村干部极力低毁,甚至更有仇官或以与干部作对为荣的人,采取敌对或仇视的行动,处处攻击乡村干部,阻挠你开展工作。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你手中没有东西制约他或有求于你,他就不会卖你的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乡村党组织缺乏调动与约束群众的手段,导致乡村工作决策难执行,上级政策难落实,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难推进,让基层干部处在“上压下抗”双层夹板之中,使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接近软弱无力、半瘫痪状态。因此,只有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和约束群众的手段,管理制约那些素质差的群众,解决干部难当、工作难搞问题,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四)要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干岗位吸引力
现行的政治体制中,村干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特殊的“干部”。他们家庭有“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既要搞
好家庭生产经营,还要处理村级管事和办事之间的关系。加上村干与国家正式干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差别,导致许多村干只能以家庭增收为主,以做好村级工作为辅,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与精力投入,阻碍了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因此,上级党委政府要不断提高“一定三有”政策含金量与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村干工资(取消误工补贴的说法),完善村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有效提高村干待遇;从村干中招录公务员、选拔公务员,让他们在政治上看到希望;建立村干帮扶机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多方增强岗位吸引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根基才会牢固,才能提高战斗力与工作成效。
第四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村组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次宣教活动中,我们龙山村宣教工作组就如何加强龙山村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龙山村地处商洛市东郊,江滨大道东段口,312国道以北,地处城乡结合部,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540户,1921人。耕地面积为1083亩,人均0.57亩。有农村党员40名。村“三委会”成员13人,其中40-45岁的6人,占委员总数的46%,46-50岁的4人,占委员总数的31%,50岁以上的3人,占委员总数的2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女委员3名,占委员总数的23%。其他群团组织(治保、调解、民兵、妇联、团干)由5人组成,平均年龄45岁。14个村民小组中,现任职组长12人,空缺2人,平均年龄48岁。
二、村级班子建设现状
龙山村村级班子总体情况良好,在全办事处是一个相对团结、高效、快捷的团队。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子队伍整体素质较好,能够识大局,紧扣发展、和谐两大主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使全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村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纯收入达4949.9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村级班子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困惑迷茫。新形势下,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困惑,不能正确看待党员队伍的主流,对党内个别违法的领导干部以偏概全,对党的前途产生怀疑,甚至有的失去了信仰,丧失了政治荣誉感。极少数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接受了一些低级的、腐朽的、封建的迷信思想,背离了唯物主义,虽然经过办党委政府的说服教育,有好转趋势,但仍有极少部分人不能从思想上根本转化过来,还有待党组织进一步教育感化。
(二)个别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在新形势下,一小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热情下降,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有的责任感不强,有事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为大多数百姓的利益着想,计较个人得失。有的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成为群众的“尾巴”,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三)部分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政治理论水平低。从全村班子年龄结构上看,村“三委会”主要干部平均年龄47岁,而且文化程度只是初中以上,由于忙于日常工作和农务,政治学习抓的不够,理论水平较低。
(四)“三委会”工作协调不够。尤其是村监委会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还没有理顺村“三委会”之间的关系,在有效监督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其他群团组织和组长工资偏低,导致部分干部工作没有积极性,有的甚至撂挑子不干。农村工作量大、面广,而且琐碎,但其他群团组织和组长的年工资仅有五六百元,部分干部认为不划算,不能认真对待工作,有的甚至撂挑子不干,导致部分组的组长职务长期空缺。
四、目前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锐减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低,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四是经济发展缺乏项目支撑。
当前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
1、道路建设问题。
2、饮水问题。
3、教育问题。
4、水利设施建设问题。
5、农村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及收费问题。
6、生产资料价格。
7、粮食保护价格问题。
8、农业科技下乡和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9、村级领导班子后备力量
建设问题。
五、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抓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要制度化,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党的大政方针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
二抓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队伍建设。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班长的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来贯彻落实。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他是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是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抓住了这个“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下工夫建设好“一把手”队伍。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办事公道正派,党员和群众拥护为基本条件,同时要体现新形势、新
任务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上来。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三抓机制,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制约机制是一个包括制度规范、监督措施、惩戒手段三个部分的系统工程,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善用惩戒手段,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纠;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将其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第一,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和村监委会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村级党员干部。第二,要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努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齐全的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第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建功立业。要建立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联绩计酬,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
四抓载体,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
阔空间。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采取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新形式、新方法,才能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如开展“共建共创共发展”、“升级进档”、“三级联创”、提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各种目标管理活动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无论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对农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要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宗旨的理解,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重塑党员干部形象,努力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第五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职责上面临新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内容上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进程上看,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伟大
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针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把其作为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和调整自身承担的职责和职能。一是当好组织者。努力探索和创新党的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有效运用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到凝聚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奋斗目标上来。二是做好推动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当家做主,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三是成为实践者。把服务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有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先进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在具体工作和行动中当表率、做楷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方式和领导能力上带来新的考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复杂、特殊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和国家的政策、项目、资金来扶持,需要千千万万农民群众去奋斗,更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心组织和有效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农村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努力改进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农村广大党员必须带头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努力在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先进性,做致力发展、推动工作、执政为民、艰苦创业的表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有所作为的新舞台。一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明确了新目标。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物质文明发展的目标准确地定位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上,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目标明确地确定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把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的目标突出地集中在“管理民主”上,这就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农村发展的总方向和具体目标。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紧紧把握这些目标要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全部智慧和力量,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二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当前农村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比如:中央在《建议》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资源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放活经营权,必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和实践的动力。三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农村稳定提出了新要求。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民集体上访具有经常性,上访人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农村的稳定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影响很大,按照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振兴农村经济作为解决农村稳定问题的根本点,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点,把加强对农民思想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解决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消除因经济落后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使农村稳定建立在新的社会基础上。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任务
1.要把发展新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着眼夯实物质基础、增加群众收入,努力使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熏农业承担着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吃饭和生存问题,而且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城市支持和工业反哺毕竟是有限的,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靠“三农”自身。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领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