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着力为加快景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结合到景东工作以来先后到80余个村调研了解的情况,去年12月底利用全县村干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的机会对541名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意见建议,以及最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调研走访所掌握的情况。经综合分析,认真思考,形成此报告。
一、景东县农村党建工作现状及分析
景东县有21个党委(工委),其中有13个乡镇党委,1个县直机关工委,4个部门党委,3个企业党委,13个党组、21个党总支,448个党支部(机关支部210个、乡镇支部238个)。2008年末,全县共有党员13574名,平均年龄47.18岁,其中,女党员2464名,少数民族党员6025名。全县共下辖13个乡(镇)、169个村(社区)、2339个村民小组。建制村党支部书记166名、主任166名、建制村党支部委员930名,支部委员兼任村委会委员468名,书记、主任“一肩挑”105名,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3名。村民小组2356个,党小组1280个,党员组长769名,党员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251名,党员空白组60个,无党员空白组乡(镇)4个,流动党员372名。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为突破口,加强领导,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05年被省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县有“五好”村党支部149个,“五带头”党员达8478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苦熬不如苦干、志高何愁山高,扬长避短走致富新路,齐心协力奔小康生活”的大柏村;涌现出了常年绿荫在,四季果飘香,立足小山村,挤进大市场的生态小康村黄草岭;涌现出了集体经济结硕果,蚕桑产业树典范,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的开南村,涌现出了群众信赖、党员满意、组织放心的好支书段正勇;涌现出了村民们把她当做主心骨,党员们把她称为好领班的曼等乡扎结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杨开会;涌现出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热心为民的好党员、好代表、好村官罗德明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像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屹立在农村第一线,发挥着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犹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大人民心中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然而,二、1、首要任务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只有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抓党建,农村党建才有着力点,才能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一要围绕发展选准配强班子。扩大选拔范围,创新选人机制。打破目前“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束缚,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限制,面向发展选经济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向外务工经商回村人员和复退军人等门路广、信息灵人员,选开拓型人才;面向大学生“村官”和的返乡待业青年,选知识型人才;通过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选出精干高效、群众满意的村支部班子,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达到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发展一方经济的效果。二是围绕发展提升素质。帮助乡村干部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强化措施,着手提升村干部引领发展的本领。以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对村干部和党员骨干进行专题培训,现场培训和技术轮训,对农村支部书记单独培训,请优秀支部书记现身说法,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致富技能和带富能力。三是围绕发展创新组织设置。结合中央和省、市关于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的村设立党总支,党员3名以上的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村民小组采取联合组建等方式建立党支部的精神,找准组织设置与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党建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可以尝试同一产业的村民小组联合建、村企一地共同建等方式,引导农村党支部跨地域、跨所有制、跨产业整合联建,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分工要求的组织设置模式,聚集发展要素。四是打造“彝乡党建长廊”基层党建品牌。以无量山经济干线、哀牢山经济干线、川河沿线为三条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特色品牌村建设为亮点,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产业富村、项目兴村、企业强村”的新路子。借鉴董报烤烟专业村、黄草岭水果专业村、景范养鱼专业村、开南蚕桑专业村等村的成功经验,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组建中介协会组织,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主要任务,在种苗、技术、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有偿服务。多渠道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本地资源,特别是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鼓励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变小农经济为商品经济。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通过集资入股,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资本的积累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村党组织通过集体入股的形式参与经济活动,实现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村集体收入。实践证明,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了,才会有更多群众主动加入党组织,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才会被吸引回家并安居乐业
2、提高农村党员素质
党员素质决定党组织的战斗力,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要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发展好。发展党员既要慎重,又要积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不断完善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双向推荐制、公示制及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建立优秀农村人才储备库和培养帮带机制,培养吸收农村“田秀才”、“土专家”等致富型农民入党,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好。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要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突出对党员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致富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充分注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分类分层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管理好。以村民小组或相关产业发展聚集的技术员、信息员、流通环节等利益相关群体为单位,广泛建立党小组,将分散的农村党员集中起来,参与议事决策、财务监督等。要进一步健全民主
生活会、民主议事、党员活动日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强化党员行为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从基层了解的情况看,基层群众普遍爱面子,家与家,户与户之间有攀比心理,从健康合理的角度引导,可以完善党员年度评议考核、党员挂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民主评议机制,强化预警告诫和出党处置,健全党员淘汰机制。使农村党员有当头、有面子。
3、加强村级干部后备队伍建设
乡(镇)党委及村党支部要强化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职责,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及时把那些思想品质好、奉献精神强、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提供优秀人才支撑。把选人范围扩大到大学生“村官”、回乡学生、复退军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各个领域、各种群体之中。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联系人制度。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确定2-3名培养对象,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和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变“自然成熟”为“培养成熟”。建立后备干部考察制度,由乡(镇)党委定期对后备干部表现情况进行考察,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档案,作为村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动态管理和培训,使后备干部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4、把强化保障激励作为努力方向。
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强化保障激励措施。一是着力加强待遇保障。尽快落实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各项工作,保证村干部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适当待遇留人、稳心、鼓干劲。从长远来看要建立村干部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制定相关政策,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出路。二是着力加强权利保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扩大基层党员的参与面。三是着力加强情感关怀。生活上随时了解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温暖。工作上要保护他们,为敢抓敢管的农村党员干部撑腰,让他们放心、放胆、放手去抓工作。要进一步做好特困党员和老党员的关爱活动,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农村福利中给予特困党员、老党员优先考虑,使农村党员在生活上不忘党,思想上不脱党。
第二篇:关于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着力为加快景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结合到景东工作以来先后到80余个村调研了解的情况,去年12月底利用全县村干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的机会对541名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意见建议,以及最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调研走访所掌握的情况。经综合分析,认真思考,形成此报告。
一、景东县农村党建工作现状及分析
景东县有21个党委(工委),其中有13个乡镇党委,1个县直机关工委,4个部门党委,3个企业党委,13个党组、21个党总支,448个党支部(机关支部210个、乡镇支部238个)。2008年末,全县共有党员13574名,平均年龄47.18岁,其中,女党员2464名,少数民族党员6025名。全县共下辖13个乡(镇)、169个村(社区)、2339个村民小组。建制村党支部书记166名、主任166名、建制村党支部委员930名,支部委员兼任村委会委员468名,书记、主任“一肩挑”105名,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3名。村民小组2356个,党小组1280个,党员组长769名,党员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251名,党员空白组60个,无党员空白组乡(镇)4个,流动党员372名。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为突破口,加强领导,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05年被省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县有“五好”村党支部149个,“五带头”党员达8478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苦熬不如苦干、志高何愁山高,扬长避短走致富新路,齐心协力奔小康生活”的大柏村;涌现出了常年绿荫在,四季果飘香,立足小山村,挤进大市场的生态小康村黄草岭;涌现出了集体经济结硕果,蚕桑产业树典范,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的开南村,涌现出了群众信赖、党员满意、组织放心的好支书段正勇;涌现出了村民们把她当做主心骨,党员们把她称为好领班的曼等乡扎结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杨开会;涌现出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热心为民的好党员、好代表、好村官罗德明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像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屹立在农村第一线,发挥着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犹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大人民心中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前农村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下降,农村党组织作用明显减弱。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最普遍的问题是村干部、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后备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当前,农村村干部、党员队伍中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的现象较为突出。全县8943名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2341人,占26.2 %,45岁以上的达到4758人,达53.2%。个别村党支部几乎成了老年人支部。景范村97名党员,35岁以下的17人,仅占17.5%,45岁以上的党员有37人,占38.2%,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904人,达88.4%。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带来的不良后果越来越显现,去年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曾发现,个别村支书卸位后,要重新挑选一位合适的村支书都很难,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大街乡村组干部队伍中存在两个“三分之二”现象,即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三分之二,45岁以上年龄偏大的占三分之二。龙街乡丫口村、文井镇大营村、文龙乡瓦罐窑村、太忠乡平掌村支书年龄已超过60岁,但由于缺乏后备干部,一直还坚持由这些老人身兼要职。
农村发展新党员难一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家里留守的只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后备人选匮乏。以大街乡文山村为例,该村有17个村民小组,2286人,有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6人,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27岁,平均年龄50岁,该支部2008年以来未发展一名党员,季节性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有12人,开个支部会有时三分之二的党员到会率都不足。而且到会大多数是老党员,有的文化层次偏低,有的不识字,有的年龄偏大,只能是到会来听听,回去以后难以贯彻落实,更谈不上如何发挥作用。
景东是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的多,由于长期在外,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无法将他们作为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来培养,也就形成了“好苗子”难找的状况。
2、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党员先进性发挥不够,党组织战斗力不明显
客观地说,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多数党员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符适应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因循守旧型。有的受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影响,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缺乏正确理解,用老眼光、旧观念看问题,不能接受新鲜事物。有的甚至不信科学信迷信,热衷于求神拜佛。知识匮乏型。由于文化知识所限,缺乏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当前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深感力不从心,一些村组干部任职几十年,却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意识淡泊型。宗旨意识淡泊,党性观念退化,不讲奉献,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甚至连参加支部党员活动、开党员会都要索取报酬。少数农村党员干部卸职或落选后心里不平衡,与基层组织唱对台戏,提出一些过高的、无法满足的要求,给现任村干部发难。信念动摇型。有的党员思想消极、方向迷失,对当前经济转轨时期一些不正常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对党的先进性产生怀疑,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尽管不是主流,但也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最迫切的问题是农村党员干部利益保障不到位,村干部存在后顾之忧
长期以来村干部待遇偏低,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一般村干部的年均报酬低于外出务工、就地打工人员,收入与工作强度反差太大,一些村干部因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限制,失去了报考公务员的机会,心理不平衡而动摇。村干部是任务重、压力大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艰辛劳动不成比例,退职后没有保障,绝大部分村干部为村民工作一辈子,但退职后只能自谋生路。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成了村干部的真实写照,仅凭感情、凭党性、凭奉献,没有利益保障,影响到村干部队伍稳定和凝聚力的发挥,更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脆弱,村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难以发挥
调查发现,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十分脆弱,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少于1万元,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全县166个村,集体收入1万元以上的只有4个村,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导致村级组织“紧巴巴”过日子,党支部开展活动经费困难,党小组活动经费无法保障,自筹经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更是难上加难。村集体经济弱,导致群众“急、难、盼、怨”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党组织威信下降。农村支部书记深感有经济实力才有战斗力,基层党支部威信的树立要靠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发展问题。基层流传的话语是“人民内部矛盾要用人民币来解决”“路修到哪里,水引到哪里,经济发展到哪里,组织的威信就树立到那里”。当然,由于部分农村党员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帮助和带领群众致富,也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农村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党建工作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二、新时期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措施
1、首要任务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只有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抓党建,农村党建才有着力点,才能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一要围绕发展选准配强班子。扩大选拔范围,创新选人机制。打破目前“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束缚,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限制,面向发展选经济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向外务工经商回村人员和复退军人等门路广、信息灵人员,选开拓型人才;面向大学生“村官”和的返乡待业青年,选知识型人才;通过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选出精干高效、群众满意的村支部班子,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达到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发展一方经济的效果。二是围绕发展提升素质。帮助乡村干部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强化措施,着手提升村干部引领发展的本领。以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对村干部和党员骨干进行专题培训,现场培训和技术轮训,对农村支部书记单独培训,请优秀支部书记现身说法,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致富技能和带富能力。三是围绕发展创新组织设置。结合中央和省、市关于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的村设立党总支,党员3名以上的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村民小组采取联合组建等方式建立党支部的精神,找准组织设置与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党建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可以尝试同一产业的村民小组联合建、村企一地共同建等方式,引导农村党支部跨地域、跨所有制、跨产业整合联建,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分工要求的组织设置模式,聚集发展要素。四是打造“彝乡党建长廊”基层党建品牌。以无量山经济干线、哀牢山经济干线、川河沿线为三条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特色品牌村建设为亮点,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产业富村、项目兴村、企业强村”的新路子。借鉴董报烤烟专业村、黄草岭水果专业村、景范养鱼专业村、开南蚕桑专业村等村的成功经验,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组建中介协会组织,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主要任务,在种苗、技术、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有偿服务。多渠道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本地资源,特别是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鼓励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变小农经济为商品经济。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通过集资入股,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资本的积累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村党组织通过集体入股的形式参与经济活动,实现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村集体收入。实践证明,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了,才会有更多群众主动加入党组织,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才会被吸引回家并安居乐业
2、提高农村党员素质
党员素质决定党组织的战斗力,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要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发展好。发展党员既要慎重,又要积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不断完善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双向推荐制、公示制及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建立优秀农村人才储备库和培养帮带机制,培养吸收农村“田秀才”、“土专家”等致富型农民入党,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好。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要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突出对党员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致富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充分注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分类分层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管理好。以村民小组或相关产业发展聚集的技术员、信息员、流通环节等利益相关群体为单位,广泛建立党小组,将分散的农村党员集中起来,参与议事决策、财务监督等。要进一步健全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党员活动日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强化党员行为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从基层了解的情况看,基层群众普遍爱面子,家与家,户与户之间有攀比心理,从健康合理的角度引导,可以完善党员评议考核、党员挂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民主评议机制,强化预警告诫和出党处置,健全党员淘汰机制。使农村党员有当头、有面子。
3、加强村级干部后备队伍建设
乡(镇)党委及村党支部要强化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职责,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及时把那些思想品质好、奉献精神强、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提供优秀人才支撑。把选人范围扩大到大学生“村官”、回乡学生、复退军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各个领域、各种群体之中。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联系人制度。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确定2-3名培养对象,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和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变“自然成熟”为“培养成熟”。建立后备干部考察制度,由乡(镇)党委定期对后备干部表现情况进行考察,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档案,作为村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动态管理和培训,使后备干部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4、把强化保障激励作为努力方向。
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强化保障激励措施。一是着力加强待遇保障。尽快落实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各项工作,保证村干部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适当待遇留人、稳心、鼓干劲。从长远来看要建立村干部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制定相关政策,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出路。二是着力加强权利保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扩大基层党员的参与面。三是着力加强情感关怀。生活上随时了解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温暖。工作上要保护他们,为敢抓敢管的农村党员干部撑腰,让他们放心、放胆、放手去抓工作。要进一步做好特困党员和老党员的关爱活动,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农村福利中给予特困党员、老党员优先考虑,使农村党员在生活上不忘党,思想上不脱党。
第三篇: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已成为各级组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富民强县进程的一项紧迫任务。去年11月,凤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加快农民增收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在全县组织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选派42名科级后备干部和58名乡镇业务骨干进驻100个村,由
44个县级部门、20个双管单位、36个规模以上企业与100个村结成“一帮一”对子,落实增收举措到户,全力帮助农民增收。
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乡镇是责任主体,村“两委会”是实施主体,包村单位及驻村干部是包扶抓促主体。驻村干部在农民增收工作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发挥作用,有哪些途径和方式?我们结合农村党建重点工作专项检查调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思考。
一、主要做法
1、调查摸底明思路。全县“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动员大会之后,百名驻村干部迅速进村入户,察民情,访民意,全面掌握所驻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各农户家庭劳动力、经济收入水平和收入渠道等情况,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坚持能高则高的原则,协助村“两委会”和农户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增收计划和农户增收计划,并上墙进行公示,逐村逐户建立增收文秘杂烩网计划措施台帐,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同时,各驻村干部深入广大群众,与农民谈心交朋友,认真开展“三农”工作调研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文章,为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把握农村发展主流、突破口,找到政策支撑点、平衡点,更好地谋划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据统计,全县除个别驻村干部外,95%驻村干部入户率达到100%,共撰写上报调研文章100余篇。
2、狠抓产业夯基础。驻村干部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因地制宜,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及要求,把县上扶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支农、强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户,把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最实用的科技知识宣传到户,把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最需要的技术支撑协调落实到户,着力培植支撑农户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新栽植花椒71.3万株、苹果2800亩,种植蔬菜1.2万亩、中药材4500亩,林麝、梅花鹿存栏分别达到1700头、860只;建成2个生猪养殖小区、15个生猪专业村正在建设,发展8个生猪养殖公司、养猪大户237户,全县生猪存栏达到12万头、出栏3.84万头;举办农民工创业培训、技能培训69场次、培训8270人,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2.68万人,使驻村干部促进农民增收的抓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落实项目赢民心。驻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所驻村实际,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积极协助村干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争资金,跑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路、桥、水、电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全县百名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会”确定办实事项目392件,其中已完工项目210件,已动工建设项目170件,正在落实12件,落实项目资金4559.72万元。
4、抓好党建促发展。驻村干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一手抓党建工作、一手抓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引导和协助村“两委会”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创建促进农民增收先进村党组织、争当党员致富带头人”、“三双”活动等农村党建重点工作,使农村经济建设和党建工作实现了“双赢”效果。
二、工作成效
通过多半年的工作实践,“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驻村干部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抓促作用,受到了各级组织的普遍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1、干部作风更实了。驻村干部通过驻村蹲点,深入农村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换看法,心贴心互助合作,实打实解决问题,掌握了农村群众的所想所怨所盼,熟悉和了解了农村,体恤和尊重了农民,关心并支持了农业,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2、突出问题解决了。驻村干部普遍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难点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赢得群众信任的突破口,坚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通过修路、拉电、建人饮工程等,使一批影响和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增收步伐加快了。驻村干部紧扣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立足县情、乡情和村情,深入调查研究,用超常规的气魄谋划发展,用超常规的举措破解难题,用超常规的干劲狠抓落实,全力帮助和引导农民群众调结构、壮产业、增收入,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58.74元,同比增长51.3%。
三、启示与思考
1、加强自身建设,练好内功是前提。驻村干部是农民增收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驻村干部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工作的水平。因此,驻村干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本领和实效,才能更好地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达到组织和群众“两满意”的要求。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服务群众是
每一名干部的职责所在,尤其是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的驻村干部,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增强服务意识,一定要心系农村、心系农业、心系农民。对待农民和农村工作要热情、热心、热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真正做到刻苦钻研,深入实践,勇于开拓,当好群众的“引路人”。二是要提高工作能力。驻村干部从机关下到农村,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对象、环境,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因此,必须要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向书本学习,向农民学习,向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不断从基层汲取知识和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和阅历。必须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矛盾,调动各方面力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必须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全面了解现状,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必须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一条致富路。三是要树立良好形象。驻村干部深入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驻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党政机关的作风。因此,在工作中,要沉下身子协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培植增收产业、谋划致富项目,协助村干部破解“三农”难题,树立肯干事、能干事的形象。要努力为所驻村争取到一批项目、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培养一批致富领富示范户、引来一家龙头企业,为农户留下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营造一个崭新的生产生活环境,树立办实事、求实效的形象。要讲团结、顾大局,自觉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协助村上积极开展工作,坚持吃住在乡、工作在村,不搞特殊化,树立重小节、讲奉献的形象。
2、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谋划是基础。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之一。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必须首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底子、洞察实情,结合村情、户情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拿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打好增收基础。一是要认真调查摸底子。通过与镇村干部座谈交流、逐组逐户走访等形式,采取发放户情调查表、调查问卷等方法,摸清村上的自然环境和人口等基本情况,产业发展和劳动力从业现状,农民收入及构成。二是要深入分析找问题。认真分析,寻找出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出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富裕村的差距,寻找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破解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三是要明晰思路定目标。针对村情实际,充分挖掘村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确定驻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四是要制定规划绘蓝图。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协助村“两委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增收目标、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措施等。
3、突出工作重点,抓主抓重是关键。农民增收工作面宽、难度大,在促进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中,驻村干部要扮演好角色,发挥好抓促作用,必须要抓住工作重点,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一是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要形成适应市场、适应本村发展的主导产业。驻村干部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特色种养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着力培植支撑农户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积极走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对农户已经形成主导产业的,要引导其进一步提质增效、扩大规模;尚未形成主导产业的,要协助农户尽快栽植“摇钱树”、兴办特色养殖。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项目资金支撑对发展农村经济、推动支柱产业起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驻村干部要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主动的争项目、跑资金。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央和省、市、县的产业政策,捕捉政策中透露出的投资信息,在政策中找项目,围绕政策争取项目;要发挥各自优势,把方方面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利用起来,结合村上的实际抓好项目;要主动走出去,与公司、企业多接触、多联系,充分利于他们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来上项目,发展主导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挖掘本村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产业和各种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要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驻村干部要从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民增收的目标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农民开展生产合作、流通合作、科技合作以致金融合作,引导和支持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增收的凝聚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源的组织者,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纽带,农村种养业能手交流合作的平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力军。四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作为农民增收工作的主导力量,能否发挥好“领头雁”作用是关键。驻村干部要着力发展和精心培养一批发展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公道正派的农村能人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不断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民主议事、设岗定责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村级组织规范运转;要组织深入开展各项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讲求工作方法,发挥作用是保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农民增收工作中,作为“助推器”的驻村干部,一定要讲求工作方法,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因户施策,分类指导。驻村干部要在深入各农户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根据每户劳动力资源、家庭经营资源、收入来源和结构情况,按照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扶贫型五种类型,逐户划分类型、筛选增收路径。要针对各类型农户特点和各农户实际,一户一策制定增收措施、提出增收目标、进行分类指导。要建立增收台帐,对制定的各农户增收措施一一登记造册,施行销号管理。完成的增收项目及时销号,没有完成的要积极想办法帮助农户落实或及时予以调整,确保增收举措落到实处。二是要政策宣传,示范引导。驻村干部要通过散发小册子、传单、举办培训班和以会代训等有效形式,向农民积极宣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传递更多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市场供求信息,为农民增收指路子。要通过抓发展典型、抓产业大户,努力培育一批增收致富带头人,以鲜活的事例鼓舞群众,引导农民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农民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三是要教育培训,提高素质。驻村干部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技能,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靠农民素质能力的提高,促进增收致富步代的加快。要通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推介科技项目、开展送科技下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邀请专家现场授课等,强化对农民的培训,使每个农民都能够掌握1—2项致富技能。四是要强化服务,解决问题。驻村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服务。要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解决好群众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缺少资金的帮助协调贷款,缺乏技术的帮助联系技术人员,销售不畅的积极帮助打开销路、开拓市场。要把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落实各项办实事项目,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扫清农户增收障碍,让农民得实惠、让老百姓满意。
第四篇: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村委会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 2013-6-2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党员座谈等形式,对我镇各村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全村有1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582户3033人。共有党总支1个,支部8个,党员60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党员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此次调查显示,半数的农户认为党员在劳动致富方面有发挥作用,多数农民党员能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绝大多数村支部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
1.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2.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一些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组织生活,消极对待组织分派的工作,不愿缴纳党费。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履行职责不到位,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造成政令不畅,群众有怨言。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5.村级民主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党务村务公开较少,特别是财务方面不够透明,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德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
3.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把创先争优同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官阳镇关于农村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工作调研报告)
黄维江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在全镇13个村一个居委会实地走访、党员座谈等形式,对我镇各村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全镇共有党支部15个,党员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党员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此次调查显示,半数的农户认为党员在劳动致富方面有发挥作用,多数农民党员能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绝大多数村支部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
1.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
2.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一些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务工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组织生活,消极对待组织分派的工作。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履行职责不到位,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会有折扣,造成政令不畅。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5.村级民主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党务村务公开较少,特别是财务方面不够透明,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可以考虑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德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
3.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山林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
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把创先争优同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