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总结[5篇范文]

时间:2021-01-17 11: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总结》。

第一篇: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总结

2019年我镇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县卫生局级领导下、县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下,传染病报告率大大提高了。如期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疫情管理工作计划,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情况分析

2019年是全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由于报告方式的改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已大幅度提高了。2019年古城镇卫生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例(水痘5例,肺结核1例,乙肝5例,疑似麻疹1例)。

二、成绩与经验

1、领导重视。由院领导、公卫办、村卫生所负责人及疫报人员组成。建立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上墙,配备有网络直报的设备和专职人员。

2、村卫生所使用玉林市卫生健康局制定的统一表格,登记项目基本完整。医院使用玉林市卫生健康局制定的统一电子表格,登记项目基本完整。

3、多次对医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使医生及时掌握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新病种及报告方式和时限等,对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多数医生能掌握。

三、存在问题

1、传染病仍有漏报。部科室无登记传染病病人,传染病漏报调查中漏报率较高。

2、部分医务人员对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个别科室有门诊电子日志但形同虚设。住院电子登记不齐,造成传染病报告情况无法查询,影响正常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开展。

3、部分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法律知识淡薄。不定期抽查中,发现个别医生不懂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新病种,以及某些传染病在乙、丙类中的调整。相当部分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程序、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不掌握。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奖罚制度。

2、强制使用玉林市卫生局制定的统一表格,建立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室登记、x光室登记及传染病登记。

第二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制度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消毒隔离管理组织、制度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制度、预案

组长:潘得明组员:潘立明

马树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人员个人档案

姓名:潘立明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科长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公共卫生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九、公共卫生科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纠正,保管好传染病报告卡至三年,以备查验

第四篇: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资料

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传染病相关登记 法定传染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

1.1 传染病相关登记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 门诊日志、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 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 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各项目登记要完整,医务人员应规范填写。

1.1.1 门诊日志

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 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 85%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人记录。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9项基本内容。

1.1.2 出入院登记

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 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不得漏登。

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12项基本内容。要求登记填写完整。

1.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 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医生处,由医生统 一发放,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 大,可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便于管理。

1.1.4 传染病疫情登记

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 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常住地址(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同时填写就读学校/幼儿园)、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法定传染病报告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并执行首诊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 发现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 病报告卡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出

2.1 目标与要求

执行首诊负责制 严格执行门诊日志制度、出入院登记制度、检验 和影像部门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染病报告流程 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无漏报和迟报。

2.2.2 报告病种及内容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 甲、乙、丙三类共39种传染病 丙三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 报告病种及内容

卫生部或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 染病管理的上述病种及其它暴发、流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可疑新发 传染病。2.2.3 报告时限

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 告的有(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如电话和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等)

2.2.3 报告时限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 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实行网络直报 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 病报告卡。

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 整,则按最新标准执行。

2.2.4 报告程序和方式

2.2.4.1 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

2.2.4.2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应立 即通知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并按规定 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用A4 纸印刷,使用钢笔 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 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及规范详见《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

2.2.4.3 传染病报告卡收集

临床医生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本科室负责传染病 报告管理的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根据所报病种的报告时限采取以下措施:

报告时限在2小时内的:立即电话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间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

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部门(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每日至当日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收卡,收卡时注意核对卡片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如接到需在2小时内报告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前往报告科室收卡。

2.2.4.4 传染病报告卡检查

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对收到的卡须进行错项 漏项、逻辑等检查,如有疑问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和核对。对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的卡片应予以改正; 对误诊、误报的卡片返回原科室进行核实修改,根据 修改后的情况分别予以继续报告或剔除。

2.2.4.5 传染病报告卡登记

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 的相关信息在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2.2.4.6 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具体录入人员将检查并登记过的传染病报告卡中信息填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系统” 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报出卡片。每日结合传染病报告登记对报告卡查重,对确认 重复的卡片不录入直报网络。

2.2.4.7 传染病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疑似 病例确诊或发现填卡有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临床医生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 正”项,同时在“订正病名”中注明原报告病种。疫情报告人员收到订正卡片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规 定时限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订正,并 在备注中注明原病种或订正的内容。传染病的订正或删除等情况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作记录。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报告。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 更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2.2.4.8 传染病查重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年初至当日报告传染病卡片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查重按照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和现详细住 址六项指标进行; 若无重卡,可去除年龄或职业或现详细住址反复查重(查重时应首先选择[姓名、病种]2个变量组合作初步 筛查);对发现有疑问重卡,及时向填卡医生核实予以删除。重卡删除原则

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 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 依据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 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然后 再作出删除。

2.2.4.9 传染病补报

医疗机构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 时补报。3.报告 3.1.1 目标与要求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 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的培训。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采样与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示意图

(参见《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1.2 接报

医技科室发现“附件3 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 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中的异常情况时,应 按照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 置机制进行处置。

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 明原因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报告标准的情况一旦确认,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报告标准的情况一旦确认,预防保健 科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 告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初次报告),直报的信息由县(区)级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一份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初次 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进程报告、个案关联等几方面 内容。

3.1.3 初次报告

初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3.1.4 进程报告

进程报告主要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 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1.5 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正确分级分类可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的函》)。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由于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结案,将无法 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事件进行结案操作前 应提请属地疾控中心对所报事件信息进行最终确认,经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结案操作。

3.1.6 个案关联

在进行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还需进行个案关联,使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每起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事件,其发病数必须与个案数(流感样病例为标本数)一致。个案关联的原则:首先在大疫情系统相应地区查 找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如果没有找到,其次在突发系统中增加个案;避免产生重卡。

突发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的双向连通:突发系统中,事件类型只要为传染病,都与大疫情系 统进行连通; 突发系统中增加的传染病个案,系统自动推送到大疫 情; 大疫情中与某突发事件相关的个案,通过人为归并,关联到事件中。

个案与事件关联途径 归并个案 新增个案

4.信息管理

4.1 疫情分析与通报 4.2 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 4.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4.1 疫情分析与通报 4.1.1 疫情分析

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

4.1.1.1 承担部门

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由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管理部门(如预防保健科)承担。

4.1.1.2 分析周期

常规监测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月、季、年进行疫情分 析,其他医疗机构按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 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情况出现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4.1.1.3 分析病种

常规分析病种包括本院诊治和报告的所有传染病,重 点是本地区的常见病种、卫生厅公布的重点防治传染 病。专题分析病种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对于报卡较少 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可按现住址统计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常规分析,但需要注明。

4.1.1.4 分析内容 常规分析:

? 本院报告疫情概况:发病数、死亡数三间分布的简要描述;病种发病 数、死亡数排序以及与上期、上年同期相比病种排序的变动(主要是 前五位的病种);本院所报告传染病的分类构成(呼吸道类、肠道类、虫媒及自然疫源类、血源及性传播类)、科室分布、报告质量,以及本院近期有关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的重要事件及相关规定等。

专题分析:

? 除常规分析内容外,还包括疫情发生发展概述,病例分布特征,当前 疫情态势,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及效果,经验教训等。4.1.2 疫情通报

经分管院长审阅后的本院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和 疾控机构反馈的疫情分析应及时向各医技科室进 行通报。通报可采取例会或召开临时会议、文件 或简报、院内信息交流平台等形式。

4.2 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保存制度,与传 染病有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4.2.1 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

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 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

4.2.2 需保存的资料类别

主要包括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诊疗记录等

4.2.3 保存及管理要求

4.2.3.1传染病报告卡的保存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电子数据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月将报至《疾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及时将上一的卡片导出后 刻录到光盘,一式三份,并分3处保存3年;二级以下 医疗机构也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纸质资料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规定保存《 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对报送本辖区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 备案记录保存3 年。

4.2.3.2 传染病登记簿

预防保健科应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簿按进行保存,保存期限至少3年。

4.2.3.3 诊疗记录

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各传染病报告科室产生的门诊日 志、出入院登记簿按进行统一保存,保存至少3年备查。

4.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信息系统安全 管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应采取实名制 采取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 准后,向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申请 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定期修改密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定期杀毒。

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 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 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5.保障措施

5.1 培训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5.2.1培训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 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 规范和要求。培训时要做好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 签到表、培训教材、试卷、培训成绩、总结等。

5.2.2 培训对象

所有医务人员,包括新进人员、进修生和实习生。

5.2.3 培训频次

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进修生纳入岗前培训,其他在 职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5.2.4 培训内容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传染 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 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以及医院感染相关 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技术指南:《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 南》、《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 填写要求等传染病报告专业技术知识。本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要求与流程。培训内容要包含国家和省最新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做好相关传染病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按照绩效考核标准要求,对霍乱、伤寒/副伤寒、按照绩效考核标准要求,对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痢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 狂犬病、感染性腹泻、病、O157:H7感染性腹泻、狂犬病、肾综合征 出血热、登革热、布病、出血热、登革热、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病毒性肝炎、征、病毒性肝炎、重症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开 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散发疫点处置

三、根据疾控中心要求采集网络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血液标本。

四、霍乱防治和腹泻病检索(1)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疫情值 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系统完善,渠道畅通。(2)根据市级安排和防制工作需要,及时、规范 开展水体、海(水)产品及食品等外环境监测。(3)乡以上各级医疗机构4~10月份开设腹泻病 门诊,登记腹泻病人并对重点对象采样检索;4~ 10月份腹泻病人霍乱检索率达到10%和总人口的 1‰,;按旬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数、检索数及 检索阳性数。

(4)防控工作从疑似病人抓起。凡发现疑似病人,应立 即按确诊病人进行调查与处理。(5)疫点疫区处理:①严格进行病家消毒;②对疫点内 人群进行消菌治疗,对疫点内密切接触者实行边采样检索 边服药,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③积极开展溯源性调查 及外环境检索工作;④疫区内(以乡为单位)主动调查腹泻 病人,并予消菌治疗,落实“三管一灭”;⑤及时报告疫 情进程,疫情处理结束后五日内向省疾控中心报出流行病 学调查表。疫情调查率100%,疫情规范处置指数不低于 0.8。(6)对确诊病例按统一调查表开展流调,及时录入数据 库,定期上报。对辖区内首例病人、新菌型病例、暴发疫 情及死亡病例开展重点调查、处置并进行专题总结报告。下一1月上旬,完成并上报全年霍乱防制工作总结。

五、虫媒与自然疫源传染病监测与防制

5.1规范开展狂犬病调查,强化防制工作。

(1)做好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于两周内将统一 做好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录入数据库。调查表录入数据库。(2)加强对一犬伤多人事件和局部地区短时间发生多个 病例事件的监测和调查处理,对暴露者进行随访,病例事件的监测和调查处理,对暴露者进行随访,及时上 报有关信息。报有关信息。对一犬伤多人事件和局部地区短时间发生多 个病例事件的调查处理率达100% 100%,个病例事件的调查处理率达100%,规范处置指数不低于 0.8。0.8。尽量采集伤人动物和病人的血、脑组织、(3)尽量采集伤人动物和病人的血、脑组织、唾液等标 本。(4)组织开展狂犬病防制日(9月28日)知识宣传。(5)按时上报狂犬病报表,同时要保证报表的质量。

6、虫媒传染病防制

谢 谢!

第五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强化传染病报告管理 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增强疫情监控处理能力 为建设和谐平安×贡献力量

---×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区疾控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我中心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在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的关怀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做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工作,现对这一方面的点滴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一汇报,旨在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工作漏洞,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我区位于×东南部,距市中心城区×公理,地处×与×交界处和×××三省区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全区总面积×平方公理,辖×镇×街,×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总人口×万。有5×所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个镇级医疗卫生单位,×个镇防保站,×所企业医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村卫生室,×余家个体开业医。

我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重点的疾控工作方针,坚决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程序,努力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确保疫情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更好地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形成地区、部门、单位、个人四方合力。严格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在全区建立三条传染病疫情监测网,㈠学校监测:形成班主任→校医→学校领导→教育局→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系

统,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常规消毒制度、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发现疑似传染病学生,及时上报疾控中心;㈡定点医院监测:形成首诊医生→医院预防保健科→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系统,对所有疑似传染病感染症状就诊患者进行详细登记、报告;㈢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监测:形成个体医、村卫生室→医院预防保健科或社区服务中心(站)→镇防保站→疾控中心网络报告系统,疾控中心对所有报告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防控措施。

二、加强经费保障,努力落实传染病防控专项经费

积极与区政府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传染病防控专项经费每年×万元,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目前,我区已下拔甲型H1N1流感专项防控经费×万元,手足口病专项防控经费已连续下拔两年,每年×万元。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区卫生局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列入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实行随时抽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各医院院长、防保站站长为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和落实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奖惩有细则,实行责任追究,并形成常态化,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

四、做好卫生应急工作,制定相关预案,完善组织建设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预案,修改、完善各专项工作方案,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体系;完善组织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及应急物资储备,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应急演练,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

五、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处理工作

我区共有网络直报单位×家,其中区级单位×家,镇级单位×家。非网络直报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采取属地网络直报单位代报的形式。

我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处理工作:

1、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制定并下发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要求传染病网络直报员加强学习,注意网络安全,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区卫生局对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红头文件,提出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及奖惩制度,并且不定期进行网络直报测试。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网络直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疾控中心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流病科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对疫情报告管理、紧急疫情接报及处理工作、对重点监测传染病的流调、记录与管理都有专人、专组负责,做到忙而不乱,职责明晰,不扯皮,不推诿。

3、我中心流病科配备了疫情报告的专用电脑和专用网线,保证了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的快速、畅通。传染病信息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

4、流病科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浏览、审核、上报工作,无论上班时间、还是晚上、节假日、休息日都有专人负责,做到随时上网浏览和审核传染病卡片,设有《传染病卡片浏览、审核记录》。对每张传染病报告卡片都必须打开浏览、审核,对问题卡片随时与直报员沟通,及时弄清情况,修改错误,保证报卡质量。在浏览、审核传染病卡片的同时,能够及时迅速掌握疫情信息,分析疫情流行趋势,必要时做出快速反应。

5、按上级要求编写传染病疫情月、年分析报告,月、年疫情分析报告除报给上级业务部门外,同时报给区政府、区卫生局,让政府和卫生行政领导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信息及动态。

6、疾控中心设有疫情报告和咨询专用电话,并对外公布,疫情专用电话保证24小时随时有人接听。

7、疾控中心设有《紧急疫情接报及处理登记》,对紧急疫情信息的接报、处理、进展情况进行完整规范记录,以便及时、完整地反应疫情发生、发展状况,及时采取和调整防控措施,对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对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有专门的记录、并实施周报制度,每周向区政府、区卫生局报告一周动态分析,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领导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手足口病实行社区随访和反馈制度,农村由乡村医生负责,城区由社区医生负责对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每天进行随访,动态管理及掌握病例隔离和病情变化信息并及时向镇级和区级疾控机构反馈,为防控手足口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参与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区、镇(社区)、村三级疾病控制网络,保证传染病监测不留死角。

六、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

加强了对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对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双月督查,对镇级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季督查,对村级卫生室和个体开业医每年督查1/4。疾控中心定期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化验室登记等原始资料,及时核对传染病疫情和查对是否存在疫情迟报、漏报现象,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改正,并要求医疗卫生单位依据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及时发现、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作为传染病控制工作中的关键来抓。要求区级、镇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X光室、B超室建立传染病登记反馈机制与流程。

我们根据国家关于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的要求出台了《×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和《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加强了对发热门诊的建设和检查力度。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检查,使各级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得以加强。

对镇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形成了制度,每年必须进行两次考核,考核结果已纳入卫生局对镇级预防保健单位的绩效考核中,与工资、奖金挂钩。

以上督导、检查、考核措施的实施,强化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发现、上报意识,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整体水平,完善了我区传染病疫情防控处置体系,对提高我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及时规范处理重大疫情提供了保障。

七、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

在传染病防控中,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督导检查,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对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我中心制定了《×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与区教育局联合统一制定并下发了《晨检记录本》、《因病缺勤追查登记》、《晨检及因病缺勤情况日报登记》、《学校消毒情况登记表》。结合疫情发生与流行形式,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三期关于学校疫情防控知识及措施的培训班。同时加强了对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查工作,学校必须准备一间隔离室,必须备有充足的体温计、消毒剂和消毒防护、传染病防护用品,通过宣传栏、班队会、校讯通等形式加强对老师、学生、家长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宣传。以上措施的采取使学校对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增强了,各种相关记录得到了统一和规范。加强了疾控与教育的信息沟通和相互理解,成功建立起学校传染病防控体系,使我区各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区疾控中心流病科编写了《基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消毒管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手册》,手册中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各种传染病报告相关记录的具体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等

做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工作手册》的编写、下发,使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了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标准,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规范的模板统一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使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健全,规范合理,大大促进和提高了我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质量。

我们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诊断、报告水平和法律意识。

以上是我区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与兄弟旗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本次拉练,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下载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总结[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总结[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测试卷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测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 _____ 得分:_____ 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

    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管理组织

    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管理组织 一、组织机构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成立由主管院长、医务处、疾病预防控制科、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201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试题

    201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 1、国家现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几种? ( )A、2 类 35 种 B、3 类 35 种 C、3 类 37 种 D、3......

    中心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 目 录 一、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三、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四、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五、 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会议主讲内容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会议主讲内容为实现我院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提高我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特召开本次会议,会议内容如下: 1、各门诊科室均应设立门诊日志......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精选五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各科室: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我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1.临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立即电话报区、市防疫站,同时报传染病卡,对乙类传染病要6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12小时内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与职责

    关于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