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化学知识总结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化学知识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二、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见四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O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O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7.解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
a.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b.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c.由a和b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质量 × 100%
(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某化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 100%
(4)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和/混合物的质量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5)解题技巧
a.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三、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2.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3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6.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4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1.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四、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溶液中不一定: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
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34.5 g某物质放入95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等。
2020化学知识总结大全
第二篇:化学与生活知识总结
化学与生活总结专题
一、化学与环境
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代烷,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只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汽车尾气的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排放到大气。氮的氧化物的形成不是因为燃烧不充分等原因,而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电火花作用下生成的。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防止铅有毒污染环境,不能降低氮的氧化物的生产量。
3.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因为二氧化碳。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煤的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增多而引发酸雨。
4.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 5.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有关
6.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功能。福尔马林可用于制作生物标本,不可用于食材保鲜。
7.CO,NO的中毒机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8.水体污染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和堆埋。含N、P等物质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
9.饮用水可用液氯,二氧化氯,臭氧等来进行消毒,利用的是氧化性。10.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可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11.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体,但具有吸附性。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不是胶12.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13.铜汞离子用硫离子除
14.Na2FeO4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Fe(OH)3胶体和O2,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和净化剂
二、化学与能源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的资源。2.沼气是可再生资源。
3.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中所含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污染气体。燃料脱硫,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硫的量。煤的气化产物是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主要成分H2、CO、CH4、CO2)。煤的液化可以获得燃料油以及多种化工原料。煤的干馏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等,石油分馏可得到煤油、石蜡和沥青等
4.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通过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的气态烃,5.液化石油气是乙烷、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为清洁能源。6.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天然气是高效的清洁燃料。
7.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生物柴油是一种生物质能,通过植物油或动物油发生化学反应而来,主要成分几乎包含所用含氧有机物。8.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都是温室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
9.明矾及铁盐只能净化水,不能淡化水及杀菌消毒。漂白粉的制取: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其主要成分是CaCl2 和 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漂白粉漂白光照 2作用原理: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漂白粉失效原理: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2HClO = 2HCl + O2↑ 10.沉淀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11.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三、化学与材料 金属材料
1.合金的熔点比其中的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都低,硬度比其中的任何一种金属的硬度都大。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更为普遍,在空气中为析氢腐蚀,铜等不活泼金属不会发生析氢腐蚀。防护方法有:刷油漆、涂油脂、包上塑料层、镀有防护能力的金属、在铁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Fe3O4)[烤蓝]、连接活泼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等 3.硅酸盐材料
1.硅酸盐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等
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晶体硅:半导体晶体硅及硅芯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池。
3.玻璃:普通玻璃,变色玻璃是无机材料。有机玻璃为有机材料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以用来雕刻玻璃 5.有机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包括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棉花是植物纤维,蚕丝和羊毛是动物纤维,动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木材等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的是人造纤维;用石油、天然气、煤作原料加工得到单体,经聚合反应得到的是合成纤维,常见是有“六大纶”。鉴别人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最简单办法是灼烧。
3.不是所有的塑料薄膜制品都可以用来包装食品,如不能用聚氯乙烯薄膜来包装食品。4.常见的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碳纤维是无机高分子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四、化学与营养物质。
1.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均是高分子化合物。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2.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医院里常用银氨溶液或斐林试剂来检测糖尿病。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有:(1)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该反应被称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2)在碱性、加热的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3.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但它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排泄。4.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5.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油脂在碱性环境下的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盐和甘油,高级脂肪酸的钠盐用于制造肥皂,所以也称该反应为皂化反应。
6.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燃烧产物不全部是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7.蛋白质的典型反应有盐析(浓的硫酸铵、硫酸钠等无机盐溶液。过程可逆)、变性(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酒精。过程不可逆)、颜色反应。蛋白质遇酒精会变性,医疗中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制成波尔多液来防止病虫害。误服重金属离子可以立即喝大量的豆浆。
8.食盐中加入碘酸钾。检验食盐中存在碘的最简单方法是加入淀粉、碘化钾和稀硫酸。9.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须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维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水溶液中或受热时易被氧化
10.食品添加剂一般分为四类:着色剂(如胡萝卜素、胭脂红、苋菜红等色素)、调味剂(如味精、食盐、醋等)、防腐剂(如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营养强化剂(如食盐加碘、酱油加铁等)。有些对人体有害。
11.防止食物受潮:生石灰氧化钙,硅胶,无水氯化钙,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不可以用五氧化二磷。还原铁粉既可以吸收水,又可以吸收氧气。
12.中和胃酸:常见的有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
13.用于消化道检查的钡餐是药用硫酸钡,因为它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和脂类,因此对人基本无毒性。
14.胶体的性质可以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如生活中制作卤水豆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农业中的土壤保肥、明矾净水等都是胶体的聚沉原理;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渗析原理;工厂除尘也用到胶体的电泳现象。
15.各种必需元素在人体里有一个最佳范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16.适当的用含氟(F)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 CaO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颜色反应
8、“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地沟油成份是含有有毒物质的油脂,可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1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
12、古人精制砒霜过程为:“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13、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朱砂.HgS
1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5、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溶解
17、《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20、《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21、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22、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2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
2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 27、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28、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碱剂”或“石碱”是指草木灰
29、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硝石和臭粉 KNO3、NH4HCO3 30、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是指的硫酸
3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氨水、碘酒
32、《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33、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制得水煤气
34、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叙药物730种,其“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硝酸钾
35、我国医“山居多瘿”,也提到“海藻治瘿”“瘿”的产生与环境土质或饮用水的碘物质缺乏有关
36、“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37、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
38、《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39、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应。
40、“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41、“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前者化学变化后者物理变化。“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4、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45、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碳酸钾
46、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47、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8、,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是指硝酸钾不能撞击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烟”字的诗句,“烟”实则为“雾” 50、《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下列
51、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52、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53、《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化学腐蚀
54、《本草纲目拾遗》中述“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 “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第三篇: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之最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化学之“最”47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7.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8.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9.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20.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21.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22.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3.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5.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6.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7.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3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3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3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三低”:(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3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3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4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41.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42.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43.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
44.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6.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7.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第四篇:2010中考化学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第五篇: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范文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同周期比较:
非金属性:Si<P<S<Cl
金属性:Na>Mg>A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碱性:NaOH>Mg(OH)2>Al(OH)3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非金属性:F>Cl>Br>I
金属性:Li<Na<K<Rb<Cs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还原性:F-<Cl-<Br-<I-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常规能源
一次能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源 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火电(火力发电)
(电力)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烷烃 烯烃 苯及其同系物
通式 CnH2n+2 CnH2n ——
代表物 甲烷(CH4)乙烯(C2H4)苯(C6H6)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或
(官能C-C单键,C=C双键,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团)链状,饱和烃 链状,不饱和烃 的独特的键,环状
结构特点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 六原子共平面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
用途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溶剂,化工原料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烷烃: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甲烷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①氧化反应
乙烯(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苯
③加成反应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定义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元素符号表示不同
相同
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5、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
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6、比较同类烃的沸点:(1)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2)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饱和一元醇
饱和一元醛
饱和一元羧酸
通式 CnH2n+1OH —— CnH2n+1COOH
代表物 乙醇 乙醛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CH3CHO
或 C2H5OH
CH3COOH
官能团 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物理性质
(非电解质)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用途 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①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
①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乙醇 ②氧化反应
(ⅰ)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ⅱ)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乙醛
醛基的检验:
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①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碱,弱酸盐反应,如CaCO3、Na2CO3
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乙酸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
②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三、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元素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C H O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
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果糖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双糖
体
C H O
蔗糖
C12H22O11
能发生水解反应
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多糖
不能互称同分C H O
淀粉
(C6H10O5)n
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纤维素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油脂 油
C H 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成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
C-C键,脂 C H 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能发生水解反应
酶、肌蛋白质 N S P等
毛发等 C H O
肉、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葡萄糖 或CH2OH(CHOH)4CHO(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
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油脂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蛋白质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5、(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