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推荐五篇]

时间:2020-09-25 15:0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

第一篇: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

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5篇1

每天,在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收发室的某一时间段,师生们总会看到一位面庞俊朗,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老者,雷打不动地到传达室退休办的报箱中取出报纸,他就是学院退休的原后勤处书记、老共产党员xx。

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查老在任职期间便酷爱读书,天性乐观,深得师生的爱戴。学院的后勤工作就如小巷总理一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管,平时需要对外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更可以为自己捞些好处。然而,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告诫自己身为党的干部,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决不给党的脸上抹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学院有人背地里称他“木处长”,有人以他为原形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莫科长”(电力机车报1994年7月25日)。

退休后的查老认为,人退休决不意味着“三个饱二个倒”地走向坟地,而是工作环境变了,人生的时间可由自己来安排了,可以来耕耘自己的“自留地”,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唱歌、摄影......;还可以为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党为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xx的发展做点事情,这可以防止患上“政治老年痴呆症”。

做学习楷模,影响身边人。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查老认真地学习党中央的文件,并把院退管处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xx晚报》等定时地夹到退休员工活动室的报架上,供大家阅读。夹报纸的这份工作是他毛遂自荐找来的义务工作,他一做就是好多年。他常对人说:“每天学习、读报如同人要吃饭一样。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支撑,要有一点理想和信念。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能战胜千难万险,战胜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人民的支持。”

在学院开展三严三实的学习中,他不但自己认真学习,做笔记、写心得,还再三叮嘱子女认真学习党中央文件精神,并鼓励他们多讲多谈学习体会。查老认为孩子们的生活五彩斑澜,不学习就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下一代人,不对他们经常地注入反腐教育的预防针,将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正如纪实片《永远在路上》,以铁的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真理:要想党风清正、廉洁,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小善要为之,小恶一定不能为,才能永保革命青春。

学院党委组织学习中央文件,退管处要求退休员工写写心得、体会。查老便结合学院的实际写了一篇文章,被选上了xx教育网,受到领导的表扬。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他认真地对照党员要求写出心得、体会,被评为了二等奖并上了学院的院报。

做行动表率,关心老同志。退休后,查老担起了退休管理处的小组长工作,别人笑他降级了。他却十分认真地当回事干,每一次的活动、学习、通知,他会尽可能地一个个通知到位。离学院较远的员工家,他则利用晚上散步的方式进行走访通知。

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退休的员工有好几百人。查老只要听到学院退休员工生病住院,他都会积极与退管处的其他同志一同去慰问。由于学院还有不少独居的退休老人,退管处年年都会组织走访、慰问,查老几乎每次都会参与。有一年的春节走访,正赶上冰天雪地,查老同其他同志一道背着慰问品一家一家地送到老员工们的手中,这些老员工接到慰问品后甚是感动,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做快乐老人,增添正能量。七十岁的查老,当别人问起他的年龄时,他总会爽朗地对别人说“我今年三十五公岁!”他牢记母亲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七十二岁还学巧!”他的爱人喜欢写文章,许多文章要配一点相片,这项工作一直是孩子们的专利。查老退休后便学起了电脑和相片制作,为爱人的文章配相片,先后被《xx日报》、《xx晚报》采用,他认为给爱人当好秘书也是工作。后来爱人还写了一篇文章《老伴给我当秘书》(见xx日报2013年5月9日)。他还将一些xx湘江风光带的小视频发给曾在xx生活和工作过的朋友和亲人,一起来分享xx的发展成果。他爱唱歌,曾多次参加了xx市举办的各种合唱演出,并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他常说xx是第二故乡,只能为自己的故乡添彩,不能抹黑。只要能为故乡xx出一点力的事情,他都会乐此不疲的去做。他退休后,不断将自己的爱好进行拓展。参加《多彩xx》征文,并将打印好的文稿亲自送到xx市委秘书处,当时就受到了肯定和认可。他还参与了xx市两次关于“水文明·湘江美”的征文活动、《光明日报》和贵州省文明委联合举办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征文,并且荣获了三等奖。

查老退休后仍然有点不近“人情”。去年他近七十岁时,孩子要给他办七十岁生日,他说:“三十五公岁不办,要办六十公岁再说!”爱人劝说他时,他则说:“那你送辆车给我好了,这样还可以拉动内需。”他的爱人便写了篇《老公七十不办酒,让我送他一辆车》。(见xx日报2015年7月15日)。

查老不论是在职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特别是退休后仍然继续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常说:“一个人的信念是生活的根本,党员宣誓时就决定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5篇2

科技实验,闯出脱贫新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xx从xx林学院本科毕业。他心系林海,踏遍青山,把辛勤劳动的汗水洒在绿色金库,从林业职工一步步提拔为林业局长,县政协副主席。退休后,他轻车熟路,指导现代生态营林,发展林下经济。

他发现民营兴华农林高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老科协会员、研究员许华美自学成才,向杂草宣战,发明杂草除控剂,向生态营林进军,构建现代生态林业体系,就组织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帮助总结经验,臻于完善。他及时向省、市老科协推荐许华美的科研成果。如今,许华美经常应邀到县内外、省内外讲学,推广科研成果。营林作业亘古不变的“炼山造林”铁律被打破,一条脱贫新路越走越宽阔。

他发现大历镇高级农艺师、大历分会会长高允旺几年来坚持在林下种植竹荪获得成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就与大历镇党委、政府联系,筹备并成立了“大历老科协分会”。县里老科协历次学术活动都邀请高允旺参加,发挥其聪明才智,推广林下经济运作经验。xx组织县老科技专家多次到大历考察、调研,推广种植竹荪、油茶、夏橙、铁皮石斛等经济作物。

生态营林,林下经济,xx退休后倾尽心血浇灌出来的两朵奇

葩在xx县盛开怒放,为精准扶贫闯出一条新路。

科技下乡,走进千家万户

xx退休前是xx县政协副主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高瞻远瞩,虚怀若谷,团结奋进,共创未来是他的政治本色。他经常说,“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振兴中华我们再把汗水洒!”

老科协会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有一技之长。xx深知老科协应该是一张宽阔的平台,让会员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老科协应该是一条金色的纽带,使大家老有所乐,乐于奉献。于是,他带领农林专委会、卫生专委会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两次到乡、镇、村开展活动。每次科技“三下乡”都针对农事季节举办科技讲座、咨询,为农民义诊。10年来,开展科技讲座、咨询近百场,发放资料几千份,诊治3000多人次,测量血压4200人次。会员中有不少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xx发动他们聚焦课改,情洒校园,选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参加省“名师讲学团”,深入县实验小学听课评课,举办?学讲座,指导师资培训;成立老园丁艺术团,到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福利院慰问演出,关爱弱势群体。

发挥特长,拾遗补缺。xx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活跃在xx县的各行各业,为建设四化添专加瓦,为振兴中华再把汗水洒。

鞠躬尽瘁,讲奉献不停

2006年6月27日,xx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xx就担任会长职务。他还是县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指挥部、城区新水源暨护堤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党的“路线教育”督导组分组长,身兼数职,毫无怨言。xx退休前就患有高血压病,退休后因工作繁忙,心力交瘁,先后两次脑溢血住院治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未已”。半个世纪来,xx实践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县老科协的工作在xx的组织下,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定时学习,老有所学。双周一次理事会工作研讨,每月一次专委会主任、业务骨干政治学习,每年一次科研课题论证,每年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总结过去,计划未来。党中央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不绝于耳,科技信息、科技情报、科技资料不断吐故纳新,汲取营养,继续学习。定期活动,老有所乐。每年春游、秋游,县内参观考察,每年重阳节组织全体会员团聚联欢,每次会员离会欢送话别都充满温馨,洋溢热情,给人温暖,使人怀念。xx县养羊专业户、养蛇专业户、养孔雀专业户、台湾泥鳅专业户,都得到老科协专家的技术指导。他们饮水不忘掘井人,致富感谢好政策,发家思念引路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条平凡的真理,被老科技工作者演绎的熠熠生辉;看着科技扶贫结出的累累硕果,老科技工作者心花怒放,其乐融融。

最美老干部xx还美在严肃的政治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的科学方法,严密的组织制度。他拥护党中央,旗帜鲜明,每次外出活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八项规定”。他重视调查研究,每个科技扶贫项目,都事先组织专家论证,充分研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科学计划,每件事情都有专人负责,阶段验收、检查落实。他建章立制,每个专委会都有自己的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确保县老科协工作长治久安,经久不衰。

xx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退休10多年,他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保持科技人员的良好素质,团结广大老科技人员发挥余热,无私奉献,精神可嘉,成绩可喜。他不愧为最美老干部。

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5篇3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活在世上的人,都会在各自或长或短的生命旅途中留下人生的轨迹。有一位老人,他的一生就像一条平凡的小溪,普通真实,奔流不息却志向不凡。沿途无论顺流而下、波澜不惊,还是遭遇坎坷、千回百转,始终满怀信心地一路向前。他,就是省地税局退休干部xx。

紧跟时代的歌者

xx是个拥有20年军龄、44年党龄的老同志,少年时就爱好文学,后来投身军旅,在军队大熔炉中锻炼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他对党忠诚、为人正派、好学上进、爱岗敬业,工作兢兢业业,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地方后他又在职工作了20多年,先后从事宣传、教育、科研等工作岗位,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素质操守。他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作风,工作事业心和适应性很强。既能严于律己、团结同志,又能忠于职守、勇于开拓,为我省税收事业做出很好的业绩,2001年他被评为全省先进转业干部,所在处室曾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其个人堪称荣誉众多。与此同时,老余总是紧跟时代,善于发挥优势,长期结合本职工作坚持业余创作,撰写大量的工作论文和文学作品,先后创作新闻通讯作品1500余篇、散文300多篇、杂文随笔诗词近400篇、寓言36篇和学术论文48篇,各类作品总字数超过200万字;早在1997年就光荣加入了xx省作家协会。

退休之后,老余利用自己身体健康、时间富余和喜欢阅读、旅游以及写作基本功好的特长,徜徉在自己的文字世界,满怀激情地追逐着他的艺术梦想。他紧跟形势、记叙所见所闻,同时把个人感悟浓缩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物质淡泊的人生态度及其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老余曾用这样的文字表达对写作的痴迷:“胸有文心似火烈。尽管笔耕之路遍布荆棘,可只要走进文学的境界,就会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愉悦。深感写作的最大享受是感情找到了思想的支撑、思想又找到了文字的表现形式。每当拿起笔,一种社会责任感和自我鞭策力油然而生。于是,可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的创作成了良师益友、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余不愧是时代的歌者,从早年起就年年不断拿出新作品。长达30多年乐此不疲的写作历程被他无形中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迄今为止,老余先后出版了《山河大地心声》、《逐梦天涯》、《大印象》、《快乐泉》、《缤纷记忆》等5部作品集。个人传略载入《中华作家大辞典》、《xx省文艺家辞典》和《国际中华优秀作家人才库》。近年来他响应省委的有关号召,积极参与“我看xx新变化”征文活动,先后有两篇文章分获省委老干局颁发的征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求真务实的干才

老余是个实在人,也是把工作好手,其才华是公认的。也许是长期从事政工的职业习惯使然,退休后的他依然关心时事政治,坚持与时俱进地学习理论、更新知识、转变观念,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活出老年生活的滋味与精彩。群众能看得见的是,老余一生厚道、敬业且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私人有啥事尽量自己扛,从没为私事向组织上要求过什么。在职时他以真抓实干著称,总是风风火火的工作,为税务系统做了很多好事并赢得不少集体荣誉;退休后他发挥余热、退而不休,努力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有人说,老余这一生并不是没委屈,而是这个人心态好。该同志确实是条阳光汉子,他说过,“年龄可以老化,但思想不能僵化”。因此,即使已经退下来了,可除了自觉学习外,他还讲养生、重锻炼、爱旅游、玩微信、写博客、经常上网交流、畅谈发展变化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退休后遇到汶川地震和家乡重修烈士陵园等,他均随即捐款千元……

退休前后,老余曾担任两个税务社团的副秘书长、秘书长职务(后来辞去一个)。社团的工作不轻不重,有时也可偷点懒,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必须按章程办事也不能一点不做。对此老余没有畏难,他尊重领导、精心筹划、依靠人才、讲求效率,工作抓得有板有眼并依靠扎实的工作业绩年年顺利通过年检。XX年,他所在的两个社团分别于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评定中首批被xx省民政厅评为5a级和3a级标准学会,他本人也先后两次被评为社团工作先进个人。或许是几十年的习惯养成,老余至今还保留着顽固的上班情结,动不动就往办公室跑。一开始别人以为他那么积极上班是为了赚钱,实际上这几年老余的苦干实干乃纯粹的义务劳动,只不过是事业心很强的他在尽职尽责尽义务而已。

弘扬孝道的好人

最近几年是老余退休后的多事之秋。原来,他的父母皆为1925年出生的高龄人,现在身体都垮了,长年累月要耗费子女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老余身为长子更需负起较大的责任。事实上,从201X年开始其父就大小便失禁了,生活上需要专人照顾。于是老余就跟他大弟弟具体分工,每人每月各承包15天,轮流从xx前往莆田乡下老家陪护双亲,这一轮流便是整三年。期间,不擅长家务活的他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都被老余一一克服、无怨无悔。201X年3月,91岁的父亲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被紧急送至xx总院抢救,由于病情危重,老人成了植物人,至今还滞留在医院的重症病房,不但花光了老人的所有积蓄、还导致全家债台高筑(因为老人虽贵为建工系统的高级工程师,也曾为xx市的建设做过贡献。但其公司属于企业性质,故老人家的医保费是封顶的)。更艰难的是,自始至终直接参与护理的老余兄弟俩,一度也都因疲劳过度而先后累得病倒了。不料祸不单行,他那91岁的老母亲去年底又不慎摔成大腿股骨骨折、也在xx总院动了手术。现在两位老人既要天天护理、探视,还要屡屡花钱,这些现实的困难确实令本身也已年过花甲的老余颇感力不从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余认为:人总要老去乃是无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一个人退休时父母双全,子女能够为之尽孝应该视为一种幸福。客观上他现在遇到父母双双都住了院、都要护理探视、都在花大把的钱固然是件头疼的事。这些事未必后辈们个个都可能遭遇上,但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角度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当子女的无论在外头多么风光,回到家都应该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家庭的好儿女,这样才能让家庭其乐融融,也才能为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光和热!几年来,xx尽管退休后遇到了不少波折,但一向乐观的老余仍然信心满满,他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再苦再难,我们一家人都会顶住压力熬过去的!因为我就想做个通情达理、弘扬孝道的好人。只有这样,今后的日子才会恬静,自己的心灵才会安详!”

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5篇4

每天,在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收发室的某一时间段,师生们总会看到一位面庞俊朗,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老者,雷打不动地到传达室退休办的报箱中取出报纸,他就是学院退休的原后勤处书记、老共产党员xx。

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查老在任职期间便酷爱读书,天性乐观,深得师生的爱戴。学院的后勤工作就如小巷总理一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管,平时需要对外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更可以为自己捞些好处。然而,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告诫自己身为党的干部,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决不给党的脸上抹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学院有人背地里称他“木处长”,有人以他为原形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莫科长”(电力机车报1994年7月25日)。

退休后的查老认为,人退休决不意味着“三个饱二个倒”地走向坟地,而是工作环境变了,人生的时间可由自己来安排了,可以来耕耘自己的“自留地”,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唱歌、摄影......;还可以为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党为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xx的发展做点事情,这可以防止患上“政治老年痴呆症”。

做学习楷模,影响身边人。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查老认真地学习党中央的文件,并把院退管处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xx晚报》等定时地夹到退休员工活动室的报架上,供大家阅读。夹报纸的这份工作是他毛遂自荐找来的义务工作,他一做就是好多年。他常对人说:“每天学习、读报如同人要吃饭一样。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支撑,要有一点理想和信念。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能战胜千难万险,战胜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人民的支持。”

在学院开展三严三实的学习中,他不但自己认真学习,做笔记、写心得,还再三叮嘱子女认真学习党中央文件精神,并鼓励他们多讲多谈学习体会。查老认为孩子们的生活五彩斑澜,不学习就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下一代人,不对他们经常地注入反腐教育的预防针,将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正如纪实片《永远在路上》,以铁的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真理:要想党风清正、廉洁,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小善要为之,小恶一定不能为,才能永保革命青春。

学院党委组织学习中央文件,退管处要求退休员工写写心得、体会。查老便结合学院的实际写了一篇文章,被选上了xx教育网,受到领导的表扬。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他认真地对照党员要求写出心得、体会,被评为了二等奖并上了学院的院报。

做行动表率,关心老同志。退休后,查老担起了退休管理处的小组长工作,别人笑他降级了。他却十分认真地当回事干,每一次的活动、学习、通知,他会尽可能地一个个通知到位。离学院较远的员工家,他则利用晚上散步的方式进行走访通知。

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退休的员工有好几百人。查老只要听到学院退休员工生病住院,他都会积极与退管处的其他同志一同去慰问。由于学院还有不少独居的退休老人,退管处年年都会组织走访、慰问,查老几乎每次都会参与。有一年的春节走访,正赶上冰天雪地,查老同其他同志一道背着慰问品一家一家地送到老员工们的手中,这些老员工接到慰问品后甚是感动,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做快乐老人,增添正能量。七十岁的查老,当别人问起他的年龄时,他总会爽朗地对别人说“我今年三十五公岁!”他牢记母亲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七十二岁还学巧!”他的爱人喜欢写文章,许多文章要配一点相片,这项工作一直是孩子们的专利。查老退休后便学起了电脑和相片制作,为爱人的文章配相片,先后被《xx日报》、《xx晚报》采用,他认为给爱人当好秘书也是工作。后来爱人还写了一篇文章《老伴给我当秘书》(见xx日报2013年5月9日)。他还将一些xx湘江风光带的小视频发给曾在xx生活和工作过的朋友和亲人,一起来分享xx的发展成果。他爱唱歌,曾多次参加了xx市举办的各种合唱演出,并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他常说xx是第二故乡,只能为自己的故乡添彩,不能抹黑。只要能为故乡xx出一点力的事情,他都会乐此不疲的去做。他退休后,不断将自己的爱好进行拓展。参加《多彩xx》征文,并将打印好的文稿亲自送到xx市委秘书处,当时就受到了肯定和认可。他还参与了xx市两次关于“水文明·湘江美”的征文活动、《光明日报》和贵州省文明委联合举办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征文,并且荣获了三等奖。

查老退休后仍然有点不近“人情”。去年他近七十岁时,孩子要给他办七十岁生日,他说:“三十五公岁不办,要办六十公岁再说!”爱人劝说他时,他则说:“那你送辆车给我好了,这样还可以拉动内需。”他的爱人便写了篇《老公七十不办酒,让我送他一辆车》。(见xx日报2015年7月15日)。

查老不论是在职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特别是退休后仍然继续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常说:“一个人的信念是生活的根本,党员宣誓时就决定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5篇5

从青丝到白发,21年来,有一位老人一直奔走在漫长的助学之路上。用无私谱写暮年之歌,用大爱传递正能量。

xx,xx一中退休教师,今年84岁。1994年退休后,发起民间助学工程。21年来,共筹集资助款3000余万元,使2000多名特困生重返校园。其中他本人捐助10万余元。2006年,xx被评为“xx省十大公益老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名登“中国好人榜”。

“愿每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xx出身贫寒,少年时期隔窗听课的经历让他对失学孩子的命运格外关注。1994年4月,xx一中举行“爱心献同学,真情暖校园”活动,援助25名徘徊在失学边缘的特困生。退休后继续在学校报刊发行站上班的xx得知消息后,当即领下资助12名特困生的任务。其中,他本人出资认领3名学生,每人每年100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另外9名特困生则是动员亲朋好友去资助,甚至将指标“摊派”给自己的孩子。赖老把这些特困生的切肤之痛一点一滴地讲给亲朋好友们听,一个一个地找人做工作。终于,组织发动了包括离休干部邓剑雄在内的9个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助一”帮助这12名特困生。从那以后,赖老就与资助特困生的义举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民间助学”之路。

赖老除了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8名特困生外,还孜孜不倦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四处寻找和发动好心人加入资助行动中,他和朋友们建起“民间助学工程”的雏形;另一件是寻找特困生的“下落”。

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冬天冒着凛冽寒风,除了下雨天,赖老每周都挤出时间,步履匆匆地奔走在xx县的穷乡僻壤,走访特困生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摸底,核实贫困情况。赖老的足迹,踏遍了xx所有乡镇的所有行政村,走访了近200所乡村学校,磨破了十多双解放鞋。建立了1800多份特困生档案。

赖老说,决不能再让这些孩子苦下去,决不让贫困扼杀希望,只要他(她)念书,我们将一直资助他(她)读完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1年来,赖老和他的“民间助学工程”在特困生与志愿者之间,搭起了一座爱心桥。在赖老的牵线搭桥下、在好心人的帮扶下,受资助的特困生,也从xx一中扩大到全县18个乡(镇)。甚至武平、上杭、连城的特困生也得到过资助。

“是无数好心人支撑鼓舞着我”

尽管助学工程是纯粹的民间行为,然而爱较真的xx仍然有自己的“章程”:资助的对象必须是孤儿、残疾人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以及生活来源特别困难的孩子。特困生必须由xx亲自去调查考证,有学校和村一级的证明。受助人签字打收条,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学校出具收款证明。资助人的首次款项由xx当面转交,详细交待要注意的问题,之后由资助人和受助人直接往来。

助学工程刚开始,一位老友找到了xx,委婉地提出请他帮助一位亲戚的孩子。经过家访调查,这个学生并不符合条件,xx毫不客气地数落老友。道是无情更有情,xx用无私和正直昭示了自己不变的初衷。

xx市84岁的老人王增修,从1996年开始资助河田中学学生小邱,1998年小邱考上xx师范,联系地址变动,老人家不放心,怕资助的款项到不了小邱的手中,特地从xx来到xx住了三天。小邱告诉他每月的生活费一分不少按时收到,小邱的班主任也把每学期交的学费记录给老人看,上面有领款学生签名、监督老师证明、款项交付日期。看到这些,王增修情不自禁地说:“赖老师的工作这么认真细致,我们资助人没有理由不放心。”

媒体对赖老的xx“民间助学工程”活动报道后,在赖老精神的感召下,天南海北的好心人主动找到赖老,请求认领特困生,他们当中有干部、个体户、军人、记者和企业家,还有外籍华人,不断有xx、xx、厦门、泉州、漳州、上海、南京、广州、东莞、广西、北京、天津、台湾等地的志愿者加入,参加助学义举的人数逾千人。爱的暖流在各城市和xx的乡村碧野间缓缓流溢。

晋江某服装企业老板吴栋飞,从2009年起先后赞助了20多个特困生;2010年,晋江某企业负责人庄美娥也一次性赞助了10个特困生;厦门某企业负责人孙吉龙先后赞助了30个特困生;xx县公安局干警郑凯亮发动5个兄弟姐妹每个人赞助一个特困生;xx县某加油站负责人王先生和弟弟两人一起赞助了20个特困生;xx县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张秋生赞助了18个特困生;在浙江经商的xx河田籍企业家陈清印先后赞助了20多个特困生;2009年9月,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主动与xx联系,在xx二中高一新生中挑选成绩优秀、家庭特困的学生,成立“珍珠班”,给予赞助高中三年学费并补助每人每月250元生活费,至今,已连续6年,360名特困生受益;2014年9月,石狮市青年企业家徐管军、王丽环等人组成的慧通TA2爱心团队多方筹资赞助xx县红山乡山车小学10万元,并通过xx赞助了16个特困生的生活费......21年的扶贫助学,xx的身边汇聚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爱的洪流向世人昭示了善良和公益的力量。面对着这一切,xx总是发自肺腑地说:“我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是他们在身后支撑着我、鼓舞着我,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动力源泉。”

“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不但要资助这些特困生上学,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在赖老的助学理念中,他特别强调“感恩”,让特困生常怀感恩之情、报恩之志。

赖老时常嘱咐受助学生,要定期向资助的恩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长情况,表达感恩之情。每到双休日,赖老就带着xx一中的受助特困生提着水桶,拿着抹布,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挑水,打扫卫生。

爱心在延续,救助有接力。在赖老的引导下,经过赖老民间助学工程救助的近百个特困生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他们不忘自己成长的经历,不忘回报社会,接过了爱心的火炬,成为捐资助学的热心人。

一位从高一到大学赖老资助了7年的特困生,大学毕业后,给赖老汇来1000元和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母亲,她养育我不容易,我要孝顺她。第二个月工资我汇给您,您把它资助给要救济的特困生吧!别人帮我,我帮别人。”

来自河田农村的王学荣,是第一批受到赖老牵线资助的特困生。他考上南京大学后,发动系里的80多名大学生,每月省些饭菜钱,资助了濯田、大同、涂坊、河田等农村中学的12名特困生。

李雪琴也是靠“一助一”救助坚持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后,担任了中学教师。她联络了11个同学,每月以“惟良”的名义,凑齐60元寄给濯田龙田村的林太平同学。李雪琴说,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知道什么叫贫困。

毕业后在xx一家公司工作的曹先明,是赖老自己挂钩资助的学生。赖老从自己不多的退休金中,每月50元,一直帮助小曹读到厦门大学毕业。如今,小曹加入捐资队伍中,帮扶2名特困生。

特困生谢家亭,从高一到大学毕业,都受到助学工程的捐资,如今在深圳工作,他帮忙资助xx河田中街2名特困生兄弟,每人每月100元。

xx职业学院的黄冬兰、李水兰老师,也是受资助完成学业的。如今,她们自己也各资助一名特困生,还各自发动班上同学资助了合计4名特困生。

这是一项不断接力的爱,这种连绵不断的爱链接了上千个家庭。通过这样的播种、传递,爱心在无限地扩大、延续。

看到资助的特困生改变了命运,并成为捐资助学的热心人,赖老别提有多高兴。他说:“这些特困生毕业后,回报社会,对我是最大的安慰。他们的行为,比黄金更可贵。”

“除非倒下,否则我不会停步”.2014年11月27日,新西兰首任女总理珍妮.玛丽.希普利女士和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先生一行来到xx考察参观。当女总理了解到83岁的xx仍然在为贫困学子孜孜不倦、四处奔波的事迹后,这位世界政坛的女强人紧握着xx的手,动容地对xx说:“您高尚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xx的老伴早年就因病去世。为了民间助学工程,他选择了离开儿女,独自一人住在学校。此后,他每天蹬着一辆三轮自行车把学校的邮件送到邮局,再从邮局领回当日的报刊,登记、分发,报酬有限。退休金加上这份微薄的酬劳,就是xx生活的所有经费来源。xx拼命为孩子创造条件上学,自己却从不讲究吃穿。“当时退休金每月才236元,省吃俭用,不添新衣,青菜豆腐也是一样过,有时候一盆盐水煮黄豆,可以吃上一个星期。”一副老花镜断了一条腿自己修理好照样戴。

xx从年青时代就酷爱收藏,种植花卉盆景。然而自从民间助学工程开始运行以来,他就无暇顾及那些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贝”了。他瞅空就往特困生家中跑,搞调查、建立特困生档案。随着救助的特困生逐年增多,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困难,他每天为了这些事发愁,四处求援。以致于数百盆精美的盆景长满了杂草,一些珍稀的花卉也枯死殆尽。当许多亲友问他到底图什么时?xx就会喃喃自语道:“凡事总是有得有失,能换回孩子们的学业,扶持一个贫困家庭,是我最快乐的事。”

长年为特困生的事奔忙劳累,体力严重透支,加上营养不良,使得年事已高的xx身体每况愈下。2003年冬天,他从一位山区特困生家中回来,忙着分发第二天的报刊,又饿又累的他竟然仆倒在地,磕断了一颗门牙。亲人们担心xx的身体,都劝他适可而止,心疼他的儿女甚至为此和他闹“别扭”,可xx说:“我没办法不去拼,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要是能年轻二十岁多好,我就可以多为孩子们办点事。读不上书,那是关系一辈子的事啊!”2012年夏天,在调查特困生的中巴车上突发脑梗,紧急抢救住院治疗后他却仍然义无反顾,儿孙们心疼得泪水涟涟。

xx的头发、眉毛和胡子都已雪白,牙齿也几乎掉光了。但人生暮年的苍凉没有削减他的勇气和信心,他像一个意志坚定久摧不垮的“铁人”,21年如一日,扶贫助学风雨无阻。这个耄耋老人淡然如水而又炽烈如火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第二篇:最美事迹

最美女教师

【事件】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女教师”:5月8日,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一辆正在等待师生上车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轮之下,导致双腿被轧断高位截瘫全身多处骨折,至今尚未脱离危险期,5名受伤学生已有一人出院。

【观点】

师恩如父师情如母,而今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感天亦动地。作为八零后年轻教师,在车祸瞬间释放的师德大爱,令人揪心的看到了教师最美丽的心灵,这是母爱的本能反应,更是爱心中爆发的师德尊严。

【评析】

通过媒体报道可知,“最美女教师”的“美”并非闪现在救人的那一瞬间,让我们潸然泪下的是:到医院清醒过来时还对同事说“先救学生”,同事李金茹数度落泪,心疼“经常在马路上引领学生的她却倒在了马路上”;学生闫泓佚说,“她像妈妈一样,我们感觉特温暖”;为让班里学生在冬天能喝到热水自己出钱买电水壶;每月拿出为数不多的工资买面包、饼干给路远来不及吃早饭的学生„„

如果不出这场车祸,张丽莉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最美”或许不为我们所知,但我们相信她救学生那一刻的无私绝非瞬间的冲动,她对学生的舍命感情是日积月累的,是“舐犊之情”,她的职业精神和师德素养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成自然,也正是日积月累的“美”造

1就了生死关头的“最美”。在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师德尊严屡屡被质疑的当下,“最美女教师”为重塑新时代的师生伦理提供了参考,理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公民思想体系的道德楷模。

最美妈妈

吴菊萍,1980年生吴菊萍(右),是浙江嘉兴人,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中,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妞妞已抢救完毕无生命危险,救人女业主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2012年感动中国委员会为她颁发了奖章。

最美司机吴斌

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

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突发的一幕,时间共1分16秒: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去很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疼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下车,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他回头还对受到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做完这一切,吴斌瘫坐在了座位上。

66岁的孙先生当时就坐在吴斌驾驶的大客车上。他说,车刚开出半小时,跑在高速上,行驶在最里侧的快车道上。“当时,突然听到驾驶室传来一声巨响,坐在前排的乘客,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孙先生说,紧接着大客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后,车门也打开了。“看吴师傅时,身上都是血,斜倒在座位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看上去十分痛苦。”

同在车上的乘客周先生说,大家看到,车的挡风玻璃上有一个洞。有人把吴斌的衣服解开后,发现他满身是血,胃部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洞。

参与抢救的医生发现,这块从天而降、数斤重的铁片,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了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抢救输血达1万多毫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乘客韩先生说,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韩先生事发时坐在车子的倒数第三排。他回忆说,吴斌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打110和120,你们不要乱走。”说完,他无力地倒在了座位上。

24名乘客无一受伤,而年仅48岁的吴斌,因伤

势过重,抢救无效,于6月1日不幸去世。

第三篇:老干部先进个人事迹

——XX干休所党支部书记XXX先进事迹

XXX同志1954年7月参加工作,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1月从政协XX委员会副主席岗位上退休,2006年6月当选为XX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以强化老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为突破口,以关心每一名老党员为有效工作方式,以支部委员的自身行为为榜样,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政治坚定;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并赋予较高政治内涵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他们思想常新;加强对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在他们心中的凝聚力,使他们理想永存。2010年8月XX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这一成绩的取得无不渗透着党支部书记XXX的心血。

加强阵地建设,增强党支部感召力

2006年,XXX当选支部书记不久,由于县城拆迁改造,原来的干休所被城建部门拆除,党支部正常活动无法开展,广大党员思想波动极大,XXX同志在做好老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县城文体广场综合办公楼南二楼租赁房屋六间共计180平方米,作为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阵地。并设置了办公室、值班室、活动室、健身室、阅览室,配备了跑步机、按摩椅、台球、象棋、麻将等娱乐健身器械。订阅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陇东报》、1 《中国老年报》、《求实》、《党的建设》、《金秋》、《老年博览》、《火炬》等十多种报刊杂志。200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XXX同志积极和县委组织部联系,为支部配备了电脑、超大屏彩电、多功能大型会议桌椅、文件柜等设备。2009年,XXX同志听说县文化局给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农家书屋”配备读书,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和文化局联系为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争取到各种读书4000多册,极大地充实了党支部阅览室。在XXX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支部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加之文体广场地处县城中心,占地7000多平方米,环境优美,广场四周设置各种健身器械40多台套,每天都有很多老干部前来学习、阅览、健身、娱乐,使党支部活动阵地成为真正的老党员之家,先后有多名退休干部将组织关系转入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感召力。

突出理论学习,增强党支部凝聚力

XX老干部休养所党支部成立于1989年,现有党员38人,平均年龄71.6岁。近年来,XXX始终把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常抓不懈,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老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化。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年有计划、季有总结、月有记录,形成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制度,使老党员养成了自觉学习,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二是坚持理论学习经常化。党支部规定每月的15、25日上午为 2 政治理论集中学习时间。部分党员不顾年高体弱,疾病缠身始终坚持党日活动和理论学习。同时,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老干部关心的时事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大讨论活动。三是坚持学习方式多样化。每年确立一 个政治活动主题,提早安排部署,明确学习任务。几年来先后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建国60周年,回顾辉煌历程”、“为奥运加油,为奥运喝彩”、“谈理想、展未来,永葆革命晚节”、“忆峥嵘岁月,为党旗争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为老同志提供了展现自我、抒发情怀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老党员的政治热情。2009年4月24日,XXX联系县委党校,组织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党校常务副校长孙志红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报告,县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2009年8月20日XXX同志参加了全省老干部工作“四项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党支部书记学习班,并做了经验交流,交流材料《加强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刊登在甘肃老干部工作杂志2009年第6期上。党支部还结合学习内容,组织老党员参观考察全市工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建设等项目,使老党员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战斗力

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严明的组织纪律,XXX充分认识到,只有建 3 设过硬的班子才能带出过硬的队伍,要做好党支部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在XXX同志的带领下,支部选举了5名身体状况好、政治素质高、经验丰富、配合默契、热心支部工作的老党员组成支部班子,明确了分工,细化了责任,为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明组织纪律。党支部坚持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讨论制定了《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支部成员联系党员制度》等制度,使支部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党员管理,增强党性观念。党支部规定每月15日、25日为党员活动日,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每年一次,每半年总结一次工作,从而使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

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支部向心力

XXX同志民主作风好,善于倾听和集中老同志的意见,交流思想看法,不断改进工作。一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网络。健全党支部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联系网络,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答疑解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段时间,一些老党员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看不惯想不通,针对老同志的现实思想,XXX总是利用支部这个阵地有的放矢的引导大家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引导大家 4 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使大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不疑、坚定不移。二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XXX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带领支部一班人对常年卧病在床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定期送去学习资料。2010年“七〃一”建党节前夕,XXX带领班子成员看望慰问了常年卧病在床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胡俊堂,张凤奇、王慕斋等10多位离退休老党员,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党支部影响力

75岁也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然而XXX却犹如春深著花的老树,俞老弥坚,把一片丹心献给了党的建设事业。近年来,XXX带领支部党员继续发挥作用、奉献余热,积极参与和谐社会构建。“五〃一二”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及甘肃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后,XXX组织支部党员向灾区先后捐款8000多元。为了帮助农村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XXX积极响应县关工委的号召,在广大老党员中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2007年秋季开学时,XXX带领三名老党员前往新庄镇嘴头赵村的 9名特困学生家中,为每人送去200元助学捐款及书包等学习用品。2008年10月11日,支部还给这些困难家庭分别送去价值1800多元的面粉和化肥各一袋。2010年10月15日在XXX的倡议和组织下,党支部成功举办了XX首届离退休干部书画展,参加展出人员58名,参展作品52件。参展作品以书法绘画为主,内容健康向上,绝大多数堪称精品佳作,赢得了参展老干部的一致赞誉。2010年 5 10月26日下午,党支部邀请XX城关小学书法绘画特长班200多名学生参观离退休干部书画展。2010年10月27日下午,XXX应邀为XX城关小学全体师生做了题为《听听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自己该怎么做?》的专题报告。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与党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征文活动中,XXX积极宣传动员支部党员撰写诗歌、散文、回忆录共28篇,XXX撰写的《共产党人》被选送到市局。作为一名老党员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爱戴,XXX呕心沥血撰写的《双百英雄诗赞》即将出版,这是他献给党的九十岁生日的最好礼物。

第四篇:老干部先进个人事迹

同志工作38载,牢记“群众是根,以民为本,勤勉孝敬老人”的服务理念,书写着自己朴实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他曾主抓过扶贫工作,短短三个月,他足迹走遍所在四镇一乡、380户孤寡老人、特困户家中,为区委、区政府扶贫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他曾主抓过老年星光工程。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便组织80多个社区建起了一批夺目的社区福利设施,为社区老人文化娱乐、康复健身提供了平台;

他曾扶持过数所民营老年公寓,为他们初始创办送去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就业出谋划策,目前这些民营老年公寓已成为道里区的骨干养老机构;他在道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岗位上,以真诚热情将一大批老艺术家、表演家、摄影家、民间艺人通过邻居节的大舞台整合起来,充分展示老年人的艺术才干;开展社区创“六小”(小剧团、小舞台、小乐队、小书屋等)、“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工人、老革命)讲坛,为老有所为竭尽全力。在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还为社区老年艺术团、工会老劳模创作了《辉煌天地间》、《英模赞》等歌曲,巡回演出,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并在年市第六届合唱团比赛获得好成绩。

在此期间,他全身心的演绎了中国的孝道文化,为道里区的老年事业长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斐然。电视台《新闻瞭望》就是以《扶贫日记》为题,全方位报道了道里区的扶贫工作。年省市《老年星光工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都是在道里区召开。年他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称号。

为了让老人们吃出一个好身体,他主打绿色牌,倡导食疗优于药疗,在“既注重孝道的同时又研究菜谱”,自己动手研究出一套科学调理、营养搭配的适合老年的养生菜谱。并带领员工和志愿者利用空地种上柿子、大葱、生菜等时蔬,利用闲置场地饲养鸡、鸭、猪等家禽,让养生菜谱有了绿色来源;为了保障老人住上舒心的暖屋子,他主动把办公室搬到一楼西侧温度最低的房间,作为全院房间的“寒暑表”; 可为了让入住老人在寒冬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投资一万多元在餐厅添置了六块悬挂式散热板,让老人感到像在家一样温暖。他主打文化养老品牌,先后成立老人合唱队、读书剪报小组、书法绘画组、摄影爱好组、康复保健养生组,文体组,定期组织老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自编自演了一大批老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节假日演出,极大的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带领老人举办趣味运动会、卡拉ok比赛、麻将赛、春节七天乐、农艺科技园观光、荷花池赏花,让入住老人生活的有滋有味,过节都不想回家,用老人的话说,“我有演出排练任务,没时间回家”。还请专业团体前来慰问演出、报纸收藏展、民俗工艺美术展、书画展。

同志作为一名老干部,他的许多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3篇1

xx是一个主动要求提前从一线退到二线的干部,是全区孤寡老人的孝顺儿女,他是年过半百却为了老年事业把一年中70%的时间常驻敬老院的长者,他工作38载,牢记“群众是根,以民为本,勤勉孝敬老人”的服务理念,书写着自己朴实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把“百善孝为先,院长责如山”为座右铭的道里区敬老服务中心主任孙盛伟。

他曾主抓过扶贫工作,短短三个月,他足迹走遍所在四镇一乡、380户孤寡老人、特困户家中,为区委、区政府扶贫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他曾主抓过老年星光工程。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便组织80多个社区建起了一批夺目的社区福利设施,为社区老人文化娱乐、康复健身提供了平台;

他曾扶持过数所民营老年公寓,为他们初始创办送去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就业出谋划策,目前这些民营老年公寓已成为道里区的骨干养老机构;他在道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岗位上,以真诚热情将一大批老艺术家、表演家、摄影家、民间艺人通过邻居节的大舞台整合起来,充分展示老年人的艺术才干;开展社区创“六小”(小剧团、小舞台、小乐队、小书屋等)、“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工人、老革命)讲坛,为老有所为竭尽全力。在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还为社区老年艺术团、工会老劳模创作了《辉煌天地间》、《英模赞》等歌曲,巡回演出,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并在2019年市第六届合唱团比赛获得好成绩。

在此期间,他全身心的演绎了中国的孝道文化,为道里区的老年事业长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斐然。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瞭望》就是以《扶贫日记》为题,全方位报道了道里区的扶贫工作。2019年省市《老年星光工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都是在道里区召开。2019年他获得了四年一届的黑龙江省民政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9年11月,为了老年人福利事业,他主动请缨,提前“转业”,辞去宣传部副部长职务,来到区敬老服务中心当主任。他以“做老人好儿女”为宗旨,坚定不移易地贯彻区委、区政府“宜居先行区”的方略,大处为老人办实事,小处为老人办好事。全力打造“亲情、文化、康复、绿色、旅游、科学”六大养老品牌,短短一年时间内形成了让入住老人舒心、老人儿女放心、员工尽孝心的良好氛围。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3篇2

xx,男,84岁,机关退休干部,原xx新区道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xx是xx开发的见证人,也是xx“开路先锋”的佼佼者。回顾往事,他至今还感到参与xx开发和建设,是自己人生的一次机遇、幸运和幸福。

他在岗位上是“开路先锋”,在家是“扬家风、传家训”的楷模。他和妻子同甘共苦半个多世纪,互敬、互谅、互帮、互爱,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夫妻和睦不仅让家庭更温暖,还言传身教,给儿子媳妇和孙子树立了榜样。在家庭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两个儿子刻苦读书,先后成才。儿子是人才,孙子自然比翼齐飞,大孙子直接保送至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就读,小孙子已考上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生。

xx老当益壮,刻苦自学。在退休前还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学习,奇迹般地读完了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和上海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管理专业全部课程,获得两张大专毕业证书。2005年,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又以顽强的毅力,在xx新区老干部大学文学班学习了10年,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还增加了文学修养。期间,他笔耕不辍,自写自编了《人生杂言》、《五洲国花》两本书,撰写了数十篇散文、随笔和回忆录等,多次获得市老干部大学、新区老干部局和社区举办的征文奖。

如今,尽管已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但xx却始终践行“活到老、学到老、作用发挥到老”的正能量,坚持每周一次上老年大学,每天花2个小时阅读,并坚持写作,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细心记录下来。他还从网上摘录了各类警世处事的名句格言,整理成册,手稿一册又一册,一叠又一叠,目前已有近30万字。他把资料装订成24本各类笔记,推荐给儿孙和邻居们阅读,竭力想给大家一些人生的影响和帮助。他的大儿媳坦言:“我很佩服我的公公,在他的身上总能折射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自律、认真、以身作则和不懈追求的高尚品品格。我们要向他学习,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精心培育下一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3篇3

xx,男,84岁,机关退休干部,原xx新区道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xx是xx开发的见证人,也是xx“开路先锋”的佼佼者。回顾往事,他至今还感到参与xx开发和建设,是自己人生的一次机遇、幸运和幸福。

他在岗位上是“开路先锋”,在家是“扬家风、传家训”的楷模。他和妻子同甘共苦半个多世纪,互敬、互谅、互帮、互爱,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夫妻和睦不仅让家庭更温暖,还言传身教,给儿子媳妇和孙子树立了榜样。在家庭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两个儿子刻苦读书,先后成才。儿子是人才,孙子自然比翼齐飞,大孙子直接保送至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就读,小孙子已考上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生。

xx老当益壮,刻苦自学。在退休前还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学习,奇迹般地读完了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和上海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管理专业全部课程,获得两张大专毕业证书。2005年,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又以顽强的毅力,在xx新区老干部大学文学班学习了10年,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还增加了文学修养。期间,他笔耕不辍,自写自编了《人生杂言》、《五洲国花》两本书,撰写了数十篇散文、随笔和回忆录等,多次获得市老干部大学、新区老干部局和社区举办的征文奖。

如今,尽管已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但xx却始终践行“活到老、学到老、作用发挥到老”的正能量,坚持每周一次上老年大学,每天花2个小时阅读,并坚持写作,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细心记录下来。他还从网上摘录了各类警世处事的名句格言,整理成册,手稿一册又一册,一叠又一叠,目前已有近30万字。他把资料装订成24本各类笔记,推荐给儿孙和邻居们阅读,竭力想给大家一些人生的影响和帮助。他的大儿媳坦言:“我很佩服我的公公,在他的身上总能折射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自律、认真、以身作则和不懈追求的高尚品品格。我们要向他学习,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精心培育下一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下载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荐总结-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大全)

    3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1xx同志2003年从市行业办公室退休,今年已74岁。退休后,他积极投身网络宣传,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建设加油鼓劲,为党的事业凝聚力量,是一名活跃在网......

    最美劳动者事迹

    防城港项目部最美劳动者刘立彬同志,1969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自进入中建筑港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施工一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他崇尚的人生信条,刚毅、倔强、发奋图......

    最美家庭事迹

    以书相伴,幸福人生 ***和爱人,一个是****的一名普通员工,一个是人民警察,他们用爱营造出了一个有着浓浓笔墨纸砚气息的书香家庭。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

    最美女儿事迹

    最美女儿事迹 在新城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人,她一个人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6年。之所以说她伟大,是因为她在这6年内丝毫没有一点怨言,对母亲的照顾更没有一点的懈怠。常言道:......

    最美劳动者事迹

    防城港项目部最美劳动者 刘立彬同志,1969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自进入中建筑港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施工一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他崇尚的人生信条,刚毅、倔强、发奋......

    最美家庭事迹

    美丽家庭事迹材料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出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家是甜蜜,是温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

    最美家庭事迹

    最美家庭事迹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我们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

    最美教师事迹

    陈林老师,总是用他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领着学生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他是一名称职的年级组长,带着年级组全体教师快乐高效地工作;他是一名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