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人社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稳”字当头、提振就业创业,下好“保居民就业”先手棋。全面落实省市惠企政策,出台区人力社保暖企惠民18条,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用27.67亿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2.03亿元,惠及企业1.4万家,惠及员工23.66万人;
发放市区两级促就业资金1.18亿元,惠及4.86万人次。开发“云聘汇”程序,加大人岗匹配力度,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0余场,发布岗位3.8万余个。加强用工调剂,指导人力资源企业开展“共享员工”服务6.2万人次。持续推进与恩施、三穗劳务协作,提供岗位1.2万余个。推进“江干高技能人才培育‘315’工程”,探索直播销售员(网红主播)培训认定,举办网红主播挑战赛,创新将防疫、直播、技能、扶贫等元素融入技能竞赛,受到一致好评。截至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63964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2272人,完成率分别为290.74%、324.57%。
(二)“精”字为要、提质人才供给,打出“促进发展”组合拳。出台资助资金拨付补充意见,审核拨付引才育才资金共计539.7万元。成功承办2020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钱塘智谷人才峰会。全年新引育高层次人才544人,其中市d类以上人才92人,完成考核目标的230%;
培育省“引才计划”1人、省“万人计划”3人、钱江特聘专家2人,新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拟制钱江商务人才评价标准,开展首届钱江商务人才评审,认定精英人才6人、青年人才20人。组织指导2家人力资源企业参与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创新大赛,分别斩获第1和第3名。对接杭州联合银行推出疫情人才贷,协助5家人才企业获批610万元人才低息贷款。办理人才居住证10355件、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证847人次,审核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公寓395人,审核初、中级职称1904人,发放大学生青荷礼包4580份,拨付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1.18万人、1.53亿元,组织高层次人才体检187人、疗休养58人。
(三)“保”字为先、提优社会保障,增进“幸福和谐”新福祉。疫情期间,采取“居家办公+值班对接”“社保服务不断档”模式,确保387名新增退休人员待遇准时发放。省级退役军人社保接续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市率先完成退役军人社保补缴。全力以赴做好社保系统省集中相关工作。推进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走在前列,实现了首批人员提前清零,居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截至12月底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3%、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为99.55%。受理、现场检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申请75家。分时段分批次稳步推进企退人员健康体检。截至12月底,已累计体检企退人员7.45万名。率先出台局信访接待工作制度,截至12月底累计受理、稳妥处置12345、来信来访等信访案件8345件。
(四)“效”字为本、提速改革进程,唱响“绩效提升”最强音。综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化手段,全力打造社保在线窗口。深入推进服务大厅“减窗行动”,通过“事项联办+引导自办”模式实现“减窗”50%。抓好事项清单动态梳理维护,现有事项主项97个,子项140个,“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跑零次比率”、承诺期限压缩比例均达到100%,即办事项比例为83%。全市率先上线启动“社保易窗”暨智能服务平台试点。强化网办、掌办宣传引导,制作社保“网上办”、“掌上办”视频教程30余期,打造社保“零跑直达”新体验。截至12月底累计线上办理事项50.63万件。推进事业人事工资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
(五)“治”字为重、提档全面治理,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大力推进“双爱”活动,全媒体、全覆盖、无死角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3万余份。常态化运行根治欠薪专班,抓实建筑项目“六项制度”落实落细。快速处置投诉举报案件1271件,为劳动者追回薪酬待遇1941.47万元,行政处罚14件,罚款金额17.4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行政处理15家。对10家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单位列入黑名单。顺利通过省“无欠薪”考核、省级“建标准院、开标准庭、办标准案”创建试点验收,代表杭州市顺利完成全国农民工工作实地督察应考任务。创新推进全员、全程、全情“三全”网络调解新模式,提升办案效能,跑出了劳动维权“加速度”。
(六)“优”字以求、提升队伍素质,夯实“党建引领”基础桩。常态化开展“三夜学习”,依托线上“主题党日”、学习强国、西湖先锋等平台,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高标准推进窗口技能练兵比武,采取干部自学、集中培训、考试考查、实战演练等形式,提升业务水平。举办“凤舞钱塘”擂台比武“人力社保”专场,持续推进“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等活动。组建江干人社战疫冲锋队,深入火车东站、高速入城口、丁兰街道、笕桥街道驻点值守,防控值勤820余次。常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再排查活动,提升廉政风险防范处置能力。按照“一年一单”、“一人一单”的要求,研究制定2020年度局党委、班子成员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54条。局党委开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17次,讨论事项36件,涉及金额431.98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聚力“稳企业、保就业”,打造“最佳就创环境之窗”
一是精细服务,优化就创环境。依托融媒体矩阵,从“报+网+微”入手,加强“稳就业”政策宣传,提升援企稳岗政策宣传覆盖面。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引导帮扶创业活动,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生态圈,不断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二是精密对接,强化供需匹配。坚持线上与线下融合,采取“云招聘”“共享用工”等模式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广泛挖掘收集岗位信息,持续举办“云招聘”活动,定向推送岗位信息,实现服务“不停步”、沟通“不见面”、招聘“不停歇”。
三是精心培训,提质技能赋能。继续推进“江干高技能人才培育‘315’工程”,抓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认定,支持以训稳岗、以训待岗。完善以赛代评机制,办好技能竞赛活动。推广“培训+就业”模式,精准助推劳动能力提升。抓好创业培训,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四是精准施策,帮扶重点群体。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深化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确保“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组织基层能力提升月、重点群体公益周等活动,提供针对性、精准化、全方位就业服务。
(二)全力“增动能、注活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之窗”
一是做强招才引才“强磁场”。抓好产业园能级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放大赛会引才效应,高水平举办(承办)好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钱塘智谷人才峰会。积极对接杭州市“创客天下”大赛获奖人才,高质量跟踪服务大会项目落地。
二是做大育才成才“培养皿”。围绕辖区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常态化人才项目征集、洽谈和评审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化视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坚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商务人才并重、数量和引才质量并重,抓好钱江商务人才培育工程,引进更多与辖区产业匹配急需优秀人才。
三是做好服务人才“店小二”。坚持“零距离、全天候、一站式、全方位、一卡通”“保姆式”人才服务精神,针对性解决关注度较高的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安置等难题。强化人才关心关爱,组织人才健康体检、高层次人才疗休养等活动。
(三)倾力“优服务、惠民生”,打造“民生保障样板之窗”
一是强化参保扩面提标。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参保精准扩面,重点做好企业职工应保尽保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参保扩面工作,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分别巩固在98%和99%以上。
二是强化人社服务提质。根据省市部署,做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和参续保等工作。继续抓好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构建“四端联办”医保便民圈,加大自助网办引导力度,建设“线上+线下、人机联办”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经办效能,实现“减窗增效”。
三是强化养老品质提升。平稳运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系统,保证在职人员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及时征缴,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打造“江干银龄”特色品牌,建强企退自管组织,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四)协力“抓改革、提能效”,打造“零跑直享便民之窗”
一是拓展网上办、就近办。拓展办事渠道、畅通办事区域、优化办事载体,打造社保“易窗”品牌,迭代升级人力社保“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八统一”管理,推进数据共享、精简申报材料、缩减办事流程,全力打造“立体化”人社窗口服务模式,加速实现“零跑直享”,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二是推进好差评、提效能。用好“好差评”系统,持续加大考评力度。强化人社业务差评核查整改,开展分业务、分时段比较分析,挖掘企业和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服务措施,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推进“无声智享”一站式服务工程,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三是深化重规范、激活力。积极配合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人员转隶和单位岗位设置指导管理工作,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平稳落地。推进事业人事工资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支持区级事业单位加快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贯彻落实按岗、按需招聘办法,确保事业单位人事考试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五)竭力“促和谐、保平安”,打造“平安和谐先行之窗”
一是点面结合抓宣传引导。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立足全媒介平台开展宣传引导。坚持双维护原则,统筹处理好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关系。推进网签电子劳动合同,创新劳动关系数字化管理。持续开展企业用工诊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强化点对点宣传,通过发送短信、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营造“无欠薪”浓厚氛围。
二是条块融合抓防处协同。持续完善防范和处置欠薪闭环制度体系,探索拓宽信息交流收集渠道,通过水电、社保、税收等数据变化情况,构建欠薪预警监控机制,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加强日常监管、依法处置,狠抓建筑施工、重点时节专项治理,确保欠薪案件、涉及人数、涉案金额“三下降”。
三是多元耦合抓矛盾化解。推进“三一式”(一个平台线下释法、一张菜单上门普法、一个中心基层化解)诉源治理,提升维权满意度。依托省级“三标仲裁院”,用好“三全”调解新模式,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四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调解成功率、结案率、终结率。
四是权责契合抓依法行政。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推进依法治访,提升信访案件办理效能。
(六)奋力“抓党建、强队伍”,打造“人社出品领跑之窗”
一是全方位抓实政治建设。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党建统领,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结合“三夜学习”、“三会一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真正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彻人社工作始终。
二是全维度推进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人力社保改革攻坚的路径、与中心工作的目标相融合,实现党务、业务、服务“三务融合”。持续开展好“四提一争,为党徽争光”大比武活动,推进“三家”服务法、“三互”活动法,激励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对标争先、比学赶超、担当作为。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动员激励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三是全领域抓实党风廉政。以清廉人社建设为引领,全面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对标一流、激情干事”的人社铁军。
第二篇:市人社局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市人社局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高标定位,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序时目标任务,有的指标已完成全年任务。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才队伍建设
快速推进。积极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企业聚才”、“智力汇聚”等重大人才工程,先后组织54家用人单位赴**等地招聘,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3000多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65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6名,75名科技领军人才,3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完成全年任务)。成功举办二次“海外高层次人才海门行”活动,先后组织40多位海外人才来海对接,其中2个项目与临江新区达成落户意向。积极组织申报2013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其中**集团的**同志成功入选。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已打造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5500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000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436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427人(都完成全年任务)。
(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完成2013年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考务工作外包方式更具公正、公平性,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完成全市政府部门1300多名公务员信息库更新上报工作。完成全市事业单位首次设岗的岗位聘用和验收认定工作。做好行政机关2012年终一次性奖金和事业单位2012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审核工作。高质量做好职称申报、审核、评定和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340多人(完成全年任务),完成专技人才培训7420多人。军转干部工作稳妥有序,采用积分选岗办法安置20名军转干部和4名随调家属,企业军转干部队伍总体比较稳定。
(三)充分就业形势保持良好态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9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800多人,城镇失业登记率2.8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落实创业提升计划,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30万元,带动685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创业1200人,创业带动就业4500多人。各项数据都超额完成序时任务数。
(四)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万人(基本完成全年任务);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参保人数达到20.91万人,其中职工医保17.61万人,居民医保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万人,参保率已达97%(完成全年任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4万人(基本完成全年任务)。目前,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养老保险参保率名列全省前茅,医疗保险率先实现南通市级统筹,并轨联网运行。投入140余万元新建的市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已完工,预计年底对外开放。
(五)执法维权力度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检查”、“劳动用工书面审查”、“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专项执法检查,共审查用人单位3000户,书面审查率100%(超额完成全年考核指标);主动监查用人单位847户,人均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5户(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一级网格12个,二级网格总数297个,网格联通率100%;本期数据库内用人单位数3000户,新增或更新信息的用人单位3000户,入库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率为100%;受理举报投诉案件461起,联动平台举报投诉录入率100%;调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50起,调处成功率100%。受理仲裁调解案件840多件,已处理完成825件,结案率98%。受理工伤申请2100件,作出工伤认定2040件。12333咨询服务中心共处理任务单1万多件,接通率96.4%,及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完成全年考核数)。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保、集聚高端人才、规范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转型升级,为推进海门“两个率先”作出贡献。
(一)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富民工程”。一是以“创业型城市”创建推动创业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
业环境、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充分就业村创建达到97%以上,实现创业培训500人,培育规范创业孵化基地10个以上,实现新增1500人创业带动就业7500人。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调节就
业。积极推动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健全各类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素质稳定就业。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全年打造10家以上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000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500人。四是关注重点群体实行援助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新生代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服务活动,大力开发后期服务、保洁保绿等公益岗位,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4000人,帮扶500名以上困难人员就业。
(二)突出扩面提标,实施“社保惠民工程”。一是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贯彻《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稳慎推进依法征缴工作,狠抓参保率和续保率。着力推进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妥善解决进镇农民的社保问题,研究出台非正规就业人员参加社保和医保的办法,确保主要险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险参保待遇。根据上级政策,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完善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运行机制,做好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医疗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网上全国转移等工作,全面推行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待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中心镇进镇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切实提高进镇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三是着力提高社保经办服务效能。积极探索“数字社保”,实行养老、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网上申报,将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社保信息等柜面经办业务逐步实现信息化,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努力打造“十五分钟社会保障服务圈”。做好全市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做好我市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社会化服务工作。
(三)突出高端引领,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一是不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深入实施“东洲英才计划”,全力推进人才交流合作。积极组织“百企董事长高校行”、“高层次人才海门行”等活动,力争省“双创计划”、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 创业类申报数不少于5个;通过建立高校人才联系点、举办高校人才招聘会等形式,力争全年引进3000名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双创”人才2-3名,科技领军人才5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00名,为实现“510转型升级工程”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大力加强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依托各类特色产业园、工业园、物流园、科技创业园,集聚高端人才。全年力争建成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引用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5个,引智成果示范基地1个,在大中城市新建海门人才服务工作站2-3个。三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好《**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宣传工作,出台《**市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办法》。整合现有人才服务资源,鼓励、指导各区街、镇乡加强“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着力推动1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开工建设。
(四)突出制度规范,实施“人事创新工程”。一是不断完善人事招录外包办法。做好2014年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继续实行命题、面试异地外包制,全力营造公正、公平环境,切实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加强中层干部任免管理,强化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组织开展中层干部任前培训。二是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细则。做好新成立事业单位、编制变动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适时完成事业单位参公申报管理。三是进一步优化工资激励制度。全面推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对绩效工资分配情况进行抽查,指导督促事业单位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激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建立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劳动工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扩面提质,指导企业将工资增长重点向一线职工倾斜。四是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服务效能。大力提高职称主动服务企业能力,组织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职称评审,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申报、收费和证书管理工作。五是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按照“双向选择、特岗竞聘、积分选岗”的办法,做好军转干部接受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五)突出人本执法,实施“权益保障工程”。一是完善协调机制。做好《劳动合同法》、《**省劳动合同条列》修订后的贯彻落实以及集体停工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二是加强调解仲裁。以创建“全省仲裁质量管理先进”抓手,深化劳动争议“五位一体”调解机制,大力推动全市企业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充分发挥“两网化”管理的作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将服务寓于执法之中,有力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完善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密切关注不同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因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各种难点问题,妥善处理事关民生的信访问题。
第三篇:人社局341工作思路
以 “341”工作思路为引领 推动人社工作科学发展
——桃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工作思路概述
2011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有力指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2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341”工作思路为主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高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
一、守住三条红线
(一)加强基金监管,确保社保基金监管不出漏洞。
一是建立信息中心,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手段;二是加强计算机、财会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配齐配足监管力量;三是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按级、按责管理负责和执行违纪违规问责追究等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定期不定期检查,强化实时监管。
(二)严格把握原则,确保人事人才政策不出偏差。
严格考试制度,把好选人进人关。继续实行人事考试公开报名、异地命题、异地阅卷、异地聘请面试考官,纪检监 1
察全程参与,确保选人用人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执行政策,把好人事服务管理关。严格按照工资福利政策规定审批工资业务,坚持到龄退休,做到有依有据,办理准确及时。严格按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相关规定,严格界定责任,严格材料审查,严防弄虚作假、以假充真。加强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档案资料齐全规范。
(三)加大工作力度,维权维稳工作不出乱子。
首先,加强维权维利。一是加大维权力度,定期组织巡查走访,定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查处使用童工、强迫劳动、非法中介、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二是强化政策落实。全面推行劳动合同、最低工资、职业资格等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其次,加强信访维稳。一是增强维稳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落实维稳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维护稳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争取政策,主动化解矛盾,切实有效化解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好特殊群体稳定工作;三是着力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执行政策,切实防止因工作作风不实和执行政策偏差,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做好四项工程
(一)开拓创新,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做实就业工程,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一是积极实施创业推动就业战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
建,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创业信息、创业平台、创业服务和创业成果共享,开辟具有桃江特色的全民创业新格局。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摸清全县有意自主创业的人数、创业项目和存在的困难,积极落实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大胆创业。三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培训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求职意愿,制定培训教学大纲及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健全与乡、村、企业联合办班的培训模式,保证生源和培训质量。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四是加强就业平台建设。建立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打下基础。建立企业劳动力需求台账,形成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充分发挥宣传先导作用,通过多种媒介发布招聘信息,搭建招聘信息平台,坚持每月定期举行招聘会,为用工供求双方提供优质服务。
(二)拓广社会保障,增强保障实力,做强基金工程,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1、加大立项争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积极研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抢抓机遇,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争资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增强保障实力。
2、尽快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全市只有
桃江没有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央要求2012年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在今年7月1日前到位。时间非常紧,必须尽快启动。
3、继续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一是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二是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好小集体职工、家属工、“五七工”的养老保险工作;三是加大发动宣传,强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参保;四是继续推动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五是继续实施社保补贴政策,鼓励改制企业下岗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4、尽快启动国有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老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尽快完成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增强基金实力,切实保障工伤人员的各项工伤待遇。
5、进一步规范做好医保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医保缴费基数,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二是尽快对接全省大医保系统,实现异地就医联网;三是调整职工医保相关管理办法,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就诊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高基金安全和使用率。
6、加强机关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二是加大清理欠缴基金力度,提高保障实力;三是加强基金监管,保障基金安全。
(三)转变人才服务观念,拓展人才服务领域,做活人才工程,在更高的领域实施人才立县战略。
一是继续贯彻实施人才立县战略,理顺完善引进人才思
路,加大引进优秀实用人才工作力度,规范引进人才政策。外引内培,在引进人才重点上由党政人才向专业技术人才转变,在引进人才的主体上由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充分参与转变,在引进人才的待遇上由注重政治职级待遇向注重经济、社会地位、工作和生活条件上转变。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对接,拓展人才交流合作领域。二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做好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三支一扶人员安置的各项工作。三是稳步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初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同时与事业单位工资政策相配套,尽快启动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四是加强人事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做好职称评审、工人等级考试、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及工资福利等工作,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的培训。
(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权维稳机制,做牢维稳工程,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社会和谐成果。
加强维权工作。一是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针对当前社会保障政策要求高、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强,而企业生产成本高、社会保障意识不浓的现状,督促企业落实员工社保待遇,改善用工条件。二是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建立会同工商、工会、公安、司法、法院、重点项目主管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清理非法用
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等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落实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四是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改进办案方式,简化和规
范办案程序,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加大维稳工作。一是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
接待,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信访包干责任制、领导接待制、限期办结制、定期研究分析机制,落实信访和维稳责任。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重点化解改制企业历史拖欠、矿山企业亦工亦农工伤人员和职业病人相关待遇落实等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继续加大扶贫解困力度。对一些特困群体和个人的正当诉求和特殊困难,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县委、政府汇报,切实有效解决现实困难,破解信访难题,消化信访积案。
三、加快一个市场建设
高起点谋划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前期尽快完成项目报批、规划选址、土地征拆等工作,争取今年破土动工。后期目标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硬件和软件体系建设,建成一个集咨询、办证、管理、服务为一体,多功能、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市场。
第四篇: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指导帮助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重点,抓好人才、就业、维权、社保以及机关效能建设等工作的落实,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深入开展政府服务与改革,服务区中心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提升企业服务、行政服务和办文办会效能的工作部署,全系统上下同心,致力提升人社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同时,制定了局《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以“下指标”形式,从工作人员到分管领导实施绩效细化管理,从而强化执行力,推进工作落实。
二是在全系统开展党员与重点企业、社区(村居)挂勾“一对一”帮扶活动,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在人社保障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建议,积极帮助解决,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积极探索区镇互动、局部突破的工作模式,组织全系统中层以上干部赴四个镇街考察了区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主动为张槎华南电源科技创新园提供人才服务和石湾“奇槎片区”企业搬迁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积极服务区重点项目和镇街经济园区。
三是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新成立了行政审批科和政策法规科,对全局职能进行了全面清理,申请取消一批事项,并逐步做到行政审批“三个集中”,有效提高了全局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人才就业服务优化,目前人才政策体系草案经多次修改,撰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坚持人才强区战略,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推动人才社会组织建设,制定了成立中医药、金融等2个专业人才协会和“XX市创新创业创造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工作方案,并开展了各项筹备工作,争取今年 10月前成立。招聘人才远程视频对接服务系统的已完成测试验收,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搭建人才供需服务平台,举办了2场综合性人才暨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性招聘会,并取得较好成效。上半年,引进和接收各类人才1832名,其中高校生1754名、社会人才78名,硕士学历以上4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 11人。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后管理,强化政策宣传和调研,协助3家单位完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举办了“XX区2013年企业博士(后)座谈会”,充分听取博士(后)对我区经济建设、人才政策的意见建议。
(三)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禅城社会稳定。
一是不断健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作机制,示范点不断扩大,全区参创企业达7100家。同时,加强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调研和管理,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8%,仍居全市前列。
二是不断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和协管站建设(目前已建站100个);加强监察执法,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用工;强化建筑工地用工管理,建立动态和重点监管机制,同时制定了《XX区预防和处置企业欠薪长效机制》。上半年,日常巡查企业2615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4次,书面审查企业1214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886件,处置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77宗,为5302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待遇4389万元。
三是不断完善信访受理大厅建设,实施领导干部定期坐班接访制度,扎实开展信访排查化解,着力解决职工群众信访诉求。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仲裁院建设,深化“一步到庭”办案简易程序,加强与纵向、横向部门的沟通,快速解决疑难重大争议案件。狠抓工伤宣传和预防、案前调解、依法处理等工作,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受伤职工及时获得医治和应有赔偿。上半年,受理信访案件619件,仲裁案件944宗,集体案件15宗,涉及人数1689人,涉及金额2720万元,调解率达30 %;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037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劳动能力鉴定451宗。
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以满足企业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为切入点,建立了手机短信普法平台,每周定期向广大企业经营者和劳资人员发送普法知识和警示短信,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目前正不断扩大短信普法覆盖面。上半年发送短信普法10期,举办户外宣法咨询活动5场,法律宣讲会2场,送法进企业活动3次,利用局网站等发布普法标语1000多条次,有效促进我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四)大力推进民生重点工作,继续夯实民生之依。
1、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将就业中心和培训中心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培训就业服务职能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好的劳动管理与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
二是大力实施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大学生孵化基地建设,积极筹建第三个孵化基地,目前现有的两个孵化基地已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0多人。同时,积极筹办“创业梦·佛山梦”创业成果展、创业支援服务周等系列活动,营造支持和促进创业环境。上半年开展了就业援助月、企业暖春行动等系列活动,举办招聘会 138场,入场招聘企业7171家,提供就业岗位15.6万个,进场求职人数达20.5万人,达成就业意向6.6万人。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同步进行,打造了我区“永不落幕”的招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市场服务更专业的作用,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问题。
三是通过大力p
通过以上举措,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9671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110人;新增就业岗位29468个,登记失业率 2.13%,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2、创新退管工作新举措,提升退管服务工作质量。
上半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以关爱服务广大退休人员为重点,以创建具有禅城特色的退管服务为抓手,通过完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退管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等措施,成功打造禅城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特色品牌。今年3月,我们已在祖庙街道成功创建XX市首个省级退管服务工作示范点,目前,我们正推动其他各镇街积极开展创建市级示范点工作。上半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30次,上门慰问退休老人3200多次,免费体检3.5万人次。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民生之依更为夯实。
一是社保卡发放成效显著。制定了2013年XX区社保卡发放计划,建立发卡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市社保、各发卡银行协调解决发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半年,共发放社保卡24.6万张,提前超额完成了市年初下达我区20.27万张的发卡任务。
二是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调整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待遇水平,将全区约2.6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100元/人/月调升至120元/人/月,增幅达20%;同时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丧葬补助费1355.6元。在不断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从65万提高到71.8万人(市要求67.4万人),参保率从95%提高到98%,比市要求的95% 提高了3个百分点,并将非本市户籍在校大学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学生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一卡通”;积极配合做好医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医改目标任务。
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继续深入开展解决早期离开企业人员社保费补缴工作,上半年共办理了2831人次的社保费补缴手续,补缴金额达4223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协助地税部门开展社保扩面工作,督促企业为未参保的员工补缴社保费。截止今年5月底,全区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为331165人,完成全年任务99.26%,基金征收额达到5570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46.69%;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和基金征收额均达到目标任务要求,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良好局面。
五是各项社保待遇显著提高。4月份完成全区9.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工作,人均增加195元/月,达到2145元/人/月;完成全区2013 工伤伤残津贴调整工作,调整后的人均伤残津贴为2082元/月,平均增加额192元/月,增幅为10%。5月份提高近4000名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每人月增168元,达到1048元/月。
六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定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实施方案;依规做好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计提工作,并完成了起草《征地征收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计划该办法年底出台。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优化人才就业服务,为产城人升级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全力推进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人才工作调研,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编制工作,争取尽快出台。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社会组织建设,力争下半年推动成立中医药、金融等专业人才协会和“XX市创新创业创造高层次人才促进会”。
三是建立一批人力资源服务联合工作站,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一体的工作平台,推进企业和人才服务工作。
四是建立一个人才服务工作联盟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多方联动,专人负责”的工作目标,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五是加强引才揽智合作平台建设,计划在陕西西安新建一个国内引才揽智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加强对区内急需引进人才情况的调查摸底,适时组织名企抱团跨省揽才。
六是加快与佛山智通人才公司合作,协助解决张槎华南电源科技创新园人才需求和招聘难问题,同时加大专业培训调研,安排有培训实力和能力的学校与园区对接,开展电源技能培训,扶持园区建设。
七是推动校企联合办学和企业自主创办培训学校,拓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同时组织好第二届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及为企业输送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八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和企业减负政策,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居)创建工作,促进失业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举办禅城首届“创业梦·禅城梦”创业成果展会,激发、带动和扶持更多的人实现创业梦想。
(二)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完善手机短信普法平台建设,扩大短信普法覆盖面,引导企业诚信用工。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建筑领域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方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设,力争2013年各镇、街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所属区域内企业总量的50%,示范点达到30%。
二是加快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立重大案件快审快裁工作机制,继续深化裁审对接和“一步到庭”办案程序,提高劳动纠纷案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三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以贯彻新《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区镇互动,全面落实奇槎片区拆迁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专项行动;加强高温津贴、工资支付、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四是深化重大、疑难工伤案件集中讨论和前置调解机制,稳步推进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工伤职工及时得到救治和补偿。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为建设幸福禅城加强保障。
一是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完成全区2013年的社保扩面征缴任务。
二是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协调解决发卡工作碰到的有关问题,尽快完善用卡环境。
三是贯彻实施市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居民住院医保等新政策;做好区居民门诊医保新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启用工作;做好医保义务监督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加强与财政、地税、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各项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按规定做好社保待遇的调整工作。
五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使基金的监督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六是规范征地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抓紧起草《征地征收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建立社会退休人员特困帮扶和异地探访制度,全面推进张槎人社局创建市级退管服务工作示范点工作。
(四)进一步抓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党员联系企业和社区工作,确保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按照人社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考核评分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抓好效能监督,提升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篇:人社局就业促进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社局就业促进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今年,就业促进科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和区政府实事项目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有效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积极促进青年就业,为稳定和促进我区就业形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今年工作情况及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目标完成情况
截至10月底,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2110个,完成全年区府重点工作项目指标任务(30000个)的107.03%。其中,非农就业岗位7319个,完成全年指标任务(5000个)的146.38%。
(二)重点工作、常规工作完成情况
1、制定促进就业政策
在《XX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XX区促进就业若干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3]19号)文件基础上,制定《XX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3]23号),配套创业、见习、培训、中介等相关文件,形成“1+5”就业政策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网站、宣传册和各种传统宣传方式,力争将政策宣传至各企业、街镇村(居)委会。今年共印制、发放《XX区促进就业“1+5”政策汇编》宣传11000册,《XX区促进就业政策汇编》500册,政策咨询会等集中宣传26次。
2、有序开展失业预警监测工作
今年上半年将失业预警监测企业样本数由原先的30家扩容至70家,样本企业涵盖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既有小型企业,也有员工数超过3000人的世界500强企业。结合劳动监察、劳动力资源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对辖区内企业的招退工情况和用工趋势进行整体把握,按季度推出失业预警监测报告。同时建立飞信、qq群,对样本企业每月的用工情况进行动态掌握,一旦出现用工异常第一时间介入,为单位提供政策指导、咨询答疑等服务。
3、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审核
根据闵府发(2011)15号文件精神,完成对2012本区吸纳安置本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审核。经核定,全区2012XX区享受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单位总户数159户,补贴总人数1374人,补贴总月数12954个月,实际补贴总额1578.708万元。
4、征地镇保人员促进就业补贴审核
根据《XX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征地镇保人员就业援助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09]21号)文件精神,完成对2012本区征地镇保人员促进就业补贴审核,经核定,全区享受征地镇保人员就业补贴总人数27909人,补贴月数308650个月,共计补贴金额6173万元。
5、深入开展社区就业“双创建”活动
在巩固充分就业社区三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深入推进社区就业工作,开展“双创建”活动:
(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根据《关于开展201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及评估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就2011]248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推动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健全社区就业服务功能,着力提升社区充分就业率。确保今年充分就业社区市级创建达标数量不低于2012年水平。
(2)促进就业示范社区创建。根据《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推进本区创建促进就业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办发2011]21号)文件精神,在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落实就业责任,突出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征地人员就业安置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总体就业率。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在达到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提高基层社区创建积极性。
6、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审批年检(1)行政许可审批
截至10月底,受理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申请,6家机构符合法定条件予以变更许可并制发《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其中人才中介机构5家,职业中介机构1家。接受人才中介、职业中介、家庭劳务中介三类机构咨询28人次。(2)服务机构年检
组织全区4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2012年检工作,其中,人才中介33家,通过年检27家,暂予通过年检2家,放弃年检2家,不予通过年检2家;职业中介6家,通过年检3家,放弃年检3家;家庭劳务中介8家,通过年检8家。
7、商贸(服务型)企业税收优惠清算
组织全区6家商贸(服务型)企业参加2012年检,均通过年检。完成6家商贸(服务型)企业2012年税收清算工作。
8、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审核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委员会、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3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就发2013]39号)对区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进行审核。截至10月底,审核补贴人数35人,补贴金额28000元。
今年,就业促进科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和区政府实事项目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有效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积极促进青年就业,为稳定和促进我区就业形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今年工作情况及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目标完成情况
截至10月底,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2110个,完成全年区府重点工作项目指标任务(30000个)的107.03%。其中,非农就业岗位7319个,完成全年指标任务(5000个)的146.38%。
(二)重点工作、常规工作完成情况
1、制定促进就业政策
在《XX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XX区促进就业若干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3]19号)文件基础上,制定《XX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3]23号),配套创业、见习、培训、中介等相关文件,形成“1+5”就业政策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网站、宣传册和各种传统宣传方式,力争将政策宣传至各企业、街镇村(居)委会。今年共印制、发放《XX区促进就业“1+5”政策汇编》宣传11000册,《XX区促进就业政策汇编》500册,政策咨询会等集中宣传26次。
2、有序开展失业预警监测工作
今年上半年将失业预警监测企业样本数由原先的30家扩容至70家,样本企业涵盖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既有小型企业,也有员工数超过3000人的世界500强企业。结合劳动监察、劳动力资源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对辖区内企业的招退工情况和用工趋势进行整体把握,按季度推出失业预警监测报告。同时建立飞信、qq群,对样本企业每月的用工情况进行动态掌握,一旦出现用工异常第一时间介入,为单位提供政策指导、咨询答疑等服务。
3、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审核
根据闵府发(2011)15号文件精神,完成对2012本区吸纳安置本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审核。经核定,全区2012XX区享受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单位总户数159户,补贴总人数1374人,补贴总月数12954个月,实际补贴总额1578.708万元。
4、征地镇保人员促进就业补贴审核
根据《XX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征地镇保人员就业援助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09]21号)文件精神,完成对2012本区征地镇保人员促进就业补贴审核,经核定,全区享受征地镇保人员就业补贴总人数27909人,补贴月数308650个月,共计补贴金额6173万元。
5、深入开展社区就业“双创建”活动
在巩固充分就业社区三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深入推进社区就业工作,开展“双创建”活动:
(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根据《关于开展201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及评估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就2011]248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推动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健全社区就业服务功能,着力提升社区充分就业率。确保今年充分就业社区市级创建达标数量不低于2012年水平。
(2)促进就业示范社区创建。根据《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推进本区创建促进就业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办发2011]21号)文件精神,在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落实就业责任,突出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征地人员就业安置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总体就业率。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在达到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提高基层社区创建积极性。
6、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审批年检(1)行政许可审批
截至10月底,受理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申请,6家机构符合法定条件予以变更许可并制发《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其中人才中介机构5家,职业中介机构1家。接受人才中介、职业中介、家庭劳务中介三类机构咨询28人次。(2)服务机构年检
组织全区4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2012年检工作,其中,人才中介33家,通过年检27家,暂予通过年检2家,放弃年检2家,不予通过年检2家;职业中介6家,通过年检3家,放弃年检3家;家庭劳务中介8家,通过年检8家。
7、商贸(服务型)企业税收优惠清算
组织全区6家商贸(服务型)企业参加2012年检,均通过年检。完成6家商贸(服务型)企业2012年税收清算工作。
8、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审核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委员会、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3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就发2013]39号)对区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进行审核。截至10月底,审核补贴人数35人,补贴金额28000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就业政策扶持
一是扩大援助覆盖面。在市级关于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实际,将就业确有困难的其他人员(如长期失业大龄低学历人员、长期未就业青年等)纳入区级政策扶持范畴,通过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二是扩大重点人群援助。根据就业困难程度的不同,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市级”、“区级”和“一般”三个类别,将原先未纳入就业困难人员但确有困难的其他人员(如长期失业大龄低学历人员、长期未就业青年等)纳入区级政策扶持范畴,通过梯次化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三是注重政策执行实效。通过就业困难人员编号管理、信息化认定审核、简化补贴拨付流程、加强政策制定执行科学评估等方式,有效提高就业援助服务水平、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兑现、提升政策执行的绩效原则。(一是扩大就业援助覆盖面。基于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的市级政策,结合本区实际,将就业确有困难的其他人员(如长期失业大龄低学历人员、长期未就业青年等)纳入区级政策扶持对象范围,并根据困难程度的不同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市级、区级、一般等三类,通过梯次化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安置更多就业困难人员。二是提升政策执行实效。通过就业困难人员编号管理、信息化认定审核、简化补贴拨付流程、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评估等方式,有效提高就业援助服务水平,提升政策执行的绩效。)
(二)加强失业预警监测
一是扩大样本数量。上半年将失业预警监测企业样本数由原先的30家扩容至70家,同时优化样本质量,结合劳动监察、劳动力资源等部门的数据信息,继续对辖区内企业的招退工情况和用工趋势进行整体把握,按季度推出失业预警监测报告。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经办人员培训会议,日常通过qq群平台交流,实现与样本企业的及时互动联系。三是提供主动服务。对用工数据发生较大波动的企业进行主动联络,针对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及时作出预警方案,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把最近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一时间传达。
(三)完善政策性补贴拨付渠道
加强与区财政部门的沟通,明确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征地镇保人员就业补贴等不同政策性补贴的拨付途径。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由区财政局将补贴资金全额直拨用人单位社保账户后与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进行财力结算,确保补贴资金的及时兑现。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信息共享有待加强
就业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往往要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但由于操作权限等原因,区层面无法及时从市局数据库或其他部门数据库获得需要的信息。若区层面自行开发系统,又容易产生信息对接是否准确、维护更新是否及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现有的基层自主信息化建设项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成果回报不如投入预期的问题。上下级和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渠道不畅对政策的制定执行、绩效评估带来较大困难。
(二)政策执行效果难以量化
在政策绩效评估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大部分民生政策都面临制定前评估、过程评估、绩效评估等环节,无论哪个阶段的评估,都需要对政策目标进行标准量化,但由于基础数据收集在准确性、及时性方面都存在难度,使得评估过程显得较为漫长,且因政策内容本身的复杂性和政策对象情况的多样性,政策最终的执行效果仍难以精确评估。
四、明年工作设想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局,结合本区实际,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着力做好就业形势监测、鼓励创业、重点群体就业和公共就业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确保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主要指标
就业方面的工作指标主要是3个,一是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二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4万以内,三是帮助成功创业人数600人。其中新增就业岗位作为区政府的实事项目,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和帮助成功创业人数作为对各街镇的考核指标。
(三)重点工作
1、发挥政策帮扶,加大就业援助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关于鼓励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在部分特点行业就业的试点意见》(沪人社就发2013]50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双特”试点政策,鼓励困难人员在特点行业实行就业,进一步拓宽困难人员的就业渠道。
根据《XX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3]23号)文件精神,重点做好本区大龄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人员和长期未就业青年等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全面贯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促就业的作用,扩大就业容量,增强就业稳定性。
2、加强数据分析,构建失业预警
继续做好失业预警工作,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关注样本监测企业用工情况变化。结合样本监测企业实际用工数较上同期,或者较上月同期发生较大波动的,进行主动了解。切实掌握行业和单位真实的用工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全区招退工情况和失业登记控制情况,通过就业数据分析,对下阶段就业形势进行预判,对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
3、开展前期调研,听取政策建议 《XX区人民政府批转关于进一步推进XX区青年职业见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2]10号)、《XX区人民政府批转关于进一步推进XX区自主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2]11号)、《XX区购买职业中介成果实施细则》(闵人保发2012]21号)这三个文件都将于明年年底到期。在制定新一轮政策前,明年将进行前期调研。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引入社会第三方对现行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听取各方建议,积累客观数据和社会反馈,结合自身掌握的信息数据,调整完善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
4、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就业服务
首先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按照人社部及市局的工作布置,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同时针对XX区实际,开展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征地人员就业的专题活动。
其次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的沟通,探索建立制度化的事后监督程序,通过加大两部门间的合作、联合,切实维护我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和税务部门沟通,做好各项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