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为目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以区两馆、乡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努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五年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实施了区文化馆新馆改造、共享书屋、图书馆等项目建设。区文化馆已于2018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市各区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条件最好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多次到现场观摩视察。规划建设6处共享书屋和阅读点,已建成5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在1个街道和3个社区改建了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建华社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启动区图书馆建设,争取各级支持,总面积4300平方米的区图书馆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下半年建成。(二)全面完成各年度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每年全局承担的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演出、农家书屋开放与新增图书配备等均提前并100%完成。在完成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展红公电影放映进社区活动,放映红公电影21场次,送戏下乡演出由每村1场增加到每村4场次,18个农家书屋数字书屋实现全覆盖。区文化馆在2018年搬入新馆后,开设的免费服务项目达到了16个,每周开放达50多个小时,是国家二级馆免费标准2倍。
(三)树立精品意识,推动文化创新。
围绕开展好“温馨xx·欢乐珠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强化创新意识,持续多年实施“文化志愿者文化进社区、下农村”文化服务工程、“群众文化辅导培训下基层”辅导培训工程、“文化创新”工程等三大品牌项目,推动区文化馆创作了以艺术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精品节目,荣获市级以上奖项近30项,多个节目或被选入中国舞蹈家协会走基层采风活动、或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艺术交流活动,或代表xx市参加全省文艺汇出活动。2017年花鼓灯舞蹈《兰花情》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在山东济南举办的为期一周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进社区演出”,代表安徽省参加“2017上海·金山全国秧歌舞蹈大会”,获最佳组织奖、最佳服饰奖;花鼓灯舞蹈《鼓乡女儿》、《鼓欢》、《丰收连厢》、《今天咱农民活的美》等节目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2018年完成了十四届省运会、省残运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演出活动,卫调花鼓戏《三代婆媳》代表xx市赴xx参加全省地方戏曲(戏曲声腔)汇演,花鼓灯舞蹈《兰花情》应邀赴上海市参加演出,受到好评。
五年来,全区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都在50次以上,倍受群众欢迎的广场舞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2019年全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0场次,代表xx市承办安徽省群文系统《乡村如画》巡展xx站展览,区文旅游局连续多年荣获全市“温馨xx·欢乐珠城”系列群众文化活
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今年1月份,又选派节目参加了全国
“乡村春晚”直播演出,在李楼乡组织开展了全省乡村春晚
直播演出。区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入选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2019年度“春雨工程”优秀
项目。大型舞台剧目(大戏《浴火重生》)和1个小型舞台
剧目(小戏《新官上任》)入选xx市2020年度戏剧创作孵
化计划项目。
关于“十三五”全县渔业改革发展思路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与前景,更好的发挥水域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渔业产业。根据《水务局关于开展“十三五”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思路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由县水产工作站组织调研,先后深入周湾、长城水库以及全县各镇养殖水域(包括6家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家养殖公司,三个休闲渔业基地),实地查看了我县发展渔业产业的现状、潜力和养鱼专业户的经营情况,并通过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县渔业产业的发展形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及对发展定位的认识
(一)渔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县渔业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渔业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克服各种困难,务实开展渔业产业开发工作,引进鲶鱼、螃蟹、匙吻鲟、鮰鱼等名优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培育发展集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纵观吴起渔业历史,实现了我县渔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根本转变,为我县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调查,目前全县现有养鱼水域面积约x亩,开展养殖水面达x亩以上。近年来,又成立了x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x家水产养殖公司,年投放大规格鱼种x公斤,鱼苗x万尾,预计年末水产品总产量可达到x吨。通过逐年发展,我县渔业水域面积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渔业发展重点县。2014年,我县生产的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四个品种已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证,2016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全国水产总站认定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同时,对水域环境保护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创建了简易化验室,购置
了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开展了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我县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和多品种的野生鱼类及野生水鸟,使这些物种得以在我县生存繁衍。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大力宣传,提高了区域内居民的环境优化意识,为全县生态保护和渔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县发展渔业产业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虽然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但从渔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来看,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具有很多特色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大量建造淤地坝,这对发展渔业创造了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为在我县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2014年县水产站引进匙吻鲟、螃蟹等等名优鱼类在边墙渠水库试验养殖成功,随后在吴仓堡计岔水库试验鲶鱼、鮰鱼养殖,同样获得成功。目前淤地坝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县大力推广,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外源性疫病感染的风险,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发展前景看,随着养殖技术逐步完善,发展集生产、观光、餐饮、休闲避暑等为一体的乡村“渔家乐”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二是常规养鱼水资源充足,养殖技术及经营模式取得成功示范。我县南部的洛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特别适宜于多种淡水鱼类生存繁衍,发展水产养殖及休闲观光渔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北部的周、长水库虽然气候干燥但养殖面积较大,发展生态渔业和集约化网箱养殖同样潜力巨大,既可调整产业结构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休闲养生意识不断提高,县城附近可建设垂钓鱼塘,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比如,金佛坪村、马湾村已建成的垂钓鱼塘
效果显著,收入可观,极大地拓展了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空间和养殖收益。据四海养殖专业合作社代表程占雄介绍,如果加上休闲垂钓型渔家乐的经营收益,自己经营的水库年纯收益在10万元以上,为我县发展渔业产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三)对全县渔业产业发展定位的认识。
根据对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估,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以渔为依托的集鱼类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渔家乐”已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要站在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创新发展特色渔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旅游富县战略实施、优化最佳宜居环境、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站在“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新品牌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休闲渔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突破口的战略定位,抢抓机遇、科学布点、统筹规划、强基固本、创新发展,把加快渔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渔家乐、辟暑山庄、休闲垂钓与创新我县新的观光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放在与发展蔬菜、畜牧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三、渔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引导及推介力度不够,对外窗口较少,渔业及渔家乐作为新兴特色产业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扶持政策和投资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倾斜力度不够。经营者对养鱼及经营渔家乐的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养鱼的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对渔业养殖及产业经营的技能培训还未跟上,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4、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好,潜力大,但开发力度不大,整体发展规划滞后。
四、对加快渔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渔业在我县跨越式科学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发展定位,把创新发展新兴渔业纳入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加快发展。
2、尽快制定科学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引导及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安全健康”这一吴起新名片、新品牌。
3、切实加大对发展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渔家乐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渔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推介相关招商引资项目,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与发展渔业相关的电力、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和鼓励能人、大户投资渔业的规模养殖和生态休闲观光渔家乐,加强渔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新兴渔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4、高度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疫病防控工作,提早防范渔业养殖风险。鱼类其实就是检验生态的活体标本,资源保护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渔业发展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美化生态环境。因此,要按有关法规精神开展对影响渔业资源的环境评估,坚决杜绝各种人为因素对宜渔水资源的污染。确实重视疫病防控,为健康养殖及发展生态渔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5、申请编制水产站专业技术力量,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引进和培养渔业相关产业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