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陕县脱贫攻坚凝聚力量奔小康工作总结
宁陕县脱贫攻坚凝聚力量奔小康工作总结
宁陕县城航拍。杨宁摄宁陕县四亩地镇载歌载舞搬新家。杨宁摄每个月宁陕小学都会给农村的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
杨宁摄宁陕县皇冠镇兴隆村贫困户黄忠堂在蜂场查看蜂箱。
杨宁摄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举行插秧节…小编为您整理了《宁陕县脱贫攻坚凝聚力量奔小康工作总结》,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在青山拥翠、碧水环绕的秦岭南麓,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那就是风光旖旎、集秦风楚韵于一身的宁陕县。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经济社会虽得到长足发展,但因受山大沟深坡陡、土地碎片化等自然条件影响,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属于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
自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时刻不敢有丝毫懈怠,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宁陕实际、行之
有效的脱贫攻坚新路子。x 年至 x 年全县累计减贫 6808 户19606 人,贫困发生率由 37%下降至 1.04%,连续四年获得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三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x 年底全县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员干部冲在前
在皇冠镇南京坪村驻村的几年间,第一书记刘戈飞为村里做了很多事,但他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新民风建设。从x 年底开始,他在南京坪村以优良家风正德树人、淳化民风,以树立健康家庭价值观为突破,开展立家风、评家风、晒家风、续族谱系列活动。
具体做法是,南京坪村村委会先让村民自己写下自己的家风家训,然后在刘戈飞的派出单位皇冠山保护区管理局的包帮配合下,邀请书法家将它活现于纸香笔墨中,装裱后由驻村工作队、村三委送至村民厅堂。
为什么需要这么郑重其事的让村民写家训,这一切还得从刘戈飞 x 年入村后的所见所闻说起。那时候,我们评个贫困户,马上就有大量不符合条件的人来评选,但他们其实并不符合条件;或者贫困户按照政策申领了补助后,村里马上有人就来质问我们为啥不给其他人发。总之,我经过调研后认为,扶贫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扶志,老百姓志气有了,产业才好发展!刘戈飞说。
事实证明,刘戈飞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南京坪村
以点到面,从部分群众再逐步到全覆盖,通过有形家风家训的融炼,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有力地助推了村子的脱贫攻坚。
村风好了,产业又当如何发展?刘戈飞给出的答案是做强党支部。作为该村驻村工作的领导干部,他严格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并以身作则,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 22 天,杜绝挂名、走读等现象,让包村干部真正扎根南京坪村。他要求该村党员干部长期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活动,认真落实党支部+X+脱贫模式,严格一事一议、明确重大事项决策的内容和程序,杜绝一言堂,使村干部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扎实开展交友帮扶工作,凝聚起齐抓共管扶贫的强大合力。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刘戈飞牵头实施农家旅游带动贫困户项目,力争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在刘戈飞的协调之下,南京坪村争取到了世界自然基金皇冠镇生态旅游联合管理与社区参与式可持续发展旅游示范建设项目资金 34 万元,并成立了旅游协会,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成立了中药材种植、猪牛羊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及当地种植、养殖土专家对南京坪村农户开展农家旅游、农产品开发、种养殖业进行培训。
刘戈飞是宁陕县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洗礼下,宁陕县的广大干部最大的变化便是实现了由被动帮扶到荣辱与共的大转变。宁陕县委以党建引领作为保障,把干部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取得良好成效。通过探索建立帮扶单位竭力帮、全体干部尽责帮、社会各界用情帮,领导带头干、干部扎实干、群众主动干的三帮三干脱贫攻坚机制,培养了一支政治强、能吃苦、勇创新、敢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一套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识别和使用干部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基础保障暖民生
变变变,猜猜看这是什么?4 月 8 日,在宁陕县城关镇一处廉租房内,一名养育师正耐心地引导着一名 2 岁大的小女孩学习绘本。小女孩比较害羞,翻起绘本来还并不是很熟练,而她 4 岁的姐姐则稍显活泼,对眼前的一切一点都不陌生,时不时就熟练地玩起养育师带来的其他益智玩具。此时,她们的妈妈张小丽也在她们身边,细心地听着养育师的教学方法。
廉租房内空间并不大,装修也很简陋,但这并不妨碍作为贫困户的张小丽一家享受宁陕县为全县低龄孩子们打造的早教课程。养育师名叫邵国珍,来自宁陕县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最近因为疫情影响,中心暂时不对外开放,她和她的同事就改为亲自上门和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坚
持每天为全县 0 至 3 岁的儿童上早教课。
我们活动中心里的各种玩具,看起来常见,实际上能锻炼宝宝的胆量、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在活动中心,邵国珍介绍道,课程室的柜子里放着上课用的教具,按照月龄分类放置。
由于交通不便、人居分散,且经济相对落后,宁陕当地儿童早期教育发展长期滞后。大量研究表明,0 至 3 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发展状况影响着儿童未来。但在贫困山区,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不知道怎么科学地抚育幼儿。宁陕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
为了解决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问题,宁陕县积极争取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在全国率先启动养育未来整县推进项目,为全县 1400 余名 0 至 3 岁婴幼儿及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支持,建成 25 个早教中心(服务点),实现镇村早教服务全覆盖,成为时尚亮点,填补了贫困地区婴幼儿早教空白,从根本上阻止了贫困代际传递。
养育未来是宁陕县在脱贫攻坚中保障基础民生的一部分,在贯彻精准方略、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民生改善中,宁陕县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针对一些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县域内看不好、县域外看不起的实际,探索建立了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通过设立县域外大病就
医应急保障金和实施危重病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在县域外的无缝对接,既救急又救命。去年以来,15 个贫困家庭 15 人次享受大病转外就医支持,其中直接支付应急保障金 9 笔 30.3 万元,间接承诺担保 6 人次,15 个贫困家庭县域外就医免交押金 80 余万元,3 个贫困家庭 5 人次解决长期就医治疗费 44 万元。
针对无法纳入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集中供养的独居老人和失能群众,宁陕县积极探索低偿社会托养,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家庭子女面临照顾老人和外出务工不可兼得的难题;精准实施养老保障,建成一中心六区域敬老院 7 所,实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目前有 878 名五保老人居住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 82.1%,居陕西省前列、安康市第一。
特色产业富山民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产业问题解决了,后续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把抓好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持之以恒抓好产业扶贫。
现年 50 岁的贫困户王兴军家住梅子镇生凤村,受地形地势限制,以他为代表的村里人过去农业生产可以说是刀耕火种的水平,犁地只能各家自行掏 150 块钱一亩的价钱租用耕牛。过去养蜂用的是当地传统的棒棒筒,就是一根木头中间掏个洞模拟自然蜂巢,一年只能取一次蜂蜜。
原始的耕作方式,让村子人一直受穷。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兴军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重新建立了自己家的产业结构。首先是种植业,他从种粮食作物改为了种经济作物天麻。起初他并不会种,但在加入村上的合作社之后,他的种植全程有了专家指导,来自县农业局专家不仅向全村人进行了现场教学,更是 24 小时在线,随时在电话中向他们答疑解惑。x 年,王兴军一家仅天麻收入便达到了 3 万元,顺利实现脱贫。其次,王兴军还重新学习养蜂知识,改变了过去养蜂全靠自然的方式,目前在他的天麻种植基地旁边,放了 24 个蜂箱,全家收入又有了一份保障。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肯定是不可能再返贫了!王兴军说。x 年,他们一家四口在政府的帮助下搬到了县城的新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悉,依托境内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市场需求,宁陕县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让产业项目支撑精准脱贫,大力发展以核桃、板栗、食用菌、天麻、魔芋、猪苓为主的种植业和以中蜂、林麝、梅花鹿为主的养殖业等绿色农业产业,形成了核桃 15.7 万亩、板栗 21 万亩、食用菌 960 万袋、天麻 280 万窝、魔芋 2.38 万亩、猪苓 450 万窝、中蜂 2.4 万箱、林麝 653 头、梅花鹿 530 头的产业规模,实现扶贫产业到户全覆盖,形成了产业支撑脱贫增收的良好态势。
积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打造了诸如社区性开
发的皇冠模式、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和景区依托型的八亩模式,有 2752 名群众参与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当中,带动了 584 户 1806 名贫困人口脱贫。其中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 61 个协会+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之一,被原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进行推广。x 年至 x 年以来,宁陕县通过旅游业直接带动了 467 户、1401 人贫困人口脱贫,分别占全县三年脱贫 2440 户、7320人的 19.1%、19.13%。在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宁陕县积极打造出了旅游脱贫的新模式。累计建成社区工厂 21个,让 1997 名有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在社区工厂、建筑、护河、护路、护林、保洁等系统中实现就近就业,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自强不息新风尚
月的宁陕,大山披绿,太阳照在人身上暖乎乎的。在宁陕县中心敬老院,一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每天都会在天气好的时候,让工作人员把他推出来晒太阳,但与敬老院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在晒太阳之余,两手却并不闲着,飞快地穿针引线,加班加点地完成自己手里的刺绣作品《红楼梦十二金钗》。
男子名叫张朝兵,出生于 1971 年,是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人,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x 年,张朝兵因上山
劳作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高位截瘫。x 年,家庭生变,只留下他和儿子过活,可谓雪上加霜。那时,张朝兵只能依靠政府每月发放的补助金勉强维持生活。
x 年,宁陕县成立中心敬老院,张朝兵被列入首批入住名单。
x 年,县失能托养中心成立,张朝兵随之入住失能托养中心,并遇到了一位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朋友何永龙。看着何永龙克服困难,绣出精美的十字绣工艺品并且已经小有名气时,张朝兵既开心又羡慕,于是,他就跟着何永龙一起学绣十字绣。何永龙耐心细致地教,张朝兵仅用 8 个月,就绣出了长 4 米的《清明上河图》。现在,这幅《清明上河图》就挂在失能托养中心的工艺品展示厅里,俨然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在这里不愁吃穿,虽然我们身体残疾了,但我们的精神没有残疾,我仍然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证明我能行。张朝兵自豪地说。
脱贫先脱穷根,这是宁陕县在脱贫攻坚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之一。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扶贫攻坚中最难攻克的堡垒。宁陕县广集众智,创新模式,志智双扶,增强动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断进行新探索。通过深化一教二奖三评四罚扶贫扶志工作法和开展五星村竞赛活动,宁陕县引导村(社区)争当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乡风文
明、基层党建星级村等措施,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发生了明显转变:从留在深山守贫穷转向走出深山寻富路;从消极、等待、抱怨变为积极、主动、努力;从以前要我脱贫变为现在我要脱贫,良好的民风、村风、乡风蔚然形成。
此外,宁陕县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的,除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外,暂停其他帮扶措施,并指定帮教人员,制定具体帮教措施,引导督促直至其转化为止。自奖罚机制完善以来,全县帮教转化后进典型有 90 多人,从而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激发出主动脱贫的志气。
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说:概括起来,宁陕县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可以归结为,要以产业为根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以扶志扶智为前提,打开贫困群众心结;要以坚守绿水青山为底线,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要以责任感情为抓手,强化攻坚作风建设;要以夯实党建为核心,深化党建+脱贫双推进。
快捷搜索:宁陕县脱贫攻坚小康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第二篇:凝聚全省力量投入脱贫攻坚
凝聚全省力量投入脱贫攻坚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凝聚全省力量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项目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扶贫工作清单,建立健全逐级督查、报告、定期通报等制度。要加大奖惩力度,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特别是干出实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对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的要全省通报、限期整改,对未完成任务的市县镇,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
○ 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目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群体规模还比较大,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薄弱,稳定脱贫难度大。特别是与前两轮扶贫“双到”贫困对象主要集中在贫困村内相比,目前的贫困人口超过2/3分散在贫困村之外,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更高。相对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仍然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来共同解决。
○ 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未来三年,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安排,省委、省政府确定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确保到2018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 坚持精准施策,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的关键也在于精准。特别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贫困程度、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抓好建档立卡和信息库建设,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实行长期公示、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因村而异,因户施策。扶贫措施该精准到户的要精准到户,该精准到群体的要精准到群体。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加大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等,促进贫困人口加快增收。
对因灾、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的人口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重点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稳定脱贫。
对贫困村,要通过促进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提高村集体收入,加快整体脱贫。
对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需要重点保护修复的地区,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 加快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支持体系
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省里已研究制定了《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稿,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配套工作方案。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完善用地、科技、人才等支持政策,用足用好中央各项扶持政策,争取更多支持。
○ 严格落实责任,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统筹珠三角发达市、省直和中直驻?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资源要素,建立健全帮扶责任体系,加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要建立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调整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结对帮扶,强化省直帮扶与行业帮扶,尽快选好和派出扶贫工作队伍,加强基层建设,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脱贫攻坚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必须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注重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把脱贫攻坚与提高“三农”发展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二要把脱贫攻坚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三要把脱贫攻坚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四要把脱贫攻坚与促进绿色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链接
“用足用好中央各项扶持政策,争取更多支持。积极对接和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制定出台帮扶三类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帮扶措施。加快推进三类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农业、林业、红色旅游、民族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强化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三类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
―朱小丹
第三篇:创新发展兴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
创新发展兴产业 脱贫攻坚奔小康
----泼陂河镇禾园农业合作社简介
光山县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1年,是一个集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母牛繁育、冷藏保鲜、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
合作社成立六年来,土地流转面积每年都稳定在5000亩以上,流转范围辐射到五个行政村,970户社员。2014年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16年获得“河南省农机合作示范社”及“全国农机推广示范基地”,2016年10月获得有机水稻转换认证。2016年底,注册为“禾园农合”的有机大米通过微商平台远销武汉、深圳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一、合作社产业运营现状
合作社先后投入2300多万元,建成有机水稻种植基地3500亩、优质高产粮食种植基地1200亩、果蔬种植基地350亩、母牛繁育基地一处、冷藏库两座。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机械化日插秧能力500余亩,日粮食烘干能力40万斤,日秸秆回收能力35吨。
禾园合作社服务辐射带动能力强,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全部实行统一购买和销售,统一实行机械化耕作。2016年有机水稻亩产450公斤,农产品年销售收入总额750.5万元,合作社发展呈良好态势。
二、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发展多彩田园产业
2016年底,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产业带贫的总体工作要求,在泼陂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驻村第一书记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依托邬围孜村邬东、邬西两个村民组,流转土地414亩,规划建设农业创客孵化园,引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来创业。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孵化园初步形成了绿色蔬菜种植、金色水稻种植、黄色油菜种植、黑芝麻、黑豆黑五类种植、特种养殖等多彩田园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农业创客孵化试验基地建设、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合作养牛等方式,共带动243户673人增效增收,为邬泽和、曹尚志、陆肖珍、邬长运等17位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机会,每户年均增收2万以上。
三、下一步发展计划
1、严格按照有机水稻操作规程,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稳步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打造豫南最大的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基地。
2、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化优势,为周边群众提供机械化育插秧、深耕、收割、植保、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3、引进真空包装及果蔬加工烘干设备,延长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高标准的果蔬生产、加工、冷藏保鲜基地。
4、发挥市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平台、直营店等形式,创新农产品销售途径,做大做强“禾园农合”品牌,进一步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实现农业增收。
5、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尝试发展“可视化农业”,把有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产品;让周边群众感受到新技术新设备给农业增收增添新空间。
6、优化种养结构,尝试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发挥流转区域内的林木资源和塘湖堰坝,依托现有产业基地,科学规划,逐步形成林下养殖观赏区、鸭荷共享区、稻虾共作区、休闲采摘区、亲子体验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美好的绿色田园。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新途径,转变农民增收致富思路,实现全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可持续性、稳定性。
第四篇:太平脱贫奔小康2010年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 强力推进 确保实效
——太平乡2010年脱贫奔小康工作总结 中共太平乡委员会 太平乡人民政府
2010年以来,为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决策部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脱贫奔小康示范乡为契机,紧紧围绕“三大战役”工作目标,按照州、县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圆满完成试点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探索脱贫致富路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广泛宣传、周密部署、突出特色、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使产业建设有大发展,民居改造有大突破,基础设施有大改观,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脱贫奔小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成效
2010年财政收入总任务449.04万元,其中国税90万元,地税359.04万元。预计可完成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76元,增幅达14%。
预计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亿元,较2009年3.07亿元
增长20%,其中,预计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6亿元,农业总产值0.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0.4亿元。
(一)明确发展思路,完成规划编制
我们紧紧抓住被确定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的大好机遇,广泛宣传发动,强力推进了试点建设。编制完成了《太平新农村示范乡建设总体规划》、《太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太平集镇建设规划》;按照“详规到村、建卡到户”的要求,各村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当年工作计划,重点贫困村和示范村制定了项目建设计划;完成了太平集镇总体规划修编、18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并确定了治理两条河、建好两个园、新建一条街、美化一条线的工作思路,力争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亿元以上,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6000元,全乡财政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村级公路通达率、通畅率达100%。
(二)围绕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建设
1、坚持板块基地建设,建好绿色产业集群。按照“鸦来走廊茶烟果、低丘岗地生态蔬、边远高山药林牧”的产业总体布局,全乡以茶、烟、畜牧、劳务、林果、香菇产业为主,扎实推进产业建设,实现了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人均上水平,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带初步建成。
茶叶产业。围绕老茶园改造、良种茶叶造园和名优茶培育,抓基地发展、产业优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工,全乡茶叶总面积达14200亩,其中无性系茶园5700亩,可采摘茶园9800亩。全年茶叶生产总量达2.5万担,茶农实现现金收入2000万元。在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中,新发展了奇峰关村300亩无性系良种茶苗基地,规划落实600亩无性系优质茶园,建设了龙潭村800亩无性系茶园管理基地。
烟叶产业。今年,我乡通过大力推行责任奖惩、风险抵押金等制度,抓住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机遇,以奇峰关、中坪、茅坝村为主,合理流转土地,实现农业招商,新增百亩连片基地2个,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1000亩。收购烟叶41万斤,全面完成了烟叶收购任务。
畜牧产业。全乡生猪出栏2.03万头,培植养殖大户7户,生猪零排放示范户1户,逐步规范了农户养殖方式,提高了养殖水平。景发牧业罗曼蛋鸡养殖规模保持在3万只左右,兴华牧业肉牛养殖场发展草场1000亩,养殖肉牛达250头,长新牧业万头养猪场正在进行基础建设。畜牧产业不断迈向规范化、多元化、规模化。
劳务产业。我乡以“全民创业升温年”活动为契机,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创业平台将劳务输出向本地用工逐步转化。全乡务工人员达3700余人,务工收入达2329万元。
林果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天力鸿实业为依托,完成基地造林8000亩;建成奇峰关500亩林业苗圃基地,龙潭、四坪、中坪村300亩梨园基地,唐家、洞长湾村200万筒食用菌种植基地,中坪、洞长湾300亩良种茶苗基地,龙潭大地春200亩珍稀苗木基地。
2、坚持体制创新,加快新经济组织建设。一是创新体制,全乡有近两千亩土地通过合理流转,建设成烟叶、茶叶、生态蔬菜、食用菌等基地,有效的推动了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新经济组织建设,新组建了立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全乡专业合作社已达6家,有效的解决了周边80%以上农户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茅坝、龙潭、唐家、中坪、奇峰关等村均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积累,村级无新增债务。
(三)夯实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生
公路建设。鸦来线二级公路改造沙园隧道工程已正式开工,完成了槐树庄村10公里、龙潭5公里通达路基拓宽改造工程,周家坪、堰塘、坛子洞村通达工程已基本完工,建设了槐树庄10公里、茅坝2公里、唐家至龙潭5公里公路改造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槐树庄、芦坪村低丘岗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全乡解决安全饮水600人。投资7000多万元的太平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治理工程和田间工程,母山隧洞现已贯通,官田坪隧洞工程明年汛期前可完工,困扰太平千百年的水患将得到根治,8000余亩良田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每年可为群众增加直接效益1000万元以上。
3、农民生活日益改善
一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启动了鸦来线奇峰关、中坪、洞长湾、龙潭、四坪、沙园等村民居改造工程,共247户进行了特色民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二是按照“迁村腾地”的规划要求,新建特色民居36栋,其中奇峰关、龙潭村各18栋,已建成26栋,另外10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规划新建奇峰关特色民居26栋,龙潭村特色民居21栋,同时新建奇峰关、龙潭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目前已正式启动,预计2011年5月底可竣工。三是建成了乡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启动了太平乡中心福利院辅助用房建设工程。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93%以上(含中小学生已达95%),目前还在组织验收,确保应保尽保。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流行病的防疫工作,村级卫生室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农村“五保”和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农村贫困人口控制在5%以下。通有线电视、电话率达80%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不断转向二、三产业。乡风文明普遍提高,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
(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和谐创建不断加强
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全乡计划生育率99.24%,流动人口办证率96.5%;流入人口验证率100%;“三查”参检率达99.55%;当年生育对象随访率达100%;征收社会抚养费27例27000元,当年征收率84.38%。积极开展了“7.11”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和关爱女孩募捐活动。举办生殖健康、青春健康等讲座11场,参加群众1700多人。计生工作通过州、县验收。
2、社会平安稳定。一是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以建设“平安太平”为目标,健全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开展了“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与各单位签订了综治目标责任状、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大力开展等隐患大排查,做到了“纠纷不过夜、矛盾不上交、重大问题不出乡”,确保了社会稳定。综治工作通过省、州、县检查组验收。二是安全形势稳定,全乡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落实监管网络体系,突出农村道路交通、防汛、地质灾害、食品药品、森林消防、烟花爆竹、危险品等为重点的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坚持做好安全隐患月度排查、“农村整酒”报告等基础性工作,坚持安全责任事故“四个不放过”原则,及时消除各种隐患,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全力开展信访维稳集处工作。着力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了 “大信访”工作格局,健全了乡、村信访维稳网络,认真落实领导包案事项,实现了无越级上访、无重大集体上访、无因处理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良好开局,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3、全力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上级帮扶单位的作用,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全乡18个行政村与省直4个单位、州直2个单位、县直9个单位对接,实现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全覆盖。通过结对共建活动,省林业局、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共为帮扶村筹措资金344.9万元,帮扶了电脑、科普书籍等物资,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对口帮扶资金80万元,有效解决了全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困难。县直9个帮扶单位协助村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帮扶方案、项目、资金,其中县开发办为帮扶单位落实资金100万余元。通过结对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解决了各村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了各村的脱贫奔小康建设步伐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小康建设是机遇也是一项新课题,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周密部署,整体联动是取得实效的关键。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在太平召开了现场办公会,相关县领导先后多次到太平乡现场督导工作进展情况。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按照“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进行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做到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形成了全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实际工作中,我乡主要当好宣传员、教练员、指导员、服务员角色,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和指导型政府。一是当好“宣传员”,明确政府指导、引导、扶持的主导作用和农民决策、投入、建设、受益、监督的主体作用,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行和主动性,形成了全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当好“教练员”,我乡选择了2个村进行了建设试点。在培育典型的过程中,注重了适度超前性和普遍指导性两个方面。在示范点取得切实成效之后,随即组织农民代表、乡村干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让其切身感受示范点的巨大变化。通过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掀起了新高潮。三是当好“指导员”,一方面放手让农民“自主申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另一方面突出抓好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队伍、长效管理制度等。指导各村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了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约束机制,如《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饮水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四是当好“服务员”,以农民出资为主、政府和社会帮扶为辅,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资金帮扶。同时积极开展干部驻点帮扶,主要抓好思想教育、矛盾调处、资金筹措等工作。
太平乡脱贫奔小康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启动快、势头好,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示范点进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力打造“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明星乡镇,有决心,有信心,将太平建设成为全省脱贫奔小康示范乡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脱贫攻坚路上的民政力量
脱贫攻坚路上的民政力量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战略,在“十三五”末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个一批”其中就包括“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而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民政部门责无旁贷。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上对做好民政脱贫兜底保障工作作出了部署,深刻阐明了民政在脱贫攻坚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重大问题,为民政系统兜底保障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
打出“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发挥好民政的兜底保障作用,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推进。一是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动态管理,提升低保兜底精准化。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个政策在脱贫攻坚中有机结合的重大作用。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对象识别上衔接、在优惠政策上共享、在信息平台上链接,下大力气从对象识别、平台建设、保障政策、信息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强化衔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提升综合救助能力。因病致贫是扶贫的难点,医疗救助是兜底保障的重点。要依靠各级政府增加医疗救助资金投入,落实对所有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给予财政补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此外,要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民政扶贫新格局。要创新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发挥慈善灵活高效的优势;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五是推动“三社联动”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发挥独特作用。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社区的载体作用;要切实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专业优势,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兜底扶贫,民政部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结合民政职责、发挥职能优势、突出民生重点,扎实做好民政兜底保障工作,做细做实、久久为功,为蒋峪镇精准扶贫贡献出民政智慧、拿出民政举措、走出民政路径,为我镇贫困户如期、全面脱贫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