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共5篇]

时间:2021-08-20 16:0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

第一篇: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

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范文

XX镇XX村XX屯基本情况介绍:位于XX西南面,距XX集镇X公里。该屯现有XX户,人口XXX人(其中劳动力X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X户XX人(其中XXXX年脱贫户X户XX人,20XX年脱贫户X户XX人,20XX年预脱贫户X户X人。)水田XXX亩,旱地XX亩,农作物以桑蚕、水稻为主。现该屯水稻XX亩,年人均纯收入XXXXX元。

该屯兴建好砖混结构楼房的农户共XX户。建设有水泥道路2300米,排水沟1800米;建设有沼气池XX座,垃圾池X座,卫生厕所XX座;水利项目:人饮工程X处,解决XXX户群众饮水问题(包括石冲和板屯屯);已硬化水渠3400米;文体中心建设情况:篮球场3座,综合楼2座。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XX镇以XX村XX屯为示范点,通过村民自治、村规约治、以法警治推动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在全镇形成乡村治理模范村屯,为我镇今后乡村治理打开思路。

一、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内生动力。XX镇XX村成立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在XX村XX屯成立党支部、村民理事会,以村级领导机构为核心,构建群众联合体,根据XX屯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机构职能的划分与整合,形成各类组织有序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格局。XX镇XX村XX屯充分发挥群众力量,通过党支部、村民理事会讨论本村事宜,组织群众做好本村卫生,投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美化本村环境,充分做到群众参与、群众提议、事项公开原则,重大事项通过四议两公开,从而真正确立村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能,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二、村规约“治”,约出乡村建设“新风貌”。根据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XX镇XX村根据本村实际,以补齐短板、解决困难为突破口,广听民意,在各屯召开村民小组会,详细听取村民建议和困难,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XX村“村规草案”的拟定在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下,由村民共同协商讨论、开会表决通过,进一步确保村民在自治中自觉、积极、民主参与的权利,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以此来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主要内容等,最后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法警“治”,形成“杜渐防萌”的有力手段。推动乡村治理,法治是根本保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确保乡村治理有序推进。为增强村民法制教育思想,XX镇每月组织派出所工作人员下到各村做普法教育,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群众观看普法教育视频,通过网络微信、信箱、电话等形式扩宽监督举报渠道,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能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巩固乡村治理体系,XX镇通过宣传法制教育预防违规违法行为,提前给村民打好“预防针”,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严格执行法制可以剔除不法分子,通过法律法规严格处理黑恶势力,约束整改村民文明道德行为,对村民进行规劝和引导,进而自觉遵守乡村社会规范,共同营造良好的乡村秩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而乡村治理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因此,XX镇继续以“三治”为总抓手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

(一)明确思路,找准定位。根据XX镇的资源状况、人文历史情况,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二是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三是结合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是结合河长制的治理工作。拉动乡村新一轮振兴,盘活乡村资源,构建连线连片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片。

(二)多方联动,共同参与。一是继续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动员群众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二是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通过理事会成员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群策群力,民主协商确定村庄规划,真正让新农村建设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动员外出乡贤反哺家乡,激励企业利用政策优惠向新农村进军,通过企业化运作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加大力度,推进项目落地落实。一是站在全镇一盘棋的高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优先在贫困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二是继续加快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申报和实施,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村屯道路樱硬化、污水处理和饮水工程等民生工程的落地建设。三是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跟踪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

(四)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本土的特色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发掘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另一方面,引导鼓励各方人才参与乡村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村庄自主洽谈人才引进和人才合作的方式,促使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

(五)进一步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力度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杜绝权力滥用,防止权力腐败。二是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尤其是村民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

第二篇: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99号

案由: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提出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近两年,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广东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各市县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不少县镇都设有试点村,有的已分批次申报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很多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园、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善。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广东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政府认真研究部署,不少地方建立了示范区、镇,在村道、路灯、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通讯影视光网化工程等方面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各项督查工作。广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较好地处理了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形成了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局面。广东省积极探索、创新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坚持了规划先行理念,挖掘、传承和弘扬了岭南文化,开拓了投入筹措渠道,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部分村镇如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炭步镇朗头村等将农业资源优势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发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走农旅结合之路,举办油菜花节、芋头节、古村落旅游等,不仅为乡村旅游聚集了人气,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搭建了平台,而且还提升了农业品牌价值,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格局。

(一)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民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扔乱倒垃圾、随地放养鸡鸭等家禽,水塘发臭、蚊蝇滋生。部分乡村的道路、街巷、村民房前屋后,甚至田间、沟渠,脏乱现象十分普遍,环境卫生较差。在部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水源、土壤和空气等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影响村民身体健康。

(二)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不足。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很多项目出现重复建设景观雷同的情况,不少村镇各自为政,多以一村一事为主,缺乏与整体布局相协调的规划。村镇各自为政发展不仅规模做不大,而且景区建设雷同,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三)美丽乡村特色不够鲜明。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特色突出不够,岭南生态、山水、宜居村落特色不浓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没有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建设档次不高,主题不鲜明,文化主题挖掘不够,流于形式,千篇一律,旅游文化发展硬件基础较差。

(四)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很多项目没有投资建设主体。

部分村自筹资金,政府投入大,负担重,并未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挂钩。部分村完全依靠上级拨款,使得部分项目工作开展缓慢,建设、管理质量参差。乡村游专业村、赏花游特色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用地指标制约,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农家乐经营能力有限。条条框框多,审批手续复杂的局面,也很难吸引企业积极投资。

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充分,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旅游与文化发展脱节。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不足,文化欠缺新意。各地乡村主题文化挖掘不够,岭南乡村特色不明显,文化旅游品牌缺失。办法: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建立村级卫生保洁制度,建立专门环卫队伍,制定相关卫生保洁标准,做到乡村环境卫生有专门经费、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在农村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农户自觉分类、村级集中收集、镇(街)每天定时清运;在距离农户合理范围设置无污染、无臭味的垃圾桶,以方便村民投放。加快建设环保设施,治理水源、土壤、空气污染,同时实施农村改水、农户改厕等惠民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条件,恢复绿水青山。

二、政府科学规划,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纳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对产业发展目标、布局、产品、措施做全面科学规划,防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无序发展。建立齐抓共管机制,部门协作,尤其是农业、旅游、林业部门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宣传推介、人员培训等方面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领导小组,汇集农业、文化、旅游、宣传等多部门,在工作中形成各部门之间有效衔接配合的长效机制。

三、以品牌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文化

利用农村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来发展赏花旅游、生态节,突出一区一主题,一村一品牌,让景色各不同。结合乡村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活动,做到月月有节,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强力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以绿色生态为基调,开发鱼类水产品、生态水果,纯净无污染绿色蔬菜,以农家风情、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装饰品、纪念品,以及特色花卉盆景等为主的旅游商品。与现代农业产业结合,打造休闲旅游专业村,如与蔬菜产业结合、与水产结合,农产品加工等,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带,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彩、四季可游。

四、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

政府应该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行业配合,农民受惠”转变为“政府引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农民受益”。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宣传、推介、建设等,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引进企业投资,让农民自己主动拿出土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建立以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为龙头,以农业旅游点、农家乐、休闲农庄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专业村为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改革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突出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增加项目创意策划,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将农村土特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呈现出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等新功能。

五、严格规范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活动

规范乡村旅游和从业人员,评比休闲农庄和星级农家乐。借鉴武汉市东湖区石榴红村建设经验,农民可通过资源出让、入股、就业、自主经营农家乐等培植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乡村休闲游专业村特色村,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养殖、农家乐生活污水通过生态的方法进行处理等,推动乡村休闲游走健康、有序发展道路。对市政设施、污水处理、电力、道路、合格进入星级农家乐进行奖励补助。

六、建立农村生态恢复与补偿制度

建立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排污收费政策,完善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制度及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做出行政决定,限定破坏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已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污染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污染环境的治理。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恢复、更新,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

第三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打造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谭明交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下乡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县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关键词:环境卫生 治理 美丽乡村

一、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多数农户也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是建在村前屋后,苍蝇乱飞。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鱼塘或小河小溪。有一个村,村边几口鱼塘,家家户户流出的污水,以及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不能养鱼。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6、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农村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饮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 ”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1、管理机制缺失。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2、资金投入缺乏。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脏、乱、差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3、极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认为这都是上级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三、乡村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一)直接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成堆的垃圾堵塞的河道不仅有损美观,而且一到夏天,蚊蝇孳生、细菌繁殖,导致疾病的传播,直接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长期闻着伴有臭气的空气,接触并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时间长了,也会诱发慢性病的发生。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抽烟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肠癌死亡率及其构成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二)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成堆的垃圾不仅堵塞了河道,一些物质在水中腐烂、变质、分解,再加上工厂排放的污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以及田中的剩余农药、化肥的渗入,各种有毒物质汇合在一起。这种水源再灌溉农田,污染了农作物,人们食用粮食,常年累月造成间接中毒,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更为严重的是污水一旦进入水产养殖场,将会造成大量鱼虾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环境问题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强劲的经济支柱为后盾,而环境整治工作同样需要资金投入,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也会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外商,大小老板将目光投向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环境面貌已成为吸引投资者的第一印象,并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展

(四)不利于各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疫病监测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普遍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防范疫病的意识差,农村存在着“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扩散的渠道和隐患。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今天我们不注意环境问题,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里,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这是环境问题带给人们最为严重的后果。

四、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长远来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也会趋向于城市化管理方式。政府引导、宣传教育、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是当下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值得考虑的因素。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农村环境卫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对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考虑得不够。因此,提高人们的总体素质,改变卫生观念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耐心地去进行,要常抓不懈。可以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在农村进行大量宣传,加强对乡村环境危机意识的宣传,在村(居)制作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及标语,不断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用以约束规范村民行为,逐步养成自觉的健康卫生习惯。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主要环节

1、抓好农村环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环境的状况,我们应当首先解决原来留下的那些“难题”,即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疏通河道,清除农民宅前屋后的垃圾遗留点,确保公共部位有专人保洁,并配备好相应的硬件设施。所以说,农村必须加强卫生村与文明村的创建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软件管理。创建工作必须制定系统的计划、措施、方案,软件管理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创建工作的全过程,使创建工作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管理轨道。

(2)硬件投入。在各村的公共场所建造垃圾箱;大型企业、幼儿园等单位内设臵水冲式厕所:村委会、厂区内,办公楼进行改造、装修、美化;公共部位、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等。

(3)健康教育。每进行一次对农村居民卫生评比,并在全镇公布结果,奖优罚差。各卫生室做好防病宣传工作,及时掌握村民的健康状况。教育村民养成不在河内倒马桶、粪便,不用河水洗碗筷、瓜果,不乱倒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能自觉做到室内外杂物、柴草堆放整齐,场地整洁,鸡鸭圈养等,并做好土井消毒和灭鼠工作,食品店杜绝“三无”产品。

2、加强农村改厕、改水工作

应加强对农村改厕工作以及改水工作的管理,虽说农村已大部分解决了饮用自来水的问题,但还须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农村改厕工作更应加强管理,农村部份老人因水费问题而继续使用马桶,势必遗贸下粪缸,或将粪便直接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并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所以说,改厕工作在农村中留下小尾巴一定要处理掉,应统一取消粪缸,建造三格式粪池,并做好消毒工作。

3、加强水利建设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思想上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意识薄弱,水利投资强度不够,不能满足建设需要。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根据“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三级政府三级管理”和“政府投入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水利投资体制,使水利产业化。

4、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工程

鼓励农民种植绿化,不仅提高经济收入,同时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另外,农村的各公共场所,主要交通要道两侧更应加强绿化率,农民应当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敢于闯市场,以取得经济与环境美化的双丰收。

5、加强企业排污的管理(1)加强禽畜养殖污染控制

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例如:有一些养猪场,场主们在费尽心思来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大量的猪粪都进入了河道,河水流淌之处蚊子、苍蝇成群,水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此调整养殖场布局,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应逐渐关闭。推行农场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禽畜粪尿还田和综合利用是治理禽畜污染的重要出路,必须常抓不懈。(2)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根据污水处理厂运行不足的情况,可因地制宜将污水处理厂附近的直排污水通过管道工程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乡村地区,可根据当地情况建立污水处理站,使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河道中。严格控制企业排污制定引导性政策,引导未进行治污的企业对排污进行治理,使企业的污染负荷实现削减。同时做好监督和管理,防止有治污设施的企业为节约成本不运行或者低负荷运行。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乡村环保的工作机制

政府部门要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而资金投入是最能调动起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所以应该逐步加大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补助额度。而乡镇、村也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争取辖区内厂矿企业的支持,向店铺收取合理的卫生管理费用等途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和增加农村环卫工作经费,为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而做出积极努力。此外,还可激发民间环保组织投身乡村环保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乡村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的诗意写照,倘若自然风景优美,环境卫生却很糟糕,村庄四周垃圾乱倒、污水横流,那就大煞风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是“村容整洁”,通过大规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仅有利于引导城乡居民改变生活陋习,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品牌,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亮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核心是农村。农村面积大,基础设施较差。具体到环境卫生整治,不能仅关注过去那些重点区域,还要关注广大农村。希望我县踏着国家“十二五”建设的节拍,借着国家惠顾三农的大好政策,抢抓机遇、共同进步,让武陵山区部分乡村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景象,为共同实现国家十二五各项预定规划目标而做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简介:谭明交,湖北巴东人,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湖南省龙山县委办秘书室)

第四篇:强化尾菜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强化尾菜治理 建设美丽乡村 ——以榆中县尾菜资源化利用为例

摘要 当前,农村仍然是我国环境保护、宣传和治理的薄弱区域,建设美丽中国,不能没有乡村的参与。榆中是个蔬菜生产和输出大县,年产生尾菜60万吨,大量的尾菜得不到回收治理,随意倾倒,任其自然腐烂,不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为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加强尾菜的治理工作。

关键词 尾菜治理 现状 问题 思考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制度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部署。当前,农村仍然是我国环境保护、宣传和治理的薄弱区域,建设美丽中国,不能没有乡村的参与;同样,建设美丽榆中,离不开农村环境的治理。

甘肃省榆中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内陆腹地,由于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成为“高原夏菜”主产区,每年外销蔬菜10亿公斤。“高原夏菜”让当地农民致了富,然而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带来了大量废菜烂叶,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任其腐烂,会造成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同时也成为蚊虫和细菌滋生地,极大的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尾菜污染已成为榆中县蔬菜种植区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一大环境问题,尾菜治理也成为当前榆中县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

一、榆中县尾菜生产分布情况

尾菜指新鲜蔬菜在收采、加工、运输、售卖和消费时所必须去掉的残叶,俗称为烂菜叶子。蔬菜在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和消费的每个环节均能产生尾菜。成熟的新鲜蔬菜在采割时多多少少都会去掉一些不可食用的部分。比如,白菜的根或是外层干枯和不完整的叶子,在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损伤,在上架前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等,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的残枝烂叶,从而形成蔬菜垃圾。

2013年榆中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万亩,其中,花椰菜种植面积15.36万亩,娃娃菜种植面积8.95万亩,芹菜种植面积5.95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98%,这三种蔬菜是产生废弃尾菜最多的品种。2013年榆中生产蔬菜近80万吨,产生尾菜60万吨,占全兰州市尾菜总产生量的60%。

40%的尾菜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013年榆中县三角城乡、青城镇、清水驿乡、夏官营镇等17个乡镇种植大田蔬菜,占23个乡镇的74%,其中三角城乡、青城镇、清水驿乡、夏官营等13个乡镇种植面积大,产量多,占全县总产量的98%。这些乡镇同时也就成了田间地头尾菜的主要产区。

蔬菜包装后还要产生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尾菜,主要集中在蔬菜保鲜库区。榆中县蔬菜保鲜库有50多座,主要分布在定远镇,所以库区尾菜也主要分布于定远镇。娃娃菜和芹菜一般在库区加工包装,绝大部分尾菜留在库区,是库区尾菜的主要来源。2013年榆中娃娃菜和芹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8%,使约20万吨的尾菜堆积于库区亟待处理。

二、榆中县尾菜资源化利用现状

(一)掩埋堆肥,尾菜还田

提升蔬菜品质,还可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今后榆中县将对10万亩的尾菜进行还田处理。

(二)尾菜养殖 1.蚯蚓养殖

废弃菜叶是蚯蚓的美味佳肴,一万条蚯蚓在8个月的生长期里,需求的蔬菜废叶的用量是11.5吨。榆中县最初养殖了将近8万条蚯蚓,目前已发展到200万条。蚯蚓养殖成本低,一个月左右即可养成。蚯蚓富含高蛋白,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还可以用于特种禽类养殖、特种鱼类养殖等,养殖前景十分广泛。

蚯蚓养殖破坏废弃菜叶的结构后,再利用其制造沼气,最后的沼渣可以还田做肥料,或用作养殖食用菌的基料。在尾菜处理的过程中加入养殖蚯蚓的环节,可以提高整个处理链条的经济效益。

2.黄粉虫养殖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是一种食性广、环境适应性强、繁殖能力高的环境昆虫,其本身便是一种高蛋白质的昆虫,排泄的粪便是非常重要的有机肥料,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经过实际测算:每吨成品活虫一生消耗尾菜(鲜)量7-8吨,产虫粪砂1.5吨,对废菜利用率非常高,解决废菜污染率十分可观。

榆中县面包虫养殖是从2012年6月份引进的,2013年养殖数量达到30万盒,30万盒的面包虫一年消耗掉约2700吨的尾菜。黄粉虫规模化养殖加工使尾菜生态化处理,将对榆中高原夏菜尾菜生态化处理及黄粉虫规模化养殖加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既可以解决尾菜问题,也可增加农民收入。

同步提高,随意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时常发生。

2.环保、农技等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大,范围狭小,方法单一。到目前为止,由于宣传没跟上,无论农民、市民、还是政府对尾菜资源化利用和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影响认识不清,对尾菜再利用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积极性不高。如:尾菜对大气、水体、土壤、农作污染,导致作物疾病增多,作物品质下降;蚊虫的肆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尾菜还田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等这些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3.响应省市的要求,榆中县制定一些治理尾菜污染和加强管理监督的的措施,但相关部门在执法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的随意性、人情性普遍存在,使措施往往落实不力。

(二)尾菜资源化利用意识淡薄,参与尾菜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榆中非常重视高原夏菜的发展,但对尾菜的资源化再利用一直以来并未引起全县的广泛关注。生产环节产生的尾菜部分食用或饲用,部分由农民直接翻压还田外(这几部分数量较少),大部分被丢弃到了田间地头、沟渠、路边任其自然腐烂;批发销售环节产生的尾菜由环保部门运输到郊外垃圾点进行填埋处理。因此生产和销售环节产生的尾菜均未得到资源化再利用。究其原因有四:

1.蔬菜生产复种指数高,不好直接还田;

2.广大农民对尾菜还田认识不够,堆肥还田较费工费,直接获利不多,不如丢弃方便,使得原先修建在地头的发酵池也多闲置;

3.大部分农户并没有掌握尾菜沤肥还田技术;

4.由于尾菜价格较低,运输成本较高,农户和经营户都不愿意将尾菜交售给养殖户和加工厂。养殖户和加工厂也不愿组织人手到较远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将尾菜直接倾倒成为普遍现象,也是目前农户处理尾菜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方式。

四、对进一步做好尾菜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根据县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责任考核制度

在尾菜资源化利用中,应首先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执行《全县尾菜处理工作方案》,要将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尾菜处理的责任人主体,把尾菜处理利用与“发展高原夏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认识和谋划,严格按照“政府指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尾菜处理利用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使尾菜的处理再利用制度化。另外在蔬菜生产运销按照“谁生产,谁处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相关生产运销企业尽快配套建设尾菜处理利用设施,做好尾菜治理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尾菜的处理利用是一个全新而艰巨的长期工作,因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大力宣传尾菜处理利用的意义,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按照“宣传领导、宣传社会、宣传群众”的指导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干部培训、科技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尾菜对环境的危害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意义,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尾菜处理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以提高社会参与尾菜处理利用的积极性。

(三)加大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培训、示范、推广和引进 1.加大尾菜还田技术培训工作。榆中蔬菜种植面积大,涉及人员

第五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下乡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县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关键词:环境卫生 治理 美丽乡村

一、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多数农户也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是建在村前屋后,苍蝇乱飞。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鱼塘或小河小溪。有一个村,村边几口鱼塘,家家户户流出的污水,以及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不能养鱼。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6、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农村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饮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 ”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1、管理机制缺失。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2、资金投入缺乏。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脏、乱、差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下载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年关于美丽乡村治理情况总结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解善,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县农村环......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乡村是美丽的,在乡村生活的人的都会在什么节日中,团结起来。所以新村变得美丽了。 我从小就在乡村长大,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就是在以前还是五岁的小屁孩时,村里便造起......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晚上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美丽乡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梦在前方 芦村小学二1班农文桢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乡村,梦在前方》。 朋友,一提到乡村,您想到的是什么?是孟浩然的“绿树村边......

    美丽乡村

    梁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永续发展,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我爱我家 兴安 我在兴安长大,一直在这里生活,和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我想说,在这里,我很幸福。 上学期刚放假回家,我一下车,看到才许久不见的家乡,我不得不说我有点小吃惊,......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确保与全......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用白庙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美丽乡村应有之情,可是山清水秀,贫穷落后不应是美丽乡村建设留给后人的印象。因此,要想实现美丽中国,必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