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合集)

时间:2021-01-17 11: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第一篇: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大财政、大国资”理念,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紧抓促增收保平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圆满完成组织收入任务。面对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叠加”影响,从年初开始倒排收支计划,把握收支节奏,把预算平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减税降费、开源节流、涵养税源,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亿元,增长4.7%,在稳增长的同时,也为我市争先创优工作做出了贡献。二是多渠道增收节支。一方面有序盘活土地、矿产、改田造地指标等国有资源,为保平衡弥补了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收入形势研判,加大建筑业税收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极大困难下保证了收支平衡。三是积极落实惠企利民政策。迅速组建政策专班,不折不扣兑现“五减”政策13.7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220.2%,专班工作走在金华前列。帮助16家企业争取再贷款2.04亿元,安排贴息243万元,同时建立惠企利民资金池,提供必要的政策储备。四是竭力争取资金要素保障。抢抓政策窗口,争获两直资金、政府债券、养老保险调剂金及各类专项补助53.1亿元,增长81.8%,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财政动力。

(二)紧抓防风险去隐患,筑牢财政运行安全防线。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稳步实施隐性债务八年化债计划,全年累计化解76.5亿元,化债率为258.1%;

置换限额内到期债券3.4亿元,有效降低了筹资成本。二是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进一步夯实地方筹资责任,全年安排30.5亿元充实社保基金,其中争取到直达资金、养老保险省调剂金11.12亿元,确保了养老金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统筹防范“三保”风险。妥善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相关支出摆到最优先序列,建立健全库款管理机制,全力争取省调度款支持,确保了我市行政运行稳定。四是加强防范“9+2”风险点。对标对表做好财政风险预判,动态制定风控举措,保证了应急有预案、防控有实效。

(三)紧抓保重点优结构,全力助推实施“四大战略”。一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做到应减尽减、应缓尽缓、应保尽保,稳步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支持扶优扶强,全面兑现涉企奖励政策7.57亿元,资金量同比翻一番,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5.6%。另一方面,发放1058万元消费券对冲疫情影响,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二是助力打造城市区位优势。千方百计与省厅对接,和相关部门共同争取了金建高铁、临金高速、上华至琅琊公路等债券资金10亿元,优化351国道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拼盘方案。三是支持提升文旅品质。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政策,加大文化事业费投入力度,安排230万元上线智慧文旅平台,安排文物保护经费2121万元,拨付2164万元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多点促进文旅融合与城乡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电子化,提质政府采购金融服务,开启“绿色通道”畅通疫情物资购置渠道。深入实施“聚兰工程”,兑现人才购房补贴、科创园奖励等706万元。五是着力服务民生事业。统筹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扶贫、教育、农业、医疗、养老、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特别是财政、国资联动筹资1.42亿元,统筹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稳预期;

不折不扣落实了教师工资待遇政策;

落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性农信担保服务等多项省级示范项目。全年安排民生支出54.9亿元,增长1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

(四)紧抓严监管增效能,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一是持续提高财政资金执行率。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进度通报制度,扶贫资金、直达资金及债券资金的执行进度均达到100%,推动了全面脱贫攻坚、逆周期调节等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分批开展扶贫资金和基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深化非税收入、财政票据“双随机”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漏洞、分解责任、整改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抽取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多渠道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实现了宣传对象全覆盖。三是提升绩效管理效能。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建成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体系,上线“预算云”实现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对410个预算项目开展绩效自评,抽取52个项目进行复核与重点评价,探索评价结果运用与预算编制挂钩新机制。四是推进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组织开展新一轮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招投标金额21.85亿元,更好发挥为民理财管财的职能作用。

(五)紧抓挖潜能激活力,持续做大国资做强国企。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集中统一监管,22家国企与原主管部门脱钩,1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改制,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公司制改造。稳步推进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国企总资产达到629.3亿元,全年净增加1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二是增强国企盈利水平。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四大集团做强主业、拓展业务,并逐步提高其对重大工程的参与度与贡献水平。从职工招聘、干部选拔、队伍建设等方面强化国企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盘活资产资源。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将闲置、出租的14.2万平方米房地产划转相关国企,实现153处房产公开拍租收入1070万元。有序推进政府性投资入账管理,加强资产有效统筹、科学配置和保值增值。

(六)紧抓优作风提动力,驰而不息推进队伍建设。一是稳步提升政治素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局班子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二是推进学习与实践相统一。坚持政治、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建立健全局党组中心组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有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16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宣讲、谈心谈话等多元化学习研讨活动;

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实践载体,通过举办省地支部党建、红色基地观摩等活动,深入对习近平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实现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三是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压力,全面清理兑现乡镇街道、开发区历年旧欠3.04亿元,推进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基层财政发展。坚持便民惠企理念,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发放财政直补资金、兑现涉企奖励政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政采云扶贫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深化“三服务”和“百千万”活动,与管理服务对象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增收节支保平衡。一是精准施策紧抓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加强招商引资和税源管理,继续提升建筑业、物流业税收管理服务,进一步梳理盘活土地、矿产、改田造地指标等优势资源,精准把握收入节奏,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二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围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责任分担机制、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抢抓发展机遇,力争政策资金,奋勇担当作为,多渠道全方位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三是保持政府过紧日子。强化零基预算理念,坚持以收定支原则,着力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对“三公”经费和一般性项目支出各压减10%,预算执行中做到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

(二)多措并举防风险。一是精准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深入实施防范化解隐性债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债务风险预警与处置系统建设。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有序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二是积极防范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常态化开展基金运行情况分析,落实社保风险准备金多渠道筹资责任,积极争取社保困难县市特殊支持政策,确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三是切实防范“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管理方面的优先顺序,安排其他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保证财政运行可持续。

(三)集中财力保重点。一是全力助推“四大战略”。继续支持和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尽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交通枢纽投资,多渠道支持金建高铁、351国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文旅投入,充分发挥国企在文旅开发利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带动兰溪全域旅游开发、美丽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深化政府采购体制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小康之路以更高起点落实好涉农惠民政策,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脱贫反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三是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重点支持科教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领域协调发展。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统筹保障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垃圾分类等重点民生事项。

(四)创新聚力促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绩效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实施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提高资金效能。二是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效能。积极整合财政监督资源,开展重大财政政策、重大财政资金项目专项督查,加强预算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督促持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深入打造整体智治财政。继续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构建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平台,优化政采云精品馆建设,深化电子票据改革,拓宽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缴费渠道,推动国有资产数据共享共用。

(五)严管放活强国资。一是深化国企改革,增强重大项目服务能力。坚持“大财政、大国资”理念,两者科学协作、形成合力。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军传统优质行业和高新产业,注重吸收民间资本,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提升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国企信用等级,统筹提升筹资水平,降低筹资成本。二是做大资产规模,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全面清查盘活出租、出借和闲置国有资产,同步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所有资本性支出加快形成资产并予以登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三是加快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严管、放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国企规范性建设,指导优化内控制度,深入打造清廉国企兰溪样本,推进党建引领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激发国企发展潜能。

第二篇:财政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财政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经济形势逐步回稳转暖。XX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强化资金安全和财政监管,加快推进财政改革,精细化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2013年XX区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0000万元,同比增长14.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62550万元,增长10.97%,中央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87450万元,增长17.08%。XX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70000万元,同比增长22.64%;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80000万元,同比增长10.3%。

2013年预计完成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445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5.02%。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45700万元。

一、固税源控支出,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强化税源监控,实现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在经济复苏偏弱、房地产调控、实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下,税收收入增收亮点不多,区财政局协同国地税等部门积极应对,加强调研分析,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强化对税收支柱企业监控,提高税收收入分析预测水平。积极配合开展招商引资,细化税源管理考核细则。通过走访国、地税、街道、重点税源企业,做好税源调研、分析、预测和总结。截止11月底,全区完成正常性企业税收1223184万元,引进三产企业税收57653万元。各招商部门及乡镇街道确认新增企业5600户,其中新增三产企业1742户,完成税收35580万元。

(二)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突破融资制约。根据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安排情况,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各在建、续建项目的顺利推进,2013年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84个,计划投资44.09亿元。一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压缩部门结余资金规模,激活可用的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有序安排政府融资计划,合理安排融资进度,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三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确保安全规范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融资模式。2013通过信托、结构化贷款、租赁贷款等多种创新形式,并继续保持融资成本全市最低。

(三)促进政策整合,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根据规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区府办、管委办,协同各职能部门及街道乡镇做好规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分部门开展绩效调研评估,充分梳理三年内相关政策,为完善规范阶段夯实基石。在促进政策整合的同时,加大产业扶持的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抓重点惠民生,全力发挥财政政策积极作用

(一)切实兜住民生保障标准。2013年全区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预计支出8.6亿元。全年安排基础养老11241.36万元,进一步保障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实现;投入再就业资金1600.96万元,审核下拨被征地人员用工补助经费约4394.56万元,建立普惠制的再就业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助学、助老、助困、助残等社会救助水平,全年预计投入社会福利和救助资金12418.48亿元。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1.5亿元;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方面资金6500万元,受惠人群达129361人;安排公共卫生经费2729万元、公立医院经费5170万元,重点投向医疗改革、卫生医疗基础建设。

(二)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把生态区创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2013年安排绿网建设、水环境整治资金各5000万元,创建生态区专项资金645万,1-10月已拨付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生态区创建项目资金17850万元,项目涉及道路沿线绿化、园林建设、水系整治等,确保生态北仑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本年1-10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创建森林城市等林业等项目实际支出792.73万元,节能保护经费实际支出36061万元,其中能源节约利用23110万元,可再生能源3850万元、污染防治7114万元,全面支持生态北仑发展规划。

(三)切实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配合市局完成我区两家农业企业的2013年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上报申请工作,共批准获得贴息额154万元;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本下达资金599万元,6个项目已完成建设,8个项目通过验收。积极做好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累计该项政策实施补贴2206.63万元

(四)切实加快文教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安排教育经费10.4亿元,用于课本费学杂费减免、教育装备、校舍维修、建造梅山学校等项目,形成了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均衡发展特色;1-10月份科技经费投入1957万元,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不断增强社会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

三、促改革提绩效,极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化。

(一)着力于厉行节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2013年XX区(开发区、梅山保税港区)“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削减10%。大力推行公务卡,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压缩各类纪念、庆典、节会、论坛类活动事项的经费支出。通过挖掘节支潜力,控制增量,切实节约行政成本。

(二)着力于安全规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在2012年开展XX区(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房屋(土地)调查工作基础上,出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和处置进场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及公有房屋公开招租操作规程,统一平台公开化出租及处置;运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在清查全区64家试点单位资产基础上,制定资产处置网上审批流程,加强资产的监管。根据试点一批,成熟一批的原则,在全区逐步推广资产管理系统,为部门预算编制、资产配置等提供基本依据,避免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和资产处置的随意性。

(三)着力于多维监管,扩容绩效评价范围。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点到面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的事后绩效评价工作。修订《XX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对2012学前教育经费、市政养护、大楼日常维修经费、中医药扶持经费、路灯电费及维修、行政大楼物业能耗费、九峰山运行补助等涉及财政资金投入8400万元的共计11个项目开展绩效后评价,并及时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全区联动,积极试点推行2013年项目绩效预算,探索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前期有效监督,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和模式,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四)着力于科技优化,推行阳光政府采购。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推出采购代理机构集中招标制,规范采购代理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全省首推的电子反拍系统,实现政府从发起采购到合同签订,都在系统登录后自主进行,有效解决了集中采购领域的价格、效率和服务等“老大难”问题。截至11月,2013年电子反拍共上线633单,采购预算1348.926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320.9368万元,节约金额27.9896万元,资金节约率2.07%,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协议供货中的价格、履约等风险。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新模式,试点网上竞价采购,截至11月共成交80单,采购预算646.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02万元,节约金额44.9万元,资金节约率6.94%。

(五)着力于资金安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业务常态化。2013年1-10月,全区已有168家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累计实现国库集中支付50869笔,金额330127万元,其中,直接支付37874笔,金额305817万元,占总支出的92.64%;直接支付金额比例维持高位。公务卡报销单位共计127家单位,消费总金额达到5077万元,消费总数为19115笔,其中刷卡消费3077万元,刷卡笔数为11397笔,分别占消费总金额和消费总笔数的60.61%和59.62%,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单位公务卡,惩防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强。

(六)着力于收入统筹,深化非税收缴改革。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将非税资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要求,按照市统一安排部署,做好新版非税系统运行的各项工作,实现非税资金管理软件与预算编制执行系统相对接,推广至全区非税资金执收单位,不断健全信息共享及监控管理机制。

(七)着力于财务评价,规范分中心会计实务。拟定并实施《XX区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对分中心财会业务指导实施细则》、《分中心财会业务工作评价指标表》、《XX区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对分中心财会业务工作评价办法》,创建分中心财会业务评价体系,比照实际业务情况,形成评价报告,为下步规范会计实务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八)着力于公共财政本质,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根据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参照市财政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统一部署,扩围预算信息公开主体规模。2013年从原26个政府序列部门扩展到45个部门,从原公开的一级预算单位延伸到所属下级事业单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民生类支出细化到项级,并增加名词解释内容,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经济形势逐步回稳转暖。XX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强化资金安全和财政监管,加快推进财政改革,精细化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2013年XX区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0000万元,同比增长14.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62550万元,增长10.97%,中央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87450万元,增长17.08%。XX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70000万元,同比增长22.64%;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80000万元,同比增长10.3%。

2013年预计完成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445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5.02%。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45700万元。

一、固税源控支出,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强化税源监控,实现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在经济复苏偏弱、房地产调控、实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下,税收收入增收亮点不多,区财政局协同国地税等部门积极应对,加强调研分析,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强化对税收支柱企业监控,提高税收收入分析预测水平。积极配合开展招商引资,细化税源管理考核细则。通过走访国、地税、街道、重点税源企业,做好税源调研、分析、预测和总结。截止11月底,全区完成正常性企业税收1223184万元,引进三产企业税收57653万元。各招商部门及乡镇街道确认新增企业5600户,其中新增三产企业1742户,完成税收35580万元。

(二)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突破融资制约。根据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安排情况,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各在建、续建项目的顺利推进,2013年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84个,计划投资44.09亿元。一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压缩部门结余资金规模,激活可用的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有序安排政府融资计划,合理安排融资进度,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三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确保安全规范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融资模式。2013通过信托、结构化贷款、租赁贷款等多种创新形式,并继续保持融资成本全市最低。

(三)促进政策整合,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根据规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区府办、管委办,协同各职能部门及街道乡镇做好规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分部门开展绩效调研评估,充分梳理三年内相关政策,为完善规范阶段夯实基石。在促进政策整合的同时,加大产业扶持的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抓重点惠民生,全力发挥财政政策积极作用

(一)切实兜住民生保障标准。2013年全区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预计支出8.6亿元。全年安排基础养老11241.36万元,进一步保障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实现;投入再就业资金1600.96万元,审核下拨被征地人员用工补助经费约4394.56万元,建立普惠制的再就业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助学、助老、助困、助残等社会救助水平,全年预计投入社会福利和救助资金12418.48亿元。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1.5亿元;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方面资金6500万元,受惠人群达129361人;安排公共卫生经费2729万元、公立医院经费5170万元,重点投向医疗改革、卫生医疗基础建设。

(二)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把生态区创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2013年安排绿网建设、水环境整治资金各5000万元,创建生态区专项资金645万,1-10月已拨付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生态区创建项目资金17850万元,项目涉及道路沿线绿化、园林建设、水系整治等,确保生态北仑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本年1-10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创建森林城市等林业等项目实际支出792.73万元,节能保护经费实际支出36061万元,其中能源节约利用23110万元,可再生能源3850万元、污染防治7114万元,全面支持生态北仑发展规划。

(三)切实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配合市局完成我区两家农业企业的2013年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上报申请工作,共批准获得贴息额154万元;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本下达资金599万元,6个项目已完成建设,8个项目通过验收。积极做好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累计该项政策实施补贴2206.63万元

(四)切实加快文教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安排教育经费10.4亿元,用于课本费学杂费减免、教育装备、校舍维修、建造梅山学校等项目,形成了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均衡发展特色;1-10月份科技经费投入1957万元,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不断增强社会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

三、促改革提绩效,极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化。

(一)着力于厉行节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2013年XX区(开发区、梅山保税港区)“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削减10%。大力推行公务卡,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压缩各类纪念、庆典、节会、论坛类活动事项的经费支出。通过挖掘节支潜力,控制增量,切实节约行政成本。

(二)着力于安全规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在2012年开展XX区(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房屋(土地)调查工作基础上,出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和处置进场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及公有房屋公开招租操作规程,统一平台公开化出租及处置;运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在清查全区64家试点单位资产基础上,制定资产处置网上审批流程,加强资产的监管。根据试点一批,成熟一批的原则,在全区逐步推广资产管理系统,为部门预算编制、资产配置等提供基本依据,避免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和资产处置的随意性。

(三)着力于多维监管,扩容绩效评价范围。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点到面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的事后绩效评价工作。修订《XX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对2012学前教育经费、市政养护、大楼日常维修经费、中医药扶持经费、路灯电费及维修、行政大楼物业能耗费、九峰山运行补助等涉及财政资金投入8400万元的共计11个项目开展绩效后评价,并及时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全区联动,积极试点推行2013年项目绩效预算,探索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前期有效监督,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和模式,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四)着力于科技优化,推行阳光政府采购。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推出采购代理机构集中招标制,规范采购代理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全省首推的电子反拍系统,实现政府从发起采购到合同签订,都在系统登录后自主进行,有效解决了集中采购领域的价格、效率和服务等“老大难”问题。截至11月,2013年电子反拍共上线633单,采购预算1348.926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320.9368万元,节约金额27.9896万元,资金节约率2.07%,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协议供货中的价格、履约等风险。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新模式,试点网上竞价采购,截至11月共成交80单,采购预算646.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02万元,节约金额44.9万元,资金节约率6.94%。

(五)着力于资金安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业务常态化。2013年1-10月,全区已有168家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累计实现国库集中支付50869笔,金额330127万元,其中,直接支付37874笔,金额305817万元,占总支出的92.64%;直接支付金额比例维持高位。公务卡报销单位共计127家单位,消费总金额达到5077万元,消费总数为19115笔,其中刷卡消费3077万元,刷卡笔数为11397笔,分别占消费总金额和消费总笔数的60.61%和59.62%,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单位公务卡,惩防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强。

(六)着力于收入统筹,深化非税收缴改革。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将非税资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要求,按照市统一安排部署,做好新版非税系统运行的各项工作,实现非税资金管理软件与预算编制执行系统相对接,推广至全区非税资金执收单位,不断健全信息共享及监控管理机制。

(七)着力于财务评价,规范分中心会计实务。拟定并实施《XX区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对分中心财会业务指导实施细则》、《分中心财会业务工作评价指标表》、《XX区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对分中心财会业务工作评价办法》,创建分中心财会业务评价体系,比照实际业务情况,形成评价报告,为下步规范会计实务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八)着力于公共财政本质,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根据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参照市财政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统一部署,扩围预算信息公开主体规模。2013年从原26个政府序列部门扩展到45个部门,从原公开的一级预算单位延伸到所属下级事业单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民生类支出细化到项级,并增加名词解释内容,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四、重监督增效能,全方位规范财政秩序。

(一)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按照慎重、节约、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加强单位日常经费的审核拨付,同时充分发挥管理软件的作用,严格按程序拨付财政资金。把好采购环节关,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加强基建预算管理,强化支出审核制度,及时跟踪掌握各项工程进度。

(二)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力度,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完成日常内审工作,1-11月份共完成银行定期存款询证函的收集和核对111笔。审核金额27.37亿元。对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北仑白蚁防治站、XX区疾病防治和控制中心、XX区卫生监督所等四家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配合完成XX区2013年普法依法治理自查和“六五”普法中期督导自查工作。

(三)抓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组织安排2013年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共19天,《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共24场,应到1590人,实到1143人;《会计基础》共24场,应到1590人,实到1139人;组织安排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共23天,《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共30场,应到2087人,实到1526人;《会计基础》共30场,应到2087人,实到1517人。

五、高标准严自律,切实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班子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每个科室年初确定的调研课题,广泛开展调研,提高工作主动性、前瞻性,不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各科室之间业务联系,强化团结协作。立足全局一盘棋,主动取得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服务于领导决策。二是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借助区会计核算中心调配充实力量,完善因岗设人、以岗定责的梯队建设制度,通过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努力营造上下联动、守职尽责、时不我待的积极向上工作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巾帼示范岗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廉政活动进机关、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提高干部的廉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2013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新成绩,为北仑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财力保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财政增收面临考验。二是财政性基建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面临压力。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财政基础性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014年财政工作思路

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局之年,全局上下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全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培植稳定财源,提升财政可持续发展力。一是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和服务经济的领域,扩展理财空间。坚持财源建设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植涵养地方财源,着力创新财源建设新机制。二是要加强税源管理,完善重点税源管理服务体系。优化提高现有财源,开辟扶持新型财源,积极探索“聚财、生财、理财”新思路,按照“统筹规划、联动发展、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挖掘新的财政增长点。三是健全完善税源管理系统,计划重新建造、拓展税源管理系统功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与重点企业联系,与税务部门联合打造重点企业交流平台。四是建立完善专项资金扶持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坚持收入增长和结构调整并重,不断优化财政结构,完成2014年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一体化政策的拟定和把关。加大对“龙腾工程”、“121”工程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个转企”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增强社会保障,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一是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进一步推进教育跨越发展,全面建设省现代化教育强区,创建省卫生强区,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便群众就医。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支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持续加大“平安北仑”、“法治北仑”、“生态北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支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沿线绿化、园林建设、水系整治投入,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民生建设。

三、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基本建设需要。面对政府债务的难题,主动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工作,通过结构型贷款、政府债券、公司中期票据和私募等各种形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同时继续利用与战略合作银行的相互合作支持,争取财务成本,继续保持全市最低,努力实现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急需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本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公共财政管理。进一步确立绩效理念,用绩效理念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完善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探索预算绩效。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与非税软件推广工作。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大力推进核算中心分中心建设,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政府采购,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完善乡镇街道规范化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拟定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体系,充分调动街道、乡镇的积极性,做到管理和服务齐头并进,防止税收的流失。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好、推进好创先争优和“三思三创”两项主题实践活动。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加大干部统筹使用力度,做好以老带新梯队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创先争优的能力,树立财政干部新形象。

第三篇:市粮食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粮食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年全市粮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粮食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完善调控措施,抓好粮食收购,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坚持依法管好全社会

粮食,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就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贯彻落实政策,完善调控措施。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国家连续五年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今年早籼稻、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比去年分别提高了18元。各地粮食部门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及时将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农户,积极引导农民选种市场看好的优质粮食品种,与农户签订粮食订单面积480万亩,并承诺不低于最低收购价兑现粮食订单,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储备粮管理。市、县(市、区)粮食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尽快落实市、县储备粮规模到位。市本级储备粮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以*府办抄字*号下达*年每年安排市本级储备粮1000万斤,并以*府办抄字*号对*年建立的市本级储备粮费用进行了清算。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制订了《关于市级储备粮实施方案》和《*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全市市县储备粮已落实6200万斤。**县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储备规模。各地粮食部门精心组织储备粮轮换,指导企业准确把握轮换节奏,尽力规避风险,截止11月10日,全市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1亿多斤(不含中央直属库轮换补库)全部轮换完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规范储备粮管理,在大力推广“三低”保粮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低碳、绿色、环保”保粮技术,储备粮管理的“一符四无”率达100%,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同时,积极争取3000个农户储粮仓申报工作,农户储粮仓具有防鼠、防潮、防火等功能,有效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三是提升粮食应急能力。积极组织开展申报省级粮食应急加工、供应企业,通过各县(市、区)粮食局申报,市局审核,全市已申报省级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企业31家。根据《*市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井*市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市粮食应急预案》,提升了粮食应急加工、运输和供应等保障能力。四是加强了粮食安全和预警机制建设。全市确定了5个粮食价格监测点,及时掌握粮油库存、市场购销、价格运行态势,为市场调控提供数据支撑。五是做好军粮供应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军粮供应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军营”活动,军供网点布局合理,军粮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2、突出粮食购销,力保市场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对粮食购销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搞活粮食流通,确保市场供应和稳定。一是粮食收购取得新突破。全市全年收购量突破37亿斤(不含中储公司收购量),比去年增加收购量4亿斤,其中:早稻收购20亿斤,其中新早稻*亿斤,晚稻收购17亿斤,收购总量列全省设区市前茅。受国家粮食政策影响,这两年粮食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今年上半年粮食市场形势较低迷,加之从越南、巴基斯坦大量进口粮食,国内粮价受冲击较大,面对这种形势,粮食部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积极作为,深入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既保护农民利益又满足各方需求,在新产早稻上市前,积极抓好落市粮收购,全市累计收购落市粮11亿斤。**年新产早稻收购取得新突破,截止**年9月30日,全市收购新早稻12.1亿斤,同比增加3亿斤。今年粮食收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收购工作准备早。积极开展“政策、信息、订单”三下乡活动,政策宣传落实早;全市粮食企业想方设法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对仓储设施进行改造维修,同时,添置了平运机、输送机、烘干机、地磅等机械设施,通过扩销、腾仓并容和维修改造空出仓容15亿斤,仓容器材配备早;积极主动与农发行、商业银行沟通协调,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加强与市内外、省内外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合作,销区为产区提供收购资金,落实收购资金早。②收购进度快。各收购企业创新收购方式,实行订单收购、“一次收购,二次结算”,预约收购、上门收购、流动收购、到农民收割现场进行收购,开展委托收购、代储代购,较快掌握了充足粮源。收购时间比往年提前7—10天,收购进度、收购数量是近几年以来最快、最多的一年。③收购价格高。今年早稻开秤价为122—126元/百斤,最高涨至128—132元/百斤,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常规品种收购价格创了历史新高。据调查测算,剔除农资、劳动力等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后,为全市农民增收60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6—18元。④收购粮

质好。坚持以质论价,以优论价,未出现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所有入库的粮食均符合国家标准。⑤收购市场活。全市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企业有705家,粮食购销市场呈现多元化的经营格局。9个中储粮直属库收购新产早稻1.5亿斤,占收购新产早稻总量的12.4%;江粮集团在吉所属5个公司收购3.2亿斤,占收购总量的26.4%;地方国有

粮食企业收购2.4亿斤,占收购总量的19.8%;民营个体企业收购5亿斤,占收购总量的41.3%。⑥收购服务优。7月份市局召开了早稻收购形势分析会,组织四个工作组对早稻收购市场进行调研指导;各地优化服务,确保全天侯收购,日结日清,不打“白条”;设置了休息室、茶水供应处,配备了防暑药品,有的库点收购期间还免费提供午、晚餐;市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年早稻收购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年中晚稻收购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并先后三次派工作组深入粮食收购现场进行检查和督导,从检查督导情况看,全市今年早稻收购市场井然有序,货畅其流,切实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社会反映良好。二是努力抓好粮食销售。各级粮食部门积极指导、督促、服务企业做好粮食销售工作,全市政策性粮食销售全部通过吉安赣中粮食交易市场网上竞价交易销售,各地粮食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强化营销策略,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利润”的原则,实行快购快销、即购即销、代购代销、未购先销,加强与市内外、省内外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合作,实现联购联销,大宗粮食通过批发市场实行竞价交易等方式,规避经营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三是加强粮食产销协作。组织县(市、区)参加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市粮食局带队组团参加10月份在山东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5月份市粮食局与厦门市粮食局签订了2012年地方储备订单粮食产销合同400万斤,各地与省外主销区签订了代购代销、代收代储等合作协议,全市与广东、福建、贵州等销区签订落实购销量达5亿多斤,实现以销促购,全市累计销售粮食达37亿斤,比去年多销售1亿斤,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抓好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一是搞好粮食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在新一轮粮食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拟定粮食产业发展规划上报省局,努力争取我市多些项目列入全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之中。二是做好粮食流通产业项目工作。积极跟进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落户井开区总投资4.5亿元、年处理稻谷30万吨的粮食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经营利用项目尽快开工,金佳谷物新干公司全谷物营养米生产线项目3月份完工,已开发出了紫薯硒米、养心米、黄金米等产品,金佳谷物安福火车站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0万元。

根据《*省粮食质量安全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制定了**市粮食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60万元,拟通过中央投资、地方财政配套和主管部门支持予以解决,目前已上报发改委。根据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关于申报**年省粮食流通产业财政补贴项目的通知》要求,我市积极申报粮油加工、新产品研发等粮油加工建设财政贴息项目、新建(改扩建)粮油仓储及配套设施建设财政补助项目、粮油应急保障配送建设财政补助项目,三大财政补助项目共13个已上报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审核。**县良豪米业有限公司粮食现代物流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年中央预算内粮食现代物流项目投资,争取中央资金400万元,银行贴息贷款2800万元。

同时,**县粮油食品产业生态工业园调区扩园3000亩规划建设已向上申报,新干皇城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承康”系列一、二、三级食用稻米油已批量生产。良豪米业等5家粮食加工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散装、散运和稻谷烘干项目以及购置机械运送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发展水平。吉州区粮食储备库退城进郊100亩、投资6500万元项目已列入区政府重点调度项目,永丰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已完成80%,万安县粮食局通过招商引资,将原粮食大楼改造为四星级酒店,投资规模达1.14亿元,这既盘活了资产,又提升了粮食部门的形象。三是抓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仓库维修资金、简易建筑补助款、军粮供应网点改造资金和科学储粮仓补助资金近600万元,用于改扩建、维修仓储和供应网点,进一步提升了粮油仓储设备设施水平。四是努力提升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今年我市已推荐并通过省审核**县绿珠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粮油企业为第三批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市军粮供应站为第三批**省放心粮油示范销售店。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8家,**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22家,**省放心粮油示范销售店1家。

4、继续推进改革,促进粮企发展。一是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规范和加强市粮食局改制企业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出台了《**市粮食局国有改制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有关县加强与金佳谷物公司合作,探索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合作双赢。**县国有粮食企业与江西省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合作后,尚有400多人未进行身份置换,县粮食局努力争取市里下拨吉安县神岗山粮油公司改制资金及土地出让金1546.38万元,并争取县财政支持预借235.62万元,合计**万元,6月底前,已全部支付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并结算了社保费用老欠债务。**县粮食局与该县左安镇政府联合处置、公开拍卖左安粮油公司土地,筹措改制资金130万元,保证了企业改制前退职等人员的工资及补偿金等按时发放,解决改制遗留问题。二是着力推进经营方式转变。为规范国有粮食企业粮食交易,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和克服粮食购销活动中违规操作等行为,市粮食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粮食交易的实施意见》,市赣中粮食交易市场组织的竞价交易量不断增加,全年共组织70场粮食竞价交易,竞价交易量达2亿多斤,青原区全年销售1000多万斤粮食均通过**赣中粮食交易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实行竞价交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认真落实和争取国家财税信贷优惠政策。积极做好有关税收减免工作,搞好服务,帮助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信贷关系,获得信贷支持。**县与省、市粮食局联系沟通,为其粮油工业城企业与南昌民生银行建立信贷关系,争取1亿元的信贷额度,**县粮食局帮助宏兴米业等四家加工企业在县工商银行及**银行贷款1200万元扩大生产。

5、坚持依法管粮,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全面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全市粮食部门对所有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库存和对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的商品粮库存进行了全面调查,检查时点实际库存为10.45亿斤,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安全卫生,让政府清楚,让群众放心,让管理改善。二是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市、县(市、区)粮食局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市组织工作组对13个县(市、区)进行交叉检查。特别是对“危仓险库”进行了专项调查,涉及企业*家,仓库点座数*座,并形成了专项报告,确保了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粮食行业不出问题。三是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问题专项治理。各级粮食部门对**年以来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189批次,总数量4.9亿斤,总金额*亿斤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治理,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出库管理,为确保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规范的市场经营秩序和公开的竞争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加强原粮卫生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组织开展了新收稻谷质量监测和质量调查、原粮卫生普查监测分析,市粮油质检站选取了10个县(市、区)70个乡镇*多农户抽取早、中晚稻112个样品进行了质量指标、专用品质指标检测,各县(市、区)都进行了粮食质量监测、调查和原粮卫生普查监测分析;完成了全国会检的130个样品扦取工作;组织开展了放心粮油检查评审等工作;加强了政策性粮食出库质量监管和军粮供应的质量监管,确保百姓和部队用粮安全。五是开展**年早晚稻收购专项检查。为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市粮食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早稻收购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中晚稻收购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粮食局按要求加强了对辖区内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市局先后三次派出工作组深入粮食收购市场进行检查督导。全市共检查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粮食经营者674户,检查67批次,出动检查人员400人次,查处纠正无粮食收购资格擅自从事收购活动88家,有收购资格但已不再具备资格条件11户,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及未严格执行统计制度38户,未严格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2户,未按规定公示政策信息9户,责令改正44例,警告10例。同时,认真做好粮油市场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主要粮油商品生产加工和供应情况,密切关注粮油价格变化,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促进了粮食宏观调控和保供稳价目标的实现。六是积极开展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县粮食局通过了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考核,*县粮食局通过了全省第二批粮食流通监督示范单位审核考评。

6、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中央、省、市部署,结合本部门实际,作出专题部署,提出了“五个学,十个一”的具体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二是扎实开展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制定印发了《**市粮食局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暨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函165份,上门走访服务对象、扶贫挂点农户及有关部门40个,邀请部分县粮食局领导、部分基层单位负责人、民营企业及种粮大户代表围绕全市粮食流通科学发展及市粮食局班子建设、干部职工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意识、群众观念、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面对面座谈征求意见,局机关干部职工及下属单位班子成员对照干部作风存在的“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方面的问题,以“庸、懒、散”为重点,深刻查摆剖析,每人写出自查自纠剖析材料张贴在局机关学习园地,接受群众监督,并进行认真整改。认真执行“六个不准”和“六个一律”等相关效能建设各项规定,主题教育暨整治活动取得了实效,促进了政风行风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年市粮食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组织观看腐败案件警示电教片,开展廉政教育“四个一”活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源头治理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到局重大事项中,加强对粮食经营性活动和资产监管,切实做到大事上会研究,采取阳光操作,重大事项向党委政府报告,做到风清气正。四是加强本系统机构建设。积极与有关县(市、区)协商,督促落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配备领导班子,解决有关遗留问题。在市局的督促协调和县(市、区)粮食局努力争取下,全市有9个县(市、区)经编办批准设立了监督检查内设机构,4个县(市、区)自行设立了监督检查内设机构,5个县(市、区)经编办批准设立粮食行政执法大队,争取财政预算专业执法经费50多万元。为进一步履行好依法管粮职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和扶贫帮扶工作。市局尽力做好遂川左安镇*村、雩田镇中州村、*县沙坪镇外龙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帮扶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驻点和扶贫驻点争取资金78万元,积极筹措资金65000元帮助挂点社区、挂点村、扶贫帮扶村、*区长岗路菜市场整顿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干部职工踊跃为*市生态公园捐款16200元、*大冲乡特大飓风灾区捐款6200元,支持园区、灾区建设。六是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确保了全年安全稳定无事故的和谐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根据粮食省长负责制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省下达我市1.36亿斤市县地方储备,规模和实物还难以落实到位。二是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困难大。全市只有50家企业获得了农发行收购贷款资格,其中: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只有6家,多数粮食购销企业没有获得农发行收购资金贷款,严重影响了粮食收购工作和企业经营。三是粮食市场监管难。粮食收购队伍庞大,收购主体多元,收购人员复杂,市场竞争极为激烈。没有统一的执法标识,少数地方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搞好粮食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好粮食流通秩序难度大。四是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粮食部门职能的发挥。

三、*年工作思路

**年全市粮食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决策部署,突出粮食产业发展、粮食购销和粮食依法行政等重点工作,进一步促进粮食行业科学发展。主要目标是:

——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政策,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全社会粮食收购总量35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7亿斤。

——加强储备粮管理。“四无”粮仓、“四无”储粮率达95%以上,进一步落实*亿斤市县储备粮规模,确保部队军粮供应,提升保障水平。

——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完成粮食订单面积480万亩,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

——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粮食流通产业。

——完善执法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粮食流通秩序稳定。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整体盈利。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粮食购销储备,提升粮食调控能力。

一是要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各级粮食部门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民种上“放心粮”;要引导和推动农民种植效益好、市场畅销的优质粮食品种,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订单粮食,完善与种粮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480万亩。要围绕最低收购价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把握市场变化的形势,拓宽市场化经营路子,研究破解市场收购资金难题。创新收购方式,加强与龙头企业、销区储备企业和用粮大户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协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销区企业到我市开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委托收购、建立生产基地等产销合作模式,进一步落实我市与周边销区省市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努力完成全市粮食收购总量35亿斤,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二是要抓好储备粮管理。建立健全储备粮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进一步落实市县粮食储备规模,确保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完成,确保储备粮储得下、调得动、用得上。

三是要加强军粮供应和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根据新时期军粮供应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好货源,完善管理办法,保障部队日常供应。按照《*市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细化应急加工、储运、供应等网络建设方案,确保应急配套措施落实,创造条件,在市中心城区建立应急保障中心。积极构建高效、便捷的统计信息化支撑体系和统计服务体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开展经常性的粮食生产、价格、供求等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调查,对收储、加工、供应应急企业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四是要切实做好安全储粮工作。要积极争取仓库维修改造资金,改善粮食储存条件,提高储存功能,指导企业按“一符、三专、四落实”的标准落实好仓储管理,确保“四无”粮仓、“四无”储粮率达95%以上,确保储粮数量真实,储存安全,质量良好。

2、突出产业项目建设,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要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各地要努力争取粮食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建设项目中央补助资金和省配套资金以及政策扶持,用于粮油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粮油应急保障项目、仓房维修改造建设。对“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申报的项目或正在建设的项目,要积极按**省粮食局、江西省财政厅《关于申报**省粮食流通产业财政补贴项目的通知》要求,努力争取立项和资金补助,加快粮食物流节点和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提高仓储科技水平,提升粮油应急保障配送功能。

二是要培育和推动粮油加工业发展。要根据中央、省适度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政策和组织实施一批粮油加工技术改造投资补助项目的要求,认真做好立项争资报批等工作,争取我市更多的新产品研发等粮油加工建设项目财政贴息。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引导企业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经营路子,提高我市粮油品牌知名度,力争全市粮油加工产值突破110亿元。

三是要主动服务粮食园区建设。各地要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配套、集约发展、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总体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退市进园,退城进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指导服务粮食园区建设。继续积极主动跟进江西省**粮油加工及综合利用投资落户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四是要抓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和“放心粮油”工程。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年申报的农户科学储粮仓在2013年早稻收购前投入使用,抓紧落实**年农户科学储粮仓的申报工作。要结合推广“放心粮油”工程,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示范创建工作,加强放心粮油宣传推广,增强质量意识,真正把“放心粮油”工程办实办细办好。

3、突出粮企改革举措,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一是要理顺政企关系。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导、服务、监管和企业经营的关系,完善粮食政策性业务由政府委托和企业代理的运行机制。

二是要因地制宜有效推进改革。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以优势国有粮食企业为主体,通过资产重组,做大总量,做强实力,作为承担政策性业务和市场调控的主要载体,完善以骨干粮库为主体的粮食购销网络。力争用2-3年时间,每个县至少打造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实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三是要继续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要进一步理清粮食企业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历史遗留包袱,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的民生问题和其他历史包袱。四是要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扭亏增盈考核制度,协调落实信贷、财税等各项政策,支持基层粮食购销企业创新经营方式,摆脱经营困境。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开展增收节支,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激励约束、收入分配机制,增强企业内在活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整体盈利。

4、突出依法依规管粮,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一是要强化全社会粮食法制意识。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粮的重视,增强人民群众对依法管粮的认可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完善粮食流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组织好以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出库、粮食库存、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夏秋粮收购秩序及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社会粮油流通统计执行情况、军粮供应情况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活动。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省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办法>等4件省人民政府规章的决定》,依法打击无证经营、掺杂使假、哄抬价格、坑害农民和消费者等扰乱粮食市场管理秩序的行为。

三是要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与监 管。按照食品安全有关要求,制定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追溯制度,进一步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粮食检验人员操作培训,提升检验能力。

5、突出行业自身建设,提升粮食行业形象。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强化服务观念,提高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粮食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粮食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粮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粮食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提升粮食行业文明建设水平;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工作,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加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化解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维护全系统的和谐稳定。

第四篇: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两加一推”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以“一先二超一提升”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坚持六大发展、建设六大生态”的战略重点,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大力开展增收节支、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财政收支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概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全年确保目标的**%,比上年增长21.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41.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为政府考核目标的**%,比上年同期增长28.9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9%。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75亿元,为预算(人大批准调整的预算,下同)的101.38%,比上年增长21.65%。市本级实际可支配财力**亿元,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6.6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实际支出***亿元,为预算的99.94%,比上年增长27.26%。年终滚存结余**亿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年市本级教育投入比上年增长*%、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41.91%、科技投入比上年增长26.09%,均高于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市级民生投入**亿元,占实际支出的60%。

二、**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培养财源、狠抓收入,确保完成财税目标任务,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夯实财源基础。市本级拨付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出4.7亿元,支持了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发展,以及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微小企业财政扶持补助等。二是协控联管、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通过加快涉税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税收稽查力度,大力清缴欠款,规范税收秩序。三是严密监控财政收支进度、合理调配财政资金,从全局的高度促进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统一协调发展。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质量。一方面,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网络系统,创新了非税收入征管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分析,对重点非税收入来源适时监控,确保了财政收入质量。市本级通过非税执收系统累计收缴非税资金**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4.96亿元、政府性基金5.96亿元、罚没收入**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亿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49元、其他收入**亿元。

(二)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一是统一认识、建立机制。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做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年共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约57亿元,剔除上年廉租住房补助的一次性因素后,2012年全市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比上年增加超过14亿元,增长30%。二是明确目标、搭建平台。抓住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机遇,顺应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争取到中央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资金**亿元(其中:奖励资金4.19亿元)。三是积极协调、多方筹资。各部门、各单位通过主动与国内外各金融机构对接、协调,全年新增各类融通资金**亿元投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四是在湿地公园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中,通过盘活土地,提高土地运用收益,引入大量社会资金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五是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债务的核实、统计和管理工作,并多渠道筹集资金**亿元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在扩大支出规模的同时,维护好政府筹资信誉。

(三)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保障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序发展

一是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关注民生。近几年来,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的支出逐年增长,**年民生支出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健全投入机制、优先发展教育。**年市本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9.41个百分点。三是按照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12年科技投入比上年增长26.09%,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9.46个百分点。四是不断完善机制、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市本级投入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资金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3%。五是加大投入、促进就业。全年用于就业扶持方面的资金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四)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多方推进“三农”建设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市本级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41.94%,农业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25.31个百分点。二是城乡统筹、共同保障。全市社会保障支出中用于农村的支出达到**%。三是积极申报、争取项目。全市争取上级农业发展方面的资金7.7亿元。四是落实政策、兑现补贴。通过一折通,各级财政下发各类补贴2亿多元。五是一事一议、促进公益。通过积极申报和制定实施方案,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亿元,加上市级支持和县级匹配资金(含整合资金)1.16亿元,共实施了2.61亿元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六是批复常规土地治理项目7个,到位财政资金0.31亿元,占计划数的100%。

(五)助推改革、工业强市,支持企业加速转型

一是预算安排技改资金3.07亿元,企业贷款贴息补贴**亿元,企业改革发展资金0.8亿元,加大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造改、产业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项目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安排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保障“3个20万”政策的顺利实施。三是争取到上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用于扶持5000余户中小企业。并为在全国首创的中小企业一站式服务及补贴模式补贴0.1亿元。四是安排0.13亿元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积极为213个项目申报中央对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0.14亿元资金支持。五是为市级各投融资平台公司作好服务,增加、转变融资渠道,化解财政风险,积极参与三家公司发行债券总额56亿元的相关工作。

(六)多方筹资、强力推进,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步伐

一是根据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在财政预算中重点保障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资金。二是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筹集生态补偿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城市相关项目建设和财力补助。三是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重点投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四是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类平台,积极筹措国内外资金,增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投入,强力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建成了一批如三环十六射、城乡规划馆、小车河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大改善了城市景观。

(七)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切实维护财经制度的严肃性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制度,努力构建财政“大监督”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财政内部监督管理,防范财政管理风险。按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认真组织开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三是组织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强化财政监督工作职责。四是组织全市会计监督检查,按照要求对87家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执行国家财经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发现有18家单位存在违规问题,违规资金**亿元。五是通过整改,全市财政系统保留专用银行户数470户,撤销与要求不符的财政专户**户,在原基础上减少22%。

(八)厉行节约、强化管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从严控制购车、接待、出国等方面的经费、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等,落实“三公”经费的控制目标。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办理政府采购业务,市本级全年政府采购计划资金18.17亿元,实施政府采购金额**亿元,节约资金**万元,资金节约率8.2%。四是加速推进国库管理的各项改革。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全年财政直接支付资金**亿元,授权支付**亿元。五是依法依规完成对704个**亿元建设项目的前期(勘察、环评、监理、设计、地勘等)费用及部门预算内项目的审核,审定金额合计21.92亿元,核减金额3.87亿元,综合核减率15%。六是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活垃圾处置运行费》、《省医医疗及交通环境工程》、《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维护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市社会综合治税信息服务平台》8个项目进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七是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各市级单位上传数据逾1200万条,并据此查补税收**亿元。

(九)夯实基础、作好支撑,全方位提高财政服务质量

一是继续完善会计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和换证、继续教育培训等服务工作,全市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个,不断改进“贵阳会计网”服务功能,并组织完成近4万人会计类的考试报名工作。二是清理出行政许可事项2项、行政处罚事项23项、行政确认1项、其他职权项目58项,并制定《贵阳市财政局行政复议工作程序》。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关税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工作,为国家调整关税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四是共清理全市事业单位1426家公务用车**辆,价值**亿元。并对100户次共0.91亿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处置批复(其中:划拨资产0.36亿元、报废资产0.55亿元)。五是动态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截至201*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资产总额**亿元,负债68.53亿元(其中:市本级资产总额**亿元,负债29.09亿元);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总额109.14亿元(其中:市本级固定资产总额**亿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征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收入0.16亿元、资产处置收入**亿元)。六是认真抓好局组织建设、内部目标考核、职工教育培训、党风廉政建设、帮扶“三结合”等各项工作。七是及时按要求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80件。八是全方位作好财政宣传工作,全年共编发《贵阳财会》6期、《财政工作信息》11期、《内部工作动态》6期、《财政简报》37期、《情况反映》2期,并向上级报送财政信息专报36条、被采用27条。九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保密、机要、文书、档案、局域网络等管理。十是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建设,顺利启用全市“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系统,并完成公务卡系统建设工作。

第五篇:市财政局2008年人才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市上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积极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人才

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财政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全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抓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

我们从抓宣传和培训入手,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观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为贯彻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依法理财水平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人才工作的重点和思路。机关各科室、所属各单位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办公室、党总支、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协同负责组织,具体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精心制定和严格落实培训计划。根据财政工作实际和培训教育工作的需要,按照本局《2008年人才工作要点》,制定了《张掖市财政局2008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关于认真开展干部职工法律教育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责任人及实施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了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笔记等日常管理制度,学习培训统一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实施培训教育,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三是统一布署安排,力求取得实效。在工作部署上,做到干部教育培训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下达、同检查、同考核,由办公室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加强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成立了四个理论学习小组,完善了《中心学习小组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多项涉及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定了《学习培训奖惩办法》,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通过物质奖励、评先晋优等措施予以奖励;完善了《调研工作制度》,认真组织申报并审核下达调研课题,对完成的调研课题经评选后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同时,将学习考试考核结果与人员使用、提拔、责任制考核、公务员考核、评先、评优等挂起钩来,加大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建立了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安排落实专门的培训经费,对经费进行严格使用和管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财会人员培训中心为基地,立足现有条件,逐步完善更新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习的平台,在我局财政网站上设立学习培训专栏;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尽量保证干部职工的培训时间,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建立学习培训的检查考核机制。认真组织好政治业务考试、分类业务技能考试、“五五”普法考试及市上组织的相关培训考核,以考试的方式对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上述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抓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一)注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周五干部职工学习日制度,采取集体组织学习、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进行观摩、文艺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围绕我市经济格局的发展思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实行个性化教育培训。提出以全面促进机关干部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增强学习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服从服务于财政经济中心工作为主题,以强化培训教育为手段,健全奖惩机制为动力,形成“抓学习、强素质、促工作”三位一体、互动互促的学习机制。以开展财政文化活动、全员读书活动、岗位培训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公务员基本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技能教育,逐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知识更新为重点,参加社会教育和本单位学习为主渠道、自我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教育体系。

(三)狠抓干部知识技能培训教育。以提高财政干部职工学历、技能职称为重点,狠抓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函授、自学、成人高等教育等不同

形式的学习,提高学历,全面掌握业务技能。2008年,全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60%以上,全局45周岁以下干部新取得会计、税收、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增至63人,达到全局职工人数58%,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

(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开辟论坛讨论学、引导干部自己学,组织观看典型案例、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等教育录像,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开展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反腐警示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干部参加廉政知识、普法知识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五)认真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把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作为支持全市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师资管理,采取灵活措施,严格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2008年,全市共举办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班10期,培训312人;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培训1100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辅导班1期,培训65人,各县(区)财政局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6期,培训1870人。

四、抓工作落实,促进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为人才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围绕人才开发,落实目标任务,加大指导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把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归口管理,合理使用。今年已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项经费97.6万元,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20万元,企业人才教育培训经费20万元,高校毕业生生活、交通费补助16.8万元;并将事业单位新招考录用的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供给,支持单位选用优秀人才。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以抓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为主线,市本级安排农民培训资金10万元,30万农村技能培训工程项目前期费3万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经费151万元,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专项工程经费100万元;争取农村农民工引导性技能培训资金201万元,培训农民18.61万人次;争取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135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补助资金288.6万元;依托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村卫生教育和科技推广等项目,争取各类培训资金100万元,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卫生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人才智力援助、实用人才开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实施。这些经费的落实,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完成了组织人事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填报了机关党政人才资源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统计表,为人事部门及时掌握人才情况提供了依据。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及时完成了公务员登记的有关工作。及时归集上交了有关人事档案。

五、发挥人才作用,推进财政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把人才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理念、体制和方法创新,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建立起适合财政工作特点、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2008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90.5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万元,增长22.99%;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94.6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万元,增长26.5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占预算的84.38%,增长28.12%。支出进度和增幅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农林水利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9.95%、21.22%、16.24%和51.15%。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止10份共落实项目××个,资金××万元,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建设成效显著,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增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六、2009年人才工作思路和打算

2009年,我局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严格经费保障,为推动全市人才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和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二是落实责任制,即层层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来开展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同行政工作一同部署,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成长的平台,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训机制。主要采取自培、送培和专业培训三种形式培训人才。

三是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有人才、用人才,才是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关键。要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人提供事业平台,按“人才资源+事业平台”人才开发模式,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首先用好本单位现有人才,多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不求全责备,敢于为干事业的人才承担责任、承担风险。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基础,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四大导向,以便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

四是继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为全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市上安排,积极筹集资金,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经费的落实,为全市人才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下载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气象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气象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2018年,全市气象部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现......

    市档案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档案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5年,市档案局(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市林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林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林业工作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紧扣“山水诗乡,多彩”绿色发......

    市房地产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房地产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泉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

    市土地储备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年以来,土地储备中心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相关处室、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克服了工作人员少、业务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实际困难,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

    市财政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市财政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年我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围绕全局、围绕......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2005年,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在人大监督、支持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广大财政干部精诚团结,努力克服干旱、机构改革和税源增长缓慢、资金总量不足等困难,紧紧围绕保工资、保稳......

    市财政局人才工作总结

    市财政局人才工作总结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本科学历121人,大专学历227人。具有中级职称的48人,高级职称5人。有党员385人。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后,我们围绕全市人才工作重点,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