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乡镇干部管理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机关干部作风整顿的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镇结合实际,采取四项措施狠抓干部作风管理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工作效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党委中心组学习等机会有针对性地发放学习书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法律知识、旅游经济等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二是健全内部工作运行机制,落实首问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工作责任制,强化干部管理,理顺工作关系,杜绝工作推委、扯皮、缺位、不到位现象发生,加强各办公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工作效能;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确保群众随时随地有人接待,随时随刻能顺利办到事、办好事。
三是加强值班制,确保信息畅通。切实加强值班组工作人员管理,建立值班工作责任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杜绝值班人员请假、早退或迟到,遇有特殊情况只能换班代职,确保政府值班人员到职到位。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成立“规范化服务督查组”,每周不定时检查一次以上,并实行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将挂牌服务、职务代理及公示、迟到早退、工作纪律(包括上班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玩游戏、听音乐、炒股等)、值班情况和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情况纳入监督询查重点,对出现的问题实行“实名记载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严格执行奖惩办法。
第二篇:乡镇干部管理
乡镇干部管理初探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 干部管理方法,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坚持扩 大干部工作中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 择权和监督权。”作为乡镇一级党政机关,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管理对顺 利开展农村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8年以来,北高镇党委、政府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出工不出力、出 力没成效的现象和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状况,在干部管理中把考勤与考绩 结合,把工作实绩与经济效益、与个人晋升、提拔相挂钩,积极在本乡 镇干部中推行岗位责任制目标量化管理。通过三年来的实践,大部分镇 干部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北高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加强领导,量化管理,营造利于干部成长的动力机制。“政治路线 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面对乡镇干部队伍现状,怎样才能做 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呢?首先,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干部量 化管理工作,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政工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干部岗位责任制量化管理考评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日常 事务。
其次,优化组合,搞好岗位交流。目前,乡镇干部基本上分为两大 类,即内勤人员和下乡驻村人员。我们每年都对内勤人员与下乡驻村人 员进行横向轮岗,下乡驻村人员之间的各个岗位进行纵向交流。通过轮 岗交流,使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尽快地全面熟悉农业和农村工
作,促进了干部的成长。第三,制定职责,明确岗位目标。本着“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干部“三定”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内勤各部门 职能,明确职责,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清理清退临时、自聘人 员12人,避免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能。第四,结合实际,科学制订评分标准。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了“千分制”的评分 方案。内勤人员考绩细化为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下 乡驻村人员,考绩细化为党建、经济指标、精神文明建设等15个项目,党政领导成员考绩实施“双挂钩”。
严格考评,跟踪管理,增强干部工作的责任意识。优化组合,量化 定分,明确干部的岗位目标和职责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督,跟踪 管理,以不断增强每个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跟踪考评工作。按照量化 管理细化的项目进行顺向和逆向跟踪考评,使干部的跟踪考评工作步入 了较为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建章立制,注重教育,促进干部行为的不断规范。有道是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是行为规范的基础,实现干部岗位目标,要靠制度 来保障。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抓好干部管理教育过程中,从完善各 项规章制度入手,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了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通过了干部岗位目标的量化管理和平时的思想教育,全镇干部 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公仆意识,涌现出不少讲奉献、讲 团结、顾大局的干部,为党和政府的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查干诺尔镇镇干部管理制度
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镇干部管理,严肃干部纪律,在全镇形成团结、奋进、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根据有关党纪、政纪规定,制定以下若干制度。
一、工作制度
1、按照工作需要,所有干部全部定岗到位,理顺管理层次,明确工作职责。
2、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搞好工作,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请销假制度。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工作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应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婚假期限为一个月,产假期限为三个月,特殊事假一天以内由主管领导审批,一天以上由书记、镇长审批,请假一律凭领导签字批准后的假条到办公室备案,严禁捎假。
4、实行百分制考勤制度。考核标准:(1)、上班、例会、集中学习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旷会一次扣1分;(2)、事假累计超过7天的,一天扣0.5分;(3)、旷工一天扣2分。
(4)、考勤为全勤的,加1.5分;
5、实行旷工处罚制度。凡旷工者,扣除日工资,月旷工累计3天以下者,除扣除日工资以外,大会作检讨;年累计旷工15天以上者,还要写出书面检讨,公务员考核评定为不合格(不
称职)格次,年连续旷工15天以上30天以下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二、学习制度
6、全体镇干部要自觉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自觉加强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7、学习实行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周五下午在镇集中学习。
8、集中学习无故缺席者每次罚款50元,迟到或早退者每次罚款10元,由财政所负责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三、工作纪律
9、对上班不坚守岗位、办事拖拉、服务不热情、解决问题不力、群众有反映的给予大会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按失职渎职追究责任。
10、严禁干部、职工在上班时间打扑克、下棋、上网打游戏等,违犯一次扣工资20元、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11、实行首问接待负责制。不准给群众摆架子、耍态度;不准向群众索取财物、要吃要喝;不准在建房、拆迁、扶贫、救济、救灾等工作中优亲厚友,假公济私,一经发现,立案查处。
四、机关管理制度
12、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负责值班期间的电话接转,上通下达、确保通讯畅通,严禁脱岗和擅自离岗,对值班期间不坚守岗位延误工作或出现事故的,坚决追究值班人员责任。
13、认真做好交接班,下一班人员未接班之前,上班人员不能离岗,交接时要对电话纪律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交接清楚,防止工作脱节。
14、因工作失职造成物品丢失、损坏的由具体责任人按原价赔偿,找不出具体责任人的,全体当班人员按原价2倍标准进行集体赔偿
五、干部廉洁自律制度
15、全体镇干部必须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自觉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6、全体工作人员中午严禁饮酒,更不准酗酒滋事或在机关院内吵闹打骂;否则,一律停止工作,停发工资、严肃处理。
17、镇干部职工本人及直系亲属婚、丧、假、娶,需首先报告党政办公室,不准私自乱发请贴,乱打招呼。
18、不准搞阳奉阴违、挑拔离间、搬弄是非,拉帮结派,做不利于机关团结的事;不准为个人私益而抬高自己,打击别人;严禁公私不分或变相侵占国家集体财物。
本制度从2008年4月1日起实行。
二00八年三月
第三篇:乡镇干部管理初探
乡镇干部管理初探
真强旺
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全国有34756个乡镇,如果每个乡镇以80人计算,全国约有278万名乡镇干部,毫无疑问,这是一笔不菲的人力资源,但是目前在乡镇干部管理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弊病,乡镇干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量上人多事少。要乡镇干部承认自己工作量少是一件困难的事,但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逐步明确,从越位领域退出,乡镇政府的工作确实减少了,相对于乡镇干部人数而言,乡镇政府的工作不多却是不争的事实,有的乡镇减掉一半人员也照常运转,尤其是电脑的运用,简化了数字和文字工作后更是如此。
二是工作上敷衍了事。遇到难题时,很少有干部沉下去,认真调研,掌握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然后仔细分析、妥善处理,比如为解决某一问题驻村三五天。面对难题不少乡镇干部采取推和拖的办法,实在躲不过就应付。
三是相互间推诿扯皮。如某乡党政办,人员不少,但文件往往只印送给领导和上级的几份,下发的基本不印,而且有时一个文件一个月还印不出来,每月一期的廉政墙报要反复交待多次,月中才可见到,谁都想偷懒,真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其他乡直单位也大体如此,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四是个体间忙闲不均。要说乡镇干部无所事事也不全对,要求进步的、老实本份的、循规蹈矩的、爱岗敬业的还在努力工作,工作上的两极分化普遍存在:会做事的事多,会贪玩的闲多,有的人一年都难见几次面。几个人做事,多数人赋闲。
五是优劣间缺乏对比。谁工作做得多、谁做得少,谁做得好、谁做得差,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因为没有“人证”、“书证”与“物证”,所以要给某个工作做得好的人发奖金,很多人都会不服气。而且乡镇工作一般的要求是做完,对做好没有特别的要求。比如一起纠纷调解了,工作就算完成了,对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纠纷,如何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纠纷,调解成功的主要原因等事后反思就不要求做了。最起码缺乏鼓励继续探究的机制,你即使提出富有创意的思路,领导也很少愿意标新立异,在上级文件要求以外另搞一套。
2、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是政治上“夹生饭”。指的是用人导向模糊,认真做事者、德才兼备者、群众认可者未必提拔,老老实实干工作,不如投机取巧找门路,这样的事实还是存在的,这样的结果一是打击实干者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暗示干部向上负责,这种对下不负责的“对上负责”,最终还是对上不负责,很多上访问题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是经济上大锅饭。阳光工资没有任何支付条件,只要是公务员身份即可。乡镇领导既不能扣工资,更不能开除干部公职,因此干部做不做,做多少完全失控。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是费用上的“自备饭”。现在乡镇干部有部分办公成本是自费的,如摩托车和手机费,工作多,负责任,费用也大,何苦来哉。
二、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1、改革的目标。乡镇干部管理的目标:一是如何保证政府高效运转。二是如何实现干部人尽其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乡镇干部管理的目标不是要把干部限制在八小时之内,那种拿了工资,玩也要在办公室玩的想法是狭隘的,共产党的胸怀不是要把乡镇干部困在自己的机关内玩。理由有二:一是乡镇工作时间概念乱,无所谓八小时内外,有责任心的干部晚上也可以工作,无责任心的干部在办公室也不工作,有的干部明明在玩游戏,分管领导就是叫不动(主官叫会好些)。二是需要在办公室办理的工作少之又少,大概只占20%。再说现在通讯方便,没有在办公室照样可以沟通,关键在心不在时。因此,强调上班时间守时是没有意义的,机关效能要求的是效和能。我们的目标是让干部主动做好大小事,而不是被动按时上下班。反过来说,如果八小时按时上下班,那么节假日,晚上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不是就要发双倍或三倍工资了呢。
2、改革的思路。
一是解放,带薪下海。机关工作过于程序化,所有工作按上级文件,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动脑子,习惯于按部就班。对部分有才华、有开拓意识的人来说确实是虚度年华、耗费光阴。对于人多事少问题的解决,提得最多的是精简,但是精简不简单,谁简、简谁、怎么简都是大难题,所以至今很少精简成功的范例。笔者认为,精简不如解放,与其把干部困在机关无效益,不如放虎归山闯市场,让乡镇干部带薪下海,比如拿70%工资。关于带薪下海,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就明白了,一般而言,乡镇政府的工作留一半人就可以完成,而且有可能完成得更好,换言之,政府所付工资有50%本来就是无效益可言的,只不过原来是出资雇干部玩,现在是出资鼓励干部下海,但从效益上看却有天壤之别,乡镇干部下海,对财政来说没有增加任何负担,而且还少负担部分工资,减少了精简带来的干部安置的困难,但却增加了社会效益,增加了税收收入和就业岗位。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乡镇干部下海创业。
从培养干部的角度说,市场是个大舞台,是优选干部的赛场,谁英雄谁好汉,世界市场比比看,对下海有成就者可以按一定比例提拔重用,变相马为赛马。
二是下放,到村任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下派村干部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因此选择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乡镇干部到村任职也是发挥乡镇干部作用的上好渠道。同时可以节省因下派村干部而减少的村干部工资。
三是“留放”,留守机关。留在机关的乡镇干部工资底薪也拿70%,其他的报酬采取按劳取酬的办法计发。以纪检工作为例,县纪委为了加强对乡纪委工作的考核,制定了《乡镇纪委工作考核方案》,将乡纪委工作分为案件检查,案件审理,党风廉政建设,执法监察,宣传教育,信访,纠风和自身建设8项工作,每项100分进行考评。八项中又分55个小项,其中奖励项7项,鼓励创新出亮点,而且奖励分无上限。其他乡镇干部也可以参照类似办法进行考核,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确定“考核方案”。
乡镇干部的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以数字体现的工作,如计生上环、查环、结扎人数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和业务报表等;二是以文字体现的工作,如计划总结,文件材料,调研文章,各类信息等;三是以文字表述的工作,这类工作的成果没有数字,也没有文字,但是参加者本人事后可以用文字表述出来,如宣传,会议,下访等。上述三部分工作汇总后就是一个干部的工作总量,以此作为计算报酬的依据。
关于按劳取酬,不外乎二种方法:一是计件工资。可以将乡镇政府的工作进行细化,对可以量化的数字、文字工作以及耗时明确的工作规定详细的价位,从事该项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按价计酬;二是计时工资。以旧县乡为例,旧县乡现有公务员25人,月工资59124元;事业编制14人,月工资21244元;自收自支人员8人,月工资9809元;月工资总额为90177元,按30%扣留,每月有27053元。按每年每人239个工作日(扣除节假日和休假)计算,每个工作日为29元,也就是说,所有人员天天上班,每天每人可以补29元。以30元/天作为计时工资标准是可行的。
在“考核方案”中,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还应该有明确的奖励措施,以此鼓励干部创先创优。工作做得好的标准有三方面:一是上级肯定,受到省市县评优授奖。二是群众认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无信访,能够解决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群众评议好、口碑佳。三是行家认可。
指的是有关工作的思考、调研、经验介绍、信息等文字,被各级报刊采用。只有这三方面要求都达到了,一个乡镇的工作才算真正做好了。
为了做好按劳取酬工作一要实行申报制,每个干部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包括数字的、文字的和文字表述的月底都拿出来或写出来。二要实行月评制。每月初组织专人对干部申报的上月工作进行审核,并按标准计算报酬,报乡领导审批发放。
乡镇干部的追求:一是政治利益;二是经济利益;三是休闲利益;上述三种方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去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留放”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取得较为丰厚的收入,彻底改变庸、懒、散的机关干部作风,而且可以肯定不会增加财政负担。因为从工作量来说“留放”的人补齐工资,工作就基本可以完成了,做得多、做得好的人可以从下海人员扣下的30%中支付。想长年在家休息的人就会比改革前减少30%工资(4500元-8500元),这也是该方案的可取之处。
作者系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纪委书记
第四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的思考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的思考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的农村政策的相应调整,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给乡镇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面对这变化,乡镇政府运转艰难,干部工作不安心,乡镇工作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抓好干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激发干部活力,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干部待遇是稳定干部队伍的基础
随着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乡镇政府的运转正受到冲击,财力捉襟见肘,一些必须的经费如通讯费、车修费、交通费等都无力解决,严重挫伤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一人工作养活全家,除去生活开支、子女读书、赡养老人、人情往来等必要的开支,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不少乡镇干部为了生计从事第二职业,精力分散,影响工作已是不争的事实,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乡镇干部的政治待遇不高也是影响干部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部分乡镇干部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最后仍是工作在乡镇。由于长期在条件艰苦的乡镇一线工作和生活,得以提拔的十分有限,乡镇干部普遍精神压力大,心态不平衡,有的甚至心灰意冷,不求上进,工作敷衍,责任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为乡镇干部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尤为重要。
解决乡镇干部待遇要按照“酌情解决,适当提高”的原则,一是加大对乡镇资金的投入,在保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二是积极推行城乡干部轮岗交流,组织人事部门按一定比例将市直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相互交流轮岗。三是多给乡镇干部晋升职级机会,并按职级给予相应待遇。让乡镇干部感到“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希望、基层有事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工作,有效保证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难点
在目前的政策体制下,干部任用条例在具体操作中还不规范,不易把握。一些真正想干事的,会干事的,有能力、有水平的乡镇干部上不去。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竞争尤其激烈,在干部提拔和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正之风。这些不正之风打击了真正想干事的干部的积极性。当前乡镇主要领导的安排也不如从前,乡镇领导岗位与市直科局领导岗位没有实现良性互动,仍是乡巴佬不如城里人,一般的乡镇中层干部的安排就更不尽人意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激情,从而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
加强干部管理,除了激励干部外,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让乡镇干部有发展的空间,有干事的空间,感觉当乡镇干部有价值。一是要健全考核机制。以工作业绩论功过,树立“无为就是过”的意识,提拔重用能干事、肯干事、有事业心、责任心的乡镇干部。二是分类指导,细化考核内容。对经济基础不同的乡镇紧密结合实际下达不同的考核指标,让好的脱颖而出,差的迎头赶上,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在生活上多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特别是在乡镇干部的健康检查、养老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着重考虑,发放乡镇干部生活补贴,统一全市乡镇干部的待遇标准。对艰苦的乡镇实行特殊津贴,真正解决在艰苦乡镇工作的干部的后顾之忧,为乡镇干部干好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乡镇干部留得下,安下心,干得好。
三、疏通乡镇干部入口和出口是加强干部管理的关键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实施精简,政府职能由行政命令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工作重心由收款向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引导群众致富转移。这些新的形势给乡镇工作增添了新的压力和动力,对干部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乡镇现实状况是很多在岗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受乡镇干部编制的限制,除了少数选调生被分配到部分乡镇工作外,乡镇干部入口几近封堵,新鲜血液严重不足,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乡镇工作开展。目前除了到龄离、退休和自然死亡之外,乡镇机关干部基本上是只进不出,乡镇干部缺少约束,没有危机感。一部分乡镇干部嫌待遇低,想出去做事,又不愿丢了铁饭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一天算两个半天,上班的时候就想着下班。一部分乡镇干部在乡镇工作久了,觉得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干事没有热情。年轻的混资历,年老的等退休,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足。
疏通乡镇干部入口和出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的有效机制,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关键。一是继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二是调整干部任用机制,由论资排辈、领导决定向群众推荐、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转变,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三是积极做好干部分流工作。将干部逐步推向市场,鼓励干部1--2年带薪创业,期满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协商决定去留;四是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三年工作考核处于末位的乡镇干部予以淘汰或转岗,打破干部终身制和铁饭碗。
四、实现权利义务的对等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点
目前,乡镇政府功能定位不清晰,职能没有完全转变,加上体制调整和法律、法规对行政管理权限的调整,乡镇一目带十杂,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与权力不对
等的责任。乡镇权力不断缩小,而责任却不断增大,责权极度不统一,乡镇政府陷入被动应付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关系没有理顺。由于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目前乡镇的工商、税务、司法、派出所等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或双重管理。体制的调整意味着乡镇功能的变化,但责任和权力没有作相应调整。本来应由市直科局和部门单位承担的责任,却由乡镇全部担下来,而乡镇又没有对这些市直延伸派驻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手段。乡镇的人权、事权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乡镇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一票否决”,让每一个乡镇提心吊胆,疲于应付,弄得心力交瘁,没有精力谋划发展。二是由于立法的原因,很多法律、法规把本应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上收县级以上政府,却把责任交给乡镇政府承担,权责不对称,有责无权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现行财税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财权。乡镇普遍负债沉重,加上没有较好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更是雪上加霜,可用财力大幅缩水。乡镇财力往往仅能保工资,保运转,许多乡镇干部觉得乡镇是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些直接导致乡镇干部责任心不强和放任自流。
实现责、权、利统一是加强干部管理的保证。一是改革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在乡镇设立综合执法部门,由县下派或直接由专职乡镇干部行使综合执法权,履行职责。乡镇执法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给予乡镇更多的财权。不仅仅是保工资,保运转,更要让乡镇能够有钱办事,并且能办成事。三是将乡镇干部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建立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由乡镇对干部进行约束管理。通过干部群众、人大代表的满意度测评,对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干部,进行必要的约束,轻者批评教育,诫免谈话,重者依法辞退。
五、健全管理制度是加强干部管理的根本
近几年来,乡镇干部队伍松软,究其原因是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模式单一。乡镇取消农业总支和办事处以后,大多数乡镇沿用领导包片管线、中层干部包村的模式进行管理。二是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各乡镇虽然制定有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是人管人的软的东西多些,而制度管人的硬的东西较少。干部的成绩往往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干出来的,以实绩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硬化,考核很难落到实处。即使有个别目标细化,也流于形式。乡镇年终考核评奖多是吃大锅饭,平均分配,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干部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市直部门派驻乡镇机构虽然人在乡镇工作,但是工资、人事管理调动权都在市直部门,乡镇无权过问,使得乡镇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干部管理是根本。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考核,突出对最终结果的考核,直接与干部晋升、奖金挂钩,量化考核指标,硬化刚性指标。包括减轻农民负担、水费收缴、计划生育、二轮延包、综合治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考核的内容和完善考核方式。二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培训和轮训基本上一年一次,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乡镇要根据实际需求,完善日常学习制度,确定学习目标,丰富培训内容,将干部教育培训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对乡镇干部实施日常刚性管理和动态跟踪管理,化无形管理为有形管理,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尽量消除人为的随意性的因素影响,使干部管理更加科学,更富有理性。
第五篇:抓好乡镇干部管理教育
抓好乡镇干部管理教育
一是抓关键,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更加关注基层和一线,在选拔配备乡镇领导干部时,优先考虑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着力选优配强乡镇党政“一把手”,注意老中青三结合,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建立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干部交流机制和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激发干部的工作活力。
二是抓培训,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素质。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综合运用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新型培训方法,采取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等培训手段,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实效。进一步完善各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的督学制度。建立乡镇干部学习档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激励,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扎实开展“五好班子”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及时发现并总结宣传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典型,把乡镇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采取财政补助、乡镇自筹、争取外援等多种方式,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逐步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减少检查、调研的次数和时间,督促乡镇认真落实好年休假制度,让乡镇干部能够劳逸结合。
四是抓管理,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采取定性与定量、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乡镇领导班子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排名靠前的乡镇,对乡镇领导干部及时提拔重用;考核排名靠后的乡镇,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降职和调整处理。同时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探索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着力形成组织、人社、农办、财政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努力打造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