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1 19: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第一篇: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步云乡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25日

近年来,步云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开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在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以来,我乡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突破工作难点,认真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和要求,以环境保护规划为先导,以环保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综合管理为中心,以环保宣传教育为抓手,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各项工作,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步云乡经济社会概况

步云乡位于上杭县东北部,东邻新罗区,西接连城县,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国家A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全乡总面积150.6公里,平均海拔920米,现有人口4300多人,辖10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距古田会议会址景区8公里,离上杭火车站21公里。气候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

气候,素有“绿色氧吧、天然避暑山庄”美称。年日照192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700-2200毫米,相对湿度70-90﹪,无霜期290天,各种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7355亩,林地面积17.2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万多亩,是全省十大毛竹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7.3%;盛产各种笋制品、纯天然香菇、红菇、高山云雾茶、野生灵芝、蜂蜜等土特产以及各种名贵中草药材;尚存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长袍铁杉、华南虎、金钱豹,被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和“动植物基因库”。2008年初被列入古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实验区辐射乡镇,蛟潭村被列入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全乡社会总产值2.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300万元,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98元。

二、创优工作成效

2008年来,我乡党委、政府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环保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2008年启动了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我乡严格按照创建考核标准,精心组织、编制、实施了《步云乡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了《上杭县步云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步云集镇区景观规划》、《步云乡上福溪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图集》、《上杭县步云乡总体规划和乡驻地详细规划》等多项规划,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全力打造“生态步

云、旅游步云、和谐步云”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和建设,完善了道路、绿化,实施了乡村风貌整治,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和谐步云打下了坚实基础。

1.生态农业取得新发展。通过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全乡形成了“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形成了高山茶叶、蔬菜、毛竹等优势产业。“品云茗”铁观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结球甘蓝、辣椒、花椰菜、大白菜、甜椒获无公害产品认证。

2.生态林业取得新成绩。三年来,全乡生态生态公益林3.2万亩,封山育林面积8.59万亩,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森林覆盖率87.3%。

3.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集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2.5亩氧化塘处理生活污水,集镇立面改造完成17户。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蛟潭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

4.生态旅游取得了新成绩。2009年,中国虎园、红豆杉生态园接待县内外游客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5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036万元。

5.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将其列入全乡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管,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配合抓,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项目的要求,提出了六大保障措施:一是人员力量保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并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建设工作。二是资金保障。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实施。三是机制保障。创新全乡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建设取得长期实效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督查保障。加强环保监督和管理。五是科技保障。运用新的科技成果提升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平。六是宣传保障。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我们以乡人民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对创建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三)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紧紧围绕“生态步云、旅游步云、和谐步云”的总体目标通过宣传车、标语、会议、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绿化意识和旅游意识,营造了人人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出谋划策,为创建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环境保护向纵深推进。

(四)调查研究,科学规划

在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过程中,我乡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环发[2010]75号)的要求,编制了《上杭县步云乡环境规划》,该《规划》于2008年10月20日经上杭县环境保护局组织通过了专家评审,并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五)按照规划,实施建设

1.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投入资金20万元,建设绿带绿地面积7720平方米,交通干线绿化带、河道、沟渠绿地植树500株,提高了绿化覆盖率。

2.水环境治理工程。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了麻林溪(上福段)1.5公里防洪堤建设;(2)投入资金5万元,全面清理麻林溪(上福段)河底淤泥;(3)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农村住户卫生厕所改建986户。

3.大气环境治理。(1)加强对建设工地、道路清扫的监督管理,建设工地、道路清扫采取湿法作业,有效降低了扬尘污

染;(2)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采取疏堵结合、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并举的办法,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在农户中积极采取机械还田等多种措施,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4.固体废弃物治理。(1)投入资金50万元,建立了一支有30人的清洁队伍,配备保洁车,设立垃圾集中堆放池50个,封闭式垃圾箱10个,收集点3个。(2)形成长效机制,与村委签订卫生工作责任状,与各单位店面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及《环境卫生责任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3)投入45万元建设垃圾焚烧炉。

5.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镇中心区面积1.2平方公里,电话装机量、有线电视入户率、生活燃气普及率均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境内农村公路开通13条10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中心集镇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格局,其中新建“一纵一横”共2.3公里道路工程建设。建有文化中心1个,小学1所,乡中心卫生院1所。

通过全乡上下的辛勤劳动,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98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84元。集镇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森林覆盖率达87.3%,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67.9%,全乡从未发生过重大污染事

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城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无脏、乱、差现象。农村道路、沟渠建设规范整洁,环境优美,基本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

四、今后努力方向

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以来,我乡全方位开展工作,以大突破转变思想观念、以大气魄推进城镇建设、以大动作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其它先进乡镇的经验,我乡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步云乡将继续依托古田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推进实验区的辐射,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为打造国家级生态乡镇而不断努力。

第二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人民政府)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战略思想,运用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与当地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始终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作为推动地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作为推动地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重要载体,并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积极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乡基本情况

**辖区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50213.1公顷,牧草地193483.2公顷,沼泽地46390.5公顷。全乡总人口11128人,由蒙、汉、回、达、俄、鄂伦春、鄂温克、朝鲜等12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乡镇。

**下辖17个自然村屯,2个居民委员会。**辖区还有两个隶属于海农垦集团的大型企业**马场和***农牧场。

二、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人民政府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造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地区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3%;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较轻,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的这些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臵

1、**乡成立了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 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各相关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人专门负责的环保办公室,按照《*****环境规划》的各项指标及步骤认真贯彻落实此项工作,采取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及组员协调配合,环保办公室按照计划,列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发挥创建领导小组的作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乡政府同驻地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3、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生态环境专业人员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环境规划》,并通过环保部门的专家评审后,报请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确定创建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工作

**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及环保办公室工作人员依据环境生态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生态乡镇建设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生态立乡,切实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发展乡镇工业相结合,做到工业强乡,规划建设好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在选址排污、选择园区环境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乡企向园区集中。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商活乡,重点搞好以道路系统为主体通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三)完善农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全面启动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畜牧业等生态工程项目。加强本地区现有天然草地、生态林、经济林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8.46%,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3%。高度重视保护水环境、水土保持吉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全区实施肥田沃土工程,改良土壤。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至2010年退耕达到0.8万亩,是退耕还草、还林率达到40%以上。并使本地区80%基本农田得到改造。大力提倡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牲畜舍饲、半舍饲、综合饲养技术,发展生态型草业生产,探讨适合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至2010年全乡65%达到舍饲圈养,逐步提高了综合生产力。

**经济建设主体为国营农牧场经济,地区居民多位农牧场职工,国营农牧场经济是本地区人口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地农牧场经济发展形态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经统计,当地农牧场现有耕地面积70余万亩,草场面积290余万亩。当地农牧场耕地肥沃,平坦而不完全连片,耕地之间有天然林带及部分人工林带,对于耕地扬尘、水土保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当地农牧场全部为机械化生产。所有耕地由农牧场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形成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程度高、种植科学性高、生态相容性好。2010年底,当地农牧场机械总动力达到160386.5千瓦,千瓦,比2008年增长4.65%;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478台,联合收割机达到116台,增长42.92%;农牧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耕种选用的大麦、小麦、双低油菜全部选用的高新科技优质种子,优质种子的使用率达到100%。农牧场生物化肥技术的使用程度较高。由于当地农牧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配备有专职的农业技术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运用科学而有效,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25公斤/公顷以下。在农业耕作中,基本普及使用一次性化肥和除草剂,大大降低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简化了田间管理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单位产量。一次性化肥技术的有效期可达90天以上,作物平均增产幅度能够在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

驻地农牧场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中,积极利用此契机,继续深入开展耕地保护、利用和改良。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2)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3)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搞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建立相应的保护方案和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实行计划管理。(4)保护耕地质量,开展了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并建立监测网络。在耕地的利用和改良方面,驻地农牧场长期坚持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好的条田、好的渠道、好的林带、好的道路、好的居民点的“五好”建设,使其耕地已基本形成耕田平整,有林带保护,灌溉结合,道路畅通,规划有序的良好生态系统。在耕作管理上,实行了草田轮作、粮肥轮作和机械深耕、增施有机肥、挤干过腹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综合措施。同时还积累了改良土壤、治理盐碱的经验,确保了耕地的永续利用与生态平衡。

**在畜牧业发展中,突出强调轮牧与圈养,不断提高天然草地的保护与改良。

1、以草定畜,加强草地生态保护。**乡政府与驻地农牧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了草原调查和规划。根据草原类型组合特点,牧草种类成分和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合理配臵畜群,因草配畜。因地制宜地规定草地合理载畜量,使放牧牲畜量和草地牧草生长量相适应,控制放牧强度,使草地资源有更新再生的充裕能力,保持草原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

2、加强草原建设,改善放牧条件。**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强化以解决人畜饮水为中心的草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扬、抽、引、蓄、运、节等措施,多种途径解决饮用水源,使缺水草地得到较好的利用。提高了草地利用率和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多方面改善草地畜牧业放牧条件,较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加强了对退化草场的改造,实行围栏、草库轮建设。

3、利用夏季优势,发展季节畜牧业。夏季多养生畜,冬季根据农牧场和农、林、工、副产品饲料资源的载畜能力,严格控制存栏头数。

4、储草养畜,发展冬季生产。储草养畜是增加冬季补饲或半舍饲养,发挥夏季草多优势,减少冬季缺草劣势的有效措施。在农田中逐年增加种植饲料比重,抓好重点地区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截止2010年底,**地区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0%。

(三)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境建设整顿

2010年,**乡投入800万元,对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及建成区周边环境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城镇化、绿化、美化进程,乡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的生态型国家级生态乡镇格局已逐步形成。

1.**地区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由爱民路、团结街、商业街、红旗街、建设街、靠山街、北山路、观光路、建设路、幸福路等道路组成,构成**地区街道的主体。城镇建设根据现有基础和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商业区、居住区、文娱中心,道路及绿地等几部分。城镇建设,道路先行。目前,全地区交通以公路为主,自然砂石路二条,计80公里,乡内三级拉莫(拉布达林至莫尔道嘎)油路与外界连接是额尔古纳市连接北部乡镇的必经之路。

2、**地区共有住户4089户;全地区主要为木制和砖制结构的平房;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生活污水排放实行自挖污水窖处理,处理率75%;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90%;商店27家,年营业额达到810万元。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文化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手机入户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95%,**地区个人拥有电脑1280台,上网1271台。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3、**地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对本地区的城镇环境进行治理,河水进行净化,扩大灌溉面积,耕地进行合理规划、治理,树木进行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道路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建设、荒山进行综合开发与整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大力发展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还草,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发展规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有力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

4、**地区新建工业园区1个,完成道路整治改造8条,改造面积320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住宅区,规划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拆除、修缮为旧平房10000平方米。

5、经济发展目标与地区近期发展计划逐步一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年递增600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022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下,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以上。

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率91%,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方米/人,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清洁能源普及率63%,森林覆盖率68.46%,草原载畜量达到6亩/羊,水土流失治理度76.37%。

(四)加强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地区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农牧场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建成区主街道设立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单位等工作,在小学、**农场等单位举行环保知识讲座、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 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地区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卫生环境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区。**乡在抓区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乡区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建成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臵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在**建成区,乡政府经常性的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政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保洁队和村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挂拉、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在镇区主要街道和硬化区域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乡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爱卫。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村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确保乡、村环境整洁,防止了“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力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管理有序、街道整洁、国家级生态的生活环境。

(六)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乡在发展工业上,一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地区实际,切实制定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扰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建立了完善的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

**乡环境创优项目实施后,通过结构调整与优化,**地区逐步加快实现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提高”,基本形成了无污染,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小气候。

三、创建工作中形成的新体会及今后继续努力方向 **乡通过环境创建工作,形成了新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乡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的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现代化的镇区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是不适应的。为加快**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户的成果,营造浓厚的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气氛。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给**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人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同创造出美满幸福的小康生活。

开展创建全国国家级生态镇以来,**地区随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管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进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消除**地区生态破坏隐患,实现**地区自然全生态的永续保持。

在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下,**乡将以自治区环保部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本地区创建工作的考查验收为新起点,更加扎实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地区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国家级生态、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镇位于XX县中部,辖2个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辖区面积15.86平方公里。是XX县政府所在地和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0年1月我镇开始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质符合Ⅲ类标准,城镇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8%,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83.8%,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72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4%,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2008年以来没有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环境破坏事件。经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生态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认识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镇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了做好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我镇专门成立了“XX镇创建国家级 1

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项目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村居书记、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对创建工作常抓常议,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落实责任、细化方案。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与8个村(居)、3家规模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定期召开了阶段性工作反馈会、布署会,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三是强化组织,扎实推进。以《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为依据,制定《XX镇环境保护规划》,报请XX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领导职责和基本原则,明确各自分工和实施步骤。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共组织3次环保专题影片、5次电视专题讲座、5次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居、企业的墙报、宣传栏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集镇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主要是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对工业企业,主要是采取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共组织大小培训班25次,参加人次2200余人。三是开展宣传活动。以一年 2

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共贴标语365张,印发倡议书1万份,发宣传单1.5万份,做环保图片36张。使全镇人民懂得创建生态乡镇,是造福当代,涉及子孙的道理。做到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人民群众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满意率达98%。

三、实施环保工程,建设宜居城镇

2009年以来,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自筹等方式,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生态创建项目,重点做好以下四大工程。一是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镇新建垃圾池26个,新安装垃圾桶158个,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全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机制,建立了一支以县环卫站为主体,各村居广泛参与的生活垃圾清理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2010年,对镇区内主要河流——渔塘溪2.9公里进行清淤、清理河道垃圾,并在河滨路沿岸制作了温馨的提示牌,促进了人们更加自觉保护渔塘溪的卫生环境。二是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2010年8月,我镇对养殖业进行综合整治,拆除禁养区内全部3家规模养猪场,目前,全镇范围内没有规模养猪场,散养农户均配套建设沼汽池,并将沼液充分利用于养渔、种菜等。2010年10月,结合县城管网改造,在镇区范围内铺设了3.8公里的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了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到河水中,目前,全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三是环境美化绿化工程。2010年,对主要街道进行路面改造,铺设沥青路面3公里,美化了路面、降低了交通噪音,铺设农村通户水泥路面800米、居民生活小区水泥路面1000米,美化了居住环境。大力开展 3

绿化工作,通过街道绿化、庭院绿地、单位绿地、公共绿地“四管齐下”,构成以绿色家园广场为中心,新村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两旁绿化为骨干,专用绿地为基础的城镇绿化格局。目前,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72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四是宜居城镇建设工程。按照“小县大城关”战略,将环境保护与城镇建设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宜居城镇。近年来,聘请专家新规划了绿园新村、绿色家园、明珠御苑、万乘华府、阳光新城等一批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极大的改变了城镇风貌,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同时,不断提高XX、红岗、东门等新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结合南关溪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县级重点项目,又规划建设了明珠御苑、阳光新城等5处和谐宜居的生活小区。

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

我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树立知名品牌,促进了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目前,我镇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6163亩,我们从退伍军人、村干部中选聘10名护林员,加强监管力度,每月15号定期召开护林员例会,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各村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要求护林员每月至少巡山25天,林业站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纠正。严防乱砍乱伐、野外用火,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二是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在全镇范围内严禁使用六六粉、甲胺磷等17个农药品种,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实施生物防治工程,积极保护害虫天敌和推广生物农药。全镇病虫害防治面积2009年已扩大到 87公顷,农药使用度为211.5 公斤/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3.2%,4

获得较好的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镇在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争创绿色品牌、无公害产品方面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依托三明市耿忠农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做好城区“菜蓝子”工程,建设生态蔬菜基地2000亩;以“南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培植繁育的珍稀树苗木和药用植物达12种,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100多个,提供珍稀苗木300余万株,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发展生态农业;三是突出提升生态工业。在发展工业方面,着重将工业企业引导进县生态经济区,按照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安排企业入驻。注重把好环境保护关,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督促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2009年以来,我们在县环保部门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对镇区内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6项、循环经济项目3个,并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目前,我镇辖区内的企业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四是加快开发生态旅游。我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成效。我镇拥有“武夷三绝”之一的玉虚洞、有近千年历史的“惠利夫人庙”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又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如:位于城西村的“水上渔村”,是一个集生态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山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个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闽西八大干”之首的“XX肉脯干”,“八闽名石”的XX蓝宝石的热销,促进了我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镇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以下两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构建生态和谐方面。要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集镇环境生态水平。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二是强化措施,健全机制。一方面努力提升XX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活力,完善社会事业,构建生态和谐城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推进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在发展中共建和谐,在发展中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推进。

总之,我们决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新的起点,坚持走“生态立镇、科教兴镇”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朝着经济将更加发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XX镇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乡镇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乡镇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是民胜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州、市会议以及全委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保护生态、依托邛海、发展旅游、促进增收”的重大战略,是事关民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我乡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民胜乡基本概况

民胜乡是XX市最大的彝族聚居乡,位于XX市西北部,距XX市区38公里,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农业乡,乡内地形复杂,沟谷交错;此外,境内寺庙九圣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考古价值,彝族民俗风情颇具地方特色。全乡幅员面积18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8901人,总户数2216户,其中彝族人口占95%以上。2013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373万元,201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3840吨;农民人均收入达6062元。具有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平均年降水量1004mm,主要集中在6-8月,年日照230天。我乡属典型的农业乡,以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种植的农产品主要有烤烟、地膜玉米、脱毒薯等。2011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投入47万资金加大了对野生铁核桃的高枝换种改良及引进优良品种,现已形成3万亩的优质改良核桃的种植规模,目前已有2万亩达到丰产,为达到保护生态、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公司加农户模式,积极组建我乡核桃合作社,我乡的“清弘”牌核桃享誉省内外,为有效的发挥核桃合作社的作用,于2013年8月23日成功举办“中国.西昌民胜首届核桃节”,为我乡发展成5万亩核桃林搭建平台,确保我乡保护生态、农户增收双赢的长效机制。

二、民胜乡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基本情况

创建生态乡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最好平台,是全乡人民的共同心愿。自2012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乡党委、政府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点,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以规划为龙头,以优化环境质量为重点,以超常规的执行力为推动,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下大功夫,建设了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工程,为民胜乡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创建乡村联动机制。乡党委、政府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确定了以“凝心聚力谋发展、负重拼搏求突破”为工作主题,深入实施“立足烤烟、发展核桃、畜牧创新”发展战略,以发展服务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事关民胜乡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班子副职和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一个干部扑下身子抓落实,加强乡村联动,上下协作,全面展开创建生态乡镇攻坚战,形成了创建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是创新责任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为有效的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把5大类、21个项目考核指标全部细化分解落实到干部、责任村组、单位,领导分组负责。创建工作以条为主统筹协调、规范指导;以块为主解决村民教育、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等问题;以点为主落实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通过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网络体系,把创建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重要事项来抓,形成了上下联动、村组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创新宣传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创建。乡党委、政府组织整合宣传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创生态乡镇工作,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XX市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爱我民胜、清洁家园”、“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民胜”等活动,并多次召开民胜乡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动员会、推进会,让村民人人知晓、个个参与。在全乡重点区域、公路沿线、居民区设立创建生态乡镇公益广告宣传牌、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增强群众自觉参与的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政务、村务和组务公开栏、板报、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发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四是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执法抓创建。乡党委、政府努力构建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重点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源监控,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的环境污染防治。

三、民胜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基本成效

(一)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一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基地的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合理有序地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化,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形成了大水村、长梁村、麻塘村、小沟村、白水村和麻棚村为主的5000多亩烤烟种植区;改良核桃3万余亩。二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鼓励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为农民提供科学、规范的施肥、用药的技术指导。农作物产量、产值明显提高。三是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物活性肥、农家肥使用比例明显提升,农用薄膜和化肥施用量明显下降。四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在近两年内将投入600余万元,完成6个村的烟水管网配套;为提升烤烟生产效益,切实保护生态环境,2008年完成120座烤烟房的“普改密”工程,2010年完成130座密集式烤房的建设,从而使我乡的烟叶烘烤转变为以电煤为主要能源,进一步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从而实现了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明和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我乡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投资40万元,实施了大水村等132户农户“一坝二池五改”工程,对大水村村宅外墙进行了以彝族文化为主题的风貌塑造,并对大水村—柑桠村—核桃村全程共计16公里道路、10条沟渠进行硬化建设(已建成);投资50万元在核桃村修建日处理量为12吨、受益农户18户,受益人口90人的污水处理站,和三个氧化塘,投资6000千元修建3个垃圾池(建设中);投资80万元在核桃村修建休闲文化广场和农业服务中心,对场地周边进行绿化和安装30盏太阳能路灯(已建成),有效的改善了核桃村村民的休闲娱乐环境;投资552万元对麻棚村、长梁村、麻塘村三村共有9.2公里的道路进行硬化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建设中);投资140万元在柑桠村修建生态广场和一个村级卫生室,同时对柑桠村100多米的河堤进行硬化(建设中);投资40万元打造了柑桠村海子山农家乐(已建成);投资30万元对柑桠村入户道路进行硬化(已建成);投资20万元对小沟村和长梁村的村级道路进行维修和扩建,为打造乡村旅游搭建了平台。于2013年对麻塘村进行新农村风貌打造(已建成),共投入资金250万元,受益群众1000多人。为有效的推进生态、创收双赢的长效机制,2014年3月乡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10万元对核桃进行高枝嫁接,为我乡发展5万亩优质核桃林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治理,美化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村民卫生习惯,定期清除、打扫、定期清运农村垃圾。通过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三是提高乡村人畜饮水和医疗条件,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以上。对9个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进行了改造和完善,改善8901人的安全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状况,安全饮用水率达100%。四是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入600余万元,实施了3个村共16公里的产业通道和农村通达工程。同时,2013年投入近10万元对民胜20多公里的村组道路垮塌路段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五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广播电视和文化阵地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认真开展一年一度的文体活动,于2013年10月成功举办民胜首届篮球运动会,为全乡村民休闲娱乐搭建平台。同时积极开展以藏、彝族舞蹈、彝族斗羊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科室、文明村等细胞建设活动。目前,全乡9个村都配备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党员远程教育设备配套齐全,电信、移动遍及全乡,电话普及率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加强生态管理,狠抓生态能源建设。乡党委、政府按照“生态强乡”的发展思路,着眼于让群众喝上干净水的目的,大力实施以水源保护为重点的基础工程,全面整治水环境。推进大水村氧化塘、沼气池、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三结合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工作。通过改水、改厕、改房和充分利用XX市推进农村沼气池的建设,达到处理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杜绝吸血虫病源载体的目的。

(四)大力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提高生态能源使用率。我乡积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一是采取政府补助、农户投劳集中建设的方式,建设农村沼气池。全乡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达1287户,使用清洁能源户数占居民户浸透比例达到58.1%。一来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二来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三来减少了农村使用柴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四来为农村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二是完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防止二次污染。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资金5万元,新建垃圾池30口,已完全满足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乡政府投入10万元,购买了5辆垃圾清运车、40个垃圾桶箱和保洁工具,并聘请了10名保洁人员,每天负责建成区的垃圾打扫和清运,垃圾统一收集。

(五)大力实施生态质量调控建设工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一是积极开展改水改厕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道路及房前屋后绿化率,打扫好卫生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二是大力抓好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对乡域内4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荒山、荒坡进行了绿化。到目前森林覆盖率达78.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6%。

通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我乡的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污染防治能力有大幅度提高;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其它各指标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要求,社会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到97%。环保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队伍素质、管理制度、监测手段、依法行政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进一步打造生态民胜、提升民胜知名度的最好名片,是惠民工程。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中,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花更大力气,做更实际的工作,努力把民胜乡建设成为“山水田园美、产业特点强、基础设施全、人民群众乐”的新农村。

第五篇:1薛岔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陕西省吴起县薛岔创建国家级

生态乡工作总结

中共薛岔乡委员会 薛岔乡人民政府 二OO九年十月

-01

民技术员和菜农的定期培训3期,受训群众1200人次。三是优化苹果业。共改造老杏园、老果园3200亩,并在新农村建成村实施了以雪梨、大桃、红枣、葡萄为主的庭院经济林果建园3500亩,共计使用苗木12万株。三是多元发展。年平均完成地膜覆盖3600亩;推广洋芋、豆类等旱作农业种植1.5万亩;落实药材种植300亩。同时,我们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以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劳务输出、商贸流通、农家乐园等为主的二三产业从业户280户,有力地激活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乡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提升生态品牌。

我们采取了强化管护和抚育两项措施,突出补植新造和林分调整两个重点,制定出台《绿化美化考核办法》一项激励政策。完成了以道路为骨架,以村组为单元,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的一线两村迎川面及重点区域常青树栽植8700亩;新建湫沟的“U”型大面积林分结构调整示范带1.2万亩;并全面做好“一线两院三围四畔”(公路沿线,庭院、坟院,乡镇周围、村庄周围、井场周围,硷畔、脑畔、沟畔、路畔)的绿化美化以及两岸三边的种花种草植树3500亩。全乡累计使用苗木196万株,其中小叶杨5万株、油松140万株、侧柏50万株、云杉0.7万株、国槐0.3万株,花籽200公斤,草种500公斤。同时,我们完成了全乡九个村的林改工作。

三、大力实施民居建设,推进乡村一体。

在民居建设上,我们按照“先安居、后乐业,有安居、才乐

业”的思路,对“一区一点一线”(村庄规划区、乡镇驻地和公路沿线)的村庄和居住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的农户逐步搬迁到“就路、就镇、就近”和“有田、有水、有电”的地方居住。在建设中严格将生产区同规划;将太阳能、水井窖、沼气池、卫生户厕、闭路电视和程控座机同配套;将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同布局;将室内室外和墙里墙外同要求。凡规划建设村组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色调、统一进度,并享受扶贫贴贷、预借补助款和分阶段进度奖励补助款,分批进行,先易后难,三年共计实施新型民居建设1040户。今年规划建设阳湾沟移民搬迁点,规划建设28户。

四、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强农村基础。

今年,我们把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放在破解水、路、电三大制约瓶颈上来。首先加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按照水利部门规划,3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13万元(国家项目资金170万元,县乡财政补贴30万元,群自筹资13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四处,建成人饮水井518口,人饮水窖725口,建成沼气池820座。其次是乡村道路建设。截止目前,总投资430万元,新修双庙、杨兴庄四级砂石路;新修老虎沟至五谷城马连成10公里的通村砂石路,共配套桥涵12座。再次是农村电网改造。今年我们完成了老虎沟村村民小组的低压电网改造工程。逐步解决馈路多、电压低、负荷高的问题。最后是小城镇建设。上半年完成了小城镇的前期规划和涉及户、单位的地界权属的认定和丈量登记工作,以及机关

重视乡村改造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法规,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善乡村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结构体系;二是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改造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三是注重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协调,陈砭村的特点是村落建设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靠农村改造规划和设计的调控作用,薛岔村建设是建筑设计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

虽然近年来全乡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任务重。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全是人居分散、条件落后的山地拐沟村,面临集中搬迁、道路拓宽、人饮工程、电网改造、土地调配等问题,后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基础建设欠帐大。多条道路面临拓宽改造和配套桥涵,急需砂石化或柏油化;水污染严重,饮用水源保护和人饮水井窖建设量大面宽;群众的“灶口”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有线电视和现代通讯网还没有完全覆盖。三是生态建设周期长。受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霜冻来早的影响,全乡新造补植和林分调整的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相对较低,短时间内很难将生态林变成经济林,将用材林变成“摇钱树”。四是产业开发链条短。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匮乏,畜牧业趋于平稳,棚栽业偿试运行,林果业刚刚起步。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生态建设。要继续突出抚育管护和林分调整两个重点,抓好春季迎川面万亩常青树绿化带的补植工作,搞好北线流域“U”型大面积林分结构调整示范带,以及湫沟和郭畔两个万亩流域综合治理区建设。同时,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村的村庄周围绿化工作。

二是民居工程。今年着力实施好阳湾沟移民搬迁点民居工程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启动实施2010年全乡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进程。

三是基础设施。争取立项实施双杨路约14.5公里的通组柏油路建设工程,完成双杨通组砂石路铺筑工程,以及小学校建工程和陈砭、南沟、薛岔三个村部的建设工程。彻底完成新农村建设涉及户的水井窖和沼气池建设任务。

四是产业开发。在沙集、雷坡、双庙新建三个200亩以上的山地苹果示范园,在新农村建成户户均发展庭院经济林果0.5亩;启动投用郭畔新建的18座大棚,巩固提高沙集大棚种植基地的质量和效益,确保无荒棚现象发生;在有条件的川道村新建两个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并借助新型民居工程配套生产区发展农户小规模养猪、养羊和养鸡产业,逐步建立一个公司牵头,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种养殖产业开发格局。并规划编制好陈砭、薛岔两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同时,大力鼓励发展以建材加工、餐

下载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步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芒宽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2010年

    隆阳区芒宽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关精神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有关规定,我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解说词[范文大全]

    这里群山环抱,林海绵绵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它就是美丽的濉溪镇(字幕,有关标致性镜头)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宁县濉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

    2013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建设生态乡镇打造宜居家园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XX镇位于新安县东北部,东邻XX县与横水镇接壤,西邻正村镇,南与XX镇搭界,北边是著名的“黄河万山湖”风景区。境内......

    三州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三州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材料三州乡地处天台县西北面,东南接平桥镇、西邻磐安、北界新昌,因地处台州、绍兴(越州)、金华(婺州)三州交界而得名,这里又是大盘、括苍、天台三......

    xx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整改情况汇报

    古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整改情况汇报根据市生态办对我乡三塘村督查时发现村镇环境有待提高问题,我乡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并再次进行自查......

    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工作总结

    ××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工作总结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工作和贯彻落实科......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

    XX镇创建省级生态镇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创建省级生态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

    古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计划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