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思想道德与法治》网络课网考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〇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选择一项:
对
错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3、《世说新语·德行》记录的《管宁割席》故事中,当士大夫乘坐的华贵车辆从门前经过时,管宁和华歆都像原来一样坐在席子上读书。()
选择一项:
对
错
4、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选择一项:
对
错
5、我们应当确立以天下为己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目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选择一项:
对
错
7、当人生处于逆境时,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居安思危、怨天尤人。()
选择一项:
对
错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个人所有能力的总和。
选择一项:
对
错
9、习近平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
选择一项:
对
错
10、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选择一项:
对
错
11、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根本认识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12、信仰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选择一项:
对
错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坚持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选择一项:
对
错
14、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选择一项:
对
错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主线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选择一项:
对
错
16、坚定理想信念,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把践行共同理想和坚定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选择一项:
对
错
17、当前,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巅峰。()
选择一项:
对
错
18、五四精神,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自由。()
选择一项:
对
错
19、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选择一项:
对
错
20、“家国同构”的理念是说家与国休戚与共,在这种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选择一项:
对
错
21、只有忠于祖国,一个人才能从小我实现大我。()
选择一项:
对
错
22、祖国不是我们的生存家园和精神家园。()
选择一项:
对
错
23.《论语·雍也》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告诉我们快乐在于精神追求。()
选择一项:
对
错
24、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精神,因此是一成不变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25、当前,要把爱国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
选择一项:
对
错
26、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时代精神。()
选择一项:
对
错
27、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爱国情感一定是热情奔放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28、爱国既需要深厚的情感和思想,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29、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就是完整的爱国。()
选择一项:
对
错
30、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深层精神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
选择一项:
对
错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引领着我们人生之船的前进方向,还能让我们在面对重大人生抉择和考验时,对初心始终执着和坚守。()
选择一项:
对
错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复制品、舶来品,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本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就是其中的内核。()
选择一项:
对
错
33、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那么,我们就可以照搬照抄美国的发展模式,并将其用于我们自己的建设实践。()
选择一项:
对
错
34、道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一切,只要道德水平高,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选择一项:
对
错
3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36、“为人民服务”最早出自毛主席纪念张思德同志的讲话。()
选择一项:
对
错
37、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务高低,人人都可以“为人民服务”。()
选择一项:
对
错
3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选择一项:
对
错39、1961年周总理在审议会议结束后和与会人员共同就餐,是因为当时国家还很贫困,无法让总理单独吃饭。
选择一项:
对
错
40、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选择一项:
对
错
41、红军长征中为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需要冒着中毒的危险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先尝。()
选择一项:
对
错
4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43、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不断变化适应和学会尊重自然的过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44、不同的道德文明体现了各自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信仰和行为方式,但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仍然会面临某些共同的问题,形成一些具有共性的道德认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45、在吸取人类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一切成果。()
选择一项:
对
错
46、“迫于规则的约束力,不得已而遵守”
是守规则的第一重境界。()
选择一项:
对
错
47、按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标准,让守规则内化为人的需要。这是守规则的第三重境界。()
选择一项:
对
错
48、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行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
选择一项:
对
错
49、中国古代舜帝对父母的孝顺感天动地,被经典的二十四孝列为第一个案例。()
选择一项:
对
错
50、“三不朽”是指人如果能做到立德、立功以及立言,就能够名垂丹青,价值不朽。()
选择一项:
对
错
51、中国古代被公认符合“三不朽”标准的是孔子和王阳明。()
选择一项:
对
错
52、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选择一项:
对
错
53、网络道德约束上网者的不安全和不文明行为。()
选择一项:
对
错
54、职业道德的修养和提升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等途径。()
选择一项:
对
错
55、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也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反过来,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
选择一项:
对
错
56、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状态和精神风貌与整个社会的道德状态和精神风貌无关。()
选择一项:
对
错
57.法与法律完全相同。()
选择一项:
对
错
58.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59.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宪法统帅下形成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选择一项:
对
错
60.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选择一项:
对
错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然未能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62.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63.程序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选择一项:
对
错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选择一项:
对
错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选择一项:
对
错
66.法治思维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选择一项:
对
错
6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选择一项:
对
错
68.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
选择一项:
对
错
69.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70.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71.社会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选择一项:
对
错
72.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选择一项:
对
错
73.一些法律、法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同宪法相抵触。()
选择一项:
对
错
74.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集中体现宪法的基本精神,统率宪法的基本内容,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遵守等环节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75.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制定或者修改时确定宪法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宪法的核心和灵魂。()
选择一项:
对
错
76.公民所享有的为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各项权利,叫做宪法权利,也称为公民基本权利。()
选择一项:
对
错
77.1982年宪法作了五次修改和补充,形成了五十二条修正案。但宪法条文仍然是原来的138条。()
选择一项:
对
错
78.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选择一项:
对
错
79.宪法宣誓仪式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80.新中国成立后,1954
年宪法首次专章规定了“国旗、国徽、首都”。()
选择一项:
对
错
81.为落实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先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17年颁布《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三部单行法。()
选择一项:
对
错
82.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选择一项:
对
错
83.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选择一项:
对
错
84.基层政权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基层政权开展工作。()
选择一项:
对
错
8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选择一项:
对
错
86.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色,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
选择一项: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