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标定位
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是指学校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课程教学以外开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便民性服务措施。课后服务工作重点在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和民办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及学生、家长需求情况酌情安排。
校内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困境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校内课后服务学生群体。校内课后服务时间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中午和下午课后(晚上、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除外),具体时间安排由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三、工作原则
(一)量力而行原则。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场地、设施、工作人员等条件确定是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闲置设施为学生提供早餐、午餐和午间住宿等校内课后服务。严禁将非闲置的教室、功能室改造为食堂和午间住宿场所。同时要有序安排有改造条件的学校进行改扩建,将校内午托等课后服务场所纳入新建学校的发展规划范围,逐步提高中小学校内午托等课后服务容纳能力。
(二)自愿参加原则。
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参加。学生家长选择在校外参加课后服务的,学校要主动提醒家长选择合法合规、安全有保障、服务质量高的机构。
(三)公益惠民原则。
校内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普惠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有条件的地方应以财政投入为主,免费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校内课后服务需求比较强烈的地方,鼓励探索政府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
(四)民主管理原则。
校内课后服务由学校统一组织或参与实施,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课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科学合理安排校内课后服务内容。
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应坚持科学性和安全性相统一,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校内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早餐、午餐、午间住宿等服务,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鼓励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和补课,不得组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活动。
(二)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管理机制。
1.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制度。要完善工作措施,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不断完善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由学校举办的早餐、午餐,午间住宿等校内课后服务,其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由家长分担服务成本。按照定价权限的有关规定,不属于政府定价的服务性收费,收费标准可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进行成本核算,按非营利原则确定。属于政府定价的服务性收费,收费标准由学校向价格主管部门申请,价格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校内课后服务项目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资金等方式解决经费来源。严禁学校以校内课后服务名义违规乱收费。
3.鼓励校外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对校内确实不具备管理、人员等条件但课后服务需求强烈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校外机构(校外活动中心,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少年宫等)和社会上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校外机构或社会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以学校管理为主,由校外机构或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收费主体,学校提供必要场所和设施设备支持、家长分担服务成本的运行机制,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根据参与学生人数、服务内容、课时、教师劳务报酬和设施设备损耗、维修等成本确定,并按规定进行公示。收取的费用要进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按季度公示收支情况。
4.完善校内课后服务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在按时按量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后,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的收入不纳入学校绩效工资范畴。教职工参与由学校举办的早餐、午餐、午间住宿等校内课后服务收费项目的,劳务报酬从收取的专项费用中列支,参与由学校举办的其他校内课后服务项目的,劳务报酬从财政安排的校内课后服务专项补助经费中列支。教职工参与由校外机构或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校内课后服务的,劳务报酬由举办机构按规定从收取的费用中列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中小学校内开展食宿类校内课后服务的纳税人,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XX市XX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区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教育、财政、编制、人社、公安、发改、市场监管、卫健、民政、消防、税务、应急、住建、城管等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担任,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和联合执法等工作。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中小学校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对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
教育行政部门、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管,坚决禁止违规补课和借课后服务之名违规乱收费;其他各有关部门结合职责,加强校内课后服务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规定扰乱教学秩序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充实队伍,优化服务。
加强校内课后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动员优秀教师和人员,吸纳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能力。参与提供课后服务的人员要经过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严格把关,杜绝道德败坏、品行不端人员混入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队伍。
(三)落实责任,确保安全。
各学校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制定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离校流程、安保措施及应急预案;明确外聘人员、志愿者的聘任程序、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由学校组织在校外实施课后服务的,要加强与公安、卫生、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鼓励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大的学校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时探索实行“错峰放学”或“弹性离校”,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学校门前交通拥堵问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按时接送学生,并服从学校管理。
(四)加强宣传,形成定期汇报机制。
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工作原则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教育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具体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校内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