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河湖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强我县农村河湖管理,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河湖管理的通知》(办河湖〔2018〕274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落实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的治水思路,通过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着力解决农村河湖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农村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管理有序的农村河湖,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河流以及农村沟渠、山塘等,尤其是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湖。(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农村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清”“管”并举,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农村河湖管理。2019年底前,农村河湖“脏乱差”面貌明显改善;2022年底前,完成农村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岸线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农村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推进农村河湖系统治理,推进农村河湖面貌持续好转,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创造条件。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农村河长湖长体系。
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河长湖长责任体系,强化乡村两级河长湖长责任,明确任务,加强日常巡河检查与治理保护,确保河长制湖长制在乡、村推进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二)以保洁清洁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河湖“清四乱”。
根据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要求,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照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问题认定及清理整治标准,摸排查清农村河湖“四乱”问题,建立全县“清四乱”专项行动问题台账,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对河岸垃圾清理、水面保洁、河道清障等能够立竿见影的工作,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对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长期工作,要明确治理措施,列出时间表,持续打好攻坚战。(三)科学编制农村河流“一河一档”“一河一策”。
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清农村河流家底,完善河流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建立“一河一档”。针对农村河流管理中存在的河沟淤塞、河流萎缩、水环境差、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考虑季节性河流、长流水河流、自然特征、行政分区情况等特点,以乡镇为单位,分区分片打包编制农村河流“一河一策”,提出问题、目标、措施、任务和责任等五个清单,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建议按2年为周期滚动编制。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一河一档”“一河一策”(2019-2020)编制工作。(四)全面划定农村河湖管理范围。
由县水利局牵头,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按照江西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总体安排,根据乡镇和村庄、无人区等不同情况,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划定农村河湖管理范围,全面完成划定任务,经县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五)落实农村河湖巡河护河人员。
以村为单元,积极推行“河长+3员”管护模式,明确巡查员、监管员、保洁员,负责河湖日常巡查、水面和堤岸保洁等工作,及时将发现的河湖管理问题提交村级、乡级河长或县级河长办处置。结合全县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吸纳农村建档立卡户、贫困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农村公益性岗位作为巡查员、监管员、保洁员。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强农村河湖管理作为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县级负责,乡、村分级具体落实的要求,主动提请相关河长湖长巡河履职,全力推进农村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二)建立农村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各乡镇要结合“清四乱”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日常监管巡查、乡村级河长履职流程标准等制度,建立健全村级河湖管理维护、清洁保洁等制度,加大对农村河湖的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管。各级要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农村河湖管理经费来源,确保农村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三)加强农村河湖信息管理。
各乡镇要以村为单位,将农村河湖管理信息纳入全省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一张图”管理,做到农村河湖突出问题能上图,重点河段、敏感水域能监控。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将农村河湖基本信息、工作落实等情况按季度报县河长办,信息报送情况作为2019年河湖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四)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网络、墙体标语、宣传横幅、展板、宣传单等方式加强农村河湖管理舆论宣传,引导当地群众改变随意往河内倒垃圾等不良习惯,健全公众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将河长制、湖长制写入“村规民约”,搭建农村河湖管理公众参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