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经典阅读教学体会
中学经典阅读教学体会
中学经典阅读教学体会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先秦诸子里,孔子、孟子、庄子是教学重点。
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是这些古代名人一辈子人生体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孔孟政治理想的高度概括。
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字词翻译方面的,还是人生哲理的理解方面的,讲课的难度都很大。
所以,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在教学中,我有了一些新体会,写出来和同行分享。
第一,经典阅读教学重在朗读。
在开学初,我向学生反复强调,会读书和爱读书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文言文学习朗读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学会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基础知识,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到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哲理和人生理想。
只有读熟练了,才能准确翻译课文,只有读熟练了,才能更深入地去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奥道理。
我在教学《论语》选读时,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读透,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联系人们熟悉的人和诗加深理解经典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在讲课文的过程中,边讲知识,边联系人们熟悉的人物,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联系自身及周围的人和事来加深理解文章的内涵。
比如,我在教《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时,我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它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实际上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实际就是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角度上信口开河,要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这也是在尊重别人。
要不然,即使貌似关心别人,别人也能从你的关心里听出来一些不耐烦,不尊重,别人也不会喜欢你,尊重你。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老觉着自己对别人也很好,可是别人依然不买账。
就像《水浒传》逼上梁山上的柴进,也曾经慷慨解囊,帮助过好多落魄之人,但却因为高高在上,不能体察人情,所以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
其实柴进的帮助别人里多少带了点皇室二代的高高在上,所以得过他的帮助的人并不领他的情,他对别人大方,却换不来别人的尊重与感激。
还有《水浒传》中的林冲,他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可是他因为懦弱隐忍的性格,因此感激他的人也并不多;而人称及时雨的宋江,曾经和武松促膝谈心仅一晚上,却让落魄的武松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武松从此死心塌地为宋江效力。
因为宋江为人仗义,关心兄弟,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所以他能威服众人,深得人心,宋江的暖心话语让他赢得了及时雨的称号。
教学中,这样联系《水浒传》中的人物来讲经典名言,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时也很好的理解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通过一学期的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文言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让先秦诸子的思想哲理来指引学生的个人行动和人生方向,让学生明白了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让学生明白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用心良苦;也让学生明白了庄子的虽然自身清贫困苦,但他依然有着一颗悲悯世人苦难的伟大的灵魂,正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精神一样。
而庄子思想让学生最受启发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无路可走,终至有路可走的关键全在于:你得有一颗高贵善良的灵魂,方能从绝境走至辉煌。
无路可走也许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坚持过去了就会大有作为。
第二篇:中学教学实习体会
记忆里那些珍贵的情感就在铭记的过程中被逐渐遗忘了。
来中学实习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见证了初一的成长,见证了初三即将到来的挥手告别,他们相互之间写留言册,拍照,这一切把我拉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
生活就像一个圆,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有人进来,有人就注定要出去。翻开尘封已久的相册,整理记忆的碎片,有多少张熟悉而陌生的脸被我们遗忘在荏苒的时光里。或许只是偶尔的想起,但心里仍有许多的暖意。我的那些一起走过的朋友,生命中有人不断地进入、离开,走在分别的岔路我们已经离得越来越远,你我终将是彼此在铭记的过程中逐渐遗失的美好。
一个人的日子虽宁静但无生气,时光好似珠子般散落,叮叮咚咚的跳过。走在熟悉的街头,虽没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惋,但也会有沉重的失落掠过心间,伴随着叹息声将这份遗失的美好凝结在时光的气流里。我机械的打开qq,我们的头像都亮着,但却不是为了彼此。手机,qq、msn所有的联系方式都无法将我们渐行渐远的心的距离拉近。再也不知道你的秘密,再也不知道你的消息,只有那熟悉的往事,只有那陌生的你……
我曾经因为一首《老男孩》而感动着,伴随着苍婉的旋律,我的那些一起走过的朋友们,在这个相聚而又分手的年纪,让我们一起“临晚镜,伤流景”,共同祭奠这遗失的美好。我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或许我们不再相逢;我知道我们的失去又将会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新的道路上,当然还有新的同行者,我有你也有,但是曾经的我们站在同一个起点,面朝同一个方向,我们抱着同样的理想走过一大段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我们的友情不再崭新如昔,但是那一切的美好,可能永远印我心房的一角,是我心灵的一片净土,永不磨去。
我的那些一起走过的朋友,不说再见,只轻轻的将祝福别在你的衣襟里;不说再见,友情是四季漂浮的白云,让我们彼此互道珍重;不说再见,尽管到了分别的时候,让我们各自踏上旅程的第一步。闭上眼睛,唯有那郁郁苍山,悠悠碧水和那记忆里的笑语欢声才是你我之间的永恒。在这个相聚又分手的年纪,总会有雨打风吹的痕迹,为了那纯洁友谊的继续,为了那得到又遗失的美丽,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在蓝天下一起重拾这份遗失的美好!
第三篇: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 观察 阅读 想象能力加强批改力度
摘要: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每位中学生必须的,如何改变写作课课堂枯燥低效的处境、提高写作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作文评改,培养写作能力。
正文: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每位中学生必须的,因为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可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教学已陷入了僵硬死板的困境,举步维艰,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双眉紧锁,满脸愁云,苦思冥想,抓耳挠腮,谈“文”色变,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若不是三番五次催交,他们是“逼”不出作文来的,既使逼出来的作文大多存在空话、套话、假话,毫无真情实感,自然也就没有感人的力量,学生也完全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怎能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快乐的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想使学生作文有“源头活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1)让学生自己留心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写好观察笔记。每隔一周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一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并做好记录。
(2)集体捕捉观察时机,每逢下雨(雪)时,我都让学生观察雨(雪)的情景,并延续到雨(雪)过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雪)的观察笔记,并在班上交流。(3)选择对象观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韵,然后作好观察笔记,如写《记一次春游》、《秋天到了》等题目。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写不出文章,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写作素材。中学生视野较窄,只能把自己局限于小圈圈里,作文缺乏新意,更不要说成功了。“多读”则是帮助学生跳出小圈圈的有效方法。
读的内容包括以下两种:
1、读教材。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文采上说都是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因此,多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嘛!另外,多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精读。
2、读课外书。好的课外读物能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知识,所以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教师可指定一些课外读物,如一些名著等供学生阅读。另外可以利用班级“小图书馆”,可让学生每人带两本课外读物,进行交流阅读。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可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充分利用课文范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我就让学生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由地上想到天上的,想象天上的街市有多么的神奇,并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这时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想象。然后再让他们在班上交流,同学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描绘得有声有色。1
又如,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先让学生到台上表演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的情景,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时候我再进一步出击,引导学生想象当皇帝得知自己没有穿衣服时,会怎么处治那两个骗子?那些大臣们会有什么反应?那两个骗子又会怎样?让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同学们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就会自由想象,挥笔自如。
长期的实践证明,培养想象力是提高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四、加强作文评改,培养写作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和想象能力外,加强作文评改力度,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作文评改是这样的:每次学生交上作文后,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本作文都精批细改,勾画圈点,眉批、记分样样全。可实际上学生对待老师的精心批改却视而不见,毫无兴趣。这样一来,老师的精心批改就变得劳而无功,流于形式。要想使作文教学跃上新台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几种作文批改方法的新尝试和体会。
在作文批改上我用得较多的是下面几种方法:
1、当面批改法。学生个人交作文给老师,老师当即看学生作文,当面指出作文中的优点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文的缺点和不妥之处,分析其原因,指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去改,改过之后再交给老师复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与学生交流,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足之处是当面批改比较浪费时间,难于长期进行。
2、学生互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交换意见。学生互改主要批改字、词、句及标点,把那些错别字,错误的标点以及不通顺的句子画出来,进行交流改正。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毛病,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3、分组批改法。这是我在作文批改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由五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各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交上作文后,老师把学生的作文分发到各小组中去,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评改,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执笔,写出本小组的评改意见,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待批改完毕后,把各小组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由一名同学在全班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改,提出各自意见,再与本文作者探讨,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总的批改意见。这样,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经大家一讨论就都记住了。好的方面,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不好的方面,同学们可以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方法,经济实用,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作用。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也应摒弃那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应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永
清
县
第四
中
学
李桂仙
第四篇:中学地理双语教学的体会
中学地理双语教学的体会
我在中学从事地理双语教学三年多,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运用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调整,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也有一定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就自己所实践的中学地理双语教学发表一些浅见。
一、目标定位
上海进行的双语教学实验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要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学习者的实践时空,拓宽外语学习渠道,改善外语习得环境,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我校的双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以英语语言为工具,初步了解并沟通科学文化知识、运用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的方式与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与水平上。”为此,我将地理双语教学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学科的专用术语与语句,独特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法;能听懂老师的英语授课,读懂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并能较为通畅地阅读其它浅显的相关文章;能用英语就地理学科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能独立完成地理学科英语试卷。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
我校的双语课属于拓展型课程,这样教师容易控制教学难易度,可以较宽松地拓展使用双语的空间,对学生来讲,能更多地摆脱应试的束缚,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最初使用原版教材,它语言纯正,内容生动活泼,安排有系统性,但实践后发现其英语表达程度与我们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不同步,所以我将原版教材进行了“改造”,对其进行补充、筛选、切割和重新组合,自编了地理双语教材《学科英语选读-地理》,共十多万字,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当然,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形势,补充一些内容。如:上海“申博”成功,成为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我就适时充实了这方面的内容;结合“神州5号”的成功发射,介绍天文知识,并让学生制作双语小报等。
三、教学模式和手段
我的双语课基本采用全英语授课,遇到比较难懂的语言则用一些浅显的句子加以解释,让学生去推理猜测,尽可能地创设能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境。
双语教学的实践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探索,是整合各方面因素培养学生高效优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探索;双语教学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在师生互动中达到学科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的平衡。
我在上课时遵循趣味性原则,经常开展游戏活动,并增加录象、录音、多媒体等视听材料的使用频度与幅度,以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我也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开辟小组合作学习的渠道,在互动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实验,基本形成“情境展开,话题探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手段在我的许多公开课上都有体现。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程循序渐进:刚起步时可选择一些学生已经理解的学科知识与部分新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关注学习者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扩大阅读,拓展词汇量,尽可能清除一些语言障碍。随着教师英语功底的不断扎实,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妨可以涉及一些全新的知识领域,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2.一堂双语课上,教学效果的好坏不是看老师的英语水平有多高,英语讲得有多流利标准,而主要是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度,看学生是否能通过英语渗透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在学科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提高上获得丰收。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我尽力提高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和时间,坚决避免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没有实际能力,只会做题而不会交流的状况——杜绝“哑巴英语”。
3.双语教学的评价:是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必须把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果,才能得到公正的反映,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坚持下去。有些基础一般,但特别投入,并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我会在期末给他们加学分以资鼓励。
4.“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形成良性互动: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英语词汇,得到实际运用。这个过程对学习者来说可实现习得和学得的相互转化。我的《上海》英语介绍在学生的外事接待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第五篇:读“新绛中学教学模式”体会
读“新绛中学教学模式”有感
日前,观看了由央视组织的一次当代中国现行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新绛模式与衡水模式的视频,再加上为期一周就新绛模式材料的集中学习与实践尝试,至此我想说点: 就当代现行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应该清楚:无外乎可大体概括为两种即中国传统式(衡水模式狠抓高效,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西方开放式(新绛模式自主展示,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应该说简单的评议两种教学模式谁利谁弊以及完全照搬照抄强行推行哪种模式都不合时宜;应该说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综合考虑,要有充分的时间论证、过程论证、形成特色,坚持不懈;应该说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引入只能逐步修正自已的课堂模式为上策。在此我是比较欣赏蔡林森校长提倡的“课堂效果的评价”。
就我校上周推行的新绛模式的实践与尝试,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兵教兵,让部分后进生动起来了。但就我校目前学生的进展来看,在我们的学生自控力不强的情况下,完全放开自主学习感觉压力没以前大,反而放松了,甚至在想我自主课上完成不了的学习任务我可以在课下问人,也可以直接抄参考书呀,课上的紧张感在消失,另外进取心不强的所谓的小老师真把自已当老师了,飘飘然起来,自已继续拔高的劲头在下降。这样一来会出现个别后进生没提高反而小老师成绩在下降,鉴于此,我们的老师要引导好,控制好。同时,大家也能感觉到课堂纪律较以前有下滑,所以小老师辅导后进生要明确好时间,什么时候可以交流讨论,什么时候必须安静,要收发自如到位。另外一节课当中必须有检测检查的环节。其实我在想学习要想没有压力的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的老师要控制好这个度,比如我们老师自已写此次心得体会要是让我们自由写,没有严格要求恐怕上交的没几个人,因为社会的大环境在这儿。所以我们很难一下子改变这个现状。本人意见该抓的还得狠抓,自主学习还得因人而异。
好啦,不成熟之处还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