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很多政策针锋相对,差异较大,B项错误。C项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还包含金融等方面,范围太广,与题意不符。D项材料无从体现。
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既然是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也就是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选C。
3.以下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历史学习资料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马歇尔计划》、社会改革、国家规划、充足的劳动力、普遍自由贸易的实行,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D项正确。
4.如图为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图相符的是()
A.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 B.二战后期美国的巨大投资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理论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A、B两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排除;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表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灵,故美国里根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英国工党提出„„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从“二战”的影响、民众支持等角度分析。方式据材料“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可以看出是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6.制度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答案 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混合经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等鼓励“新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回忆所学知识,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回答“表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错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全面
有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C.③④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认识不清。
[正解] C 历史学习资料
B.②③ D.②④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解析] 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①②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心得体会]
历史学习资料
第二篇:2017高考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点训练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点训练
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很多政策针锋相对,差异较大,B项错误。C项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还包含金融等方面,范围太广,与题意不符。D项材料无从体现。
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既然是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也就是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选C。
3.以下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马歇尔计划》、社会改革、国家规划、充足的劳动力、普遍自由贸易的实行,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D项正确。
4.如图为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图相符的是()
A.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 B.二战后期美国的巨大投资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理论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A、B两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排除;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表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灵,故美国里根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英国工党提出……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从“二战”的影响、民众支持等角度分析。方式据材料“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 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可以看出是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
6.制度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答案 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混合经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等鼓励“新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回忆所学知识,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回答“表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错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全面
有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C.③④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认识不清。[正解] C [解析] 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①②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心得体会]
B.②③ D.②④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论文-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认识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认识
摘要: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作为全球社会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认识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不仅是新变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导致其它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极其深远。这次科技革命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的军备与军事技术的竞争,到50—60年代开花结果;它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战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危机感、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需要,也由于受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机制十市场
机制的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和增长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这种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从发达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对于增强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模糊阶级矛盾与缩小社会差别以及对于迟缓资本主义变革,都具有很难估量的作用。
(四)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具体地说: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战后又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即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被称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以及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大大加强,中等资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无论在物质生产
部门或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如以熟练工人与技工为主体的新型工人阶层,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阶层,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职员阶层,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等;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伴随以小业主、小商贩、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传统的中间阶层的萎缩,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崛起。另外,其它的阶层与集团如知识分子社会集团迅速扩大,边缘阶层、流动阶层等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在阶级关系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施“人民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等措施和手段,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阶级利益得到调整,在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对作为传统革命主体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性形成挑战;在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体化”与“趋同化”对于“两个必然”的实现也会带来消极与不利的影响。
(五)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随着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逐步转变到非强制性的政治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上。国家主要不是依靠强力,而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来维持与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其次,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资方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的民主性与稳定性。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和上层建筑的这些变化,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与“长治久安”起着重要的保护与推动作用,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行社会变革更加困难。
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五大新变化表明,由于新科技革命注入了活力,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由于资本扩张,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度过了重重危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
二、要辩证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尽管当今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今天仍然存在,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仍然存在,只是改变了形式而已。
今天,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生产社会化的极端形式,即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流动的全球化等;而亿万富翁、金融寡头的增多则是各种资本更加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的标志。从客观上讲,生产、贸易、金融流通的全球化需要人类共同努力来加以控制,但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加之近些年来以私有化为主流的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泛滥,使得全球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流通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无政府状态,少数亿万富翁、金融寡头正是利用了这种无政府状态大力操纵国际金融市场,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他们从中大发横财,全球社会广大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则成为国际资产阶级牟利的对象和牺牲品。进一步说,高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民群众本来应当从中得到益处,但事实相反。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高新科技成了摧毁传统产业、迫使工人失业的最强大力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把全球社会的劳动力市场潜力挖掘出来,使得国际资产阶级能够利用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这更使工人阶级雪上加霜。就全球社会来看,尽管近些年来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给各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它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很多,甚至是灾难性的。最主要的问题,除了全球化的非规则进行所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不公平问题。各方面的情况都表明,旧的“东西差别”依然存在,新的“南北差别”更加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有增无减。
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还给人类造成了许多灾难,如生态环境问题。资本主义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但当它们发展起来之后,却要遏制落后国家发展经济,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罪于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种种不合理要求,把有害于环境的生产线甚至垃圾转嫁到这些国家。至于有些发达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全球社会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更是无
以复加,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尽管当今资本主义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但决不是阳光一片,它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有的甚至很严重。它不可能也不情愿解决自身矛盾。但历史的潮流不可抗拒,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全球社会人民的斗争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下,它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恶性本质,不论是渐变还是突变,也不论是经过几十年还是几百年,它都必然要被更高级更合理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第四篇:《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观察图片,了解投资庞大的重大科技活动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的。思考美国战后经济实力强大的原因。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运用:
回忆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指出罗斯福新政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原因:
1)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3)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
4)二战后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5)二战中为应付战争对工业部门的集中管理
6)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基本矛盾,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指导
(2)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凯恩斯初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3)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4)作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5)局限(问题):滞胀。
3、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的原因和条件:
(1)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的思想
(2)二战后主国资本主义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3)工人阶级和进步政党长期斗争(4)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主要措施: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①在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
②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3)影响:
①是一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大大促进了经济竞争力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4)中国的选择:大力发展
2、新经济的出现:
1)原因;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及时运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出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
3、含义:(三要素)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4、实质:信息化和全球化
5、核心:高科技创新
6、中国:嫦娥奔月
第五篇: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综述论文
一、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定位
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这一新阶段究竟应叫什么?怎样概括这一新阶段的特征,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
这是主流观点。李琮等人是其代表。他们认为,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转变时期,仍然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
二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
黄素庵、甄炳禧把20世纪9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称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李景治、向文华等人也持此观点。他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加速向国际化发展,到90年代则呈现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向全球拓展,当代资本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
法国学者德罗奈持此观点。他认为,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资本主义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四是社会资本主义的观点。
这是高放的观点。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的程度都越来越高,范围都越来越广,层次都越来越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逐步增长,所以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比之其他名称更为恰当、更为准确。
二、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
所有论者都认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发展进行了概括。
卫兴华、陆象淦等认为,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庞仁芝、周敏凯、陈国新等从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论述了生产力的变化。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着提高;劳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由传统的“三机系统”(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发展为“四机系统”(增加了电脑控制机);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毅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求是》课题组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庞仁芝认为,生产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发展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家干预、管理和调节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卫兴华、陆象淦认为,在资本的国际化层面上,拓展了国际贸易空间,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国际化。常欣欣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资本的增殖与周转在全球范围进行,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循环,使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
许志功、姜鲁鸣、庞仁芝等认为,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这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常欣欣认为,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还有两点变化: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议会向政府转移。
(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1、当代资产阶级的变化。张仲秋、李会欣认为,当代资产阶级一是内部结构的变化,在家族资本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经理资本家人数增加、作用上升;二是家族资本家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逐渐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罗文东还认为,跨国资本家阶级开始形成。
2、当代无产阶级的变化。张仲秋认为,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素质提高;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庞仁芝认为,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劳动时间缩短;不少人成为股票的拥有者;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得帮助。
3、中间阶级。林德山指出,不拥有或较少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却拥有对工人劳动的支配权和对生产资料的日常控制权的人,即中间阶级,他们在收入水平、消费模式、社会态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不同于工人阶级。罗文东认为,中间阶级出现新的分化,分为“中间偏下”和“中间偏上”两部分人,中间阶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4、阶级关系的变化。张仲秋认为,因为阶层的、阶级的、利益集团的、民族的和种族的、激进的和保守的等各种社会矛盾的纠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所淡化。陆象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改良主义措施,实施有利于限制贫富差距扩大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卫兴华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
三、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的自我调节、改善和改良,虽然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在这方面观点没有大的分歧,但是论述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张峰认为,只有把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看作是合规律性的现象,而不是看作偶然的现象,才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常欣欣、姜鲁鸣认为,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阶级的雇佣地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派生出来的三种矛盾,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等等。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后限度,就是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肖枫提出,要全面认识资本主义,还必须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只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的一部分,世界上还有一类资本主义,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
(二)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研究者由于分析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强调的方面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现代科技革命推动论。陶承德、陈国新、曹文振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们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论。徐崇温认为,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众多变化中,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性质。肖枫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加强“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其次,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通过反对垄断,鼓励和保护自由竞争,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卫兴华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求是》课题组也认为,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第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发展潜力论。一些研究者强调,当代资本主义并未像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估计的已经“垂死”,自身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奚广庆、钟沛璋持此观点,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三)特别关注的问题
1、要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
《求是》课题组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股权分散化、社会化没有使资本主义变成“人民资本主义”,不过是大亨寡头们搜罗劳动者消费资金的一种巧妙形式,其用场在于支配和控制更多的资本,以降低自有资本的投资风险,加重对劳动者的剥削。路宏、王俭等也认为,股权社会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一种新模式。
2、福利制度、参与企业管理等是否改变工人受剥削地位。
肖一然认为,福利制度并没有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它在本质上是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其基本功能不过是防止社会低收入者因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对资产阶级长远利益的破坏。王俭认为,社会福利支出不过是工人阶级劳动力总价值一部分的转化形式。至于战后西方国家吸收部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肖一然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出于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需要;二是新科技革命对企业文化影响的结果。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的经济根源,并没有因为部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而得以消除。
3、关于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问题。
列宁指出:“辩证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确实就包含着新社会的因素”按照列宁的思想,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过程。刘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显现了社会主义因素:在生产力方面。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不能不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通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在所有制方面。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最低占7%。股份制出现股权高度分散、没有任何个人或家族或企业集团控股的、股东全球化的公众公司。这可能正是当年马克思设想的“社会所有制”。其他机构基金、社会中介组织、合作社等许多所有制,都包含了大量社会主义因素。在分配方面。劳动者的工资不再是由资本家单方决定,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制,必须与工会组织谈判决定,这是对资本家所有者的控制权的一种剥夺。劳动者在失业、医疗、养老等众多方面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显然是资本主义本质无法容纳的内容。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是向共产主义的一种逼近。
高放也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可以说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进一步,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逐渐积累。各国共产党人利用合法斗争筹办的工农商贸企业和文教单位自然具有某种社会主义性质。工人自己集资、自己管理的合作企业或职工持股公司,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生产、供销、信贷合作社,城乡居民的消费合作社,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数量越来越多,自发形成了某些集体经济。资本主义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调控,还采取各种社会福利措施,这些因素的逐步增长并非资产阶级本性的改变,但是却向社会主义前进了。
对于这些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长,钟沛璋认为,这是不以资产阶级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工人阶级和进步力量对资本主义不断批判和斗争的结果。庞仁芝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导致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增多。资本主义的调整改革的确有意无意地吸收了一些社会主义的因素,主观上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
【参考文献】
张仲秋.知识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9,(12).肖枫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求是》课题组.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J].求是,2001,(3).林德山.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与矛盾[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1).常欣欣.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2000,(8).姜鲁鸣.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2000,(2).庞仁芝.在斗争、合作、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N].解放军报,2000-8-16.肖一然.福利制度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地位[N].解放军报,20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