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常态课、追求实效性——听教育讲座有感
扎根常态课、追求实效性——听教育讲座有感
开学之际,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专业能力,教育办为全体教师进行为期一天的师资培训活动。一天的学习培训中,收获最多的是王副主任主讲《将心注入、一路向前》的讲座:他的讲座自始至终都让台下的教师听得津津有味,兴味盎然,以独特的视角和教育智慧,以自身教学管理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列举很多国内外的实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与同行们分享如何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
听完这个讲座,身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感受最深的是王副主任特别针对数学科所概括的:“三看两关注”。看似简单的5个字,却道出了一节好的常态课必须是一个做到低消耗、高质量、轻负担的课堂,这对于缺乏趣味性的数学科、对于广大数学教师而言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课改多年来,许多教师上课追求“花俏”形式路线,多数课堂活动不够深入、问题设计没有探究性,一堂课的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悄悄溜过„„那么,我们如何走出这些“美丽”的误区、盲区,以构建一个有实效性、“原汁原味”的常态数学课堂呢?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教学中追求实效性常态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让数学课堂散发“数学味” 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不管课改进行到哪个阶段,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仍应保持着原有的“数学味”。我们近来大力提倡的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环节的教学也只能是起到一个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辅助作用。课前,我们应该把“教什么”作为备课的起点,而不能把“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重点来研究。数学课堂活动也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通过传授“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现实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交流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地“数学化”的过程。如低年级教学时,教师准备一些小豆子让学生去数,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起数,结果学生发现老师数得比自己还要快。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交流发现老师是五个、五个地数的,学生们还可以类推出两个、两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也是数数的好办法。“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促进学生观察学习、体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适当给予一些指引,留出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创造型的儿童,而不是模仿型的儿童,只有真正激发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动机,数学课堂才能不断散发出真正的“数学味”。
二、让数学教学追求“本质性”
“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上,不仅要善于挖坑,而且要重视掘井,真正把握数学知识隐藏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推理和发展,这也是我们追求实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引入“余数”这一概念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多次分物品,如分糖果、剪毛线、搭长方体等,来逐渐认识“余数”的本质属性。这样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为自己“做数学的过程”。只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数学问题潜在的内涵,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充满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实践中,不管教师预设了什么样的教学流程,首先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把握数学的本质,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延伸。所以,深入备好每一堂课,“吃透教材”,领会编者意图,以及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当然,深入了解学生,使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以提高,才可能构建一个真实、扎实的动态课堂。
三、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化” 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这已经成为当今转变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或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班级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在裁判的口令发出后,所有的同学开始一起去夺那面小红旗,夺到的人就算胜利。但是,为了保证公正性,这些同学应该怎样排列最合理?你能否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试着说说理由。这样的教学安排,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去、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尝试作图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为了保证公平性,只有让同学们形成一个手拉手的形状(一个圆),于是,一种“动点到定点是一个定长”的意识就形成了。尽管它并不是一个完整、规范的数学概念,但为“半径”概念的学习及特征的认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述的教学活动,教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情境入手,创设了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填平了儿童兴趣、经验与数学之间的鸿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更应时时关注孩子关心什么?经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自己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一模一样的课堂,我们不必刻意追求完美的好课,而一堂存有缺憾、有待完善的课,才是最真实的课!最后,引用钱守旺老师的一句话: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第二篇: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
听心理健康教育报告有感
3月29日山东省教研室心理学博士张玲玲围绕《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认识和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给我们作了精彩的报告,专家报告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经验介绍切合实际,受益匪浅。
听了心理专家的报告,我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专家谈到了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没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因此要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及其效果。教师要掌握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作为学生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能否融洽相处,这种交往在一定时间内都将持续下去。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尽可能地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在教学活动、生活中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高压政策的方法来对付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正确意见和要求,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疑难杂症”。使学生能够在友爱、互助的良好环境中学习、生活,把老师作为“知己”,不断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2013年4月1日
第三篇:听“三生教育”讲座有感
听“三生教育”讲座有感
在10月21日上午8:50分,我们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们,在学校操场上听“学习改变命运,感恩成就人生”的讲座,由马培阿姨主持,著名的王教授演讲。
讲座上讲了几个很感动人的故事,我被感动的哭了,怎么也止不住,抬头一看,全校的人都在埋头痛哭,我更加忍不住,眼泪“啪啪”地掉下落到地上。
当听到有一位单亲妈妈独自一人抚养孩子20年,又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的故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有爸爸,有妈妈,他真可怜。回想起我小时候经常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妈妈气得火冒三丈,现在真的很后悔,如今想想,心理可真难受啊,真应该向父母道歉……
听完讲座,我受益非浅。我知道了:我应该孝敬父母,好好学习考好成绩,有空帮忙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空闲时间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让他们疲惫的身体轻松、轻松,父母爱我,我也更爱父母。
新迎二小四(3)班周禹衡
第四篇:听李镇西教育讲座有感
忽如一夜 春暖花开
——听李镇西讲座有感
望岛小学王晓琳
李镇西——这个如雷贯顶的名字,自我大学起就经常从老师口提及,他对教育的理解及实践让我钦佩不已,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有幸到烟台切身聆听李镇西的讲座,才真的让我的内心激起千层浪,重新唤起我对教育的那份初衷和对孩子的那份热爱。第一、教会做人——善良、正直、勤奋!
李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天才学生到哪里都是天才,其天赋和学校教育关系不大——郭沫若不进乐山一中,而进了眉山一中,一样会成为文学大家的;钱学森就读的不是北师大附中,而是南师大附中,一样会成为科学巨匠的。教师对于天才孩子的意义,在于人生导航,教会做人——善良,正直,勤奋!”道出了教师教育的本质,让我豁然开朗。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和职责,古话说教书育人,可我们往往只做到了教书,却忘记了育人,或者说我们忘记了育什么样的人:一个听话不违反纪律的人,一个不给班级惹事麻木不仁的人,一个为了应付检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的人„„我们只顾着自己的省事省心,忽略了呵护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本性!我好惭愧!因为我从没有认真想过我能给我教过的孩子留下些什么!我们教过的孩子将来未必都是文学家,科学家,而绝大部分都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普通的劳动者,那么我们为何要强求他们每个人都是学习精英,门门检测优秀,但至少我们可以教育他们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平和温暖的人,一个勤劳努力的人,一个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都会寻找快乐、乐观向上的人,一个不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那时,我该多么的感动与满足„„“让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的我,不就应该为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吗?我想,我应该给我教过的孩子留下的应该就是那份善良、正直、勤奋„„ 第二、用心用情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班主任当过好几年,学生换了好几批,不能说不用心,因为我好像做到了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所有事情,让我班级的孩子们团结向上、遵纪守法,甚至成绩优异、健康平安。但是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才意识到,我这个班主任有多么的失败,因为我为孩子们做的实在太少,没有为他们与我相处的那段美丽的童年留下只言片语„„看着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份深情厚谊,我好羡慕!“一封真诚情书”“一本班级史册”“一个微型相机”“一部感人小说”“一份公共财物”“一张陈年照片”都可以证明我和孩子们共处的美好时光,或感动、或悲伤、或快乐、或遗憾„„如果有,当我多年以后有一天翻阅起来,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如果有,孩子们长大后再次翻阅起来,该有一种多美妙的感受;如果有,那被回忆起的彼此之间的依恋应该就像初恋那般美好吧„„
我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一个不但用心,更要用情的班主任!
总之,我会记住: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第五篇:听教育专家讲座有感
听教育名师讲座有感
冯培一
今年清明节,也就是2018年的4月7日和8日两天的时间,我们去县三高听了四位老师的报告。
这四位老师分别是郭文红老师,黄建军老师,常作印老师和李镇西老师。
这是四位老师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对待自己的工作,像对待恋人一样。总是那么有激情!那么认真负责,耐心,细心,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爱心。他们考虑事情都非常长远,把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能用图片,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一点让我很受启发。还有就是他们这些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除了平时认真做大量工作之外,还有就是阅读书籍,他们都阅读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书籍,不管是与专业有关的还是课外的,都他们都可以说是知识非常丰富,学富五车的人。
咱们先来说郭文红老师,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她让家长坚持写家长日记。当然,她的家长也都很配合,家长的素质也都很高,每天都坚持给孩子写成长日记,这一点非常的让人非常佩服。
我想运用到我们学校有可能不会坚持每天都写,但是我觉得可以,让家长一周写个两三次,一两次应该是可以的。
她这一点很高明,让家长坚持写家长日记,让家长先优秀起来,家长优秀起来啦,那么孩子同时也会跟着自然非常优秀起来。这样管 1 理起班级来说就非常的得心应手啦。
郭文红老师还有一点让我感受非常深。她提倡这个锻炼身体,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健全的人格来源于健康的身体,她比较注重这个学生的身体锻炼。比如她们学校都非常注重体育锻炼,比如那个跳绳双飞,就是跳一下,绳子在脚底下过两次,这个活动她们学校就举办得有声有色。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第二位老师是黄建军老师。这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说了几条,我就记住其中一条就是讲故事,要走心。
如他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母爱。第二个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说起母爱,我们都会说,哎呀,你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从你出生这么大一点儿,到现在长这么高,为你操碎了心。生病啦,守在你身边,如此之类的。这样说太家常,没有什么感人之处。他从网上下载最近非常流行的,你在网上就可以搜到。漫画儿加文字形式来表达母爱的题目是《来1斤母爱》。他在播放这个漫画加文字,再加上音乐,特别是他的音乐我也不知道他放什么音乐,这个让我当时非常感动,让我感动的几乎几乎是痛哭流涕,但是我没有哭出声,害怕别人笑话,但是确实是触动到了我的心灵,当然,我感觉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被深深的触动。
这个有兴趣的可以下去在网上搜一下题目是《来1斤母爱》。
他讲的第二个故事呢,就是告诉孩子们如何坚强,不怕困难,迎 2 难而上,如何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挫折这个问题。我们在给学生讲的时候,比较抽象,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讲。但是他也是从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就是几张从高处拍摄的河流的照片,不管是什么样的河流,它都是弯弯曲曲的,最后他再配上一段文字,就是没有一条河流是直的,除了运河,人工河。那么弯曲是大自然的常态,那么我们人生也是这样,困难挫折也是。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困难,既然困难是常态我们就应该去面对它,战胜它。
这个呢,也非常形象。就是他教我们老师如何用形象的,直观的,用这个触动人心的方式去传授给学生,去教育学生。
第三位老师就是4月7号下午的常作印老师。
这个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北京还是什么地方愿意给他掏100万的安家费,让他去北京也不知道是深圳教学。我才知道,我们当老师的,还可以这么优秀啊!同志们加油吧!我们要像常作印老师那样。别人愿意花100万来请我们。
这个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用一句话,是某个企业的董事长说:你没有看过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来说明读书看书的重要性,他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书房有很多的书籍。
他提到21世纪最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
做一个有光的老师,去感染孩子们去照亮孩子们照亮别人。
做一个了解学生的老师了解学生的班主任。
他放的去年的一段视频,就是,一个老师在监考,有一个学生不交卷子。随后老师和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有好几个学生上去打这个老 3 师。后来这个老师被处罚,先是连降两级,向学生道歉。后来又改成同学和老师相互道歉这个事情。
他针对这个事情要说的就是老师,很多老师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他提到有一个观点非常新颖。他说到,让学生当成客户来对待。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我们不了解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盲目的去做工作,是没有意义,是适得其反的。
他还提到,对待学生要慢慢来,不要心急。我们常说的紧病慢医生,那么我对待学生也是这样。他还提到,小病可以快治,但是大病一定要慢治,如果是患的绝症,神医也没辙。教育注定是有遗憾的。这个我们应该很赞同他说法。
还有他还提到这个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
还起到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能仅仅只凭时间和汗水,要靠的是智慧。你只凭时间和汗水,累死你也做不出成绩,我们做教育工作要靠智慧。他提到管理一个班级就像管理一个国家,班主任就是国王。我们要学会分工授权,学会偷懒。要不然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累的,非常辛苦的。
他提到如何管理他人,如何教育他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当然,他还提到这个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生命透支。说的非常暖心。
最后,咱们来说说李镇西老师。李镇西老师我们讲了一天的时间,4月8号的上午下午都是他讲的。
他讲的最多的就是儿童视角。
和常作印老师讲的有相同之处,常作印老师说的要了解学生,而他说的是儿童视角。归根到底都是了解学生,深层次的,从心理上了解学生。
李镇西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真的是非常用心。
比如好多年前的照片,学生写过的作业,家长留下的字条,和学生在一起做游戏时的照片他都保存着留,留到现在,非常非常的用心。
给我的感觉是他在用心来经营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对学生真的是有爱心。
他提到目前的教育,有的优质课像是走秀,培养机器人,比如,鼓掌,非得:一二三,你真棒!一模一样的,培养的不是人,像是机器人!说的也是很现实。
总之,本次听课受益匪浅,醍醐灌顶!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引指导的作用。
冯培一
2018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