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泰安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立足实际 探索创新 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泰安市地处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辖6个县(市、区),7762平方公里,556万人。近年来,在山东省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为目标,以争做“泰山文明使者”为载体,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泰安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完善机制,形成协调一致的志愿服务格局
作为着名的旅游城市,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具有比较扎实的群众基础,青年、巾帼、科技、助残、红十字等志愿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入新世纪后,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异常活跃。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组织协调,志愿服务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运动式的服务多,常态化的服务少,逢年过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经常“撞车”。如何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促进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开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2007年,中央文明委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确立了各级文明办在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在认真进行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市文明办牵头,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等单位组成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通报情况,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市的志愿服务工作。为了强化市文明办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我们注册成立了“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会长由市文明办主任兼任,吸收青年、巾帼、红十字等志愿团体,以及民间志愿组织负责人担任副会长和理事。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和“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这个平台,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各类志愿组织有机融合,形成了志愿服务的大合唱。
为了把“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做成品牌、成为龙头,我们一方面加强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关于实施“泰山文明使者”行动计划的意见》、《“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章程》,对志愿者的注册招募、培训管理、表彰奖励和志愿服务的项目运作、活动开展、经费保障作了明确规定。专门下发文件,将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评选考核的前置条件,对文明单位干部职工中志愿者所占比例以及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时间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加强“泰山文明使者”文化建设,开通了“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网,公开征集会旗、标牌、标志帽、文化衫的设计方案,面向全国征集会歌,努力构建以“一个理念、一面旗帜、一套标识、一首歌曲、一个网站、一批领军人物”为内容的志愿服务文化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下大力气加强志愿组织建设,形成了三支既互相融合、又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是建设好主体队伍。依托各级文明单位,层层组建“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县(市、区)和市直系统有总队,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有分队,村(社区)有志愿服务站的“横到边、纵到底”“泰山文明使者”组织网络。目前,全市文明办系统已经建立了8支总队、720支志愿服务队、1200多个志愿服务站,仅在“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注册的志愿者达6万余人。二是整合好协作队伍。发挥“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的龙头作用,协调成员单位的青年、巾帼、双拥、红十字、老干部等志愿服务组织,打破行业、部门、条块等限制,按照“联合组建”、“行业组建”、“项目组建”、“功能组建”等几种模式,整合资源,组建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三是引导好民间队伍。目前,全市以公民个人身份发起并注册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已达50多个,通过QQ群、俱乐部等形式建立的松散型志愿服务组织则更多。他们机制灵活、辐射面广、群众基础扎实。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民间组织的作用,我们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吸收他们的负责人担任“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理事,文明办的负责同志担任他们的名誉会长,经常性地召集他们进行座谈、征求意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把这些“草根组织”统一到了“泰山文明使者”旗帜之下,成为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
二、创新模式,打造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在推进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许多有专长的志愿者缺乏服务平台和服务对象,而一些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群体和个人又缺乏志愿者的信息资源,往往造成志愿服务供非所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问需于民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
“菜单式”志愿服务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将具备一定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信息汇集成册,发放到社区、村镇,让居民像进饭店“点菜”一样选择志愿者提供服务。通过“备菜”、“点菜”、“送菜”和“品菜”四个环节,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志愿服务、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我们在第一批近千名志愿者人才资源库中,精选了50名具备国家专业资格认证的志愿者,将他们的专业特长、服务时间、服务项目等信息登记造册,印制《社区“菜单式”志愿服务志愿者名录》。居民只要拔打8301111热线电话,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志愿者。“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为志愿者提供《社区“菜单式”志愿服务登记卡》,协调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根据居民意见,被服务社区负责填写《社区“菜单式”志愿服务评价卡》,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态度、质量、时间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要求社区将活动图片和文字说明发到“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网站的专用平台上。市、县两级每个月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活动达200余场,直接受益群众1万余人次。2011年,我市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的做法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唯一的一等奖。
在顺利推进“菜单式”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基地,列出志愿服务需求、服务项目、服务岗位和服务对象。各志愿服务组织自愿报名,与基地进行双向选择,由协会组织他们签订志愿服务协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社会福利院被列入“志愿服务基地”后,先后有12支志愿服务组织与其签订协议,定期开展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生活照料、文体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常年为200多名孤寡老人、残疾儿童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泰山天外村游人中心与15支志愿服务队签订了协议,在旅游咨询、秩序维护、卫生清洁、应急救援等方面得到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大力支持,大大减轻了旅游旺季的服务压力。
目前,在泰安,无论是大型会议、节庆活动,还是旅游景区、街头巷尾,时时能看到一个个佩戴“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胸牌的身影,成为这个古老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三、多措并举,营造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氛围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志愿服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在动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浓厚氛围。
一是围绕大局开展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每年确定一个志愿服务主题。2011年,围绕“创建文明城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文明城市全民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来自全市各地的3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参加了启动仪式,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市民,万名志愿者在大型长卷上签名承诺,争做“泰山文明使者”。2012年,按照中央文明办的部署要求,我们制定了《关于开展“学雷锋、做泰山文明使者、争当最美泰安人”志愿服务的意见》。各级各单位和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学雷锋”、“三关爱”等主题,上报年度活动计划280多个,设计具体项目和活动3000多个。“泰山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活力细胞行动”实施半年来,全市共有7010名党员以“周末奉献日”的形式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服务。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组织500名离退休干部,开展“泰山夕阳红”志愿服务活动,在关爱下一代、帮扶解困、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志愿服务队以帮扶农民工子女为重点,组织开展了“青春助力”活动,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的杠杆作用, 形成“多位一体”的农民工子女帮扶网络。泰山巾帼文明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服务妇女、温暖万家”志愿服务,开展护绿保洁、科普宣传、健康检查、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5000多次。
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专栏专题,宣传志愿服务理念,集中报道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对志愿者进行访谈,刊发志愿者心得体会;举办志愿服务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动员广大志愿者走上讲台、走进屏幕、进入网络,宣传志愿服务知识、谈志愿服务感悟、谈志愿者的人生追求;每年召开2-3次新闻发布会,对志愿服务重要活动、重要项目、重要举措面向社会发布。
三是树立典型形成导向。始终把培养先进典型、推树领军人物作为推进志愿服务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典型培养机制,使一批事迹过硬、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不断涌现。“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会员马广超,在青海玉树义务支教4年。我们抓住这个先进典型进行培养,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宣传他的先进事迹,组织文明单位为他的助学活动进行捐助,组织新闻媒体和文明单位代表到玉树对他进行采访和慰问。他的感人事迹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后,在泰安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作为“泰山文明使者”的优秀代表,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我们每年通过社会推荐、媒体公示的方式,评选表彰20个“泰山文明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10名金星志愿者、20名银星志愿者和30名铜星志愿者,在全市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些先进典型以其感人事迹对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山东泰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生
山东泰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生
2011年10月16日来源:
山东省泰安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先行一步,探索实施平安协会建设、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民生实事、社会矛盾化解等六大工程,亮点频现,效果突出。
按照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审批、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泰安市整合资源成立了各级平安协会,同时建立了卫生、教育等行业协会、村居分会,走出了一条依靠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仅2010年以来,各级平安协会就化解矛盾7600多起,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苗头32起,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泰安市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单位,将社区全部纳入网格管理,网格化管理队伍的绝大多数成员来自社区,实现了“单位人”变“社区人”,社区人管理社区事。与此同时,各社区配套建立起了服务中心。
泰安创造性地提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青春护航”——“12355”工作模式。一个工作目标: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健康成长;依托两个工作平台:青少年事务办,青少年服务站;打造三支队伍:专职维权、社会志愿者、指导专家队伍;创新五大机制:部门联动、舆情监测、分类管理、跟踪帮教、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五类工作项目:关爱类、救助类、司法类、帮教类、服务类项目。
第三篇:志愿服务工作
牡丹区小留镇中心卫生院志愿服务工作计划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结合小留卫生院党支部的实际情况,2011年,我支部紧密围绕党委的各项中心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力量、服务发展”为主题,倡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投身到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等各种社会活动中去,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努力为党旗添光彩,为推动“服务社会、快速发展”多做贡献。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树立新风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支部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支部志愿服务队。队长由组织委员担任,副队长由宣传委员担任,负责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建立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根据《志愿者工作章程》和《志愿者工作手册》的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找准服务项目,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服务活动,使我支部志愿者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服务管理
(1)做好党员志愿者登记招募工作。积极宣传发动,努力达到党员全部参加,志愿者15人以上的目标。
(2)强化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加强注册志愿者业务考核与培训,强化志愿服务工作纪律和活动安全教育,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注重志愿服务实效,使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
(3)结合党员志愿服务实际情况,我支部每年开展一次评优表彰活动,引导党员志愿者做社会爱心的“传播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二、创新形式内容,优化服务载体
根据本支部党员志愿者的工作、学习及特长等实际情况,本支部采用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活动一般由本支部统一组织,活动期间要高扬党员志愿服务队队旗,佩戴党员志愿服务标识,充分展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的形象。分散活动由各党员志愿服务者或党员志愿服务组定期开展服务活动服务过程中要亮明身份,出示党员志愿者服务证。集中活动着重开展抗灾救灾、扶孤助困、健康教育等活动。分散活动主要是根据本志愿者的特长,成立如下几个服务队,由各小分队定期开展服务活动。
1、建立义助服务队。成立义助服务队,开展“抗灾救灾,救死扶伤”系列助民便民活动。
2、建立健康教育宣教队。做好健康知识、环保、安全宣传,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农村以健康知识、环保、禁毒、安全等为主题开展小分队宣传活动。
3、建立尊老爱幼服务队。在春节、中秋节期间大力开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动,倡导爱老、尊老之风。
三、具体工作安排本年主要活动一览表
2月:宣传发动阶段,主要进行宣传发动,成立服务队,招募志愿者等工作。
3月:健全组织机构,制订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情系孤寡”志愿者献爱心活动
4月:“健康教育”宣传教育活动
5月:环境保护宣教活动
6月:庆“六一”活动 ;
7月:庆“七一”活动;争先评优活动
8月:尊老爱幼宣教活动;外来工子女帮扶活动
9月:尊师重教宣教活动 ;“文明出行,安全回家”宣教活动10月:庆祝国庆节活动
11月:开展“禁毒志愿者在行动”活动
12月:总结,表彰先进活动
第四篇:把握机遇开拓进取 努力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努力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王素卿同志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论坛会上的讲话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建设市场各方越来越关注工程项目管理这一工程建设管理组织形式。今天来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代表是工程监理企业的,也有项目业主、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招标代理单位、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的代表,同时我们也邀请了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大家为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十分关心工程项目管理的政策环境,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今天我就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情况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我要讲三个题目,一是为什么要推行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二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健康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同时,考虑到今天参加会的有不少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和许多监理企业的代表,借此机会,我把明年工程监理工作计划安排一些想法向同志们讲一讲。
一、为什么要推行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结构单
一、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单
一、参与建设的单位功能单
一、政府部门干预过多、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等特点。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不存在能够把投资咨询、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和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专业组织,也没有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以及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工程建设引入了工程咨询、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等新模式,整个行业正在逐步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发展。1988年,我国建立工程监理制度的最初构想就是要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十多年来,工程监理企业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以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有效的咨询管理服务。工程监理制度的推行,加快了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的进程。近年来,建设部领导对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高度重视,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专题交流和研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认识,从建设领域发展战略的角度和高度认识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的重要性。今天,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和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联合召开的“2005年中国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论坛”,就是一次总结、交流、学习、研讨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技术和政策的好机会,也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业、全社会提高认识的好机会。我认为推行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我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建设项目的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一方面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逐渐改变由政府业主直接投资建设改为“代建制”;另一方面,国家投资比例在逐渐减小,企业投资、社会投资的比重加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自主意识逐步形成,为实现科学决策、规避风险,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建设上,企业会主动放弃原有的自主管理模式。这些变化,都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建设单位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必须培育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才能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企业体制和结构的变革。工程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在人才结构、经营理念、管理跨度、组织协调、工作深度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适应了国际工程建设通行做法,而且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资源浪费也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企业体制、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带来冲击,促进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市场定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是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方面对私人投资或民间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实行项目核准备案制,切实落实企业投资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加强监管,改进建设实施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确保政府投资效益和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建设部2004年发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因此,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发挥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从而更加有利于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
三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从2001年11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到明年年底,建筑行业对外承诺的过渡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于包括工程监理在内的工程咨询服务行业来说,既要面对外国企业涌入中国工程服务市场的压力,又必须敢于挑战,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中去。国际上工程咨询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不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将无法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就很难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难以求得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咨询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执业责任、权利和义务,是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素质,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四是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数量很少,而且企业的业务领域也普遍较窄、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较小。据不完全调查,去年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总营业收入近200亿元人民币,尚不足25亿美元,而加拿大一家以咨询设计和项目管理为主的著名工程公司去年的营业额为43亿美元,反映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十分薄弱。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单一功能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还比较多,具有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承包、项目管理、项目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上习惯于传统的设计、施工分别招标、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还不够发育,从而造成难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我们大力提倡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企业能够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工程技术、组织结构、人才结构、项目管理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国内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走占领高端市场求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项目管理市场正在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主要由大型工程设计企业和部分实力较强的工程监理企业承担。据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不完全调查,2004年开展项目管理业务的工程监理企业达到300余家,实现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项目管理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达到6000多万元。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调查,2003年实现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勘察设计企业有40家,企业项目管理营业收入最高达2.7亿元。
(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施工管理、设计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工程技术,而且要熟悉工程项目的组织体系,熟悉项目策划、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招标策划、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大家的努力,我国已经产生一批能够胜任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如在南海石化项目中,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中不仅学到了先进管理技术,同时也在实践中锻炼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
(三)调整政策法规,积极引导,促其发展。为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2003年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2004年又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这两个文件的颁布,为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并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入世”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法规和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有具体法律规定,而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法律法规中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已出台的30号和200号文件仅为规范性文件,法律层次比较低,亟需在法律法规中有所定位。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逐步完善。
(二)社会认可程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外资项目业主认同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但是一些政府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项目业主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益。少数业主认为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以后,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削弱,不愿采用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方式。
(三)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还不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我国大多数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还没有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服务功能、组织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工作手册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还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运作要求。
(四)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与国际工程公司、咨询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因素。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三、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健康发展的措施和意见
根据我国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法规和配套政策。第一,在《建筑法》修改时,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地位;第二,抓紧研究、制定工程项目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市场;第三,组织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有关实施导则;第四,参照国际工程合同范本,组织制定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条件范本。
(二)加快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今年以来,我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贯彻《行政许可法》,对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进行修改,主要是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方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受理、审查、审批行为,便民高效服务;二是修改现行束缚企业发展的一些规定和标准。比如怎样才能支持企业提高竞争力,综合实力强的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市场准入方面,到底是高门槛还是低门槛有利于企业发展?我们研究了一个思路,叫“低端准入、高端放开”,就是说,具备一定实力、人才、技术,且综合实力强、水平高的企业,可进入综合序列。什么叫综合实力强,我们对应标准进行了调整,突出技术、能力、信誉和管理水平,淡化资金、设备等要求。对于进入综合序列的企业,全行业放开,只要企业能干的就允许企业去做。中、小企业专业较单
一、够条件就允许进入,给其发展机会。按照这个思路,凡综合实力强的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企业都可以向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公司发展。
按照全国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监理企业的发展方向,即少数有条件的大型监理企业要发展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大多数中小型监理企业要将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作为其主要服务内容,重点做好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理工作,在非强制监理的项目上开展监理事务所的试点。因此,本着“局部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局部调整现行监理企业资质序列,拟重新设定监理企业资质序列,增加综合类和监理事务所序列。将监理企业资质分为综合类资质、专业类资质和事务所三个序列。综合类资质不分等级,企业可承担所能承担专业工程类别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监理及相应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监理企业资质在对人员考核方面,由只考核监理工程师的人员数量要求改为以考核监理工程师为主,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人员一并作为技术骨干要求,并且综合和甲级资质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注册造价咨询工程师。这主要是考虑通过要求考核各类人员,引导监理企业注重吸收各类人才,来促进监理企业的发展。
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在修订《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02号令)时,对有关内容也要进一步明确。比如在其资质证书上拟增加“项目管理和相应技术咨询等工程服务”的内容,以方便企业开展项目管理业务。
(三)企业向项目管理拓宽,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各类工程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项目管理的专业领域是有区别的。对一些工业工程,由于有工艺技术的要求,一般宜由具有设计功能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对房建和土木工程,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开展项目管理服务为好。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者的管理服务方式、管理服务方法、工作程序及委托形式等。因此,工程监理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也不能一哄而起都搞工程项目管理,因为一是我国实行强制监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程监理是监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监理企业不能放弃自己的主业;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工程监理市场相对比较成熟,规范化程度比较高;三是现有工程监理企业一般需要在人才结构上作重大调整后,才能真正适应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所以我们鼓励的是那些综合管理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的工程监理企业在做好工程监理业务的基础上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多数工程监理企业还应以工程监理业务为主,不要偏离自己的市场位置。
(四)努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强两方面的建设,一是人才培养,这是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队伍的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企业所需要的项目管理人才,以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二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动态、量化、科学的系统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现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标志。而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大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应自主开发、引进和使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小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使用专业化机构开发的管理软件,通过科学化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国内大型监理企业和有关专业机构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管理软件,并大力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高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化水平,使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推行难度还比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管理部门、业主和社会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认识不足。我们一些建设类企业,对项目管理公司应具有的功能、条件和人才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宣传力度,一是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满腔热情的支持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二是向社会宣传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优势、典型案例和取得的成效,使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三是与有关部门一起,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组织力量对业主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业主了解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对节省投资、保证质量和工期的作用;四是加强对拟开展项目管理业务的建设类企业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辅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具体操作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要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深入调查了解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组织会员单位总结、交流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多种途径扎扎实实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共同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四、明年工程监理工作的计划安排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明年我司关于工程监理工作的计划安排。
明年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确定的今后一段时间监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监理法规;加强工程监理市场动态管理,严格监理市场的准入和清出,严厉查处监理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工程监理信用体系实施方案和信用标准,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工程咨询服务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要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做好《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三个部令的协调出台和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做好《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协调出台和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一起对各地和各部门关于监理收费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研究,还要召开两个论证会,争取早日完善出台。
(三)修订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市场管理规定》。同时要研究启动《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条例》的论证和起草工作。
(四)会同人事部等有关部门,研究修订监理工程师考试办法,合理设定监理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和标准,解决目前监理工程师考试中存在的会考不会干,会干又考不过去的问题。
(五)组织修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现行法规政策相一致,尽量使合同条款的内容,如监理的范围、监理服务的内容、监理服务的期限、监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监理报酬等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六)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文精神,加快工程监理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信用体系建设。
(七)积极开展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试点和监理事务所试点工作。
(八)组织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已正式启动,这个月上旬,我司已经做了部署。
(九)进一步研究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工程建设和建筑业需求旺盛。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将有力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提高投资效益。我们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开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努力推动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新实践
破解难题
创新机制
努力推动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新实践
武汉高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建国
近年来,围绕解决好武汉市社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的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我市连续三年将推进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列入市政府为群众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先后开展了“老旧住宅区物业全覆盖”和“物业服务提档升级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7个中心城区600余个老旧住宅区社区划分了2600余个服务区域,基本完成了“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的工作目标,惠及85万余户,270余万居民,较好改善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推进了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和国家住建部的肯定。《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工作背景
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居民住宅的选取有两个途径:一是新建商品房小区,二是旧的房改房。对于新的住宅小区而言,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已基本覆盖;但对老旧住宅区而言,多数居住者属于中、低收入者,加上当时售房主体分散、年代久远,房屋基础设施设备差,本身养护不够,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一时无法实施,近90%的区域处于物业管理的盲区,环境“脏、乱、差”、房屋破损严重、治安状况较差等现象普遍存在,与新建小区形成鲜明反差,这在2008年
初的冰冻雨雪灾害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2009年初,武汉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的管理目标要求,并连续三年将其列为市政府为群众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强力推进。
二、工作成效
2009年,按照“政府引导、立足社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工作方针,围绕“建机制、搭架构、促整治、抓服务”的工作方法,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全市605个社区的老旧住宅区基本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共划分为2800余个物业服务区域,惠及85万余户,270余万居民。2010年,市、区财政共投入1.3亿资金用于环境整治和提档升级,相关部门出台了税收减免、财政专项补助、服务收费指导价等优惠扶持政策,社区整体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的既定目标,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社区整治和物业服务所带来的变化。
(一)小区环境旧貌换新颜。市、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社会单位加大了老旧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两年来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补建了公建设施,修补了破损道路,疏通了排水管网,调整了公共绿化,清理了马路市场,增加了监控设施,添置了垃圾容器,粉刷了楼道墙面,安装了楼内照明,部分老旧住宅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旧貌换新颜,全市考核验收优良率达78%,形成了10个标杆社区。
(二)管理缺位问题得到缓解。做到了“事有人管、有人管事”,逐步摸索出了四种服务模式:如江岸区光华社区的“社区物业服务部”模式、桥口区公务员大厦的“业主自治”模式、青山区船厂社区的“社区单位共管”模式、江汉区白松社区的“专业物业服务”模式,逐步推广了“五保”(保洁、保绿、保安、保房屋维修、保设施设备运行)服务。各区成立房屋应急维修服务中心,建立了应急维修专项资金,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应急维修服务网络。
(三)物业服务消费理念逐步形成。物业服务的推行,解决了居民 “身边、楼边、路边” 的烦心事,安全、安心、安宁的生活环境逐步形成。环境的改变、秩序的好转、服务的跟进,使物业服务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政府花钱建机制,单位花钱变环境,业主花钱买服务的物业消费理念开始形成。目前,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认可率达到95%,全市605个社区已有90%以上启动了物业服务收费,并通过开展停车收费、家政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形成造血机制,约10%的社区实现了物业费用收支盈亏平衡,步入了良性运作轨道。
(四)城市管理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建立了一个以区、街为主体,房管部门实行业务指导,民政、财政、建委、公安、城管、物价、水务、园林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整合资金,整合管理职责,整合服务内容,延伸和完善各项服务,克服了过去各自为政、管理缺位、互相推诿的种种弊端。
经过两年来的大力推进,全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各部门参与共建共管的意识逐步增强,市民群众的物业管理认识不断提高,物业服务的模式逐步为广大市民所接受,成效逐步显现。
三、主要经验
(一)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 面对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雪灾害给老旧住宅区老百姓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武汉市委、市政府开始反思老旧住宅区长久以来存在的管理服务缺位问题,时任市长阮成发首先提出了“物业管理,事关民生,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改善老旧住宅区居民生活环境”的想法,并迅速付之实施,将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纳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时任市委书记杨松同志在考察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中指示要求“社区物业服务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脱离政府,各级党委、政府要尽力做好、推进好”。去年阮成发市长调研工作时再次强调“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机制的核心就是要坚持政府的适当投入和居民缴费相结合,完全靠政府不行,政府完全撒手不管也不行”。孙亚副市长认为“建立物业服务机制要围绕市场化和公益化相结合,群众参与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房管部门主管和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相结合的原则”。省住建厅李德炳厅长视察工作时评价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民生工程、品牌工程,建议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考核、文明单位
评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作为工作目标责任政府的汉阳区政府程介儒副区长感悟到“搞好了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比多修一公里地铁更能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享受到物业服务所带来生活环境变化的社区居民更是交口称赞“物业服务让我们住得安心、舒心了,房子也增值了,我们生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了”。正是上至省、市领导,下到普通百姓,有着上下一心的统一思想认识,从而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明确了清晰的工作推进路径 推进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具体任务,按步骤有序进行。2009年,市房管局确定了“政府引导、立足社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工作方针,通过“建机制、搭架构、促整治、抓服务”,基本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做到了低层次、低水平的“事有人管,有人管事。”2010年,按照“先整治后入轨”的原则,大力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和恢复建设,实现“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的目标,完善了以“五保”(保洁、保绿、保安、保房屋维修、保设施设备运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物业服务提档升级。2011年则以“稳定覆盖率、提高收费率、扩大参与率、提升满意率”为工作目标,建立物业服务长效机制,实现“五有”,即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绿化养护、有设施维护。在统筹发展的各阶段,我们始终坚持按照“调查摸底、掌握实情,全面部署、广泛
动员,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目标考核、年终验收”的五个环节和步骤逐步推进和提升,以实现建立长效机制。
(三)着眼实践,不断总结,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政策体系 推进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不同于新建住宅区物业管理,需要有差别的扶持优惠政策给予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武汉市将在实践中积累的良好经验和做法上升到立法层次,在今年颁布施行的《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中作出了“市、区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旧住宅区进行整治和推行物业管理给予适当补贴”的规定,从地方法规层面规范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发展。2008年,市委、市政府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全面开展社区物业服务,缓解老城区型社区物业服务缺位问题”。2009年和2010年,市人民政府又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2010年全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提档升级工作方案》,作为纲领性文件明确工作方向、发展目标以及与之对应的保障措施、资金安排和实施步骤。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市直相关部门又针对收费、税收、困难户等问题,出台了区政府对每社区给予2—3万元的以奖代补,物价部门为社区物业服务机构办理收费监审备案,青山、江岸两个区先行试点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指导价格,地税部门税收减免和财政部门财政专项补助,民政部门将低保户物业费补贴纳入今后提高最低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保障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不断探索,加强整合,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运行机制 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我市均将此项工作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市与区,区与街,市、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组织机构上,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市、区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工作机构,由房管局、财政局、民政局三部门共同派员组成,负责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的领导、决策、指挥和调度;建委、城管、公安、水务、物价、园林等部门均确定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在基层建立了以街道、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会各方普遍参与的工作力量,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在财政资金投入安排上,每年各有侧重,2009年突出以奖代补,鼓励、吸引社会单位、个人参与;2010年重点投入环境整治,改善社区面貌;2011年加大服务机构补贴,建立长效机制。在日常工作制度上,建立了专题会议制度、工作简报和月报制度以及检查督导制度,帮助解决工作难题,及时反馈信息,促进工作落实。
(五)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 虽然都是老城区,但老旧住宅区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分步实施。
一是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在推进工作前期,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各社区现状和相关基础资料,做到“三清”,一是社区的社情民情要清楚;二是房屋、环境、配套设施和房屋产权的状况要清楚;三是居民的服务需求、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消费意愿要清楚。以此为基础,因地制宜,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以民为本,尊重民意。居民群众是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的主体,街道、社区通过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让广大业主(居民)当家作主,决定物业管理事务,特别是在物业服务区域划分、服务模式选择、整治项目筛选、费用标准确定等方面,充分尊重民意,发挥其主导作用,如:在实践中推广的社区“一图一表”(物业服务区域平面图和提档升级项目规划表),就是群众意愿的具体体现,既作为提档升级工作范围和任务指标的载体,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项目、资金安排和完成时间,又在社区醒目位置公示,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保障和维护了业主(居民)在物业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是部门联动,广泛参与。各部门、各单位对照工作职责,将过去管理服务上做的还不够,还有缺位的地方进行延伸和完善,特别是建设、水务、城管、公安、园林、供电等相关职能和专业部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整合力量和技术资源,深入社区做好服务,加强指导,为推进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为防止一哄而上,我们依托街道、立足社区,遵循“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的方针,选择了若干基础条件较好,居民意愿较强的社区进行前期试点,大胆探索实践,摸索出了四种既具本地特色、又有实效的物业服务模式,逐步调整、改进部分短期的、不具生命力的模式。此外,各区结合自身实际,将工作向深度和精度延伸发展,如:桥口区根据辖区社区房屋分散、道路狭窄的特点,打造“十五分钟服务圈”,每社区统一配备两台自行车和一个工具箱,服务人员可在15分钟内上门提供专门服务;汉阳区为推进物业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组织辖区物业服务企业与老社区进行结对帮扶共建,提高服务水平;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青山区分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对老旧社区的物业服务进行“五帮扶”(帮财物、帮培训、帮违章立制、帮技术指导、帮排优解难)。武钢物业管理公司除承担了202.76万㎡老旧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以外,还与青山区的11个街道签订帮扶协议,发挥专业化物业公司的特长作用,并对20个老旧住宅区(约134万㎡)的共用设施设备提供“兜底”的专项支撑服务。通过典型模式的试点先行,适时以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加以推广,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并及时对典型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收集、总结、提炼,编印了物业服务运作模式推介和经验交流材料,在全市分发推广,较好地深化了推进工作。
(六)广泛发动,正确引导,形成了理解支持的舆论氛围 观念的转变是变革的基础,社会和居民群众对老旧住宅区推行物业有偿服务有一个逐步认识、参与到接受的渐进过程。我们注重通过
各种宣传媒体和舆论工具,扩大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注重媒体宣传的引导,根据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借助新闻媒体,适时宣传报道,如: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联合《长江日报》连续制作8期专版,增强了全社会对物业服务工作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各阶段、各时期的工作情况,引导媒体加强典型事例、经验做法的正面宣传,把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惠及居民百姓,实现老城区新面貌的变化真实反映出来,起到了很好效果;另一方面发挥基层宣传效应,由街道、社区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印发宣传单、小区广播、公告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动,广泛宣传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目标,把物业服务的效果形象化。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发动,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居民群众思想得到统一、认识得到提高,参与物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形成了良好的推动氛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尽管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推进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研究解决。
(一)历史欠帐问题仍大量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先天不足”是老旧住宅区的基本现状。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二次转供水、无“一户一表”、无维修资金、下水管网老化、电梯老化无法更新、公共设施设备不全、违章建筑多等历史遗留问题,尽管两年来,市、区财政
都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恢复建设和整治改造,但相对于全市4800万平方米的老旧房屋来说,远远不够。
(二)居民经济支付能力有限。“人为弱势群体”是老旧住宅区的另一基本状况。一方面老年住户较多,另一方面低收入者较多。他们经济收入低,支付能力差,即使主观上愿意支付较低的物业费,但往往有心无力,有限的经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业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三)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居民群众受福利性住房、管房观念的影响较深,物业服务消费意识淡薄,物业服务收费低、收费难现象普遍存在,大多社区物业服务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尚未步入良性运作轨道
五、今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市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的思路是:在全市中心城区605个老城区社区继续推进 “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小区整治工程,以“稳定覆盖率、提高收费率、扩大参与率、提升满意率”为工作目标,扩大社会各界参与面,引导市民群众转变物业消费观念,逐步推进市场化有偿物业服务,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措施,基本实现“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绿化养护,有设施维护”,促进服务质量和收费率稳步上升,提升社会和市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着力构建适合老旧住宅区实际的物业服务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
(一)保持资金稳定投入,为继续开展整治改造提供保障。为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宗旨,我市在保障措施上继续把资金投入放在首要位置,确定了1.5亿元的市、区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继续发挥各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由建设、水务、城管、园林、邮政、供电等部门根据各社区实际,从本部门的建设维护管理资金中给予支持;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鼓励社会单位采取自愿方式投入部分资金支持和参与社区环境改造;在不增加业主负担的前提下,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动业主自行筹集资金,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改造完善,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业主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社区物业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1、启动税收减免和财政专项补助政策。地税部门和财政部门全面启动优惠政策的实施,指导各社区物业服务机构了解、掌握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相关办理程序,帮助社区物业服务机构解决好收费票据问题,实现物业服务费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细化物业服务标准。在确定物业服务收费指导价格的基础上,从清洁卫生、绿化养护、秩序维护、房屋维修、设施设备运行、车辆停泊服务等六个方面细化出台物业服务标准,方便社区服务机构和业主(住户)以 “菜单式”方式选择相应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建
立起平等协商、按价付费的物业收费新机制,让业主(住户)明明白白消费。
3、完善应急维修保障机制。在资金投入、业务指导、设施设备添置等方面,加大对区应急维修服务中心的保障力度;继续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报修平台,建立健全全天侯、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应急维修网络,切实将24小时受理居民报修、急修项目2小时到现场的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管理单位也要对应工作职责,成立应急抢修队伍,实行24小时值守工作制,方便居民报修,解决突发问题。
(三)发挥各方优势,合力推进物业服务有序推进。
1、发挥区、街及社区的基础作用。新《条例》对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物业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市将尽快促成各区明确街道办事处负责物业管理的专职机构,并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给予保障,为正常开展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此外,加强指导并会同街道办事处、社区做好辖区业主大会成立工作,完善老旧住宅区业主(居民)自治管理主体,促进业主(居民)有序参与、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诉求畅通机制,协调解决好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2、发挥相关部门的共管作用。注重发挥物业管理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坚持定期例会和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向领导小组成员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注重发挥各有
关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全面贯彻《条例》为契机,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大老旧住宅区综合管理工作力度,合力维护物业服务发展。
3、发挥行业协会的帮扶作用。市物业管理协会加强对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的帮扶,在去年试行企业与社区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全面发动协会会员企业主动联系社区,扩大帮扶面,由物业服务企业根据老旧住宅区的特点和物业服务实际,帮助编制工作规划,拟定服务方案,制定管理制度,设计运作模式,对社区物业服务人员开展服务理念和专业服务技能培训,并组织到专业物业管理项目进行“一对一”跟班实习,以整体提高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水平。
(四)完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两年的工作实践,涌现出了一批以市场化为导向,解决了收费难问题,物业服务开始步入良性运作轨道的典型社区。今年,要发挥示范样板效应,以整体提升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水平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各社区物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考核方法,建立管理无空档、服务有标准、办事有时限、投诉有反馈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内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针对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启动项目负责人和操作层员工分类培训工作,由市
物业管理协会和相关部门联合,采取集中授课、统一培训的方式,从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三是推行“四公开一监督”机制。在日常服务中,实行 24小时值守和推行“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服务人员姓名和照片、公开服务内容和标准、公开物业服务收费价格、公开投诉和报修电话,接受广大业主(居民)监督。落实负责人接待制度,每周定期接待业主(居民)来访,及时了解业主需求,从细节入手,改进日常服务,不断提升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
(五)加强深度宣传,提升物业服务认知度。
继续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舆论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一方面,引导物业服务机构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物业服务,从而为自身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转变住户传统福利性住房的消费理念,增强物业有偿服务的消费意识,使群众从理解、认可到支持,从而自觉缴费,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物业服务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民生工程、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市将继续在国家住建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省住建厅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各兄弟城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断探索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幸福城市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