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讲座有感:如何做幸福的小老师
听讲座有感:如何做幸福的小老师
讲座有感:如何做幸福的小老师
《再次见到杨老师格外亲切。这是我第二次听杨老师的讲座。第一次是13年我在洛阳参加国培时,杨老师给我们讲了《做幸福的班主任》。时隔两年缘分让我们再次相聚,26日下午杨韬老师给我们开发区全体教师带来了她的另一个专题《做幸福的小老师》。
杨老师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幸福,语言依然幽默风趣饱含激情。因为讲座在下午2:30就开始了,正是人最困的时候,所以杨老师开始便说:“最近流行一个词语‘饭醉’,吃饭的饭,喝醉的醉。不仅喝酒会醉,吃饭也是能吃醉的,特别是中午。老师们,你‘饭醉’了吗?”被杨老师这样一问,大家都笑了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杨老师的问好方式也很有意思,她说:“老师们好!”然后要求我们大声回应:“好!很好!非常好!”这样煽动性的问好方式,是不是让大家困意全无了呢?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了。
优秀教师孙维刚说:“一个孩子的进步与徘徊,常常维系着一个家庭的进步与痛苦。”是啊,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特别多,更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命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可见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个幸福、阳光、积极向上的老师也一定可以带出一群乐观勤奋的孩子。
接着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大家讲了许多事例。讲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讲到了一些可气又可怜的学生,讲到了作为教师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和压力。讲到了今天孩子的特点:头脑聪明、心灵脆弱。人际不良,极端自我。讲到了现在的很多孩子并不缺少爱,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快要被淹死了。讲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觉得你给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都是亏欠。其实,要让他明白给他的一切都是情分,如果不给他才是本分。
杨老师在漯河市实验小学工作,那是一所位于市中心的学校,她接触到的大多是泡在蜜罐里,在家里呼风唤雨的小皇帝。而我们开发区的很多学校都在农村,当然被家长溺爱着的孩子也不在少数,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是缺少爱的,有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归的,也有虽然父母在家却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管孩子的。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父母健全却家庭困难的孩子。他们都是缺少关爱的孩子,需要老师格外关注的。下面我们来看杨老师给出的建议和具体实施的方略。
杨老师给老师的几点建议是:1.树立明确的班级目标。2.师德比成绩重要,耐心比急躁重要。3.让惩罚蘸满爱意和智慧。4.做搜集、整理、保存资料的有心人。5.处理好几个关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杨老师出示的两个词语我记忆非常深刻:理直气柔、义正词婉。杨老师风趣地说“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而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学生,孩子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的,要让对学生的惩罚蘸满爱意和智慧。
杨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方略:1.用爱、鼓励、信任走进孩子的心灵。2.群星璀璨。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任何一个最蹩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3.影响家长。让家长成为老师的朋友和助手,创立统一战线。4.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增强活力班级凝聚力。5.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团结互助,爆发潜能。6.倾心打造书香班级。7.引领孩子学会交朋友。8.不遗余力培养孩子习惯,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杨老师的讲座结束后,张老师上台作总结时说杨老师的讲座非常接地气。是的,杨老师的讲座没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只有具体的做法和事例。而且每个故事杨老师都讲得生动有趣,会场上笑声阵阵,但笑过之后带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思考。
杨老师是幸福的,她的笑脸上,她的话语中,她给我们分享的一张张照片里,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我想她带给学生的也一定是这种幸福的感觉。
第二篇: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我是一个很荣幸的人!在学校领导陈校长的推荐下,让我参加了《幸福人生》讲座。首先应该感谢陈校长,推荐了我;再者就应该感谢《幸福人生》讲座的所有义工老师,以及那些为了这个讲座而献出爱心的人们。
四天的学习,无论是专家老师的讲座、大家的分享,还是义工的服务,都非常令我感动。在这期间,讲座虽然大部分都是以观看视频的模式进行学习,但是都真正的诠释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下面我就来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传统的礼仪:让我震撼
当我们一到达学习中心的大门,就有六位义工在那里恭候我们每一个前往的人,他们排列有序、精神焕发、毕恭毕敬的首先深深的鞠躬,而整齐又真诚的喊着“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让我小有惊喜,我也就看作是普通欢迎而已,就显得略微真诚一点罢了。这时有一位义工带领着我们前去报到的地方,而一到达签到点,“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当时在场的所有义工、老师、工作人员,都再次的让我听到、看到了刚才的那一幕,我感觉有点懵了。这则真正的让我感到了他们这里的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有礼貌,待人都是那么的真诚谦和。而在我学习的这几天里,学习课程中也安排有待人礼仪的课程,这里的所有义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恭敬谦和。所以,让我真正的明白了,我平时的生活中,礼仪做的有多么的欠缺,也激发了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对礼仪的重视,对礼仪的学习,对礼仪的运用。
二、《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首先,我对《弟子规》有了真正意义上里了解。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精髓。它里面包罗万象,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点点滴滴,《弟子规》都能解释,让我们都能想通,都能做好。让我明白了“学习”的真正含义。学,简单的说就是:了解,知道,理解,明白;习,则是:做,实践。所以,“学习”就是必须要合起来才行,绝不能分开使用。则是:明白了,知道了,懂得了,就要去落到实处,真诚去实践,否则就是空谈,都是瞎扯。正如习主席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总理所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三、餐饮:素食能拯救人类
在学习期间,我们没有闻到,更没有尝一点点的荤腥,天天所食用的全是素食。我以前对“素食”的理解很单一,仅以为就是平时偶尔的吃吃素罢了,也就对身体有一点点的好处,为环保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影响。而当我真正的素食了几天,学习了几天后,我才真正的了解了何为“素食”,原来素食有那么大的好处。
1、对身体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啦,不仅仅是能清洗我们肠胃,而能够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能让我们延年益寿。
2、环保,能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能让我们的子孙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有更多的资源利用,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不那么早早的就逝世。
四、以周边的人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这几日聆听了诸位老师的讲座,方才明白:他们的心地是多么善良,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更有幸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义工老师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影响着我们,平时关心、问候我们,走时还送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与光碟……无一不体现出对世人的关心。所以,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沿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给孩子们讲授,用行动去带动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父母的点滴做起,我将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身作则践行《弟子规》,把爱传递下去,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罗太苹
2013年8月21日
第三篇: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听了王老师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以及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感触颇多,有一种心灵得到滋养的感觉,同时却又忧心于我们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
何谓幸福?在西方人看来,物质丰裕、个人得到享受就是幸福,而这种幸福却没有稳固的根基,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的幸福,势必充满竞争,当这种竞争演绎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引发战争,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幸福都将瞬间崩塌。而中国人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认为幸福人生的根基在于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要从小积福,而后造福,最后到老年的时候才能够享福。只有从小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讲求孝道、仁爱、慈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替他人着想,与他人和谐共处,最终才能走向有稳固根基的共同幸福。
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生理的感受,物质的丰裕所带来的满足仅仅是一时按习性生活得到的快感,既不真实也十分浅薄,而真正的幸福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它是一种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通过爱他人、爱家庭、爱社会所得到的一种心灵充盈的感觉,这种感觉直达心灵,深入我们的灵魂,并且可以用我们的爱不断创造,一直延续。这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一次我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人,孝顺我的父母,为这个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时候,心里的那一种快乐总是那么地真实,那么地圆满,而每当我同他人竞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他人争夺,纵使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那一种快乐却那么平淡,并且总是伴随着一种空虚与愧疚。而更让我震惊的是,回首自己走过的二十载人生,发现真实圆满地快乐却远远少于那些虚幻、平淡的快乐,顿悟到自己的人生原来一直在歧途上行进!
而我又在思考,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明白这些老祖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道理?回想起自己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从小便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弟子规》这本书我到高中才听说过,初中、高中课本里那些经典的文言文,甚至《论语》、《孟子》等也沦为唯一的作用只有做默写题,那些经典的语句、朴素的真理只入了我们的眼睛、大脑却从来没有用于滋养过我们的心灵,无怪乎我们一直在狂奔却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错误的路途中迷失了自己。
再看看其他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更是让我感觉到现代的教育让我们中国人都愧为中国人。我们在崇洋媚外,不断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却视我们的文化为瑰宝,诺贝尔得奖主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要生存需要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伟大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靠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试想:如果我们抛弃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老智慧,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何在?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在二十岁这个不算太晚的年岁,开始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那些穿越了几千年的朴素真理、谆谆教诲必将照亮我以后的人生旅途,引领我走向正确的幸福之路。也非常感谢老师的言传身教,带领我走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智慧殿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更虔诚的心去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并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来学习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篇: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讲座有感
实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讲座有感
十月的教师学习,我们聆听了学校曹书记作的关于《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专题讲座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真正的对幸福和关于教师的幸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以及如何才能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有了更新的认识,所以受益匪浅,这里结合自己对教师的幸福以及在职业生涯中享受教师的幸福体会如下:
教师的职业总是与学生脱离不了的,所以教师的幸福也建筑在学生的幸福上面。首先是自己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每一个付出和感悟,在这次的学习中得到了印证,体现的就是那一份“爱”的教育。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学生的幸福牵连着教师的幸福。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去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去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通过学习还使我体会到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其实感触最深的还是这点:不抱怨,不埋怨,遇事换种角度来对待。如果生活得轻松自如,40岁的年龄看上去像30来岁的人!回头看看自己很多时候:抱怨工作的繁杂抱怨学生的不懂事,抱怨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抱怨社会中的许多不公平,有用吗?没用!所以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提醒自己:尽量少一分抱怨,多一份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份宽容!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善待他人,发展自己!
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加油!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也为了自己美好幸福的明天!
第五篇:听讲座有感
热爱与激情
——我从郭育三老师身上看到的热爱与激情——这是我听了郭育三老师两个晚上的课后,最大的感触。
无可置否,郭育三老师是一个无比热爱新闻事业的人。他两晚的课堂中,都提及到了九江蹋桥事件。他强烈地对佛山台在蹋桥事件中的无作为表达了不满。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对事件是真实的遗憾。一件本不关他责任的事,何以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我想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才是他如此在意事件的根源。
媒体无作为不同于报道错误,一条新闻报道错误了或许会让当事人记一辈子,但那是源于对教训的铭记;如果一次无作为也会让相关人员刻骨铭心的话,那么当事者就必须是一个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的人了。新闻有何用?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宣传真理、反映事实的时候。佛山台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无所作为,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无比热爱着新闻事业的郭育三所不能够原谅的。
听了两晚的课,郭育三老师的新闻业务能力固然让我佩服,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新闻的热爱更让我感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热爱新闻才涉足这个职业,但从郭老师的身上我确确实实是看到了差距。我当初选择新闻是因为新闻工作好玩、有挑战性,但当工作不再新鲜、当挑战不再是那么困难,我却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认识上的局限。郭育三老师引发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
郭育三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很享受新闻带给他的快乐,每一次成功的报道都让他感到满足;拍一个简单的镜头,在他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条新闻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记忆犹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他都会探究背后的新闻看点------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他对新闻事业永不衰退的激情。
激情也源于热爱,但热爱未必就会产生激情。对同一项事物,有人会因热爱而痛心失望,但也有人会因热爱面激情澎湃。郭育三属于后者。
我想这也是郭育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时的激情不难,但难就难在长久的激情。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题材的新闻,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条件,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新闻环境,都应该保持一份激情,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其中的快乐。唯有如此,新闻才能天天出新、新闻工作者才能日日保持冲劲。
我入行两年多,最怕的就是热爱不再、激情缺失。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两有东西。他不是大师,但他是学习的榜样。厌倦一样事物,会产生冷淡;热爱一样东西,会产生激情。我想当厌倦时就应该重新培养热爱;冷淡了就应重新树立激情。唯有如此,做新闻、做任何事都不至于虎头蛇尾。
做一项工作,先有热爱,再有激情,然后才会有好的成绩——我想这即使不是真理,也应该是一条值得去总结的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