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

时间:2019-05-11 23:3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

第一篇: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

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

微商是指通过微信等开展移动电商的企业商人,这几年发展之迅速大家有目共睹。说起微商,很多人第一眼就会想起微信朋友圈那些铺天盖地卖化妆品、服装、水果、农产品、食品、旅游、培训、海外商品的,你能想到的应有尽有。

朋友圈人多了,自然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推销或是信息服务推广。微商推销食品或餐饮服务,是否需要办理相关证照?所推销的食品是否应当按照普通食品接收监督?如果推销的食品、餐饮服务出现了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这些行为如何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规范、及时、有效地监管是放在食药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工商市场监管两大职能之一的有关市场交易秩序监管第七条:其他市场监管职责(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监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监管、无照经营的查处和取缔、企业信用信息监管等),其中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监管”就是对微商推销商品和推广信息服务的行为由谁来监管相应的解释。

对网络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方面,法律法规有如下规定: 2015年10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2016年工商总局85号令《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

综合以上法律,食品经营者如需要进行网上平台销售,必须提供真实身份证信息和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2016年4月1日前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取得的前提是工商市场准入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有责任审查主体资格和许可证。

微商与传统市场交易、B2C电子商务、C2C电子商务同属于商品交易或服务的范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平台。传统市场交易由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对交易主体和行为进行监管。B2C或C2C电子商务,有电子商城管理部门对经营者进行管理,第三方付款和售后评价对其制约,同时入驻商家的实际经营注册地所在的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而微信腾讯公司定义其为网络社交平台,并未对用户所发的商品、服务推荐和社交信息进行甄别,同时微商主要面对的是朋友圈好友,不能像传统电商那样直接输入网址找到店家。

就目前而言,活跃于微信朋友圈的微商是不受任何监管的,既不用办理营业执照及其他经营许可,也不用按营业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它只在所加好友的朋友圈销售的“准入性”,“社交交易并举”的方式使得销售的产品很难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很难像传统电商受到网络平台管理方监管,市场监管部门也很难对它进行定性查处。

从食品微商现状来看,无论是食品经营还是餐饮服务的大多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微信平台本身没有主动甄别普通社交人员和利用微信从事的商业活动的人员(俗称微商),也不验证微商的身份信息和许可资格,这就造成了它这个“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职责缺位。如果微信自身定位于“社交”平台,就应当有责任剔除朋友圈内的一切商业活动,反之微信就应当承担起“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职责。

缺少职能部门监管产生的后果是,微商发展的无序和混乱,微商销售的食品或从事的餐饮服务产生诸多问题。

1、食品类来源不明、标签不全、多为三无产品;

2、进口产品无中文标示、无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明,产地不明;

3、餐饮类大多无合法实际经营场所或食品小作坊生产,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在上层决策部门未对微信平台的微商行为作出法律规定之前,食药监管部门应有自身职责的判断,无论是微商销售的食品还是餐饮服务都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一、强化监管力度,实名登记和备案制并举。对在微信朋友圈以社交为主,具有与经营的食品种类、数量相适应的固定食品经营场所、贮存场所的经营活动,引导监管为主,要求在当地食药部门予以备案。对在微信朋友圈营利为主的且销售或餐饮服务规模和数量较大的,要求有实际合法经营地,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果实际继续经营且未办理相关证照,按照2015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追究其无证经营活动进行立案查处。微商中销售的食品和餐饮服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触犯刑法行为的,立即移交公安部门查处。

二、建立微商大数据库,在微信未作为第三方平台监管电商行为之前,从微信运营商处取得属地企业各个人的从事微商活动的一切有效信息,和已有的网络经营主体取得关联。

三、积极建议上层立法机关对社会新出现的事物和行为法律规范。督促腾讯公司承担起平台应有的社会责任,肩负起平台监督管理的重任,细化社交和商业两个属性,建立微商准入制度和微商诚信评价制度。

四、鼓励社会广大新闻媒体积极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体系中来。

撰写人:外窑村丁维恩

2016-6-8

第二篇:浅论微商的现状和监管方法

浅论微商的现状和监管方法

近年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上的“朋友圈”进行商品和服务销售的经营者越来越多,这种被称为“微商”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继淘宝之后的第二大互联网销售平台。然而,在微商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商品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宣传、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收到的关于微商的投诉呈迅速增长之势,维权成功率却一直不高,远远低于同期实体店铺的维权成功率。究其原因,微商是一种新生事物,现有法律法规对此缺乏相应规范和约束,监管部门也缺乏监管经验。因此,有必要对微商的现状和监管办法做系统的分析。

关于微商的定义和分类

微商一词最早出现于网络,目前尚无确切定义,一般认为微商是指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在特定的范围内从事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因其终端设备小、商业规模通常也较小,故称“微商”。根据销售模式可以把微商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未经实名认证的企业和个人在社交平台上开设店铺、发布广告,向朋友圈内好友销售商品或服务。这种模式是微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具有门槛低、投资少、有利于大众创业的特点,但因为缺乏实名认证,存在问题也 是最多的。

第二类是在社交平台上注册经过一定程度认证的公证号后,或自己直接营销,或为小卖家提供平台进行营销。这种方式虽然也有简单的认证程序,但因为社交媒体的交易平台不够成熟,存在问题也不少。

第三类是在朋友圈内面向现实中本来就认识的熟人营销。这实质上是一种私下交易的非商业行为,属于《民法》、《合同法》调整的范畴,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双方若有纠纷,只能调解或者由法院裁决,一般情况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无权管辖。

微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微商经营主体难以确认,政府部门监管、消费者维权都十分困难。

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只是匿名的社交平台,并不是第三方交易平台,对于经营者的真实信息无法审核和把控,加之双方的交易都在虚拟网络进行,购货记录难以取得,又缺乏平台担保和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因此,一旦发生退换货等纠纷,监管部门无法迅速确定经营者真实身份、确定责任主体,《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这是目前微商最大的问题。

二、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比例较大。目前微商的营销对象主要是衣服、化妆品和一些奢侈 品,这些传统上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产品在微商平台上情况更为严重,不仅匿名的个人、企业经营者故意售假,即使是一些知名电商也从事假冒伪劣产品销售活动。还有的微商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在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销售食品。

三、普遍存在虚假广告和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微商可以在平台上采用语音、视频、文字等方式发布广告,可以随时不留痕迹地对发布的广告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所以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虚假中奖等行为屡见不鲜。还有部分“网络红人”收取微商费用后,利用自己影响力,采取好友推荐、发布软文等方式替他人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甚至推销违规的药品和保健品

四、以征招代理、投资加盟等方式传销或变相传销。很多微商不是为了把商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是通过层层代理,把货压在代理人手中,代理人最终因为产品低劣而卖不出去,造成大量损失。还有的微商不卖产品,以“投资加盟,提供服务”为幌子,进行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的传销活动。

加强微商监管的方法

一、完善微商实名认证的管理。

严格执行《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微商经营者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提供营业执照和真实的个人信息、经 营地址。根据该法第七条,企业经营者、未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营销的个人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社交平台,目前尚不是第三方交易平台,因此任何经营者(包括自然人经营者)以社交平台从事经营活动都应该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2015年5月发布的《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规定,未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从事网络经营的自然人,也可以不办理营业执照,只需提供居民身份证、联系电话、经营场所(住所)等信息。这个规定和《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是不一致的。笔者建议,商务部的《意见稿》最好能和工商总局的《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保持一致,以保持规章的一致性和便于行政监督。

二、加强网络监管平台建设,使网络自动监管和线下人工监管相互补充。

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委托北京工商局研究“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消费者通过该系统能够在浏览器上自动获取正在访问网店的相关信用信息,包括是否受过行政处罚、是否被列入异常名录、是否被列入黑名单等信息。根据计划,该系统一期预计将于2016年6月30日上线运行,2017年扩展到微商领域。但是,单纯的线上监管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多方联动和线下根 治,积极研究微商的特点,探索微商违法行为的查处办法,实行线上线下同时监管、标本兼治的监管战略。

三、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运营商的监管责任。

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社交软件平台对微商的监督与管理责任,要求他们认真履行微商的实名认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核和信用评定义务,并定期向国家机关提交数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社交软件平台还应提供数据接口,一方面使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向市场监督机关投诉举报,另一方面使监督管理机关拥有对从事违法行为的微商采取注销账号、屏蔽交易链接等权限。

总之,微商是一个新生事物,监管部门要采取宽严有度的监管策略,既保证它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又保证它始终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

第三篇:食品监管

干洲工商分局食品监管问题研究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监管体系中存在弊端。就我工商分局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经营状况

目前,干洲管辖的区域内有两个镇和两个场,分别是干洲镇、澡下镇、农牧渔种场、干垦分场。其中干洲镇面积为172.5平方公里,人口有33824人,有19个行政村,食品经营户76户;澡下镇面积150.8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人口有12000人,食品经营户19户;农牧渔种场有四个分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人口有1523人,食品经营户7户;干垦分场面积25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人口2200人,食品经营户9户。其中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经营户49户,前店后厂经营户9户。

二:目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等多部门的监管之下,且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难以有效的实施监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出现了前店后厂的食品生产经营户,这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

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占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成本较低,所以价格低廉,而且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大多数小作坊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要求的索证索票等都不完善等现象。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职责不明确,像这类个体工商户由于申请不到《卫生许可证》而导致营业执照过期无效的现象很多,针对前店后厂的现象我分局都已做好市场巡查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基层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检测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把好食品质量关。三是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四是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

四:建立食品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所有食品经营户,我分局都分发了相关台帐,以明确食品来源及流向,对购销货食品进行分项、分类登记台帐,及时发现和处理进销中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五是做好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经营户的日常巡查工作,鉴于分局人员和执法车辆的实际情况建议一季度巡查一次。

干洲工商分局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篇:微商经营行为及监管办法分析

微商经营行为及监管办法分析

摘要: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借着“互联网+”这个“东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使用微信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微信用户利用微信进行社会交际,也利用微信进行经营活动,这就催生了新的经营者――微商,这种新型业态也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

关键词:腾讯 监管 微商

一、微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微商是指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利用移动社交平台,在特定的范围内从事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作为由电子商务中分离出来的种新型网络交易方式,微商相较普通网络交易具有诸多新颖之处:(1)商品销售者经营载体不同,普通网络交易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微商依托社交软件。(2)消费者范围不同。普通网络交易以网络店铺为基点,向所有人作出邀约邀请。微信交易以个人账号为点向其好友小范围发出要约邀请。(3)交易平台规则制度不同。普通网络交易采取实名登记、缴保证金、信用评价、第三方支付等形式经营,但微信交易则没有以上限制。

二、微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微商经营前期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

在微信营销中,商家高调宣称自己的商品物美价廉,甚至吹嘘成名牌产品,这些虚构商品品牌、商品功能和经营者资质等行为,极易引起消费者误解,产生欺诈消费者的事实。

(2)微商经营中缺乏诚信――商品质量难保障

微商在前期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方式宣传商品,打动买家但缺乏有关产品参数和产品评论的详细信息,所以消费者很难了解商品的真实质量,一些不良商家便趁机仿制并销售些假冒商品或者“三无”产品来欺骗消费者。

(3)微商售后无保证

消费者维权艰难。

微商没有主体资格证明、经营信息超二次以上分享,这些导致经营者的主体身份呈现虚拟化特性,再加上消费者缺少消费凭证、受害者随时会被删除、“拉黑”,从而使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

(4):微商营销模式――走在传销的边缘

微商营销通过尽可能多地添加好友,从而圈养出潜在的受众群体,同时通过刷屏来强化印象,但其本质有依靠发展下线、人头购买产品再对外进行销售的嫌疑。传统实体销售、电商都是以商品为中心,把商品摆在货架或者网上,想尽办法摊销或促销,而传销和微商是以关系为中心,销售对象是周边熟悉的、有联系的人,其本质是把“关系”转换成金钱。

三、微商经营行为管理应多措并举

微商经营中自律缺失、监管缺失只能让微商倒在“春天里”,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寻找到针对微商管理放与管的平衡点。

(1)微信平台应加强微商监管

腾讯微信平台目前已经发布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和《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两个制度,通过采用“封号”来限制好友人数和优化发展下线分销模式,下步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第一:平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腾讯作为微商媒介载体不可一直强调自己的社交属性,不能片面认为很多交易是通过朋友之间私下完成,和平台本身没有关系,应承担起作为平台提供方承担的社会责任,况且这个责任还是依法有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明确要求提供服务的平台运营商应当承担网络平台提供者的管理责任。

第二:微信平台应优化运营模式

首先:微信平台应当进步细化交友、商业两个属性。通过细化达到社交圈与商业圈既有交叉又有分别,既满足人们感情联络的需要,也切合人们消费购物的需求。其次:微信平台应嵌入专门的电商平台,建立微商准八制度。最后针对微信商业行为,应建立微信商家诚信评价制度。

第三:平台应强化制度方面建设。

在制度层面,平台运营方要完善侵权投诉机制、违法行为举报机制,建立售假和违法行为监测系统,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防范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监管部门加强微商经营行为监管

微信、微商作为腾讯的新兴支柱业务,仅靠“自律性整顿”难以做到自身革命的彻底性,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第一:执法部门应建立微商数据库

工商部门应以《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21条确立的经营统计资料报送制度为基础,从微信运营商处取得属地企业和个人从事微信交易的有效信息。将交易信息数据和已有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建立关联,形成可供利用的数据资源

第二:强化执法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首先推动微商行业执行营业执照注册登记和实名制登记认证工作,使微商经营主体清晰可查。其次建立微信营销行为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已有的工商网络监管系统实现对接,对从事违法行为的微商采取注销账号、屏蔽交易链接等科技手段,阻止违法经营行为。最后对有关投诉举报,及时采取'工商介入、平台配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处理,并进行披露和通报。

(3)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整体而言网络交易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需要继续细化、精确。第一:细化相应法律法规。例如:《禁止传销条例》自2005年开始施行,鉴于当时还未出现微信这种社交工具,对这种新型传销并未涉及,条例规定了八种查处措施,很多措施无法适用微商传销,这些都需要进步细化。第二:通过扩大解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体的方式,将微信交易正式纳入消法调整范围。对于消法所限定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概念进行扩大解释,应明确将新型社交软件买卖交易行为及其主体认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范畴。

<

《侵权责任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生产者承担产品责任不以其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只要有损害事实,生产者均应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法律规定生产者承担责任实行严格责任原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产品设计、试制、投产和制造过程中,生产者对产品的缺陷具有控制能力,在实现产品事故的损失最小化方面较之购买者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使其承担无过错责任,可促使其实行技术更新,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另一方面,生产者较购买者更有能力承担损失,它可以通过产品责任保险以及提高产品价格分散风险和成本。

现今美国产品责任法则有了不同的动态,虽然仍以对生产者课以严格责任为主流,但在1997年的《第三次侵权法重述:产品责任》中有了新发展,针对其所划分的三类产品缺陷,确定了有差别的归责方式:对于制造缺陷,生产者被要求承担严格责任;而对设计缺陷和警示缺陷,则除非该产品达到了”不合理的危险“标准,以及原告提出了合理的替代方案,否则不承担责任,显然,后两者的责任承担,已不是完全以严格责任为原则了。

三、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的立法建议

(1)制定独立的《产品责任法》

当前,我们国家还没形成具有独立性的《产品责任法》,而跟产品相关的责任权责制度都包含在《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这种”公私不分“的大杂烩式的立法体例造成法律之间存在诸多不协调因素,并使人们误认为产品责任跟产品质量责任是一样,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解决的是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而产生的民法、刑法等法律上的义务,有些质量标准是我国的,有些是国际上的,有些是一些联盟的。但是产品责任重点是指因为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使用者受到身体、精神、财产等损害,强调商品经营者和购买者之间由于产品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所以,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缺陷责任是不同的内容却被规定在一个法律文件中了,比较容易让大家产生思想上的误解,混乱概念。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制定独立的产品责任法明确因产品缺陷导致购买者受到损害的责任问题,用独立的法律文件来规定责任原则、赔偿范围、构成要件等相关内容,有了法制支持,可以为受到产品缺陷的消费者得到合理及时的补救措施。

(2)完善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及范围

《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在该法律上所承认的缺陷主要是产品会对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危险,而损害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是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若不满足则不符合标准。“根据该法律解释,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产品缺陷的认定是不统一的,两个不同标准带来的则是标准模糊。因此,当实际发生产品损害到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时,采用哪一个标准是具有争议的。笼统的双重标准势必引起产品缺陷认定的疏漏,最终导致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护。笔者认为,我国对产品缺陷的认定可以效仿国外的先进规定,用不合理危险定为认定唯一标准,抛弃原本的两个标准。因为”不合理危险“是一个抽象概念,所以在立法或法律解释中要确定不合理危险其实是产品存在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性。

(3)进一步明确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

我们国家在产品责任立法上对责任主体的确定是不够明确的,不明确造成的是其指出的涵盖内容是模糊的。我们国家的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有两块:产品生产者和产品销售者,但法律上对产品生产者与销售者的概念和范围未做详细说明。我国产品责任的权利者是受害人、被侵害者,但是法律上又无对受害人、被侵害人的具体范围作出详细说明,使得发生了也没法律条文界定,这样就让一些本来理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避开、逃脱实际责任,受害人等不得依法得到合理赔偿。所以,在立法这块要参考《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第1条、第3条的规定,生产者包括:”制造人,含成品制造者、原材料生产者和零部件制造者;准制造人,即在产品上表明自己是该产品生产者的人;进口商,指在商业活动过程中以销售、出租或其他形式的分销为目的将产品输入共同体市场的人;供应者,在不能确定生产者的情况下,产品的供应者视为生产者。“

(4)完善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产品质量法》第42 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了不同的原则,即对生产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销售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这种规定存在矛盾,在销售者无过错的情况下,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2条的规定,受害人主张权利将不会被法院支持。而根据第43条,受害人则可以获得赔偿。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笔者认为我国在产品责任立法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统一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实现与《民法通则》的协调一致。

(5)完善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制度我国现行立法产品责任赔偿范围过窄、赔偿数额偏低。笔者认为应该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由财产损害赔偿、人身伤害赔偿扩展至精神损害赔偿。同时,借鉴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存在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生产者在利益驱使下生产大量不合格商品甚至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产品。若仅仅要求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已不足以遏制其继续生产劣质产品。因此,我国应尽快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严厉制裁产品侵权行为。

>参考文献:

[1] 韩成园.商标所有人的产品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0.10

[2] 范晓宇.商标所有人的产品责任研究[J]

[3]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

[4] 张少峰.论产品缺陷责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

[5] 黄晶晶.完善我国产品缺陷及产品责任主体制度的建议[J].法治在线.

第五篇:大学生对微商的看法市场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微商的看法市场调查报告

郭东雪32 刘洪月34—调查问卷

戚青霞07 任俊26 ——问卷分析

刘松11 高晗23——幻灯片

单有为22——编写报告

2014级财务管理4班大学生对微商的看法市场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现在在大家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在做微商,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面,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了150人作为调查的对象,以此来了解大学生对微商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其中男生人占总人数的34.5%,女生占总人数的65.5%。在这些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82.44%的大学生是经常使用微信的,只有17.56%的学生没有经常使用微信。

二、基本情况

在这些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朋友圈里面有微商的占61.36%,很多朋友都有微商的占23.42%,朋友圈里面没有微商的人数占15.22%。

朋友圈里面的微商经营商品的调查中,化妆品的占64.17%,服装包包的占52.93%,零食小吃的占38.88%,外国代购的占44.03%,植物花卉的占12.88%,宠物食品的占11.01%,其他的占21.55%。

感觉朋友圈的微商对自己有一定帮助的占29.27%,感觉对自己没有影响的占36.53%,其中造成不好影响的占34.19%。现在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微信圈里面有很多的同学朋友们有人在做微商,如果自己对他们发的商品不感兴趣感觉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可以选择屏蔽的。

对于是否愿意在微信圈处购买商品的调查中,不愿意,觉得商品质量没有保障的占42.15%,一般,觉得和淘宝没什么区别的占51.52%,愿意购买,觉得商品质量有保障的占6.32%。个人觉得如果朋友微商里面的东西感兴趣的还是可以购买的,毕竟是自己所认识的熟人会比较好一点的。

相信微商能够提供正品保障的调查中,27.63%的学生是感觉不相信的,64.4%的学生是持着怀疑的态度的,7.96%的学生是比较相信微商能够提供正品保障的。现在很多人都是直接通过聊天软件付款的,这样的付款方式只有15.46%的学生是比较放心的,57.38%的学生是半信半疑的,还有一些学生是不相信的占27.17%。

微商与淘宝相比8.67%的学生认为微商比较值得信赖,因为是朋友推荐的,比较陌生人来的可靠;68.62%的学生感觉这这两种功能差不多,但是要看商品而言,还有22.72%是都不相信微商和淘宝的,买东西最好去实体店比较好,比较靠谱。43.33%的学生喜欢微商是因为它比较交易方便快捷,因为在微商上的选择是多样性的占23.19%,还有一些学生是想顺应潮流趋势的占33.49%。

在微信圈中我们有时候会碰见一些朋友会叫我们帮忙一起推广微商产品时,17.8%的学生是直接拒绝的,假装没有看到,不予回应的学生占32.32%,当朋友开口要求时同意帮忙,但会不情愿的学生占36.07%,还有一些欣然同意的学生占13.82%。

19.91%的学生感觉微商发展前景是不好的,61.83%和18.27%的学生感觉微商前景一般和很好。为什么现在微商能够飞速发展的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是因为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比较强的占43.33%,经济快速发展的占42.39%,微商完善的购物体系占14.29%。

现在社会就业压力是非常大了,一些人认为做微商可以解决就业难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觉得微商成本低,初期投入较少,不需要面试可以当做一种职业的占20.61%,感觉一般,有利于解决就业的问题但是不是一个好方法的占48.48%,还有30.91%的人觉得微商不算正式的职业,不能解决就业问题且风险较大。

三、建议

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各种兼职或者创业,大学生微商已是校园里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平衡好学业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和老师是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

通过做徽商,大学生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也为将来的社会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大学生们是个不错的锻炼。除此之外,大学生做微商要合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让学习和实践相冲突。

下载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微商食品的看法和监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质监绿园分局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长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绿园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统领,认真履行部门监管职责,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食品监管先进经验

    市食监所组织市民巡访食品生产企业 进一步推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发布时间:2009-09-23 浏览次数: 10 字体:【大 中 小】 9月16日,市食监所联合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和徐汇区湖南街道......

    食品监管(推荐五篇)

    聚焦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牛奶之觞后,度过了较为平静的一年,但年终岁尾的“问题奶粉”又死灰复燃,可口可乐“雪碧含汞”,“主食转基因”安全问题引起全民激辩,春......

    食品监管工作方案

    食品监管工作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食品监管月报

    附件2:填表说明: 1、每月10日前报上月工作情况;2、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会常委会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明确属于质监部门监管范围......

    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2011年XX市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在省局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市质监局认真履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职责,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强化......

    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完善监管机制我局按照都江堰市食安办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应急预案和工作计划,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

    大学生对校园微商及其发展趋势的看法调查

    淮阴工学院 题目:大学生对校园微商及其发展趋势的看法调查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学 院:班级: 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淮阴工学院学生对校园微商及其发展趋势的看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