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开放大学 电大 统计学原理 考试总结
统计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10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B.数量标志)。
2.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B.复合分组)。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等于100%)。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总体标志总量)。5.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6.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有关)。
9.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D.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质量指标)。
C
10.下列数列中那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数列)。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B.总体单位)。
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3.海关对某种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查,适于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4.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有一名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则这名学生应归入(B.70-80分这一组)。
5.总量指标是用(A.绝对数形式)表示的。
6.反映所研究现象内部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的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
7.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权数相等)。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定基发展速度)。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商品销售量随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
10.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负相关)。1.要了解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C.该地区全部国有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2.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总量指标)。
5.2014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相对指标)。6.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7.抽样误差是指(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9.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A.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10.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总体单位)。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工人性别)。
3.要调查某市国营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则()。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报告单位是每个企业
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5.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资金利税率分组()。C.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
6—
10、C D C C D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以上的正
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12.下面哪些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13.在组距数列中,关于组中值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当各组内标志值均匀分布时,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D.在开口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14.在工业普查中,()。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1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产品销售量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11.下列属于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是()。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1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1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14.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B.产量总指数 C.销售量总指数 11.统计整理的方法是()。A.统计分组 B.统计汇总 E.编制统计表 1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A.可以连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13.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A.样本单位数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14.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1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1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农产量调查 E。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1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13.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A.家庭收人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E一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4.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15.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题目正确与否,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1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17.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每个单位在某个品质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一 般水平的综合指标。(×)18.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19.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20.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17.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18.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19.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报告期。(√)20.在动态数列中,时期数列各指标数值是能够直接相加的。(√)16.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17.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18.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19.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2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 的不同划分的。(√)16.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全面调查。(×)17.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18.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 代表性就越小。(√)19.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20.若将2000-2014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 为时点数列。(√)
四、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题15分,共60分)
21.已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人口数如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资料计算2013年我国两类性别人口所占的比重和人口密度指标,并说明所计 算的两个指标分别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22.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0名学生,对会计学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 查,得知其平均分数为75.6分,样本标准差10分,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23.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4.某地区人口数从2000年起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截止2005年人口数为2100万。该地区200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700斤,到2005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2000年-2005年发展速度。
第二篇:国家开放大学 电大基础会计 考试总结
基础会计
一、单项选择
1.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A.货币量度)。2.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A.经营成果)。
3.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D.账户性质)决定的。
4.会计科目是对(C.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5.以下各账户中属于费用账户的是(D.财务费用)。
6.在供应过程中,在实际成本法下,用来归集记录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是(A.“在途物资”)。
7.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时,应(B.贷记“库存商品”账户)。8.收款凭证左上角“借方科目”后应填写(B.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科目。9.下列明细账中,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C.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C.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1.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C.2007年)。2.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C应收账款)。
3.账户是根据(A.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4.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5.账户中各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表示。
C.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6.在下列账户中,期末需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是(D.管理费用)。7.下列项目中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是(A.固定资产出售净收益)。8.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笔业务,按规定应编制(D.现金付款凭证)。9.下列各项中应建立备查簿登记的是(D.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A.财政部)。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反映和控制)。
3.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B.货币量度)。4.下列不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D.制造费用)。
5.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其分类标准是(C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
6.能够提供企业某一类经济业务增减变化较为详细会计信息的账簿是(A.明细分类账)。
7.采用收付实现制,由于没有将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进行配比,因而也就不能正确计算各期的(D.经营成果)。
8目前,我国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是(D.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中的经营业务)。
9.下列账薄中可以采用卡片账的是(D.固定资产明细账)10.在一些规模小、会计业务简单的单位,应(B.在其他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1.在实际成本法下,用来归集记人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是(C.“在途物资”)。3.张华是公司的总经理,其出差报销差旅费10 000元,应记入(D.管理费用)账户。
5.已知某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营业成本200万,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销售费用5万元,营业外收入8万元。填人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是(B.65万元)。
6.“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应填人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B.预收账款)。
7.某企业某年10月份“原材料”账户期末余额为100 000元,“库存商品”账户期末余额为120 000元,“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为30 000元,“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为200 000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应填入(B.250 000元)。
8.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D.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9.支付职工差旅费发生的现金流出属于(C.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10.按照现行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应于终了后(C.4个月)内对外报告。
2.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是根据()计算的。
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 3.下列引起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交易、事项是(B.收回赊销款存人银行)。4.按经济内容分类,“制造费用”账户属于(A.成本类)账户。5.将现金存人银行这笔业务,按规定应编制(B.现金付款凭证)。
6.企业用现金支付某职工报销的市内交通费78元,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为借记管理费用87元,贷记现金87元,并登记入账。对当年发生的该项记账错误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B.红字更正法)。
7.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C.谨慎性)。8.资产负债表结构设置的依据是(C.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9.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根据企业的(C.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C.财政部)。
二、多项选择
11.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A.填制和审核凭证 B.登记账簿 C.成本计算 D.编制财务报表E.财产清查
12.费用的发生可能会引起(A.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减少 C.所有者权益的减少)。13.每一笔会计分录都包括(A.金额 C.账户名称 D.记账方向)。14.下列可以用来作为分配材料采购费用标准的有()。B.材料的体积 C.材料的买价 D.材料的重量 15.下列属于会计法规体系的有()。
A.企业会计准则 B.统一会计制度 C.会计法 D.会计行政法规 11.会计计量的属性有()。
A.可变现净值 B.现值 C.历史成本 D.重置成本 E.公允价值 1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收入”要素的有()。
A.提供劳务的收入 C.销售产品的收入 D.销售材料的收入 13.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公式有()。
A.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一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B.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14.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有()。
A.货币计量 B.会计分期 C.会计主体 D.持续经营 15.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应根据()之和来填列。C.主营业务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12.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A.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B.资产类账户贷方登记减少额 C.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 E.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 13.下列费用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14.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依据投资者的身份不同可以是()A.国家资本金 B.个人资本金 C.法人资本金 E.外商资本金 15.确定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有(A.永续盘存制 B.实地盘存制)。
ABCD
12.下列账户中,在期末结账后有余额的是(A.生产成本 B.在途物资)。13.企业分配工资费用时,应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借记以下有关科目()。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14.权责发生制要求()。
A.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人利润表
B.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5.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有()。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D.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11.会计方法应包括()。
A.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预测方法 D.会计决策方法 E.会计考评方法
13.账户的结构一般应包括()等内容。A.账户名称 B.日期和摘要 C.凭证编号 D.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E.余额
14.以下各项应在“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的有()。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教育费附加 E.城市维护建设税 15.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编制的依据有()。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三、简答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共15分)16.什么是平行登记?其要点是什么?
答: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其所属的有关明细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平行登记的要点有:(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依据相同;(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方向一致;(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登记的金额相等。17.财务报表的种类有哪些?
四、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每题3分,共30分)
18.收到购货单位归还前欠甲产品货款50 000元,存入银行。
19.计算分配本月职工工资:生产甲产品工人工资6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 000 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2 000元。
20.经理王平报销差旅费4 800元,余款200元退回现金。21.预提企业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1 800元。
22.月末,将本月制造费用42 500元计入所生产甲产品的生产成本。23.公司本月份生产甲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结转已完工甲产品的全部生产成
本472 000元。
24.公司销售甲产品价值200 000元,增值税34 000元。收到150 000元并存入银行。其余84 000元尚未收到。
25.用银行存款20 000元支付产品广告费。
26.结转已销售甲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113 000元。
27.以现金支付违约罚款3 600元。
五、计算分析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25分)28.某企业20**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150 000元,材料已入库,货款暂未支付。(2)从银行存款户提取现金20 000元。(3)以现金支付职工预借差旅费6 000元。
17.答: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由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不同,其财务报表的种类也不尽相向。对企业而言,可按照以下不同的标准将财务报表划分成不同的类别:(1)按经济内容分类。按财务报表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静态报表是指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动态报表是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情况、现金流动情况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3分)
(2)按编报时间分类。按财务报表编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中报和年报。中报,即中期报表,是在中间的某一时期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期报表涵盖的时间短于一个会计,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年报,即报表,是在年末编制的,按反映企业年末财务状况和内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一般而言,月报要求简明扼要,及时反映;年报要求揭示完整,反映全面;而季报和半年报在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方面,则介于两者之间。(2分)
三、简答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共15分)16.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账户。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2)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3分)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2)作用不同。总分类账 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分类账资料的综合,对所属明细分类账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是对有关总账的补充,起着辅助和补充说明作用。(4分)17.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质量提出了八项要求:
(1)客观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相关性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约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明晰性要求。明晰性要求实质上是要实现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即企业编制的财务会 计报告要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要求。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 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要求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两方面要求。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要求。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 同的报告方式。具体来说,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报告,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和报告手续,合并反映。
(7)谨慎性要求。是指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和报告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8)及时性要求。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四、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每题3分,共30分)18.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800 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19.从银行存款户提取现金10 000元。
20.经理张利出差预借差旅费5 000元,以现金支付。21.购进原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45 000元,增值税7 65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30 000 元,其余暂欠。
22.以银行存款购入办公用品一批,价款共1 800元。23.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供货单位材料款20 000元。24.收到客户前欠货款120 000元,存人银行。25.以银行存款300 000元归还到期的短期借款。
26.投资者追加投入资本500 000元,款项收到存入银行。
27.经理张利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4 800元,退回现金200元。
四、编制会计分录(每题3分,共30分)参考答案
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8.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短期借款 800 000 19.借:库存现金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20.借:其他应收款 5 000 贷:库存现金 5 000 21.借:原材料 45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7 650(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0 000 应付账款 22 650 22.借:管理费用 1 800 贷:银行存款 l800 23.借:应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24.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应收账款 120 000 25.借;短期借款 300 000 贷:银行存款 300 000 26.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 500 000 27.借:管理费用 4 800 库存现金 200 贷:其他应收款 5 000
五、计算分析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25分)28.某企业账户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金额单位:元
要求:根据上列账户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各账户的性质计算每个账户的未知数据并填入表中。
29.乙公司20**年12月份有关损益类账户发生额如下表所示。金额单位: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多步式利润表(企业所得税税率25%)。(本题13分)
三、简答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计15分)
16.什么是会计凭证?其有何作用?
答: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1分)(1)能够及时、正确反映经济业务完成情况,为会计核算提供可靠资料;(2分)(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单位内部控制;(2分)
(3)加强会计监督,控制经济运行。(2分)
17.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4分)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4分)
四、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每题3分.计30分)18.用银行存款35 000元,购置新设备一台。
19.经理王平报销差旅费3 800元,余款1 200元退回现金。
20.购人A材料3 000千克,单价10元,计30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21.公司销售甲产品价值30 000元,收到货款10 000元并存人银行,其余20 000元尚未收到。
22.计算本月应交4 500元销售税金。
23.结转已销售甲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65 000元。24.本月摊销书报杂志费200元。
25.收回销贷款50 000元存人银行,记账凭证及账簿中误计为5 000元,请予更正。26.月内盘亏的某项设备,现经批准按规定处理。该项设备账面原值6 000元,已提折旧4 000元。
27.假定本月实现利润总额12000元,所得税率为25%,计提本月应交所得税。
五、计算分析题(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25分)
28.某企业201*年1月31日银行存款余额为45 460元,2月1日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付上月购料欠款15 600元(支票号码411)。(2)预收大华公司货款5 668元,款项已存人银行。
(3)开出现金支票一张,提取现金1 200元(支票号码256)。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29.某企业9月30日银行存款余额为92,000元,银行对账单的存款余额为105,000元,经核对发现有以下未达账项:
(1)将转账支票600元送存银行,企业已记存款增加,银行尚未记账;(2)企业开出转账支票450元,企业已记存款减少,银行尚未记账;
(3)企业委托银行支付本月水费150元,银行已记存款减少,企业尚未记账;(4)企业委托银行托收的货款13 300元,银行已收妥,企业尚未人账。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三、简答题(第16题8分,第17题7分,计15分)16.什么是记账凭证?如何审核记账凭证?
答: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直接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2分)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包括有:(1)内容是否真实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经济内容是否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相同、金额是否相等。(2分)
(2)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审核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明细科目)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金额是否正确。(2分)
(3)项目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日期、凭证编号、附件张数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摘要是否清楚。(2分)
17.我国会计法律规范分为哪几个层次?各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四、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每题3分,计30分)18.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1 000元备用。19.用银行存款20 000元支付产品广告费。
20.厂长李明出差回厂报销差旅费2 900元,交回多余现金100元。21.收到光明工厂还来前欠货款456 300元,存人银行。22.向银行借款50 000元,期限3个月,接到银行通知,该笔借款已划入本企业账户。23.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在职职工工资80 500元。
24.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 000元,其中:车间固定资产折旧1 500元,其余固定资产折旧500元。
25.按税后利润100 000元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6.上月盘亏并已入账的原材料100公斤,现已查明原因(其中20公斤为定额内自然损耗,80公斤为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经批准,按相应规定进行处理。该材料的单价为10元。
27.销售不适用材料一批,价款2 000元已存入银行。结转已销售材料的实际成本1 500元。
五、计算分析题(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25分)28.某企业10月31日库存现金期末余额为2 000元,11月发生下列有关库存现金的经 济业务。
(1)1日,从银行提取现金3 500元备用。
(2)2日,李明预借差旅费3 000元,以现金支付。(3)3日,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285元。
(4)8日,李明报销差旅费,退回多借现金100兀。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
17.答: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准则(制度)三个层次。(1)会计法是调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切会计法规的母法,在会计法体系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和最高的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和指导一 切会计工作的准绳,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2分)
(2)会计行政管理法规,包括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和会计规章。(2分)
三、筒答题(第16题8分,第17题7分,计15分)
17.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四、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每题3分,计30分)
18.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200 000元,生产用房屋8 000 000元,新设备500 000元。
19.赊购材料一批,价值20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0.本月材料仓库发出材料如下: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50 000元,车间一般消耗领用材料8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2 000元,专设销售门市部一般消耗领用材料1 000元。2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3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4 200元。
22.结转已完工甲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350 000元。23.以银行存款支付违约罚款5 000元。
24.收到某工厂偿还前欠货款86 000元存入银行。
25.计算本月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800元,教育费附加200元。26.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27.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一台,估计原值45 000元,现值36 000元。
五、计算分析恿l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25分)
28.某企业10月31日库存现金期末余额为2 000元,11月发生下列有关库存现金的经济业务:
(1)1日,从银行提取现金20 000元备用。
(2)2日,李明预借差旅费5 000元,以现金支付。(3)3日,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960元。
(4)8日,李明报销差旅费,退回多借现金215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 库存现金日记账I三栏式)
29.某公司201×年10月份期末账项调整前和调整后利润表有关项目金额如下
利润表(简化)
201×年10月份
【要求】试比较分析上表有关数字,列出期末调整分录。答案可作合理假设。17.答: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是否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发生支付现金的责任即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及债权和债务。
第三篇:国家开放大学考试复习题-政治学原理
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A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D 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1880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B 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1970年代以后C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改革和经济干预A AD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AD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AD是多党制的典型。
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方案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来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B是天生的民主派。
B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B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B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C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C是政府的灵魂。
C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D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D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D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D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
按照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国家从产生至今,相继出现过ABCD几种类型。
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公正和博爱四种美德B 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D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A 布坎南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B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AD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C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A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AC
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D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BD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D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A
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ABD关系。
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B
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AC
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的形式来实现的。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现的A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两党制B
而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B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A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为思想核心。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CD 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系。
多元民主理论认同A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A 福利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B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自由权上B 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A 公共性是政府的灵魂B 公民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B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A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A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政党的典型。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支部型政党的典型B 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ABC 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A 国家保护ABCD公民的个人民主权利。
韩非指出政治就是A“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汉密尔顿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B 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从而确定“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和界限A 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D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生态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B
霍布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来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B
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CD这样的观念。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C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B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A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A 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CD
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B
理论与策略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A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D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自治A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D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A
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A 两党制以CD最为典型。两党制以英、美最为典型A
伦理与政治不分是道家思想的特色B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A 马克思主义对于D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A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A
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AD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B
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毛泽东所撰写的ABCD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美国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B
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孟德斯鸠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B 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18世纪中期B 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B
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ACD民主制。
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民主,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A 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 权力制约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B 人们把古希腊A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人们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A 儒家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B 儒家和墨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B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 主张以德服人A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C 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CD认同之上的合作。
善治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B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A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BCD 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则A 神权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A 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D为特点。
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A 孙中山先生是A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先生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A 所谓“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行使国家统治权利A 所谓民主化就是对社会政治体系摆脱B的过程。
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D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对政治体系的要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ABCD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AD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无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B 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 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德国B
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BCD 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B
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 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BD。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基本原则中D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法制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B
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BCD
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D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统一而要求元首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B 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C为特点。
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自由经济为特点B
现实主义方案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B 宪政的核心是D
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A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A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A
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D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英国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A
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ABC等舆论形式。
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调查、报道、批评等舆论形式B 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D
新右派对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美国的里根政府推行的市场化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A
基础之上并只能就不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B 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ABCD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A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限任、监督和选举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A 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 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议行合一原则是A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哈贝马斯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B 英国政府一直在AD的轮流执掌之下。
英国政府一直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轮流执掌之下B 舆论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B 舆论监督以其ABCD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过程。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A 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之间的AC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B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BCD 在现代法治社会,社会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B 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B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B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B 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的明显差异的根源在于人们对AD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针对政治制度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 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革A
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产物。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A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B
政治参与常见的和主要的方式有ABCD 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
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A
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为核心的公民权利过程。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A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的理解。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治理的理解B 政治权力具有ABCD的特性。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A
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ABCD和《权利宣言》等等。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
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A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ABD 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A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显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A
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BD
A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A 治理方法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D精神的结果 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民主精神的结果B 中国道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在野党B 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势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C而展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A 资本主义将B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A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 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权力制约原则,法制原则和监督原则三项原则B 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 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 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A 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汉密尔顿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A 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社团和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
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CD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2015行政诉讼法考试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 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6、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7、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8、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9、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0、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颂发许可证、执照等行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1、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12、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13、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的行为。
14、行政处罚:是行政区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15、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16、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17、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18、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19、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20、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第五篇:统计学原理 总结
统计的基本任务
所谓推断,就是以样本所包含的信息为基础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判断、预测和估计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分析法4.统计模型法5.归纳推断法
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凡是客观存在,并与某一项同性质基础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事物组成的整体,称为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称为总给单位;随着研究和目的和任务的变动,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变换。
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主要区别:1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特征,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主要联系:1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2 在一定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
统计工作的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3.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范围分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的时间是否连续 分经常性调查(连续)、一次性调查(定期)3.按调查组织方式分
统计报表调查、专门调查
统计调查方式
普查 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统计调查方法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网上调查法、邮寄调查法、电话调查法等。
调查方案设计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注意: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三者是不同的概念)
3.确定项目和拟定调查表(注意四个问题)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注意: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登记时间三者的不同)
5.制订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一)统计误差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类
(二)统计误差根据是否带有倾向性,又可分为系统性误差(系统性登记误差、系统性代表误差)和非系统性误差(非系统性登记误差、非系统性代表误差)
什么是平均指标 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就社会经济现象变量数列的分配情况看,通常是接近平均数的标志值居多,而远离平均数的标志值少;与平均数离差愈小的数值的次数愈多,而离差愈大的标志值次数愈大,形成正离差与负离差大体相等,整个变量数列以平均数为中心而波动的状况。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f1=f2=fn 相等 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
众数1.数量不唯一性
2.位置平均数,其数值不受极值的影响
3.其计算的假定前提是:数据分布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即假定众数所在组与相邻两组的频数之差反映了数据分布陡峭上升而缓慢下降这一特征;且众数组的频数在该组内是均匀分布的。中位数 ① 数量唯一性;
② 位置平均数,其数值不受极值的影响;
③ 其计算的假定前提是:数据分布具有明显的
集中趋势,且中位数组的频数在该组内是均匀分
布的;
④各变量值与中位数的离差绝对值之和最小。即:
∑│Xi-Me│=min 动态数列概念及意义
概念 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时间序列,它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所形成的一种统计数列,即将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一个动态数列
意义
时间数列分析可以描绘社会经济现象变化的过程;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速度和趋势;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还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进行预测。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
(一)时距扩大法:只能对数列修匀,不能预测。
(二)序时平均法
(三)移动平均法:可以对数列修匀或预测,但有时滞效应。
(四)数学模型法
1.直线模型法:重点介绍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模型。** 2.曲线模型
时间数列构成要素
一是时间要素
二是反映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数量表现的统计数据
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般将时间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
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时期长短应相等 2.总体范围应统一 3.计算方法要统一 4.经济内容应相同
如何选择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水平法:侧重考察末期水平,。累计法:累计法侧重考察整个计算机的总和水品
简述测定季节指数的原始资料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其计算的一般步骤是:
1、计算数年内同月(或季)平均数;
2、计算总的月(或季)平均数;
3、计算各月(或季)的季节指数:
4、预测,根据季节指数预测未来某年各月或各季的数值。
季节指数=同月(年)平均数/总平均水平
移动平均法能不能剔除季节变动?为什么?
原始资料平均法简便、易懂,但它没有考虑长期的影响。所以,计算出的季节指数不够精确,尤其是在原始数列中存在长期趋势且波动较大时,就对前后期的平均数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季节指数的精确性大打折扣
统计指数的作用
1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用指标体系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3通过编制指数数列,反映现象变化的长期趋势。
综合指数的编制步骤
1确定指数化因素:要研究其数量变化的因素。例如,产量综合指数中,产量为指数化因素。2确定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直接相加的因素转化为可以相加的因素(同度量作用和权数作用)。例如,产量综合指数中,价格为同度量因素。3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原则如下: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指数体系的作用
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分析各个因素对于现象总体变动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
2.利用指数体系还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
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
(一)概念 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一种方法。
(二)要点和步骤** 1.构建指数体系,将总指数分解为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2.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测定某一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3.相对数分析:现象总变动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4.绝对数分析:现象总变动额等于各因素影响额之和
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步骤
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3.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选择评价指标的合成方法。常用加权平均或几何平均法
在实践中,比较成熟、可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标准比值法和功效系数法 本章小结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步骤**
1.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三、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在掌握非全面资料时有独特的优点,具体编制有两种情况:
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用以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价值额为权数算术平均。
2.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以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价值额为权数调和平均。
四、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作用与建立
(二)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分析。
1.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法
2.总量指标的三因素分析法
五、统计指数在我国的应用(了解)如工业生产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抽样估计的特征
1.抽样估计是由部分推断总体的一种认识方法。2.抽样估计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抽样估计运用的是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方法。4.抽样估计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总体方差的确定
1.用抽样方差资料代替。已经证明,样本方差相当接近总体方差。这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用过去调查所得的资料,既可以是抽样资料,也可以是全面资料。如果有几个不同的总体方差资料,则应选用最大值。
3.对成数的方差,可以选用最大值0.5*0.5=0.25 点估计法的评价
1.计算简便直观,一般不考虑抽样误差和可靠程度。
2.适用于对估计准确与可靠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确定样本容量的必要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抽取的样本单位数紧密联系。但是如果抽样单位数过多,不仅会影响统计资料时效性,还可能受人员、经费等物质条件的制约;而抽样单位数过少,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定样本容量是抽样调查之前所关心的中心问题。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
1.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标志的变动程度越大,确定的样本单位数就多。
2.允许的误差范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允许的误差范围越小,相应地必须抽取的样本单位数就多。
3.抽样推断的置信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的可靠程度越高,所必须样本容量越大。
4.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由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有不同的抽样误差,所以在误差保证相同时,它所必须抽样单位民必然不。
简单随机抽样特点:1)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均等;2)简便易行;3)适用于: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异程度不大(均匀分布)时,否则不宜。
机械抽样
1.概念
又称等距抽样或系统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单位的组织方法。
2.特点
1)是不重复抽样;
2)可保证被抽选的单位在总体中均匀分布,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整群抽样
1.概念:又称集团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再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地抽取若干群,对被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2.抽样方法
第一步:先将所要研究的总体根据需要划分出若干群; 第二步:把各群按时间或空间顺序编号;
第三步:按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群。
显然,整群抽样是不重复抽样,其实质上是以群代替 单位标志值之后的简单随机抽样,并对选中群进行全面 调查,所以只存在群间抽样误差,而不存在群内抽样误 差,这一点和类型抽样只存在组内抽样误差,不存在抽 样误差恰好相反。
抽样估计的置信度与精确度
1.置信度:表示区间估计的可靠程度或把握程度,也即所估计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实值的可能性大小,一般以1-
表示。其中
表示显著性水平,即某一小概率事件发生的临界水平。
置信度通常采用三个标准:
(1)显著性水平=0.05,即1-
=0.95
(2)显著性水平=0.01,即1-
=0.99
(3)显著性水平=0.001,即1-
=0.999 2.抽样估计的精确度:用置信区间的大小即抽样极限/允许误差来表示。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与精确度的矛盾关系。
在样本容量和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若希望抽样估计有较高的可靠度,则必须扩大置信区间,即必须降低估计的精确度;
若希望抽样估计有较高的精确度,即置信区间范围缩小,则必须降低估计的把握度。
即:抽样估计要求的把握度越高,则抽样允许误差越大,精确度越低;反之则相反。
整群抽样与类型抽样的区别
类型抽样划分的组称为“类”,作用是缩小总体,使总体的变异减少,而抽取的基本单位仍是总体单位;
整群抽样划分的组称为“群”,作用是扩大单位,抽取的基本单位不是总体单位而是群,从而简化抽样工作程序。
多阶段抽样
优点;1.便于组织抽样。2.可以获得各阶段单元的调查资料。3.方式灵活 4.抽样单位的分布较广,降低抽样误差。
适用情况
当总体单位很多且分布广泛,几乎不可能从总体中直接抽取总体单位时,常采用多阶段抽样。
统计指数分类:
按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个体指数,总指数
按指数性质不同: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按编制方法不同: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