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依法治理之我见(最终版)
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之我见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社区依法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活动。其主要特征: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性质,属于基层依法治理。
(二)社区依法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自然人、法人等。
(三)社区依法治理的客体,包括社区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文化事务及社会事务中的各类社会关系。
(四)社区依法治理的依据,是宪法、有关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五)社区依法治理的目标是使社区内成员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基本有章可循;社区居委会基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对社区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基本完善;社区居民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社区矛盾得以及时化解;社区稳定有更充分的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六)社区依法治理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区一级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和统揽全局的作用,发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主导作用,发挥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主体作用。
二、制约和影响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问题
我们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通过三个五年的普法依法治理,社区依法治理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的问题,其主要有:一是在治理的形式上,缺乏深入性和有效性;二是在治理的内容上,很少涉及家政家风和社会公德;三是在治理的方法上,主要以干部为主,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在治理的手段上,重法治、轻德治,重处罚、轻教育,存在着“工作不到家,教育不到人”的断层现象;五是作为社区依法治理主体的居民群众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参差不齐;六是在群众中还存在着社区“法律鞭长莫及,舆论微不足道”等模糊认识。此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优抚对象福利等社会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三、社区依法治理的主要内容及对策
(一)建立突出社区依法治理特征的运行机制。依法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党委领导、政府(办事处)组织实施、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社区成员配合、群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首先,从区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都要建立依法治理领导机制,做到组织健全,有专人负责;其次,要建立长运与近期相结合的目标机制,做到工作有目标;再次,要建立适应社区依法治理发展需要的投入机制,保障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发展;第四,要坚持从家庭入手、从源头抓起,使社区每个成员参与进来。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重点就是社区内的各级干部、青少年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及其私营业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法律、道德为主要内容,以规范、教育、监督为手段,以提高其法律道德素质为目的。二是要注重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的作用,利用社区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固定阵地,举办法律讲座、法律骨干培训和法制演出;利用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如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政法干警送法进社区、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竞赛、学生小手拉大手活动、模拟法庭表演等,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明氛围,使法律宣传渗透到每个家庭,做到社区成员人人知法、懂法、护法、守法。
(三)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区民主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实践。首先,要抓好社区党建工作,选好配强干部,理顺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党组织的关系,总结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揽协调全局的作用。其次,要按照《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全面推行居委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财务公开、政务公开活动,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第三,建立居民会议议事制度,实现居民讨论决定经济发展规划,讨论决定本居住区域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及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居民公约,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第四,建立社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便民措施,公开社区服务项目、办事程序、财务开支以及监督机制,确保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四)加强依法管理,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功能,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确保社会治安稳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聪明才智,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其次,要大力开展“安全文明小区”、“文明户”、“讲文明先进个人”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再次,要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第四,要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根据社区规模,按照“一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组建治安防范队伍,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治,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确保社区的安全。第五,要建立一支专(兼)职法律服务和咨询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
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社区依法治理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工作核心是社区民主自治,要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有序参与,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业;工作关键是加强社区党的领导、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保证是社区内居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二)社区依法治理必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社区依法治理领导组织要加强协调指导,社区内机关、单位等要互相配合,积极参与。
(三)社区依法治理要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进行。要为社区服务提供多种类型的法律人才,为社区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为社区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社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社区依法治理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围绕社区经济发展,围绕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如社区的环境治理、社区的治安管理、流动人口的管理、下岗及失业人员的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离退休人员的组织管理及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等。
第二篇: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地处XX市XX区中心位置区政府所在地,辖区东至坪山路,西至刺桐东路,南至泉秀街,北至津淮街。面积为0.7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共1285户,总人口有10210人,其中:常住人口5170人,外来人口5040人,社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汽车站、学校、农贸市场、医疗所、餐饮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商贸服务网点星罗棋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东美社区于2002年由原东霞居委会的东美自然村与新美居委会整合而成,自1999年以来,东美社区依法治居工作在区委、区政府、丰泽街道依法治理办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这一主线,坚持“规范提高,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居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营造安定稳定的法律环境,保障和促进了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完成企业总产值15600万元,上缴工商税收306.70万元,居财年收入从99年1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99年的7000元提高到9500元,并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不断提高社区经济水平。先后被授予省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示范社区、依法治居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丰泽街道全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五年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四到位”
社区坚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高度出发,对依法治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始终将其摆在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领导到到位。社区积极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任副组长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给予调整充实,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依法治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提高。二是责任到位。社区每年初都及时制定依法治理计划,并制定目标责任分解表,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位分管责任人,社区主要领导与上级党工委签定主要工作责任书并负总责,社区两委具体分管,并经常邀请有关部门阶段性检查,年终接受上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保证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和落实。三是措施到位。为了探索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东美社区在社区整合后积极到各社区进行学习取经,在新美居委会原有的材料上增补原东霞居委会的依法治理材料,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并在去年通过了区级检查验收,被区委授予依法治居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投入到位。社区每年都将普法、依法治理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五年来,社区共投入经费100多万元,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普法力度,不断提高市民法制素质
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社区每年都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工具,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并把握时机适时开展形式多样、有规模、有声势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素质。一是扎实抓好常规法制教育。社区积极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五年来,社区积极制定学法计划,坚持组织两委成员学法懂法,积极参与街道举办的法制教育和社区开展的法制学习讲座共60多次,重点学习了《宪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福建省计生条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社区两委成员于1999年12月顺利通过区普法办组织的普法测试,五年来,没有发现社区违反政策外生育的居民对象。同时,积极抓好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市民文明学校”“法制学校“等开办各种法制培训班,组织群众学法,并针对我社区流动人口较多的特点,在社区工业区内开展了流动人口法律知识测试活动和外来员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适时发放法制宣传手册,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素质。
二是扎实抓好中心工作法制宣传。社区积极利用重大节假日等重点工作时机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教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着重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时宣传《选举法》、《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五一”劳动节宣传《劳动法》和《工会法》;9月份宣传《兵役法》、《国防法》、《兵役登记条例》;每年六月份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充分利用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抗击“非典”的政策,法规,宣传防治“非典”的医学知识,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在“非典”时期辖区内治安良好,群众情绪稳定。在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时,结合打击和整治的重点,及时、适时地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国家有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时,就适时大力宣传,并组织学习,有效提高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又如:社区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征兵命令,积极抓好征兵工作,把社区内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中去。同时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积极组织社区青年群众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并大力抓好民兵军事训练。社区在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军民联欢活动,如开展“把温暖送到军营中”活动,积极到共建单位进行慰问,依照政策和法规落实军属优抚工作,在8月1日“建军节”对社区内的军属进行慰问优抚,巩固和发展军民、军政鱼水关系。
三是扎实抓好普法阵地建设。社区积极完善“六个一”建设,即一支法制宣传队、一份法制专刊、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一个法制专栏、一所法制学校、一套书籍。并充分利用“六个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五年来,我们共悬挂法制横幅标语50多条,张贴法制宣传公益广告500多张,入户发放法制宣传材料50000多份,举力大型法律宣传活动和法律竞赛活动1o多场次,出墙报、板报1oo多期,利用工业区每月定期放映电影、录象等,并开展消防演练、联防队演练,结合每年的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各有关部门开展送法入户,送法进厂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正确地引导了广大群众树立起自觉学法、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良好风气,为依法治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学以致用,努力实践依法民主自治。
依法自治是社区依法治理的前提,我们坚持狠抓社区两委成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从建章立制入手,实现依法建制,以制治居,依法办事。一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社区坚持开展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勤政廉政教育,积极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学习理论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积极贯彻开展区委组织的“检视建区五年路续写丰泽‘十五’后三的发展新篇章”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撰写“这五年我尽力了吗?”等材料,认真查摆五年来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缺点和问题,进一步地提高社区划工作效率、转变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法律培训,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五年来,社区工作者均无发生违法办事和违纪办事。二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社区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便民办事流程图张贴上墙向群众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接受群众监督。社区整合以后,及时在社区成员大会上选举成立议事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并相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围绕制度办公,以制度管理人。三是坚持民主决策。社区在制定社区章程、社区公约等,都能事先广泛了解社情民意,集中民智,听取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后才组织实施、上墙。如有重大议事课题,广泛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对议事内容进行表决后再公示,有效提高居民议事的透明度和广泛性。
四、实行居民自治,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
五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始终将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依法治居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实,特别是在2002年以社区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四个民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一是依法民主选举。东美社区自1999年以来在丰泽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依法进行民主选举,历经了村改居、居改社区的转换过程,并在2002年6月按照《选举法》和《城市居民组织法》,积极布置民主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四个社区机构层面,同时还积极组建了社区青年、妇女、计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众组织并依法进行选举,并将组织队伍建设渗透社区企业中,依次组建了企业工会和企业计生协会等,构建了高效运转的社区化管理体系。二是实行民主决策。东美社区按照选举程序合法推选产生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重大事项坚持由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如《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公约》、社区标志等,都在广泛征求全体社区居民意见上作了充分的修改,使其更趋向合理化、合法化。社区工作规划和制度工作计划也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论述通过,并按照要求,坚持每年召开3次以上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汇报和涉及成员利益的事。如社区在此次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的活动中,我们经常依托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向居民代表们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整治内容和取得的成效,发动他们深入群众充当社区的义务宣传员和信息员,带动群众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出谋献策、出资出力,形成群策群力的创卫氛围。三是加强民主管理。社区在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公约》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明确“社区人”的行为规范和正确履行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能力。同时,社区及时建立社区执行队伍,督促社区章程、公约的贯彻、落实,并积极发动社区内的老党员和居民代表成立治安休闲巡逻队、卫生督导队、移风易俗督导队等,共同抓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卫生、精神文明等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实施民主监督。区充分发挥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和完善评议和监督办法,强化对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形成的各项决定落实情况及社区各项服务工作的评议、监督,并严格落实评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制度。同时积极建立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组织社区居民代表成立了社区居务公开领导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小组,每月理财小组审计一次,并设立了固定规范的居务公开栏和举报信箱等,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每月定期公布群众关心的计生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建设项目、土地管理等情况始终把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置于居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社区居务的透明度,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五、强化专项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
社区始终把指导社区企业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章作为工作重点。弓l导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要求企业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效益和安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加强网络建设。社区每年初都认真落实社区企业拥工单位及每个居民在消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与各企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企业安全防患意识。二是抓好宣传教育。我们通过版报、墙报、宣传画、标语、消防图片展览等方式,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工作制度。社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积极协调社区企业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专管员,落实企业每月消防安全例会,要求企业主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同时依法社区共建单位区消防支队经常性地到工作区内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生产讲座,增强了企业与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广大群众自防、自救能力。我们还积极实行每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重点结合社区内安全隐患进行摸底排查,确保各种隐患早发现、早整治、切实减少安全隐患。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针对辖区内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多,私营液化气点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按照“依法整顿、综合治理、巩固提高、务求实效”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带、重点部位和企业厂房全面得到整治,私营液化气点也得到了取缔。
六、狠抓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东美社区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主线,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创建文明安全片区为载体,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开展社区治安重点整治,有效地遏制了各类案件的上升势头。
一是抓打击。东美社区内建有东霞工业区,外来流动人口相对比较多,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大,情况复杂,治安压力较大,为有效配合上级抓好“严打”整治工作,我社区积极向社会招聘4名治安联防队员,并投入1o多万元配备3部巡警车、警服等加强社区治安巡逻力度,并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在高发案地段和重点薄弱点进行专项整治,并设立了治安岗,实行24小时的巡逻和守候,大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五年来,社区联防队员共抓获各种违法分子168名,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抓防范。面对流动人口多,治安压力大的情况,社区积极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社区两委成员夜间带班巡逻制度、综治联系户制度,形成社区群众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建立案件奖惩制度,促进联防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严厉打击社区“黄丑”现象,我们还不时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专项整治,对辖区内的“三室二厅一吧”全面摸底,关闭非法按摩场所,打击卖淫嫖娼,较为有效地预防了刑事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是抓调处。我们坚持把调处民间纠纷,排查矛盾作为维护社区稳定的主要措施,投入资金15万设立警务室和调解室,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社区居民排解纠纷。同时社区积极对群众反映和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排查摸底,及时调解,将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如:社区工业区内少数企业主因各种原因拖欠工人工资,造成劳资纠纷,个别企业主甚至在拖欠工人工资数月后,将资产转达移携款潜逃,给工人造成困难,社区积极将信息反映到企业、司法办等有关部门,配合上级有关人员深入到企业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依照《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劳资双方进行调解,切实维护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002年社区整合时,我们在百忙之中,积极调解了毅达房地产公司与业主房屋质量问题的纠纷,妥善解决了赔偿协议,得到了居民赠送的锦旗。五年来,社区共调处民间纠纷120起,排查矛盾120件,无发生一件“民转刑”案件,为促进辖区经济繁荣、维护社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抓帮教。社区认真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清理排查工作,积极配合上级对辖区内的解教人员进行逐户清理排查,做到清理排查不漏户,安置帮教不漏人。五年来,辖区内共有刑释解教人员5名,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簿二册一卡”健全。加强落实安置帮教的责任,定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帮教回访,与他们沟通思想,及时掌握动态,并每月组织学习一次,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妥善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积极为他们找出路,引导他们就业,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在社区救济等方面与其他公民一视同仁,依法享有公民权利。
五是抓服务。社区在工作中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牢固宗旨意识,依法认真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务例》,每年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调查摸底,按照发放保障金,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救济款、救济粮等,同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以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为切实抓好社区的法制服务工作,社区在2002与致一律师所签订了共建合约,开展法制进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法制进万家活动,邀请共建单位的律师到社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群众排解纠纷。
六是抓管理。为抓好外来人口的管理,我社区针对外来人口管理难度较大的状况,积极成立综治小组长并建立“十日一滚动”制度,同时加强对企业、私房出租户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每年初与企业和各个出租户签订《治安责任书》,并按照“谁雇佣、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2002,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力度,社区积极投入资金5万多元,建立了外来人口管理站、警务室、外来人口法制教育基地等,通过规范外来人口的管理制度,提高外口的法律意识,从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七是抓建设。社区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社区、创建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以“七进社区”为依托,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来提高居民群众的素质,并投入资金3万多元在社区内建立了六个比较上档次上规模的宣传栏,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为抓好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社区依法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秩序差、建设乱、污染重等热点问题,同时结合此次的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大力整治社区市容市貌,清除卫生死角,普及卫生知识,并依法对辖区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五年来。改造“三化"厕4座,其中一类1座,二类3座;建设工业楼5幢2.3万平方米、菜市场3000平方米、路灯架设5000米、建设东美花园1500平方米、设置果皮箱300个。使社区人居卫生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社区居民精神面貌和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提高。五年来,在上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指导下,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还存在不少的缺点,一是因东霞工业区建设于社区中心,工人劳资纠纷经常发生;二是社区刑事发案量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居民群众特别是外来人口的法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居民法律素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为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而奋斗。
第三篇:XX社区依法治理经验材料
四化联动聚合资源 共治共建一流社区
--XX社区依法治理经验材料
XX社区于2004年11月成立,辖区幅员面积为1.4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8532户,17348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人户分离人口3000余人,总人口25348人,社区服务和活动阵地3200平米。居民小组5个,服务网格12个,现有社区工作者人员12人,现有党员266人,下设五个党支部,有XX花园等中高档小区46个,有XX市农机局、XX质监局等省、市、区级单位10个;有XX移动XX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232个,有个体工商户1200余家。社区组织机构有: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纪委。为了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探索依法治区方法,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于2013年3月开始,率先在全市探索打造民生服务综合体,其功能设置为“一厅六中心”即:便民服务大厅、综治警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建成了一个集娱乐、健身、休闲、学习、政务便民服务、养老医疗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XX社区不断开拓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坚持运用统筹的理念、法治的思维,推进社区治理,有利地提升了社区的建设水平,已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 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科普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减灾振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社区等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奖项70余项。已逐步构成了一个学习型、文化型、科学型、健身型、健康型的幸福和谐社区。XX社区在依法治区工作中有以下主要做法:
一、统筹化决策。按照“利益共存、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多赢共进”的原则,推行“大党委工作法”。社区党组织、主要驻辖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通过推荐、选举共同组成社区大党委领导机构,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党员、流动党员等通过“双报到”成为大党委成员,大党委对社区范围内重大问题实行共同商议、共同协调、共同决策,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工作一起推,统筹难题一起解,共同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辖区单位XX股份有限公司、XX集团、XX医院等3成员单位推荐人员兼任了社区党委副书记,986名双报到党员中推荐了XXX、XXX等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参与到社区党委的决策工作中来,通过他们的参与,大大地增强了成员单位和党员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关注度。今年共同决策民生服务综合体的如何运行等重大事项3个,处理小区物管与业委会、业主之间矛盾纠纷等疑难问题3个,主动为社区解决工作经费10万元。
二、制度化管理。一是实行网格化制度。为方便管理将 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社区干部兼任网格负责人,整合社区居民小组长、综治维稳员、党员等力量开展入户调查1200余户,采取“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网格负责人—居民小组长—小区楼院联络员”四级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录入信息3000余条,处理群众矛盾成功率达99%,当日处理率达85%。二是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社区重大事项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民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参与决策。“四议”即:社区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社区居民监委会监督。每季度在“四栏公开”中及时公开。三是按照全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要求,社区建立法律咨询点。专门聘请了1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顾问,点对点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群众,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文艺演出等活动,普及居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2013年开展法制培训、宣传活动等12次,解答法律咨询35人次。
三、自主化议事。针对当前社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政府公信力薄弱环节,引导社区居民带头人、业委会等成立自主化议事组织,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快速推动工作、群众理解支持的良好局 面。一是社区成立“调委会”。针对社区信访突出问题、居民矛盾纠纷等问题,由社区牵头,社区威信高、法律意识强、积极参与居民矛盾纠纷调解的志愿者等组成的调委会开展调解工作。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8起,协助化解物管纠纷、邻里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二是成立了“治保会”。由社区、辖区单位、物管保安、志愿者等组成社区“治保会”。在社区范围内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社区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巡逻检查工作,确保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多元化参与。一是发展“第三方”组织。针对涉及不同行业类别矛盾纠纷,发动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参与到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中来,组成社区人民调解矛盾纠纷组,现有成员单位及个人26个,设立社区调解小分队,发展“首席调解员、专职调解员、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四支队伍126余人。二是培育“特色功能支部”。结合退休老党员、“双报到”党员、党员志愿者等队伍特点,分别组织开展扶贫帮困、夜间巡逻、法律援助、群众文化、政策宣传等特色功能支部5个,发挥支部党员的专业特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依法治理。三是大力孵化社会组织。在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规范孵化流程,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25个(其中,规范登记1个),吸引2000余人加入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努力打造社区民生服务中心、舞动XX艺术团、“微力量”、爱 心储蓄银行、心灵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志愿服务品牌。四是实施“法律之家”细胞工程。依托法律骨干人员家庭,授牌建设“法律之家”,对每户补助300-500元的家庭阵地建设费用,已建成各类家庭阵地83个。特别是建设“五好”家庭,在居民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五是利用网络开展法律服务。社区设立 “一网一线”活动载体。“一网”即社区“网上服务”网站,社区通过社区网站向居民传达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布通知、公告等,居民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社区各项工作情况。利用网上QQ群、田园广播、超级信使等平台,为居民发送信息、与党员交流沟通等。“一线”即社区114服务热线,居民可以拨打“666114”XX社区服务热线,咨询或处理各种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职业介绍、维修家电、废旧回收、管道堵塞等。建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协会”,邀请在辖区内的20余户服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优秀个体工商户加入协会。免费或者低价为居民提供以上服务。搭建结对服务、志愿服务、代办服务等多种服务平台,更加扩大了社区服务覆盖面和实用性。通过社区114、社区QQ群、微信、田园广播、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工具,打造“民情直通车”、“十五分钟服务圈”等服务项目,开展网络“零距离”法律服务。在全市率先打造社区网站信息平台,开设社区新闻、法律宣传、便民服务等栏目,通过LED显示屏发布各类信息500余条。
第四篇:社区法律服务之我见
社区法律服务之我见
社区法律服务之我见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着眼于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以社区为依托,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理念,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推进全省民主法制进程的基础工程。
结合长期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时代发展,群众切身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面临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矛盾日益增多,涉法问题与日俱增。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纠纷矛盾。但法律服务资源的相对匮乏,和法律服务机构追求“高端化”的倾向,使社区这一层面法律服务资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法律服务既要高端发展,更要“平民化”,要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里来,送到群众家中。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职能和职业优势,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高效、贴心的法律服务。
二是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的需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政府机构转变职能,政企(事)分开的进程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剥离了大量社会职能,如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渐转向由社会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和服务工作又由社区担。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治。法律服务进社区既可以为社区管理组织提供法律顾问,为依法管理社区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为社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三是维护稳定,社会和谐的需要。社区稳定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政权的巩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同时,依法妥善处置社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因此,解决好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是社区组织的一项主要职责和重要任务。法律服务进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用法律途径解决家庭和邻里间的矛盾纠纷,用法律手段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用法治消除不安定隐患,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必须按照“四个基本”的要求,着眼于“实效”二字,抓好五个关键点:
一、领导重视,是社区法律服务长续发展的前提。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法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单位领导与上级机关的重视、关心、支持,法律进社区就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一定要多请示勤汇报,赢得单位领导和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协调,通过人、财、物的鼎力相助,特别是法律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才能畅通法律服务进社区渠道,保障社区法律服务活动正常开展和相关业务有效运行。
二、完善机制,是社区法律服务持续发展的基础。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是确保社区法律服务持续开展、落实的有效手段。要完善培育机制,在整合司法行政系统法律资源、编组定向定期参与社区法律服务的基础上,适时内请外聘法律专家、学者对社区法律志愿者、社区法律爱好者进行法律服务工作知识、技能培训;要加强合作机制,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高校合作,寻求帮援,尽可能吸收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寒暑假、实习期到社区见习法律服务工作,不断为社区输送法律服务人才;要健全保障机制。确保费随事转,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使社区法律服务活动得到正常开展和相关业务有效运行;要引入绩效机制。建立健全法律进社区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激励社区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尽心尽责,全力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
三、建强队伍,是社区法律服务有效运转的保障。要建强普法宣传队伍,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吸收法制宣传员、法制文艺员、法治案例讲解员、法律咨询辅导员等,壮大社区普法教育力量;要建强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上级委派和本级聘邀等办法,充分利用司法执业人员的专业优势、社区老前辈的威信优势、邻居智者的亲情优势,发挥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构筑社区调解力量,做好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建强法律服务队伍,采取上级编组和本级自组“两条腿”走路,引导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执业人员,着力构建集法律执业、司法协调、社会沟通、权益维护于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力量,及时有效处理居民涉法问题,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四、拓展阵地,是社区法律服务发挥作用的重点。要健全窗口服务阵地,按照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涉农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的架构,健全社区法律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法律服务;要夯实法制宣传阵地,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4栏(法制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栏、党建宣传栏、社区公开栏)3动(广场活动、文艺汇演活动、特定法制宣传时期活动)2版(巡回展板、黑板报)1横幅”与现代的高科技智能化(QQ群、微信、电子显示器)等载体相结合,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实到位,创造社区浓厚的法治氛围;要做实法律教学阵地。以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法律网络学校等教学阵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居住在社区的在职或者离退休警察、法官、教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采取现场法律咨询、法制文艺汇演、法律知识竞赛、夜校讲座、身边人举案说法等活动形式,做实社区法律教学工作;要筑牢党建堡垒阵地。实践证明,社区法律服务背后,必有坚强的党建堡垒作支撑,只有把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捆在一起抓,通过党建核心领导力的发挥,才能保证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整合资源,是增强社区法律服务效能的关键。提升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效能,必须整合司法行政、政法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律资源,实现公、检、法、司、行政执法部门、高校等法律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对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将“一警一师一员”(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公证员)进行整合,定期定点轮班到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要完善“三调对接”联动格局,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实现调解法律资源联动共享的新格局。要强化“内外互动”,建立政法系统资源与社团法律资源互动机制,开放社区法律服务,让社区居民有更多的法律服务选择,促进政府公益性法律资源与社会市场性法律资源的良性互动,努力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五篇:社区矫正之我见
社区矫正之我见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已在全国全面开展。笔者通过近两年基层工作实践和深入思考,对如何搞好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以下见解,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从当前县、镇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组织机构健全。
县上设有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上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司法局派出机构司法所承担,镇村有帮教小组,村上有帮教志愿者,县、镇、村三级矫正组织健全。
2、工作开展主动。
县、镇矫正机构能够围绕接收、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奖惩考核、解除矫正等主要环节主动开展工作。保证了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3、矫正效果良好。
一是矫正对象思想稳定。大多数矫正对象能够按照矫正规
1定要求自己,积极配合矫正,二是矫正效果明显。能够守法从事各项工作,发展经济,无重新违法犯罪行为。
4、矫正对象特点。
从2012年8月份在册社区矫正对象看,呈现“一轻一低
二多”即年龄轻、文化程度低、缓刑中犯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多。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但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无编制无专职工作人员。虽有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但无编制无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工作全部由县司法局和各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而基层司法所未完全实现垂直管理,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了镇上中心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当作“捎带”,难免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
2、无经费无资金保障来源。县上因为财政资金困难,没
有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司法局只能自想办法解决,对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培训和矫正对象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业务技能培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宣传不到位社会认知差。由于缺少资金,致使宣传不
深入不到位,社会上对社区矫正工作不很理解.有的人认为,一些人犯罪了,但仍逍遥法外,似乎政府纵容犯罪,政法部门严重失职、渎职;一些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一些社区矫正对象认为自己虽然犯法了,但未在监狱服刑,认为社区矫正是走过场,在工作配合上主动性较差,没有引起服刑
人员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4、法律依据低执法措施软。《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两院、两部专门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制订的法规,目前还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或常委会的立法层面,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措施只是集体教育、心理矫正、警告,向有关执法机关提出建议、提请,没有强制性措施。
5、配合协调差个别监管难。个别矫正对象在外地犯法,被
外地法院判刑,但外地法院将资料移交到户籍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社区矫正,但该罪犯常期在外地居住,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不愿接受该罪犯资料,造成户籍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难于有效监管。
三、对如何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见解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搞好
社区矫正工作,自己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增加人员编制。坚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之规定,由编制部门下发文件,为县司法局增加两名行政编制,为各司法所增加一名编制,尽快调配人员,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做到专职专用,真正做到责任明确,要求具体,保质保量完成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做到对象不失控,不漏管。
2、经费纳入预算。县财政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在管人员每人每年最低500元的标准,年初将其纳入县财政预算,一次性拨付到县司法局账户,由县司法局一次性将经费拨到各镇账户,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切实调动县、镇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3、加强人员培训。按照工作要求,每年组织对工作人员进
行2—3次集中培训,邀请有关专业人士举办讲座,相互之间交流经验。真正落实对矫正对象每月进行教育学习和参加社区服务各不少于8小时的规定,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悔罪自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纪律意识。
4、强化监管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将
社区矫正上升为更高层面的基本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制订更加强硬的管控措施。在异地居住或生活的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无条件接收,不接收的,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强制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接收并实施矫正工作。
5、加大法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小学、初中在校学生的法
律学习,将法律知识纳入与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考试,强化青少年法制观念,努力提高法律水平,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6、纳入综治考核。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每年起草两项工
作责任书,由县委主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或常委与各镇党委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全年任务,年终联合考核,并向县岗位责任制办公室介绍分值。每两年对两项工作结合平安建设、政法队伍建设进行一次表彰。以责任促落实,以先进带落实,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在省、市有位次,在平安建设中不添乱,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强化矫正工作。矫正工作人员,一要深刻认识,增强
工作政治责任。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质量,减少
重新违法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贯彻以人为本治国方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认识重要性,才能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干好社区矫正这一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坚巨的任务。二要严肃认真,体现法律公正尊严。社区矫正由试点到全面推开,由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高度,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律实践创新上的具体运用。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充分感受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真真切切的执法工作,不是一般的日常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不作为或乱作为将会违法甚至犯罪。对矫正对象而言在接收、执行、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矫正解除等环节必须严格时间、程序、规定及时公正依法办理各项业务,决不能想当然,凭兴趣而亵渎法律的公正尊严。三要依情感化,唤醒内心深处良知。在对矫正对象告知自己仍是社会服刑人员的同时,也要讲明党的刑事政策宽容,人身仍有相当的自由,只要积极配合矫正或有重大立功受奖,就会按期或提前结束矫正;对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矫正对象,要尽最大能力热情关心帮助解决;对思想上有这样那样想法的,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谈心转化疏导,帮助树立正确世界观、社会观、生活观、人际观。通过党的刑事政策教育、帮助、谈心,唤醒其内心深处良知,早日改掉违法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四要法律教育,矫正违法犯罪行为。有些矫正对象只所以违法犯罪,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法律意识谈薄,不懂法,而糊里糊涂违法犯罪。这就要加大法律教育力度,有针对性进行法制强化教育。通过组织学习有关法律(规)条文,从具体案例进行警示,使其明白知法、守法对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要性,彻底改掉违法犯罪行为。五要规范矫正,提高矫正工作水平。从接收一直到解除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社区矫正
实施办法做到,依据准确,程序到位,资料完整,记载详尽。
只有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扎实矫
正、保障经费、强化考核,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才能达到更好地改造犯罪、节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