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学科评估服务学科发展
做好学科评估服务学科发展
(2016年4月27日于辽宁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在大家的期待和关注下正式启动了。为了让大家充分理解学科评估,规范参与学科评估,准确反映参评学科实际情况,同时更为了对大家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学科评估、大力支持学位中心工作当面向大家表达谢意,我们安排了这次系列培训。考虑到会议规模、地区布局、覆盖面,以及满足大家需求的及时性,我们在本周内,相继在西安、沈阳、上海分片区连续举办三场培训会。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学位中心将向大家完整、系统、深入、详细地解读第四轮学科评估。我的任务是就学科评估的整体情况和改革要点,向大家做个简要的汇报。随后,我们中心资深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林梦泉处长、研究生教育评估青年专家任超处长助理、研究生教育评估人才新秀陈燕同志将为大家详细解读相关规则和程序,并答疑解惑。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位中心与学科评估 第二部分学科评估的六大特色 第三部分本轮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部分学科评估的发展愿景
第一部分学位中心与学科评估
(一)关于学位中心
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所以,学位中心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级学位,重点是研究生教育。学位中心是完全自收自支单位,没有财政经费供养。随着我国现代化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13
学位中心的角色和定位也随之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从单纯地完成政府委托交办的任务,向既承担部分政府行政性职能任务,也自主面向社会开展具有第三方服务性质的业务转变。学科评估就是学位中心面向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向全国所有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自主开展的一项具有第三方服务性质的教育评估业务。
(二)关于学科评估
世纪之交,随着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相继扩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此时开始出现的一些大学排名,由于在理念、指标和方法上不尽相同,其排名结果也毁誉参半。政府开始重视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社会也不断呼唤负责任的评估排名信息。
经过近两年的审慎研究,为顺应教育质量评价多元化的国际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趋势,也为了回应来自社会多样需求,学位中心决定自主开展学科评估(也有人称作“学科排名”),尝试从不同于政府行政性评估的角度对学科建设质量进行评估,参与和推动我国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力争做出水平,做成品牌。
2002-2004年实施的第一轮学科评估只有229个学位授予单位的1336个学科参评。第一轮评估结果发布后,由于当时的社会关注度还比较低,参评单位和学科数量也有限,所以,除在参评单位内部产生了一定影响外,在教育领域内部,以及社会舆论上并未受到普遍关注。但是,绝大多数参评单位对学科评估整体反映良好,当然也提出许多改进意见。这激励着学位中心坚定信心,继续探索前进。
学位中心总结经验教训,更新评估理念、完善评估方法,并于2006年开展了第二轮学科评估。第二轮学科评估正值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日益深化,控制规模、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内涵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的阶段。重视学科建设、注重/ 13
特色发展逐步成为高校发展主旋律。在这种背景下,学位授予单位参加学科评估的积极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参评单位增加到了331个,参评学科增加到2369个,与第一轮相比,有了明显增加。但是,伴随参评单位和学科数量的增加,参评单位和学科的层次、类别也日益复杂,对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对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对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轮评估结果发布后,不仅在教育领域,也包括在社会上都引起不小震荡。绝大多数参评单位交口称赞,社会舆论开始给予关注,媒体评价总体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单位,尤其是一些学者教授,以致个别政府官员,站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学科评估发出了批评、质疑,甚至是指责、否定的声音。一时间学科评估是否还要做下去,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似乎成了摆在学位中心面前的一个敏感而严肃的问题。
学位中心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定力,义无返顾,并且善于在批评质疑声中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学位中心在绝大多数参评单位的支持鼓励下,按期启动了第三轮学科评估。经过第一、二轮学科评估,越来越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认识到学科评估对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第三轮学科评估参评单位猛增到391个,参评学科达到4235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参评率超过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超过80%,全国“211高校”中除两所外全部参加;也就是说高水平学科基本都申请参加了评估。
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副总理批示“学科评估工作具有开创性,要不断完善,形成品牌”;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专程到学位中心考察学科评估工作;学位中心也首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学科评估受到从政府到高校、从教育领域到社会各界、从国内到国外的/ 13
普遍好评。学科评估结果也得到更加广泛和更加实际的应用。学科评估的国内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第四轮学科评估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是国内教育评价市场龙腾虎跃、各显神通。近年来,由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机构组织开展的大学排名、学科排名等名目繁多的评估活动异常活跃。一些机构的排名花样迭出,一些人的排名书籍畅销不衰,一些排名钻营取巧,混淆视听,一些排名不择手段,巧取豪夺。这一方面说明教育评价市场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希望了解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简政放权,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模式,多元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等,无不呼唤着第三方评价机构快速成长。社会对于增加高等教育透明度,接受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也日益强烈;高等学校希望获得多元评价,尤其是高水平机构的高水平评价,为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明确目标路径,找准参照点,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二是国际教育评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美国、英国、欧盟几大评价机构相互竞争,在国际市场上瓜分市场,争夺资源。这其中也包括中国。近几年,“英国全球教育集团”(QS)、英国泰晤士报、加拿大和英国的“汤森路透”等国际著名排名机构在中国教育评价市场如鱼得水、声名卓著、效益颇丰。随着中国加入WTO时按规则设置的自我保护期的到限,如没有中国自己的能与之抗衡的评估评价机构出现,这些外国评价机构在中国教育评价市场的活动将更加肆意。
三是“双一流”建设对学科评估提出新要求。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也已呼之欲出,多地省级人民政府双一流建设规划也都在密集部署。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已经走在前面。第四轮学科评估适逢“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这对学/ 13
位中心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秉持的绩效考核、动态管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新的建设和管理理念,对学科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公信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是社会各界对学科评估高度关注。学科评估因其多年积累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不仅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高等学校的热切期待,也成为国内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学位中心通过各大搜索引擎了解到关于学科评估相关报道高达700余篇。
面对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学科评估欣喜之余也倍感压力。
第二部分 学科评估的六大特色
学科评估是按我国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各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具有六大特色:以“促进学科建设、服务学科发展”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开展、独立运行”为基本形式,以“自愿参加、免费参评”为基本原则,以“选优择优、示范引导”为基本性质,以“科学严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为基本做法,以“四个服务”为主要目的。
1、学科评估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科建设、服务学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实现了快速提升。这其中,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是重要的标志之一。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我们有一大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甚至超出国际,达到领先水平。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为我国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加速前进的号角。袁部长在多个场合强调,/ 13
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突出强调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学科评估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好这个重大战略需求。
2、学科评估的基本形式是“自主开展、独立运行”
所谓“自主开展”就是说,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自主开发的服务性项目,不同于政府的行政性工作安排。
所谓“独立运行”,一是学科评估工作本身由学位中心依托学科客观情况独立运作,二是学科评估坚持“学术独立”。自第一轮开展以来,学科评估最终结果从未受到过任何人为干扰,也从未被人为改变。
3、学科评估的基本原则是“自愿申请、免费参评”
学位授予单位“自愿申请”参加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从第一轮评估开始就一直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体现学科评估的非行政性、非强制性。学位授予单位“免费参评”,也是学位中心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尽管学位中心是完全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没有任何财政拨款,但第四轮学科评估仍将坚持这个原则。这里面既有减轻学位授予单位参评负担,鼓励大家积极参评的考虑,也有体现学科评估非商业性的意思。
4、学科评估的基本性质是“选优择优、示范引领” “选优性评估”与“合格性评估”在侧重点上有明显区别。政府合格性评估一般涉及办学过程、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政府教育资质审批的依据,而且一般为强制性的。学科评估则更注重成果、成效,其功能是为社会提供质量状态信息,有些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也直接将其作为政府给高校拨款的依据。
“示范引领”是指高水平学科发展状况分析相对于其它学科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随着评价标准的不断提升,引导带领我国学科建设整体上瞄准世界水平不断提高、不断上进。/ 13
5、学科评估的基本做法是“科学严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科学严谨”就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组织开展好学科评估;
“公平公正”就是在参评机会、参评标准、参评程序、专家选择上,在学科间、层次间、领域间、地区间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公正;
“公开透明”就是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能公开的尽量公开,能透明的尽量透明,让大家明明白白监督评估过程,清清楚楚看到评估结果。
6、学科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四个服务”
第一是服务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为财政部拨款支持学科建设提供了最直接最靠谱的第三方服务。2014、2015年财政部已连续两年向高校拨付了奖励性的“高校内涵建设经费”累计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上海、湖北、浙江等地方政府也都参照评估结果投入巨资,支持本地区的学科建设。目前,部分省级地方政府已经在制部署本省行政区域的双一流建设,对第四轮学科评估充满期待。
第二是服务高校。学科评估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高校。很多高校以学科评估结果为参照,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治理学科发展生态,调整学科建设布局,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优化学科资源配置,争取学科建设经费,巩固学科发展优势,突出学科发展特色等等。总之,许多学位授予单位通过深度挖掘评估结果,深入分析参评学科与国际同行或国内同行相比存在的优势或差距。比出优势的进一步增强学科发展信心,找到差距的进一步制定加强学科建设的措施。
第三是服务社会。学科评估社会影响日益广泛。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全国几十家主流媒体都给予了正面的报道。学科评估结果为全社会了解高等教育,/ 13
理解高等教育,尤其是了解学科建设,架起了信息共享的立交桥,为学生在国内升学深造,选学校、选专业,提供了最靠谱最专业的信息支持。
第四是服务国际。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评估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真实了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客观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供了直观的信息服务。学科评估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自信和地位,增强我国优势特色学科参与国际双边多边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和能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都提供了有力支撑。学科评估为推动落实“留学中国计划”,打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尤其是吸引国际优质生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科评估为在国际教育评价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高等教育评价品牌形象,提升中国教育评价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开辟了有效途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国际教育评价机构,如“泰晤士高等教育”、“QS教育集团”、“汤森路透公司”等均已先后主动拜访学位中心,洽谈合作。现在,他们也和大家一样,正密切关注着第四轮学科评估。
第三部分 本轮评估的改革创新
1、第四轮学科评估有备而来
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学位中心既按照刘延东副总理和袁贵仁部长的指示精神,按照利民部长、陈舜部长助理相关要求,结合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总体部署,就开展第四轮学科评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
一是委托课题开展预研。2013年,学位中心委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发布重点课题,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 13
学分别牵头承担了“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估数据分析”两个专项课题。课题研究成果为学科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二是深入走访细致调研。学位中心调研组历时一年多,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16个省市200余所高校,听取了800余位高校领导和一线专家学者,以及40余位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的意见。调研组还与教育部相关司局、相关部领导进行过多次互动交流。调研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比例以及区域分布,努力保证调研工作的覆盖面和意见建议的代表性。
三是集中开展专项研讨。除通过广泛走访开展“分散式”调研外,调研组还组织了若干次“集中式”调研,比如,为反映学科特色,按学科门类集中召开了医学、艺术、农学等学科门类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专门听取特色学科专家的意见;为保证评估方法创新的可靠性,围绕毕业生问卷调查、国防学科特色指标、师资队伍及社会贡献评价等重要评价指标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听取了问卷调查专家、特色学科专家的意见。同时,针对高校广泛关注的“参评规则”问题,调研组面向全国400多所硕士和硕士以上层次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
四是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学位中心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学科评估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今年两会期间,学位中心及时整理、分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公知就学科评估发表的意见建议。尤其是针对个别代表的相关提案,学位中心主动与相关代表进行沟通联系,在书面回复的同时,与相关代表还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在广泛深入、全面细致调研基础上,学位中心凝聚大家的智慧,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基本思路:
一是指导思想上,深入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中心任务,服务“实/ 13
现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服务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战略发展需求;
二是评估模式上,继续坚持“自主开展、非行政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等基本原则;
三是指标设计上,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基本导向;
四是数据来源上,加强与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和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大公共数据使用力度;
五是在体系设计上,保持原有“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声誉”四个一级指标基本框架不变,根据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考虑服务“双一流建设”等新需求,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
2、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的六大举措:
一是淡化条件资源,关注成效与产出。基于水平评估的定位,适度淡化“条件资源类”指标(如:师资队伍规模数量、重点实验室等),更强调学科内涵建设的成果。
二是改进师资队伍评价方法。克服以往单一的“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性,改由列举“代表性骨干教师”,由专家综合考察师资队伍的水平、结构、国际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度评价模式。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在校生质量考察指标;首次试点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调查,跟踪学生在学质量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质量,将评价学生质量的话语权扩展到教育系统以外,关注高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用契合度。
四是优化科学研究水平评估,完善学术论文评价。学术论文评价虽然是学科评估的一个小的方面,但一直是国内外各种评估排名的焦点。本次评价仍然坚持第三轮学科评估首创的“定量与/ 13
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法,但在内涵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是改进ESI高被引论文的统计方法,打造“中国版ESI”,树立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实现更加科学的评价。通过学校填报,将“ESI学科分类”与“中国学科目录”相对应;同时将ESI的前1%统计范围扩展到前3%,增加区分度。
第二是落实五部委文件关于“论文评价和期刊评价适度分离”的精神,在人文、社会、管理等学科建立了中国版“顶级期刊”目录(我们称为“A类期刊”),打破以“SCI”为代表的国外评价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后续,我们会逐步将“A类期刊”拓展到全部学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
第三是落实落实五部委文件关于“扶持优秀中文期刊”精神,要求“代表性论文”和“A类期刊”中关注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
第四是在“代表性论文”中增加考察“结构质量”,限定每位教师只能填写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论文,希望学科高水平论文有一定覆盖面。
五是丰富社会声誉评价内涵。本轮评估借鉴国际同行经验,增设“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评价方法,体现学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反映不同地区、类型学科特色,从导向上克服学科“同质化”倾向。
六是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分类,强化分类评估。第四轮评估将进一步细化分类设置指标体系,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分列,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分列。指标体系由第三轮时的7类拓展到9类,以体现学科特色,增强学科评估的可比性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同时,加强评价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国内同行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管理干部专家和境外同行专家等多支队伍,确保专家评价的科学性。
评估模式方面的四大举措 / 13
一是科学设置参评规则。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家普遍担心的申报材料不合理拼凑整合问题,使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反映学科建设实际水平,第三轮评估时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了“相近学科绑定参评”的做法(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相近学科,要么同时参评,要么都不参评)。据我们对全国所有硕士及以上授权高校进行的两轮问卷调查结果,有99.6%的高校支持继续采用“绑定参评”办法,有86%的高校支持硕士以上授权学科应按学科门类“绑定参评”(即我们目前采用的方案),这些学科要么同时参评,要么都不参评。
二是完善成果归属原则。对于教师和成果的单位归属,教师按照人事关系归属,成果按照“署名单位/产权单位”归属。同时,鼓励学科交叉合作,对于“跨学科”的成果,可以同时在多个学科填写(但须按“归属度”划分比例,且比例之和不超过100%);同一教师在不同学科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分别填写在不同学科。
三是创新结果发布方式。第三轮学科评估已经按照淡化名次的原则,没有详细公布排名。第四轮评估将进一步淡化名次,按照“精确计算、聚类统计、多维发布”的原则,多元化发布评估结果,探索对部分单项指标(如“学术论文质量”)等进行单项发布。这样,引导社会关注学科建设内涵变化,减轻参评单位压力。
四是强化后期数据服务。第四轮评估将进一步强化后期服务。学位中心将充分挖掘评估数据,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学位授予单位,为所有参评学科按照“自愿定制、有偿服务”的原则提供各级各类《学科发展水平质量监测报告》。把“促进学科建设,服务学科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部分 学科评估的发展愿景 一是:学科评估要与时俱进。/ 13
二是:学科评估要勇于担当。三是:学科评估要志存高远。四是:学科评估要脚踏实地。五是:学科评估要开拓创新。六是:学科评估要自我完善。
各位老师,第四轮学科评估已经启动。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培训会一定会对第四轮学科评估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大家回校后,积极宣传会议精神,鼓励本单位的更多老师从关心评估、参与评估,用于展示和检验自己的建设成果。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学科评估、支持学科评估、参与学科评估,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理解学科评估、包容学科评估、扶持学科评估。眼下我们要同心协力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长远看,我们要凝心聚力,争取早日把学科评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教育评估品牌,为中国争光,为中国高等教育争光,为人类进步做贡献。
第四轮学科评估今年年底完成,尽早发布评估结果。敬请期待。
谢谢大家!/ 13
第二篇:历史学科评估报告
历史学科评估报告
评分A 基本情况:
听课:
本次视导评估主要听南园中学的黄德君,和十中的李鹏两位教师的课。两位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教学思路清晰,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教学内容严谨、科学、适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符合授课内容要求,能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主题教研活动:
1.能发现问题,确定明确的教研主题。南中于十中都有明确的主题,并展开教研。
2.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3专题学习,提高认识,活动中查找有关资料,筛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学习一些与研究主题接近的理论、经验。查找到的资料等。并对其他分题展开讨论并加深认识,相互交流,相互评议。4.课堂实践,印证预设,利用课堂这个研究过程的主战场,研究中如何改进教学,为结题报告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5.主题研讨,反思教学,在活动中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
6.活动最终,及时总结,生成问题,以待下次继续研究。
第三篇:a类期刊完整名单(2016学科评估)
A类期刊完整名单(2016学科评估)
昨天的「A类期刊名单」并不完整,抱歉!现在,硬菜来了!4月25日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发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正式启动」,附件2中提供了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文末附上链接)。
里面涉及两块内容,一块是「评估指标」(这是给学科负责人看哒),一块是各学科的「A类期刊名单」。
这份期刊名单是如何产生、遴选的呢?学位中心请汤森路透、爱思维尔、CNKI、CSSCI、CSCD 根据文献计量学等方法遴选产生初步名单,并请全国博士生导师进行网络投票,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推荐确定以上名单。在小探员看来,本次发布的「A类期刊名单」至少有四个特点:
民主 + 权威:全国博导海选 + 评议组大佬信誉背书。开放 + 自信:名单首次将境外(以英美为主)的高层次期刊纳入进来,与国内的高层次期刊同列(这体现了三个自信嘛?)。注重专业:很少纳入地方社科院、地方高校的综合性社科期刊。
讲究清誉:粗略来看,进入名单的期刊基本上不存在「有中国特色的收版面费」问题。童之伟:法学九刊并列有助于「去神化」 CSSCI:高校办刊哪家强?
张志安:「以评促教」是根本
F大中文系某博士:统计口径易造成学科壁垒
其实这个名单最大的问题在于怎么用,按照学科评估的统计办法,比如我发在《哲学研究》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评时是不能填在A类的里的,这必然导致以后学术研究更加专业化,学者视野更狭窄,水平更低,除非高校教师有自己的坚守对之不予理睬。小探员寒铁海怪:艺术学的期刊在哪里?根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艺术学的评估沿用CSSCI来源期刊,当然A&HCI等境外刊物也算!学科评估是大事,这份「A类期刊名单」是否会成为院系职称晋升、成果奖励、评优评奖的新指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方便显示,小探员只截图干货!只保留期刊的刊名以及外文期刊的所在国别。所以,名单右边可能要被「吃掉」一点 ~
第四篇:学科渗透评估要求
石帆二小环境教育学科渗透的评估要求
一、评估内容
环境教育学科渗透。落实在现有课程领域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否体现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环境教育要点,增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的途径。
(1)知识与能力,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初步知道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能举例说明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获得识别、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学会观察环境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交流和评价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在创建情境和机会,使学生获得感受、体验与内化。
二、评估要点
1、各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相应部分含有环境教育方面的要求和学习内容。
2、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突出本学科对环境教育的独特贡献。
3、各学科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尽量与相关学科建立关系,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经验。
4、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知、体验和思考,并参与学校或社区有关环境的决策过程。
三、评估方式
环境教育关注学生在环境中的体验、探究及其认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通过检查教案,了解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否适宜地进行环保教育,教研组长把检查结果报教务处,学校表扬优秀督促落后;
2、不定期进入课堂听课,掌握教师利用课堂主阵地贯彻宣传环保教育情况;
3、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0-3-1
第五篇:2016最新学科评估A类期刊完整名单
2016最新学科评估A类期刊完整名单
[来源:清华研读间] 2016-04-30 11:39:10 4月25日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发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正式启动」,附件2中提供了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里面涉及两块内容,一块是「评估指标」(这是给学科负责人看哒),一块是各学科的「A类期刊名单」。
这份期刊名单是如何产生、遴选的呢? 学位中心请汤森路透、爱思维尔、CNKI、CSSCI、CSCD 根据文献计量学等方法遴选产生初步名单,并请全国博士生导师进行网络投票,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推荐确定以上名单。
具体名单如下:
来源:学术情报小探员 编辑:洛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