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读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读后感,是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时光老人的礼物》为例,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现在哪里?你觉得应该珍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例或不珍惜时间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
第二篇: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李玉花
读书笔记,是指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四年级时,我们学会了用制作读书卡片的形式做读书笔记。进入五年级学生们应该掌握更多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让读书笔记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我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时用了以下方法:
1、用不同的符号把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喜欢的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要求学生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题目、作者摘录要有选择。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原书中与自己学习、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题目。(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3)书上旁注。
书上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4)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1)心得.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2)写眉批。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写读书笔记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好词语好句子积累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作为语文老师今后还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运用旁批、眉批、摘录等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以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习惯。
光明学校李玉花 2016年4月20日
第三篇: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件物品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件物品
一、获取材料
这是写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我们要从身边选取你认为最熟悉的物件,然后围绕你选定的物件记录与它有关的材料,最后检查确定,不够清楚的可查询补充,使材料充分。
二、确定中心词(或句)
中心就是指你对此物品的感情(比如:喜欢,愤怒,讨厌,悔恨,难忘等)它只需要一句话来概括,(如:我最喜欢的„„,引起我无限遐想的„„,给我带来欢乐的„„,使我悔恨的„„,使我又高兴又惭愧的„„,带给我许多乐趣的„„,给我启发的„„,引发我一段难忘、回忆的„„等)中心词可在开头出现,也可以出现在结尾,也可以在正文中出现,甚至不要。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你这篇习作是围绕什么而写,一定要紧扣中心。(比如喜爱的„„,那就必须紧扣喜爱二字,找原因说理由。
三、编写写作提纲:
1、简单介绍物件名称、来历
(此部分为略写,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物件名称和它的一段由来。如自己偶然发现买的,别人送的,借别人的,在别人家看的,在其它地方发现的,也可能由此还有一段小故事都可以作简短介绍。)
2、按一定顺序详细描写物件的形状,构造,颜色等。
形状:(或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圆珠形、圆锥形、三有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等)
构造:①质地:(塑料、铁皮、瓷、布、木料、玻璃、蜡、玉石、丝绸等)②颜色:(红、白、黑、绿、黄、蓝、紫、深绿、浅绿、青草色、咖啡色、墨绿色、银白色、火红色、桔黄色、鲜红色、玫瑰红色、粉色、灰色、雪白、黑蓝色、等)
注意:在介绍颜色时,有些物品有很多颜色,就必须抓主要颜色,而不必一一罗列介绍。③结构:从上——下 前——后 头——尾 远——近整体——部分 里——外
3、介绍它的实际用途和特殊意义:
用途:是帮助我学习的工具,是我课余的好伙伴,是建筑工人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具等。
意义:它给我带来了„„(比如欢乐、痛苦、悲伤、幸福、忧愁等。)
4、抒发自己感情:
它是„„(比如好伙伴、好帮手、好朋友等),我„„(爱、恨、讨厌等)
四、写法指导:
1.开头指导:(略)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如:人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我也有,它是一个造型别致的小闹钟。b说明情况,概括介绍
如:我有一张猪年邮票,邮票的面积不到一平方寸,上面印着一头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小肥猪,旁边还印有“癸亥年”的字样。
c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如:买这把卷笔刀的时候,妈妈带我到文具店里,随我挑选,当时我一眼就选中了它,柜台里有十多个品种,价格高的要八、九元呢,它只卖两元钱,我为什么要挑选它呢?仅仅是因为它便宜吗?
d采用倒叙,引起注意。
如:我爱我的文具盒,不仅因为它外表美,而且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2、中间过程:(详)a 形状 b特点 c作用
如:这只玩具狮子一身金黄色的毛,头部很大,高高昂起,仿佛雄狮初醒,朝天怒吼。宽阔的额头下面,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目光咄咄逼人,让人不寒而栗。它的睫毛又细又长,鼻子大而扁平。满嘴锋利的牙齿闪着寒光,不禁使人想起自然界中动物们无情的厮杀。它短短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带有铃铛的银项圈,更显出它的阳刚之气。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棱角分明,所以能站得稳,独具王者风范。
3、指导结尾:(略)
a以描写物体的结果作为自然结尾。
如:这只美丽的小天鹅智力玩具,使我想起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一首诗: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如:变形金刚是那样神秘,千变万化。我喜欢它,不仅因为它给我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欢乐,更因为它使我变得更加聪明。每当我写作业疲乏时,只要玩玩变形金刚,就使我解除了疲乏,精神为之一振。我觉得,发明“变形金刚”的人真不简单,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人民发明创造,使中国更现代化。
c照应开头,再次点题:
如:看着这造型逼真的奔马笔架,我仿佛听见了奔马的一声长嘶。啊!马活了!
d反问句式,增添情趣
如:每天早晨,“小兔子”都按时叫我起床,还会说:“早上好!”你看,它是不是很有礼貌呢?
例文
(一)我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白色的普普通通的文具盒。这个文具盒是爸爸以前画油画时用过的。后来,我上学,爸爸便把它送给了我。算起来,从我上学到现在,这个文具盒已经陪伴我五个春秋了。
我的文具盒是用海绵和硬纸板制成的。盒盖上画着一只金黄色的小梅花,样子十分可爱。它的一对乌黑的大眼睛,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你要好好学习,我就做你的好朋友”。所以每当我一看见它,心里就充满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打开我的文具盒的磁的小开关,盒盖里面插着我的课程表,课程表下边是一个桔黄色的“小窗帘”,噢!我的“小助手”们正在香甜地睡着大觉呢。它们都各自躺在自己的“小卧室”里。你看,我的铅笔和钢笔,躺在两条长条形“小床里”,谁也碰不着谁。我的橡皮躺在一个正方形的“小床”里,我的“长条将
军”——尺子,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那专门为它特制的“大床”里。啊!它们已经劳累了一天了,让它们好好休息吧!
笔是学习中的一杆枪,没有了笔,我们便无法学习。我的文具盒,帮助我保管了它们。每当我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我总高兴地看着我的文具盒,因为好成绩也有它的功劳啊!
我喜爱我的文具盒,珍惜我的文具盒!
【学习用品是指一件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的物品,如:电脑、书架、书包、铅笔、钢笔、文具盒、字典等,在写作中,应该介绍或描写本用品的特点和用途,然后介绍它和我的关系,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文
(二)“小军队” 我有一支“小军队”,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小军队”里有许多“战士”,他们是用塑料做的,个个身穿绿色军装,威风凛廪,并且姿态各异:有的两手端着枪,睁大眼睛,正向敌人瞄准;有的一手握住手榴弹,另一只手拉着引火线,好像正准备向敌人投去;有的坐在坦克车里,熟练地握着方向盘,看样子马上就要冲向敌人的阵地了;有的正在装炮弹,准备开炮;还有的正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
每当我看到这支威武的“雄师”,我就像真的看到了我们国家的钢铁长城!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名飒爽英姿的解放军战士。
【此类作文为玩具,工艺品,指人们观赏,使用的小物品,有的还可以玩耍。在写作时,可选用样式新颖,构造独特的工艺品来写,使作文内容新颖;或选喜欢的来写,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也可选用具有特殊意义的,使作文具有特殊意义,或激励自己或鞭策自己或追忆友谊等。在写法上和上例一样,先介绍其外形特点,再介绍内部构造或实用价值,最后介绍我和它的关系,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文
(三)死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植物,我就喜欢“死不了”。
“死不了”的学名叫松叶牡丹,又叫半支莲。“死不了”长得不高,却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像松树的叶子,一根一根的,又细又短,它的花最引人注目:有红色、黄色、紫色和白色,魅力娇艳。这种植物有个特点:喜欢阳光。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开放了。太阳落山了,花也谢了。遇上天阴下雨,即使花蕾成熟,它也不会开放。如果阳光冲破云层出来,花蕾就立刻盛开。半支莲和阳光真是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啊!怪不得有人叫它太阳花呢!
“死不了”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折一枝插上就能活,水少了不会枯,水多了不会烂。它把根牢牢地扎在泥土里,吸收着营养和水分,把美丽、鲜艳的花朵奉献给人们,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环境。
我们要学习“死不了”的顽强精神,在学习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顽强刻苦,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学“死不了”的奉献精神。长大后,要把学到的本领无私地奉献给人们。
【此类作文所写的是植物,即花草树木。在写作中要注意:第一,把你要介绍的这各植物的名称及由来,外形特点和功能作用一一概括清楚。第二,要写出它潜在的内在意义。比如荷花使你想起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菊花使你想起傲霜斗艳的气节;四季长青的松柏使你想起了长年守卫边防的解放军战士;平凡的小草使你想起默默无闻的老师。第三,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升华习作立意。】
例文
(四)我喜欢的小动物
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妈妈特地为我买了十只鸡雏。我按它们的长相,都给取了个有趣的名字。我最喜欢的那只鼻梁微红,就叫“红鼻梁”。
“红鼻梁”出生才三天,小嘴尖尖,全身雪白,毛绒绒的,像个小绒球。吃食时,它老被挤在一旁,显得先天不足。我十分可怜这个弱者。每天放学回来,我就给它开“小灶”,喂它一些吃剩的肉渣、饭粒,还把它从鸡笼里放出来,任它叽叽地在我脚边嘻闹。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红鼻梁”比哪个兄妹都要健壮,还有点通晓人意。只要我唤一声,它就一下子冲过来,偏着头,眨着眼,好像在问:“小主人,又给我带来什么好吃的?”我把食物放下,它叽叽叫着,不客气地大啄起来,还不时扇动翅膀轰走围上来的众兄弟。这个机灵鬼变得真霸道呢!
有一次,我把挖到的蚯蚓悬到一米高的空中,小鸡们扑腾着翅膀,立即展开一场跳高比赛,可都差十多厘米,就是扑不到,急得围着我团团转。突然,“红鼻梁”跳上我的膝盖,借势再跳,从我的手里啄走了蚯蚓,逼得它的兄妹满场跑。“真是个小调皮!”我摇摇头,开心地笑了。
四个月过去了。一天清晨,几声喔喔的长鸣把我从梦中唤醒。我跑到鸡笼前,只见“红鼻梁”通红的冠子衬上雪白的羽毛。像是白雪中熊熊燃烧的一团火苗,又似雪山顶上熠熠生光的一颗玛瑙,十分鲜艳夺目。它昂首曲项,正在引吭高歌,犹如一个初次登台的男高音歌唱家,神采飞扬。虽不算老练,但蓬勃的朝气使人昂奋。望着这只由我养大的雄鸡,我可自豪啦!
从此,我有了一只自动“闹钟”。“红鼻梁”始终如一忠于它的职守,准时把我唤醒。它像一个促人上进的朋友,声声猛喝,都是鞭策。使我闻鸡起舞,不误晨光。
【此类作文是写一种动物的,写作时必须注意:(1)通过观察抓住动物特点,写出外部形态。(2)写出自己对动物的好恶之情,并且要学会联想,使内容充实。(3)也可以从特点写它们的象征意义,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写作次序为:外形——习性——与已关系——点明主题。】
五、作文训练
(一)给文扩文:
水仙花
我在大姑家看到一盆水仙花,它有的已初绽花蕾,有的仍闭目养神。第二天,蓓蕾已变成素洁清雅的花朵了。它的样子美极了。无论是花,是叶,还是须根,都非常诱人。它给人们带来了春意。我赞美水仙。
可爱的猫
猫是比较温驯的动物。它的尾巴较长,耳朵有点儿尖,眼睛圆圆的,它那几根长长的胡子显得特别的有趣。
猫一般都是夜晚出来活动。捉老鼠,它可是个行家。它看见的老鼠,几乎没有一只能够逃脱。它警觉性很高,只要生人来了,它就会躲在暗处,睁大眼睛盯着他。
猫也很乖巧。当你工作累了,学习疲乏的时候,不妨逗它玩玩,它就会跳到你的怀里,“喵喵”地撒娇。你如果心情不好发了火,它就会一动不动。
我非常喜欢猫。
你好,双层汽车
双层汽车可真漂亮。它很高,有两层,都可以载客。车身是彩色的,还有广告。我从前门走上车,来到上层,这儿座位很多,但不够高,所以我弯着腰。车身设备很齐全,给乘客带来了方便。车到站后,我从另一个楼梯下了车。这个楼梯很特别,下了楼梯就到车外了。我下车后,又回头看了看双层汽车,心中可真高兴,也很留恋。
(二)给题作文:
(1)我心爱的玩具(2)我熟悉的动物(3)我熟悉的植物(4)向你介绍一种学习用品
我的——
可爱(活泼)的—— 赞美你—— 我的——
第四篇:怎样写好读后感
紧扣“感”点 借“感”发挥——例谈怎样写“读后感”
作者/王晓媛
摘要: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于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还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
读后感的结构般由“述读、发感、结论”三部分组成。
关键词:读后感感点出奇制胜
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听了一场报告后引发感想,用语言文字把这种感想写出来,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于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还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
读后感的结构般由“述读、发感、结论”三部分组成。“述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作简要概括的复述,并从中引出要议论的观点;“发感”就是由引出的观点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论”就是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归纳要旨。
具体说来,写读后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先读后感
从大的方面讲,读后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读,二是感。二者的关系是:读是基础,感是主体和关键。只读不感,感想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和感是相辅相成的,读之愈深,感之愈透;读感结合,恰到好处,方能升华。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两者的比例关系,既不能通篇不对所读的作品做任何介绍,空发议论,与所读作品完全脱节;也不能用大量的篇幅复述原文,结尾加上三言两语的议论。恰当的做法是:在读后感的开头,“复述”部分中,用少量的文字介绍下所读作品的内容,起到触发思考的作用,使感有所起,进而转入“发感”部分展开议论,阐明观点。
二、要有的放矢,联系实际
读后感的生命在于“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即紧密联系实际,从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所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感想才能带有普遍意义,才能对人们的心灵有所触动。所谓实际,就是社会的实际、个人的实际。联系社会应触及时事,但不要牵强附会;联系个人,应说实话,而不要无病呻吟。例如一位同学写了一篇《读“鹦鹉之死”有感》的读后感,文章从婴鹉之死的材料引申到父母溺爱子女,学校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教育,阐明了味溺爱、包办,是害了下一代的道理,用典型而生动的事例论述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培养自强精神、自立能力。例如下面的材料:家养的一只虎皮鹦鹉,几天前,主人打开鸟笼,把它放飞到大自然中去。鹦鹉飞走后,主人心有余虑,生怕它不会生存,几天后到田野里转悠,结果在山坡的树林里发现了它的尸体,主人很惋惜,把它带回家中。主人想弄个究竟,就剥开它的嗉子,发现里面空空的,主人痛心疾首,感慨万千。那么,它为什么不吃食呢,怎么会饿死呢?
再看据此材料写的读后感段落:
一只虎皮鹦鹉,飞归大自然,几天后却饿死在硕果累累的树林里,可悲呀!
这只虎皮鹦鹉饿死的原因很清楚,长期的笼养,使它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磨灭了它原有的锐气,再回到大自然时,已无能力觅食了。
由此,我想起了作家涵逸写的报告文学《中国的小皇帝》。近些年采,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年轻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不让“小皇帝”干活,哪怕是穿衣吃饭。这样的溺爱所产生的后果又是怎样呢?当然是孩子失去了自强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风雨,一旦离开父母,“小皇帝”们就手足无措了。“鸡蛋没有缝怎么剥”的笑话早已为人熟知了,最近在报纸上又见到一则新闻:一名女生在上高中的第一天晚上就在宿舍坐了一宿,因为在家时妈妈曾说过:铺床应先铺报纸,再铺席子。可是她当时没有找到报纸,也就无法铺床,只好在床上坐了一夜。
生活中的这些“小皇帝”与死去的那只鹦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鹦鹉由于主人的禁锢和喂养,丧失了鸟的本能,回到大自然中悲惨地死去了;“小皇帝”们由于父母的溺爱,经不起点风吹雨打,在社会中终不能自立。有的一事无成,有的竟沦为少年犯。鹦鹉的死,是自然界“适者生存”规律的必然结果。“小皇帝”们在社会中的境遇,则是给那些无知父母的一副清醒剂:这样的爱,其实是害!
三、要吃透原文,找准感点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之前,不去认真阅读原文,结果写出的读后感是与原文毫不相干的文字。只有认真研读原文: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掌握其本义、比喻义、引申义,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找准感点。也只有首先受原文内容的感染和触动,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感想。例如《事事关心》一文,作者对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那副对联有深刻、透彻的了解,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确定了“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感点。这个感点选得准,选得好。准,是准确地反映了对联的精华;好,是及时地正确地回答了人们普遍议论的问题,纠正了某些人在“政治与读书”的关系上所存在的模糊认识。
四、要多向思维,出奇制胜
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读过之后,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有文野之别、雅俗之分。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应努力开拓思路,多向思维,用批判的眼光审视陈见,细读深思,使写出的文章新意盎然。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鱼效应”的
第五篇:怎样写好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作文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