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培训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我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系统学习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按按按教学反馈系统”的使用,通过学习让自己在信息技术掌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按按按教学反馈系统”的使用以及以这两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而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4.当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技术,学生的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学习的兴趣也会真正萌发。
培训后在工作中的打算
1、我校大部分教师目前已经掌握了这两项技术,凤阳校区老师们使用经验比较丰富,以后将多向他们学习。
2、为巩固培训成果,在校内准备利用学到的教学技术上好每一节课。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培训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团结行动起来,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和国际互连网,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第二篇:信息技术培训的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的体会
陈青松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使我感受到教学工作任务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1、通过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4、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第三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会
通过这次xx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感觉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第四篇:信息技术培训
听济南市小学信息技术德语优秀课之感想
入校伊始,信息技术课怎么上?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算是一节好课?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是侧重于技术还是成果?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这次在济南市鲍山学校的德育优秀课使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综合实践小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经典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相比,学习内容转为直观、学习的过程重在交互,学习方法上的协作和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上的开放等特点。
在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有机会聆听一线优秀教师讲课。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体现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在每一堂课上,每位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课件的制作上,有的教师用网页提交,有的用ppt制作,还有的用微视频,制作所用的软件不同,但各有特色。
二、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倡导小组协作。
提倡小组合作,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评选一名小组长。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差异,所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很有必要。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介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如老师在《多彩图形轻松画》这节课上,并不是把所有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操作要领,并且很快就掌握了绘制方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四、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好的导入语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在优质课展示过程中,老师们各尽其能,有用微视频导入的,也有用问卷导入的,还有用小组导入的,都非常巧妙并贯穿课程当中,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上课时,有的老师整堂课都非常流畅,节奏不快不慢,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整堂课调控的也很好,学生在课上兴趣一直很高涨,学的也特别快。从开始上课到下课,整堂课都感觉很愉悦,学生也都没有被束缚的感觉。而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平铺直叙,语言很平,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些基本功都非一日之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
总之,参加本次优质课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我要将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逐步落实在我的课堂中,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前进。
第五篇: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定新小学教师电脑培训计划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因此,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迫在眉捷、意义重大。
一、指导思想
为进—步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每—位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全而培养师生的创新精补和实践能力。
二、培训目标
1、掌握电脑的基本使用方法。
2、熟悉网络环境下查找教育教学资料的方法,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部分年轻教师会用相应软件制作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组织安排
由远程教育管理负责人罗怡老师具体管理。
四、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
五、培训对象
40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40周岁及以上教师自愿参加。
六、组织安排
由远程教育管理负责人罗怡老师具体管理。
七、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
八、指导教师
罗 怡、杨 杰、高 磊、赵 娇
九、培训内容 l 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关机的正确方法。3 学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查找资料(文字 图片 软件),文档保存、下载。5学会汉字录入。
定新小学远程教育
校本培训五年规划
定新小学2007年03月
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校工作向较高水平发展,特制定远程教育校本培训五年规划。
一、远程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上级给我校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使我校现代教学设备有了很大提高,能直接收视先进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又上了宽带网,更有利于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我校的教学工作。
二、加快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化。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只有硬件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有了好的硬件配置,离开了软件建设,硬件设施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很注重软件的投入,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做好教学软件的自制,成立由远教管理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远程教育教研组,三、加强管理,搞好培训,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学校教育现代化,软硬件设备是基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只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才能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应有效能。学校教育现代化,教师是关键。
为此,我校准备自2006-2007起完成如下的教师培训工作: 2006-2007学:完成远程教育基础知识部分的培训,2007-2008学:完成对卫星IP数据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应用于教学中的培训。
2008-2009学:完成对中青年教师网页制作和网站发布的培训。
2009-2010学:完成课件制作的培训工作。
2010-2011学:年底之前争取一线上课的教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搞好教研,促进整合,加快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信息化的技术资源与各学科整合是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必然,要尽快引导教师从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库中选择适宜内容的方法和能力,并训练教师有效地把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与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相结合,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呈现在学习的转变上。
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观摩课,以提高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各学科每学期必须组织两次以上观看录制或下载的优秀课讲解或课堂实录,使教师达到观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找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在五年内有较大提高。
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2006年初重点是对新教师的培训和熟悉远程设备接收、维护和运用上。采取的办法是指派远程教育管理员积极参加县电教站进行远程教育设备的接收和维护的培训,到县内其他远教示范校进行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经验。2006-2007学开始组织教师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培训出一批运用远程教育的骨干教师(每学科必须有一名),使他们成为在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的带头人。2008年上半年达到的教师能较顺利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2008-2009学达到全员参与,并积累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经验。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同时组织校内讲座,观看录像、研讨等,以达到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争取每位青年教师达到自行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开展自制课件的评比活动,2007年以后每学举行一次优秀自制课件的评比活动,以推动全体教师自制课件水平的提高,加快教学资源的自建工作。
总之,五年内要使我校教师的远程教育硬件设备,软件数量有较大提高,使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新的转变,教学水平有显著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较为灵活,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定新小学 2006.03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
什么是Internet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地球村”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各种我们想要的信息,查找各种数据库,如文献期刊、教育论文、产业信息、留学计划、求职求才、气象信息、海外学讯、论文检索等。您甚至可以坐在电脑前,让电脑带您到白宫作一次虚拟旅游。只要您掌握了在Internet这片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遨游的方法,您就能在Internet中得到无限的信息宝藏。
1.什么是网络
在介绍Internet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所谓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互连的计算机的集合。
2.网络的功能
通过网络,您可以和其他连到网络上的用户一起共享网络资源,如磁盘上的文件及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等,也可以和他们互相交换数据信息。
(图1-5-1b)
3.网络的分类
按计算机连网的区域大小,我们可以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和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如在一个房间、一座大楼,或是在一个校园内的网络就称为局域网,而跨省市、跨国家的网络则是广域网,我们平常讲的Internet就是最大最典型的广域网。
4.什么是网络协议
那么,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又是如何交换信息的呢?就象我们说话用某种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当然了,网络协议也有很多种,具体选择哪一种协议则要看情况而定。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是TCP/IP协议。
5.关于ARPANET
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您也知道了Internet网络其实是一个最大的广域网。事实正是如此,Internet本身就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当时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简称 ARPA)为了能使一些异地计算机相互共享数据,以利其开展研究工作,于是以一定的方式将这些计算机连接起来,这就形成了Internet的前身--RPANET。
6.TCP/IP协议
ARPANET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使用了TCP/IP标准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连网协议是Internet采用的一种标准网络协议。它是由ARPA于1977年到1979年推出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规范。随着Internet网的发展,TCP/IP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为Internet网上的“通用语言”。
7.Internet的转变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政府的资助下,用TCP/IP协议建立了NSFNET网络,并于1989年改名为Internet向公众开放,从此,Internet便在全球各地迅速普及开来。
8.Internet的商业化
1994年美国的Internet由商业机构全面接管,这使Internet从单纯的科研网络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商业网络,从而加速了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连入Internet,各种商业应用也一步步地加入Internet,Internet几乎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代名词。
9.信息高带公路的雏形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6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Internet,连接了500万台主机和8000万以上的用户,而且这两个数字还在以每月10-20%的速度快速递增。Internet正日益成为高效传递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10.我国的Internet应用
我国最早连入Internet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994年8月30日,中国邮电部同美国Sprint电信公司签署合同,建立了CHINANET网,使Internet真正开放到普通中国人。同年,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也连接到了Internet,目前,各大学的校园网已成为Internet网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11.Internet的功能
我们可以这么来描述Internet:首先,它是一个涵盖极广的信息库,500万台主机上存贮的信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以 商业、科技和娱乐信息为主。除此之外,Internet还是一个覆盖全球的枢纽中心,通过它,您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和朋友聊天;进行网上购物;观看影片片断;阅读网上杂志;还可以聆听音乐会;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很多其他的事。
另一方面,Internet还包括实现上述功能的各种手段,即Internet工具,如 Web 浏览器,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新闻论坛(Usenet),新闻组(News Group),电子布告栏(BBS),Gopher搜索,文件搜寻(Archie)等等,全球8000多万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电脑上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取500万台主机提供的信息和功能。
如何让两台电脑ADSL共享上网
ADSL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共享了吧?因为是不限时的,所以共享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一家人,有两台电脑的时间.......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只是共享两台机器,所以我就讲两台,另外,可能会掺杂不少广东话的音,见谅了!设定,我将会以机器(A)和机器(B)来命名 共享,究竟要做到怎样的共享呢?这是要想的问题:
首先要想的是,当A上网的时候B能不能一起上了?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这样也不能上的话,还叫什么共享。
其次,A和B应该可以单独上网,也就是说,A不上的时候,B可以上,B不上的时候,A可以上,也就是没有固定哪台是服务器,哪台不是。如果硬是要设定A、B其中一台为服务器的话?那如果做服务器的那台机器不上网,另一台岂不是也不能上网?如果做客户机的机器每次上网都要开着做服务器的机器,那也太麻烦了。
最后,当然是经济至上,一定要便宜!!
--------------------好了,现在以我的机器为例: 机器A:PIII 733,256M(服务器用)机器B:C550,256M 机器A是常常上网的,机器B不是常常上网的 ADSL MODEM:伊泰克 TD-2001 服务器与客户机可以依照你的情况定,没有规定的。--------------------先说说要准备的东西吧:
1、网线3条(其中一条应该是ADSL MODEM有送的),超5类,长短自己算好,为两台机器的距离,推荐大家去“金茂”首层的一间铺头买,特平!名我唔记得了,就系在放单车的地方入去,一入去左手面就会有条通道,转左,入那条通道,右手面会有一间铺头的,就那间是了!
2、网卡4块,我推荐用D-LINK的“DFE-530TX”,价格为130元左右,如果你嫌贵,可以用TP-LINK的,太约65,也就是说,D-LINK的比TP-LINK的要贵一倍,由于要买4块,所以大家可以想清楚,不过我有两块TP-LINK的,装上后系统老是出毛病,特别是在数据量交换大的时候会死机,浏览特定的网页也会死机,D-LINK就什么事也没有,品牌就是品牌,响应速度也比TP-LINK要快。
3、一分二插头一个(RS45),3元,购买地方同(1),以后我叫“分插器” 准备完善,可以开工了
----------------------究竟是怎样做到我想要的功能呢?我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两台机可以单独拨号,就是MODEM必须有两个输出口了,但没有啊,MODEM只有一个口,怎办?不怕,你可以用集线器或交换机来做到一分N的功能,但只是两台机的话,就不必了,买分插器行了,这样就等于两台机分别接入MODEM 其次,如果要两台机一起上网,就必须要有一台机为服务器,一台为客户机
于是,单独上网占用两块网卡,每台机一块。共享上网的时候客户机与服务器又各一块网卡,就是一共4块了!
----------------------好,开工吧!
首先将分插器插入ADSL MODEM的输出口,注意,有些分插器可以直接插,一些则要网线相连,买的时候需要注意。
由于每台机有2块网卡,你就必须注意分开,一块用于直接接入MODEM,一块用于客户机/服务器的连接(亦就系局域网连接用)。然后用网线将分插器同两块(每台机一块)连起身,MODEM接近的机器当然用MODEM送的短线了,这样可以减少开支。
好了,用了两条网线,剩下一条,怎样用呢?呵呵,当然是用这条线将剩下的两块网卡用一条线连起来了,于是,局域网也就做好了。
-----------------------好了,硬件做完,说说软件。
先说分插器那两块网卡的软件设置,以我的TD-2001为例,一块设为192.168.1.2,而另一块则设为192.168.1.3,为什么这样设呢?是因为怕两块网卡因为地址相同而发生冲突,毕竟那个什么分插器,会将两个网卡并联起来的。而拨号设置每台机都同原来的一样,拨号软件则推荐用Raspppoe v0.96,为什么?快!稳!占用资源小啊!!而且也是为sygate服务器,因为enternet 300是无法使用sygate共享上网的!关于Raspppoe的用法,请看本网站的相关文章!
好了,现在说一说另外两块网卡的设置,其它这两块网卡是用来组建局域网用的,一台机你可以设为1.1.1.1 子屏蔽码为255.255.255.0,而另一台机则可以设为设为1.1.1.2 子屏蔽码为255.255.255.0。----------------------好了软件设置也说完了,说说使用方法吧。
当MODEM没有任一台机使用的时候,两台机都可以拨号的,不过当其中一台拨号后,另一台就不能拨了,可恶的DX!不过这样也阻止不了我们共享上网的!
而当其中一台机已经上网的时候,就可以用软件sygate来共享上网,这样两台机都能上了。大家可能不明白吧,我再说清楚一点,ADSL MODEM分插器有什么作用呢?就是使两台的两块网卡都连上ADSL MODEM吧?于是利用这个分插器,当MODEM没有机器使用的时候,两台机的其中一台都可以把MODEM当作是自己的一样去拨号,上网,这样就免去了服务器不上网,客户机就无法上网的大问题!好了,如果两台机要同时上网的时候又怎办呢?现在的DX设定是同一个帐号无法同时拨号啊!于是就要用到sygate,首先服务器打开sygate,拨号上网,然后客户机再通过sygate来共享adsl宽带上网,这样就可以两台机一起上了。关于sygate的用法,还请参阅相关的文章,在这里无法详述,请见谅!----------------------好了,说了这么久,大家都知道是如何做的了吧?其它我们只要本着DIY的精神,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这种方法在我的机器上通过了哦!!
~~~~~~~~~~~~~~~~~~~~~~~~~~~~~~~~~~~~~~~~~~~~~~~~~~~~~~~~~~~~~~~~~~~~~ 其实当你三台,四台,或五台以上的机器共享上网的时候,也只不过将上面的方法改一改罢了。换的只不过是几件东西,其思路是与我的无异的。只不过将分插器换成集线器或交换机,局域网方面不是用网线直接联起来,而是用集线器或交换机罢了。
不过,当你的机器超过三台的时候,我还是劝大家使用星型网,就是“服务器”-->“客户机”的模式吧,这样更实际一点,也方便管理很多哦!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称之为电子计算机,或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快速的运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
1、计算机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kulator)于1946年在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占地167平方米,耗电量150kw。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经历了四个时期,按构成计算机逻辑线路的器件的变革划分,每一次器件变革都产生出新一代的计算机,具体特征如下: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1946--1957年,主要是以电子管计算机为特征。第二个发展时期是1958年--1964年,主要是以晶体管计算机为特征。第三个发展时期是1965--1972年,主要是以固体组件(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特征。第四个发展时期是1972年至今,主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特征。当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000万个晶体管/片)比早期(2000个晶体管/片)的集成度高若干个数量级。
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所没有发生的是其体系结构,即这些计算机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的冯·诺依曼(J。Von。Neumann)体系结构。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除了指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之外,还指出计算机必须使用二进制数;在程序运行之前,要先将指令和数据存入存储器中,然后,机器自动到存储器中取指令和数据执行,即程序存储控制系统。
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按其用途分类,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计算机是人们觉的计算机,可以用于各种目的。专用计算机是为专门场合使用的计算机,如仪器计算机,将装在固定的仪器上,作为仪器的一部分。
根据计算机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又可分为巨开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五种。人们常用的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型机、微机、微电脑、电脑、个人电脑、家用电脑和PC机等。
一般说来,电子计算机大约每隔5--8年更新换代一次,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价格降低10倍。目前的计算机朝着两极方向发展,即巨型计算机的微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微型计算机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是这两个发展方向的物质基础。
2、计算机基本组成
计算机尽管很复杂,但其基本组成如图所示。
· 运算器
运算器又名算术逻辑部件,简称算逻件ALU(Arithmatic Logic Unit)。它是实现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实际执行部件。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逻辑运算则是指因果关系判断的非数值运算。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和若干高速寄存器。前者用于实施运算,后者用于存放参加运算的各类数据及运算结果。· 控制器
控制器是分析和执行指令的部件,也是统一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按时序协调操作的部件。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自动、连续地工作是依赖于人们事先编制好的程序(一组指令序列),而程序的执行则是由控制器统一指挥完成的。
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通常将这两个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型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 存储器
存储器根据其组成介质,存取速度及使用上的差别又分为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一般是磁性介质的存储设备,作为外部设备来使用;而内存储器是半导体器件的存储器,被用来作为计算机的内存(主存)使用。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常常与中央处理器CPU制作在一块芯片上。·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受外界信息的设备。人们利用输入接口电路和输入装置。输入接口电路是输入设备中将输入装置(外部设备)与主机实际相连产部件。也就是说,输入装置一般必须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挂接到计算机上才能使用。输入装置则是实际用于输入的设备。输入装置一般可以同用户选择。微机中最基本的输入装置是键盘。常用 的输入装置还有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功能与输入设备相反,它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或中间结果以某种人们能认识并能按受的形式或其他机器设备所需要的形式表示出来(称谓输出)。与输入设备类似,输出设备是由输出接口电路和输出装置两面三刀部分组成。输出接口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出装置与主机相连。输出装置可以由用户选择。策机中最基本的输出装置是显示器。常用的输出装置还有打印机、绘图仪等。通常在微机中,将键盘作为标准输入设备,而将显示器作为标准输出设备。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用计算机来完成某一给定的任务需要依靠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所以,一台真正实用的的计算机必须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这就是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软件概述 · 软件的概念
让计算机做某件事,首先将要做的工作变成一步一步的指令,将其变成一个程序交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程序的指令顺序,去完成程序规定的任务。通俗地讲,计算机程序就是操作命令的有序集合(注意是有序的)。将操作命令排为有序的过程,就是编写程序的过程。一般来说,程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目的性 一个程序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有序性 解决问题必须一步一步,有顺序地执行相应的指令,最后完成要解决的问题。
(3)有限性 一个程序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的、有限的,不能无穷无尽。
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地、连续地工作,主要是依靠程序的运行。程序通常都是用某一种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的工作往往很复杂,一般都是由专门从事这项工件的程序员去做。编制程序的工作称谓程序设计。
编写程序的计算机计算机语言比较抽象,所编程序不易阅读。通常需要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描述,即用自然语言去注释程序中的若干细节,形成程序的文档。文档实际上是用自然语言(汉语或英语)描述程序中若干细节和程序说明的文字档案资料。
从这个角度可把计算机软件理解为程序+文档,这就是软件的通俗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