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乐通选课汇报演出的感想
声乐通选课汇报演出的感想
2009年6月2日,是一个值得我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参加了艺术学院学术节的活动之一——艺术通选课回报演出。
在选声乐时,纯粹是因为对声乐有一种特殊的热爱。从小到大,我都喜欢唱歌,而且在人多的地方唱歌也没有畏惧,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点不自信的,因为我没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指点,很多方面表现得太业余。在选了声乐课后,也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的确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会有这么一个演出,而且是在艺术学院专业的小剧场,心里有点期待的同时,更多的是紧张。为了这个演出,我们班已经准备了大半个学期了,从纯粹的学歌,到排队形,再到彩排,虽然有些时候会比较辛苦,会耽误了第二节的通选课,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唱《东方之珠》,另一组唱《大海啊故乡》,我被分在了唱《东方之珠》的一组。其实我比较喜欢也比较擅长唱《大海啊故乡》,但是“师命难违”,既然老师这么分配了,那我就尽力把它唱好。为了把这首歌唱好,我经常在宿舍练习,我喜欢在洗澡时唱歌,我觉得那时是最自然的,能让自己尽情地歌唱。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按老师的要求,穿着连衣裙,踩着高跟鞋,来到了艺术楼2楼的小剧场。我们的节目被排在了第5个,在没有到我们上场的时候,我们就在后台候场。很快就到我们了,我们按着彩排时的队形上台,站在舞台上时我才发现今天小剧场的观众真多啊,不仅座位坐满了,在观众席后面还站着好多人。在缓缓的钢琴声中,我们的表演开始了,一切按计划进行。一首《东方之珠》唱完后,我们按指令下台。
虽然我们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但经过这一次表演,让我们的自信心倍增。老师说过,站在舞台上时,不要老是想着自己不是专业演员,不要缺乏自信,而要想,我不是专业演员都能站在专业的舞台上,我就一定要发挥出专业的水平。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自信,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是带着一种“打酱油”的心态去做事,结果总是不能把事情做好;只要相信自己,用心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即使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起码也能把事情做得尽如人意。
艺术通选课带给我的,不仅是在舞台上的表演经验,还有对于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些收获会让我更加积极地生活学习。
第二篇:通选课推荐
臧力——诗歌是一种语言
犹记得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向往文学的小青年的时候,喜欢顾城、海子、舒婷这一类新派诗人。一半是因为觉得他们的诗新鲜,另一半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附庸风雅遮盖了自己对于诗的内容的懵懂。但是,在每一个文青和伪文青的心中,谁没有做过自己的文学梦呢?因此,即便懵懂,还是喜欢文字在口中炸开的快感,和内心不知所以然的共鸣。
大学之后,对于文青这一身份的痴迷,使我在看到通选课一栏中赫然出现的“诗歌写作”这一课程之后便马上义无反顾的选了。现在想来,实在没错。
第一次课的时候,发现小小的一个教室边边角角都已经挤满了很多人,站都站不下。后来没办法,临时找了另一个大一点的教室,老师才正式开始介绍。老师本人是诗人臧棣(本名臧力)。老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每一次上课都要迟到5分钟以上,而且基本每次都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因此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不能早几分钟出门呢。但是,也许这才是诗人随性的特点吧。
老师个子挺高的,年轻时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一定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即便现在已经是一位大叔,气质中依然有一种青春常驻,自然潇洒的感觉。臧力老师非常随和,但是与其说是随和,其实差不多是一种北大人身上常见的自由主义的影子。对别人不加约束,尊重别人的“自然权利”,不轻易对别人定义或者批评,对一切价值判断都持有谨慎的态度。因此学生在他的课上也可以说非常随意,特别是在课上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的间隙,更是体现了北大课堂上常有的氛围特色。学生轻狂或者刻意滑稽,而老师微笑的随意视之,依然进行着课堂的进程。因此这个讨论时间可以说是非常让人觉得好笑的时刻(特别是你有特别喜欢搞怪的同班同学的时候)。
说到学术时间,臧老师毫不含糊。实际上,虽然他很随和,但是一位感觉敏锐、语言犀利的诗人。这个本质任何人都无法质疑。臧老师本人比较喜欢风格硬朗,能够体现生命意识的西方现代诗人的作品。上课的时候,他给我们发自己印的诗歌材料,自由的安排讲课进度(就是平均一节课讲一首,第一首讲3/4的时间,另一首大概讲15分钟--)。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臧老师解读诗歌的内容,其
中穿插与同学的交流。当然,对于晦涩难懂,天马行空的现代诗名作,学生的解读往往都是让老师觉得拙计的,但是老师耐心地为我们从每一个词语和每一种语境中抽丝剥茧出我们可以理解的意义,逐渐拼接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和思路过程的诗歌个体。
当我们在看一首现代诗的时候,乍看起来除了满眼的字基本什么都看不出来,脑袋里充满了模糊的概念,但是自己却无法理清,无法描述,无法表达。但是老师在这个时候,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你觉得自己心里的话被说出来,突然被戳中。就这样一瞬间的感觉,恍然大悟的感觉让人觉得这门课选的已经是值得了。顺着老师的思路逐渐走下去,顺着简单的无从追寻的意向,突然便可走入一片广大的心灵世界。保罗策兰的诗歌尤其让人觉得神奇,在他的诗歌世界中,仿佛看到空灵的生命本身。
对于诗歌便觉得有点入门一点的意思。如果说其他的老师的课会通过知识的罗列增加你硬性的了解,那么臧力老师诗歌写作这门课程会首先牵着你的手,把你领入诗歌的美好世界饱览风光,然后让你不由自主的想一探究竟。不过说实话,如果真的希望有一天仅凭自己的能力就进入这个世界,那么,里这个世界的本质也许就不远了。如果我们连纷繁复杂的微妙感受也可以毫无遗漏的把握,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了解呢;如果我们连别人的内心都可以走进,那么还有什么算是障碍呢。
诗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关于生命的奇特的生命体验。
老师对我们说,如果把诗歌比作一种语言,那么,古代诗歌是一种统一的语言,人们采用有着相同表意的词汇进行写作,意向的表达相对固定,含义的表达相对约束,人们一旦接受了那种表意模式,便很容易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而现代诗歌的表意模式已经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内心的语言进行创作,因此是独创的,没有套路可循的,而且随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而难以掌握。读者已经无法用既成的思路,或者自己的思路来揣摩作者的意图,只能顺从作者的内心,追寻作者的线索,从而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内容。现代诗难以理解,因此被很多人敬而远之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但是,这条道路更难走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之获得的乐趣却随之变得更多了。因为现代诗打破了套路和模式,获得了更广阔的表意空间和表达方式,短小的诗句中潜藏着更多的全新的能量,这是注重意
境和画面描绘的古代传统诗歌所不能比拟的。这里有最深入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得到表达,最深处的感受获得表白。这种力量,便是诗歌这种语言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上述便是上过一学期诗歌写作课之后获得的感受。“诗歌写作”没有论文和期末考试,没有点名或者签到,唯一的任务是,每周写一首诗歌上课时候准时交上,成绩的评定大约与作业的质量有较大关系。但是,老师作为专注于授课的随性之人,是不会在成绩上跟同学多做为难的。当然,这看似优厚的条件对于喜欢逃课的北大学子来说,却也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为难之处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门通选课二度开课,还不为大家所熟知,现吃螃蟹的小弱将自己的新的写下,为后来人开路吧。
第三篇:声乐艺术课感想
声乐艺术课有感
从本科开始,周围同学就经常抱怨我们学校缺少人文关怀,缺少艺术氛围,我也一直挺想接触一些艺术的,所以本科的素质选修课也会去上钢琴课,素描课。到了研究生,我也选了周老师的课,也一直很喜欢音乐,上周老师的课,算是在繁忙的研究生生活中的一点乐趣了吧,不用费尽心思去想一些公式,也不用去想项目怎么去完成,更不用坐在教研室有时候两眼发呆。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周老师讲民族音乐,给我们放刘三姐的电影,我的回忆一下就被拉到了小时候,第一次看是在外公家看,还是初中的时候了。我外公最喜欢看老电影,特别是那种黑白的电影。我当时看刘三姐也特别带劲,讲述了刘三姐和乡亲们与当地封建势力斗争的故事,感觉特别有意思,刘三姐跟当地地主恶霸斗智斗勇,不为其所屈服。当然,上周老师的课,更多的是去欣赏它音乐上的的艺术性。电影《刘三姐》于1963年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电影美工奖。虽然已是上个世纪的电影,但是时至今日电影《刘三姐》的歌曲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辈份、年代和地域的局限。故事以唱山歌为中心展开叙事,充分再现了壮族人民能歌善唱、以歌代言的民族传统,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了一种将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山水与优美抒情的音乐完美地融于一体的魅力意境。将富有壮族特色的山歌唱词与其他民族的音乐精华融会提炼,曲调更优美,民族特色更鲜明。片中音乐是由优秀民族音乐家雷振邦先生谱曲, 乔羽填词。山歌由广西彩调剧团刘三姐的扮演者傅锦华配唱,音色清亮甜润,犹如锦上添花。配乐由长影乐团演奏,音响经特殊塑造,更为美妙动听。片中还切合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物,配以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唱方式,增强了美学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独唱、对唱、领唱、合唱还有二重唱。用到的各种演唱方式,我记得周老师都大概有跟我们讲过。当时上完这节课,就感觉全身舒畅,像是看完一场音乐会,很放松,也特别有意思。山歌是一种民间大众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老百姓最直接最通俗最贴近的艺术形式之一,既贴近生活,又不失其艺术性,相对于许多脱离了实际的艺术来说,更容易被大众所已接受。而我觉得,音乐就是这样的,听了能让听者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出来的东西,从而产生共鸣,那这就是好音乐。我本身平时也很喜欢音乐,在平时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音乐算是一种很好的舒缓神经的方式。而上了周老师的课,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了音乐,更多的是去剖析它的艺术性,音乐性和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并非单纯的只是去听旋律。而这应该算是我上周老师课最大的感悟吧,不仅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认真,还是要在忙碌的空隙中停下脚步来感受艺术,享受生活。
第四篇:汇报演出
“幸福快乐校园”暨家长会回报文艺汇演方案
一、活动主题:幸福快乐校园
二、活动目的:
1、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围,使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展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和办学的成果,宏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2、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情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活动时间安排:
1、第三周星期三(下个星期三)各班确定节目形式和内容,视频资料由音乐老师收集交戴校长处。
2、第五周至第七周进行排练
3、第八周筛选节目,确定14个左右的节目作为最后的汇报演出。
4、第九周彩排
5、第十周正式演出
四、活动内容安排:
1、节目准备:各班以班为单位筹备两个节目,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学校整体准备两至三个,主要负责人:音乐老师。要求各节目能让本班大多数学生参与,以体现本班(本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风貌为主,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2、节目形式:舞蹈8个包括(民族舞、现代舞、街舞、健美操、等舞蹈各种舞蹈风格),诗歌、相声小品、英语童话剧、时装秀、表演唱、器乐演奏各一个。节目内容以“幸福快乐校园”为主题。根据节目所需器材和道具可先向学校申报,交音乐老师处,学校集中采购。歌曲类伴奏自备。
童兴实验学校
2011年9月14
第五篇: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 王文初
小外孙女六周岁生日前夕,她参加的课外舞蹈培训中心要举行一次汇报演出,我们欣然前往观看。
演出在Natick 高中学校礼堂,刚下车就遇到一对中国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前来参加演出。同是中国人,小孩子同在一个舞蹈中心学习,又一起来参加演出,少不了多聊几句。
学校里的停车场上,三十多辆汽车已整齐地停在那里,一辆又一辆汽车还在络续到来。一对对夫妇手捧鲜花、携着孩子向学校大楼走去。
进入大厅,给人第一感觉这里是一个设施齐备的影剧场,柔和的灯光照亮了宽大的舞台,一排排富有弹性的沙发座椅,斜斜的地面上铺设着柔软的地毯,显得格外宽敞、整洁、舒适。场内没有汇报演出会标,唯有两侧走道系有飘浮的彩色汽球;没有领导贵宾专席,唯有最前面的三排空置座位,那是供表演后孩子坐的专座;没有记者采访摄影,唯有手持相机并已作好准备的家长,早早站在有利位置等待演出开始;没有领导嘉宾致辞、祝贺,唯有一名主持人作简单讲话。
参加演出的孩子来都来自舞蹈培训中心,年龄从四岁至十二、三岁不等,他们都是自费报名参加培训,每星期训练一次。有的已经培训了几年,有的仅半年时间。外孙女也就培训了半年,时间虽短,但她非常喜欢这项活动,训练时认真、投入,也不怕吃苦。平时在家里,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举手投足,舒臂弯腰,旋转翻滚,有时甚至还对着镜子独自练习。培训中心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汇报演出,组织孩子登台亮相,面对观众表演,给孩子们一次锻炼实习的机会;邀请孩子父母前来观看,看看自己孩子的学习成果。尽管还要缴上五十元的观看费(可能是用于租场及有关费用),但是家长们还是很乐意接受并准时到来。当表演的孩子从幕后走出来的时候,台下瞬间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小孩子们身穿色彩鲜艳服装,从简单的蹦蹦跳跳,到天鹅舞、民族舞,内容不同,形式各异,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舒展柔软的肢体,表现艺术的技巧,给人以美的感觉,享受艺术的魅力。
表演从年龄最小一组开始,有的四、五人一组,有的六、八人一队,不同的音乐伴奏,不一样的舞蹈动作,不断变换的台形,天真活泼,可亲可爱。有的在表演中不慎将道具失手落地,有的不小心站立不稳坐在地上,有的看着别人动作亦步亦趋,逗人喜爱,讨人喜欢。虽然没有专业舞蹈表演那么熟练、那样精彩,但孩子们的稚嫩、童真、可爱同样吸引每一位观众。坐在台下观看的全都是参加演出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表演显得格外关心、分外注目。每当自己孩子登台表演时,显得格外高兴,精神振奋,有的全神贯注孩子的表演,有的拿出相机或拍照、或摄像,留下美好的瞬间,记录孩子表演的过程,寄托着对孩子一点一滴成长、一步一步成功的希望。
每当表演精彩瞬间或表演结束之时,台下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令人欣喜欢呼。也许有的孩子年幼,有的培训不长,有些动作不尽规范、不甚熟练、不够合拍,他们的表演却让人忍俊不禁,捧腹之余同样报以掌声鼓励。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有的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用手纸拭擦眼角。
开始表演时,我始终站在台前右侧的走道内,时刻关注、随时准备记录外孙女的表演。可是看了三个节目以后,心情突然紧张起来,舞台大,孩子小,穿着相同的服装,老花眼的我看不清孩子的脸庞,也分不清哪一个是外孙女,更无法知道外孙女在什么时候演出,一旦错失时机,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马上跑到女儿那里询问情况,但女儿也不知道安排在第几个节目演出。就在此时,听到主持人正在播报的下一个节目中有外孙女的名字,我迅速猫着腰沿着中间的走道快速走到台前去,正好赶上演出开始,于是用手机进行摄象,记录下了全过程,令我欣喜万分。正当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女儿座位旁边时,突然听到女儿急匆匆地轻声对我说,马上要给外孙女发奖了,要我立即再去台前录相。我马上又迅速前去,可惜为时已晚了一点,仅录到了颁奖的后半部分。不管怎么说,还是抓录到了那令人兴奋、值得纪念的难忘时刻。
汇报演出进行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演出结束,所有参加演出的孩子全部登上舞台,组织者给每一个表演的孩子颁发一只金光灿灿的奖杯,以资鼓励。孩子们排着队,手捧奖杯,满脸笑容。台下的父母聚集在台前,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分享欢乐的时刻。
表演过程中有五次颁奖,外孙女是第一个获奖者。奖品是一个球型鱼玩具,五彩球体,黑黑的眼睛,粉红的嘴巴,还有软软的尾巴和鳍翅,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奖杯是一个底座为长方形大理石,中间为圆柱体,上端为镶嵌着一个跳舞女孩的五角星。外孙女的表演令全家人高兴不已,再过几天就是她的六周岁生日,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