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邮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摘要:OrCAD Capture(以下以Capture代称)是一款基于Windows 操作环境下的电路设计工具。利用Capture软件,能够实现绘制电路原理图以及为制作PCB和可编程的逻辑设计提供连续性的仿真信息。本实验运用OrCAD10.5对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分别进行了静态工作点仿真、直流扫描仿真、交流小信号频率特性仿真、瞬态特性仿真,以及参数扫描仿真。
一 功率放大电路
如上图:电路为一带有发射级负反馈的分压工作点稳定电路,类型为共射放大电路,信号源内阻为50Ω,信号源与防大电阻之间、放大电路和负载之间分别通过容值为100μF、10μF的电容做做容耦合,放大电路采用由Rb1、Rb2以及发射极电阻Re构成的电路提供静态工作点,在Re两端还并联了一个大的电容Ce,在交流时旁路掉Re,该电路的集电极电阻为阻值为2KΩ的电阻Rc,负载阻值为10KΩ,信号源Vcc为12V。设计发达倍数为50倍。
二 仿真过程及分析
1.静态工作点仿真
仿真结果:
分析:基射之间电压约为0.7V,与理论大致相符
2.直流扫描仿真
参数设置
仿真结果:
分析:由图可知,基极电压在直流信号下随着Vcc的增加线性递增
3.交流小信号频率特性仿真
参数设置:从1Hz开始到110MHz,步长为10Hz
仿真结果: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分析:有输入波形可知当信号源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这里约为1MHz),电容Cb的阻抗不能忽略,它会分走一部分电源电压,导致输入不稳定,所以,放大是在一定的频率内才吻合。有输出波形可知,带宽约为8.7MHz,上截止频率约为8.7MHz,下截止频率约为40Hz 放大倍数约为56,与理论大致想似
4.瞬态特性仿真
参数设置:瞬态分析截止时间为2500μs,开始保存数据的时间为500μs,允许的最大时间间
隔为10μs。因为最初可能电路不稳定,所以保存数据从半个周期开始,共记录两个周期的数据。
仿真结果: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分析:由输出波形可知,输出略有失真,不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5.参数扫描仿真
参数设置:以Rb2为例,需要将Rb2设置为全局参数
仿真结果:输出波形随Rb2变化时的波形
分析:
三 结论与心得体会
通过仿真我发现理论和仿真大致相仿,但还是有一定差别,数据上还存在一定误差。当然仿真和具体时间还有一定差距,很多数据和结果还有待实践的具体检验。通过此次仿真,我学会了安装OrCAD,并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仿真操作,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也顺利完成了。以后要多加强此类能力的锻炼,在学习中学会合理的利用某些软件工具,以加深和强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篇: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电路仿真
课程名称: 电路仿真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教师:
实验类型: □ 原理验证 □ 综合设计 □ 自主创新
学生姓名:
学号/班级:
组
号 :
学
院: 信息与电子学院 同组搭档:
专
业:
成绩 :
实验 1 叠加定理 得验证
R11ΩV112 V I110 A R21ΩR31ΩR41ΩU1DC
1e-009Ohm 0.000A+-U2DC
10MOhm0.000V+-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 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与电压表得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 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 V1 为 12V,直流电流源 I1 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得值 U1 与 I1;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得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得值 U2 与 I2;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得电压值设置为 12V,将直
流电流源得电流值设置为 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得值 U3 与 I3;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得电流或电压可以瞧成就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得电流或电压得代数与.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与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R11ΩR21ΩR31ΩR41ΩV112 V U1DC
10MOhm-1.600V+-U2DC
1e-009Ohm 6.800A+-I110 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 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R11ΩR21ΩR31ΩR41ΩV10 V U1DC
10MOhm-4.000V+-U2DC
1e-009Ohm 2.000A+-I110 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 0A 时,U3=2、4V I3=4、8A
R11ΩR21ΩR31ΩR41ΩV112 V U1DC
10MOhm2.400 V+-U2DC
1e-009Ohm 4.800A+-I10 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V15 Vpk 500 Hz 0° R110ΩL12.5mHC140µFR22kΩin out0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 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得网络标号;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 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 C1=40uF。信号源 V1 设置为 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 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 倍频程,扫描点数为 10,观察输出节点为 Vout响应。
TRAN 分析: 分析 5 个周期输出节点为 Vout 得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得数据保存(包括图形与数据),并验证结果就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 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
w0=1/= ,f0=w0/2=503、29Hz 谐振时节点 out 电压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 u=2000/(2000+10)*5=4、9751V、当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感性,所以相位为 90° 当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阻性,所以相位为 0°
当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容性,所以相位为—90°
经仿真得谐振频率为 501、1872Hz,谐振时节点电压为 4、9748V、相频特性与理论一致。
由信号源得 f=500Hz,可得其周期为 0、002s,为分析5个周期,所以设瞬态分析结束时间为 0、01s、得如下仿真结果:
仿真数据:(从 excel 导出)
X——铜线 1::[V(vout)] Y--铜线 1::[V(vout)] 1 0、007854003 1、258925412 0、009887619 1、584893192 0、012447807 1、995262315 0、015670922 2、51188640、01972864
32 6 3、16227766 0、024837142 3、981071706 0、031268603 5、011872336 0、039365825 6、309573445 0、049560604 7、943282347 0、062397029 10 0、078561038 12、58925412 0、098918117 15、84893192 0、124561722 19、95262315 0、156876168 25、11886432 0、197619655 31、6227766 0、249036512 39、81071706 0、314013974 50、11872336 0、396310684 63、09573445 0、500907228
79、43282347 0、634575093 100 0、80685405 125、8925412 1、031819265 158、4893192 1、331400224 199、5262315 1、74164406 251、1886432 2、32321984 316、227766 3、165744766 398、1071706 4、274434884 5 5 01 1、1872 3364、9 9 7484754
630、9573445 4、314970112 794、3282347 3、202346557 1000 2、348723684 1258、925412 1、759342888 1584、893192 1、344114189 1995、262315 1、041249759
2511、886432 0、814015182 3162、27766 0、640100344 3981、071706 0、505215181 5011、872336 0、399692333 6309、573445 0、316680015 7943、282347 0、251144179 10000 0、19928881 12589、25412 0、158199509 15848、93192 0、125611629 19952、62315 0、099751457 25118、86432 0、079222668 31622、7766 0、062922422 39810、71706 0、049977859 50118、72336 0、039697222 63095、73445 0、031531821 79432、8230、0250462
47 13 100000 0、019894713 125892、5412 0、015802831 158489、3192 0、012552584 199526、2315 0、009970847 251188、6432 0、007920112 316227、766 0、006291162 398107、1706 0、004997245 501187、2336 0、003969451 630957、3445 0、003153046 794328、2347 0、002504553
0、001989437 1258925、412 0、001580266 1584893、192 0、00125525 1995262、315 0、00099708 2511886、0、0007920
432 09 3162277、66 0、000629115 3981071、706 0、000499724 5011872、336 0、000396945 6309573、445 0、000315304 7943282、347 0、000250455
0、000198944 12589254、12 0、000158027 15848931、92 0、000125525 19952623、15 9、9708E-05 25118864、32 7、92009E—05 31622776、6 6、29115E-05 39810717、06 4、99724E—05 50118723、36 3、96945E—05 63095734、45 3、15304E—05
79432823、47 2、50455E—05 100000000 1、98944E-05
实验 3
含运算放大器得比例器仿真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电阻 R1、R2,虚拟运算放大器 OPAMP_3T_VIRTUA(在 ANALOG库中得ANALOG_VIRTUAL 中,放置时注意同相与方向引脚得方向);调用虚拟仪器函数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 与虚拟示波器Oscilloscope。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 R1=1KΩ,电阻 R2=5KΩ。信号源V1设置为 Voltage=1v。
函数发生器分别为正弦波信号、方波信号与三角波信号.频率均为1khz,电压值均为 1.其中方波信号与三角波信号占空比均为
50%.3、分析示波器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只记录数据(并考虑 B 通道输入波形与信号发生器得设置什么关系)
将测量结果保存,并利用电路分析理论计算结果验证. =—5 =-5
=-5
由电路分析原理,输出与输入反向,且放大5倍,与仿真结果一致.电路分析过程如下图:
实验 4 二阶电路瞬态仿真
上图中其中C1得电容值分别取 1000u,500u,100u,10u,其她参数值如图所示.利用 multisim软件使用瞬态分析求出上图中各节点得Vout 节点得时域响应,并能通过数据计算出对应电容取不同参数时电路谐振频率(零输入响应)。
电容
1000
500
100
周期
6、2414ms4、4245ms
2、0059ms
665、0827us 谐振频率 159、15Hz
225、07Hz
503、29Hz
1591、55Hz 此仿真属于 LC电路中得正弦振荡,由于没有电阻,由初始储能维持,储能在电场与磁场之间往返转移,电路中得电流与电压将不断地改变大小与极性,形成周而复始得等幅振荡。
实验 5
戴维南 等效 定理 得验证 330Ω10V 0.000A+-0.000V+-91Ω220Ω470ΩRL Figure 错误 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电路原理图
1.原理图编辑: 1)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直流电压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与电压表得参考方向),并按 Figure 1 连接运行,并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得值;
2)如 Figure 2 连接, 将电压源从电路中移除,并使用虚拟一下数字万用表测试电路阻抗;330Ω 91Ω220ΩRth Figure 2 电路等效电阻测量 3)如 Figure 3 连接, 将电阻RL 从电路中移除,并使用电压表测量开路电压;
330Ω10V 91Ω220ΩEth0.000V+-Figure 3 电路开路电压值测量 4)如 Figure 4 连接, 验证戴维南定理; 223ΩRth4V 0.000A+-0.000V+-470ΩRL Figure 4 戴维南等效电路图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电源参数如上述图中所示。
3。实验步骤: 如原理通编辑步骤,分别测试对应电路得电压、电流与电阻值.4、实验结果:
比较 Figure 1与 Figure 4 中电压表与电流表得值得异同,并解释原因.原电路结果:
(figure1)
将电压源移除测得等效阻抗为 223 欧。
测开路电压:
戴维南等效电路:
由戴维南等效定理可知,含源单口网络无论其结构如何复杂,就其端口来说,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串联电阻支路.电压源电压等于该网络得开路电压,串联电阻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时网络得等效电阻。
等效电阻理论值:220//330+91=220*330/(220+330)+91=132+91=223 开路电压理论值:220/(220+330)*10=4V 将单口网络换为电压源与等效电阻支路后,Figure 1与Figure 4中电压表与电流表得值得相同,且等效电阻与开路电压得仿真结果与理论值一致,验证了戴维南等效定理。
验 实验 2 元件模型参数得并联谐振电路 1.原理图编辑,设置参数:
分别调出电阻 R、电感 L、电容 C 与信号源 V1(注意区分信号源族(SIGNAL_VOLTAGE_SOURCES)与电源族(POWER_SOURCES)中,交流电压源得区别,信号源得AC设置为5),参数如图所示(课上已经重点强调)。
2.参数扫描分析设置:simulate –〉Parameter Sweep:
AC 分析设置:扫描范围1Hz~100MHz,横坐标扫描模式为 Decade,纵坐标为线性。每十倍频程扫描点数为 10点,同学们自己设置 100 与 1000点并分析所得结果得异同.
3.观察电容得容值发生变化时,记录电路得幅频响应。在实验报告中重点分析响应波形不同得原因。并介绍 AC 分析与参数分析得特点。
4.扫描点数为 10 点:
求谐振频率得公式为 w0=1/,f0=w0/2 , 所以 C 越小,谐振频率越大。
并联 GLC电路通频带 BW=G/C,所以 C 越小,通频带越长。与仿真曲线吻合.AC分析就是在正弦小信号工作条件下得一种频域分析.它可以计算电路得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在进行交流频率分析时,首先分析电路得直流工作点,并在直流工作点处对各个非线性元件做线性化处理,得到线性化得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并用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计算电路输出交流信号得变化。
参数扫描分析就是在用户指定每个参数变化值得情况下,对电路得特性进行分析。
当 C=4e-007 时,谐振频率得理论值为 f=5032Hz、仿真值为5011、9
当 C=4e-006时,谐振频率得理论值为 f=1591、5Hz、仿真值为 1584、9
当C=4e-005 时,谐振频率得理论值为 f=503、29Hz、仿真值为 501、19
当 C=4e—004 时,谐振频率得理论值为 f=159、15Hz、仿真值为 158、49
当扫描 100 个点时
当扫描 1000 个点时
扫描点数越多,曲线越平滑,仿真值越贴近理论值。
验 实验 3
电路过渡过程得仿真分析
V10 V 1 V 60usec 120usec R15kΩL11mHC11nF1out30 1.原理图编辑,设置参数:
分别调出电阻 R、电感L、电容 C、接地符与信号源 V1,其中,信号源就是Source 库 SIGNAL_VOLTAGE_SOURCES 组中调用 PULSE_VOLTAGE,参数如下:Initial Value 0V,Pulsed Value 1V,Delay Time 0s,Rise Time 0s,Fall Time 0s,Pulse Width 60μs,Period 120μs.(该电压源用于产生方波信号)2.观察电容上得电压波形(使用瞬态分析,分析时间为 5 倍得方波信号周期),并判断 U out(t)得响应属于何种形式(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 3.通过计算得阻尼电阻,使用参数分析方法设置三个电阻值(分别对应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状态),观察出其它三种响应形式(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在实验报告中重点分析响应波形不同得原因(根据计算得到得仿真电路得时域特性来解释)。并介绍瞬态分析与参数扫描分析得特点.参数扫描设置如下所示:
临界阻尼为2*=2000。当 R〉2000 时,过阻尼,响应就是非振荡得,当 R=2000时,临界阻尼,响应就是非振荡得,当 R〈2000 时,欠阻尼,响应为按指数规律衰减得衰减振荡。
电阻较大时,损耗也大,在储能得转移过程中,电阻消耗能量较大,当磁场储能再度释放时已不能再供给电场存储,当电阻较小时,电容可能再度充电,形成不断放充电得局面,形成振荡性得响应。
瞬态分析与参数扫描分析得特点:
瞬态分析用于分析电路得时域响应,分析得结果就是电路中指定变量与时间得函数关系.瞬态分析可以同时显示电路中所有结点得电压波形。
参数扫描分析就是在用户指定每个参数变化值得情况下,对电路得特性进行分析。
第三篇:北邮电子工程学院导师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原电信工程学院
导师介绍(2009)张英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英海,男,1951年生,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及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 “十一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共建等项目的研究课题,熟悉国内外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相关研究获省部级奖多次。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通信技术、微电子、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等 联系电话:62286082 地点:教4—217 email: wwdbupt@263.net
刘元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元安,男,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专家、现任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长期致力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天线技术、异构网络接入与融合技术、电磁兼容与测量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刘教授所领导的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计划、国际合作等,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质的科研条件,有能力为研究生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82信箱 邮编:100876 电话: 62281035 传真: 62281958 Email: yuliu@bupt.edu.cn
高攸纲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高攸纲,男,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电磁环境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分会主席,IEEE电磁兼容专业学会中国大陆分会主席,港刊《中国防雷》、美刊《电磁干扰与兼容(中文版)》主编。长期从事环境电磁学及电磁兼容学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电磁兼容总论》、《屏蔽与接地》《感性耦合与阻性耦合》、《通信电缆工程》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8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两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成果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曾获德国柏林医学大会优秀论文奖。有两名博士后顺利出站,20余名博士,60余名硕士生取得相应学位。
博士招生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电磁兼容
硕士生招生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电磁生态学;电磁环境测试与评估 联系方式:62282343(宅)办公地点:明光楼911房间 email:shidan.ml@gmail.com 灰虎网——专注于北邮通信考研的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魏少军 教授 兼职硕士生导师
魏少军,男,博士学位。现任大唐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的研究,获国家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多项,并获2003年“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通信集成电路 联系电话:62282699 地点:主楼-1110 email: songm@bupt.edu.cn
马骏 副研究员 任志军 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
马骏,男,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任志军,男,1966年生,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现任北京亿阳信通软件研究院研发总裁。招生专业:电路与系统
研究方向:电信网络与业务管理、广带无线移动互联网 联系电话:62282748 地址:主楼1110 email: jdsong@bupt.edu.cn
李旭 教授级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
李旭,男,博士,现任中国联通信息化部副总经理,长期致力于中国联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我校的研究灰虎网——专注于北邮通信考研的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13页
第四篇:21北邮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浅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何佳羲 电子工程(7)班 2012211009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 技术 发展方向 专业介绍 就业前景 规划
一. 引言
记得当初选专业的时候,仅仅是因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对于北邮电子工程学院其他专业所涉及的面更广,发展方向更多而选择的。而进入大学后,在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后,更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下面谈谈通过学习本学期的电子导论课程及自己查阅部分资料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
二.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微电子学在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前沿学科,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微电子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信息与通信系统及其ASIC实现、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以及教学工作的宽口径、综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将对通信信息产业相关的微电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有所侧重。毕业生可在信息通信行业及其电子技术应用的领域就业。有志深造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本专业系统地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器件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原理和EDA技术、ASIC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电子电路等。
本专业设置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在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 主要发展方向
1.微电子
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因此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
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主要是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行业,它们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投资密集型产业,是电子工业中的重工业。与集成电路应用相关的主要行业有:计算机及 其外设、家用电器及民用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工业自动化设备、国防军事、医疗仪器等。
2.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围绕着光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接收,涵盖了新材料(新型发光感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衬底材料、传输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微结构等)、微加工和微机电、器件和系统集成等一系列从基础到应用的各个领域。光电子技术科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
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今就业机会多、广、好的光电子行业。从事光电子产品、器件和平板显示器的制造、装配、调试、维修、检测、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产品代理和销售等多方面工作。
3.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属于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侧重工程与实际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具备较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四. 未来就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而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主要是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行业,它们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投资密集型产业,是电子工业中的重工业。与集成电路应用相关的主要行业有:计算机及其外设、家用电器及民用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工业自动化设备、国防军事、医疗仪器等。
根据前面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出国深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外的相同专业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五. 浅谈自身
尽管目前,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学到的东西还只是皮毛而已,离实际工作要求还相差很远,但是作为一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感到荣幸,也感到逼迫我努力的压力。一方面,在未来的路上有着数不尽的知识等待着我们,见识了差距,也有着更多的机会,在时时刻刻补充自己,充实自我,效率地生活,便是我所要做到的。同时,我要以获取以下能力为目标 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
3.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7.掌握英语,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籍,并具有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目前我所了解到的较好得到就业方向有 1.FPGA硬件设计和VHD/VERILOG编程,这是高速运算和多任务应用主要方向,包括视频、信号流、工业控制等,这方面的薪资已经远远超过单片机和嵌入式编程。
2.单片机硬件电路和嵌入式编程,现在电子产品,没有单片机基本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方面是的需要量太大,很多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3.市场销售,如果家条件好,可以从事这方面工作,前几年基本是投入,当你积累几年后,会远远超过现行作技术的。但由于对专业知识还未深入学习,不能对自己有更加细致的规划,但是前面七条基本的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想,以这些为目标不会错。
最后,未来式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现实是多变的,计划是多变的,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准备好解决遇到的困难,心中的梦想不变,依靠自己额辛勤与汗水,坚持与奋斗,拿出勇气,我相信,成功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打拼。从今天起,划好属于自己的船,享受按图的风景,到达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李哲英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郑光昭编著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浅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张洽
http://wenku.baidu.com/view/998d603fee06eff9aef80756.html [4]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94547.htm
第五篇: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
班级:
机电-156
姓名:
李学东
验
报
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实验电路及仪器设备
(1)实验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如下图 所示。
图(1)电路图
图(2)电路图
(2)实验仪器设备
① 示波器
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
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② 调节RP1使RP1+RB11=30k
③ 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录。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①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峰-峰值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测出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② 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
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
(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① 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
②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信号Ui),观察放大
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
RP1与输入信号使输出信号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测量静态工作点时需撤去输入信号)
设计总结与体会
1、设计的过程中用理论去推算,但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误差,但不影响实验结论。
2、设计过程中会发现,一但 发生变化那么放大倍数将会改变。
3、设计过程中会发现,整个过程中静态工作点没有发生改变,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当一但三极管没有共工作在线性区或者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发生了改变,整个设计将要失败,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4、为了使设计的放大电路不受温度的影响,即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设计中加了,这样使得设计更加完美。
5、如果静态工作点没有测对,将影响设计的放大倍数,必须先确定好静态工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