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上半年总结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根据上级疾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指示,为认真做好本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高我院防保及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我院于2014年5月10日在门诊三楼会议室开展一期艾滋病防治知识高级培训班,全体医务人员及防保人员均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由我院院长康富文亲自讲授。首先康院带领大家学习了由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列》,然后就艾滋病定义、症状、感染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治疗、政策、倡导、健康教育和促进、性病的诊治及如何在辖区了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等。通过此次培训发现部分学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这次培训使他们了解了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并教给了他们今后在医疗服务中如何防治职业暴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了抗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健康教育、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相关知识,了解了《艾滋病防治条例》的主要条款和国家制定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 “四免一关怀”政策,基本掌握了常见性传播性疾病的诊治。
通过培训后问卷测试,全体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政策策略以及医疗服务中如何预防艾滋病的感染的了解和掌握有了显著的提高。培训班的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014年5月10日
第二篇:艾滋病职业暴露评估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评估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发生以下情形时,定为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底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预防用药方案:
(一)基本用药程序:2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二)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疗程剂量,连续使用28天。
(三)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用药;一级暴露且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者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亦可)。
(四)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五)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第三篇:职业暴露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为切实保障我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患者诊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及科学防护能力,医院于8月20日对全院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了职业病健康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分别是职业健康概述、职业病防治要点、医疗机构卫生职责、职业健康的预防以及职业健康后的处理。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对职业健康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并将职业健康与防护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日常诊疗工作中,从而有效的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诊疗安全为切实保障我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患者诊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及科学防护能力,会上,全院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医务人员职业健康防护原则,职业健康的定义及分类,引起职业健康常见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发生职业健康的应急处理。
通过培训,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对院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和巩固了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知识,有力促进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全院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职业暴露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为切实保障我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患者诊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科学防护能力,医院于6月08、09日对全院医务人员分批进行了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分别是职业暴露概述、HIV概述、职业暴露的预防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并将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日常诊疗工作中,从而有效的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诊疗安全为切实保障我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患者诊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科学防护能力,会上,全院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原则,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引起职业暴露常见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会议最后,对参会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考试,各科人员考试成绩均在95分以上,进一步的巩固此次学习内容,达到了预期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对院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和巩固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有力促进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全院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赛罕区医院感染科
2014.06.08-09
培训通知
为切实保障我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患者诊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科学防护能力,医院于6月08、09日连续两天在我院五楼会议室对全院医务人员分批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望科主任、护士长安排好本科室工作,除当天值班人员以外,都得参加培训,不得缺席,否则按旷工处理(两天内)。
赛罕区医院感染科
2014.06.07
第五篇: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机制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机制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预防
(一)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一下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二)医务人员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急救措施
(一)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碘伏或75%乙醇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有科室立即报告防保科,并由感染性疾病科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按规定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起症状等。
三、登记和报告
(一)防保科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式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的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
(二)防保科每半年将我院发生艾滋病病毒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