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暴露相关内容
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内容
第一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第二条: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第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第四条: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第五条: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第四章 登记和报告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 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文档
医院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经血传染性疾病,做好各种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各类辅检室工作人员、临床药师和医疗垃圾处理人员等。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组织管理由医务科和控感办负责。负责应急药箱的监督及管理,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的技术指导和随访。检验科在意外事件发生接到报告后必须在24~48小时内完成当事医务人员和接触源病人血清HIV和HBsAg的相关检测并在控感办安排下进行血清学随访。
3、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
标准预防: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明确自身的免疫状况和暴露源的感染情况将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防护的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时应将血源性疾病的免疫情况,如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等作为每年必检项目,同时指导并鼓励医务人员重视自身的预防接种。
6、重视对高危险人群的传染病筛查
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经血传染病的筛查工作。
7、职业暴露防护处置费用等相关管理规定
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措施后发生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等相关费用由医院承担。检验科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其工作量。
8、医院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
9、本规定执行时间
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后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第三篇:《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一、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可经血液感染病原体)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上述病原体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利刺破皮肤,也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必要时带防渗透性能防护眼镜及穿带隔离衣,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并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回。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尽可能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联系医院负责人进行记录,联系药房进行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如HIV职业暴露,要在2小时内服用。
五、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必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院长决策及安排预防性用药方案。
六、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进行暴露感染情况监测,HIV职业暴露就于当天、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肝炎病毒暴露就应当天,2个月,6个月进行病毒检测。
七、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需对职业暴露者的情况进行登记建立相关档案,进行暴露后情况跟踪。
—
END
—
第四篇:职业暴露演练脚本
为了如实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能力掌握和执行情况,近期,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协同护理部依次到9个临床护理单元协同组织“锐器伤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一次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本次演练采取逐一下科室进行演练的方式进行。现分享如下: 【时
间】
2014年12月2日~12月8日下午2点 【地
点】
神经内科、心血管内分泌科、骨三科、肝胆普外科、肾病内科、妇产科、神经外科病区以及手麻科、供应室。【参加人员】
感染办管理人员、护理部管理人员及科室护士长、护理人员及科室值班医师 【演练目的】
现场演练护理人员处置医疗废弃物时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置方法及流程,通过演练及现场点评,使护理人员增强了标准预防意识,熟悉和掌握处置报告方法及流程,从而达到正确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演练场景及流程】
一、场景设置:
1、病区现场模拟科室住院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医护人员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护理人员处置医疗废弃物时发生针刺伤。
2、手麻科:1例外伤脾破裂患者术前麻醉期间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成功后处理锐器发生针刺伤。
3、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手工清洗器械时发生针刺伤。
二、演练流程
1、事件发生:
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护理人员处置废弃锐器,分离针头入锐器盒时发生针刺伤。
2、立即挤压伤口近侧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至血液流出,局部组织发白,挤压处手指不放松。冲洗时间不少于5分钟,冲洗后局部消毒处置。
3、发生暴露者报告护士长,科护士长电话报告感染办。
4、感染办接到报告后,询问暴露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部位及紧急处置情况。告知暴露者及暴露源需检查项目,模拟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血源性传播疾病,提供暴露后的预防用药指导。
5、科室填报《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登记表》,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上报感染办。
6、科室上报预防用药及检查费用清单,感染办核实签字后履行报销流程。
7、感染办进行登记备案,并于暴露后3个月、6个月督导追踪检验及随访。
8、现场点评及总结。
三、现场考核要点:
1、急救过程中的个人防护;
2、处置锐器方法是否规范;
3、挤压伤口及冲洗方法是否正确;
4、消毒及包扎伤口方法是否妥当;
5、报告是否及时;
6、暴露源及暴露者是否进行血源性检测;
7、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8、是否知晓用药及报销流程;
9、是否进行追踪检验和随访。
四、总结及点评:
本次演练由护理部及感染办协作组织完成。演练前未告知科室有职业暴露环节,主要通过现场实战演练,了解护理人员是否具有标准预防意识,发生暴露后处置是否正确。
1、亮点:
①护理人员报告意识较强,熟悉报告流程;②暴露部位冲洗及消毒方法正确。
2、缺陷和不足:
①伤口局部挤压方法错误。演练的9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仅有4名护理人员挤压方法正确; ②徒手分离锐器。演练中仅有2名护理人员使用器具分离锐器,其余均徒手分离锐器;1名护理人员在应急抢救过程中仍在给使用后的针头双手复帽;
③其中3个科室锐器盒内容物均超过3/4满,锐器入盒时针头外露,有发生暴露隐患存在; ④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手部佩戴饰物; ⑤急救过程中仍存在双手复帽现象。
3、总结:
由于近年来新护士入职比较多,队伍较年轻,虽然院科两级每年均举行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仍显现出标准预防意识不足,处置废弃物方法不正确等薄弱环节,由于演练没有进行预演,所以演练结果反映出的缺陷和不足是真实的。2015年感染办将把护理人员作为标准预防知识培训的重点人群,协同护理部在日常质量控制中重点关注职业暴露环节,监督个人防护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最大限度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第五篇:职业暴露演练脚本
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脚本
模拟场景一:病房
护师***在为病人实施诊疗操作后,双手回帽时被5ml注射器扎到左手手指。
模拟场景二:水池边
现场局部处理,“一挤二冲三消毒”,冲洗至少五分钟,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对伤口进行包扎。模拟场景三:立即上报护士长,同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签字,上报院感科。(和护士长进行对话的照片、护士和护士长一起查看病历的照片、护士长采血照片、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照片)台词:
护士:护士长,我刚才为患者静脉采血时,不小心被污染针头刺伤了手指,我已按照职业暴露局部紧急处理流程进行了处理。护士长:是几床病人? 护士:32床,张某某。
护士长:那赶紧查看一下患者有无免疫检验报告,有无阳性报告?(经查看病历,患者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护士长:那你最近检测过乙肝五项吗?有抗体吗? 护士:半年前体检时检测过,没有抗体。
护士长:那赶紧让咱科王大夫给你开个检验报告单,你去检验科抽血化验乙肝五项。(几小时后,检验结果出来了,为阴性,无抗体)。护士长:**护士,那你先去填一下职业暴露登记表,我给你签字,等会你去进行登记评估,我先打电话说明一下。模拟场景四:护士长上报院感科照片
护士长:您好,是院感科吗,我们科室有位护士在为患者实施注射后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了手指,已经进行了伤口的局部护理,暴露源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暴露着(护士)无抗体,您看接下来应该怎么处理,一会我让她带上职业暴露登记表去找您进行登记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