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范文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刺伤等引起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制定本程序。
一、管理组织
1、职业锐器伤的评估
接到医务人员职业锐器伤(暴露)的报告后,由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调查与评估,及时做出是否暴露、暴露级别及预防性用药的决定,HIV/AIDS职业暴露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先用药后评估。
2、职业暴露预防教育
有关预防制度、措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要经常性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监督伤口处理,指导监测用药情况。
二、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2、皮肤有破损的,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血液、体液有可能溅到面部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血液、体液有可能大面积飞溅或身体可能被污染时(如手术), 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围裙。
4、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
注: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应从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和咨询。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级:
轻度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预防性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是用两种逆转录酶制剂齐多夫定(zido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联用,常规剂量(前者每日600mg、后者每日300mg)治疗,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r,商品名佳息患)或奈非那韦(nelfinavir),前者800mg每日3次,后者750mg每日2~3次。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五)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对乙肝易感者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给职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人工被动免疫。首次应该在暴露48小时内完成,用量0.6ml/Kg,暴露后一个月,如未发生感染,也应重复一次。注射申请表上必须有科主任或护士长及证明人签字。
三、消毒隔离措施
1、病人最好住单间,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以同住一室。
2、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焚烧。
3、被血污染的布类可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
4、污染的听诊器、血压表、地面等物体表面可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体温表可在75%酒精中浸泡消毒10分钟以上。
第二篇: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一、发现职业暴露后立即:
①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
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 冲洗伤口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
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报告:
1.登陆院内网下载并填写《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职业暴露损伤时间登记表》,打印两份,一份交预防保健科,一份交感控科。
2.如已明确暴露源情况,则给暴露源化验甲乙丙戊肝、梅素、HIV,由主治医生向暴露源
解释清楚,并取得其同意,并由本人或家属签字,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㈠若暴露源为阴性:告知暴露者无特殊处置。
㈡若暴露源为阳性;
① 预防保健科立即告知暴露者预防性用药及随访时间,同时给暴露者开化验单,查暴露源
阳性的项目,以留本底;
② 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询问暴露源既往有无此病史,若为复诊应在病程中记录,若为初诊
按时限报告。
第三篇:2018体检中心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
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体检中心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2.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4.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五、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 → 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 → 报告医院感染科 → 采样、评估、登记 → 预防性用药 → 报告给疾控中心 → 随访、登记、监测
体检中心 2018年1月26日
第四篇:职工职业暴露上报及紧急处理流程
职工职业暴露上报及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工作人员遇职业暴露
立即进行局部处理通知防保科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查病人HBVHCV等其他传染病化验报告情况 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化验
(一)不做处理。化验(+)性根据各疾病要求在保健科指导下 实施
进一步处理。
抽血化验后再做处理
化验结果(+)性HBV(+)性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HBV抗体(—)注射乙肝疫苗(带工作证到卫生防疫部门购
买)
一周内将该病人相关化验阳性报告复印件及申请注射相关
药物报告(行政科主任、科护士长签名)及购买药物发票交
防保科报销。
三、随访:
1、患者如系HIV(+)性或疑似HIV(+)性者,医务人员锐器损伤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处理并跟踪。
2、防保科负责督促锐器损伤当事人按时时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记录相关事项。
3、医院有和有关知情人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第五篇: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为了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院职工的感染,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做好标准预防,如一旦发生锐器刺伤情况,立即按下列规定进行:
1.立即用软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的酒精或0.5%碘剂对伤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处理。2.尽可能了解暴露源的危险程度。
3.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及感染管理科,并做相应登记。4.由感染性疾病科指导预防及治疗(书写相关病历)。
5.预防保健科除对刺伤职工进行血样监测外,并追踪随访六个月。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先抽血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抗体阴性者于皮下注射乙肝疫苗(按0月、1月、6月间隔),随后复查血液乙肝标志物。
6.相关检查及应急处理(保护性措施)的相关费用由个人交付后,医院定期统一审核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