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文明传统 体验民生民情
传承文明传统
体验民生民情
“传播知识,关注民生”是《燕赵晚报》的宣传主题,它作为市级日报社下晚报,在民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确实在传播知识文明和反映民生民情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我也有幸担任实习记者成为其中一员,每一次的采访和贴近百姓使我加深了对文明传承和民生民情的了解。
《燕赵晚报》在秉承六中全会精神,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重点在春节期间做好传统节日的教育和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使每一位市民都能继承文明传统、深刻了解和亲身投入其传统意义及引发起每个市民的爱国热情,晚报策划了一期《外国人过春节》的采访活动。采访对象在社会上广泛发起,并选出典型的能体验中国传统的,通过外国人接受和体现中国传统,让市民在好奇中不断感悟传统的文明,并为自己是名中国人而自豪。
采访对象选择了意大利的兰西,他是意大利人,但会做一手中国菜,他在石家庄上大学,最拿手的就是擀面皮,在小组包饺子比赛赛中获一等奖,他说他听同学说饺子是春节必备品,也是中国传统食物,他喜欢饺子更喜欢春节的其乐融融。一位英国的马力先生,他是追随他的中国妻子李虹来到中国,一开始他拒绝来中国,是妻子不断说一些中国新变化,做中国食物及他切实在网络中看到的开放政策和蓬勃经济让他动了心。于是夫妻携手来到石家庄一来就是五年,他说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博大精深,让他很欣赏,人民热情好客,让他们不孤单。
还有位60岁高龄的现居石家庄的美籍老人,他深入研究过中国文化,游历过许多地方,他亲手剪了龙凤呈祥的剪纸,并为表达其感情送上了自己亲手写的对联,采访他的时候让我们很感动,他是那么健谈,他熟悉中国的许多文化传统;也很让我们很惭愧,他甚至比我们更了解中国传统,更了解中国。这起策划刊登之后,反应很好,有许多读者打电话说真不敢相信老外能那么了解中国传统,想跟他们一起过一次,也更加了解和重视中国文化传统。
在采访前期,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我负责搜集资料,也参与了这次采访,我觉得策划很成功,报纸采取了侧面引导而非直接灌输,这样不仅使的策划目的达到,而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在最后一位老者的采访中更引入了许多中国文明传统的介绍,有直接表现,这样读者不仅想了解更能轻松传承。
晚报不算是什么高级报纸,但它却有着很强的亲民性,也真的给了我一次体验民生民情的机会。在加强农村建设的思想引导下,报社决定提出对辞旧迎新之时体察农村变化的采访方向。来到大郭村看到人民生活改善了,家家都建起了二层小楼,置办的年货更好了,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最积极年中央的农村政策更多为百姓,减免农业税,医疗补贴,种地贴补等等会弄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愉快和富足。采访当地百姓时,大家都肯定了中央的政策和党的领导,切实为农民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然还有些在富足之下的劣势凸现出来,浓密劳动力素质仍偏低,城镇化好多农民丧失了土地,而只有一时的物质补贴,于是转入成真从事最脏最累最低公工资的的工作,地位仍有待提升。
然我很寒心的是在采访春节农民工讨薪事件。看着许多农民工在政府,广场等公共场所围堵讨薪,许多领导置之不理。虽说是有些公司的拖欠工资,农民缺少法律意识没有签合同保障权益,领导对此无有效办法,哪也不应该如此冷漠。本来农民工出来打工不容易,背井离乡,危险性强,极度辛苦,领导应该高度关注,及时提出对策或向上反映此事,提出有效政策和法律完善。还好最后晚报与劳动局设出的讨薪办事处携手,为许多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但没有任何凭证的口头合约使办事处有心无力,没有证明,对于那些没良心的公司就是没有合作关系,不会给任何弥补,这也是不能及的事。
晚报还策划《春节大学生回家计划》通过采访报道几位贫困大学生,努力求学,而春节无钱回家的事实报道,让更多的人太投入到大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中。一名大二的师大的学生,他家在山区,家境贫寒,父亲疾病在床,母亲一人承受家庭重担,路程遥远,车费昂贵不能回家。在消息刊登后,立刻有许多无名人士汇来钱,几百几十的,还有一家公司老总知道此事,联合董事会办了个爱心基金,专门为那些因贫不能回家的大学生提供路费,使得12位大学生成功回家过年。采访中,我真的为那孩子的奋力求学的精神打动,后来又想着那几十几百的来自无名的爱心人士的钱,我觉得虽然我们会在社会中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麻烦,好人和坏人,但是爱总是会围绕着每一个人吧,在你最需要的时刻!
在报社实习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受益良多,视野开阔很多,知道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更加热爱中国文化。深入到群众中感受民众的苦与乐、喜与悲,为民众解决问题,也希望国家能真正的更好的为民众着想,让民众更加幸福。采访中的人与事使我加深了对文明传承和民生民情的了解。
11届新闻接本
————524宿舍
第二篇:洞察民情服务民生
洞察民情服务民生
——鼎新乡健全民情信息网络体系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 今年以来,鼎新乡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以‚深入基层察民情、扑下身子听民意、千方百计解民忧、办好实事惠民生‛为主要内容,以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办实事‛服务宗旨,切实加强对社情民意的研究和处理,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
——健全“两级网络”。一是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第一家民情信息中心。中心由乡党委书记任主任,政法委书记任副主任,配齐配强了3名群众基础好、威望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副科级改非干部作为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在全乡13个村(居)成立民情信息工作室。工作室分别由各村(居)党支部书记或村民为民情信息联络员。乡村两级全面建立了民情收集、民情日志、民情档案、民情联络、民情会诊、民情公示、民情接待等七项工作职责,初步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乡村两级社情民意排查网络体系。
——抓好“两项活动”。一是‚拉家常‛活动。全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采取‚5+2‛、‚白+黑‛等工作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工作场所前移,工作重心下沉,全面开展进村入户‚拉家常‛活动。每位包村帮户干部要求每月至少进村入户
走访群众20户以上,并作好民情日记记录。通过‚拉家常‛,让干部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宣传政策、解决问题,让群众了解和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接受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民情回访活动。乡党政联席会议每月对乡村两级民情信息工作人员梳理的情况进行研究,落实解决措施。民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和包村干部每月对当月所处理好的问题进行回访和反馈,调查群众的满意度,扩大服务的辐射面和覆盖面。
——建好“两个台账‛。一是建好矛盾排查台账。民情信息中心对全乡范围内存在的矛盾纠纷、信访苗头、社会隐患等进行调查、登记、造册、整理装档,建立动态信息台账,有针对性地进行化解、二是建好经济建设发展台账。开展了‚我为鼎新发展献一策‛活动,广泛征求群众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到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以及需要帮助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42个,内容包括社会治安、整脏治乱、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等。民情信息中心及时进行梳理登记,作为乡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
——畅通“两个渠道‛。一是中心处理流程畅通,中心工作人员轮流排班接待群众,对部分有诉求需要的群众,能及时给予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报送相关领导批转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规定处理时限,处理结果要对民情反映人进行答复,并在民情信息公示栏进行公示。二是网络处理流程畅通,民情信
息中心制作并发放5000余份民情连心卡,将民情信息中心的联系方式和联系人员全面公开,使未直接到乡(村)民情信息中心(民情信息工作室)反映诉求的群众能过卡片上的联系方式,就能把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及时反映。
二、主要成效
一是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通过畅通民意诉求,群众的心声有人倾听,群众的疑惑有人解答,群众的困难有人解决,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2010年,鼎新乡群众上访多达20余起(含未记录在案或未到达被劝返的),并有进京非访等情况,到县以上上访的现象也大减少。在今年的特大旱期间,和平村沙坝和点卯两组因饮水纠纷引发群众矛盾,民情信息中心深入到村组和农户家中实地了解情况,通过协调各部门为当地群众新建容积达150立方的蓄水池3口,并维修输水管道700余条2500米,及时平息了矛盾纠纷。
二是解决了一些群众困难。对全乡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进行地毯式排查,排查出210个群众困难问题和诉求,实施医疗救助84户,资金10.4万元,落实了10.8万元临时民政救助;为村民找到饮水水源6处,维护和修缮水窖20处,及时为群众送水150余吨;实施人饮管道改造,解决9700余人饮水困难;发放救灾款20余万元,发放季节性缺粮补助4.7万余公斤,建立低保对象档案3666个,发放低保金额80万元。
三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乡党委、政府积极采纳群众意见,在一些长期薄弱的工作领域取得明显突破。在集镇建成方面,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投资120万元对鼎新乡新街、人民南路进行油化亮化,投资46万元为街面安装路灯128盏,花篮110个,果皮箱60个。投资198万元对鼎新老街进行古街改造,投资150万对鼎新北街进行改造提升,形成了特色集镇加古街道的鼎新集镇风貌;在旅游开发方面,充分利用姚寨原生态苗族村寨紧靠九洞天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爱德基金项目,着力把区位优势明显却又贫穷落后的姚家寨打造成集村庄整洁、苗族风情、生态果园为一体的苗族生态示范园,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发展,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施‚两万三千‛工程:即建成万亩核桃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千亩果蔬基地、千亩茶叶基地、千亩竹园基地,着力把鼎新乡建成‚一基地两园子‛,即大方、毕节、纳雍‚两县一市‛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生态果园子、绿色菜园子。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民情信息中心作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构筑了‚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出落实决策、倾听民意的双向桥梁作用,成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有力地拉近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群众对乡党委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营造了党群干群一条心的良好氛围。兴启村的村民张天齐说:‚现在的党委政府真好,我们有什么困难都想方设法解决,提什么意见都认真听,原来我家门口街道全是烂泥坑,现在都按
我们的要求修好了‛; 姚家寨村民姜洪贵也说‚原来一直想种经果林,现在党委政府为我们着想,帮我们建葡萄园、樱桃园、柑橘园,我们拥护!‛
第三篇:体验民情调研体会
体验民情调研体会
连续一周在县镇及部分村卫生室走访,我真切感受到,群众最可亲、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敬。我们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甘当小学生,潜心向群众学习、躬身向群众请教。
要学习群众知足感恩的情怀。走访中,群众无一例外的对党的政策打心眼里拥护。平梁镇高粱村卫生室74岁的老党员高兴地对我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不仅不向老百姓收钱,反而还给发钱,说着让儿子拿出了几个补贴本给我看。在征求意见时,群众反映的基本上都是村上诸如人畜饮水、道路交通、学校医院建设等公益事业,都是关乎子孙后代和本村长远发展的“公家事”,令我深受教育。他们的这种品德、境界和胸怀,值得我们学习。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少一些浮躁和埋怨,多一些奉献和感恩,少计较个人得失,多为群众谋利益。
要学习群众实事求是的品质。群众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他们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
二、实打实,种什么、养什么、干什么,都计成本、讲效益。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群众这种实事求是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调查再发言、不调查不决策,不盲目蛮干瞎指挥,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求真务实、务求实效。
要学习群众勇于创新的精神。调研中我了解到,面对新合疗“三统一”基本药物目录不全的现状,村医另辟蹊径,用针灸为群众治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实践证明,群众最具有创造精神。我们向群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敢闯敢试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要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能敢于探索、勇于创新,那么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要学习群众节俭实干的美德。尽管现在农民生活富裕了,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质朴本色和传统美德。他们不铺张、不浪费,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每一粒米,不乱花一分钱,不少群众都将“勤俭居”作为持家之道。无论是穷是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们乐观向上、勤劳务实,或外出打工、或搞设施农业、或跑运输搞经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群众学习,勤俭节约办事情,甩开膀子干实事,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力戒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第四篇:民情大体验心得体会
践行“民情大体验”活动的心得体会
在访贫问苦的过程中,我们亲眼看到了困难群众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难,深深地感受到不幸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之大,不仅使这个家庭从此生活蒙上阴影,更是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不幸、意外、疾病我们无法阻止它发生,如何帮助这些家庭走出阴影,走出贫困,是摆在政府和一个负责任的社会面前急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我们责无旁贷。但我们对贫困户的关心确实十分不够,除了民政部门的困难补助,和领导年终、节假日送温暖活动以及去年上级下达的“一策一户一干部”硬性规定外,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到他们,也无法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更没有想着去为他们做些什么。
通过这次“访贫问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弱势群体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是很难实现的,他们十分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照顾和关怀,不仅仅是一次两次的救助慰问,更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他们解决最实际最关键的困难,帮助他们应对不幸。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我们的工作看起来虽然并不是十分重要,虽然有时感觉我们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少直接影响,但相信我们的工作好差直接和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有“在岗就要尽职,在位就要敬业”的热血豪情,需要我们以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激情满怀地做事,让百姓满意,让自己问心无愧。
第五篇:民情个人体验报告
三万活动个人民情体验报告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自三月份以来,我严格按照县委要求,认真落实全县“三万”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一线送政策、扑下身子访民情,尊重民意办实事、全力支援助发展,全面完成了“三万”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使“三万”活动深入人心,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现在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法
本人通过近三个月的入户宣传政策、召开座谈会和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自己受到了一次系统的党性教育煅炼,拓宽了思维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工作动力,使自己认识到在农村进行入户走访必须要做到“五心”、“五忌”。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忌无准备。走访入户前,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做好入户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找村干部对走访对象有一个初步了解,不仅知道对象类型、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还要考虑对象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每个村民对政策、对干部的认知程度都有差异,而村民之间因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又存在不同,有的群众不配合,有的不说实话,所以要事先要找村干部了解座对象一些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失。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忌盘问式。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需要诚心诚意才能换得他们的信任,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不要把走访作为一项硬性的指标,带着不情愿的情绪去走访,这样群众就会觉得我们摆架子,没有亲切感,就会对我们的走访有抵触,轻者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向我们透露,重者就会直接拒绝我们的走访。所以在走访时要带着诚意和微笑,把走访群众当作“走亲戚”,把走访的群众当亲人。与群众交谈时切忌盘问式,夸夸其谈,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多请教多夸奖,江心比心,让群众把我们当作自己人,才能让群众“掏心窝子”,才能实话实说,有事敢说。
三是带着真心去走访,忌形式化。我们走访的目的就是深入群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所以在走访的过程中切忌流入形式,一走访了之,我们要有一双观察群众疾苦的眼睛,视群众的事为自己的事,察颜观色,见什么个性的人说什么开场白的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有一颗为群众解决困难的热心和真心。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遇到群众需要办的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主动给他们办。
四是带着爱心去走访,忌教条化。不要将走访刻板化、教条化、单纯化,要做好结合文章。走访座谈时,认真考虑一下你要走访的群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谈话过程处处充满着爱心,用爱心为村民服务,如对于偏远的农户,群众办理
建房、生育等许可手续十分不便,我们可以在走访的同时,代其办理、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遇到难题时,需要找上级相关部门支持的,要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联系。让群众真正在干部走访中得到实惠,他们才乐于接受干部的走访调查。只要我们有爱民之心,就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群众就会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将走访的目的落到实处。
五是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忌翻烧饼。在走访座谈时,一定要展前顾后,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对过去由于当时政策等原因的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老百姓反映的怨气不能挖根问底,点到为止,要正面引导,防止算历史帐翻烧饼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和引发新的上访事件。因此,在走访时,既要对人民群众充满着感情,又要带着对现在对当地基层组织负责的责任心,保证走访座谈的有序进行,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组干部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
(二)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三个村地处鄂坪乡西南方与陕西镇坪县接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因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和原先各方面基础薄弱,村民谋生手段陈旧,目前村里带领村民致富办法不多,经济发展缓慢。
(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三个村均无文化娱乐设施,农闲时只有打牌、闲聊,容易诱发治安案件,存在不稳定因素。
(四)村民反映的具体问题。
1.公路建设。因修建鄂坪电站形成库区,很大程度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对就学、就医、村级发展影响很大。
2.安全饮水。该村无人畜安全饮水设施,以河沟水和塘水为主,没有进行过任何消毒和净化处理,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村民要求修建自流式畜水池和供水管道。
3.医疗卫生。该村无村级卫生室,离鄂坪中心卫生院近40公里,群众就医非常不方便,要求建立村级卫生室。
4.村级办公。该村集体经济“空壳”,无村级办公场所,要求每村建立一个村级活动室。
5.退耕还林。三个村2000年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大部分未兑现,村民要求尽快落实,反响强烈,影响很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提高村组干部综合素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和群众的关系主要靠他们去体现。针对三个村现状,一是要改善村组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结构,按照“民主、公开、择
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村里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村组岗位上来。同时对他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二是培养提高广大党员素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年青同志入党,防止出现年龄上断层的现象。三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村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要给予肯定鼓励,以提升正气,推动和形成为村民办实事的氛围。四是适当增加村干部待遇,适当增加使用非主职干部,减轻村干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二)加大投入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强化对村民宣传教育,营造全村致富奔小康氛围。思想观念的改变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之一。因而我们要利用宣传机会,从思想上、观念上输入新的理念,以真正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鼓励村组干部带头致富,带动村民奔小康,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村民想勤劳致富、会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种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逐步完善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政策,调整思想,统筹全村,力争村里
主动和上级支持有机结合,抓住机遇逐步加强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村极道路的硬化覆盖面,为农民发展经济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农业技术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种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人畜饮水设施,为村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增收优势。如何把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是当务之急。要充分发挥出土特产的资源优势,建立土特产企业,建立土特产品牌,形成土特产产业链,让群众在拉长产业链条中得到实惠。要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就是要扶植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产业大户。促进种植业发展,关键解决资金问题,从民间运作入手,政府支持、引导,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加强银农对接力度,有效解决农业发展资金难问题,大力整治农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使农业有更好的成长、发展空间。通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将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实施“低保阳光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低保提标扩面规范化运作。在坚持提标扩面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实行村、镇、县“三榜公示”
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即公开农村低保政策、公开户主姓名、公开家庭成员人数及姓名、公开家庭年人均收入、公开拟定保障类别、公开补差金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不错保、不重保、不漏保,杜绝“关系保”、“人情保”。
(六)加大农村文化基础额设施投入力度。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契机,争取更大的建设投入力度。对文化娱乐设施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集资一点的办法加以建设改善,使更多的村民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中,让村民有好的身体、好的心境,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