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和谐文化 促进乡风文明[大全]
倡导和谐文化 促进乡风文明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期盼。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乡风文明是一大要义。乡风文明,顾名思义应该是“良好的乡村风(气)尚”。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谓“风气好”,就是要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急需破解的一个重要问题。
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有有效载体只有大力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用和谐文化熏陶广大农民,才能真正使乡风文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建设和谐文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这些要求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信心百倍地开展新农村建设。
2、建设和谐文化是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引导农民在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农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相比较农村文化建设和文明教育就相对落后了。应该看到农村的矛盾问题积累的时间很长,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社会关注。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这些人口 人口素质普遍比本地人口低,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又有很大差别,人群杂居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倡导包容、开放、崇尚诚实守信的习俗风尚和“和谐文化”来化解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隔阂,使之能和谐相处,共同和谐安居。
4、建设和谐文化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宽裕,农村群众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追求越来越多,期望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和科技知识教育普及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引导农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农村优秀民俗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和培育具有文化专长的特色农民,在广大农村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势头。
二、建设农村和谐文化任务艰巨
近些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文明新风尚逐步树立,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农村文化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队伍比较薄弱等原因,农村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贫乏,在一部分地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有抬头蔓延的倾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来说,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在农村发展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临时突击解决问题;有的认为辖区文化阵地基础薄弱,工作与先进无缘,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工作被动应付,没有明显实效。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现在农村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总量少、质量差、设备过于老化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在农村发展中,文化建设的办法不多。一方面表现为农村文化队伍比较薄弱,素质参差不齐。加之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做出的成绩又很难得到及时的肯定,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大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文化的主角多为老人和小孩。还有因农村文化内容贫乏,活动形式单一,网吧、游戏室、桌球室等文化娱乐方式风靡,而管理的缺位,使部分未成年人沉迷在暴力和色情中,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在农村发展中,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物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便凸现出来。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致使相当多的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都有待于提高,一些封建的落后观念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色情演出等违法乱纪事件时有发生。正如有一农民所说的:现在有些人是“走的康庄道,进的是小庙;肥的是口袋,空的是脑袋”。由此可见,当前,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共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着眼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重点抓好三项教育:一是开展坚持共同理想教育。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建立和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的建党90周年开展各类成就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激发干部群众干劲和热情、使广大农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开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一、稳定的根本途径。三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拥有良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农民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关键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刻不容缓。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人人知行合一、诚实守信,让他们明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依托“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积极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努力实现“乡风文明”。
2、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和谐文化重在建设。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把共享工程建设与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相结合,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各乡镇都恢复了文化站,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并按要求配备了一定了文化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使文化活动中心门开起来,热闹起来。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科技知识下乡、农村图书流通站等,改善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的面貌,并配送了现代化的设备、使农村文化活动日渐丰富起来,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
3、齐抓共管,切实把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都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政府要实现政府功能定位,转变为真正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上来。这样才能树立统筹经济文化发展的理念。改变以GDP、招商引资论英雄的农村发展思路,认识到农村文化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意义,将农村文化独立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内,切实把农村文化工作抓起来。二是多方筹资,共同建设。建设农村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和捐公益性文化事业,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武义县公积金管理处 徐燕飞
第二篇:浅谈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文章标题:浅谈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浅谈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培育文明乡风,必须大力发展新农村和谐文化,始终坚持用先进文化抢滩农村文化阵队,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现实
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就整体和宏观而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经济发展,难以适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员设施配备严重滞后,投入不足。虽然每个乡镇都设有文化站,都配备了人员,但几乎所有的文化站干部都是兼职,甚至有些纯粹是在文化站挂编,根本就不从事乡镇文化工作。各乡镇现有的文化设施面积大多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发挥作用。乡镇一级的文化活动设施极其有限,充其量不过是篮球场、乒乓球台、电视室等,并且基本上都设在乡镇政府大院内,实际上变成了乡镇干部的内部活动场所,难以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
二是文化活动开展极其有限,形式不活。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意和创新,主要以文艺汇演和狮灯、龙灯等传统文化活动为主,而且基本上是在重大节日集中举办,没有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普及不广,内容形式单一,形成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格局。乡镇文化站一年到头都难得开展几次活动,即使开展文化活动,其范围也很小,缺乏群众性和广泛性。甚至有些文化站一年下来从来都没有开展过群众性文化活动,工作基本瘫痪,功能逐渐萎缩。
三、文化活动载体不够丰富,作用不大。虽然目前我县80的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但有线电视在农村的入户率却很低,绝大多数农户都是接收无线电视信号,收看江西卫视和央视一套。广播在农村已经绝迹,农村文化活动室的报刊杂志种类少,更新慢,适合农民口味的书报很少,农民群众根本就不爱看。互联网虽然发展迅猛,但还远远没有走进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虽然大多数乡镇都有网吧,但基本上是青少年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场所。
四、文化市场管理不够到位,制度不全。当前农村文化市场缺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管理措施,仅靠几次集中整治行动根本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对乡镇文化市场这一块疏于管理,乡镇文化市场稽查力量十分薄弱,网络很不健全,经费没有落实,措施难以到位,绝大多数乡镇根本就没有文化稽查人员,农村文化市场基本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制度不全和管理缺位,很多在县城无法立足藏身的黄色书籍、影像和庸俗表演进军农村,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网吧玩物丧志,农村群众打扑克、搓麻将赌博等娱乐方式盛行。
笔者认为,XX要想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上出成绩,有作为,造亮点,创特色,就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强化责任,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是发展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提。各级各部门应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纳入到县乡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两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管理目标,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经费纳入两级政府财政预算。宣传文化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争取两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的新途径、新办法,注重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要增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文化服务水平。要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市场稽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探求长效机制,净化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二、完善设施,打造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加强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关键。文化阵队是开展文化活动、传播思想文化的载体。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文化阵地,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更谈不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认真落实宣传文化经济政策,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我县农村实际,重点实施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双六工程”,即乡镇做到六个有:有文化中心站、有广播电视中心、有乡镇党校、有宣传文化长廊、有电影放映队、有农民业余剧团(文艺队);行政村做到六个有:有文化活动室、有广播电视室、有宣传栏、有农民夜校、有村民理事会、有中心文化户。在广大农村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努力提高入户率。
三、服务农民,建设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夯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是发展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基石
。近些年来,我县农村宣传文化干部严重流失,文艺宣传骨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这个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和谐文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乡村两级都要配备专兼结合的宣传文化干部,要培养选拔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培植一批文化专业户,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确保新农村和谐文化发展有人管、管得好、见实效。要推进农村文化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结合实际在乡
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成教、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好农村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等问题。要稳定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岗位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贴近群众,开展农村主题文化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主题文化教育是发展新农村和谐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设工作要坚决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文化活动吸引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文明创建教育人,以主题教育激励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培训和文化活动。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六学”,即:学文化知识、学政策法律、学农业技术、学做工技能、学民间手艺、学经营本领;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做到“六进户”,即:电视电话网络进户、农技科普知识进户、新型合作医疗进户、健康文化进户、政策法规进户、村规民约进户;继续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努力抓实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根本,以“和谐小康家园行动”和“文明信用农户”创评为载体,切实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谐健康的社会风气,努力促进全县农村乡风文明。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教育活动,将人心凝聚起来,把力量整合起来,造就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浅谈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第三篇:计生演讲稿: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计生演讲稿: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
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1980年5月29日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北京成立,今天,我们相聚共同纪念计协成立33周年。下面,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奔小康,首先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倡导新型婚育文化,用婚育文明来引导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型婚育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生儿育女,也不仅仅是家庭的私事。它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人口素质等息息相关,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婚育方面形成的科学、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风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优生优育,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强盛。只有少生优生,我们才会放歌在和谐的富裕大道。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逐渐成为每个家庭不可回避的问题,悄然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凡是多生育家庭都存在着“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和“生个女孩垂头丧气,生个男孩欢天喜地”现象。由于超生而造成的家庭困难、不懂优育而造成的出生缺陷、歧视女孩而造成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只知生育不重视教育而造成的人口素质低下等问题,都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格格不入。
有一个已生育过两个女孩的家庭,靠丈夫打工维持全家生活,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妻子因长期营养不良患有严重贫血,为了生个男孩冒着风险又怀孕了,临产来到医院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只有施行剖腹产术,而产妇身上只有几百元钱,出于人道医院立即进行了手术,免费输血,确保了母女平安,医院为其适当减免了费用,医务人员又自发的送来营养品、衣物等,才解其燃眉之急。
难道这就是多子多福吗?朋友,假如你是那位孩子的父母,你不感到愧对孩子吗?相比之下,我们独生子女家庭的环境就大不一样了: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孩子有什么爱好,就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在温馨的家庭里快乐的成长着。同样是孩子,同样是祖国的希望,权且不说长大后会怎样,就他们的童年时光来讲,就他们的人生起跑线来说有着怎能样的不同啊?
超生人口不仅仅表现在家庭的负担重,对于社会则就是人口膨胀、厂矿企业劳动力过剩。日常生活中,由于人口密度增大,活动范围减少,地球不堪重负;人类生存带来的废气、工业废水、废渣,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河流、土地和庄稼。生活在其间的我们,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相反,如果人口少了,人的素质提高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高产的纯天然粮食,喝上纯净的水,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能够在广袤的土地上,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的生活,这些难道不是婚育文明带来的福祉
吗?而受益的不正是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吗?
实践证明,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没有高素质的人口,就难以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让人们科学生育、优生优育、子女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晚婚晚育是现代生育文明的内在要求,在生育的时间上选择晚育,是一种文明的生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同时也更有利于家庭生活经受磨砺和考验。
两颗挚热的心,孕育健康的宝宝。结婚生育,繁衍后代,不是固定的模式。“多子并不多福”已被广大的城镇居民所接受,就是在农村许多老年人的心目中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少生优生、少生快富;不以多生为福,不以少生为愁;不看重生育数量,而注重生育质量。保持生育平衡,在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道路上建立和谐社会与和睦家庭。
曾几何时,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思想占据了一部分人的头脑,想让他们改变初衷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如今,随着生育文化知识的逐渐普及,“我要实行计划生育”已成了许多育龄夫妇的自觉行动。在我们矿区就有这么一户计生家庭,夫妻恩爱,可是自从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孩后,这个家庭不再和谐,公婆嫌媳妇没给他们生个孙子,整天对媳妇没好气,并多次要求儿媳再生一胎。受到生育文化熏陶的媳妇联合丈夫多次做公婆的思想工作,向公婆宣灌计生知识和婚育文化,终于使公婆改变了主意,一家人又恢复了昔日的幸福与甜蜜。
生育派生小家庭,演绎大社会。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注重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平等看待生儿育女,才是现代文明的生育观。
自我们国家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目标以来,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在矿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生男生女,而是看重生育质量。她们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生殖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这一切,得益于婚育文化的倡导和宣传,得益于职工群众的理解、支
持和配合,更得益于计生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正是因为人口与计生工作做得到位,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安康,经济才能快速发展,职工收入才会逐年增长,家庭才会幸福美满,计划生育家庭越来越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倡导婚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家庭在和谐中美满,社会在和谐中发展。让婚育文化绽放出温馨和笑意,让和谐社会写满幸福和美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文化墙画出文明乡风
文化墙画出文明乡风
戴上小红帽、捧着大小不一的画笔、提着水桶和各色颜料„„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期待已久的墙绘活动终于开始啦!近日,街道驻村干部与凤鸣同福小学师生等55人,一起为同福小学对面的一堵围墙“换”上了鲜亮的外衣。
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孝顺好、恩爱好、家教好、勤俭好”“四好家庭”和“有爱心、有正义、有礼节、有知识、有诚信”“五有市民”,街道全体驻村干部商量后,决定用最直接的“墙绘”方式,在街道集镇进行宣传,墙绘的地点,就选在同福集镇主干道边,凤鸣同福小学对面一堵被废弃的围墙。
“之所以会选择这堵围墙,一是墙就在小学对面,学生绘制的时候比较近;二是因为这条主干道人流量大,能达到宣传的效果。”街道驻村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陶咏萱说。得知驻村干部的想法后,同福小学也是非常支持,并通过美术课的时间,让小朋友将自己心中对“四好家庭”和“五有市民”的想法通过画笔表达出来,并选择了其中17幅作为此次活动的墙绘图。
下午两三点钟,正是阳光最猛烈的时候,马路旁也没有可以遮阳的大树,大家都开始热得出汗。“小朋友,来喝点水吧,休息一下。”正在低头调色的小姑娘沈丹妹,接过了驻村干部石芳芳递过来的一瓶冰镇矿泉水。原来,为了给大家解暑,石芳芳找到一家小卖部买来了冰镇矿泉水,给每位“小红帽”都送上了一瓶。
这次共有32名学生、14名驻村干部和9名其他人员参加了墙绘活动,50多人的大部队在马路边墙绘,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这面焕然一新的文化墙俨然已成为集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许建洪
第五篇: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也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取向。为进一步推进南溪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陋习,崇尚文明,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2008年起,南溪县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以“每个乡镇、村建一支特色文艺队伍、乡村开辟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村级建立一批留守儿童爱心站、乡镇建设一批卫生示范场镇”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
一、因势利导,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
在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南溪县深刻认识到,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影响着乡风文明的进程,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匮乏,群众文化生活贫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各级都重视对农业企业、种养殖产业的扶持,对于农村文化设施几乎没有投入,农村文化设施严重匮乏,农民劳作之余的娱乐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贫乏。老年人烧香拜佛找精神寄托,有的还被邪教组织利用;年轻人不思进取,蹲茶馆打牌掷骰消磨时光。
二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乡风文明缺少建设主体。农村相当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经商,或从事非农产业,村里的留守人口,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即所谓“386199”部队。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使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了主体力量。同时,外出打工者的子女隔代抚养缺乏亲情关爱和正确引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成为较大的社会问题。
三是村容村貌脏乱差,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南溪县广大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有些村,今天治理,明天就乱。特别是远乡僻村,农民房前屋后、室内室外随处可见家畜家禽粪便,有的甚至人与畜禽同处一室,居住环境极为恶劣。
针对这些问题,南溪县在部分乡村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的实施意见》(南委发[2008]8号),对全县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因势利导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各乡镇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形成了以乡镇为依托、村为重点、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和活动格局,有效地把“四个一”活动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两年来,全县各乡镇按照“四个一”活动要求,共组建特色文艺队伍75支,开辟文化活动场所129个,建立留守儿童爱心站161个,特别是今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卫生示范场镇达到“优秀”等次的有10个,达到“良好”等次的有5个镇。
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对于因地制宜开辟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引导农村文化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深化了南溪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