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部名词解释总结
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他们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7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 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基本是由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所组成,有场地便可进行。
10.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得优美、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有的音乐游戏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也有的音乐游戏只具有竞赛性或舞蹈动作。
1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1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13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4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15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16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17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
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1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19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1.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观点。
22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23.学前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早期教育。
24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5.学前社会教育——指家庭以外,由社会(包括政府、企事业、团体、社区、私人等)设施或投资,指派专人组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式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通过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图、杂志等)进行的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等。26.学前教育——指“目的在于促进如学前儿童(0——
6、7岁)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一方面可以揭示现代幼儿教育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涵盖幼儿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大众传媒教育等在内的 “大教育”的发展趋势。
27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 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
28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9.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0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1.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生活制度为依据,日复一日,每天进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的总和。
32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33.幼儿园教学——使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活的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4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6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37.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38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39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40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1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3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4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45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6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47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48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9强制性规范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50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 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求满足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51.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主要论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 是单纯的一种机能,如儿童经常表现出运动的无方向性、冲动性、好动等。这个观点和能力练习说完全相反。认为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依靠这潜在的内部力量进行的,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不需要游戏作准备,就像花朵不需要游戏也能生长一样。认为游 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5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53.松弛说(松弛消谴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德国哲学家帕特里克。其主要观点认为,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54.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主要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设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
55.复演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要观点:认为,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脱原始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复演论的意:它以一种近于玄乎的观点解释了儿童的游戏,似乎倒也说明了某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表象思维与原始民族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也就能够理解了。此观点的局限性:理论缺少证据支持;在演化的问题上也没有限定范围,它未解释那些需要高度技术的诸如骑自行车、开汽车类的游戏活动。
56.教育生态学——是指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7儿童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生态学,旨在阐明生态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及其评价。这门学科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及学习活动的伤害。
58.发展性教学原则——发展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学使幼儿的体力、智力、道德、意志、情感和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发展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为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需要幼儿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学会的,并且要求幼儿不断地努力,从而促进幼儿地不断发展。
59.巩固性原则——幼儿积累经验、储存信息,掌握简单技能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基础,时发展智力、进行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进入小学后学习系统只是所需具备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 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作用于客体,使其及时理解,及时巩固。其次要创设条件,给与幼儿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的机会,还要引导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技能是联系旧有经验,使幼儿不断巩固和 复习原有知识技能。
60.活动性原则——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方面,而同时主动地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人类有一种自发的探索与人是环境的需要和潜能;另一方面,儿童在心理上是主动的,它依照自己的活动方式来建构知识与认识环境。为了贯彻活动性原则,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
61.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师教学的情形与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以获取反馈资料,找出教学单元结构上的缺陷,以作为实施辅助教学或改进教学的依据,所采用的评价工具是为教学需要而特别设计的。
62.总结性评价——实在教学活动末或结束后进行,以评定整个教学计划与活动的成效,通常以标准化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为工具评价重点除了以认知、行为为主外,还可包括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结果。
63.学科课程——是一科目为单位的一种课程模式,各个科目分化独立,在这类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习活动,幼儿的角色是对教师所提供的东西作出反应。这类课程有明确的目标,教师按照一系列计划好的方案促进幼儿一步步达到这些目标,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
64.活动课程——又成为经验课程或设计课程,为杜威及其弟子克伯屈等人所提倡。活动课程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起点,以幼儿自身的活动为学习的方法,使幼儿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的角色是顾问及辅导者。活动课程通常忽视学习内容本身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文化价值,而且无法有系统的练习各种基本技能。
65.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6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67直观形象法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68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9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70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71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 的任务范围。7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73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
一、确定的答案。
74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75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76艺友制是指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77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78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79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80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81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82洛克的“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83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84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8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86.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87.生活制度——是指科学地安排人的生活中主要活动的顺序和时间。
88.基本活动——指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吃、喝、睡、拉、撒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对人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如学生的学习活动,成年人的工作等。89.分离焦虑——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90.美感——是由具有审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上产生一种喜悦和快乐,便是美感。91.徒手操——是由身体各部的各种不同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92.模仿操——是幼儿按老师说出的形象语言或按儿歌中的词意作出各种形象动作。
93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反映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效果水平,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94.智力——是指保证人们顺利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95.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分清是非、别好坏,懂得道理的教育方法。
96.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97保育主要为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高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技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地发展。
98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9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0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101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10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103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04.顺应——个体遇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主动调整自己的经验架构以适应环境要求的心理历程。
105.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106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10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108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09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110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性社会。
第二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1.保教结合原则(重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幼儿教育中,必须要把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重要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2.幼儿智育(新疆):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给幼儿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求知欲望,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活动。
3.道德意志(江西)是人们在实现道德目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4.依恋(湖北)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之间产生一种亲密的情感关系。
5.模仿能力(黑龙江)指效仿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
6.学习(广西):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巴宾斯基反射(新疆)指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2.应激(河南)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3.自我意识(安徽)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4.保育(山西)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
5.幼儿园(辽宁)指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6.学习类型(重庆)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1.保持(黑龙江)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注意广度(新疆)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
3.家长学校(重庆)是向家长系统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的一种形式。家长学校经常开设系列讲座,充实家长的保教知识。
4.角色游戏(贵州)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5.竖向迁移(广东)是指不同内容、不同任务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迁移。
6.内隐学习(海南)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即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
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
1.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直观形象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3.幼小衔接: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激情: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5.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6.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1.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5.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6.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4.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与一定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称为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6.自尊指的是自我所做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
1.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3.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她)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
4.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5.社区幼儿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内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6.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1.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结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5.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6.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1.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2.表象: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4.发现学习: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5.教育行政诉讼: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6.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艺友制:指学生(又称为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2.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教师违法行为: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
4.教育法规: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5.程序教学: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6.情绪: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3.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4.教育法律权利: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5.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1.教育目标: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2.不作为侵权行为: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3.幼儿常规: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游戏: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5.关键期: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6.有意义学习: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治疗模式: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强制性规范: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4.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性社会。
5.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6.教学做合一: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1.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敏感期: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4.教育政策: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5.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第三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3、在教育活动中,多表现为上级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层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开展与实施的评价是()。A.正式评价 B.非正式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的学习C.口语的学习D.识字学习
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科学照料幼儿的(),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A.饮食睡眠 B.在园卫生 C.日常生活 D.游戏学习
6、坏血病是由于缺乏()。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7、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
B.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C.安装塑胶地板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8、从活动形式来分,幼儿园环境应当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A.精神环境 B.保育环境 C.游戏环境 D.教育环境
9、儿童在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社会环境 D.教育训练
10、《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制定()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A.长期性 B.阶段性 C.中长期 D.随机性
11、“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A.整体性的形成 B.稳定性的增长 C.独特性的发展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2、1923年陈鹤琴创办的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A.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B.香山慈幼儿园
C.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D.南京鼓楼幼稚园
13、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是()。A.蛋白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B.矿物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C.蛋白质、糖类与碳水化合物 D.维生素、脂类与热源
14、小花平时食欲很好,但最近几天却不想吃饭,尤其怕油腻并伴有恶心呕吐,小花可能是患了()。A.维生素A中毒症 B.维生素D中毒症 C.病毒性肝炎 D.佝偻病
15、婴儿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16、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17、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A.2~3岁 B.4岁 C.5岁 D.7岁
1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使用符合幼儿()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A.特殊需要 B.身心特点 C.随机喜爱 D.年龄特点
19、《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维护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A.人格合法权益 B.爱好兴趣发展 C.发展合法权益 D.人格性格形成
20、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21、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是()。A.生活 B.教学 C.游戏 D.实践
22、弗洛伊德认为,()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A.宣泄 B.强迫重复 C.冲动 D.游戏
23、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角与其他人分享,丰富了图书角的内容,教师这样做遵守了()教育原则。A.保教结合的原则
B.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C.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D.注重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24、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A.“现在时间到了.该下班了” B.“没看好病的病人请明天再来吧”
C.“时间到了,游戏结束,老师要收玩具了” D.“请还没卖完东西的售货员明天再来”
25、教师要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A.书本知识 B.社会认知 C.直接经验 D.实践操作
2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27、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8、下列活动目标的表述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是()。A.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B.鼓励幼儿参与制作陀螺 C.教会幼儿使用玩具 D.体验探究的乐趣
29、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A.欧文 B.福禄贝尔 C.蒙台梭利 D.皮亚杰
30、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A.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 B.幼儿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C.教师与上级领导的沟通能力 D.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31、教师的指导必须有明确的定向和目标,善于“对症下药”,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表现,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和重点的指导。这体现了()。A.灵活性原则 B.主导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2、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最基本测查指标是()。A.坐高 B.头围 C.胸围 D.呼吸差26、33、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 D.武昌蒙养院
3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注重(),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A.教育教学 B.日常教育 C.保教结合 D.行为规范
35、下列各项表述,()不能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36、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排尖牙齿在人体上占了大部分,这表明此时儿童画的特点是()。A.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C.表象符号的形成 D.绘画技能稚嫩
37、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性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逐渐缩小
38、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A.拉察鲁斯 B.格鲁斯
C.席勒和斯宾塞 D.阿普利登
39、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适宜采取的形式是()。A.家访 B.开家长会 C.办家长学校 D.教育讲座
40、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
41、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左右。A.2周 B.6个月 C.6~12个月 D.1岁
42、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A.动态性 B.潜移默化 C.交流性 D.常规性
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的基本特征?()A.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 B.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 C.游戏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 D.游戏有无规则并不重要
44、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A.知道自己的性别 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 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4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能够建立班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A.常规要求 B.行为流程 C.日常守则 D.秩序规则
46、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47、5岁以后,在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A.合作性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系性游戏 D.角色游戏
48、幼儿园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的控制之下。A.教育者 B.家长 C.园长 D.社会
49、教师要有效运用(),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A.家长反应 B.评价结果 C.观察记录 D.教学反思 50、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在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增强其爱国的情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点是发挥了()。A.社区文化的教育性 B.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C.社区资源的文化性 D.社区环境的文化性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种做法符合保教结合原则
B.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吃水果是保育,上课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C.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幼儿园的所有幼儿尽量一起活动,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原则D.幼儿园培养特长儿童的做法符合培养精英的教育原则
52、空气浴锻炼最好从()季开始。A.秋 B.夏 C.春 D.冬
第四篇:微生物名词解释全部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 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正常菌群:指居住在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正常情况下无害,多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 生物和提供人体所需某些营养物作用的各类微生物。
3.条件致病微生物:正常菌群的细菌等微生物,在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部位微生物菌 群平衡失调,或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导致人体发生感染,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 致病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指少数致病力强,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4.沙保罗培养基:是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成分简单,主要含葡萄可观察到丰富的厚膜孢子形成,可用于白假丝酵母菌 的鉴定。5.芽管形成试验:白假丝酵母菌在动物血清中孢子伸长不断裂,能形成芽管,但并非所 有的假丝酵母菌都能形成芽管,借此鉴定酵母样真菌。
6.小培养法:又称微量培养法,是观察真菌结构及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
G试验: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糖、蛋白胨和琼脂》 鉴定真菌时通常以在沙保氏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态为准。
7.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白假丝酵母菌在Tween-80玉米粉琼脂平板上作密划线,置 25"C(此点很重要)孵育,在72小时内成分(l,3)-p-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 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该试验可早期诊断多种临床常 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疾病(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及肺孢子菌肺炎等),但不能 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8.GM试验: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M)。半乳甘露聚糖是 广泛存在于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多糖,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 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该试验能够作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是目前 国际公认的曲霉菌诊断方法》
9.原代细胞培养:新鲜的组织或器官,在胰蛋白酶作用下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适宜条 件下经37°C培养数天后形成的单层细胞层,称原代细胞培养。
10.TCID5a:为 50% 组织细胞感染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将待测病毒液 系列稀释后分别接种于单层细胞,经培养后观察CPE等病毒增殖指标,以感染50%细胞的 最高病毒稀释度为判定终点,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50%组织细胞感染量。
11.病毒细胞培养的干扰现象: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出现CPE,但能干扰在其后感染 同一细胞的另一病毒的增殖,从而阻抑后者所特有的CPE,称为病毒细胞培养的干扰现象。12.包涵体: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后于细胞核内和(或)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称包涵体,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13.医院内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 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4.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5.医院污水:指医院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 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
16.医院污物:指医院诊断、治疗和卫生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17.菌种保存:是运用物理、生物手段让菌种处于完全休眠状态,使其在长时间储存后仍 能保持菌种原有生物特性和生命力的菌种储存的措施。
18.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19..实验室生物安全:指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物因子或病原体发生 意外暴露的原则、技术和措施。
20.灭菌: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21.病原性球菌:为一类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球菌。
22.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表面蛋白,能与人及哺乳 动物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Fab段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由此做协同 凝集试验可检测多种微生物的抗原。
23.血浆凝固酶:致病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胞外酶,能使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是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2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简称MRS,该菌携带讲6£^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 白,导致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P内酰胺类与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均 耐药,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6.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其中的红细胞 未完全溶解,故又称草绿色链球菌,多为机会致病菌》
27.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其中的红细胞完 全溶解,故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28.丙型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29.荚膜肿胀试验:某些细菌的荚膜与同型抗血清作用后增厚变宽,即为荚膜肿胀试验 阳性,常用于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的检测。
30.CAMP试验:无乳链球菌产生CAMP因子,可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能力,出 现协同溶血作用。常用于无乳链球菌的鉴定。31.抗链球菌溶素O(SLO)试验:即抗0试验,大多数链球菌感染者在感染后2~3周 可产生SLO抗体。若抗0抗体效价显著增高,可辅助诊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 菌感染后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32.Vi抗原:是沙门菌的表面抗原,有抗吞噬及保护细菌免受相应抗体和补体的溶菌 作用。
33.迁徙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 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称为迁徙现象。
34.神奈川现象(KP):副溶血弧菌在血平板(含羊、兔、马等血液)上不溶血或只产生a 溶血,在含高盐(7%)的人0型血平板(即Wagatsuma琼脂)上可产生p溶血,称为神奈川 现象。
35.非发酵菌():是一大群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 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或球杆菌。
1.绿脓素(pyocyanin):铜绿假单胞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蓝绿色水溶性色素,因
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而得名。可作为细菌鉴定依据之一。
36.荧光素(fluorescence):某些假单胞菌经培养可产生水溶性黄绿色或黄褐色的青脓素(pyoverdin),由于该色素在紫外光下可发出劳光,故名焚光素。
37.异染颗粒:为白喉杆菌菌体内颗粒,用Albert法染色时,与菌体颜色不同,其主要成 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在鉴记时U.有重要意义》 38.炭疽毒素:是炭疽杆菌产生的山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三 种蛋白质形成的毒素复合物,是造成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具有免疫原性。
39.串珠试验:炭疽芽胞杆菌在含0.05~0.5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由于细胞壁受到损 害,可发生形态变异,形成大而均匀的圆球,生长成串珠链状。可用于鉴别炭疽芽胞杆菌与 类炭疽杆菌。40.Ascoli热沉淀反应:患炭疽病动物腐畋脏器或皮毛,经一定时间煮沸,其菌体抗原不 被破坏,仍可与相应免疫血清发生环状沉淀反应。可做追溯性诊断。41.乳光反应: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能迅速分解卵黄培养基中卵磷脂,故在菌 落
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环,称乳光反应或卵黄反应。
42.线索细胞:BV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无数成簇的小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 表面,使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
43.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 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44.Nagler反应:在卵黄平板上,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毒素)分解卵黄中的 卵磷脂,导致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该现象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所中和,称为Nagler 反应。
45.耐氧厌氧菌:是指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但生长差,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得更好的 细菌。
46.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47.原体:是衣原体胞外存在形式,圆形,直径0.25~0.35抑,中央有一致密的拟核,有 胞壁,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Giemsa染色呈紫色,具有高度的感染性。
48.始体:也称网状体,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5~l.Ourm中央呈纤细的网状结构,无 致密拟核,Giemsa染色呈蓝色,始体为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型,代谢活泼,不能在胞 外存活,无感染性。
49.包涵体:衣原体的原体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后,通过宿主细胞的吞 饮作用进入细胞内,形成空泡,原体在泡内细胞壁变软,增大形成始体,然后始体二分裂增 殖,在细胞膜包裹的空泡内聚集、扩增,形成许多子代原体,聚集后即形成包涵体。不同衣 原体的包涵体形态及在宿主细胞的位置不尽相同,根据此特点可鉴别衣原体。
50.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 主细胞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的菌体耐热多糖抗原有共
51.同的抗原性,故可用这些X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去检测立克次体 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应(,可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 诊断》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 细胞壁、拟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因其基本结构和生物学性状与细菌相 似,分类学上划归细菌范畴。
52.莱姆(lyme)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野生和驯养的 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主要储存宿主,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当蜱叮咬宿主时通过染有病 原体的肠内容物反流、唾液或粪便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莱姆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明显,临 床特征为慢性移行性红斑。
53.•显微镜凝集试验 MAT):简称MAT,是指用钩端螺旋 体标准株或当地常见菌株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钩端螺旋体抗体,若待检血清中有某 型抗体存在,则在同型抗原孔中可见钩端螺旋休凝集成团,形如小蜘蛛,一般患者凝集效价 在1:400以上或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54.G试验:也称螯试验,可测定l-3-p-D-葡聚糖,后者是多种不同种类真菌细胞壁的 共有成分,部分可激活马蹄蟹的协同凝集酶-G因子,用显色反应经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其浓 度。血液及无菌体液中检出1-3-P-D-葡聚糖为侵袭性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和酵母菌等感 染的标志,但不能确定为何种深部真菌感染。55.糖同化试验:是一种检测真菌能否利用某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而生长的生长试验。
56.基因整合: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DNA片段可插入到细胞染色体 DNA中,57.这种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称为基因整合(gene integration)。
58.非寻常病毒:是比病毒更小的致病因子,其构成、化学组分和复制也不同于常规病 毒,又称亚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包括卫星病毒、类病毒。
59.卫星病毒:是单链闭合环状的RNA分子,不能直接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必须依靠辅 助病毒;具有自己的蛋白质衣壳,有的衣壳由卫星病毒自身编码,有的复制时由辅助病毒提 供蛋白质衣壳。
60.类病毒:均为植物病毒,主要引起某些植物的严重损害;由很小的单链共价闭合环 状RNA分子组成,无蛋白质衣壳:无编码核酸复制所需酶的基因,在细胞核内复制时需利 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II进行RNA合成。
61.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毐,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 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只能在某种条件下增殖,在另一条件下则不能增殖的病毒株。
62.呼吸道病毒:是指能侵犯呼吸道并导致呼吸道病变或以呼吸道途径感染而主要引起 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63.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由麻瘆病毒引起 的慢发病毒感染,表现为大脑功能渐进性衰退,1~2年内死亡。
64.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由 SARS-CoV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以及干咳、胸闷、呼 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65.肠道病毒:是一类经消化道感染并引起肠道或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66.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包括三个血清 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 松弛性麻痹。
67.新肠道病毒:是指丨969年以后新分离并鉴定的肠道病毒,统一按发现序号命名,包 括68型、69型、70型和71型。
68.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病原体。
69.Dane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HBV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与蛋白质组成,镶嵌有HBsAg 和少量前S抗原。病毒内衣壳是直径为27nm核心结构,其表面是HBcAg,核心内部含有 DNA以及DNA聚合酶。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血清中Dane颗粒的检 出是肝内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
70.管形颗粒:成分为HBsAg和少量前S抗原,与小球形颗粒相同,直径22nm,长100~ 700nm,由小球形颗粒连接而成。
71.小球形颗粒:是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常见的颗粒,其直径为22nm,成分为HBsAg和 少量前S抗原,不含HBV DNA和DNA聚合酶,无感染性,由组装Dane颗粒时产生的过剩
病毒衣壳装配而成。
72.HBsAg:是HBV的外衣壳的主要蛋白质抗原》HBsAg可存在于Dane颗粒的外衣 壳、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的表面。HBsAg是HBV感染诊断指标之一,其相应抗体具有中 和作用》-
73.HDV联合感染:指HDV与HBV同时或者先后感染,联合感染可引起典型的急性病 毒性肝炎,部分病例易发生暴发性肝炎》
74.HDV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发生HDV感染,在重叠感染中,HDV 复制较高,极易导致慢性肝炎患者症状加重和慢性化,与肝硬化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7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有 HIV-1 和 HIV-2 两型。
76.前病毒:HIV复制过程中,在病毒整合酶的协助下,病毒基因组整合入细胞染色体 中,这种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双链DNA即前病毒。
77.HIV病毒载量检测:检测感染者体内游离HIV RNA的含量,是HIV核酸检测的一种,可用于HIV感染的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预测疾病进展等。
78.单纯疱疹病毒:为疱疹病毒典型代表,在感染急性期引起水疱性皮疹即单纯疱疹而 得名,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人类是唯一宿主。
79.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恶性肿瘤,多见于6岁左右的儿童》
80.水痘:是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疾病,是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 途径为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出现头痛、发热,全身出现水疱疹等症状。
81.带状疱疹: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VZV复活后引起的复 发感染,仅发生于有水痘病史的人,病毒在神经节内复制并沿神经轴突下行到达所支配的 皮肤细胞内增殖,引起皮肤疱疹,常成簇并沿神经分布串连成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82.内基小体(:是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 海马冋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嗜酸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 体,具有诊断价值。
83.尖锐湿抚:又称生殖器抚、性病抚,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
6、HPV-11型等)引起的 一种性传播性疾病。
84.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繁殖,释放毒素和 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全身炎性反应。血流感染包括菌血 症和脓毒症等。
85.菌血症:当少量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不繁殖或者很少繁殖,多为一过性 的,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者称为菌血症。86.尿路感染:是指大量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
87.侵袭性腹泻:病原体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肠黏膜损伤或溃疡
88.分泌性腹泻:病原体吸附于肠黏膜表面,不破坏其完整性,产生毒素导致腹泻。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主要是由于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发生紊 乱,优势菌群乳酸杆菌减少或消失,而阴道加特纳菌、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等微生物过度生 长而引起的一种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鱼腥
样气味为特征的疾病
89.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90.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 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91.CAMP试验:B群链球菌能产生CAMP因子,可促进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在两菌 交界处溶血能力增强,出现箭头状(半月形)溶血区。降钙素原(PCT)为降钙素的前肽,是人体1丨号染色体上降钙素I基因(C^iC7)的表达产物。在无感染状态下,主要局限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一定程度的表 达,甲状腺外的C^C/表达被抑制,因此正常人群血清PCT浓度极低《O.lng/ml),而细菌 感染时可诱导全身各种组织细胞C4LC/表达,导致PCT连续性释放,尤其是当严重感染时 PCT水平大量升高,感染控制后血中PCT水平亦会随之下降。
92.敏感:指当使用常规推荐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该抗菌药在患者 感染部位通常所能达到的浓度可抑制分离菌株的生长。93.耐药。指使用常规推荐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时,患者感染部位通常所能达 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菌株的生长和(或)证明MIC或抑菌圈直径可能处于特殊的微生物 耐药机制范围,抗菌药物对菌株的疗效尚未得到临床治疗研究的可靠证实。
94.中介:是指抗菌药物的MIC接近血液和组织中通常可达到的浓度,分离株的临床应答率可能低于敏感菌株;若某药在某些感染部位被生理性浓缩,则该药常 规剂量治疗该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若某药在高剂量使用时是安全的,则高于常规剂量给 药可能有效;还包括一个缓冲区,以防止一些小的、不能控制的技术因素导致的结果解释 偏差》 9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是指菌株敏感性依赖于病人使 用药物的剂量。为了达到临床疗效,采用的修正用药方案(例如高剂量、增加给药频率、两 者兼有)达到的药物浓度比设定敏感折点所使用的用药方案所达到的药物浓度高。
96.最小抑菌浓度 MIC):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 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
97.最小杀菌浓度 MBC:进行稀释法药敏试验时,能杀死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98.质量保证:是指有计划、系统地评估和监测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质量,以便及时发现 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99.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指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制订计划和程序,并在其 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措施纠正的过程。室内质 量 控制是实验室检验结果持续满足期质量标准 的保证。
100.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V因子111.硫磺样颗粒:放线菌感染的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和X因子,将其和金葡菌共同培养于血平板的小颗粒,即硫磺样颗粒,是放线菌分 支缠时,因金葡菌可合成V因子,因此靠近金葡菌绕的小菌落。将硫磺样颗粒制成压片或组织切的流感嗜血杆菌生长较好,形成较大菌落,而片,镜下观察发现颗粒呈菊花状,由中 央和远离金葡菌的菌落较小,越远越小,称为卫星周围两部分构成,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现象。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呈放线状 排101.百日咳毒素:由百日咳鲍特菌产生的外毒列。
素,是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112.直接显微镜检查:Giemsa染色镜检或免疫荧光括使其黏附在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上造成细检查。由于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出现包 涵体,胞损伤,导致痉挛性咳嗽、抑制巨噬细胞的 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一定预诊意义,特别在眼噬功能、增加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等。结膜、尿道及子宫颈上皮细胞内发现典 型包102.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凡7天内生长出菌落涵体更有参考意义。者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113.分离培养与鉴定: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将细103.慢速生长分枝杆菌:凡7天以上生长出菌胞培养盖片经Giemsa染色或碘染色镜检 典型落者为慢速生长分枝杆菌。胞质内包涵体。Giemsa染色比碘染色敏感,104.索状因子: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Giemsa染色片以用暗视野检查较好。由于 沙一种糖脂,能使该菌在液体培 养基中融合生眼衣原体含糖原,因而用Lugol碘液染色后以长成索状。高倍镜观察,可作为鉴别沙眼衣原体与其他 105.蜡质D: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肽糖脂与分衣原体(不含糖原)的参考。枝菌酸的复合物,具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 体114.抗原的检测:常用的有胶体金法、免疫荧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光染色、酶标法等。106.有菌免疫:即当细菌或其菌体成分在体内115.核酸检测:可采用PCR和核酸杂交方法检存在时,机体对再次入侵的相应细菌有免疫 测标本中衣原体的核酸 力,而当细菌或其菌体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真菌(fim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机体抗相应细菌感染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不含 叶107.卡介苗(BCG):即Calmette和Gu6rin将有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有几丁质和P-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甘油、胆汁、马铃 薯葡聚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丝状菌(:俗称霉菌,为多细胞真菌,由菌活疫苗,现广泛用于预防接种。丝和抱子组成,菌丝伸 长分支,交织成团形108.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不是分类学上的成菌丝体,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称为丝名称,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 分状菌。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绝大多数NTM存在于二相性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出水及土壤中,作为条件致病菌通常引起有 潜现酵母菌型和丝状菌型两 种形态,并可相互在肺部疾病、免疫抑制和开放性外伤患者的感转变的真菌,称为二相性真菌。染。菌丝(hyphae):是由孢子出芽形成的,孢109.麻风细胞:麻风分枝杆菌是典型的胞内寄子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长出芽管,逐渐延长 生菌,有麻风杆菌存在的细胞常呈泡沫状, 称呈丝状即菌丝。为麻风细胞。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110.放线菌:是一类以孢子繁殖和菌丝状断裂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 孢为主要生长方式的原核细胞型生物,因在 固子又可发芽,形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放线状生长而得名。可引厚膜孢子(:由菌丝内细胞胞浆浓缩,细起人发生内源性感染导致放线菌病。胞壁增厚,为躲避不利环境 而形成的休眠细
胞,当条件适宜时又可出芽繁殖。
第五篇: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
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
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
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
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
区成员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
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
力充沛的状态。
9、心理健康: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
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
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
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
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与行为表现。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
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13、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
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
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
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
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
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
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
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
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
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
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
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
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
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
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
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
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
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
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
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
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
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
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
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
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
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
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
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
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
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
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
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
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
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
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
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
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
与时间分配等。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
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
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
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
系列身体练习。
44、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14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好准备的身体练习。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的间隙。途径和办法。预防运动创伤。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14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45、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相距的间隙。14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练习。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的一种能力。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14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用的过渡性练习。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肌肉活动的能力。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14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习。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146、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48、稳定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的生理负荷量。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 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两个以上的学生。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个或几个)。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一个或几个)。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称为恢复过程。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102、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104、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
52、积极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105、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06、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107、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定的特征。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的姿态。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好需求,弹跳、柔韧等。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的民间体育团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110、新兴运动类项目:《标准》中的新兴运动类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项目是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劳的能力。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展的运动项目。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111、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11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皮层反应的灵活性。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114、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动程序。法的总称。115、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63、身体练习: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116、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教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学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价值判断。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117、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反馈原理,反映教学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检查和评价学生达到单元目标的程度。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118、相对评价:是判断被评价者在某一群体成时的活动状态。绩的优劣,也就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或若干个作为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状态。排成先后顺序。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120、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中师生据些部分的移动路线。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121、课堂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的基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运行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122、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教学之前,了71、专项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解学生身体、技术和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初始水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平。课总时间的比例。123、目标取向的评价: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价视为将学校体育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目特点等因素构成。12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比较个人或群体在不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同时间的成绩有无进行,评价中参照的标准是同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一个个体或群体以前的状态,以此来判断某一个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体或群体教学前后进行幅度的变化。压力。125、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126、绝对评价: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这一标准。倾向。12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判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断的一种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对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教和学的统一过程进行的评价。亏。128、异质分组(中学):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129、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130、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131、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发自内心的。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132、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长发育的快慢程度。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133、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高×1000)。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134、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运动。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135、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137、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作。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138、篮球三分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的队伍的形式。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139、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左翼。140、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不可少的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