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共五篇)

时间:2019-05-11 23: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第一篇: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敬民篇】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释义:《咏煤炭》是明代名臣于谦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和情怀。

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作者为民效力愿望的真诚袒露,堪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媲美。

中公解读: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引用这句诗,就是要求各级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民生工作,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

一个人当官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有着基础性的意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许多困惑,比如抱怨待遇低、埋怨进步慢等就可能迎刃而解。权力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公共性。如果想着一己之私,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如去干别的。习近平多次强调,为官发财应两道,就是这个意思。

【为政篇】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原典: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释义:孔子这两段话都说明了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对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概括。

关于“正”,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公解读:习近平一向倡导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清廉,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引用先秦时期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领导干部有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但看领导干部怎么说,更看他们怎么做。要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人格魅力。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立德篇】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南宋]吕本中《官箴》

释义:吕本中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条。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他认为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戴。

中公解读:清,指的是清廉,公正廉洁,两袖清风;慎,指的是慎重,周密考虑,谨言慎行;勤,指的是勤勉,勤奋好学,刻苦上进。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必须能够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我奉献,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领导干部做到这三个字,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

【廉政篇】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释义:张伯行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清廉刚直,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这篇檄文被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这篇《禁止馈送檄》,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中公解读: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这样的滑坡和动摇,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习近平还曾以“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堤溃蚁穴,气泄针芒”“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等,提出过同样峻切的警思。现实中,少数干部总以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就行了,所以在“小节”上疏于防范,认为吃几顿饭、喝几瓶酒、收点小东西无伤大雅,其结果往往是“小节不慎,大节难保”,最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所以习近平不断强调,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

第二篇:习近平引用名言警句

申论必备:习近平名言警句 摘自人民日报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一直是申论备考的重要参考,广大考生在领悟领导人讲话精髓时不难发现,领导人往往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如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用百姓常说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这一点,为申论作文打造亮点夯实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海南调研时,将“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生动质朴地表达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近平的话语,表达出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荀悦《申鉴·政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备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有所帮助!

来源:中公教育

习近平引用哪些名言典故说“落实”?

发布时间: 2015-04-09 14:02:24 |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 长允 晓

| 责任编辑: 苏向东

【编者按】为深化对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本刊特设“学习典故”栏目,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名言典故作汇总梳理,分专题予以刊登,以飨读者。1.咬定青山不放松

【出处】清代郑燮(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

【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是说扎根在破岩中的竹子,任凭来自各方的狂风猛刮击打,仍然坚定强劲。作者赞美竹石这种坚定顽强的精神,隐喻了自己的风骨。后常被用来形容立场坚定和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动摇的意志。

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2.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耿弇(yǎn)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注释】落落:形容孤高。

【解说】将军从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了这项重大的计策,常感觉无人理解而难以实现,如今看来,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啊!

引自《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2013年6月5日),《人民日报》2013年6月7日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毫末:形容极细微的东西,此处指嫩芽小苗。【解说】那合抱粗的大树,成长于小芽嫩苗;那九重高台,由一块块细土垒成;那千里之遥的行程,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耐性,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引自《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4.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出处】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注释】时:时机。蹈:踏。机:机会,机遇。

【解说】来到了一定不要放弃的是时运,遇到了一定不要错失的是机会。说明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多用来告诫人们抓住机会以成就事业。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老子·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图:图谋,谋划。为:完成,成就。作:兴起,发生。

【解说】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着手。说的是做任何事情必须从基础入手,及早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4、5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解说】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不前进就要后退。

7.积跬步致千里 【出处】《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注释】跬(kuǐ):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

【解说】不一步一步积累,就无法行程千里;没有小溪小河的积累,就无法汇聚成大海。引申为如果做事不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8.知之不难,行之不易

【出处】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征伐》:“贞观二十二年,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充容徐氏上疏谏曰:‘„„唯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著,体逸于时安。’”

【解说】知道这样的道理并不难,但付诸行动却不容易。6、7、8引自《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8日)

9.不用扬鞭自奋蹄

【出处】臧克家《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解说】老黄牛好像也珍惜美好时光的宝贵,不用鞭子催促也会加快步伐努力向前。

引自《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10.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一》:“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时举录云:‘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注释】惮:害怕。吴知先、时举:朱熹的学生。【解说】吴知先问“犯了错不要害怕改正”的问题。朱熹回答说:“程颐所说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应该快点改正,使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最难的就是在‘速改’两字上用力。如果知道自己的缺点,今天却不改正,那就会耽误两天的事;如果明天还不改正,就会耽误四天的事。现在很多的人有畏难情绪,混日子。”时举记录:“最重要的是在‘速’字上下功夫。”此段为朱熹与其学生的对话,说的是知道自己有缺点,就要抓紧改正,最重要的是立说立行、马上就改。

引自《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8日)

11.知行合一

【注释】知:知识、理论。行:行动。合一:统一。

【解说】“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引自《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在法国《费加罗报》的署名文章(201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6日

12.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解说】一百里的行程,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努力去做。

13.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出处】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注释】为:指堆、造。基于:开始于。篑:竹制的容器。峭:陡直的岩壁。三寸之坎:喻很浅的小坑。就:成。万仞:喻极深,仞,古代计量单位。【解说】堆山的人,从堆一筐泥土开始,最后堆成陡高的峭壁;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挖成万丈的深井。12、13引自《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旨,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至务胜残去虐,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注释】仰:放在动词前,表示恭敬。睿旨:尊称皇帝诏令。匿瑕:掩藏缺点,指包容。

【解说】指的是时机难得不可错失,错失了就不会再有。比喻要善于抓住机遇。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骐骥:指骏马,好马。驽马:指劣马,走不快的马。锲:用刀子刻。镂:雕刻。

【解说】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远;雕刻东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会折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和石头都可以雕空。14、15引自《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出处】南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老媪:老婆婆。铁杵:铁棒。卒业:完成学业。

【解说】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引自《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4年7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7月10日

17.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解说】高楼的建成不能依靠一根木材,宽阔的大海不是依靠一条河流的汇入。

1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17、18引自《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

(文/ 长允 晓东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办公厅)

本文由《秘书工作》杂志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谈官德:

不兴伪事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管子·禁藏》

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

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

为民办实事,既要考虑群众的需求,也必须要有科学的决策,考虑其长远的影响,而不是只看眼前的价值。例如,开发一片森林,可以增大耕地面积,但有可能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长远来看,不但耕地没法使用,当地也会不宜人居。这种拍脑门的决策,屡屡见诸报端。所以在施政时,必须增强科学论证环节,着眼长远利益。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左传·昭公七年》

原文: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

释义:(三次受命)每一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不管是煮稠粥还是稀粥,都是在这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就行了。

作为三朝上卿,正考父深受倚重,但三次受命时他的谦卑程度层层递进,与一些官员的飞扬跋扈对比鲜明。正考父有一条经验值得官员们学习,那就是得势后仍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和谦卑的待人态度,于己来说是一种提醒,于人来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

诚于中者,形于外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礼记·大学》

原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义:一个人如果内心真诚,能在其外表中看出来。

“慎独”是儒家讲究的重要概念,是对个人道德水平的至高要求,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还能保持谨慎不苟。一个人可能在言辞中处处粉饰自我,但其品行终究会在行动中暴露出来。不少涉贪腐的官员被抓后,人们往往发现,此前不久他们还在大谈特谈为官清廉之道。勉强装可以混过一时,却终究难免百密一疏,如果长期心口不一,在其气质上、行为中也会有所异常。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典出:汉·张衡《应闲》

原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这句话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政德观”,出自大科学家张衡之口。张衡曾任太史令前后达14年之久,多年不升迁。不慕名利的他,特地写了篇《应闲》表明心迹,认为道德比职位更为重要。按理说,当官的只要把职责做好就行了,为何中国文化中将道德置于职位和政绩之上?这是因为小到一方父母官,大到一个政权,其道德表现与民心息息相关,不重视道德建设,直接后果就是作风不正,进而演化为腐败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习近平《之江新语·不兴伪事兴务实》

典出:汉·荀悦《申鉴·俗嫌》

原文: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释义:不听不真实的话,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为官大忌,却总能让不少人尝到甜头,以短时间内的“政绩”骗得赏识,一拍脑袋就做一个形象工程,赚取一时的浮华名声。习近平上任以来,推出八项规定并“反四风”,亲自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针对“虚言”、“浮术”、“华名”和“伪事”开刀,他心目中的好干部“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三国·诸葛亮《自表后主》

原文: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岁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释义:不让家里有多余的钱帛,外面有剩余的财物。

在这篇短文中,诸葛亮向后主表明了不给家里和后人谋私利的心境。但如果诸葛亮只是一个特别清廉的庸官,那也不值得为人们铭记,理解诸葛亮这句话,需要结合他的千古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官员是“勤政”和“廉政”兼备的,不但不贪,还很有能力。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对当下的领导干部提出这种要求,并不过分。

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习近平《摆脱贫困·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原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释义: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

儒家的基本命题之一是“内圣外王”,将道德与政治之间直接关联。无论官居何位,权利多大,自身道德这一关(即“修身”)是首先要面对的障碍,不过此关无从谈起“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个人来说,这意味着提高道德的自觉性,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弥补;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对党员加强教育,既提高其道德素养与政治觉悟,也不时敲响警钟。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典出: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原文:同引用

释义: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好的树木终将成为栋梁之材,纯钢也不会用来做成钩子这样卑微的东西。仓廪丰实后那些偷吃的鼠雀兔狐之辈就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一代清官包拯,据说一生只流传下来这一首诗。人们赞颂包公断案如神,却不能忽略,他能秉公执法,恰因心中无贪欲,可以无所顾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清官,他们深受群众拥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这些人带头守法,维护国法尊严。如果一个官员自己到处揩油,很难指望他能维护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正义。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宋·苏辙《上皇帝书》

原文:陛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

释义:去掉老百姓的祸患,如同除去自己的心病一样。

爱人民,是古今中外对于官员的最基本要求。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真正将人民疾苦放在心中,注重“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将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都是重头戏,其所涵盖的范围广阔,影响深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注定了民生问题将长期是官员的“腹心之疾”,群众利益无小事。

清、慎、勤

——习近平《摆脱贫困·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

典出:宋·吕本中《官箴》

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释义:清廉、谨慎、勤勉

吕本中在《官箴》中提出的三字要求,被历代官员奉为金科玉律。《四库提要》专门提到,“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梁启超也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通常认为,为官之人真正掌握了这三个要素,就能持身立世。除了“勤政”和“廉政”外,这里面还提出了谨慎处事的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钱财、处理事务时,如果难以克制自我,其结果往往是被侥幸心理所害。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

只在公私之间尔。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典出:宋·朱熹《论语集注·卷七 子路第十三》

原文: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释义:一种心可以导致亡国,一种心可以使国家兴盛。这两种心只是公与私之间的一念之差而已。

作为一个将“立党为公”写进党章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将公心放在极为重要的高度强调。何谓公心?并非是违背人的天性,让官员们完全摒弃私心,而是要在公共事务领域,将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权力在手,不应用来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是要为百姓谋福祉。在公与私之间,关乎执政党的公信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明·顾炎武诗《秋山》

原文: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释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栖居会稽山中,越国的百姓情愿以死相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任人皆知,却往往忽略了他的成功背后,是越国百姓义无反顾的支持。人民愿意支持什么样的政权?从勾践的故事中不难看出,是愿意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紧密相连,为群众谋福祉的政权。“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在当下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就是因为扎根泥土,深入群众。

第三篇:2015国考申论必备:习近平名言警句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考申论必备:习近平名言警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http://hu.offcn.com/

官方微博:@湖北公务员考试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一直是申论备考的重要参考,广大考生在领悟领导人讲话精髓时不难发现,领导人往往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如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用百姓常说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这一点,为申论作文打造亮点夯实基础。以下是中公教育专家对总书记讲话中的名言警句所进行的梳理,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海南调研时,将“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生动质朴地表达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近平的话语,表达出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荀悦《申鉴•政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湖北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洪山科技创业大厦9楼

电话:027-87596637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备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有所帮助!

9楼

电话:027-87596637

第四篇: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习近平语录

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一直是申论备考的重要参考,广大考生在领悟领导人讲话精髓时不难发现,领导人往往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如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用百姓常说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这一点,为申论作文打造亮点夯实基础。

引用的古典名句

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出处: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释义: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出处:语出王充《论衡》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策有过失的人在民间。这句话告诉人们,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基层倾听民声。

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语出《老子》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这句话告诉人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

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释义:想要树木枝繁叶茂,一定要巩固树根;想要河水源远流长,一定要疏通源头。比喻做事要抓住事情的本质。

五、“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出处:语出王粲《仿连珠》释义:经常用明镜照照自己,那么污垢就不会存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摆脱错误行为的牵累。

六、“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出处:语出《新唐书》释义;生活奢侈糜烂的时候,就是危急败亡的征兆。

七、“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出处:语出《尚书·旅獒》释义: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遗憾。

八、“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出处:语出《韩非子·诡使》释义:引导人们一心为私、以公为私,徇私舞弊,私欲横流,国家必乱;引导人们懂法守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必治。

引用的俗语

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二、“小九九”

三、“隐身衣”

四、捅破“窗户纸”

五、“紧箍咒”

六、“唱黑脸”

七、“当包公”

八、“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

九、“雨过地皮湿”

十、“牛栏关猫是不行的”

十一、不留“暗门”

十二、不开“天窗”

十三、“温水煮青蛙” 十四、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

十五、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

第五篇: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领导名人语录: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7、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8、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10、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11、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1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16、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

17、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18、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19、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2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当代)

2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2、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3、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24、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名言警句之社会民生篇

社会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6、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8、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0、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1、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3、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民生问题(就业、社保、教育)

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2、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8、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10、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1、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4、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15、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1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名言警句之改革创新篇

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创新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1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名言警句之治国篇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三农皆为国之本。——《管子》

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拜伦

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林肯

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

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2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2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31、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3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3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3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3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8、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39、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40、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41、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42、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4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44、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45、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46、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

47、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珍·迪迪安

48、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4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50、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名言警句之修身篇

1、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罗曼·罗兰

2、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4、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谢榛(明代诗人)

5、不是地位使人增光,而是人使地位生色。——苏联谚语

6、看不上自己地位的人肯定也配不上这种地位。——谚语

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8、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9、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气力。——雨果

10、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11、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12、与其隐己之短,不如隐己之长。——费尔巴哈

13、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1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谚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劝兴》

2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3、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24、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25、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民谚

2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7、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8、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9、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30、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苏联

31、知识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4、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埃德蒙·伯克

3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37、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39、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朝·朱柏庐《朱子家训》

4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45、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46、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4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48、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49、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50、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名言警句之齐家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2、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3、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4、誉之不喜,毁之不怒。——司马光

5、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巴纳德(美国管理学家)

6、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7、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尊重群众诉求,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与尊重。——笛卡尔

8、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第二部分

在申论考试中,名言警句恰当好处的运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专家特别为广大考生推出了申论名言警句专题,方便考生备考。

本专题——“居官为政之要”主要可作为公务员队伍建设、素质提高、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素材。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明.瞿式耜)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8226杨时)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第三部分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龙头虎尾”!而能让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中鲜明的地方写入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更关键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阅卷者分外愉悦之感。

这里我们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筛选出部分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相信一定会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温家宝语录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5、“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温家宝开场就用了这句诗,称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温家家宝在回答记者关于金融危机的提问时引用了这句古诗,并指出,“要行动,而不能坐等。”他说,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如果真正把握得好,措施得当,而且实施及时、果断、有力,我真希望中国经济能早一天复苏。那时,中国的经济经历一场困难的考验,将会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8、“没有罗盘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 在谈到“保八”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这样一句谚语。)

9、“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在被问到“信心”问题时,温家宝引述古语鼓励国人,称“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温家宝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我以为,心暖则经济暖,我深知这场金融危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10、“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总理:“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温总理记者会开场白„

11、谈困难群体:“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是那个最慢的船只”

温家宝: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温总理谈解决困难群体问题

12、谈人民的快乐幸福:“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温家宝: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温总理谈民生问题…

13、中日关系:“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温家宝:日中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这是管子的话……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10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温总理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诗词解释:“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出自《管子·版法》召远:招纳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除怨:消除民怨。大意为: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后人引用它来说明:在腐朽事物即将消亡的同时,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14、谈反腐:“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温家宝: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温总理谈反腐倡廉问题…

诗词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原文见《荀子·哀公》篇,后来被唐代魏征用来“纳谏”,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诫后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5、谈民主:“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温家宝: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温总理谈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是悖离的…

16、谈香港发展:“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

温家宝: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运中心地位、贸易中心地位,是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值此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我请你转达对香港同胞的问候,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温总理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

18、谈中国经济尚不能评功摆好:“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温家宝: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

温总理谈中国经济保持平稳但不能就此评功摆好

诗词解释:“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出自苏东坡《晁错论》的开篇第一句,原文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意思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起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其它引用: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下载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考申论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引用名言

    1“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2“风物长宜放眼量。”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7“空......

    公考面试经典名言警句集锦(含5篇)

    怀仁培训祝您成功  2011国考面试经典上百条名言警句集锦 在公务员面试备考过程中大家都要去搜集一些面试相关的资料,也会找到历年的真题进行了解、复习,还可能找到往次考生的......

    2015山西省考申论备考:常用名言警句集锦

    2015山西省考申论备考:常用名言警句集锦 一、治国篇(以民为本)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国考好申论名言警句

    习近平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的妙语集锦 一、谈改革创新 1.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3.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

    习近平名言警句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一直是申论备考的重要参考,广大考生在领悟领导人讲话精髓时不难发现,领导人往往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如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用百姓......

    申论名言警句

    公务员申论写作万能用语与名言警句:科学发展观 ●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万能用语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

    申论名言警句

    申论考试名言警句 一、以民为本 1、政之所兴,在利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二、民生 1、......

    申论名言警句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名言警句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民为贵,社攫次之,君为轻。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发展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