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清霞)

时间:2019-05-11 23: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清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清霞)》。

第一篇: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清霞)

新课标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尚卿科名小学

廖清霞

2012年8月31日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新课标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8月31日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现就这段时间的学习及个人在 尚卿科名小学

唐艺辉

教学工作中所得,谈谈自己的体会。

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低年级要多认少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3、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到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

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感触最深的是“对话式”的教学。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往往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分数而学。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但这种教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讨“,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布衣总统“孙中山》一课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到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让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学习提高,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喜欢事先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老师平等”对话“,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三、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导致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参与面小的窘况。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应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优点、长处并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信心的提升,才是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每取得一点成绩,教师如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体验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教师还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更好地与老师进行”对话“

总之,”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有合作精神的学生。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2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我觉得“倡导背诵,实现‘量’的积累,增进朦胧理解”的做法确实不错。可以说是“粗”中有“细”。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见解。

一、以读为主,体验情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悟诗中情感,还要把握诗的内容。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朗读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观点。这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读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尽情、尽兴地朗读,从而获得整体感悟。其次,要读出“花样”。如果一味用某种形式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个体读与集体读相互映衬、男生读与女生读相映成趣、学生读与老师读相互比较……还比如配乐读等等,都能激活思维,调动兴趣。实践证明,这样读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成功地将他们带入了诗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可达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二、准确感悟、培养素养。在诗歌教学中,教者设计问题多、杂。这样会让学生无法获得一个整体感受,而且课堂重点也模糊,老师自己也讲得很累、很辛若,课堂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围绕三方面来设计问题,即内容(事物、事件)、画面、情感。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语言描绘画面”,学生的语言组合能力及词汇量毕竟有限,老师的语言示范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

三、淡化诗意,尊重理解。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学,入情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阅读,积淀底蕴。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的欣赏中,要抓住“读”与“想”,在“读”中感悟情感,在“想”中体会意境。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3

以前总爱听专家课,因为可以现学现用。照搬这位老师精巧的设计,模仿那位教师灵活的语言。甚至想方设法拷贝课件略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之后却发现效果大打折扣,过后仍然做原来的我。

5月11日至12日,我又去兰州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继续教育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火车上我就在思索,这次观摩,我该学习些什么?带着疑惑走进了会场。

这次观摩会主办方安排了江苏省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戴建荣、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80后特级教师张玉栋、以及兰州实验小学张艳平、赵莉等几位专家的优质课及讲座。

第一堂戴建荣老师课就让我有了深深的震撼。戴建荣老师为我们上了三年级的《揠苗助长》,然后做了《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我是第一次见识戴建荣老师上课,戴老师的教学竟是如此精彩;使我震惊的是原来语文课也能上得这么美;磁性的声音,深沉的语调,巧妙的留白,深情的吟唱,令学生与听者都沉醉其中。这就是戴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个人魅力,更是语文魅力的展现。

戴老师拥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语言,能够在课堂上放开地展示自己,与学生交流,着实令我佩服!同时,戴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也令我赞叹不已、望尘莫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对语文老师来说都可以完成,但“吟”诗,决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做到的,若非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极强的语文功底,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高度!还有“舞”诗,这更是一个极好的创意,他甚至想得到用手语来表达诗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令人赞叹!

随后在戴老师《古诗文教学——读之、歌之、吟之、舞之》的报告里,他提出古诗教学中“读之、歌之、吟之、舞之”这四步教学法。确实,古诗在戴老师的演绎之下,已成了一幅画、一支曲、一段舞,留在了每个人心中。在讲座中,带老师谈到了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其内容让我震耳发聩,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现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诗文远远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必须要我们的教师加以补充,试问我们能补充够《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几人。其二,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这是他们学校学生阅读计划,细读其内容,我才知道我们的学生与发达地区的有多大的区别。为此,我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附后。

随后又听了张艳平老师的《第78期作文周报讲评》。这节课更让我意外。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而张老师认为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她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以课本为主的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她每周将学生的习作编辑为作文周报,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所编辑的作文周报的讲评。在讲评中首先展示本期教学周报的前五名,然后让学生谈在这些文章中的收获、这些作文失败的地方,然后结合这些文章教会学生一种具体的写作方法,最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张艳平老师主张“读经典的书,写真情的文”,“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基于大量阅读的小学习作研究”,这些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新的思路。

薛法根老师通过讲课给我展示了“关联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师实验”,又做了《好课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报告。薛老师的组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组块教学把文本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板块,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体现文本的核心价值。一般每一课分为三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听着薛老师针对那些课文所进行的独特的课堂设计,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如此鲜有的教学切入点,这般罕见的教学思考,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受益匪浅。

如果说薛老师讲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那么他的报告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薛老师在讲座中没有具体的讲解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因为这些东西,在武林高手眼中只是一些具体的招式,真正的高手是以修炼内功为主的,真正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的。

修炼自己的涵养,让自己像个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进取心、保持一颗善良心。

坚守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育才有力量,有信念的教师才有智慧。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关注差生,因为所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秘密都集中在差生身上,教育好了差生,就掌握了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密码。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教学风格,我们身边不乏好老师,但是我们缺少名师,或许薛老师的讲座能让我们拉近与名师的距离吧。

大会的最后由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张玉栋做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的讲座。张老师初登讲坛,教师里一阵惊呼:“哇,专家也能这样年轻”,出生于1982年,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小学特级教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一个个光环令人眩晕。实话说他的讲座内容我记住的并不多,我记住最多的却是他在讲坛上的风采:从容的举止、优雅的谈吐、丰富的文化底蕴,从他身上,我又想起了薛法根老师的话:“让自己像个老师”,张玉栋太像一个语文老师了。会后思索了良久,后来在张玉栋老师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从读书开始,修炼》,他的内涵,他的魅力可能就是他看过的一本本书中的积淀吧。读书使我们更单纯更深刻,更丰富更完整,是我们成为一个懂得并且能够爱憎、希冀、呻吟、生活的人。是的,使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个好老师的真身。

这次学习,我仍然没有学会该如何上一节优质课,但这次的观摩让我多了一些思索。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仰望着这些大师的风采,我不会走的太累。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4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中的评价的确很重要。但怎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评价才能是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并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为我轻轻撩开了这一问题的面纱,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五、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六、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八、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运动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5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6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要改变一往的教学模式,要摆脱教师的架子,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动过程中去,或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同时也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玩和活动中,体验教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探索,提高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逐渐成为新型的会学习的学生。

第三篇: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咨询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以前总爱听专家课,因为可以现学现用。照搬这位老师精巧的设计,模仿那位教师灵活的语言。甚至想方设法拷贝课件略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之后却发现效果大打折扣,过后仍然做原来的我。

5月11日至12日,我又去兰州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继续教育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火车上我就在思索,这次观摩,我该学习些什么?带着疑惑走进了会场。

这次观摩会主办方安排了江苏省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戴建荣、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80后特级教师张玉栋、以及兰州实验小学张艳平、赵莉等几位专家的优质课及讲座。

第一堂戴建荣老师课就让我有了深深的震撼。戴建荣老师为我们上了三年级的《揠苗助长》,然后做了《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我是第一次见识戴建荣老师上课,戴老师的教学竟是如此精彩;使我震惊的是原来语文课也能上得这么美;磁性的声音,深沉的语调,巧妙的留白,深情的吟唱,令学生与听者都沉醉其中。这就是戴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个人魅力,更是语文魅力的展现。

戴老师拥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语言,能够在课堂上放开地展示自己,与学生交流,着实令我佩服!同时,戴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也令我赞叹不已、望尘莫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对语文老师来说都可以完成,但“吟”诗,决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做到的,若非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极强的语文功底,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高度!还有“舞”诗,这更是一个极好的创意,他甚至想得到用手语来表达诗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令人赞叹!

随后在戴老师《古诗文教学——读之、歌之、吟之、舞之》的报告里,他提出古诗教学中“读之、歌之、吟之、舞之”这四步教学法。确实,古诗在戴老师的演绎之下,已成了一幅画、一支曲、一段舞,留在了每个人心中。在讲座中,带老师谈到了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其内容让我震耳发聩,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现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诗文远远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必须要我们的教师加以补充,试问我们能补充够《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几人。其二,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这是他们学校学生阅读计划,细读其内容,我才知道我们的学生与发达地区的有多大的区别。为此,我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附后。

随后又听了张艳平老师的《第78期作文周报讲评》。这节课更让我意外。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而张老师认为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她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以课本为主的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她每周将学生的习作编辑为作文周报,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所编辑的作文周报的讲评。在讲评中首先展示本期教学周报的前五名,然后让学生谈在这些文章中的收获、这些作文失败的地方,然后结合这些文章教会学生一种具体的写作方法,最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张艳平老师主张“读经典的书,写真情的文”,“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基于大量阅读的小学习作研究”,这些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新的思路。

薛法根老师通过讲课给我展示了“关联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师实验”,又做了《好课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报告。薛老师的组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组块教学把文本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板块,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体现文本的核心价值。一般每一课分为三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听着薛老师针对那些课文所进行的独特的课堂设计,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如此鲜有的教学切入点,这般罕见的教学思考,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受益匪浅。

如果说薛老师讲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那么他的报告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薛老师在讲座中没有具体的讲解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因为这些东西,在武林高手眼中只是一些具体的招式,真正的高手是以修炼内功为主的,真正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的。

修炼自己的涵养,让自己像个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进取心、保持一颗善良心。

坚守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育才有力量,有信念的教师才有智慧。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关注差生,因为所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秘密都集中在差生身上,教育好了差生,就掌握了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密码。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教学风格,我们身边不乏好老师,但是我们缺少名师,或许薛老师的讲座能让我们拉近与名师的距离吧。

大会的最后由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张玉栋做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的讲座。张老师初登讲坛,教师里一阵惊呼:“哇,专家也能这样年轻”,出生于1982年,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小学特级教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一个个光环令人眩晕。实话说他的讲座内容我记住的并不多,我记住最多的却是他在讲坛上的风采:从容的举止、优雅的谈吐、丰富的文化底蕴,从他身上,我又想起了薛法根老师的话:“让自己像个老师”,张玉栋太像一个语文老师了。会后思索了良久,后来在张玉栋老师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从读书开始,修炼》,他的内涵,他的魅力可能就是他看过的一本本书中的积淀吧。读书使我们更单纯更深刻,更丰富更完整,是我们成为一个懂得并且能够爱憎、希冀、呻吟、生活的人。是的,使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个好老师的真身。

这次学习,我仍然没有学会该如何上一节优质课,但这次的观摩让我多了一些思索。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仰望着这些大师的风采,我不会走的太累。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感触最深的是“对话式”的教学。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往往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分数而学。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但这种教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讨“,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布衣总统“孙中山》一课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到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让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学习提高,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喜欢事先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老师平等”对话“,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三、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导致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参与面小的窘况。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应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优点、长处并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信心的提升,才是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每取得一点成绩,教师如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体验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教师还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更好地与老师进行”对话“

总之,”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有合作精神的学生。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要改变一往的教学模式,要摆脱教师的架子,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动过程中去,或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同时也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玩和活动中,体验教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探索,提高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逐渐成为新型的会学习的学生。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我觉得“倡导背诵,实现‘量’的积累,增进朦胧理解”的做法确实不错。可以说是“粗”中有“细”。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见解。

一、以读为主,体验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悟诗中情感,还要把握诗的内容。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朗读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观点。这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读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尽情、尽兴地朗读,从而获得整体感悟。其次,要读出“花样”。如果一味用某种形式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个体读与集体读相互映衬、男生读与女生读相映成趣、学生读与老师读相互比较……还比如配乐读等等,都能激活思维,调动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读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成功地将他们带入了诗的情感世界。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可达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二、准确感悟、培养素养

在诗歌教学中,教者设计问题多、杂。这样会让学生无法获得一个整体感受,而且课堂重点也模糊,老师自己也讲得很累、很辛若,课堂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围绕三方面来设计问题,即内容(事物、事件)、画面、情感。 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语言描绘画面”,学生的语言组合能力及词汇量毕竟有限,老师的语言示范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

三、淡化诗意,尊重理解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阅读,积淀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的欣赏中,要抓住“读”与“想”,在“读”中感悟情感,在“想”中体会意境。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中的评价的确很重要。但怎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评价才能是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并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为我轻轻撩开了这一问题的面纱,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五、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六、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八、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运动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第四篇:陈清霞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4月23

长清区小学语文“德育优秀课例”评比活动

——陈清霞学习反思

在一天的观摩学习里,观摩了6节课,充分展示了她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她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老师们丰富的语文课堂给我的触动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这样才有备无患、吃透教材: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是根本,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备课的内涵是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因此,教学的境界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境界。备课需要有集体的交流与合作,但更需要个体独立的思考与求索。备课不是固定的程序和技巧,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教师观念,智慧与精神的综合体现。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陈兴老师和鞠华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她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出口成诗,语言精练,掷地有声。渗透德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体现当今急需给学生渗透的爱国知识。让人听得意犹未尽,热血沸腾。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田婷婷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理念,她们的学生踊跃参与的场面 深深的震撼了我,几乎老师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在思考后抢答,积极地表达不同的观点,积极地为相同的观点鼓掌,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我想这与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值得我为之效仿和努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成长需要内驱,成长需要沉淀,成长需要活材,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我会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课,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第五篇:ang的教案陈清霞

后鼻韵母ang教案设计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陈清霞

2015-3-4

教学内容:后鼻韵母ang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熟练拼读声母与ang组成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教学重难点: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重点。a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音节卡片、音节词语卡片和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激趣导入新课

可爱的孩子们,有一个动漫朋友听说咱们一(2)班的小朋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个个表现都很棒!他非常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你们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一)美羊羊图片。他的拼音怎样写呢?(板书méi yáng yang),师领读2遍。

2、分解音节,引出ang 孩子们,你们看,méi yáng yang的第二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一样,但第三个音节读轻声,老师请你们记住,我们在喊人名或称呼的时候,如果两个音节一样,后面的音节要读轻声。请跟老师再读一遍。第三个音节的声母是什么?去掉声母y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后鼻韵母ang(板书ang)

二、出示教学目标(出示课件二)1.学会后鼻韵母ang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2.熟练拼读声母与ang组成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三、学习后鼻韵母ang

1、师领读ang。

2、同桌互读,说说是怎样记住ang的。(a+n+g就是ang,或an+g就是ang)

3、师板书ang ang ang ang,请两名学生,一个随便读出声调,另一个边听边标出声调,师引导指正,并请学生领读。

4、两拼音节组成练习

A.出示课件三(学生自己试读后鼻韵母ang和声母都能组成什么新音节)B.指名读 c.同桌互读

D.做抢摘果子游戏(训练音节:bàng dàng máng fàng páng yáng zhǎng háng wáng shàng gāng)请两个同学上台做,把自己摘的果子上的音节领读2遍,摘得多的奖励小红花。

E.做找朋友游戏(训练音节词语:bāngmáng pángbiān shàngdàng fàngyáng guówáng zhǎnggāo

yín háng)同学们按小组做好,把这14个音节发到小组里面,先让同学们先看看本组的音节是什么,然后老师说音节词语,比如;师说,bāngmáng,拿bāng的同学走上讲台说“我是bāng,我的朋友在那里?”拿máng的同学也跑上讲台说“我是máng,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个同学站在一起,大家在齐读bāngmáng。

5、学习三拼音节

A.出示课件四(香蕉图片)学生观察xiāngjiāo和前面学的音节有什么不同)xiāng xiáng xiǎng xiàng拼读并组词

B.出示课件五(黄瓜图片)huāng huáng huǎng huāng说说他们的介母是什么?指名读并组词。

C.出示音节词语卡片练读shāngliang guāngmáng shǒuqiāng Xiāngjiāo yáohuàng fāngkuàng cūnzhuāng chángjiāng Chuānghu shuāngshǒu huángguā

6、音节词语组句练习(把音节词语卡片发给各组,老师读句子,学生把音节组成句子贴在黑板上)。A.méi yáng yang

shàng shān gāng.B.guāng tóu qiáng wán shǒuqiāng.C.bié huāng, bié huāng, xiǎng yì xiǎng.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ang

2、指名上黑板练写,指正

3、在本子上练写2行

五、出示课件六,做练习

六、总结,贴音节句子.总结,贴音节句子.bàng!bàng!wǒ zhēn bàng!

下载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清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新课程心得体会(清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素霞语文培训心得体会(推荐)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3月2日,教育局在百忙之中组织了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王万青语文教研活动,为我们全体语文组年青教师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也为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

    2022年新课程语文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2022年新课程语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从心出发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大峪二小 四年级 曹玉祯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官仓镇中心学校:令狐昌浩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木瓜九年制学校 高学文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的,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和学生学习的转变,确立学生......

    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部分的学习,我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 得 体 会时至年末,很多课程的学习也都接近尾声,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本期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感概颇多。学习期间,我对阶段所要学习的课程都首先作了一个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