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也应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数学课也应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以内的减法》教学片断与反思
片断:“创设情境,认识减法”
1、师:学校花坛里的花开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出示主题图(1)。师:瞧!还有小朋友在给花浇水呢!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1:有5个小朋友在给花浇水。生2: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
板书: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
3、师:过了一会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主题图(2)。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又有2个小朋友走了。
生4:又有2个小朋友走了,去提水去了。
师:这是应该说“有2个小朋友走了”把“又”字去掉,谁会像这样说?
生5:又有2个小朋友走了。
师:这句话不要加“又”字,“又”表示一件事情发生了2次以上,而这里“走了2个小朋友”只发生了一次,不应该加“又”字。
板书:有2个小朋友走了。
4、师:谁能根据这两幅图的意思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6:5-2=3 师:老师是要你们提一个数学问题。生7: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生8:还剩几个小朋友? 生9:还剩几个小朋友? 板书:还剩几个小朋友?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
反思:因为学生还不识字,所以在读的时候,又有部分学生读成了“5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走了2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个“又”字,尽管我一再强调,仍有部分学生出错,一定是受了前一节课《5以内的加法》的影响,在《5以内的加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也费了一番力气,没到这竞成了本节课的绊脚石,看过一些类似的案例分析、课堂实录,别人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都很好,为什么我的学生总是“引而不发”?是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差,是孩子年龄太小,还是我问题呢?回想一个月多的教学,猛然发现:我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比一比》中,让学生判断了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却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在《认位置》中,让学生说得也不够充分„„导致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看来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对学生理解题意也是很关键的。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生的说话过程中,没有文字材料的依托,学生即兴表达,既要动口,又要动脑,普通话不过关,产生语言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不仅要对所提问题进行思维,同时,要对语言的发音正确与否进行思维,同一时间,进行双重思维,无疑增加了难度。再加上思维迟钝,思路不清,考虑问题时,抓不住关键,缺乏条理性,或虽心中有数,但不会组织语言材料,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想什么说什么,语言不流畅,结结巴巴,出现较多口头禅。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回答问题时胆怯、紧张,无法镇定,使思维受阻。了解了小学生口语表达中这些症结之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大面积进行口语训练:
一、多加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平时在家里、在小伙伴中,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但不少学生上课时,变得羞怯、拘谨,他们害怕说得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针对学生这一心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注重创造恰当的说话机会,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讲得是否正确,都加以肯定。对被点名发言的学生,讲对了则热情表扬,若不讲或讲错了,则启发诱导,千万不能训斥。老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也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语文课或者说话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当众独白,再让全班同学进行评定,评定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把别人讲话的优点讲出来,再让他向全班同学转述别人说话的内容。这样,班上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显示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
二、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小学生说话的欲望。平时布置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课外读物,观察图画,观察实物,参加劳动实践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实际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有价值的说话材料,寻到说话的源头。训练的方式一般有看图说话、观察说话、想象说话、听后复述、听后辩论、讨论、讲故事、演讲等。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课文的空白,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小学生的个性。
三、提倡循序渐进,制定训练要求。
对小学生说话训练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切忌起点过高,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例如,以“我的妈妈”为题说话,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讲出妈妈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抓住妈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进行口述,表现妈妈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这样,随着要求的逐步提高,内容的丰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说”坛,让学生在“说”坛上,不断地提高自己“说”的能力,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长期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经过老师的引导,厚积而薄发,功夫一定不会白费。相信学生一定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而受益终身。我们定会为他们流利通畅的语言表达而惊奇和自豪。
第三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进程:
一、指导。
1、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图上有哪些游戏?
3、图上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怎么玩?
4、学生自由练习说,同桌互相说,指名说,师生评议。
5、除了书上画的,你还玩过哪些游戏?请你教大家玩一玩,注意说清游戏的名称和玩的方法。看谁能把大家教会,其他同学仔细听。课后可以与其他同学做游戏,回家说给父母听
布置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室()腿()哨()班()
到()退()梢()斑()
2、选词填空。
(1)江明会讲不少()故事。(神话、祖先、祝福)
(2)太阳出来了,屋子里格外()。(晴朗、明朗、朦胧)
(3)()在大海上高高地飞翔。(乌鸦、海鸥、杜鹃)
3、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教爸爸、妈妈一起玩。注意说清楚游戏的名称和玩的方法
第四篇:表达能力训练
表达能力训练
A、训练的目的:
藉由训练让学员练习推销自我、认识彼此,并掌握自我表达的缺失,以便未来进行改善,达到提升表达技巧之效果
B、训练的内容:
一、问候
二、我是谁
〈一〉姓名
〈二〉年龄
〈三〉学历
〈四〉家庭状况
〈五〉专长
〈六〉兴趣
三、如何在这次培训中追求自我提升
C、训练时应注意事项:
一、声音大小
二、热情展现
三、面带微笑
四、站姿
五、肢体语言
六、内容顺序
七、时间控制
D、讲师应注意事项:
自我介绍时间一分钟〈备码表及提醒铃〉
说明演练目的,提升学员参与兴趣
说明演练内容与应注意事项
指定学员上台〈第一次叫两位〉报告者演练时,下位报告者在旁准备〈请※※※就位请※※※准备现在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 E、演练纠正事项:
一、未跑步上台者〈精神〉
二、未站稳即报告者〈稳重〉
三、未问候〈礼貌〉
四、音量太小〈精神〉
五、音量太低〈热情〉
六、站姿不良
七、站的位置不正确
八、、报告顺序颠倒
九、肢体动作不良
十互动不佳〈台下未回应、无掌声〉
a.纠正话术:
※ 停……,未跑步上台,精神不佳重来一次,计时一分钟开始。※ 停……,表情太严肃,没有激情重来一次,计时一分钟开始。b.结束话术:
停……,时间到掌声鼓励,请※※※就位,请※※※准备。F、演练结束请学员做心得分享
G、讲师总结
第五篇:学生口语训练
学生口语训练
上传: 仇铁微更新时间:2012-5-22 16:02:0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初一到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一阶段的“自由演讲”式训练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初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
(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初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有说我的爸爸、妈妈的;有谈我的老师的;有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甚至还有讲我的弱点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初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 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语文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
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语文素质。
初二阶段的“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 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
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 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 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中学生的苦恼”“我最想对老师说”“我最想对 父母讲”“我与流行歌曲”“抄作业之我见”“考试考好以后”“假如你是一个大企业家”“跨世纪人才要有什么条件”等等。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 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 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初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思想教育、心理素质 教育于语文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语文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初三阶段的“即兴演讲”式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 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 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 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 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文笔也越来越老练成熟,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初中三年三个阶段的口语训练的尝试表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积累,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们大胆地探索 和尝试。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课堂口语训练,既是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等的综合练习,也是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生物知识、科技知识及 生活常识的综合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反馈训练。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又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都给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学生口语训练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