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学校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体会
学习学校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体会
学习学校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体会
波莲中心学校黄甘华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2、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聪明,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
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读书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教育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事业,缺乏读书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教育,教师要大量阅读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学校要在教师中形成浓烈的读书之风气。教师的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走进思想家、教育家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要读思结合、读用结合、读悟结合,读写结合。只有学习,才能增强自身的文化底
3、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其出发点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校本研修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多思考,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让教师学会研究。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从而不断激发自主发展需要;让教师成为思想者,从而不断提升专业发展的思维能力;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从而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校本研修是立足学校的问题、困惑教师进行的自主研究、自主学习、修业、修炼的持续发展过程,包括制定规划、集体备课、课例开发、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成果分享等
4、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手段记忆犹新时,要静思回顾,及时准确地记下课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修正原来的教案,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不仅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以适应新课改的实施。这一种梳理、一种总结,也是形成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论文形成以后,可以请学科专家指点,成熟后尽量发表,并及时与同伴进行分享,甚至在全校推广应用。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你心理上认同你是教师,并且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一项终身的事业来做,那么,专业发展就是提升自己专业品位,提高自己社会地位,获得精神幸福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篇: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吴铺小学
范亮
程春艳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确立专业化发展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四是教师专业发展要体现着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授导者,是实施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必须从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巨大进步。
同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然而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像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技术整合等工作都依赖于教师群体的统一行动,这种凝聚广大教师聪明智慧的活动只有在教师主动参与中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要受制于学校信息化的外部压力,又要主动应变加快具有信息化内涵的专业发展,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如: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因材施教;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恰当的评估与调控;教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等等。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
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通过继续教育和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符号刺激为主,信息化条件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网络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1.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
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
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3.教研观念的更新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参考资料
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新世纪教师素养》
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中国教育信息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2010.7.13 谢安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教育研究(2004-5)
第三篇: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安徽省天长中学 汪钰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资源是巨大的,它具有知识内容丰富、交互式性能增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跨时空、跨行业的传播。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多实践,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以致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通过教师个人对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认识、反思,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等,使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有一个深入地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教学计划的预期安排,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将内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成功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促进个体专业成熟。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件情境教学,音、色、形、空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努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中体验、感知、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还有模拟试验,使学生印象加深。还比如讲解艾滋病细胞等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用信息技术就比较方便,使学生兴趣大增。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实践。
2、加强投入,加强各地区电教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重点建设成当地先进的电教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电教、信息科研、资源配置等工作。
3、优化农村信息技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合学校实际的应用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之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术的专业教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5、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使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升到一个高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参考资料
1、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第四篇:充分发挥课堂观察实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教师的主体工作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教学、了解学生和了解自己。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并善于进行课堂观察,从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诊断和改进教学,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及要素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具有以下三个要素:观察者必须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有关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与研究。课堂观察的焦点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观察的程序和框架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方式,与传统听评课相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知道要听什么,怎么听;课中,知道要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
1.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堂观察的程序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需在被观察者上课前一天召开,会议时间大约15分钟,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被观察者说课、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对话、确定观察点和观察准备、明确课堂观察以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开发观察工具。课前会议还需要被观察者提供学生座位表,表中需要标注5~8名学优生和5~8名学困生,以使观察者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情况。
课中观察包括明确观察任务、携带观察工具、提前进入现场、选择观察位置、如实做好记录。
课后会议包括被观察者自我反思、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间思考和对话、对被观察者的结论和建议。
2.课堂观察的框架
课堂观察的框架分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5个视角,每个视角包括3~5个观察点,共计68个观察点。
三、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课堂观察是教学反思之源
教师对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多维度的,可以反思新理念是否有效落实,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课堂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反思的广度和深度有赖于反思的材料,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回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对课堂深入细致的观察,教师对课堂的印象只是松散的、不完整的,也是不准确的。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100多个问题,不可能!”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深层次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成自己专业的成长。
2.课堂观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课堂观察的分享交流,促成了教师的合作共享,使得课堂观察活动不仅仅是教研活动,而且还是科研活动。通过交流、分享,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理论―实践―交流―理论,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升华,实践能力在增强。交流透视本质,分享揭示规律,通过交流可以透过课堂的表面现象,去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通过课堂观察及反思,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表象到规律,抓住主要的实质问题,通过分享概括出教师上课突出特点和主要问题。通过课堂观察、反省、计划、行动这一系列活动螺旋式持之以恒地进行,形成了教师自己动手做研究的过程。随着以课堂观察为起点的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3.课堂观察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课堂观察实可简化为如下的准则: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这成了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在他人的课堂中,给了我们走近学生并站在学生立场上观察课堂的机会。一旦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课堂,就会给我们两个非常大的启示:一是决定课堂进程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二是判断课堂教学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并不是教师本人能力如何与表现如何,而是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在他人的课堂上,如果我们放弃学生立场,就会与上课人结成同盟,将课堂中的优势归因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将课堂中的劣势归因于学生或者外在的环境,从而错失站在学生立场设计与体验课堂教学的机会。当我们在他人的课堂中,能够站在学生立场上体验课堂进程并感受到课堂真正的目的,再次回到自己课堂时,不但会改变自己的课堂理念,而且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离学生学习更近,因此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深度。
4.课堂观察可以落实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怎样落实“有效教学”?我觉得应落实到课堂教学,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哪来?那就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有效教学。在有效教学中,很重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指导”。它包括有效提问、有效讲授、和有效倾听三个方面。
课堂观察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价值。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多元的、有意义的教师学习团体,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带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发展。
第五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政
策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
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