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改善课堂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的存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所以,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教师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探讨,那么“怎样才算优质的课堂教学”就成了问题。本文就课堂教学研究的活动定位从主题式教研、聚焦课堂、自我反思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思考。【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题式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最前线者,教师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层面如何构建教师发展平台,释放教师潜在的发展动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的支撑点在教师内在生命活力的综合素质,落脚点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因此,课堂教学研究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起自主舞台。那么课堂教学研究的最快最有效的捷径就是主题式教研。
1、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活动就是以解决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活动宗旨,以各学科教研组为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对话、专业引领等过程中,解决发现的教学问题,引发新的教学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基本组织模式可以为:“收集、筛选教学问题——确定研究问题,上升为活动主题——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提出理论假设——形成教研活动方案——实施行动(上课、说课、评课)——反思与总结”。根据这一模式,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为: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教研组,先提出一个在工作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研组长围绕提出的问题,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理论上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设想,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教研活动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研究方向,拟定研究计划,着手定内容、定班级、定老师上研究课,全体教研组成员参加听课活动;听课结束后,组织研讨活动——先由上课教师围绕教研活动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说课,教研组成员围绕教研活动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评课,最后集体进行总结。研讨活动结束后,由教研组长负责,对本次主题式教研活动进行材料的整合,整理成册。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是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只要老师们 1 能放下包袱,畅谈活动时的真切感受,活动的质量才能上去。
(二)是教学问题的确立是保证活动质量的关键。在确定研究的教学问题时,必须对问题进行认真的筛选,具有共性的教学问题,往往会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教研主题确立后。试教、上课、说课、评课等一切研究行动都必须围绕主题转,一气呵成。要不然就会像写作文离题那样,使活动质量大打折扣。
(四)是要让老师带着问题去感受课堂、观察课堂、分析课堂,从不同的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必须留给教师独立思考的时间,对研究课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重点分析所研究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中的解决状况。
(六)是为保证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流于形式。评课时,要求评课者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分为二进行评课,不客套、不盲从。平时缺少学习、反思的教师,为了打破“无话可说、说外行话”等尴尬局面,就会迫使自己不断学习,这也是今后主题式教研活动发展的需要。
(七)是对研究问题的再思考。一次主题教研不可能将发现的教学问题完全解决,这就需要考虑后继研究。主题式教研活动必须强调真实性。一方面,主题式教研活动所开出的研究课,成功可以获得收获,失败可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研究课,与校级优质课、示范课有着本质的不同,反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行为,它更关注研究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中的解决。
2、聚焦课堂
有了成功的主题式教研,是课堂研究的开头炮,要把研讨的理念深入到课堂,并不是有了好的教案就可以开设一节成功的课。就算这节课失败了,也别气馁,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没有前面失败经验的积累,反复思索,哪有最后的成功与喜悦。我们要推广一课多磨的教研,“玉不琢不成器,课不磨不成功”。反复琢磨才是真,一课多磨的校本教研可以更快地促进我们进步,使我们成长。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在推时课误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学习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久面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优质教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优质教学”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定义和说法很多,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我认为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优质课堂教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优质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体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也就是多向交流、群体交流)。
二是注意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主要表现。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源很多,我觉得最关键的要属教学实施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教学课堂提问“虚化”
“满堂灌”和“一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被人们大加挞伐之后,“满堂问”借助“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名义堂而皇之地泛滥开来,导致课堂提问的“虚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数量过多、过密,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教师提问重“预设”轻“生成”弱化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地位。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出他们事先就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做出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回答。这种封闭的提问方式和“满堂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性理解,表面上看课堂存在交流,实质上教师控制着话语的霸权,学生被预设在教师的框架内无法挣脱,他没作为探究主体的地位被弱化。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表演可以是无互动的、无交往的,而教学却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和互动中,学生获取了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 “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更多在于师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以及方式与成效。
2.2 教学课堂反馈“单向化”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在运行上遵循纵、横、单向、立体的多种逻辑,因而他表现出多向的 反馈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对教师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对学生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相互间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当前课堂交流的反馈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馈成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反馈走向“单向化”。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在教师面前,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有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由学生走向知识。前者表现为在细致地“加工”知识的前提下,课堂上再现知识,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优等大事,后者表现为在仔细分析完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
3、自我反思、修正
最后,学会教学反思才是完美的总结。反思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强调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检讨、思辩、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我们就可能要跳出仅仅从操作层面看问题的思路,需要更多地从理性的角度,从理论的层次人手。这样的反思,就会更深刻,也更有益。
3.1 反思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寻找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列举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及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3.2 反思不足之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应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出导致失败的各种原因,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3 反思教学机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 学的生命活力。我们只有进行不断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其实都是最好的研究者,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实践,每天都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教学,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总结,一定会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主题式教研》2006.03 [2]著译者:连榕 《教师专业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5 [3]张仁贤 《有效教学聚焦课堂》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5 [4]李子建 张善培 《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发展伙伴协作与专业学习共同体》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8 5
第二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政
策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
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篇: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到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来,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广泛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为教师的成长培训搭台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要尝试建立“教师学堂”,把它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教师学堂”教学可以分为“专家讲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循环进行。其中,“专家讲坛” 主要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进行辅导讲座;“校长讲座”主要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骨干报告”由学校获得过或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或经验交流;“教科沙龙”由教师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其次是要坚持开展,务求实效。“教师学堂”坚持每周利用一次下午开课一次,每次一个栏目进行学习;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要作好听课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学堂”管理坚持做到“六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校务班子,确定一名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师学堂”管理;二是制度落实。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在入学、考勤、考核、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是计划落实。分制定“教师学堂”办学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安排;四是工作落实。严格按照计划设计和办学要求开课,不随意调整或挤占教学时间。五是考核落实。教科室专门确定1人负责教师学习的出勤、笔记、心得等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重要依据,与教师考核挂钩;六是经费落实。学校每年预算校本培训支出以保证了“教师学堂”正常开展。
二、打造学习型团队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不断为大脑充电,不仅是传承教育文明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精读教育理论书籍2本以上。活动坚持做到组织有序: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要求,分确定实施意见。保障有力:坚持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1本必读书籍,编发选读书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一本教育期刊,不定期为教师编印学习材料,丰富阅读内容;充实图书室阅读资料,建设电子图书馆,为教师阅读提供条件:通过建立“周周读书日”制度,开展寒暑假集中读书活动,落实“天天自学”活动,提倡“日日上网”浏览学习等形式,阅读教育名著,吟诵教育经典,掌握教改动态,养成阅读习惯。措施具体: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辅导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讲演比赛;每期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评。使读书活动成为教师为大脑充电,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课堂为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磨课教学,构建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又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磨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按照“重心前移到备课、中心落实在课堂、针对目标抓辅导”的策略重建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规范化和特色化进程。“重心前移到备课”是指课堂教学要从备课抓起。教师备课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寒暑假的个人谋划性备课:要求教师在假期中要精读本册教材和课标,浏览与本册相关学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全学期的教学进行谋划设计,并起草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分单元的集体框架性备课:单元教学前,学科备课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框架性教案,框架性教案要体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结构、统一多媒体课件、统一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三是分课时的个人针对性备课:在小组框架性教案设计基础上,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不改变框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课时教案。“中心落实在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建模作为校本教研的中心。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通过“一六一”活动来实现。“一”是指每年举行一轮青年教师大讲赛;“六”是指“上六课”活动,即: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实验教师上研究课、高级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上“六课”活动每年一个轮回,分说课和讲课进行,“六个一”活动成为了建构合格课、打造优质课的有效途径;“一”是指每年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先进经验。“针对目标抓辅导”是指按教学目标要求抓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按分类要求,递进达标的原则,以“当日清”为目标,以责任承包为主要形式,通过个别的、小组的辅导,使学生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良好习惯。
四、以反思促成长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发展欲望就越强,专业发展就越快。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思能力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现为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依靠教师的自省力,推进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解决课改实践中的诸多实践问题。一方面,学校要教师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关注他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全面的比较和思考,主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要求教师养成每天写《教学反思日记》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学反思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学校可以在教案右侧开辟“反思专栏”,用于教师记录反思体会,将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检查范围,及时总结和表彰在教学反思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
第四篇:加强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当前,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开展,教师专业成长被摆在了明确、突出的位置,也提出了更高、更明确要求。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这个公式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专业意识、品质和能力
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由于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课前备课处于教学预设阶段,无论准备多么详细、周密,学生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参与状况、师生互动状况等,这需要教师灵活应对,从而有效教学。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每堂课都是“新”的,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审察和反思,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资源,发现问题的结症,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让一次次的“意外”成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使课堂教学中的“灵感”对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产生启迪,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反思实质上就是关于“让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让学生怎么学,为什么要这样学;我的教学有效吗,为什么有效,或者为什么高效、低效甚至无效、负效;学生在课堂上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因此,我们在每一堂课结束后,都需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思考和总结其得和失,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出正确的评价;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及时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帮助并促进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说中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案,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但它重在课前预设,所以难以准确捕捉、判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隐性课程资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及时思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促使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各种新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种植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思考和研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加强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中提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教学反思途径,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1.撰写教学反思录,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处学做有心人,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当作一种钻研,一种追求,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长年累月,水到渠成。其次,反思记录要及时、精要、提炼。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容易淡化,智慧的火花也容易溜掉,甚至捉也捉不回来,想记录的事实材料也容易忘掉。最好是当时记,记当时,不过夜。反思记录可以对一堂课或一课书整体内容作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对一个提问、一次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等作记载和探讨。建议教师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时间上看可以“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可以是“月后思”、“考后思”。
2.同事间观摩讨论,确保教学反思及时有效
了解同事的感受也是帮助教师反思的有效策略,而且同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经常上公开课,邀请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的氛围,认真听取同行专家专业化点评,摈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做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的新生代教师是当前的必然要求。
3.擅用先进信息化工具,加强教学反思交流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时期,各种信息化手段丰富了人们之间交流沟通的手段。在学生积极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教师应首先做到利用先进信息化工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排头兵和领路者。通过电子邮件、博客可以将人们的观点进行及时、准确的表达与交流。如果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形成的文字材料或者将课堂全程录像发表在博客、微博上,阅读者的留言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反思得到升华和提高。
第五篇: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范文)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所谓“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我国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既是民生问题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教育平等、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政府财政实力,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也为改善民生、服务民众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应城市国税局实现首季税收“开门红”。截至3月19日,应城市国税局一季度累计完成国税收入11623万元,同比增长20.5%,占计划39300万元的29.6%,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194万元,同比增长23.6%,占计划41643万元的26.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15万元,同比增长30%,占计划10868万元的27.7%。而这样的业绩,来源于市国税局的“四个着力”政策。今年以来,该局着力把握收入变化
趋势,对60户税收收入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实行领导挂点包保责任制;着力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对60户重点税源户、670户一般税源户和4414户小型税源户分别实行集中管理、行业管理及区域管理;着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落实“四减五制”,梳理181项办税流程,简化53项办税手续;着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抵扣固定资产进项各额1677万元,落实个体工商户起征点调整减免税收近300万元,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5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强劲增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就是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意义所在。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切实地落实改善民生的要求。税收优惠政策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比如2007年3月开始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新法,为企业减轻负担创造了更好的税收环境;再如从2008年6月起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2000元,这不仅有利于为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纳税负担,对刺激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3月起,个人所得税工
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也提高到2000元。而自去年9月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次上调至3500元,缩小了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人群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精神实质。
发展税收事业,促进税收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不仅是税务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税务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强化管理,保障税务机关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每一个纳税人都应把诚信纳税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明礼诚信,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作沟通,密切配合和协助做好税收工作;社会各界要积极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协助税务部门及时发现税源、监控税源。形成“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学习税法,宣传税法,遵守税法,努力营造执法文明、服务规范、遵从良好的和谐征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