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4 05: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智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以上认识,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五年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

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造就新型教师,结合我校校本实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新教师培训,打好坚实基础

为使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校对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岗前培训人员达到100%。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达到合格,三年进入骨干教师行列。教师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庞静、张艳梅、门海涛等教师率先进放区教学新秀行列。

2、培训者培训,促进能力提升

教学管理人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举办的培训者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培训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月两次的校本培训,教师通过培训者的引领,掌握课改新动态,借鉴名校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骨干教师培训,树立学习典型

“十五”期间,我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有3 人,市级骨干教师8 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均参加了培训,现已结业。“十一五”期间重新认定的新一轮省级骨干教师有1 人,市级10人,区级22人。这些骨干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起着领引作用。如送教下乡活动中的城乡教师同台献艺、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走近新课改引路课等等)。数学学科的李文娟被评省数学科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区级首届名师;关春霞被评为市教学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区第二届名师;语文学科的王海燕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率先列为高级研修班学阳天员;朱永丽、宋金莲、候红艳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郭小红、宣丽娟、宋玉杰、门海涛、赵丹这些骨干教师被优选为区名师班学员。

4、教师岗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中,我校教师全员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通过培训,补充了教师本体性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实践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以完善,条件知识得以进一步更新。在培训中,村小教师克服路途较远、严寒酷暑等困难参加学习多次受到好评。褚福莲等八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5、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

结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我们从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潜力的四位青年教师承担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任务,他们善于钻研,进行自学自悟。一是参加市电教部举办的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二是由于各校设施配置不同,有的是借助WHNDOW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有的是用DO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

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通过有效的教研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势,使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也为其它学科信息技术进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骨干教师。王江锋、初传军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杨兆明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新秀,巴连余被评为电化教学优秀教辅人员。孟香君老师的课件“环境保护”荣获省课件制作一等奖。杨兆明老师的信息技术说课荣获市二等奖。

6、学历提高培训,完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利用假期及时充电,进一步完善更新、知识结构,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教研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立意高,视野广,观念新,力度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构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健。我校遵循省、市、区课改实验工作要求,本着“自主实践、感悟体验”的培训理念,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位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的教研原则,采取了分层(科)培训、课题牵动、优化管理等具体措施,让教师在学习、实验、研究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

1、结合课题研究,把常规与科研整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我校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立“十一五”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其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科研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校科研课题,提出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科研论文。结合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举办教师全员性“优质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查找不足,修正自我。第二个月开展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活动。第三个月实施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同志走进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第四个月开展学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郭小红、门海涛老师在参加市学具课评比活动中所做的课荣获一等奖。宋金莲、候庆云两位教师参加市、区说课竞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学设计奖32项,取得省、市优秀科研成果223项。吴永军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十佳”教师,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市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殊荣。

2、优化常规管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教学常规上我们很抓了“四课”。“四课”是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在备课中我们提出:一是扩大备课阅读量,拓展信息来源,阅读相关资料;二是补充重组教材内容,使教师善于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三是提倡多学科、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学设计,提倡多学科教师合作备课。

上课即40分钟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

(1)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发展的精神需求。

听课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每周互听课。

评课指听课后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抓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这两个环节。

3、结合自学自练,丰富教师内涵

每学年开学初,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丰厚教育理论,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教学特色。一是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到每天书写一板粉楷,每周写一篇钢楷,画一幅简笔画。二是强化教师学科基本功。做到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教学体会,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三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做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背诵古诗两首。教师结合自学自练,补充了自身知识缺陷,丰富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杜宏波、温慧鑫、吴永军、三位教师在市举办的音、体、美学科教师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受到好评。王秀艳老师在市、区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荣获六项殊荣。孙波加省四城区体育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在大会上交流,所做的课受到好评。教师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竞赛中都获得了成功体验。

三、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改的关健。为此,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策略,依据我校校本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1、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能力提升。要求教师每月写出一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的行为记录(学生分析、策略分析、亮点分析),得出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青年教师进展很快。如郭春红、张兴波、寅丽娟等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集中反馈,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提高,今年有13人参加了市、区教学新秀、能手评比。

2、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主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程序是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 修改。每学期中心校范围内举办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具体由教研组长负责按集体备课程序进行,备课结束后要向教导处进行汇报。为避免集体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中心校教学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准备,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受益最深的是村小教师,因为他们每学年只有一个班,平时没有机会与同学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集体备课是同学年组共同研讨的最好时机。

3、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优势互补

互动研讨是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考的培训形式。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互动研讨的重点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互动研讨按不同的学科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在互动研讨中,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内在潜力,使教师间经验得以互相借鉴。

4、案例学习—促进教师经验积累

为更好地开展案例学习,培训者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定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培训者对案例要做全面、深刻和点评。即要把优点说够,要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鞭策。

5、专题论坛—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基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于个性的问题由学年组间探究解决;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由教研组协调研究解决。这种专题性论坛促进教师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通过调研访谈、同伴质疑,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6、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功效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中有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反思。提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确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开展的一种尝试性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反思修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修正。

四、学习型团队建设再思考

(一)校本培训,注重实效,以评促变

培训思路:

1、把校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

2、科学规划今后五年校本培训规划与计划。

3、在中心校范围内全面启动,抓点带面。

4、抓住校本培训的关健环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具体做法: 一是在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的原则下,指导和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提高计划; 二是组织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三是组织每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 中的优点及不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五是组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六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必备条件: 一是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是学校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有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 四是骨干教师和先进教育设施;五是建立培训管理的激励机制。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一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敬请区教研室人员,来校进行调研,以促进我校拉近城乡距离,跟随时代发展需求;二是开展与名师互动活动(送教下乡)。通过观摩名师班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借鉴他人之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与区内学校开展校际间活动,下属分校能够与市内学校结成对子,帮扶弱势学校,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发展的有潜质的骨干教师与区内名师建立师徒关系,借名师效应,名师引领,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五是与市小学教研部经常性沟通,关注农村教育发展,使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向弱势学校、弱势群体倾斜。目的是快速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激励机制,发挥潜质,创造机遇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充分用好教师30%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成绩突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在评优、晋级、提升给予优先考虑。

一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二是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精益求精;

三是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多做贡献。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四)自我剖析,正确引导,营建氛围

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引教师快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并依据学校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制定出有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氛围。

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敏; 收获,让自己更加充实。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团队建设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教师也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智慧、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科学与艺术,最终实现了教师发展质的飞跃。

随着市区的南移,江南新区的建设,我校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建立有效教师培训导向、激励、保障机制,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给教师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第二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摘要] 学习型组织是圣吉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在组织上推行学习型文化,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组织比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前瞻性和凝聚性。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校本实情,建立有效的教育机智,营建学习氛围,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校本培训体系,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增加集体凝聚力,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个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达到教师专业化标准。[关键词] 学习型团队

校本培训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智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以上认识,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五年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

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造就新型教师,结合我校校本实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新教师培训,打好坚实基础

为使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校对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岗前培训人员达到100%。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达到合格,三年进入骨干教师行列。教师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庞静、张艳梅、门海涛等教师率先进放区教学新秀行列。

2、培训者培训,促进能力提升 教学管理人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举办的培训者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培训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月两次的校本培训,教师通过培训者的引领,掌握课改新动态,借鉴名校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骨干教师培训,树立学习典型

“十五”期间,我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有3 人,市级骨干教师8 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均参加了培训,现已结业。“十一五”期间重新认定的新一轮省级骨干教师有1 人,市级10人,区级22人。这些骨干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起着领引作用。如送教下乡活动中的城乡教师同台献艺、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走近新课改引路课等等)。数学学科的李文娟被评省数学科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区级首届名师;关春霞被评为市教学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区第二届名师;语文学科的王海燕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率先列为高级研修班学阳天员;朱永丽、宋金莲、候红艳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郭小红、宣丽娟、宋玉杰、门海涛、赵丹这些骨干教师被优选为区名师班学员。

4、教师岗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中,我校教师全员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通过培训,补充了教师本体性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实践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以完善,条件知识得以进一步更新。在培训中,村小教师克服路途较远、严寒酷暑等困难参加学习多次受到好评。褚福莲等八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5、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

结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我们从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潜力的四位青年教师承担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任务,他们善于钻研,进行自学自悟。一是参加市电教部举办的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二是由于各校设施配置不同,有的是借助WHNDOW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有的是用DO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

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通过有效的教研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势,使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也为其它学科信息技术进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骨干教师。王江锋、初传军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杨兆明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新秀,巴连余被评为电化教学优秀教辅人员。孟香君老师的课件“环境保护”荣获省课件制作一等奖。杨兆明老师的信息技术说课荣获市二等奖。

6、学历提高培训,完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利用假期及时充电,进一步完善更新、知识结构,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教研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立意高,视野广,观念新,力度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构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健。我校遵循省、市、区课改实验工作要求,本着“自主实践、感悟体验”的培训理念,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位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的教研原则,采取了分层(科)培训、课题牵动、优化管理等具体措施,让教师在学习、实验、研究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

1、结合课题研究,把常规与科研整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我校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立“十一五”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其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科研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校科研课题,提出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科研论文。结合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举办教师全员性“优质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查找不足,修正自我。第二个月开展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活动。第三个月实施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同志走进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第四个月开展学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郭小红、门海涛老师在参加市学具课评比活动中所做的课荣获一等奖。宋金莲、候庆云两位教师参加市、区说课竞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学设计奖32项,取得省、市优秀科研成果223项。吴永军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十佳”教师,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市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殊荣。

2、优化常规管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教学常规上我们很抓了“四课”。“四课”是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在备课中我们提出:一是扩大备课阅读量,拓展信息来源,阅读相关资料;二是补充重组教材内容,使教师善于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三是提倡多学科、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学设计,提倡多学科教师合作备课。

上课即40分钟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

(1)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发展的精神需求。

听课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每周互听课。

评课指听课后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抓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这两个环节。

3、结合自学自练,丰富教师内涵

每学年开学初,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丰厚教育理论,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教学特色。一是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到每天书写一板粉楷,每周写一篇钢楷,画一幅简笔画。二是强化教师学科基本功。做到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教学体会,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三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做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背诵古诗两首。教师结合自学自练,补充了自身知识缺陷,丰富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杜宏波、温慧鑫、吴永军、三位教师在市举办的音、体、美学科教师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受到好评。王秀艳老师在市、区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荣获六项殊荣。孙波加省四城区体育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在大会上交流,所做的课受到好评。教师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竞赛中都获得了成功体验。

三、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改的关健。为此,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策略,依据我校校本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1、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能力提升。要求教师每月写出一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的行为记录(学生分析、策略分析、亮点分析),得出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青年教师进展很快。如郭春红、张兴波、寅丽娟等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集中反馈,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提高,今年有13人参加了市、区教学新秀、能手评比。

2、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主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程序是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 修改。每学期中心校范围内举办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具体由教研组长负责按集体备课程序进行,备课结束后要向教导处进行汇报。为避免集体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中心校教学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准备,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受益最深的是村小教师,因为他们每学年只有一个班,平时没有机会与同学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集体备课是同学年组共同研讨的最好时机。

3、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优势互补

互动研讨是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考的培训形式。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互动研讨的重点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互动研讨按不同的学科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在互动研讨中,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内在潜力,使教师间经验得以互相借鉴。

4、案例学习—促进教师经验积累

为更好地开展案例学习,培训者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定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培训者对案例要做全面、深刻和点评。即要把优点说够,要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鞭策。

5、专题论坛—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基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于个性的问题由学年组间探究解决;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由教研组协调研究解决。这种专题性论坛促进教师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通过调研访谈、同伴质疑,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6、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功效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中有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反思。提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确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开展的一种尝试性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反思修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修正。

四、学习型团队建设再思考

(一)校本培训,注重实效,以评促变

培训思路:

1、把校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

2、科学规划今后五年校本培训规划与计划。

3、在中心校范围内全面启动,抓点带面。

4、抓住校本培训的关健环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具体做法: 一是在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的原则下,指导和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提高计划; 二是组织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三是组织每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 中的优点及不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五是组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六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必备条件: 一是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是学校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有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 四是骨干教师和先进教育设施;五是建立培训管理的激励机制。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一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敬请区教研室人员,来校进行调研,以促进我校拉近城乡距离,跟随时代发展需求;二是开展与名师互动活动(送教下乡)。通过观摩名师班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借鉴他人之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与区内学校开展校际间活动,下属分校能够与市内学校结成对子,帮扶弱势学校,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发展的有潜质的骨干教师与区内名师建立师徒关系,借名师效应,名师引领,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五是与市小学教研部经常性沟通,关注农村教育发展,使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向弱势学校、弱势群体倾斜。目的是快速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激励机制,发挥潜质,创造机遇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充分用好教师30%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成绩突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在评优、晋级、提升给予优先考虑。

一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二是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精益求精;

三是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多做贡献。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四)自我剖析,正确引导,营建氛围

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引教师快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并依据学校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制定出有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氛围。

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敏; 收获,让自己更加充实。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团队建设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教师也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智慧、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科学与艺术,最终实现了教师发展质的飞跃。

随着市区的南移,江南新区的建设,我校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建立有效教师培训导向、激励、保障机制,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给教师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第三篇:构建学习型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构架学习型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是师生员工为了学校的共同愿景、结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我校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墙壁书香文化,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空间

学校环境是一片土壤,它能养育人;学校环境更是一种精神,它能凝聚人。我校以创设书香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为重要理念,引领每个人超越自我。在18米宽的校门上方,立下熠熠生辉5个大字——“与太阳齐飞”,激励师生奋进、超越;大门内不远处,在正对大门的综合楼用钛金铸成两列“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心气的新人”大标语,让师生耳熟能详,净化心灵,内化行为。校园一角,设垂柳掩映、假山堆垒的洗墨池,在旁边雕塑刻有“洗墨池”来历的大型翻开的书卷,启迪师生“以书为友,香远益清,书香致远”。在综合楼、南北教学楼张挂大标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书香与梦想齐飞,读书与人生相伴”、“阅读中华经典,尽享读书乐趣”。充分利用校园围墙空间,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研训、活动开展、特长师生图片以多块橱窗,并配以灯光装饰,自信师生,影领家长和社会。学校还在走廊楼道开辟多块文化阵地:在通道口、楼梯间,制作展板,介绍世界著名大学、伟人名人、山川文物、书画常识、名家佳作;在走廊内、教室外张挂孩子们的书法、美术作品„„为了张扬个性,学校鼓励各中队自办橱窗、板报、小报;倡导各大办公室自己创作工作格言、选择名人标语。浓郁的书香墙壁文化浸润师生,滋养师生心气。

二、将读书和学习作为教师的福利,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空间 学校积极打造“书香校园”,让教师以读书学习引领教育自觉。一是重视教育报刊征订。学校每年都订有涵盖全国各地的数十种教育期刊和各种励志、怡情期刊,及时给教师阅读“资料库”注入新鲜血浆。二是推荐教师必读书目。领导、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学校倡导教师必读三类书:所教学科的专业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方面的书;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由于小学教师所教学科特别多,学校倡导教师多读《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今日教育》、《师资建设》等综合性专业期刊。三是为教师“量身”推荐书目。以课堂艺术见长的教师,推荐教学设计、名优教师光盘;以课堂及班级管理见长的教师,推荐案例、专著;对思维活跃的教师,推荐教育新理念书籍;对基本功差的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进行手把手训导。四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学校共享文档的作用。重视学校网站建设,及时更

新数据,并开辟多个专栏。将老师们经过学校领导修改后的稿件、可以投稿的稿件分别以共享文件夹的形式,供老师们阅读、研究。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形式和途径。一是结合集中学习、分组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以个体学习为主体,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二是结合专家、专著、期刊杂志的引领学习,每期至少研究一种杂志,读一本教育专著,熟悉一位资深专家的课改或课堂理念。三是结合热点话题、出现的问题学习。问题是重要的学习、研究资源,为解决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四是结合课例学习。通过校内外或教学光碟的实际案例、课堂情景的分析和观摩等让教师获得新的技法。五是校内的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学习。以校内的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的多个专题讲座和示范课、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指导兄弟的经验和体会、教研沙龙等为内容或形式,强化引领与合作探究。六是走出去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外出听课、评课、培训,不断吸纳外界先进经验,提高研究意识和素养,活学,创造地运用。七是请进来学习。采取专家学者“请进来”的形式,如县教研室教研员廖纪元、开县籍著名特级教师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云生、市教育评估院龚春燕教授等到校指导,老师们虚心聆听,用心吸收,把名人专家的先进思想融入自己的信念中。

学校领导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四坚持,四深入”,即坚持上课、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坚持读书、坚持教育写作,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

三、坚持“学——教——研——写”,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空间 教师要发展,不仅要“学”理论,还要通过“研”的实践把理论内化为“教”的行为,进行反思。而从经验中提升,反思中成长,“写”又是有效形式。我校把“学教研写”结合作为重要的校本研训形式。

让“学”成为教师的自觉。在建构书香校园中,引导教师做热爱学习的典范,时时捕捉新的信息、观念、模式、技术、方法,让学习成为信念、行动、境界,成为生命的状态,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更新自我、创造新我。

引导教师艺术性“教”。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校长期“四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一是“合格课”,教师分批主讲,学校课堂教学进行“把脉”与“会诊”,找出问题,挖出“根子”,开出“方子”,最低达到合格标准;二是“主题课”,由教研组组织,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就同一内容“异构”,互相观摩比较,取长补短;三是“竞赛课”,每学期,组织讲课比赛活动,人人参与,分年龄段评比;四是“示范课”,由名优教师主讲,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

让“研”成为教师习惯化、普及化行为。教学研究是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第一增长点。通过专题研讨促教师反思,通过“教师论坛”让教师“同伴互助”,通过“教研沙龙”聚教师智慧,通过“教育博客”展教师风采,通过课题研究伴教师成长。针对课改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我们总是适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反思和省察自己的教学。比如“预设与动态生成”、“动态课堂与课堂本原本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专题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澄清认识,认清方向。

让“写”速成教师。教育写作具有研究性质,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使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使教学素养不断提升。(1)实践中写作。把过程作为科研过程,把自身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亦教亦研,常写常新。(2)反思中写作。对过程得失进行反思、追问、总结,写成反思性文章,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能力。(3)过程中附生写作。公开课、示范课、重大活动从理论的高度构思、全新的角度呈现,既注重活动实效,又兼顾投稿价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既找问题,也总结、提炼特色,给老师建议性的研究、写作点子。学校鼓励老师们修改同伴、兄弟学校稿件,在帮助别人中提高自己。去年下期,《汉丰教育》复刊后第一期由我校承办。我们在与各学校约定相应栏目稿件后,指导科研骨干修改各校的投稿文章。修改中,老师们请教了很多问题,帮老师们解决修改中的问题,实则也是提高老师。

在学、教、研、写中,老师们进行了很多极具实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比如: 学校在培养有思想、有品位、有风格的魅力教师,推行魅力教学的同时,编印了科学发展观校本教材和教案集。一是内容涉及防控甲型H1N1流感、卫生、健康、安全、生命、“十防”、礼仪、清廉、孝道、做合格小公民等的《学生科学发展歌谣》读本,通过校园闭路电视集中讲授、班主任专门讲授、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记诵于心,内化于行。二是编印了《教育科学发展基本理论与学校发展》教师读本。三是集体备课形成了涉及孝道、安全、励志、怡情、读经典、防甲型H1N1型流感、爱国爱校、环保、生命、健康等内容的专题教案或主题活动设计方案。通过校本课程实施,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

创建“书香之家”,营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向全校家长发出倡议——“远离垃圾文化,创建书香之家”,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倡导每位家长做到“四个一”: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购买一定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报刊;每天有一刻钟的学习交流时间;每月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学习交流活动。我们还在孩子中开展“小小藏书家”评比活动。“书香之家”、争做“小小藏书家”活动的开展,让书香从校园飘进了家庭,让书香伴随着每一个家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现代家庭生活质量。

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不断完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习新格局。充分利用学校对面的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老年大学等活动场所的资源价值,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办借书证,定期到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丰富学生的读书学习资源。

四、搭建各种平台,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空间

学识、技能、才华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挖掘与激励性展示。我校十分注重各种平台的搭建,展示师生才艺、成果,让师生在成功中成长。

读书节。每年9—10月,开展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有一个主题。活动既有常规的以读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黑板报、中外名著导读、每天一经典诵读、亲子共读、红色经典欣赏诵读、教师美文朗诵,更有竞赛性的诵读考级、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口头作文比赛、“我与书籍”师生征文、优秀作文编辑等。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示读书的成果,享受读书的快乐。

科技节。每年3—4月,开展科技节。科技节设立科幻绘画、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金点子、百科知识竞赛、科技专栏黑板报、科学知识小报、绿色环保小报比赛等项目;鼓励班级开展主题科技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提出改进师生生活、学校发展的科技思路;倡导各中队让科技走出校园,为家庭科技致富建言献策,为社会、国家构想科技发展策略。科技节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展示、接受科普教育的大舞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更加热爱科学和科学研究。

书法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全县唯一的市书法试点学校的契机,加强书法普及教育,低年级着重铅笔字书写,中年级侧重硬笔书法,高年级侧重软笔书法。通过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集、书法过级考核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彰显学生的书法特长。

书法、乒乓球校本教材。为了尚美、强体、益智、修身、养性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自信,愉悦学生身心,学校编写了乒乓球操、书法操,每种操将基本技术与刚、柔、美的韵律操融为一体,并将经典古诗歌曲《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当代优秀少儿歌曲有机融入,形成各种操的曲调。让学生人人会唱,人人会做操,人人有形体健身、打乒乓球、书法的基本功,“规规矩矩写字,有板有眼打球”,健康心态,乐观做人,友善他人。

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定期举行新教师赛课、青年教师赛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书法过级(升级)、主题中队活动等活动,以赛促训,促进、鼓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送课、送讲座。通过送专题讲座、送骨干教师支教、派领导驻校、经验介绍、活动答疑、手把手指导课堂教学和教育写作,帮助农村学校教师、学校快速发展。再通过帮扶中的学校影响周边的学校。

校园是学习的“伊甸园”,我们在校园学习、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学习,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

第四篇: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讲座

团结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教师来说,个人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单打独斗”很难达到专业发展所需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情况下,团队合作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营造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研究生态。

集体备课让教师全面把握教材

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各个学科组先组织教师对下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研讨,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以便大家对整本教材形成系统的认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苏教版语文第8册在第8课《三顾茅庐》之后才介绍名著《三国演义》。在研讨过程中,教师提出应该在一开学就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到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时,学生已经了解课文的知识背景,有利于内容的深化与积累,进而提升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之后,学科组将教材分成若干篇目或单元,交给组内的教师分头备课,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备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开学前,学科组集体讨论和交流每位教师备好的教案。备课教师可以就教案的创新点、如何突破重难点甚至备课中的困惑谈自己的想法,其他教师则可以提出建议。之后,由骨干教师作为主评人对教案提出综合修改意见。最后,备课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完善的教案,学科组汇集每位教师的教案后,形成整册教材的教案。

在教学前,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以批注、增删的方式对于他人的精备教案进行修改或补充。这种备课方式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个性,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分享和学习,将集体智慧发挥到极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题教研解决共性问题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学校组织同学科教师以课例分析为载体,进行主题教研。

如“情智语文”工作室将“有趣”作为教研主题。通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改变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沉闷的状态。围绕主题,有的教师从导入环节入手,采用游戏、故事、歌曲、图表等方式,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演上做文章,或编演课本剧,或模拟片段,增强学 专题讲座

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直观理解;有的教师主张师生角色互换;有的教师开展小组竞赛,等等。每位教师进行探索和尝试之后,工作室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找出适合“情智语文”的教学策略。一位老师在教学《作一篇美的叶子》时,发现学生将“形状”的“状”和前一课所学的“茁壮”的“壮”严重混淆。针对这个问题,团队教师集思广益,探讨出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让学生自主查字典,然后分组辨别这两字的诀窍,比比哪组的方法多,容易记;二是教师编顺口溜“有大不是大,无大反而大”,将枯燥的讲解化为简单的口诀,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如数学学科“统计知识”这一内容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复式统计图”等章节均有所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段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整合“统计知识”。如何渗透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方法,寻找教学的共性和联系。教师对这些问题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各个年级的教师对教材实现整体把握。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手段越发丰富,教学实践日趋成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持久的、整体的、本质的改变,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有的放矢。

融合式培训打破学科堡垒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定期开展英语口语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启动人文大讲堂,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开设书法、摄影工作室以及器乐演奏班等丰富多彩的学习的平台,拓展教师的文化视野,涵养教师的精神气质。

学校还组织教师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习吴地传统文化、锡剧吴歌、吴地方言、无锡民间手工艺制作等。

为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开展国际理解培训,为所有教师开设英语、韩语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学习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融合式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呈现螺旋上升的势头,教师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跨区域联动拓展教师成长空间

基于“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理念,学校进行跨区域联动。在无锡大市内,联系联系宜兴锡山、滨湖、南长等区的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 2 专题讲座

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提升。如六所学校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导向,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的“同课异构”,六位教师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课题,引导学生在思维情境中感知体验,在自主探究中归纳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议课环节,我们强调三种取向: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议“教”的质量,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兴趣、是否会学;二是关注互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否都有效;三是关注生成,对哪些生成性资源应该进一步开掘、哪些应该放弃、哪些获得了预约的精彩等进行研讨。

另外,学校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学校签署协议,结成“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教师培养共同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校际网络结对的形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交流活动,形成校际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在跨区域联动过程中,通过不同学校文化的碰撞,教师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们在反思与重建中充分吸收各种资源,并创造性地让这些资源成为精神重建和实践进步的“养料”,从而走上了一条“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道路。很多教师感慨:“跨区域联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外面的风景,跨越了专业成长的一大步。”

几年来,学校不断为教师搭建各种成长平台,探索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团队建设,教师的研究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农牧场小学 冯爱华

2015年1月5日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西里镇中心小学

关于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建设行政驱动和自发组织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科学引导,双轨运行,互补互助,共同发展。盘活区域名师资源,培育团队精神,造就专业领军人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一个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管理指导、评价奖励机制,保证团队的有序、有效、有为运作,树立教师的团队发展意识,强化团队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打造特色品牌自主发展团队。

建设两个团队:以行政驱动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以各级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为核心成员,打造区域内业务精湛、视野开阔、善于创新、能示范引领、培训指导的专业发展团队。以自发组织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积极引导、支持核心教师牵头自由组合形成专业发展团队,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开展相关教科研活动,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和合作发展意识。

强化三项职能:引领教研方向,加强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掌握前沿信息,以前瞻性的眼光开展团队教研活动,提升团队研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把影响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列入研究范围,积极申报立项课题,扎实开展过程研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整合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团队成员智慧和研究潜力,建立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渠道,集团队活动成果为区域共享资源,提升团队工作质量。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导向

1、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将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开展作为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制定专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立足实际,开放思想,构建典型带动,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全面展开,跨学科、跨学段、跨校际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格局。要明确责任要求,加强组织管理,整体推动团队发展,使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真正成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工作的宣传,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意义、要求、制度和措施,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倡导“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组建专业发展团队”的建设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教师组建团队。在倡导教师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各级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都要积极组织建立目标明确、主体多元的专业发展团队。

(二)创新活动路径,搭建团队发展平台

1、立足校本教研平台。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实践基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要把团队专业发展建设融入校本教研管理。一要明确内容。要根据团队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进一步调整、筛选、创新校本教研主题,特别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小问题、真问题、新问题,开展理论学习、专题攻关、案例研究等活动,突出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二要明确责任。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立足校情,为团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要提供时间、空间、人力和物质支持,注重多方合作,积极推进学习交流,创造专业引领机会,聘请教育专家、名师作为学科学术导师,以外出进修、与名校联谊等形式引领教师体验幸福成长,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团队负责人是团队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团队开展活动的组织者

与实施者,要合理规划,带领团队成员积极进行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提高研究实效。三要高效开展活动。要立足课堂进行开放式研究,开展研修课、评优课、调研课、精品课等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论坛展示、教学比武、读书交流、教学开放等多元研修形式,为团队提供锻炼发展平台,使不同团队、不同层次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密集、有序、优质的研究活动,累积团队的战斗力,拓宽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提升团队专业水平。

2、深化联片教研平台。联片教研是拓展提升团队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要继续深化、创新联片教研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把联片教研作为助力教师专业团队建设的广阔平台倾力打造。一是继续深入组织固定片区联片教研。落实小学《关于建立联片教研固定片区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初中学校联片教研固定片区暨全面推进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立足片区实际,协商制定片区活动计划,加强联片教研。把片区内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研究项目纳入联片教研主题,适时组织固定片区教师团队的培训指导、研讨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片区召集人要协同片区联系人,创新教研机制,建立积极有效的制度、策略,引领区域内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到团队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加强交流切磋,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县、镇、校要表彰奖励在联片教研活动中成效显著的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促进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倡导自由联姻式的联片教研。鼓励各镇、学校根据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发展目标和自身校外资源优势,以开放的眼光和发展理念,内部挖潜,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外部联姻,借力外部优势对口资源,跨片区、跨县域、跨市域构建开放的大联片、多维互动教研模式,建立专业优势共同体,协同发展,共同提升,建设一支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3、依托课题研究平台。课题研究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有效

载体。课题研究是必须依靠团队力量、集体智慧、分工协作才能出成果的教育活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能更加有效地的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积淀、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加快团队成长步伐。深入落实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意见》要求。一要建立团队。构建以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骨干团队,以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培训与指导为主要职责,引领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全县具有教育研究兴趣和研究专长的一线骨干教师,建立课题研究专业团队,加强对各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提高科研能力,打造有优势、有特色、善创新的研究团队。二要加强研究。加强选题研究,坚持务实、量力、前瞻性原则,鼓励团队教师从自身的特长、经验、兴趣、爱好出发,协同制定团队研究课题,积极申报立项研究课题。加强过程研究,创造学习培训机会,为团队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引领与支持,组织团队集体攻关,挖掘个人潜能,展示集体智慧,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形成品牌团队、特色团队。三要强化管理。课题研究基地在学校,学校要统筹、规划课题整体工作,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加强对学校课题研究的实施、组织、管理、指导工作,关注过程,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服务保障到位,把团队课题研究工作与校本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利用校本教研平台促进课题研究日常化,要特别给予团队负责人具体实施课题研究的时间、空间、物质等保障,使各层次团队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到实处。

4、借力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是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互动空间和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要认真落实淄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网络教研。一是用好已经建立的省、市、县教科研网络平台。给校内所有任课教师分配账号,实名注册,对所有教师进行平台使用培训,熟悉

平台栏目、功能和使用操作方法,熟练应用。二是积极申请建立自己的网络教科研平台。已经审核通过的教研室和学校,要合理设计栏目,充实网络平台优质资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保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未申请的学校,要在新学期开始后,及时申请,保证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加强网络教研管理。制定网络教研计划,建立网络教研评价制度,加强和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开放、丰富的教研教学资源库。培育教师有效运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把进入网络教研平台自主学习、上传下载资源、参与教学论坛讨论、按时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的网络教研活动成为一种习惯。四是探索运用网络学习教研新途径。建立专业团队交流QQ群、博客,用好知网平台、积极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开展研修、研讨和专业交流。

(三)建设团队文化,激发团队发展活力

建设团队文化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力措施,会有效促进个人和集体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激发团队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团队建设,必须重视建设团队合作文化,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一要建立学校发展、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共同愿景。学校要树立育名师、创名校的意识,将拥有名师、名团队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培养一支名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倾注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团队共享的理念,建立彼此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价值观,努力营造资源共享、个性自由表达、身心愉悦的成长空间,在团队发展中,实现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的目标。二要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要通过建立有效地沟通交流机制、适当的激励机制、适度的良性竞争机制等,形成领导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信息畅通、技能互补、决策高效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做到日常工作不推诿,遇到难题群策群力,优化团队合作过程,使教师在团队中分担任务与责任,共享信息与荣誉,在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消除人浮于事的“人造团队”现象,以优秀的学校文化、团队文化,实现团队内部深层次的真正合作。

(四)建立管理制度,保障工作规范有序

1、建立分级备案制度。各专业团队建立后,要明确团队名称、规模、活动形式、及研修方向,在尊重团队成员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申请,逐级备案。

2、建立指导培训制度。要积极聘请专家,对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充分利用各级培训为团队组织者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要定期组织召开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举办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评比、活动展示等方式主动搭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影响力,推广团队建设先进经验。

3、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从师德建设、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成就效果、创新实践等方面,定期对全县所有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进行全面考核和动态管理,对于成绩突出,连续考核优秀的团队成员,在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管理不善的给予注销处理。要适时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团队给予适当资助和扶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2013年9月15日

下载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推荐5篇]

    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李烈编者按:近些年来,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反思性实践等理论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

    建设学习型团队 - 副本

    建设学习型团队,共创辉煌的明天 一、机动、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 根据我站工作特点,我特地指定了一套学习计划,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每一位职工都能到场......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到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来,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加强师资能力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加强师资能力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推进长安经济社会双转型,保证长安今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基础。加快长安教育的发展,实现创建教育品牌的目标,教师是关键。”这充分表明建设......

    建设学校先进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篇

    建设学校先进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形势下,学校工会该如何准确定位自身职能?这个问题成了我们江阴市祝塘中学新一任工会领导机构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学校的一......

    浅谈学习型团队建设深化发展的途径

    浅谈学习型团队建设深化发展的途径(东风思益投资财务部 谢红伟)关键词:学习型团队 发展 途径摘要:创建学习型团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是服务公司建设的现实要求,是企......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多年来,良乡第三小学党支部致力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三四四”的工作方法,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1.树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