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时间:2019-05-11 23:1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摄影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摄影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第一篇:摄影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摄影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宝贵资源和财富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发开发的实施,给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科门类、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厚基穿宽口径、重应用、高素质”的原则,全方位育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摄影是作为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科学。进行系统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影既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也是一项时尚潮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益。

在大学开设摄影课,主要会使学生得益于以下方面:

一、培养、开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艺术本身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前提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在人类的社会生活里,存在着自然美、社会美这两种客观世界的第一性的现实美,也存在着艺术美这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第二性的反映美。而审美意识和创作活动,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是一种人的自由创造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通过情感和艺术技巧规律的屏障,窥透自然之一隅,摄影艺术就是这样的瞬间艺术。而这种瞬间艺术所包含物质世界较多的信息,是其他艺术手段所难以取代的。以有限瞬间的时空艺术来反映自然与生活中广阔的意境,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基本艺术素质。大学理科类学生一般注重推理和计算,受艺术的熏陶相对较少,而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和

实践,可以显著提高审美观和艺术修养。就是文科类学生,他们刚从中学阶段毕业,多数人对艺术也知之甚少,往往是热爱某门艺术而尚未能人门创作。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着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与音乐、美术作品不同,摄影作品的视觉感受更为真实,而摄影创作又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相比之下,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无须像音乐、美术创作等一开始就要求较厚实的功底作基础。甚至看似普通的一幅摄影作品,只经过了内行简单的几下剪裁,画面删去了杂乱的景物,突出了主体,作品视觉效果大为改观,结果可能成为人人称道的佳作。所以,全国大学生热衷于参加摄影创作的人数远多于参加音乐、美术创作的人数。易于开展群众性创作活动正是高校摄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因而,摄影就成为高等学校中极为重要的艺术教育阵地.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教育。摄影用来完成艺术创作,凝聚了拍摄者的审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爱憎评价,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创造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艺术。由此可见,摄影在拍摄活动中所获得的图像,是否具有审美属性,是区分纪录手段还是摄影艺术这一不同性质的根本依据。摄影艺术的审美过程可以使人们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独特的美,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人的身心,从而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通过照相机这个工具,加上精湛、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既具有历史纵深感、又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要具备与大学生身份相符的审美能力,创作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摄影作品,还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美学、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建筑、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了解各感知要素的审美特点,逐渐通过观赏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趣,然后建立起个人独特的摄影美学观。通过审美鉴赏活动,细心领会、反复揣摩各种文化艺术的特有语言和表现手法,有益于博采众家之长,丰富想象力,激发艺术灵感,拓展创作时的表现力,对摄影实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效地提高艺术素养,使创作活动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形象思维方式,审美感受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欣赏他人的摄影作品时,又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来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可能会赋予作品新的意蕴,产生仁者见仁,义者见义的结果。甚至发掘出摄影者在创作过程中未曾领悟到的、含义更深沉、更广阔的思想内涵。以不同欣赏角度、高度得到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凝练而成的信息,通过交流,让创作者进一步了解自身创作上的优势、特点、缺陷和不足,得以提高摄制者的艺术趣味,鉴赏能力和创意水平。在技术上也可以围绕艺术构思而对创作时的布局、用光、构图、情感投入、整体动势、内涵真谛等方面重新认识,甚至可能产生质的飞跃。长期反复实践和重新认识,可以使学习摄影者得到丰富的知识、灵敏的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最终奉献给社会构思独特,思想内涵深刻,艺术价值不凡,意境深远的艺术精品。在这种感知——创作——再感知的螺旋上升中,也使得摄影者产生更加完善的世界观。

三、摄影有助于丰富情感

照相机没有感情,但使用照相机的人不可能没有情感。比如,高兴是一种欢喜和愉快的感情,高兴起来拍照,按一下快门,尽管还没有看到所拍的照片,但他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就是手拍到的,于是心灵得到满足,高兴的情感便实现了。情感心理学认为,人从儿童到青年,情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并且在每个阶段情感的表现和发展有各自特点,在不同阶段,摄影活动对情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互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在儿童阶段,拍摄者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情感的不稳定,表现出的往往是一种主观的、以感情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少年阶段,拍摄者在感情上仍然以自我感觉为支柱,但是已开始更多地依赖抽象的思想和内心情感,能够控制情绪并且与思想相互作用。在青年阶段,拍摄者倾向于以个人喜爱的方式来实践他们的社会和知识技能,并且关心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智能。人的审美情趣有高低雅俗之分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欣赏表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异与年龄学识气质#教育等因素有关识别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都需要教育和引导“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艺术表现对象是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个探索更亲密关系的新的情感依恋的阶段,拍摄者感情表露大胆而 艺术的审美心理结构一旦经过物态转化为作品,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存在,就表现出受历史影响的审美个性,并被一定时代的观赏者所接受,就具有了某种表现性和可接受性。而一幅摄影作品的完成,既是摄影者创作的终点,又是观赏者欣赏的起点。所以说摄影作品是摄影者溶审美心理和生活经验于

一体的劳动创作成果,其中包涵着摄影者、制作者鲜明的审美个性、内涵与思想,进而溶入观赏者对生活新的感情。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它具有的价值,尤其是审美的价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提炼的,可以感动人的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实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种矛盾中、在现实的冲突与撞击中,才更会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真实朴素的美。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摄影的观摹展示,或是拍摄活动,如以“校园一日”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发掘有价值的事物。

四、培养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歌德说过:“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唯物辨证法的最基本原理是“存在决定意识”。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基都深植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品的创作者都无法截然割裂他所进行的创作活动与生活的关系。摄影艺术是通过塑造特定形象,以具体地反映自然状态和社会生活,表现出创作者思想感情和艺术造诣的摄影作品。而作为生活经历不足的学生,以摄影为媒介,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摄影活动则可以成为学生贴近生活、固化生活瞬间的媒体。创作出来的作品反映了生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又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会对生活产生文化的飞跃。

从总体看,我国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的现代机电设备仍是有限的,特别是文科类学生,对的接触更是偏少,对现代化设备的原理和操作非常陌生。而摄影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使大学生对现代摄影设备涉及的光学、机械、电学以及化学显影、定影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有机地组合和应用。经过几十课时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大学生将会显著地提高应用现代化设备的知识水平,他们学会掌握光学成像、景深以及曝光、显影等的规律,并且了解照相机、闪光灯等设备的大致结构和原理,以及准确使用的操作要领。这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有极大的好处。总之,摄影课程短短的几十学时,使大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一些较为复杂的现代仪器设备,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目标服务。可以说,很难再找到一门艺术类教育的课程需要掌握和操作如此之多的现代设备。这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文科类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诸如办公自动化等多方面工作打下了一个基础。

五、培养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意境

当人们欣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时,常常赞叹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以言传,只能神会。这种看则无形,实蕴于心的美学概念,古人称为真境、诗境,就是现在大家所谓的“意境”。

意境来自人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景与情的交融,会使人产生形象思维的飞跃。以熟练的技术捕捉到的事物瞬间定格,则是以摄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人的“情”会脱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成为被赋予特定感情的景象、事物组合而成的以照片形式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艺术形象中,情是景的升华,景是情的基石。意境是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摄影艺术者不断追求的更高层次。一旦摄影者把自己的主观因素(如情感、理念、个性、经验、气质、风格等)融合到作品中成为凝练的客观影象,在一些情况下能给欣赏者带来某种值得品味把玩的茵韵,并带来

激发想象力的热情和空间,引起思考和内在精神的强烈共鸣,产生具有震憾和冲击力的感受。这种充满思想内涵的瞬间形象,是大学的摄影者所孜孜以求的,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培养和艺术熏陶,需要对现实的观察力、对社会的责任感、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艺术修养,进而产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自我超越,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

可见,一幅摄影作品的意境是摄影者使用摄影器材,以奇特的构图、和谐的光线、协调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健康的思想内容构筑起的充满感情色彩的空间,诱导欣赏者进入艺术佳境。这种近似佛教中禅机的意景,以无言图象予人神会,得到启迪、感悟和得到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达到“心灵与心灵相通”,共同领悟到远远超出画面的“无声的诗”。

六、培养预见力和敏捷的动作

人的双眼观察到的是时间与空间长河中动态景象,而照相机则成为时间、空间的裁切刀,裁取其中一段的瞬间景物。而这瞬间景物记录是否得当,是否有艺术的感召力,有赖摄影者对拍摄结果的预见力和敏捷的动作。

摄影者必须学会用照相机取景窗作为眼睛的延伸去观察事物,并逐渐培养出从取景窗内看到拍摄后的完美照片并果断裁取它的能力,才可能减少工作的意外失误、材料的浪费和时间的空耗。

初学摄影时常感到受取景窗的局限,不能框下面对的一切,对作品取舍总怀若干遗憾。而当逐渐熟悉手中相机,使取景窗包容更多的可能与变化时,走向成熟的构图、成像就能够更加敏捷和准确。用一位哲人的话就是“巨匠在限制中得到自由”。

照相机的镜头是以一种直白的方式来揭示世界的真面目,固定历史的瞬间,扩展人类的视野,而摄影者却需要有驾驭这一切的敏锐洞察力,具备预见性的控制能力,同时,去芜取精,使被摄物体留下清晰、准确的影象。摄影者在不改变事物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再现摄影美,而能创造这一切的最终价值则取决于摄影者的观察方式和取裁能力。

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途径

多年来,对我国大学生的普遍评价起动手能力差,究其原因有师资问题,还更有设备问题。许多实验课的安排也仅有一、二个小时,往往是仪器尚未熟悉,实验却要结束了。而摄影教育却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使大学生在几年的时间里熟悉摄影设备,经常有机会使用不同的装置。而且,学生们对开展摄影活动普遍是欢迎的,个人的积极性较高,许多大学生也有经济能力购买传统的廉价照相机,放在身边经常使用,熟悉操作,逐步能自如地实现创作的意图。他们要观察光线和景物,根据创作的要求,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并在进行聚焦和取景等步骤之后完成拍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熟练使用自己的普通照相机拍出一批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照片,还能研究和动手排除一些小故障,使设备使用得心应手,这就说明了其科技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创作修养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日益普及,大学生们还可以进一步学习掌握用计算机处理数码照片,这又是一个创作的新天地。同时这也是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极好的结合点。

七、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

摄影有助于开发心智潜能直觉是萌发创意灵感的基本内在动力。直觉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摄影拍摄和艺术创作时的心理(思维)过程可分为动机和动力(为什么拍)、题材和对象(拍什么)、表现手法(怎样拍)三个阶段。“为什么拍”,是指要调动起拍摄望和审美激情,对将来熟悉或不熟悉的拍摄内容进行预测,这个预测主要是靠直觉感,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就要思考“拍什么”,即使面对已确定好的拍摄对象,也要判断何时按门,这个思考判断也是靠直觉感。当然,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有时是很短暂的过程,直觉思维的发生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心理感觉。摄影对象所具有的唯一性、整体性、现场性、瞬间性的特征又制约和规定着摄影的思维方式,所以摄影者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怎样构图、怎样曝光、怎样变换角度、怎样调换色彩等一系列技术及艺术技巧的处理,都主要靠直觉来把握,这种靠直觉思维来拍摄的方法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抓拍。直觉思维要求一种异常敏锐的直觉眼力,这种眼力是由各种力(物理力、生理力以及理智力、感受力、意志力等)的相互作用所维普资讯产生的一种“合力”,是人的摄影活动和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感性积累、情感体验积累和知识经验积累。直觉思维使拍摄者处于一种非自觉、非理性的状态,这种自觉不自觉的状态发挥了人的右脑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心智潜能。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据各地抽样调查统计,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到总体的15%一20%,这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学习生活和校园稳定。改变这个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引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通过摄影选修课及学生社团活动,几乎各个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的协会或摄影兴趣小组,还每年组织多次外出拍摄活动。关注并引导好这一活动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共同的志向及爱好下一起外出开展拍摄活动,这和教学规定的实习有所不同,大学生们不受框架限制也没有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被动感觉。这又和一般的假日旅游有所不同,有的是创作要求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和体验,以及构思创作的激情。活动中,既有人在山水或异乡之中的新奇和快乐,也有遇到吃、住、行、设备不足、体力不支等意外困难的苦恼。通过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又深刻地观察并溶人在共同的生活之中,人的感情会起变化,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在加深,共同克服困难使集体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培养并上升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在消除心理障碍改善心理素质方面也受益颇多 由于摄影选修课的普遍开设以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已形成了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或摄影兴趣小并经常组织外出拍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游历名山大川观察风士人情等摄影实践活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 活动中还会经常遇到吃住行设备不足体力不支等困难通过团队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我国从80年代后期蓬勃兴起的教育改革中,把素质教育放在了很高的地位。现在我国实行的是沿用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升学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片面强调灌输结构并非合理的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智育目标狭隘化,阻碍个性发展,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而素质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包括智力因素(文化、技能、认知、需要等)与非智力因素(品德、感情、意志、性格等)。素质教育中重视的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也是重视人的个性差异的教育,是在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其人格得以完善与自由和谐发展的普及性教育、大众化教育。

八、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进行摄影艺术创作,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在于时时处处闪现的创造的火花。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不断进步,为摄影家解放了双手,使他们能更多地专注于艺术,专注于创造,即使一个初学的儿童也能很快地进入创造的阶段,也正是因为摄影技术的普及性,艺术创新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一种有作为的创造状态必定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一百个优秀的摄影师从同一个位置拍摄同一对象,可以得到一百张不同的照片,同样,一个优秀摄影师

从同一个位置拍摄同一个对象,也可以拍出不同的空间关系结构的影像。摄影艺术表现的视域广度和感知映像的丰富(借助摄影媒介特性获得的客观、主观世界),是其他视觉艺术无法比拟的。

九、摄影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

作为一种工具,照相机包括各种应用附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可根据自身智力和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合适机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照相机实际上是一个“高级玩具”,它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它集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电脑、材料、数学等学科为一身,融科技常识和专业学问为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那丰富的功能,可靠的效应,便于入门,充满了趣味;它那复杂的性能,神奇的奥秘,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并充分展示人的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解除相机烦琐的操作,全面释放创作空间”(佳能相机广告语)。所以,在素质教育中,选择摄影工具来培养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很合适的。摄影教育作为一种学习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摄影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他们的专业、个性特色进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开思路,增强信心、拓展创新思维空间,并做到举一反三。创新不只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这种浅显的诠释。作为艺术创新更多的突破是该艺术门类在某一新的领域中的巧妙结合,这就需要个性的张扬和丰富的想象。每个人都是社会上不同的点,都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潜质等,这些都有利于摄影的艺术特性在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通过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造型能力的开发培养训练,以强化学生对摄影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十.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健康高雅、广泛深厚、稳定专

一、积极有效,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兴趣品质的标志,一个人的兴趣品质又往往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智能能否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比照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摄影具有的易学、易会、易见效果的特色,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精神。摄影教学本身就具有愉悦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学习变成精神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消除一般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教师可以用图形、图像媒体和多媒体为手段进行教育,使教育内容可见度大为提高,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教育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著地提高教育效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法国人达盖尔在1839年8月19日发明的银版摄影术,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了,其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数码电子时代,给世界留下了无数传世摄影佳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从玄术之堂进入了千家万户,渗入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人们艺术创作的依托,又是工作的技能和助手。包含了光学、机械、电子、化学等一系列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其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构图艺术、适用范围等,应该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所掌握的。

然而作为普通大学教育中的摄影课,虽然是边缘学科,就摄影而学摄影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学好的。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学地设置课程,成了摄影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从技术方面要学习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摄影滤光镜、暗室技术与技巧、数码摄影技术等;艺术方面要学习摄影构图、光线处理、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显微摄影、司法摄影等;还要学习相关的修养课,包括艺

术概论、美学、绘画、中外美术史、大众传播学、法律、计算机、语文写作、外语、哲学等等。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摄影教学体系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得到的是综合性知识,全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大学生一专多能、爱好广泛,既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又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也有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塑的发展潜力、敏锐的洞察力、强健的体魄和超前的领先意识,去适应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摄影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09-01班 540904020156

朱楠

第二篇:公共利益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公关礼仪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班级:采矿10-1姓名:李显德

学号:1072101103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公关礼仪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特殊的教育作用,现代公共关系礼仪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一种新颖而有意义的方式,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相信每个人都经历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所以学习公关礼仪对于培养大学生沟通的能力,规范大学生基本行为,加强大学生社交能力,拥有良好的形象有很大的益处。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公关礼仪大学生素质影响

公关礼仪是社会组织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问、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表现所在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体现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因此,它成为组织成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承认与支持,以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国,有着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素称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尚往来,并形成了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所倡导的忠诚爱国、勤劳勇敢、博爱怜悯、尊老爱幼和扶助伤残等思想,在规范人们的言行和陶冶人们的伦理道德以及提高人们的公关社交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我国在接受了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历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洗礼后,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又实行了对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外交策略,对内也进行了党风政风的整风运动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最典型的就是现在我国所提倡的“八荣八耻”教育,这

一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在人情观念淡化、物质势利浓厚和全民信仰严重缺失的中国,起到了警醒国民和“大范围、高层次、多维度”地提高我国公民道德修养和公关礼仪能力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除了要掌握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我们大学生固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但是也应该注意自己的礼仪和形象的建设。说小一点,它是我们个人修养的问题,说大一点,它关乎着我国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行,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既要继承先辈们优良的德育传统,又要学好与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等方面有关的科学,并以它们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进行自身礼仪习惯的培养和个人形象的塑造。

现今大学生在学校内存在许多礼仪道德问题。例如学生对老师的“师生情”淡薄,对老师或者是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够尊敬,或者用一些同学的观点就是“不买帐”,对身边的同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特别是在大学中,大家都是来自于祖国天南地北的,必定随身携带着本地方、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我们大学生就如同生活在一个小小的社会中一样,必须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对周遭的同学应该给予足够的让步和尊敬,要尊重身边其他人的民族生活习惯,这就包括对同学和老师方言的尊敬和对他们的地方感情给予必要的认可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是我们必须先要尊重他人,这就是我国礼仪文化中的“礼尚往来”。大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我们的公关礼仪建设很可能就会走很多弯路,有时甚至是“事倍功半”。通过老师在公共关系课上对仪表、仪容、仪态、服饰、语言、交往、求职应聘等礼仪的介绍,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世界上最难推销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我们自己,大学生是应该学点公关,当然不是为了摆设和装饰,更多的是为了应用。其次,在言谈举止这一方面,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公关礼仪。我们要在日后交际中学会把握交往的技巧、艺术、原则,了解公众的行为特点,学会与各种类型和特点的公众友好相处。与人谈话的时候,注意做到表情更加自然,语气更加和蔼亲切,表达更加流利得体。动作不太大而适当得体的的手势想必也会给彼此的交流增添一点乐趣的。对于自信不足,我们要从行走的仪态中获得改观.不再额首凹胸,显得无精打采,尽量昂首阔步,收腹挺胸,以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还有,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微笑,因为我相信笑容是最美丽的公关仪态。再者,就是在一些能力上的锻炼来提升自己的公关素质。比如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会协调各类公众关系、收集信息,制定公关计划与方案、组织实施各类公关活动及大型专题活动,进行有效传播沟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从容地应对,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是应变能力的要求。而通过传播沟通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写会说,能很好地运用语言传达组织的有关信息,与公众有效沟通,是对公关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这些都是最基本而又必不可少的公关能力,我会在平时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寻求适当的机会锻炼自己,争取在这些能力上获得提升。最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公关人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常常需要面对各种难题、矛盾和困境,为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成熟的思维方式,开放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气质都是良好公关心理的基本内容,都是我们需要加强和锻炼的项目。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塑造良好的公关形象,不仅培养良好的公关素质,还要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多多学习,少些休闲娱乐;多多思考,少些空谈;多多交流,少些埋怨,学习和知识,会给人带来智慧,让自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个人品味,因此这也不失为一大公关法宝。

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际关系的发展史,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人们也就越加需要运用公关礼仪来调节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如今,大学生的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不断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从中学来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家庭走向学校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在个性不断显现、自我逐渐张扬的同时,他们更加渴望获得真正的友情,展开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为了成功、有效、和谐、愉快和持续地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接触,公关礼仪素质成了他们实现建立友情,发展友谊和了解社会的钥匙,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纽带和桥梁。其次,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的需要。公关礼仪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人品重于文凭,在人品塑造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而公关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

高公关礼仪素质也就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而言,举止庄重,进退有礼,仪容客观,执事谨敬,文质彬彬,稳健主动,不仅能塑造良好个人的形象,还会获得他人和组织认可与尊重,成为其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高学历教育和低素质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我的礼仪修养。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一个平台,如:各种团队形式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和组织的校内外公益活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对公关意识的培养和对公关礼仪知识、习惯、能力、要求的探索与学习。这种在做中学的过程,实质上构成了大学生们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其次要注重平时生活的礼仪修养。最后要完善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目前,高校每年都应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评。从该体系设置的评分标准来看,应当加大德育素质的比重,同时应更加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类别、标准和要求。这种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强制转化为自制,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品质。

当然,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

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礼形于外,德诚于中。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必将是一项意义深远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农业教育,2006(2)

[3] 李小茹.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和途径[J].2007(2)

[4] 赵梅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

[5] 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第三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专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国商0963 0905601319 陈扬

要:

本文以问卷的方式调查研究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对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上网的问题,克服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作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性

危害

迷茫

应对策略

自我调节

为了弄清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网络对大学生诸方面的消极影响,对我校一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如下:

1.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一些男学生说:“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生,这样网友马上就过来了。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乱侃、信口开河,因为不必负责任,谁也不知道你是谁”。表l显示,在网上不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出,占33.3%。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等人还提出一个观点: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研究发现,网络虽然被称为一个虚拟的环境,个人可以在其中随意地变换自己的面貌,甚至产生数个不同的网络自我,但事实上,这些自我的背后都隐含了相同、稳定的潜在特质。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周伟立副教授经过实验认为,网上行为取决于使用者对使用互联网的评估,而非互联网特性。网络与其他环境一样,不能与环境中的主人翁的观感、态度和价值分割开来。

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关注”,讲的是合肥市公安机关今年已破获十几起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暴力抢劫的恶性案件,这种现象引起了公安机关、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担忧。我们认为,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是导致他们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有1056人,占41.9%。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一到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调查者听到相当多的学生这样说:“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网友,老想着聊天的内容,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调查表明,自己认为“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占24%,认为“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占28.4%。都有最令他们头痛的3、4名学生,约占全体学生的8.5%-11%左右,他们根本听不进教师的教育,各科学习成绩极差,甚至被勒令退学。

3.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占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平时有36.7%的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即使下网后,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灵扭曲,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网络强迫症”。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而网络的虚拟性,往往导致感情的不真实、不可靠,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一些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结识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一旦相见后与想象的情况相去甚远,于是产生情绪问题。当受挫受骗或受害后,个别学生一蹶不振、失魂落魄,无法面对现实,甚至走上轻生厌世的不归之路。

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调查表明,占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占9.8%的学生发现自己投注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占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5.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沉溺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以后,大学生将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业余爱好让路。迷恋于互联网以后,他们对现实的各种活动,如打球、下棋、看电影以及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认为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表1告诉我们,大学生因为上网的关系,平时休闲活动减少了的,占19.5%。

6.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所谓网络上瘾,就是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的焦虑和情绪行为。具有这种症状的人主要表现出一种不自主地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使用者出现欲罢不能,难以自拔的现象。这种症状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而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其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使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由于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其与赌博、酗酒等强迫症状等同起来,把它视作一种新的上瘾行为,认为它与其他上瘾行为一样,将对个体的学习、家庭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甚大,因此有人惊呼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电子海洛因”,其中在部分网络使用者身上出现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症”,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很多,如猎奇心理使然,追求绝对自由的空间,寻求心灵的慰藉,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是忧郁倾向较高,不爱交际,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对什么快乐的事都没有什么感觉。这样的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不到快乐,往往容易到虚幻的世界里去寻找快乐,网络正好能满足他们不良的心理需要,还能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网络成瘾的学生一般性格较内向,较寂寞,自我控制能力差,情商(EQ)较低,自卑感较强。促成网络成瘾的外在因素是:逃避问题,如寂寞、婚姻问题、工作压力、人际障碍、学习适应不良、家庭适应不良、沮丧的心情、生活压力大等。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缺乏人生追求。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这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许多人庸庸碌碌,虚度年华,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2.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不以经济利益来牺牲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的管理,要有效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以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这样就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还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高校“网上警察”队伍,及时堵截、删除、查找制造垃圾信息的人,以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解铃还须系铃人”,专家们提出,对待网络成瘾,应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成立了这样的心理咨询网站。通过借鉴多种方法,可以在网络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开展团体咨询,还可参照朋辈心理咨询的原理,让部分治愈者成为志愿者,互相促进,帮助解决。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预防与矫治研究工作。高校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 高校的两课教师,特别是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员,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网上行为。高校的心理咨询员要不断提高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方案,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对那些由于上网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如网恋失败等,更要配合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5.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我调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自觉程度。就是要检查一下你现在失去的是什么,列出那些你过去主要的活动,评价每一活动对你的重要性,评量哪些是你过去拥有而现在失去的,评估这些改变对你现在以及未来的影响。

(2)培养替代活动。大学生要学会培养其他替代活动,构想哪些是你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休闲活动,列举出你一直都很想联络的朋友,列举出其他你也会觉得有趣的活动。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4)分析并了解上网的促发点。在上网前,我通常觉得工作劳累、烦恼、金钱问题、没有朋友可以聊聊、觉得烦、想要逃避责任、无聊、沮丧等。当我从事喜欢的网络活动时,比较前后的感觉,了解网络对你真正的意义,并了解哪些状态是促发上网的因素。

(5)建立正向的提醒。列出五个导致自己上瘾的原因,列出五个倘若切断网络的五个好处,把这些原因写到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当碰到前面的促发点时,就把卡片拿出来读一读。

(6)建立与采取具体的步骤来处理问题。列出必须要处理的事情,列出必须要采取的步骤,列出具体的行动时间表。不要把一天当作时间进程的延续,那样没完的工作便可推迟到下一天,要强有力地监督自己,必须按时间表执行。

第四篇: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弊大于利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弊大于利

我方观点,网络是好的,但对大学生大于利.

如果说进学生上网只会玩游戏和看不健康的东西,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即使你禁止他上网,他也会去电子游戏室或酒吧,会去接受不健康文化的熏陶,会更加速他的变坏!当今社会混杂~!

网络是世界~!是没错但同时有善良与邪恶,中学生心理,社会感知都不完善的群体

在网络上不好的信息只多不少~!中学生并不能全面的识别或者是无法识别

三是“信息垃圾”的威胁。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污言秽语俯拾皆是,网络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四是“信息欺诈”的威胁。在网络中,无论是操纵网络的组织者,还是低素质高手段的网民,都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伪造以假乱真的信息来欺诈受众的情况。利用计算机编辑和操纵信息,进行网上信息欺诈传播,比传统意义上的“谣言惑众”不知要大多少倍。互联网是供全世界阅读信息的一面大墙,一个假信息,瞬息之间会使千万人真假不辨,以假当真,而混淆视听。威胁最大的则是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欺诈和文化欺诈,这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10.4%的 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 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6.4%聊兴趣爱好,19.3%聊生

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 什么。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 没有其他用途。

图二:E-mail信箱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 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 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 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 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 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 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老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对方辩友,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的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辩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经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地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信服!同时,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臆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谓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与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的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大话sorry,不是我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蔽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的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这个论点其实非常危险——我是指在辩论中,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因为题目是“上网弊大于利”,而不是“沉迷上网弊大于利”。

对方不需要驳你关于“弊”的种种言论,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监管来减少“弊”的影响和加强“利”的作用。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身心都快速发育的阶段,好奇心强。在此,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好感情用事,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计自制力。当他们上网接触到不良信息事,由于缺乏自制力,会逐渐接受,是他们产生一种定视思维,并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上往是聊天、玩游戏,甚至一上就是4-5小时。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中学生上网却置学业于不顾,这就在本质上产生了中学生上网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分钟内全球的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万次。网上安全实在难以解决,再说对方辩友刚才列举的种种措施,难道就能将网上色情消灭于无形,难道能给网络一片净土吗?、青少年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要说上网可以帮助学习,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

2、过多的使用互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对方辩友一在说明网络的好处,对,网络是好。但不适合中学生而已,为什么不适合。我在自由辩论中已从教育的角度做了论述。但可惜的是,对方辩友居然不知道今天我们在这辩的是什么?是中学生的问题,还是网络的问题。这也不怪对方辩友,因为对方辩友是成年人,而不是未成年人。还好,对方辩友知道,中学生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这点我多谢对方辩友支持我方从教育的角度看中学生上网的问题。你方说法只能说现在的中学生上网的行为能力未能对其行为负责。还有,为什么现在的普遍的上网场所--网吧。有这么一句:未成年人不能进入。这也是你方所认可的,在一次多谢。为什么现在全部的网吧都这样说呢?这样只能说明我方观点的正确性,就是:中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青少年上网弊大于利 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利弊大小的比较问题,我们至始至终就听到对方辩友大谈青少年上网的好处,却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利大于弊是怎么比较出来的?衡量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利在数量或比例上远远多于弊就是利大于弊了吗?照对方逻辑,那青少年上3个小时网学习,看半小时黄色网站就必然是利大于弊了!

我方认为,青少年上网利弊的比较不能单纯看数量或比例,而主要取决于弊端的伤害力。如果上网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是再多的利也无法弥补和替代的!而我方认为,青少年上网必将从整体上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导致青少年缺乏一般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让尚且稚嫩的青少年进入这样一个高度复杂而危险的网络世界,无异于自投罗网,与狼共舞!如果一个成人与狼共舞我们可以说他是个英雄,可是让一个孩子去与狼共舞我只能说是不负责任!!其次、网络上存在大量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今年四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显示,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今天我们尚且对某些电影标以儿童不宜的字眼,而面对这么一个黄色的海洋,我们难道还能沉浸在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的盲目乐观中吗?恐怕只会落得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惨结局啊!

此外,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还有其他大量诸如“法轮功”之类的歪理邪说,对于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弱的青少年来说,极易误入歧途。网上更有大量犯罪分子,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极易上当受骗,最近就有一则报道:(补上那个害了6个少女的例子)!在此我提醒各位家长,请看好你们的女儿,不要让她成为受害者:也看好你们的儿子,不要让他成为犯罪分子!

第3、青少年上网主要是沉迷于游戏和聊天等活动中。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约占70%,其中未成年人约有2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5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调查事实却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和聊天。而这种沉迷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青少年脱离现实,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对方辩友大谈的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只是一种可能,事实上并没得到有效利用,而它的弊端却已经充分突显!

关注青少年上网就是关注未来。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这一事实,我们才能高度重视并有效的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未来一代不会毁于有甚于毒品的“电子海洛因”中

2001年5月,网络界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有上万人参加的中美红客、黑客大战。郭鑫没有参与对美国网站的攻击,他认为参与政治有违黑客精神,一而再地黑网站也不符合黑客不重复工作的原则。他随时留意着红黑大战的进展,尽可能地联系被黑的网站,如果对方信任的话,就帮着修复被黑掉的服务器。“从黑的质量上来说,美国人还是略胜一筹,许多被黑的中国网站已经采取了相当的保护措施,”郭鑫评论道,“民间黑客活动并不可怕,真正危害国家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窃取国家机密的黑客。”他认为本次红黑大战最重要的意义,是起了一个警示作用,许多机构明显开始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1、您上网的心态是什么?网络带给了我们什么?网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利大还是弊大?

2、漫谈网恋产生的个人社会家庭根源是什么?对现实的影响是什么?

3、谈谈聊天室里人气好但却仍出现的静默不语现象2.管理如何才能够很好的处理好聊天室里出现断麦的情况下的衔接调节聊天室的气氛?

4、你觉得因为生活压力和生活情感的不顺而导致的网络情感放纵是一种罪过吗?2。人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是一定成正比的吗?3.你对网络追悼会有什么看法?

5、在网络,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感知网友:声音?文字?视频?2,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你会限制他(她)的行踪吗,包括他(她)的异性网友的多少?3,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排除简单地拉黑)

6、你上网的初衷与你遇见的差距大吗?对于网友,你能和他交心到什么程度?网上的伤害与现实生活中的相比,哪个可能伤得更深?网的距离说近便近,说远便远,怎样才能将现实和网络区分得清楚?

虽然“大一”新生禁购电脑的规定有“一刀切”之嫌,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赞成某大学的这种做法。有人也许会指责该规定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刚考取驾照的马路新手在第一年不能开上高速公路?交管局如此规定是考虑到新手的技术尚未成熟,马路经验还不丰富;为什么有关部门出台规定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进入网吧和游戏场所?因为他们自制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因此,该大学的这种做法同样也无可非议。

才踏入象牙塔的天之骄子,刚刚从中学时代沉重的学习重负中解脱出来,进入大学这个氛围宽松得多的环境,加上没有父母老师在身边时时督促,因而非常容易自我松懈,尤其遇到某些诱因,就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大家都知道,有两样东西是大学生最容易沉迷的,一是网络,二是电脑游戏。在“大一”这个最关键的角色转变时期,出于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该大学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虽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电脑,但在大学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里,如类似于网络、电脑游戏等诱惑触手可及的话,很难相信他们能够克制。报纸曾报道过,江西某大学生刚上大学,因不再受宠而产生失落感,加之与同学相处不好,于是整天在宿舍与电脑为伴,渐渐产生自闭心理,直至自杀。如果在他大学心理不稳定的转型时期,宿舍里暂不提供他接触网络的便利条件,可能使他有更多机会与外界交流,就不会酿成悲剧了。

其实众所周知,很多学生都主要把电脑用来玩游戏、上网和看碟,在宿舍里更是经常通宵达旦不能自拔,很少是为学习之用。这样的话,学校禁止大一新生自购电脑在宿舍使用是完全应该的。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这个名词在短短几年内已深入人心,由一个“新名词”成长为众人皆知的“热名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我们在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巨大方便及好处的同时,也应正视网络的弊端。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利用不好便会刺痛他人更会伤害自己。

我们不能也无法否认网络这一新兴“事物”带给我们的好处。正是这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了起来,使本就不大的“地球村”变的更小了,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无障碍自由地交流。我们利用网络可以迅速的获得任何我们所需的信息,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可以足不出户却能“满载而归”,可以舒服地呆在家里成交一笔生意,更可以将世界名校的课堂搬到自己的家中……一切的基础只是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只“猫”,剩下的事网络会让你满意。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代表,大学生对新事物往往较其他人敏感,其追求程度也往往超过其他人。所以,在大学校园中,如果你想找一个不知道“网络”的大学生恐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将网络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均衡利弊,用好这把“双刃剑”。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也听说了不少由于沉溺于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甚至降级、退学的“典型”事例。他们中大多数是陷进了网上聊天或是网上游戏的泥潭中而不可自拔,等发现时为时已晚,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所以一度有一个时期,网络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成绩的一大公敌,成为大学教师、学生家长齐声指责的对象。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而成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网络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仅是一个聊天的场所,更不是某些人的游乐场,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它将全世界联系了起来,它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才是网络的真正作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作用是积极的。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多多接触网络,了解网络,驾御网络,将网络变成服务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仅将它作为娱乐消遣的场所,这才是真正利用了网络的价值。

让我们回到起初的话题。为什么有的人会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害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呢?为什么同是大学生,同是生活在信息社会,有的人却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了成绩,同时又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才能呢?这恐怕就不是网络的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同是网络,有的人看到的是它可以聊天,可以过把“统领千军万马血战沙场”、“参与世界反恐行动”的瘾;有的人则看到它的资源共享性。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了。所以,谈网络的利弊,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怎样看待网络,怎样利用网络,怎样利用好网络。与其不停地抱怨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不如好好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真的利用好网络了吗?我问心无愧吗?

当然,网络也并非净土一片。色情、暴力也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也会不时的骚扰我们。但我们可以。人类毕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智慧生物。我们不想看的东西可以不看,不想要的东西可以不要。这样,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拒绝那些不健康的、肮脏的东西来腐蚀我们的思想。我们更希望有一天,这些肮脏的东西能从网络上消失,还网络以清白。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还是开头那句话,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不用它,也不能滥用它。

第五篇: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传媒12级编导5班 彭艺2012213840

作为人类通讯史上的重大发明,手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十几个年头。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可以说是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与传统的功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实现短信、通话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可以实现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实现更多智能化的应用。

从2001年第一款智能手机发布后,智能手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手机制造商们就在不断的改进产品设计,从一开始的只有触摸屏功能摩托罗拉天拓A6188,但现在的iphone6s,手机的功能日新月异。当我们在十几年前惊叹于手机也可以储存小图片时,如今的手机已经可以支持拍摄4k超高清的视频。手机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通话演变到成为如今的“第五媒体”。

近几年来,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更换手机也是越来越频繁。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例如我们熟悉的ios和android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的对手机功能进行扩展。智能手机的功能特别强大,他除了手机的固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之外,通过下载应用软件,可以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购物,等等。

大学生时一个使用智能手机的非常重要的群体,大部分学生都会由一部智能手机,甚至许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开始离不开智能手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社交,了解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时尚的代名词。当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也对我们大学生产生了许多影响,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便利的生活的同时也带了一些问题。手机从过去单一的通话功能,到今天集通话、短信、摄影、上网、听歌、电子书于一身,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有不少文章介绍了手机在现代人生活里的一面:手机全天开着,一没电就心慌;揣在怀里,即使没有新信息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屏幕;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都在“辛勤”地更新微博,“认真”地埋头看小说电影„„每月不少的微信使人们在缩短生活的距离、方便沟通的同时无意间扩大了人们在情感上的距离,使得表情统一化,口语迟钝化。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针对性的谈到手机对当代大学的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智能机的出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相对于普通机来说,功能逐渐增多,性能越来越强大。首先手机方便我们和家人朋友的联系,让许久不见的朋友不会感觉到陌生。然后,智能机能下载许多软件,可以下有利于学习的,比如有道词典,帮助我们查询陌生的单词,有助于英文学习。当代大学生有了手机之后,可以利用各类学习软件学习知识,除了之前提到的有道可以查单词,在app store里面,你几乎可以找到各类语种的学习软件和词典。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软件开发商还开发了了可以观看名校公开课的视频类软件,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先进的知识和大师零距离。第三,智能机上网速度大大的提升,为学生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智能机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的学习,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起到了极大地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个例子,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查课表就需要把所有的课写在纸上,这样很不方便,当我们在使用微信之后,学校相关部门制作了重邮小帮手这类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学生再也不用担心不记得那节课在哪个教室了,直接用手机一搜索就知道在哪里上课。可以利用手机查询各类生活信息,火车,客车的出行时间,公交车的行驶路线,在外出旅游时,可以利用导航指引方向。关于出行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车来了”这个软件就可以随时看公交车还有多久才回来,这类软件节约时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同时对于大学生最大影响的app还是上网购物这一块,网上的东西物美价廉,智能手机的出现确实为我们生了很大一笔钱。各式各类的的购物软件„„等等之类的有点数不胜数。当然社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块,社交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使用QQ等通讯软件,当时最开始都只能在电脑上使用这些软件,而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这些都变的十分简单,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分享信息,让世界的距离缩小,这也让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多样化。获取信息的及时性时需求是每个社会人的天然需求。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拥有群体性需求,孤立,信息不畅,是非社会性的特征。信息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传播学中有一种“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报纸、广播、电视媒体每天报道大量的时事新闻,使人们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能够消除人们信息的不确定性。手机上网,将信息整合使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成了互联网的终端机,手机与电脑相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手机上网相比有着移动性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从而能够迅速、及时得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手机信息载体比报纸、广播、电视信息载体在信息传递上更方便、直接、快速。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机也是有利有弊。

二,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表明辐射对长期使用手机人们的健康不亚于抽烟带来的危害,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可以引起基因突变,手机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障碍,神经衰弱,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手机使用频率较高的群体,手机辐射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大学生长时间发短信,而且由于手机屏幕较小,同学们又习惯在被窝等黑暗处或走路发送短信,会造成同学视力严重下降,引发青光眼等疾病。由于智能手机上字符的细微尺寸会增加视觉负担,长时间通过智能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浏览网页,会造成头疼和视觉疲劳、视力下降。在佛山某职校任职的罗娟去年就因为通宵用手机看小说,导致视网膜脱落,所幸及时做手术恢复了视力

还有同学晚上打电话、发短信持续到很晚,导致他们严重的睡眠不足,生活秩序紊乱,上课睡觉,不仅影响了生活,也影响了正常的健康,学习。调查发现,人们通过社交软件增强了沟通,更快地获取了讯息;另一方面,低头玩手机时却忽略了身边人,阻碍了沟通,手机给了人与人沟通的平台,却阻断了与身 边人交流的桥梁。调查中,超过50%的人表示,如果看到同伴低头玩手机,自己不会去打扰。看到“低头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这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 “低头族”的行列。除了与人交际方面的影响,长时间低头对身体也极为不利,超过80%的人认为,长时间低头会造成眼睛疲劳、颈椎问题,手机游戏、聊天等还 会很大程度地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工作的热情。在调查问卷的最后几项问题中,同学们了解到,75%的人意识到了“低头族”的危害,但大多数人无法拒绝智能 机,因为需要智能机强大的功能。智能机的出现使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忽视身边人的存在,只在乎自己手中的手机。而且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在睡觉前都要玩手机,聊天、看网页、游戏等;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增多,手机也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用来上网、听歌、玩游戏、帮助学习、方便生活等;有59%的人认为如果有一天没有手机生活会变的无聊、枯燥,影响学习效率,无形中缩短了学习时间;手机辐射比较大,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 响;长时间对着手机屏幕,会影响视力;晚上玩手机太晚,影响睡眠质量,减少了休息时间„„被手机强大功能吸引的学生们,越来越依赖手机 QQ、人人、微博、手机游戏„„这些已经慢慢占据我们的闲暇时间.除此之外,手机辐射已经成为我们健康的极大威胁。是不是关机睡觉,居然变成我们健康生活的考察标准之一。这难道不是让我们啼笑皆非么?除了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智能手机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各类参差不齐的软件中难免有一些是病毒软件,大学生习惯网上购物,当手机上绑定了手机号码等密码时遇到病毒软件很容易被盗取,而大学生又是社会经验很不丰富的群体之一,判定是非的能力很低,很容易给不法分子上当受骗。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都带定位功能,在用户下载游戏或者使用其他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泄露用户的地理位置、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还有一些手机窃密软件,一旦在目标手机中安装后,能够下载电话本、通话记录,随时调阅短信内容,还能通过特定的电话号码实现远程监听,具有很大危害。由于当前不少人都将手机绑定了各大银行的客户端、微信、支付宝等财务软件应用,所以一旦手机遗失,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智能手机 + 云服务使得人人都拥有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云盘,经乌云平台漏洞报告,腾讯、360、金山等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都曾出现过信息泄漏问题。而且现在手机上的各个APP都可以读取你的手机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私密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除此之外,现实中不乏有同学无限扩大手机QQ聊天功能,上网功能,游戏功能,MP3功能,也有同学上课发短信不认真听讲,沉迷在手机的娱乐功能里。以至考试不及格学业受到影响。有些同学还利用手机短信作弊,这种行为使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考场正常秩序。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手机的各种功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还有许多非法拍照、非法录像等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

智能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两面的,作为大学生,应该认清手机对我们的危害,尽量控制自己使用手机在不需要的地方,让手机成为你的奴隶,而不是让你成为手机的奴隶。我们要给自己设置使用手机的限制,规定自己每天玩手机的时长,例如不超过2小时;消除长时间浏览手机内容、玩手机游戏的习惯;在走路、吃饭时坚决不看手机,注意 出行安全,吃饭时多与身边人沟通交流;看到身边人玩手机太久尽量提醒,大家一起相互监督,“抬起头”做人。“请记住,小小屏幕带给你的世界不能给你现实生 活中最真最美最丰富的享受!”远离“低头族”,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点滴做起。

下载摄影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摄影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专业课上,出现了签名代签的现象。这一现象虽然普遍并简单,但其本质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中缺失诚信和认真,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是诚信。诚实守......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影响其思想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维活跃,渴求接触......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实践的主题: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10年2月1日—2010年2月8日 地点:家中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个......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浅谈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我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已经进行13年,且教育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及与中......

    浅谈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

    公关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公关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公关礼仪的内涵,以及公关礼仪的礼节、礼貌、仪表和礼俗等相关细节上的具体要求。同时分析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从职场商务礼仪、......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据中国国家商务部信息化司司长李冀奇在第四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论坛上透露,截止到2010年3月底,我国网民用户总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大30.2%,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