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共5篇)

时间:2019-05-11 23:4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

第一篇: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

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

近日一直在读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刚开始读时把它当做一种压力,因为一看到《史记》就想起“句读”,但是随着这几天的持续阅读自己似乎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看到司马迁的精神、风格与异于常人的情感精神。这些都给笔者很大感触.在读此篇文章之前笔者对司马迁及《史记》也只有一些比较片面的认识,觉得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认为《史记》是一部比较全面的记载从三皇五帝之汉德一步史书。看过的一些有关史记的书也大多是记载,而学过的教科书性质的更是仅限于从单篇文章角度思考或者点点标点。而在读过本书后发现自己认识太过于浅显,本书作者的出发点则是另开蹊径,主要着重点是司马迁的风格与人格,从风格与人格出发思考以及成书的过程,而且作者认真的分析《史记》从史料出发真正做到“论从史出”。不难发现现在的文章多是缺少自己的观点,总给人一种一味的沿袭丝毫没有创新的感觉,李长之的文章就恰恰走出这个弊端,文章生动活泼角度也很新颖,把司马迁从史学家的定位中拓展到史学家、文学家、抒情诗人、思想家、批评家。从本书的文章构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作者先从当时的时代着眼,分析司马迁的思想起源,汉文化下夹杂楚文化、齐文化、西域诸文化,子承父业的道家文化夹杂儒家文化。继而引出作者的中心人物的风格与人格。这也许就是作者创新点之所在,因为在汉代尤其是汉武帝时代儒家文化已经达到顶峰,司马迁的作为史官思想也应该是儒家文化。基本上都在追寻三纲五常及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的约束中。这些似乎在史记中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比如说《高祖本纪》中描述:“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汉初“君为臣纲”也远远高于“父为子纲”。但是如果你跟着作者思路仔细研究会发现司马迁文章里更多的是黄老道家文化,无怪乎作者在七章司马迁的精神宝藏之内容中写道:司马迁之根本思想—道家。提到道家,黄老,第一反应就是自然主义、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引用了好多《老子》,如《伯夷列传》中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管晏列传》中“知与之为取,政之实也”《酷吏列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等等,关于无为观点也可以在史记中看出,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司马迁主张在社会上也实行无为。这些例子及多就不一一列举,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司马迁的思想里黄老道家思想在影响这他,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道家黄老学派,因为他同样也尊重甚至是追崇孔子,要不然也不会将孔子写入世家。

再说作者对司马迁的风格与人格定位在浪漫主义,性格本质是情感者。咋看觉得不切实际,浪漫主义?情感者?这与《史记》的写作以及司马迁史官的职位也不相干,毕竟是在写史实。不过从书中论述司马迁读《孟子》《报燕王书》都会废书而叹。而且笔者也在《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中的《游侠列传》发现司马迁在写游侠时写道:“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硃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一个“恨”一个“悲”包含着司马迁多少同情以及对游侠的怀念。他对游侠的品行也是在推崇的,在游侠文章最后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感触莫过于作者在文章里所提的司马迁是一位聪明的批评家。在看此书之前自己在读史记时仅仅局限于每篇文章,从来也没有将文章整体做比较,在看过本书的第八章司马迁的风格之美学上的分析中的对照律,笔者有了一些感触,遂将《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详细阅读了一遍,在对比之下才发现司马迁的思想。在高祖本纪中我们看到的都是高祖的生平,及如何与项羽争夺最后胜利的事情,其中不乏对高祖的赞美让读者感觉高祖似乎没有一丝的错误,但是在读项羽本纪中又可以看到许多高祖的记载高祖父亲及妻子儿女被项羽捉住,项羽威胁高祖:“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但高祖却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在这笔者记不得不说一句在王朝稳定后高祖每日去拜见父亲,为何在此时却不顾父亲死活?高祖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孝。如果不对比阅读怕是在高祖本纪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吧。不过笔者在有所感悟同时也觉得这本书艺术色彩比较浓厚主观色彩也较强烈,有些过分渲染且在写司马谈时笔墨较多,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

第二篇:《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书笔记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书笔记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三联书店 1984年5月版)

周艳虹

从总体上来说,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学术专著。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读完全书,我想了更多:

首先,在看完整本书后,我对司马迁这一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他所著的《史记》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李长之先生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我们“复活”了历史上的司马迁,使司马迁对于我来说,不再只是一个文学和历史学上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他的话语思想精神全部铺现在我的眼前,变成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人物。

对于想读或正在读《史记》的人来说,这也是一本很有借鉴价值的参考书。因为作者在分析司马迁的同时,也对《史记》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仔细而深入的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诸位对《史记》的兴趣,我即是被吸引的一位。

就学术性而言,这本书远超过其他同类书籍。作者在书中引入了翔实的史料,而更重要的是,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譬如,作者对司马迁的生年为建元六年作了猜测。尽管只是猜测,作者也举出了丰富的证据来加以说明。而比之更为重要的一点,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也使得整本书不那么枯燥,吸引着我不断地看下去。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使得作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不够客观,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然而,有点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完全看懂整本书,或者说,我对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某些细节并没有完全看明白。李长之先生在说明观点的时候,往往会恰当地引经据典,而由于这些材料都是古文,鉴于我的古文功底不是特别好,我仍有许多地方不理解。

读完了这本书,我有了不小的收获和体验。然而,说实话,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一类的学术著作,也许是因为其中引用了较多古文的关系吧。举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说,在读完整本书以后,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吃了许多大的实心汤圆。慢慢地,汤圆的面粉表皮被消化掉了,却仍留下了许多没有被完全消化掉的内馅,这些没有被完全消化掉的内馅就留在了胃里,让人觉得堵得难受。

另外,整本书又不仅仅有对司马迁和《史记》的介绍,还有对楚文化、齐学、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其他文化的介绍,而作者更是将这些貌似不相干的文化巧妙地串在了一起,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在读完整本书后,我对作者李长之先生升起了一种敬佩之情,当然,还有司马迁。※

第三篇:读《人格》有感

星期天,我读了一篇关于人类的文章——《人格》,它使我深有感触,并进一步人有了新的认识.文章虽不是很长,但写得生动,真实.它讲了一个富豪千金和一个老妇人,他们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个寒风凛冽,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一位身穿破衣裳,黑发之中掺和着白发,一双鞋子连脚趾都露出来的老妇人在沿街乞讨.她的嘴唇变成紫色了,两只冻僵的手不停地搓着,身子微微颤抖.她来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大豪宅前,当它看到一位大小姐从门里出来时,她走上前去:“小姐,发发慈悲,给点东西吃吧.”没想到,那位小姐不理不睬,凶巴巴地说:“你这下贱的老东西,也配到我家要吃的!”说完,“砰”一声把门关上了.世界上的人应该都是平等的,怎能分谁低谁高.即使是富人,他们原来也只是平凡的人,由于自己的努力与创造才有了今天美好的日子,但也不能贬低别人.贫穷的人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但他们知道要节约,要勤奋,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比得上富人.穷人和富人都是人,都是一个祖宗,只不过命运不同而已.人,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不分富贵和低贱;人,就是一个有生有死,得经历千百般挫折;人就是平常不过,就是活生生的人.

第四篇:读《司马迁自传》有感

《司马迁自传》是《史记》的作后一篇,“迁生龙们,来共牧河山之阳”,是《司马迁自传》的开端,当时司马迁带着复杂的心情写下这个的。《司马迁自传》这篇文章主要记载着他与君臣们之间的重要学习论证的对话,父亲嘱托他继承太史令的使命与《史记》的着作,还有他一生的求学、讲学的事迹生涯和他对《春秋》、《易》《尚书》等做论述与分析。在他的自传里,我能看到他的“好学深思”,他为我树立了伟大的思想,汽笛我走上光明的求知之路。他的事迹处处散发着激荡人心的力量,让我“心知其意”。“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让我感受到司马迁折中激情的滋养,我已动情于这种平凡而又朴实无华的精髓。司马迁年幼在家乡韩城龙门度过,常常帮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一定的牧农经验,不但很懂事,也养成吃吃苦耐劳的习惯。父亲司马谈做过汉朝的太史令,很有学问,在父亲严格要求下,司马迁十岁就随父到长安读书,同时也快事阅读古代史书,学习十分认真,一边读一边摘记,遇到疑难问题总会反复思考,知道弄明白为止。司马迁20岁后两次游历全国各地,还不忘探察各地的有关事迹。为以后的《史记》做铺垫。老太史公司马谈逝世曾对司马迁说:“在我死后,你一定要当任太史令的职务。当了太史令,不要忘记我所要完成的论着。”司马谈去世后三年,司马迁果然继任父亲的太史令,有机会博览朝廷收藏的图书典籍。公元前104年开始写《史记》,用了16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历史巨着——《史记》。《史记》中很多都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文章气势浩瀚,雄伟深厚。《史记》很了不起,我觉得在现代的人出去面试,少不了司马迁的《史记》。它比什么面试大全之类的书看完的人,去面试成功的可能性还要大。看看《项羽本纪》的什么叫义气;看看《吕不韦列传》的什么叫投资;看看《留侯列传》的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做人。在《史记》里,真的可以找到。还有如金庸小说里,有的武功都是那里面搬出来的,什么八荒六合功,什么是八荒,什么是六合,《史记》里都有提到。太史令司马迁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很多东西都要跟他学。特别是缺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很多作者心中有郁闷积结,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同司马迁替李陵辩冤幽闭于牢狱。又如大多的先贤先圣为抒发心中悲愤之情才追述往事、向往未来,所以写出了他的自传。因为他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也要向司马迁一样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面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究竟怎么去了解它,认识它并从中获取教益,受到启迪与鼓舞?那就该记住司马迁的名言:“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第五篇:李清照的人格与风格

目 录

内容摘要„„„„„„„„„„„„„„„„„„„„„„„„„„„„(1)

一、李清照的生平简介、重要经历、文学地位„„„„„„„„„„„„(1)

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1)

2、李清照的重要经历„„„„„„„„„„„„„„„„„„„„„„„(2)

3、李清照的文学成就„„„„„„„„„„„„„„„„„„„„„„„(3)

二、李清照别具一格的人格特点„„„„„„„„„„„„„„„„„„(3)

1、李清照具有封建社会的一般妇女所不同的人格特点„„„„„„„„„(3)

2、李清照刚柔并济的人格美„„„„„„„„„„„„„„„„„„„„(4)

三、李清照独具一格的诗词风格„„„„„„„„„„„„„„„„„„(4)

1、李清照诗词风格形成的原因„„„„„„„„„„„„„„„„„„„(4)

2、浪漫哀怨、豪迈飘逸的诗词风格„„„„„„„„„„„„„„„„„(5)

四、李清照的人格与风格魅力之所在„„„„„„„„„„„„„„„„(7)参考文献„„„„„„„„„„„„„„„„„„„„„„„„„„„„(7)

李清照的人格与风格

XXX 指导教师:XXX

内容摘要: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蔡文姬、薜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做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痛苦挣扎,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亲睞的女子。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她的美丽沧桑,她的文学天机,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我们在品评她诗词的同时能够从中欣赏到这位女词人高洁的品质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及其诗词风格。

关键字:李清照

人格

风格

正所谓“文如其人”,不同风格的作家其作品风格也截然不同。正如李白的豪壮开阔的胸襟与浪漫的气质造就了他豪放飘逸、自然清新的诗风;杜甫的颠沛辛酸成全了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他们的风格特点成就了他们不同的风格。反过来,他们的作品也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他们独特的作品风格与人格特点。在宋代文学中,有一位独特的女作家——李清照,她与众不同的人格成就了她自成一格的词作,使她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本文将对李清照的人格特点及在此影响下形成的作品风格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李清照的生平简介、重要经历、文学地位

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如秋夜繁星,交相辉映。遗憾的是,女诗人却如晨星寥落,为数不多,而女诗人中能与众多大诗人比肩并驾的,更是屈指可数。唯有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如异军突起,以她自成一格的词作,独树一帜,在诗歌史上占据灿烂夺目的光辉。

生活的困顿,使后期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由前期的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饱经忧患、愁寂哀婉的中老年嫠妇。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又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声声呜咽,字字血泪,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处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的雕琢与矫饰。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也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真实映现。

3、李清照的文学成就

寂愁哀婉、真挚朴素;情景交融、语言创新;口语化语言、多样性创作,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徙俯视中国,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的词作,不仅在古典时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二、李清照别具一格的人格特点

1、李清照具有封建社会的一般妇女所不同的人格特点

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信条紧紧地束缚着占社会成员一半的整个女性以及女性的一生。中国女性不仅被排斥在政治、经济等重大社会活动之外,甚至也被无情地排斥于文学活动的大门之外。然而,这其间,李清照却以她辉煌的文学成就,使无数以文学为男性专利而自诩的须眉丈夫也黯然失色。她的成功,是她敢于突破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的结果,这与她所具有的反儒家礼教传统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宋代是孔孟儒学向朱程理学转化的时期,理学使儒家礼教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在压制女性方面也更为残酷。然而,正在理学形成、对女性的压迫更为加重的时期,李清照敢于藐视传统,以自己的艺术成就和反抗精神向整个传统道德观念勇敢地挑战,这与当时的一般封建妇女是迥然不同的。

诗词中哀婉多情,细腻含蓄的内心描写,使她的诗词独树一帜,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成就她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家庭原因,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同时是一位博通经史的的文学家,幼年还深得致仕还乡的祖父的宠爱,得到了好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接受了较好的文学熏陶,诗词造诣日益精深。而对她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修养的增进产生的影响最大的,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甚至是说影响了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他们二人志同道合,夫妻情深。婚后,李清照一直协助丈夫收集金石书画,并撰写相关的文论。在与赵明诚结婚的前后岁月里,赵李两家陷入政治倾轧,李清照不得不随丈夫离开,陪同赵明诚仕宦,到过很多地方,所以她的视野也较一般贵妇更为开阔,对事物的见解更为深刻。在随丈夫出仕的过程中,她和赵明诚聚少离多,因此她的词中大部分描写了深沉哀伤的相思之情。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亲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金树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的“相思”、“闲愁”都是对出仕在外的丈夫婉转深浓的相思情。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开明的家庭环境为李清照的才华提供了极大的保护和肯定。

其次是李清照自身的原因,她多情、敏感的性格和女性细腻的观察力,使她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想深刻、新颖能发人深省。还有她身上充满着满满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在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和扼杀妇女才能的封建社会,她没有被驯服,反而掌握了广博的文化知识。甚至还指出许多著名的词作家作品的不足之处。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批评“柳屯田永者”,“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更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这不仅表现了李清照在文学成就上的自信,还展现出她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抗争,显示了她性格中的刚烈、自强。她的这种复杂性格,使她的诗词兼有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双重特色。

第三,是社会原因。北宋后期,多次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亡国的利剑时时悬在宋朝廷和黎民百姓的头上。靖康之难,金军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多年来搜集的金石字画被付之一炬,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江河日下的局势和宋王朝的腐败无能使李清照的希望化为泡影,更加深了她的痛苦。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百姓的同情都使她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所以在她的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此类内容,以宣泄她内心的愁苦。赵明诚去世后,她孤身一人,颠沛流离,亡国之恨,思乡之情,都化作一首首沉郁的诗词,唱出她的愁与悲。

2、浪漫哀怨、豪迈飘逸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博采众长,既有婉约派的浪漫多情,又有豪放派的飘逸大气。夫妻离愁和思乡爱国是李清照诗词的永恒主题。李清照诗词在整体内容上是以“愁”为主,着重描绘她对丈夫的思念和流离江南之痛,还有她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愁。李清照将亡国之痛和个人的身世之悲凝为一体,带

其他词如《满庭芳》用“何逊在扬州”表达幽居独处的冷清寂寥;《渔家傲》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化用庄子的《逍遥游》,感叹人生和世事的变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飘逸豪放,《瑞鹧鸪》中“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依太真。”隐喻自己美满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的词被后世所追捧,不仅是因为唯美的词句,更是因为她在语言反面的造诣。首先李清照诗词在语言上长用浅白的语言述人物,言真情,清新自然而不“词语尘下”。善于匠心独运创造别致的词句达雅意,简而不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首《如梦令》用浅白的口语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写雨夜花事,细读却能领会女主人惜春、怜春的的淡淡哀愁,与侍女形成饿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这样的例子在李清照的词中比比皆是,如《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中的“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行香子》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都是用通俗的口语化为文雅的词,自然清新。其次就是李清照的叠字出奇。在《声声慢》开头创造性的用了一系列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难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杯三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四个叠词,把李清照心中无限的惆怅,怅然若失的状态写的生动明了。以上十四字七组重叠,一气呵成,细腻婉曲而又浑成一体,构成心理描写的绝唱!浓厚的悲凉氛围一开头就笼罩全篇。词的下阕结尾处,又用叠词“点点滴滴”,与开首十四字遥相呼应,气势贯通。遣词造句精炼,准确,传神,并且富有节奏感,音律美,给人百转千回,抑郁顿挫的效果。

四、李清照的人格与风格魅力之所在

李清照有动感的文思,她的语言清新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所用典故较少,音律明白流畅,读之朗朗上口,犹如一位亦远亦近的佳人在娓娓地道来,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词的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之态,纯粹的有感而发,行于中,发之为词。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她的这种婉约词风深深影响了后代词人也奠定了她婉约词宗的地位。

“中华儿女多奇志”。从李清照的诗、文、词看李清照一生,她确是一位胸有奇志的中华儿女,而她的诗、词、文正是在这独特的人格特点的影响下形成的,正如“作文如作人”一般,李清照柔中带刚,婉约顽强的性格造成了她作品的豪放与婉约共熔一炉的特殊风格。加之,她的家事,她的生平遭遇,铸就了她生平别具一格不同的词风,无论如何,她和她的词都将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下载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有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司马迁著作之读后感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 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 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 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

    人格修养之借镜——读《沉思录》有感。(本站推荐)

    人格修养之借镜——读《沉思录》有感。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一生有半数时间在戎马征伐......

    读《九型人格》有感

    读《九型人格》有感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无聊闲逛的时候看到的一本书,看到之后我觉得挺好奇的。毕竟已经是大学生了,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肯定不精确,不可能是......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定稿]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 在和煦的阳光下,细细品味着书中司马迁完成《史记》的艰辛,我心里的感触如江水般连绵不断,思绪不停地缠绕在我心头„„ 读完了这篇课文,“坚持不懈,发......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 五(2)班刘泽丰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讲了 司马迁受父亲司马谈的临前嘱托,要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很认真的去写......

    刚健的人格——读《论语》有感

    刚健的人格——读《论语》有感伍天阳谈到《论语》思想,首先当属"仁"的思想,中国人的读书人自古以来都以"君子"自居,其中"仁义礼智信"方为君子立身的基本原则。自汉武帝罢黜百家......

    读《九型人格》有感1500字

    读《九型人格》有感1500字贺伦登(2012年雷锋1号志愿者读书会第一期《九型人格》第一次分享交流感悟)"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我们假想的世界中,我们不必要的防卫心理,常常让我我们把有......

    读秦汉文坛和司马迁的传记文学有感

    读秦汉文坛和司马迁的传记文学有感 通过对第四专题的学习,我了解到第四专题主要讲述了秦汉是的文学发展和司马迁的传记文学以及赋的形式。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