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毛泽东选集之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之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有感
读了毛泽东选集之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篇章,对中国的革命史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毛泽东的语言,如一把利剑,深刻剖析了中国的革命历程,他如一位导师,一步步,一点点向世人讲述从古至今,革命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失败,我折服于毛泽东对中国现状的清晰,深刻的认识,又拜倒于他的渊博学识。在革命中他表现出的智慧,令人折服。他用锐利的眼,判别出革命的前途,以其智慧,探索出中国正确而革命道路,书中字里行间展现着一位伟大的引领者的思想,他用自己的话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本质以及中国面临的困难,指导了党的思想,观点独特,考虑全面,使我身临其境般,看着这位伟人如何指点沙江山,激扬文字。
中国革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国家,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改革,农民起义更是数不胜数,为了获得自由与生存,历史上曾有数百次的起义,百姓希望通过革命来推翻黑暗的统治,去获取他们的光明;中国经历了很多个朝代,无疑是通过革命推翻了现有的统治,所以说,中国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国家。要想明白中国革命,首先要了解中国现在的社会,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民族国家,有数十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土辽阔,历史悠久,然而,持续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将人们禁锢在牢笼中,不得解放之法。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入侵中国,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后的各种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更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不能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入侵、压迫以及剥削,政府的腐朽、懦弱和无能,将中国人民长期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更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中国人民必须革命。因而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主席认为,要向中国革命的成功,必须要先了解中国革命。要开始革命,革谁的命,怎么革命,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已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断的压迫中国,是中国的发展遭到阻滞,因此,中国革命的对象也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然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那么任务就是狠狠地,毫不留情地去打击他们,使帝国主义压迫中华民族的幻想遭到破灭,同时,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因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主革命。
在中国革命的动力的问题上,毛主席更是研究的很透彻,从阶级上来讲,地主阶级长期压迫农民,是革命的对象,自然不会是革命的动力;而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它既能推动革命,也能阻碍革命,正是因为这种两重性,要求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慎重的政策;小资产阶级是一股可以加以利用的力量,可以联合,根据我国国情,农民占重大比例,因而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则是革命的主要动力。
中国革命对象要根据国情来定,因此,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革命对象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当日本向中国全面进军时,一些资产阶级的上层投靠了日本,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汉奸,比如汪精卫等人,这些人,自然也成为了革命的对象,但是,中国不是要革资本主义的命,这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正是因为中国清楚国家蛀虫是哪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才能走出正确的革命道路。
相对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年龄”明显长于他,毕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要养活大多数的人,但是也不能忽视资产阶级的力量,孙中山等的革命更为中国带来了福音,尽管它最后失败了。
毛主席认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显而易见,既然现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而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向上高涨,资本主义向下低落的国际环境中,那么,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
由毛泽东的论述里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两重任务的。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革命任务。并且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的伟大任务,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去担负的。因此,我们要毋庸置疑地,坚定地跟着党走。
这样的任务是光荣和艰巨的,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组织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员,是无法完成任务的。所以,需要我们全中国的人们一起,坚定地跟着共产党的步伐。
第二篇: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感
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和其他几个在延安的同志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合作写的有关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第一章《中国社会》是由其他几个同志起草,经过毛泽东修改的。第二章《中国革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这两章特别是第二章,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人》发刊词和《新民主主义论》一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体系。
读完这篇文章,不由得强烈地佩服毛主席眼光的敏锐性和独特性,他看出来当时的社会的本质问题和主要矛盾,并且系统地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并且已经在大脑中规划了一个详细的、有逻辑性的中国革命蓝图。
在第一章中,毛泽东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况,介绍了中国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制度,指出农民生活在地主的层层压迫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三千年,直到这近一百多年来才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商品经济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无产阶级也在壮大。毛泽东看到,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发生了以上的一系列变化,虽然它对中国社会有一些好的改变,但是它绝不是套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交织贯穿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在遭受这么多压迫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必须要反抗,要革命。因此在第二章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国那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一定时期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反动派,这就使中国革命具有长期性和残酷性的特点。我们的敌人不可能给我们以和平活动的可能,中国人民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因此,中国革命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而且,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反动派敌人长期占据着各大城市,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因此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这两大任务是相互交织进行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社会阶级形态各异,其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上层是统治阶级,其他是被统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个资产阶级的分支,他们不同于买办资产阶级,他们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具有革命性,但是由于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帝国主义共和封建主义有妥协,因此具有妥协性。而在此时,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是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一直以来都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迫切希望推翻这三座大山,是革命的动力。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态度。无产阶级通过建立武装斗争的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来夺取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析各阶级的矛盾和对革命的态度,制定了革命策略,较系统地提出了革命理论,对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有重要作用。
第三篇: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感
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前途及性质的政治著作。这本书的精髓在于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对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英雄的誓言激励了我们这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福青年,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细细品读毛泽东的这本著作,不由使我们这一代人浮想联翩,为之感叹!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深入的认识、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令我深感敬佩,也折服于他对中国革命如此透彻的认识和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因为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前仆后继,一代代的传下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首次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观点,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为什么中国现阶段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由中国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毛泽东写道:“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在文章中不仅阐述了中国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指明革命对象、最主要的任务,还指明革命的动力与性质,为那时期党的行动及政策指清了方向。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毛泽东在文章的最后强调“这样的任务是非常光荣的,但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政党,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站在历史高度,体察时代发展脉膊的政党。国家统一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这是我们事业的目标,我们改革开放,国家现代化建设,也是为了这个目标。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这项重任,共产党是全中国唯一的领导核心。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共产党强大的领导与决策能力,而共产党之所以能担当中华复兴的重任,是因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已经渗透在中国共产党的每个角落。
毛泽东能把马克思的东西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审视中国。现今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中还是很需要把握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从这本书中透露出的毛泽东思想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的车轮不停在转动,我们更应该把历史留给我们的伟人的思想精髓铭记在心,不断学习进步,发扬光大,实现民族复兴!
人人都知道革命,那革命是什么呢?革命是无数生命换来的!每一次革命,都将付出大量的生命代价。而付出生命的人,我们称之为烈士。
革命烈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在人民革命斗争、保卫祖国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者的尊称。我们应当尊敬与怀念,他们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而后人也为纪念革命写出了各种书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一本。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章与第二章是毛泽东主持撰写的,而且这两章于1940年春先后在《共产党人》第四期和第五期上发表。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本书原是由毛泽东主持和其他同志参加合作写的一个课本,原计划共写三章。第一章《中国社会》,是由其他同志起草,经过毛泽东修改的。第二章《中国革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
第三章准备写《党的建设》,因担任写作的同志没有完稿而停止。
本书第一章中的第一节便写出了我国的地形与民族特点,如“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他的领土超过了整个欧洲的面积”这一句话,便可让读者的脑海中有一副情景。简单而明了。
本书的革命章节主要在第二章:《中国革命》,它分为七节。分别写出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与前途这几个方面。同样是用较少的文字来点明所诉说的事件的主旨。
而第二章最后一节《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与中国共产党》,则是对文章的总结:整个中国革命是包含着两重任务的,这就是说,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与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而这两重革命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双肩之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之时把他转变到社会主义的革命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为此而奋斗,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有些幼稚的共产党员,以为我们只有现在阶段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没有将来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或者说,现在的革命或土地革命即是社会主义的革命,应该着重指出,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每个共产党员须知,整个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包括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过程才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只有认清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的领导中国革命。
学习论文
----读《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有感
姓名:李洋
时间:2011年4月
第四篇:读《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后感
读《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后感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文献之
一。它运用了阶级分析方法做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分层的规定,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因此,阅读此文,对我而言,需要理解的是它对中国具体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多多少少都受到该文的指导之后所做出的结论,在中国历史知识建构过程中,该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写作背景
为了对文章深刻理解,我首先认识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1939年底,《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以连载形式发表在延安的《共产党人》杂志上。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已经在正面战场数百万中国军队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游击战的共同抵抗之下,彻底失败,战争进入胶着阶段。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尖锐起来。两党力量对比中处于强势的国民党,开动宣传机器,制造舆论,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在国民党这样的宣传攻势下,如何统一共产党的思想,进而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就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等一批革命家,发挥自己宣传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延安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学习活动,举办了延安公学、抗日军政大学等数十所学校,创办了《共产党人》等一批报刊,召开了一个个相关会议,举办了一次次学习班。《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就是针对国民党反共舆论进行反宣传时,为抗日大学编写的一个课本,并且首先刊发在《共产党人》杂志上。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当时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政党。统一认识,是其重要的任务。《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撰写,因而也担当起毛泽东统一中国共产党认识,加强宣传攻势的重要责任。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任务等重大问题。它论证了中国的国情以及在中国当时的国情中进行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目标。这部著作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了中国基本国情,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2、系统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
3、再次论证中国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包括一些资产阶级反动派占据了中心城市,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全面考察了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基本国情,第一次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对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教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事实上回击了国民党的反共言论。这些思想成为《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准备,成为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成为它出版后几乎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的中国大陆历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分析体系。
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毛泽东着重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他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第二章,毛泽东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的革命运动,接着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日本武力侵入中国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勾结日本公开投降或准备投降的一切汉奸和反动派。中国革命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它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一方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另一方面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革命。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而在当时环境的有利条件下,使其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更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适当时候将其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革命任务。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个人感想
以上已大概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出来。总的来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析了各阶级、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和策略,较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对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中国在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我想,这就由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决定。而毛泽东能站在最宏观的位置考虑中国国情,并从分析中国社会着手,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应用了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全面辨证的看问题的方法,以及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清晰地把握住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便是伟人的能力与魅力。
现今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中还是需要把握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不是说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的陈年旧事就没有它存在利用的价值了,历史的车轮不停在转动,如果现在人把优秀的忘记了,反而把腐败的铭记了,那社会就真的倒退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能够科学思考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个人,也一定是个能够科学思考的个人。在大学里玩虚无、玩后现代、玩犬儒主义的结果就是让人彻底丧失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毛泽东何以在一个万马齐喑的社会条件下缔造一个中国?他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也没有留过洋,就这么一个书生为什么能够缔造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从此改变世界格局,改变几十亿人的命运?
读了这篇文章就不难发现,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吃的很透,又能把马克思的东西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一种全新的思维体系将亿万中国人的头脑武装起来。用这种思维体系武装后的中国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就会学会了思考。在那个年代,中国缺钱,缺工业,缺武器,可最不缺的就是人。故而,毛泽东用马克思哲学体系将国人的思想汇聚到一起,就能产生了一股莫大的推力。进而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读《毛泽东选集》之五四运动有感
读《五四运动》有感
《五四运功》是《毛泽东选集》中第二卷的一篇文章,它是毛泽东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毛泽东为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写的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下面我就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我的感悟叙述。前言: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毛泽东选集》的一些情况《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建国后两个版别的《毛泽东选集》,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选集》在建国前即有大量出版。自1944年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编入的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第一版《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出版。1991年7月1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正式出版发行。邓小平同志为新版《毛泽东选集》题写了书名。
我挑选了第二卷的这篇文章进行了阅读,众所周知,五四爱国运动是我国在历史上的一次的有学生领到的,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学生的英勇表现了出来。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
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感悟
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自己读出了三个主题,第一个是一个新的制度新的时代新的体系的出现知识分子的觉悟是必须的,只是分子必须要做好一个觉悟,带领后者,进而又体现了教育的重要;第二个是:革命是社会需要的,不管现实如何有革命才会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不主流的,给我们会事一次警告或者一次经验的积累;第三个是任何人或者组织或者变革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广范围的支持者,这样才能成功。
首先,第一个主题,知识分子,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从古代开始,任何的改革任何的制度都是文官提出来的,譬如商鞅变法、譬如辛亥革命都是现金的知识分子首先有一个思想上的觉悟,继而提出了改革方案,才形成了新的体系,不管是否成功,一个社会的进步都必须依靠思想者的启示,而思想者何来?就是教育了,所以教育还是社会之本,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鲁迅(周树人)、钱玄同(教音韵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这些属于学校教育,它主要是要加会人各种科学知识,各种思想社会人文知识,要教会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而产生自己对事情的见解。而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教育相当重要,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家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塑造一个有思想有素质的高品质的人才,才会对社会,不仅仅是制度思想上的先锋,更是科技,经济,创新上的先锋,对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才会促使我们的进步。只有教育达到了一定高度,那么就不会出现中国是一个加工型的大国之说,就不会出现小悦悦躺在路边却有很多人默然的路过,就不会出现“我爸是李刚”的网络盛行词。无论是道德的思想的还是科学的知识教育总是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第二个主题,革命是社会的需要。在这里,我说的革命不是之社会本质发生大的变革的革命,指的是社会某些领域应该不是的出现“小革命”,不过,也许某一天在世界形势的大趋势下,我们会去适应另一种制度,这个其实谁也说不准,暂且不讨论。对于某个领域内的革命真的很是迫切的需求,一沉不变的话,止步不前,固守陈规跳不出之前四位的束缚,那么永远就无法迈开新的一步。革命有成功就有失败,比如我们的教育制度一直再不停地改革,就是要让教育更适合我们中国的学生。这是一直在变的例子,其他领域也一样,对于房价猛涨,通货膨胀,我们的经济制度可不可以稍微变一变呢?不一定是翻天覆地,或许在某个小步骤改个措施就好呢?世界时变化着的,“改”就是体现这个变化的最好的一个表现方式,有成功就有动力,就说明之前的度确实需要变的,是要呗淘汰的,淘汰了,就说明确实我们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有失败就有经验,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来代替原有的,或者是它任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好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地修改中才出现的,没有改革就不会进步。
第三个主题,任何的人或者事或者组织或者变革,都需要有强有力的后援支持。先暂且不说五四运动那些大主题来说,就拿现在的一种流行文化,选秀节目来说吧。选秀,一方面考验选手的专业功底,另一方面,他还要获得足够多的人气,就是说他的后援团粉丝队伍有多大,越是大的选手,因为各种的原因,更容易被留在舞台上,这是最通俗的一个例子了,这也充分说明了而一个人需要很大的支持者才行。再来说说我们的共产党,之所以共产党能战胜国民党,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学生的工人的大力的支持,有了坚强的后盾,才会有前进的各种动力。昔日,得民心者的天下,如今也是,政策方针真正的利民惠民的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今的领导人,只有获得民心才能更好的调控国家的一切,否则你的政策大家都不去施行,你还能怎么办呢?
所以以上的三个主题就是我读这篇文章后领悟到的主题,每个人读就会有每个人不一样的想法。我以为,教育,改革,支持,就是一个社会完成进步的最原始的最必须的三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