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

时间:2019-05-11 23:3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

第一篇: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

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

中反思

暖意洋洋的冬日,傅xx工作室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送课到xx中学。

回顾本次为期两天的跟岗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行程紧张,收获颇丰。现个人简单总结如下:

一、在听课中学习

本次跟岗活动承担送课任务的是实中的彭美清老师和纪中的李金莹老师。彭美清老师上的是一节心理描写写作指导课,李金莹老师上的是一节作文升格课——《修辞让作文语言亮起来》。这两节课都上得不错,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彭老师那堂心理描写写作指导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节课,彭老师介绍了三种心理描写方法——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烘托。她先由课文例子的赏析入手,归纳三种心理描写方法的特点,然后巧妙地把三种方法融于同一情境中进行写作训练。从学生展示的习作来看,学生应该是很轻松的掌握了这三种写作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具体的情境写作了,这与动笔前彭老师的细致指导有很大关系。从中我领悟到:一节成功、有效的写作指导课,关键在于练笔前的写作指导与学生习作的点评到位,而练笔的情境设计不需要太多,能在同一情境中练好几种方法更好。这将成为我今后写作教学的一个范例。

二、在交流中反思

在xx中学的课后交流,让我大开眼界。大家在写作研讨中谈到写作序列化这个问题时,平中的语文科组长左琼芳老师说,他们学校很重视写作教学,七到九年级不同阶段重点训练哪方面的写作技巧、内容,他们是有详细计划并形成表格发到每个语文老师手里的。一间普通的乡镇中学尚能做到这样,可我们常常是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进行哪方面的指导,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大,缺乏循序渐进的序列化训练,所以收效甚微。我们真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出现少、慢、差等现象。每周一篇小作文,两周一次大作文,我们很多时候只注重学生的练而缺乏仔细的指导与详细到位的评改,且作文训练目标宽泛而随意性较强,因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成效低。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虽然每次作文都有目标,但三年后能达到怎样的具体目标,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该按照怎样的具体方案实施,却少有探讨。

我认为,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重视作文的指导与讲评,开展初中三年序列化写作训练。序列化作文就是依托“单元情景话题”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勾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进行有步骤、有目的、有坡度的写作训练。

七年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真情流露无错字,叙述扣题层次清”。第一学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学会仿写借鉴。从学校、自然、社会生活中观察体味,综合自己的感受加工成文,主要借鉴范文仿写。要求能写出内容真实、主题突出的记叙文,力求文中不出现常见错别字和病句,最少写满500字。第二学期:继续观察生活进行仿写训练。要求内容真实,学会筛选写作材料,对内容的安排有条理,详略得当,段与段之间能紧密地衔接。不少于500字。

八年级:言之有情,言之有文。“典型材料为我用,生动形象表真情”。第一学期:主要在上一学年基础上巩固提高。要求学会选取典型材料为我所用,能包含感情,学会通过适当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写作目的和主题。最少写满600字。第二学期:在言之有情的基础上,要有文采。文采不一定就是词藻华丽,而在于精当的遣词造句,丰富细致的描写,本学期重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的描写。最少写满600字。

九年级:言之有理,言之有度。“旁征博引内容丰,以古鉴今理论清”。第一学期:继续巩固记叙文的写作,同时增加议论文。在写作中要求合乎道理,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要求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不说偏激和反动的话。能旁征博引,能以古鉴今,联系实际,反映时事热点或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能适当拔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不少于600字。第二学期:主要结合中考作文考题练习写作,继续巩固提高。多推荐优秀的范文,重在限时写作,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希望傅xx工作室能引领我们开展初中三年序列化写作训练,希望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能形成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在体验中学习(跟岗学习心得)

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

----2015年9月跟岗学习心得

2015年的9月24--25日,我非常荣幸地来到武汉市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和华中师大附属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天的跟岗学习。

走进两所幼儿园,我都被他们的幼儿园文化深深吸引,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走廊上的作品展示,随处可见的户外活动材料等,墙壁文化都感觉很丰富。班级中的小环境,区域材料、家长园地等以及幼儿的作品都各有特。教师们充分利用活动室里的每个角落,合理安排,布置温馨舒适。而他们的户外活动健康、向上、张扬个性,让幼儿得到了很好的体能训练。

在跟岗学习中,我听到了更多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太多花哨。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非常有利于儿童各种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善于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幼儿,始终笑眯眯的。她们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同事之间的温馨、友好的氛围不但感染着幼儿,也深深地感动着我,让人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是件很快乐的事,也教会我应如何与人合作、相处,让自己、别人都快乐。

“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是我这次跟岗学习以来最大的体会和感悟,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给幼儿营造一个快乐、温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第三篇:在学习中反思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温州市“领雁工程”小学校长班研修过程体会 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学 叶信群 这次我有幸参加温州市“领雁工程”骨干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在接近两个月的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使我掌握了不少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通过实践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农村学校和城市名校的差距,认清了努力方向;通过学员们的思维碰撞,使我更加明白自己与真正意义上校长在能力和经验上的偏差。应该说,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现就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同伴互助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校长,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校长稳定而愉快的情绪能使教师对校长有信任感、安全感;校长只有具备宽容和豁达大度的胸怀,才能把学校管理的权力模式从命令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的模式,即民主与协作模式,从而吸引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校长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具有坚强意志的校长,在困难面前,能坚韧不拔,义无反顾,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这样,校长就能以自己的行动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教育改革中能与校长同心同德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群众的心理影响是深刻的,它是一种无形的令人内心敬佩和信赖的权威。这种权威一旦形成,它将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完成共同目标而奋发工作的强大动力,是校长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2、能攻心者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既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也是校长工作的核心思想。攻心,首先校长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校长,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属下发生冲突,非但不能收到应有效果,往往自取其辱,在属下中威信顿减。校长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要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不足,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不能做的事情,不去勉强做。对自己失误或做错的地方,要勇于承认,而不是遮遮掩掩,或千方百计寻找理由。校长对于形势要有清楚的判断,特别是在属下情绪激烈的时候,不妨退一步,避其锋芒,而不是强行压制。平时,校长也要善于听取他人尤其是教师们的意见,要学会反思;对于冲突和矛盾,校长要有承担百分之百责任的勇气;加强与教师沟通,有的可能是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的是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的是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的是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的是无意犯错。如果校长能沉下心来,审时度势,对症下药,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3、“狮领导的羊群可以战胜羊领导的狮群” 成功的校长就如领导羊群的狮子,要求校长必须要有一定的感召力。如何提高校长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呢?首先要搞好班子团结,创建和谐的领导集体,要尊重班子成员,肯定他人的成绩。让责任与权利统一,在分工上分,在目标上合,形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集体;其次校长应凡事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一言一行,都应做老师们的楷模,学校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校长都要做有心人,校长要自我承诺,羸得尊重,对他人承诺,羸得尊重,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对自己的每一言行,都应三思而后行,一旦承诺,则应有结果,也就是要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拥护,提高领导力,第三,作为校长要处事果敢,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校长是学校行为的管理者,大小事要有校长做出决断,关健时候,广大教职工都在看着校长,校长这时就要有敏锐的分析、观察、判断能力,正确地做出决择,也就是我们说的敏锐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力量,树立自己的威信,提高领导力。

4、“万物育德,人以德胜”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作为校长我们要在办学目标中突出德育首位,在常规教育中彰显德育功能,在阵地建设中搭建德育平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德育渗透,.在校本开发中挖掘德育潜力,在主题活动中深化德育内涵,在家校互动中拓展德育渠道,在师德建设中发挥德育实效,在课题研究中创新德育思路……。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德立校,兴校之本。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树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的理念。在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和形式上,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性、生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创设德育情景,强调自我教育,提倡欣赏鼓励性德育评价,注重家长、社会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变“制约性德育”为“主体性德育”。实现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实现德育最优化的目的。

5、你在这,我在这,缘分啊;我工作,你支持,谢谢噢!首先感谢市教育局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让几十位原来素不相识的校长聚集在缘份的天空下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彼此增进了友谊。我想彼此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并不会随着培训的结束而消失,而会日益增进,并在以后工作生活中加强联系,相互扶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一位校长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长成功的推进器,产生亲和力,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形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共同成长;增进友情,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并能共同克服困难和挫折;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扩大信息交流的通道,互通有无。两个月的培训学习,对我心灵产生触动的东西还有很多,像段新明教授的“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转型”、彭来桂硕士的“现代校长的教育智慧”、孙有福老师的“学校规范化管理与发展”、黄瑞华校长的“知不足,然后勇”、周平珊院长的“现代学校建设的思考”、潘春波校长的“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思考”等等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努力达到在开班典礼上,市教育教研院院长周平珊希望的“培训学员们要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集中精力,严守纪律,虔诚学习”,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讨论、认真实践,真正学有所获。总之,在两个月的校长培训学习中,对于刚刚担任副校长的我汲取知识的渴望度极高,也拓宽了视野,认识到了要办好教育,“心态”是前提,“团队”是基础、“德育”是根本,“学习”是源泉。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不论是对于我个人的提高还是将来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在学习中反思

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学习新大纲心得体会

王凤兰

近日,我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第五篇: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元江听课评课稿(初稿)

尊敬的各位选手、市教科所的白老师、元江三中的杨校长及各位领导、教师;来至各县区各兄弟学校的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首先,让我代表通海县教育局教科所,感谢市教科所的白老师,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感谢元江三中的各位领导、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来至八县一区的各位优秀选手,各显其能,教学相长。最会,让我代表5位“高效课堂”的评委,对所有的参赛者表示祝贺和敬意。祝贺是因为:你们在大赛过程中表现很好,让大家看到了你们的实力;敬意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把自己的课拿出来让大家品评,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进步的表现。无论几等奖,最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输赢,人人目光高远,心态平和,比赛时都能呈现自己的最佳状态。

下边,我就本次“高效课堂”教学竞赛的作课,做一点发言。我发言的题目叫《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诚心做一件事是我们评课的态度,但评课也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今天的点评不是结论,若能引起大家对课堂的思索和进一步的评价,那么评课就有了超出评课这种形式本身的价值了。相信参赛选手们也是同样的心态,教学比赛不是为了规定上课的模式,而是探寻更好的教学方向。我们要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唯一性;是讨论,而不是结论;是众多的起点,而不是极点;是继续环绕前行的巨大空间,而不是到此止步的标准答案。

一、本次大赛选材

此次比赛,共十节课,涉及七、八、九三个年级的不同章节,不同类别。相比以往,选材上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广泛。

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篇幅短小,内涵丰富。是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开篇第一课,较能考察授课老师的解读文本、玩味文字、挖掘文章内涵、驾驭课堂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难能可贵的是,该课在历次教学大赛中很少触及,教师的选材,让大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明治维新》内容庞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历史教师对明治维新这个知识点的选折,是公认的难点难以突破、重点难以把握。难度大,入手点难找,宏观上把握比较难。要想把本课讲好,是要别出心裁的。

3.《文学、史学与宗教》这课的选材是对古代文化、宗教、史学的介绍,板块很多,又只能做简单介绍,要作到深入、引人入胜是很不容易的。

4.《红军长征》历次比赛的经典课,让学生认识红军长征精神,以及红军长征精神又怎样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显得有难度。

5.《商鞅变法》也是历次比赛的经典课。创新、改变,以及对当下社会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崛起和秦的统一有鼎定的作用,现在刚刚召开十八大三中全会,举国上下行行业业深入改革。该课的讲授,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6.《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在处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上,好多教师难以把握度,包括“大一统”问题、“推恩令”问题,还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7.《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中国历史从鸦片战争开始,步入世界急剧变化的漩涡,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本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综上可见,所有科目的选材都是难度大,容量也大,很考验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显得简约、教学板块简洁,毫不臃肿,因而,都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8.《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讲清楚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五四运动的由来,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教师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本课中的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当代教育里的最好的德育教育。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今天执政党的诞生,意义非凡。

9.《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作为世界历史里边的重要章节,尤其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格局的形成,以及影响都有很强的知识性普及作用。尽管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战争离我们已经有好些年了,但是,当下的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局部争端,贫富分化拉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些现象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10.《全面内战的爆发》重点要讲解国共重庆谈判后,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性抉择。为什么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最终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会得以印证。本节课,要学生学到什么?都很考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本次大赛的特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本届“高效课堂”历史教学大赛呈现出来的总体特征。

真实:每一位参赛教师,力图做到最好。无论是情景假设、小品编排、影视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的运用,每一位参赛教师精益求精。

朴实:真正的好课一般应是朴实而真诚的。本次大赛的选手,有从教20多年的高级教师,有初出茅庐的特岗教师,有去年就参加了历史大赛,今年仍然来再铸辉煌的优秀教师,也有音乐专业改行来教历史,充分发挥音乐专业优势,服务历史课堂教学的年轻教师。同场竞技,教学相长,朴实而感人。

扎实:每一位选手,代表了每一个县区的水平,在来比赛之前都在本县区进行了初赛,相关的学校、教研组、教科所都对每一堂参赛课精雕细琢。

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它那繁茂的绿叶,一堂课最能焕发其灵性的是它生动的细节。下面我就本次“高效课堂”课赛中令人记忆犹新的几处细节作出评价。1.优化课堂结构,创造高效学习空间。①巧设课堂导入,创造最佳学习氛围。

良好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吸引进入了兴趣的大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像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开启思维的大门,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往往熔铸了老师们的智慧,体现了老师们的素养。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作出巧妙地铺垫,为整堂课的教学建桥铺路,蓄势兴波。《明治维新》、《红军长征》两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②运用基础作抓手,“抓出”文本的精魂要义。

中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领会、把握和吸收必须通过最基础的语言、概念、基本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来实现。那种撇开基本的东西,滔滔不绝的分析方法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像演员一样过多地从声、色、形态上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不符合基础教学的认知规律。本次大赛的老师们因为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既能驾驭教材,也能驾驭课堂,还能驾驭学生。妙趣特色,重点难点,成竹在胸。《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这一点的发挥可谓淋漓尽致。

2.注重基础,形成素养。

①设问由浅入深,善于追问,举重若轻。

这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态度。使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教学内容,去叩问伟大文学家屈原、“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灿若星河的宗教文化、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因为是借班上课,不清楚学生的学情,所以首先设置较浅的问题,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然后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追问,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同学就比较顺利地开始自己的思考学习,老师也很顺利地了解了授课班级的情况;而且,好的追问也是培养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这样的追问,使学生的回答渐渐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含量,是历史科课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巧。《文学、史学与宗教》一课丝丝入扣、循循善诱。

②参赛课关注历史学科基础,回归教育之本。

如:《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历史课教师引导对我们家乡云南元谋人的初步认识,紧接着认识北京人,山顶洞人。老师都抓住基础知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对这学零碎的知识点的把握,由会——会,由认识——提高的过程。

可见,老师们深知教学中“量体裁衣”的准则。

青年教师们不仅能够对基础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可贵的是把基础视为抓手。曾经在很多其他历史科比赛课上,基本的东西被丢失,而迷信花花绿绿的千技百法,花花稍稍中,我们无奈地看到整体内容被“碎尸万段”,教学却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徘徊不前,创意因缺少厚重,只能是表演,热闹过后,知识因不牢固被淡忘。

历史科的所有课程肩负着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其实,事实证明,只有基础抓好了,才能真正谈得上素质教育,基础抓牢了,才能形成素养,而无论是文字素养、思想素养还是哲学素养,都能使人文质彬彬,气质优雅、精神高贵。当然也有利于学好其它科目。本次大赛的各科老师都能注重基础,还能抓牢基础,令人欣慰。

③本次大赛比较明确地在追求课堂的较高境界——和谐。课堂内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相关背景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顺其自然;应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

人与人的和谐:无障碍的心灵沟通,才能形成全过程的互动探究,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

应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

教师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具体职能是“示范学习”、“组织学习”、“鼓励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维护,我们感觉到,教师的关注点不仅在于是否教了某项具体的知识,而是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学会了,是否会学了。而教师是文本的先学着,在亲自经历之后,以过来人的角度引导学习,诚恳相待,真诚对学生的发问,机智处理未预设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整合成为有序、有机的课堂资源,实在地纳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做到以教学设计为纲,但又不被教学设计困住手脚,灵活地关注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合适的应变。《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做到了这一点。

④重视学生自学质疑,老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有自己学习的机会,更有指导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思考、玩味、体验,并由此发现问题。

当然,老师也注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而且很多老提出的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课,有利于其他参赛教师借鉴。

⑤重视通过有效的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很多课上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学生也在亲自的参与中得到了运用知识的机会。《商鞅变法》中小品的运用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教学情境体验。

3.课堂基本形成“活动——体验——感悟”的思路

①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课堂活动者在每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参与活动,亲历课堂过程。没有亲历就没有体验,这种体验别人无法替代。如心理课上的“椅子的强度”和“闭上眼睛看未来”的活动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是一个思维活动,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思维的体验。而且体验者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景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学生的素养,正是在这种深刻的体验中形成。

②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是需要的,不管是作为学习情境,还是一种教学方式,独立学习都有它的功能和效果。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思考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但独立学习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是概念的,而不是实践的;是理解,而不是体验。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提倡的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这样,有交流,(包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参与,有对话,人格权利、学生自己的思想得到尊重;有体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③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历史科的科目接受性学习的成分比理科要多,更强,但也有一些探究的成分,而且意义重大。以上所讲的在“活动——体验——感悟”中的学习就是主要属于探究性学习,这种接受性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4.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什么能够形成学生的素养,教育教学的内容就应该是什么。这种表述是比较先进的,给中学老师流下了一定的空间,去自己寻找一些教学的资源,政治,地理课的参赛教师就较充分地利用了这仪空间,寻找当地的资源,甚至是来自学生,来自课堂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这种做法,既有针对性,又能把教学资源合理化。

5.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次大赛让我们看到的课堂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低。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6.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青年教师在这点上体现得较充分,青年教师本来就活泼,有亲和力,而且个性鲜明。或深情,或明快,或深邃,或幽默……融入课堂,相信渐渐能作到挥洒自如。

三、提高的空间

我们虽有许多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又不可以满足于现有的,不可忽视现代的、外来的教育教学的新知新论补充和发展。

1.课堂时间安排

有意识计算课堂环节的时间安排。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注意分配双方活动时间的比赛课,给予学生充分的,合理的学习时间,活动时间,和消化时间的课,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要注意优差生的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同的班级优差生的比例不一样,所以分配倾向也不一样。不能用优秀学生的反映盖住全班整体的学习情况;计算非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不能浪费时间。《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提前2分钟结束课程,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延时了3分钟。

2.重点的突破

重点内容的训练需要有数量,有层次,有质量的保证,才能得到突破。理解到位,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强化指导,为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提高,而且,作课教师在这一课的讲述上:把“推恩令”等同一简单的切蛋糕,这是不妥当的。“分权其下,集权其上”的封建专制体制不能粗浅的表述。“皇帝”称谓在秦始皇后,而不是西周时候就盛行。

3.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课堂是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的空间,班级不同,教师的个性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进行教学规律的探索,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之后,就可以注重总结适合教师自己以及班级特征的教学方法。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善于总结,能让自己提高很快。《文学、史学与宗教》中有到如来佛主处取经、汉武帝把司马迁变成太监等讲解,这让人不免产生有戏说历史和对历史知识把握有偏差的欠缺。还有,《鸦片战争》一课明确提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观点,对此观点的内涵的丰富与延伸应该好好辨析。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个体,处在弱势地位,“落后就要挨打”应该给予自己更多的激励和自勉,但在当今国际大形势下,文化、经济、军事落后的国家以及作为个体的学生体育、考试、综合评价要是“落后”,那么就要“打”他么?值得商榷。多媒体教学设施应该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而不是反过来,《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在出现多媒体不能正常演示的情况下,教师不是弃而不用,而是积极寻找外援,导致出现慌乱,部分教学过程缺失,学生及部分听课教师略显尴尬。

曾国藩有这样的感受:“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这句话原本是指: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不通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而静静的思索,反复的思考,让人获得回味无穷的美感。细细想来,上课的也是这样,善于和同行交流,大方的讲出自己的感受才能慢慢明白自己的风格,并能加以完善;不断思索,才能在课堂中找到乐趣,乐在其中,进而达到发展教师自己的个性,日渐形成教师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最后,我想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我们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谢谢大家!

下载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跟岗学习总结:在听课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跟岗学习听课反思范文合集

    跟岗学习听课反思 闵巍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在交流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精选5篇)

    在交流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安庆一中数学组赴野寨中学举行教研活动 10月26日上午6:20分,安庆一中数学组一起乘车出发,赴野寨中学参加数学教研活动.上午8:00到达野寨中学,......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

    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读《教育的艺术》后感 今年寒假,我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拜读了《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一书。这本书的主编是刘守旗、丁勇......

    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泰安市实验学校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总结汇报 编者前言:一次对杜郎口中学的考察学习,引发了我校教师不同观点的碰撞,这种“碰撞”恰恰是当前“应试......

    在反思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老师创新思维能力。9月21日下午,淳化县教育局特邀西安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图......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陈金皊 在听取专家讲座中收获颇丰:眼界开阔了,观念更新了,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关注教育细节。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

    在学习中不断反思

    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迅速成长 ——“硚口区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班”总结今年6月3日星期五上午9点,民办幼儿园园长、教研负责人、骨干教师集中于硚口区教育局附三楼报告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