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山广电报有感

时间:2019-05-11 23: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唐山广电报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唐山广电报有感》。

第一篇:读唐山广电报有感

读唐山广电报有感

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唐山广播电视报》立足于传统媒体的突破与发展,坚持“多点突破、整体运营”的思路,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自我超越,积极面向市场,拓展产业空间,打造产业优势,构建新的事业发展平台,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报为主、多元经营、彰显品牌、卓越发展”的地方广播电视报经营发展的路子。

把握媒体竞争规律,打造核心竞争力

报纸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以来,《唐山广播电视报》一直站在市场的前沿,从竞争与发展的角度创新经营。

坚持“内容为王”战略,按照“读者即市场”的媒体运营理念,从读者市场定位出发,以“本土化、特色化、独家性”为标准,突出“好看、耐看、实用、时尚”的特点,将新闻报道、荧屏信息、生活资讯、时尚解读等融为一体,在受众细分的基础上,发挥了舆论宣传、引导消费、满足读者多种需求的作用,形成了电视周报独有的内容吸附力,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广播电视报读者。特别是他们精心开辟的“时尚唐山”内容版块,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进行策划,突出了创建幸福之都的时尚特色,深受读者欢迎。《唐山广播电视报》围绕市场引入的“两头稿件”,真正实现了商家、采编、广告、读者等多方互动; 开辟的“电子警察”专版,与市交通文艺广播形成双向互动。这些拓新举措既丰富了版面内容,又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随着媒体的深入发展,发行工作日益成为决定报纸生死存亡的关键。《唐山广播电视报》坚持 “发行为先”战略,狠抓队伍建设和渠道完善两个关键环节,紧紧把握销售终端的多元化和征订模式的多样性,通过建立多个发行点、购臵专用发行车、拓展城乡接合地带和外县发行市场、发展超市、商店、专营店等多种零售渠道的措施,有效地强化零售优势和扩大入户营销,期发行量稳定在25万份,成为唐山地区发行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阅读周期最长、传播声屏信息最丰富的唯一一份生活服务类周报,在唐山各类媒体中保持强势地位。同时,《唐山广播电视报》还着眼于从发行网络向配送网络的转型,从报刊投递队伍向销售队伍转变,把发行网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发行产业拓展,实现发行部门由耗利部门向创利部门的转型。

《唐山广播电视报》在经营方面,坚持走精细化、特色化之路,去年以来,相继推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制”、“主任部门经营制”、“行业工作室制”、媒体广告发布动态跟踪分析等措施。通过专业化分工深挖了房地产、汽车、家居、电器等行业的广告,逐渐削弱对医疗、药品等高危广告的依赖程度。同时加大了外埠广告的招商和公关力度,先后开发了秦皇岛、天津、青岛、大连、沈阳等地的房地产市场,开发了北京的旅游和高端消费品市场。此外,还积极开辟新专栏,培育新市场,确保分类广告的持续增长;加大弱势及新兴行业的市场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五年来,《唐山广播电视报》年广告创收一直稳定在4000万元左右,2008年广告创收再创新高,实现了将近4300万元的创收,报社整体经营创收达5000多万元,均为历年最高,增幅显著。依托主报发展产业,锻造媒体经营链 目前,《唐山广播电视报》已经形成了以主报为依托的“一报一刊两网两中心”的媒体产业经营链,即一张主报,一份好地方专刊(外县版),一个产业化发行网络,一个报社网站,一个客户服务中心,一个印务发展中心。这些实体均引入了现代经营理念,直接面向市场,既有单点突破和发展的独立性,又有整合营销、一体化运营的整体性,构建了传统媒体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性平台。

好地方专刊于2009年初创办试刊,面向唐山地区各县级城市,由广告公关部直接负责版面编排、广告招商、市场开发等整体运营工作,其发行既利用主报渠道拓展市场,又另辟蹊径建立更适宜市场开发的发行网络。现已在遵化、唐海、迁安、迁西四个县市发行运营,并且实行精准投递,每期均投放到各镇、村领导干部和各大县级企业负责人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和广大读者、商家的一致欢迎和肯定。

彰显品牌卓越发展,推进传统媒体战略转型

在品牌化进程中,《唐山广播电视报》在内容上坚持“内容为王塑品牌”、发行上坚持”发行为先拓品牌”、广告上坚持“精耕细作树品牌”、印刷上坚持“开发市场强品牌”的思路,积极推进品牌战略。注重从一篇文章、一幅图片、一个栏目做起,深加工,细雕琢,做成深受读者喜爱的品牌。诸如帮帮热线、心理咨询以及心理专家在线咨询的客服热线等等。进而在各个业务过程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发起参与中都要做出唐山广电报人的特色和贡献。注重打造《唐山广播电视报》的社会公信力,提升社会责任形象,比如与团市委合作开辟了“老区爱心直通车”栏目,每期刊发六名需要社会力量助学的贫困学生,并且报社两级班子代表与首批贫困生结成了互助对子。

有几下几点体会: 传统编辑战略的三个误区

传统的电视报在编辑战略上存在三个误区。首先,“拼盘大杂烩”。报纸上什么内容都有,大而全的结果是在编采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平均用力,没有自己叫得响的特色版面,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这种传统的粗加工或不加工的作法,让自己在媒体市场上失去了话语权和权威感。在广播电视的服务节目用“一步一动”的方式在细致上做文章的时候,广电报人却仍在迷恋信息的堆砌,不去下功夫解剖当地百姓的生活,自己把自己边缘化到百姓生活之外了。

其次,“别人抢了自己的奶酪”。都市报对城市广电报是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两者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根本不是都市报抢了自己的“饭碗”,而是自己没有找到与都市报的“差异”。就同一个城市而言,不是同城都市报就是同省都市报,总有几家在覆盖。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没有不被染指的“势力范围”,只有自己不同于人的特色。市场是个客观存在,媒体的强弱取决于你在做什么,做得如何。

再次,“总是一副老面孔”。表现在对待节目预告和电视剧等常规内容的处理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编辑方式不变,缺少创新思维和实践;对每期内容的整体把握重点不突出,缺少令读者“醍醐灌顶”的选题策划和运作,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读者换一个视角看生活看社会的编辑战略形同虚设。在具体编采工作中,“摘编”的成分多,“加工”、“改造”的少;“原文照搬”的多,“接地气”的特色版面少,读者在一些版面中很难看到编辑记者的身影,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

以精品化策略闯出路

特色决定一切,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才是媒体品牌的核心价值,报纸的精品化改造必定也是由众多的特色版面和独到的策划为支撑的。

周刊思维前提是策划

周报除了外形和报纸一样之外,在很多方面具有杂志的特点。追求这种风格主要是为了投目标读者所好,力求符合其阅读习惯,让他们在找到有用信息的同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提供的都是“生活方式”化的资讯和服务,引导消费和提供消遣。这就要求周报一要通过细分寻求媒体差异,二要贴近生活加强服务。而这其中首要的是系统策划意识,这又分两个层次。首先,理念策划——“做什么”。具体表现为建立自己的办刊风格,树立自己的特色。编辑在不背离宗旨的前提下,广泛涉猎,积极创新,树立精品意识,树立特色意识。其次,选题策划——“怎么做”。“你无我有,你变我新,你新我高”,以新的视角、新的发现、新的观点吸引读者。

“策划者生存”,从报刊的整体思路来讲,就是每期都有一根隐约的主线贯通,“主线”多了就形成定位。对每期主打的具体选题而言,就是策划的专题跟目标受众的关联是什么?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与我、我的事业和亲朋有什么关系?这是读者读完文章或未读之前考虑的。“策划之妙,存乎一心”,一个中心——面向读者、服务至上,两个基本点——可阅读的、精品的,生活的、人文的。唯有如此,才会在本地周刊市场还不发达的城市演绎“倾城纸恋”。

找准和细化自己的特色

《唐山广播电视报》读者调查显示,读者对广播电视报需求要素的排序,前三位依次为新闻性强、娱乐性强、生活服务性强。基于此,追求“新潮、耐看、实用”就是一般广电报应有的策略,“新潮”即传递最新的休闲观念和生活方式,理念创新,符合受众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愿望;“耐看”即文字轻松、可读、感性、真实,图片注重欣赏性和动感性,美术设计大气、简洁;“实用”即资讯丰富、具体、实用,体贴入微,可操作性强,为目标读者的休闲生活度身定制。对传统的节目预告、生活信息进行精编,改变以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让其更可读、服务性更强;对一些生活话题,要习惯打上地域色彩。让生活类服务内容体现“我这一个”,让节目预告鲜活起来,应该是广播电视报策略调整的基础。

精品是为我所用的过程

文摘类报刊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其原因是它们的社会热点专题策划针对性强,信息整合度高,特色浓厚,离群众生活近。由此得到的启发是,以广电报现有的出版周期和人力资源,在编辑思路上所采取的策略应该是:达不到独家性时也要有独特性(内容上、形式上),达不到原创性时也要有再创性,达不到首发效应时也要有后发效应。

精品是个“为我所用”的过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更是周报精品化的必由之路。对新闻用独特的方式进行再造是城市广播电视报内容编辑的重要一极。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新闻传播渠道的充分发展和新闻资源的丰富宣告媒体“独家新闻”时代结束。对周报来讲,受众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如何获得新闻,而是要看媒体如何解读新闻、如何认识和评论新闻。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挖掘新闻表象背后的社会“本质”,就成了目前新闻媒体吸引读者的有效方式。

“为我所用”是否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还要看编辑记者“钻”的功夫,是否把读者想知而未知的内容提供出来,没有目的、拿大家都知道的素材糊弄读者是对报纸版面和读者阅读时间的浪费。

着力打造品牌影响力

没有人怀疑媒体竞争已进入品牌时代。作为城市周报,时下更加强调以引导时尚、服务城市生活的社会功能吸引一定阶层的城市消费群体,影响他们的现实和精神生活。因此,广播电视报在品牌建设上应该有一个分层次推进的目标。首先,要进一步抓报纸的整体质量,将品牌意识实际体现到每一期报纸、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报道、每一幅照片中去,力求形成更多的单一品牌,以此构成整体的媒体品牌。其次,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参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种理财、健康等特刊的运作做好品牌延伸,积极提升媒体的社会形象。同时,采取各种外联措施,实现“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再到“渠道为王”的转变,占领有力的发行渠道,影响目标读者。在平面媒体市场转化的当下,城市广播电视报大有可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天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广播电视报的品牌塑造之路与日报、都市报不同。广电报应完成从产品到品牌、从新闻纸到实用纸、从服务生活到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此塑造具有差异性的品牌价值,建立目标读者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从而强化报纸在目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稳定和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二篇:读《唐山大地震》有感600字

读《唐山大地震》有感600字

韩觐倬

读完后,放下书,感想很多,也曾被触动。

读前半部分时,我就已经被震撼到了。我思索着:这无人性的大地震,夺去了24万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的牙牙学语,有的年轻气盛,有的新婚不久,太可惜!但是你可曾想过那16万的重伤员,以及从死里逃生的数十万人们的感受呢?他们被拆散了家庭,震后不仅要在精神上痛苦很久,还要如书中所说,饱受饥饿、干渴甚至疾病的折磨。而那骨肉分离的痛楚,是会影响一辈子的。不可能忘记!不能抹去!太残忍!这些一生都沉浸在巨大阴影中的人,你想过吗?人们常说,经历过大地震的人,都没了魄……

那么,到底是那些存活下来的人幸运,还是那些死去的人幸运呢?

另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我们的解放军人们到前线救灾的场景。我记得当时第一支取的队伍根本没有带上重型机械,甚至铁锹也没几支。他们是用手!用手死扒的啊!我不能想象他们这样日夜不停的救灾工作,更不能想象用那双满是鲜血,指甲都没了的手去扒开那些碎石块,搬开那些钢筋和水泥!十指连心,钻心的痛啊!他们痛,可是已经麻木了!

因为这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不可推脱的职责,永远记住,你们是军人!

读到第七章,说实话,真心酸!地震研究所的人们跟了唐山十年啊!其中的努力与艰难的故事有谁知道?他们也成功过啊!成功拯救了海城百万人的生命不是吗?我不甘心让他们受到如此待遇!如此委屈!如此唾骂!人们很多时候会这样,在受到重大创伤时以种种自己编造的理由姑且自慰。

读完后,感触太多,纸已湿,眼已花。

最后,关于我对于这场地震的看法,我想引用作者在295页中写到的一段话:

在自然科学的浩瀚大海里,我们人类的哥伦布船队和麦哲伦船队才刚刚起航。从起点到终点是极其漫长的,但我们始终能看到那顶昂然前行的风帆。

第三篇:唐山大地震有感

责 任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突然发生7.8级强烈地震,就在那一刹那24万同胞失去了生命„„”。像这样的新闻报道式的文字在我来唐山工作之前就经常在和“地震”这两个可怕的字眼相关的文幅里面看到。今晚我看过冯小刚导演主持拍摄的《唐山大地震》后心潮澎湃,泪水划过脸颊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顿时闪现出两个字——“责任”!

我虽然籍贯不在唐山,但如今也属于唐山人民中的一分子了,出生在唐山,嫁给唐山人,爱着唐山!在电影中我寻找出了七个感动,这七个感动让我学着长大,这七个感动让我学着如何去爱,这七个感动在我心中凝聚出“责任”二字!

第一个感动是元妮和丈夫在冲向回家的路上,没有一丝的疑虑,冒着随时被正在倒塌中的砖瓦毁灭的危险,方登趴在窗口撕心裂肺的叫着“妈—妈”的时候,元妮用着一种无助却又超乎常人勇气的应声“哎,我来列~~”,我的眼泪唰一下就夺眶而出了!这种责任是除了母亲任何人也给不了的吗?!可能是吧!我感动于元妮那基于纯粹的母爱,我感动于元妮那不顾生命的大爱!未来,当我做妈妈的时候,这种责任我是要承担的!我是会承担的!

第二个感动是元妮就要冲进楼里的一刹那,丈夫大强一把拉住她,自己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楼里,倒塌的楼体却无情的把大强压在废墟之下。大强用最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妻子!我的泪水没有休止,我缓缓的靠在我老公的肩膀上,不知道他能否为我而牺牲自己,反而我倒不希望我老公这样大爱无疆,因为我相信他,因为他是唐山人!他具备这样大男人的责任感!第三个感动是那对儿解放军夫妻,为了“地震孤儿”方登能过着和别的孩子一样的生活,毅然决然的没有生养他们自己的孩子,我是第一次从荧屏上看到陈道明老师哭泣,戏份中那父爱如山的意义,使我泪从心涌,他打了“陆毅”那一巴掌,声响很大,我觉得那一巴掌越狠,越能说明他挚爱女儿越深!养母“陈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家里的所有积蓄和一块老上海手表转给了方登,养父养母对养女的这种爱,来自于解放军那无比神圣的责任感!来自于善良的人们那份朴实的爱!

第四个感动是元妮32年以来,每逢清明、节日都给大强和方登烧纸,都念叨咱们家搬家了,家在哪里哪里,怎么怎么走。方达说:“妈你别说了,听着瘆的慌”。方达给元妮妈妈买房子,元妮不搬家怕大强、方登找不到家。元妮拒绝衣服店邻居大哥的追求,孤守过日。周围看电影的同事有说的,有笑的,而我却又一次发自内心的落泪。为元妮对丈夫的忠贞不渝而感动,为元妮对丈夫、女儿的思念而感动!这是夫妻之间应该把自己最忠贞的感情,完美无缺的献给对方的最好印证。也是人与人之间最为珍贵的感情诠释!

第五个感动使我内心五味交杂,方登考上了杭州医学院,认识了在校研究生“杨志”,他们恋爱了,有了两个人爱情的结晶,而“杨志”却争当了负心汉的角色。方凳坚定的留下了孩子,自己带着“点点”悲戚过日。后来嫁给了加拿大一个律师,虽然他比方登大上16岁,但是通过方登的不懈努力,找到了真爱,而且过上了比较丰裕的生活,方登的这种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也巩固了我对自己的自信心,只要相信自己,不丢弃对自己的责任感!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丰富多彩的!

第六个感动是方登在父亲的墓地,向妈妈道歉,连续几声的“妈妈,对不起!”使我泪流满面,心如刀绞。我为方登对母亲那份不变的眷恋,为她们那份不可动摇的母女亲情,为了母女32年后的团聚而感动!因为我父母远在700里外的城市,我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养育了我26年,而我总觉得还没有对他们尽孝一分,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善待身边所有的人,这样才能弥补一下我对于我父母内心中的愧疚之心,从中我体会到的是儿女对于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是现代的年轻人都应该具备的责任!

第七个感动是片中唐山大地震及在汶川大地震中,全国各方各界组织力量援救汶川之举!它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它显示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它显示了人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

这种感动要上升到一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得以升华,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和平、更发展!

第四篇:唐山大地震有感

感恩,因为我们活着

——观影片《唐山大地震》有感

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影片以1976的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细致的描写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人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23秒,短短的时间活生生的人就化为乌有,那种痛苦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泪水背后的缕缕温情。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母女之间的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曾觉着李元妮很悲惨,她背负着两个人的生命——丈夫拿命换她,女儿的生命是她放弃。一个内心负载这么多的人,活得该多累。女儿方登一生都会是悲剧,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

影片上映以来,媒体报道用的最多的词汇是“泪水”;谈起这部影片,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是“感动”。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带给我们的,还是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人的“帮一点”,从一个隐姓埋名的爱心符号,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爱心群体,“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是新唐山人文精神,一种特有的品格和精神!因为他们还活着!深思这些感动,我想这来自于所有中国人心中那根共同的真、善、美的琴弦。

“23秒,32年”,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留下的数字。23秒能失去什么?32年能感悟到什么?感叹地震的震撼之余,感动于人的内心情感。其实地震只是载体,大事件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在浮躁的社会,情感的复杂多变,心灵浮动,没有归属,社会的种种诟病,我们常害怕岁月流逝,却总忘却活着是多么的可喜!很多时候,会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其实,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我们确实应该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毕竟,有生命就有情感。影片用宏大的情感叙述,告诉我们在老天爷面前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惜福,困难和灾难并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人心的泯灭!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延续,无法阻挡,情感被生命承载,生命才如此有意义。

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所以我们不该仅仅感动流泪,因为,活着,路还很远,等待我们去做的更多……

第五篇:广电报-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坚持群众路线,广电报必须把“员工幸福、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打造幸福一流的全市文化骨干企业。

结合实际,确保实效。中央明确提出,这次活动要聚焦“四风”问题。联系实际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必须推进企务公开,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健全联系职工群众制度,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困难和问题。

凝心聚力,推动发展。要推动广电报科学发展,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广大职工紧紧凝聚在一起,推动五大产业发展。根据当下社会需求,调整办报编辑方针,报道新闻、传播和知识,颂扬政风,丰富生活着重打造封面故事,力求可余、可近、可信、可读,成为一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综合性周报。必须扩大发行量力争到2015年全市广播电视报用户翻一番;必须拓展全媒体广告经营和新兴媒体市场,实现广告经营新突破。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业务水平较高,视野宽阔的编辑、记者队伍。

2014.3.29

下载读唐山广电报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唐山广电报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摘要:《唐山大地震》是由冯小刚执导的,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母爱是春风,吹走了孤单与寒冷。母爱是夏天里凉爽的风,吹走了内心的烦躁。母爱是生命中最伟大的爱。 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我一直都很期待这部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这个愿望我也终于得偿所望了。......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汇编)

    观唐山大地震后感 昨天我带着家人,早早的来到电影院,虽然影片还没有开始,我们的心情却很激动。这几天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提前看到很多感人的场面,为此我们一家......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当听说很多人看过《唐山大地震》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郑迪文 2011.3.19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今晚……我哭了…… ——题记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唐山大地震》里面元妮的这句话深深地触......

    观《唐山大地震》后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一场灾难,一段亲情,构成了中国电影史的一座丰碑,《唐山大地震》一部伟大的巨作,记录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天灾,7.8级的震动,24万同胞,在地震中消逝的生命,在残垣断......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永远的余震 -----观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1976年7月27日深夜,在唐山,一场里氏7.8级大地震突如其来,活生生的城市瞬息之间夷为平地。地震发生前,天空一片绯红。片刻,地震发生了,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