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

时间:2019-05-11 23: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

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

你是否常常想起帮助过你的人?你有没有最想感谢的人?你为需要帮助的人做过有益的事吗?这是一名教师对学生问卷调查的部分问题。闻之,为这样的感恩教育叫好的同时,也深感这些问题犹如一记记重锤,叩击心灵,拷问良知。扪心自问,在平淡的日子、封闭的内心、自私的思维里久了,是否很少或根本就不触及这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名公民的参与,人人知荣明耻,个个回馈社会。培养奉献爱心、互相关爱的良好风尚,不仅对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对成年人来说也并非小题大做。每个人都生活在工作互帮、生活互助、情感互动、交往互融的现代社会,无时不在享受别

人的服务和帮助,理应以感激之心面对社会。

古今中外,知恩图报的思想深入人心。感恩在西方的观念里,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中华文明礼仪之邦,更是积淀深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情诗句,“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循循善诱,彰显古人对感恩的崇尚。道理虽然浅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很好。

发生在“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丛飞患病期间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据统计,丛飞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6000多小时,捐助失学儿童、残疾人、孤儿170余人,金额超过300万元。亿万民众为丛飞所感动、所激励、所鼓舞,然而少数直接受益者的表现却令人心寒:一名受助者竟称自己太忙,没时间去看望丛飞;一位受助学生家长关心的却是“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如今丛飞走了,他们永远失去了让

心灵安宁的机会。

虽然这种不和谐音绝非社会主流,但也并非鲜见。有的人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成才,却不思为党工作、为民谋利,甚至违法乱纪,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罪人。有的人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取得一些成绩,却片面强调个人努力和奋斗,甚至把成绩全部归功于自己。有的人长期受到父母亲朋百般关爱,却无动于衷、不存感激,甚至见利忘义、忘恩负义。杨雄在《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那些不自爱、不自敬、不自重者,必然威信扫地,遭人唾弃。

受惠而不思回馈,其危害是多方面的。于个人损害信义,受人帮助而不存感激,其品德和做人标准多有缺失,久之必为人所不齿。于他人伤害爱心,助人者受冷遇,必然失去助人的热情,造成越来越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如此恶性循环。于社会毒害风尚,助长社会冷漠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自私自利之风大行其道。

不知感恩的人,往往缺乏起码的爱心和社会良知。首要表现是过于自私自利,只想到人人为我,却不愿我为人人。受人恩惠时,看到的是自身困境,感到理所当然;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却视而不见,觉得与己无关。此外,还和个人心态相关,总是怀着不足、不平、不满之心的人,感觉天下人皆有负于我,自然不能从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体会他人与社会的关爱。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品德修养,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面对关爱而不存感激,甚至不知“愧”为何物者,即使从不做出格的坏事,也不能算是品德完美。

还应该看到,以感激之心回馈社会,并不仅仅是指受到他人、社会特别关爱和帮助的人,每人都应有感激之心、回馈之举。常听有人怨天尤人、振振有词:得到好处时说“感谢谁呀,应该的”;取得成绩时称“从来就没人真正帮助过

我”;步入成功时宣扬“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等等。对这些人来说,实在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为别人做过什么有益的事?我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再想一想,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人之一生,一路走来,有多少关爱需要铭刻在心,有多少恩惠需要及时回馈?

为人处事,当存感激之心,常思回馈社会。公民个体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是健康的,社会风尚才是美好的。只有“受施慎勿忘”,积极奉献他人,回馈社会,传递爱心,才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一起同频共振。正如龚自珍所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群体出现明显的分化与重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很低,但近些年来,这一系数快速上升。这表明,在转型期,我们一方面要考虑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一方面要考虑让全社会充分共享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现代化进程中妥善解决经济利益共享问题至关重要。实现利益共享可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而利益不能共享则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众所周知,拉丁美洲国家由于没有解决好社会利益共享问题而陷于发展陷阱。事实上,这类情况和问题并非拉丁美洲国家所独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进行“白色革命”,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但由于没有处理好利益共享问题,造成悬殊的贫富分化,严重激化国内矛盾,最后导致巴列维王朝覆亡;印度人民党联盟在执政期间致力于经济改革,搞“计算机革命”,经济持续增长,但广大普通民众并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他们在XX年的大选中对人民党联盟投了反对票,导致人民党联盟黯然下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经济社会转型会引起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和利益矛盾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有刺激和推动作用,但过度的利益分化则会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失衡,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利益鸿沟无法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厦也难以建立在利益严重失衡的基础之上。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利益分化和失衡问题,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与各阶层间的利益均衡,而公正与利益均衡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构建利益共享的和谐社会就需要在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地分配社会经济权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利益共享主要是针对利益过度分化而言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悬殊的利益差距和实现社会和谐,绝不是要搞平均主义。为社会和谐建立坚实的利益共享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增强利益共享的社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形成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达成利益共享的社会共识。各社会阶层在利益共享方面缺乏基本共识,社会就无法实现和谐稳定,因为利益矛盾和冲突有可能导致社会丧失核心价值理念,出现“仇富”心理和“劫富济贫”等不良社会情绪。只有形成和牢固树立“利益共享则共荣,利益独占则俱损”的社会共识,各阶层才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利益共享的和谐社会,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建成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具备坚实根基。

第二,提高化解社会利益冲突的能力。能不能实现利益共享与社会和谐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党和政府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对利益冲突的整合能力,切实反映和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利益整合的前提是不同利益能够畅通无阻地表达出来,这样各类利益矛盾才能及时释放出来,各利益主体才能进行自由博弈和充分妥协,各种利益冲突也才能尽早加以整合和化解。要通过高效能的利益整合,有效调控和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防止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第三,创建有效的利益共享平台。要实现利益共享,必须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密切关注社会公平,淡化和消除各种社会排斥,建立公正、开放、透明的竞争机制,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必须关注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社会救济力度,为弱势群体搭建利益共享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

第四,改革和调整失衡的利益格局。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利益分化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利益共享的根本途径。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推进制度创新,调整发展政策,妥善解决目前突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权益受损、分配不公、行业垄断、权钱交易等发展难题,校正失衡的利益格局,解决利益格局失衡可能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教师二支部常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明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的稳定、和谐社会,尽管在中国真正实现的时候并不多。今天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人民期盼的社会目标是有望实现的。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

第一,从上到下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一个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构造和谐社会环境,是现实需要。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是经过多少年艰苦奋斗才取得的成果。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处于经济起飞的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转型时期,充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凸显。这个阶段各种矛盾处理得好,平安渡过,一个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轨道;如果处理得不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危机,将使社会陷入停滞、徘徊,甚至倒退,多少年缓不过劲来。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情况远比其它国家复杂,如何渡过这个敏感而关键的发展时期,值得全国上下高度警惕,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的是,在认清我们面临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大家要树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的思想,排除一切障碍,渡过这个难关。

第二,全国上下要抓住那些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不放。什么东西影响我国社会和谐?这一点,全国从中央到基层到普通群众,都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有高度共识。问题是要有决心,有办法。腐败,是影响和破坏社会和谐的头号死敌,它的泛滥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激起群众怨恨,加深社会矛盾。要在已取得重大战果的形势下,乘胜前进,在舆论上把腐败搞臭,在制度上建立起反腐的铜墙铁壁,切实把在这个问题上失去的民心收回来。

失业队伍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

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要坚决打击那些通过权力或种种非法手段而暴富的人,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历史上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富裕地区和富裕人群的税收工作力度, 适当“抽肥补瘦”。

当然,还有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也应缓和与消除。如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也应该整顿和加强,司法战线应公正执法,为那些受欺负和受委屈者声张正义。可能影响和破坏我们和谐稳定的外部因素也是存在的,最明显的是“台独”。但只要内部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外部问题并不可怕。缓和和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第一位要承担责任的无疑是政府。一个清正廉洁、实施正确政策、有执政能力的政府,是做到一切的关键。我国政府是举世公认的有权威、强有力的政府之一。只要政府看准问题所在,狠抓不放,坚持不懈,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各部门、各单位、各公司、工厂、学校、社会团体都要把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不和谐问题都产生于具体单位内部。只要全国千千万万各种组织切实把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苗头和隐患都解决在自己内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铲除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土壤。有报道说,一向

信访严重的河南省今年以来从省委、省政府到地市、县各级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帮助解决群众在信访中提出的大量难题,使人民比较气顺满意,全省信访人数大幅渡减少。这说明是否真正关心群众、是否把工作做到基层,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应该把自己置之度外。因为社会是否和谐,与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关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违法乱纪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欺压他人的事不做,而且能善待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还能不和谐?在社会成员中,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全国将近7000万党员,哪个社会细胞里没有党员?哪级权利机构中不是共产党员当政?只要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只要党员把自己管住,在群众中做出好样子,哪个单位和集体能不和谐?

中国历史上长期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给外国列强以可乘之机,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社会也不和谐,人民吃苦头也不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和谐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明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的稳定、和谐社会,尽管在中国真正实现的时候并不多。今天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人民期盼的社会目标是有望实现的。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

第一,从上到下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一个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构造和谐社会环境,是现实需要。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是经过多少年艰苦奋斗才取得的成果。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处于经济起飞的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转型时期,充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凸显。这个阶段各种矛盾处理得好,平安渡过,一个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轨道;如果处理得不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危机,将使社会陷入停滞、徘徊,甚至倒退,多少年缓不过劲来。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情况远比其它国家复杂,如何渡过这个敏感而关键的发展时期,值得全国上下高度警惕,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的是,在认清我们面临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大家要树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的思想,排除一切障碍,渡过这个难关。

第二,全国上下要抓住那些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不放。什么东西影响我国社会和谐?这一点,全国从中央到基层到普通群众,都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有高度共识。问题是要有决心邪旆ā?/p>

腐败,是影响和破坏社会和谐的头号死敌,它的泛滥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激起群众怨恨,加深社会矛盾。要在已取得重大战果的形势下,乘胜前进,在舆论上把腐败搞臭,在制度上建立起反腐的铜墙铁壁,切实把在这个问题上失去的民心收回来。

失业队伍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

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要坚决打击那些通过权力或种种非法手段而暴富的人,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历史上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富裕地区和富裕人群的税收工作力度, 适当“抽肥补瘦”。

当然,还有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也应缓和与消除。如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也应该整顿和加强,司法战线应公正执法,为那些受欺负和受委屈者声张正义。

可能影响和破坏我们和谐稳定的外部因素也是存在的,最明显的是“台独”。但只要内部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外部问题并不可怕。

缓和和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第一位要承担责任的无疑是政府。一个清正廉洁、实施正确政策、有执政能力的政府,是做到一切的关键。我国政府是举世公认的有权威、强有力的政府之一。只要政府看准问题所在,狠抓不放,坚持不懈,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各部门、各单位、各公司、工厂、学校、社会团体都要把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不和谐问题都产生于具体单位内部。只要全国千千万万各种组织切实把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苗头和隐患都解决在自己内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铲除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土壤。有报道说,一向信访严重的河南省今年以来从省委、省政府到地市、县各级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帮助解决群众在信访中提出的大量难题,使人民比较气顺满意,全省信访人数大幅渡减少。这说明是否真正关心群众、是否把工作做到基层,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应该把自己置之度外。因为社会是否和谐,与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关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违法乱纪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欺压他人的事不做,而且能善待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还能不和谐?在社会成员中,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全国将近7000万党员,哪个社会细胞里没有党员?哪级权利机构中不是共产党员当政?只要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执政为民,只要党员把自己管住,在群众中做出好样子,哪个单位和集体能不和谐?

中国历史上长期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给外国列强以可乘之机,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社会也不和谐,人民吃苦头也不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和谐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苏明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群体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与重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很低,但近些年来,这一系数快速上升。这表明,在转型期,我们一方面要考虑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一方面要考虑让全社会共同分享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现代化进程中妥善解决经济利益共享问题至关重要。实现利益共享可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而

利益不能共享则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拉丁美洲国家由于没有解决好社会利益共享问题而陷于发展陷阱。事实上,这类情况和问题并非拉丁美洲国家所独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进行“白色革命”,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但由于没有处理好利益共享问题,造成悬殊的贫富分化,严重激化国内矛盾,最后导致巴列维王朝覆亡;印度人民党联盟在执政期间致力于经济改革,搞“计算机革命”,经济持续增长,但广大普通民众并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他们在2004年的大选中对人民党联盟投了反对票,导致人民党联盟黯然下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经济社会转型会引起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和利益矛盾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有刺激和推动作用,但过度的利益分化则会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失衡,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利益鸿沟无法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厦也难以建立在利益严重失衡的基础之上。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利益分化和失衡问题,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与各阶层间的利益均

衡,而公正与利益均衡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构建利益共享的和谐社会就需要在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地分配社会经济权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利益共享主要是针对利益过度分化而言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悬殊的利益差距和实现社会和谐,绝不是要搞平均主义。为社会和谐建立坚实的利益共享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增强利益共享的社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形成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达成利益共享的社会共识。各社会阶层在利益共享方面缺乏基本共识,社会就无法实现和谐稳定,因为利益矛盾和冲突有可能导致社会丧失核心价值理念,出现“仇富”心理和“劫富济贫”等不良社会情绪。只有形成和牢固树立“利益共享则共荣,利益独占则俱损”的社会共识,各阶层才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利益共享的和谐社会,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建成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具备坚实根基。

第二,提高化解社会利益冲突的能力。能不能实现利益共享与社会和谐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党和政府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对利益冲突的整合能力,切实反映和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利益整合的前提是不同利益能够畅通无阻地表达出来,这样各类利益矛盾才能及时释放

出来,各利益主体才能进行自由博弈和充分妥协,各种利益冲突也才能尽早加以整合和化解。要通过高效能的利益整合,有效调控和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防止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第三,创建有效的利益共享平台。要实现利益共享,必须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密切关注社会公平,淡化和消除各种社会排斥,建立公正、开放、透明的竞争机制,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必须关注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社会救济力度,为弱势群体搭建利益共享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

第四,改革和调整失衡的利益格局。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利益分化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利益共享的根本途径。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推进制度创新,调整发展政策,妥善解决目前突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权益受损、分配不公、行业垄断、权钱交易等发展难题,校正失衡的利益格局,解决利益格局失衡可能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007年10月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方面的相关文件、材料很多,大家下去找时间看一下。今天早上我先作一个学习体......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免费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明年工作的一个重......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 我们从上到下都要清......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二(五篇)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政法工作中就是要提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法为民的能力。在政法工作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加强执法能力、增强执法本领。能......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一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因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

    构建没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胡总书记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三

    精选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三(共2篇)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仅促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而且进一步凸显了国家文化利益的战略地位,各民族国家对文化利益的诉求、争......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5篇模版]

    精选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共2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