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格式

时间:2019-05-11 23:3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格式》。

第一篇: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格式

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

基本内容目录如下:

一、陶艺设计过程记录

二、陶艺成型过程记录

三、陶艺装饰过程记录

四、陶艺成果展示

五、其他

格式要求:

字体大小一致,格式规范、美观,语言通顺。

第二篇:陶艺设计与制作感想

陶艺设计与制作感想

一.对陶艺的理解:

何跃老师工作室的参观真可谓获益匪浅,叹为观止,当时对陶艺的制作完全不知,材料制作方法什么都不理解的时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自己感觉到创作的激情。知道了基本的制作成型方法一种是盘筑另一种是拉坯,还有加上丙烯颜料精彩绘制可让作品更加生辉.二.制作流程与设计理解:

首先,自己要做什么,赋予这个作品怎样的寓意然后用电脑基本绘制雏形,还有要注意雕刻的方法,例如用纸阴湿后对自己设计的图案进行后期的雕刻,工具的选择有利于对细节的装饰等。其次,就是制作的方法,要盘筑应注意的几点一是,对搓条手上力度的把握尽量均匀是为了减少制作过程中出现高度呀层次不齐形状不规整的问题二是,速度的把握,如果太慢泥条就会干掉容易折断不利于对细节的雕刻,三是,泥浆的调制要注意稠度,它相当于胶水的作用因此就要注意涂抹时量的控制,如果太稀就会不容易干,盘筑的时候容易出现塌方的现象,太干不利于涂抹,四是,要在条与条之间划一些痕迹为了黏贴的更好,防止出窑之后作品出现脱节。最后,作品出窑注意轻拿轻放虽然不会出现塌方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易碎等问题。

拉坯,要注意的问题就更多了,首先,陶泥的软硬程度,对后期成品质量很有影响,还有能不能拉坯成型很重。,其次,姿势力度一定要控制,否则就会出现异性无法成型的概念。三是拉坯时还要注意旋转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飞溅,太慢很难拉起。四是注意水的随时泼洒,不泼水就会出现陶泥太干出现断裂,泼多就会出现泥坯流失,很难做出很大的成品。五是,从转台拿下来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力度,以免小细节导致前功尽弃。

三.后期制作与最终体会

出窑后,就是对作品进行彩绘,运用丙烯颜料,很有意思,一点一点绘制出斑斓的彩虹,心情甚是愉悦,成就感特别强。最后,无论是一根一根的盘泥条,还是精心的后期的制作都倾注了自己情感,同时也有种精神寄托在里面,自己的悲伤,快乐,亲情以及想要表达的文化理念都融入了其中,突然前想起第一节课老师说的话,只要倾注了你的精力,最终你就会对他一一不舍,不愿终止,仍在沉欲之中。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在老师那里都学会很多,值得回味一生************

四、下附作品

第三篇:陶艺制作论文

陶艺制作论文

班级:会计ACCA班

姓名:曾星悦

学号:20114621

学院:经管学院

一、作品名称及描述

(一)碗

这是我的第一件陶艺作品,本来打算制作一个陶罐的,但由于技术不佳,做着做着就成了一个碗。个人还是相当满意的,毕竟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接触陶艺,虽然碗边较厚,但形状饱满,表面光滑圆润~~自己很喜欢哦#^o^#

二、制作过程

(一)工具和材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是必不可少。首先要一张陶艺桌。然后还需电动拉胚机、手转拉胚机、修胚工具、泥板制作工具等。至于材料,当然是陶艺制作必备的泥,当然泥不是一般大的泥,而是一种特殊的泥巴,这还是上课时老师告诉我们的。

(二)方法要领

至于方法要领我也不是很了解,毕竟没有接触太多,学习的时间也很有限,但有两点我是知道的。第一,制作陶艺作品前首先要揉好泥;第二,制作期间不能让你过于湿润。

(三)制作过程

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刚开始,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揉了将近十分钟,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别人做拉坯,好像挺简单的。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首先需要把一块泥放在机器中央,放好后开始转机器,用大拇指按住泥的中央,慢慢按出个洞,之后用两只手把泥按成一个

功终于告成了!

三、学习收获和感想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自己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几次太过急躁而导致作品失败了,所以获得了较多经验,即不能过分追求速度。这次选陶艺公选课是在大三时选的,本来想在大二选,但选的人太多了,结果被挤下来了,幸运的是,这次被选上了,而且陶艺制作课也给了我很多快乐和享受,开心极了!和其他同学一起制作陶艺,一起享受这种快乐,也别有风趣!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爱好者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第四篇: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拉坯——旋转的舞蹈

第二次制作课我就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长长圆圆的形状,该往拉坯机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间,可在我砸了两次之后,我发现它就爱往拉坯机边缘上粘,我该怎么砸,唉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让它比较稳固的粘在拉坯机上了。那就开始拉坯吧。那泥巴随着拉坯机转啊转,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约用了半个小时,那泥巴的位置终于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战斗期间,是何其惨烈,泥巴带着我手上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个子不算矮,那围裙穿着和没穿差不多,我的裤子就无处躲闪了,可想而知,我虽是战斗的胜利者,可代价也是惨痛的。总算到中间了,可以拉了吧。刚开始有个小碗的雏形时,我满怀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时吃饭用的碗,可当它又长大了一倍时,就不协调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运动的,结果就在下面转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况下,碗消亡了,变成杂乱无章的泥片了,它是这场战争的见证者,也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进泥桶。接下来

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所以不确定是什么的壁,是因为不确定能做出什么,最后就只能做出什么就叫它什么了。嗯,这次不错,做出了一个很小的坛子。这节课也算是在我的胜利中谢幕了吧。看看双手,真不敢相信这是我的胜利啊,当成拉坯机胜利了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节课,还是拉坯课。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品总是有点歪斜以及厚度控制不好。于是请教了女老师,老师说歪斜主要是我扶正不到位导致的,而厚度呢,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修坯的时候还可以修改,另外要把表层的软泥给完全去除,还要注意不要有气泡。老师还给我演示了一遍,自然老师的作品,我就收入囊中啦。这两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很有几次做的时候都很急,当然结果就是作品失败,完全不成形状。所以,总结出一个经验,除非十分熟练的情况下,还是要一步步、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

修坯——最用的上心的时刻

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都是修坯课。上课之前就听老师说到多数的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损坏的,心里不禁有点惴惴然。从架子上取出自己之前做的产品,一看,都太厚了。桌子上的工具很齐全,不过还是担心自己在打薄时会把作品弄破,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所以特别珍惜这硕果仅存的几件作品。将已经干了的作品进行修坯,也就是刮、修、掏。可能因为太小心了,修了好长时间,发现别人都修了好几件了,自己还在修那一件。于是加快了速度,不想被拒

就这样发生了,我的作品的底部被修穿了,得不偿失。一旁的同学打趣道:“就叫一米阳光好了.”又觉得欣欣然,艺术嘛,终究讲究一些特殊的意义的。

上釉——华丽的收尾

感触:

在课堂上经常听老师说道很多中国古代的陶艺制造方法现在已经失传了,很多的制造工艺现在看来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每当听到这这些时,我的心里是半喜半忧。一半为中国有这么高超的陶瓷工艺而自豪骄傲。另外不经又为现在的陶艺失传而觉得失落。陶艺

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它曾经的辉煌成就另外国人一提到陶瓷就会想到中国,可以说,陶瓷已经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但是现在国人对陶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是这次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陶瓷的,我想像我这样的应该不在少数,或者有的还没接触过。而在国外,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对陶艺的重视程度,应该从小孩就开始抓起,向公众提供更多接触学习陶艺的机会,不然我们的陶瓷艺术真的会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的建议:

陶艺欣赏课:内容丰富精彩,将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出来,从起源到现代发展状况都有涉及。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各个时期的名品。使我这个之前对中国陶艺基本一窍不通的也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炫耀了。老师讲课风趣,从老师口中时不时蹦出另全班爆笑的话语。采用ppt与视频共同教学,使得课堂不在变得富有活力。陶艺制作课:老师亲自教授制作技巧及细节。使得我们这些对制作基本上从零开始的也能够很快上手。另外制作时放上音乐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觉得这样的课堂轻松愉快,很有意思。

当然,老师讲课的特色肯定不止上面我所概括的这些,要不然我也不会苦思两天毫无战果。不过老师你说,提建议很有加分的可能,篇二: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 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设计,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 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 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体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 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 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 要成分。总之,陶艺雕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篇三: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陶艺欣赏与制作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陶艺学号

2011-12-25 陶艺欣赏与制作报告

目 录

一、前言概述

二、陶艺作品欣赏

1、奴隶制社会陶艺的发展

2、战国以及大一统秦国的陶艺发展

3、隋唐时期陶艺技术的发展

4、宋元明清的辉煌灿烂

5、台湾莺歌镇陶瓷

三、陶艺作品制作

1、泥塑

2、拉坯

3、修坯

4、上釉

四、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感想

一、前言概述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中国古代瓷器闻名遐迩无与伦比而在世界上被当做中国的代名词。然而这种传统文化现在似乎只能够在专题纪录片里面看别人在制作和分享陶艺的乐趣,我内心充满了崇敬和向往。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亲身实践,看看我这个玩泥巴长大的孩子对于泥的驾驭能力究竟如何。得知在大学我们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变欣喜若狂,毫不犹豫的在大一下半年选了这门课,不过由于这门课着实火爆地大,而我的人品也没有爆发,我第一次便落选了。在大二那年有幸去了景德镇,当时在那些作坊里也曾亲自感受过那些陶艺人的匠心独运,鬼斧神工。但当时也是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人家不允许游客去体验那制作的乐趣,我那美妙愿望也便铩羽而归。而后又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第二次选这门课时已经是大三了,呼呼。

说真的,这门课火爆自有它火爆的原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历史的生动以及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至今仍旧有感觉。另一方面,也不禁又被中国古代的陶瓷艺人超越现代人的卓越智慧儿由衷感叹!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发展中的瑰宝,陶艺需要我们后辈去不断探索实践,继承和发扬壮大。然而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陶艺离我们却越来越远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复兴,我们需要陶艺知识与技术的普及,弘扬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潮流!

二、陶艺作品欣赏

1、奴隶制社会陶艺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不过那时的并不能称作瓷,而是陶。我们的祖先一直对美食比较感兴趣,其他种族还在吃生食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发现了熟食比生食更加健康并开始吃熟食。接着便发现熟食的做法不只是烤,还有炖。其炊具有刚开始的找天然石头变成了制作炊具。于是陶器便应运而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沙质胎体居多,其制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图一:彩陶瓮)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胚打磨以后、未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黑色颜料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这些作品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彩陶,器烧成温度是在九百到一千之间。图一为彩陶瓮,高35厘米,颈短腹鼓,浑圆饱满,瓮口内例为弧线纹,外侧是齿形纹饰,俯视时,黑色的菱形格子纹组成了向四周放射的纹样。穿耳而过的一圈波纹,犹如涟漪,造型优美,别具一格。

(图二:白陶鬶)

商周时期的陶艺主要代表有:白陶、釉陶。白陶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的胎质洁白细腻的陶器,这种陶器泥质洗练精细,造型工整富丽,纯白无暇,花纹宛转繁茂。商代晚期达到了高峰。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矿物和植物涂抹在陶胚上经烧制而形成陶釉的陶器,这种陶胎质灰白、坚硬致密、表面上挂有一层透明的青釉的釉陶。图二为白陶鬶,是一件典型的龙山文化代表,类似今日锅的用途。此鬶造型独特,如同引颈长鸣的鸟。三只袋状足成鼎立之势,口部高高昂起的长嘴,不仅便于倒物,又使整个器形有挺拔之气势,还有那提梁像翘起的尾巴,设计得既实用又巧妙。它复杂的结构和饱满有趣的造型给人以雄浑、昂扬的美感。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实可成为后人进行陶艺创作借鉴的典范。

2、战国以及大一统秦国的陶艺发展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战国时由于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贵族们渐渐用陶礼器代替青铜礼器,随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这是的陶器只要是仿青铜礼器。主要有鼎、壶等,制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绘线刻等装饰广为应用。战国陶俑的主要特点是:体小,火候很低,制作粗劣,有些身体上还留有明显的削刮痕迹,带有很大的原始性。战国时期的艺术陶制品不多,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却也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

秦朝时期,最大的陶艺制品就属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了。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兵马俑包括将军佣、武士俑、战车俑、战马俑等。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讲究对佣像的各个部位都进行细腻的表现,以尽可能表现出佣像的完整风貌。秦始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编排精细,从艺术方面也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其艺术特点首先是

它的高度写实性,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陶俑一般身高1.8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陶马一般身长2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且均为青壮时期马。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的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这些都体现在了兵马俑的身上,造型不仅形似不且达到了神似。请用的头部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另外让我们惊奇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其实并不是他的本来面目,它其实是彩绘的,只不过由于火烧和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见不到它色彩绚丽的样子了,但是所幸仍有一部分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这些颜色的种类有红、绿、蓝、白、黑、黄等多种。

(图三图四:秦始皇兵马俑)

3、隋唐时期陶艺技术的发展

隋唐是我国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唐三彩艺术陶在今天的河南洛阳、巩县都有大量出土,其制品一般都是放在墓葬中的随葬品。其造型主要为人物、马和骆驼,其中以人物佣占多数。人物佣有男佣和女佣之分,其中女佣较男佣少。男俑多为商贩、武士等,女佣主要是仕女佣。篇四:陶艺心得体会

综合材料创作——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男孩子的我们在小时候就有爱动手的习惯,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长江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会利用长江水及沙石来搭建小建筑和一些孩子眼中其他的有趣的玩物,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在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三个学年里终于等来了这门吸引我许久的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材料创作,最特别的是这门课是由叶双贵老师指导我们。叶老师在我们刚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就给我们上过专业课,正因这次课程是我们熟知的叶老师上课,我们倍感亲切和兴奋。周四上午我大早来到了陶艺工作室门口,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进入创作工作室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大量的陶艺作品,那些作品在经过同学们的细心推敲和精心创作之后仿佛成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生命体,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真和对艺术的理解及叶老师的精心指导才能有

如此出色的作品产生,因此我对这门课更加的憧憬也有了更多的信心,自己在努力过后肯定会有好的艺术作品诞生。

在整理完工作室后,我们男生就开始准备原材料,把整块整块的陶泥碾碎成粉末倒入盆中,经过水的溶解后我们用手搅拌这些陶泥,到了一定的粘稠度后再把它倒入专门的搅拌器内,在搅拌没多久后陶泥材料似乎就变成了热乎乎的新鲜的血液到了我们的手中,当时的心情是无比兴奋,因为我们马上就可以进行创作了。但是做任何事都不能没有准备,叶老师马上就开始跟我们讲些注意事项和对这门课的要求。老师跟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陶泥的成分及使用方法,还有就是为什么要使用陶泥作为材料,因为它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于金属材质和其他非金属材质,在我眼里它就是大地的一部分,它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又倍感亲切。陶泥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材料的浪费且还能大大降低污染,因为这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天然材料。在叶老师对材料耐心解读后,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创作了。

每个周四周五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叶老师开始教我们用何种方法来来进行简单的陶艺,“压条”是种简单易行的办法,但是要把一大块陶泥

原料变为细泥条实属不易,当中我们要注意其中的水分所以就要不停的进行柔和,把它柔道一定湿软的程度才能做造型。在用泥条进行创作的时候是要格外细心和耐心的,如果条件都不成熟,我们的作品就不可能继续下去。当然一开始对它的小小陌生会让自己有些举步维艰,但在叶老师的耐心细致教导下,我的第一件作品终于完成了,虽然它并不是那么的成功,但我认为沉着而细心的对待这些事才是成功创作的开始,特别的是要有想法和对这些材料的理解。相信自己在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件作品后会有一个成功的创作。

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小作品,都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创作,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叶老师会时刻在我们身边叮嘱告诉我们一些注意的事项,但偶尔老师也会给我们讲一些他的艰辛的创作历程,老师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全部的奉献让我对老师更加刮目相看甚感敬佩。叶老师是个机智且幽默的人,叶老师时常会在我们疲惫且沉寂时跟我们开开玩笑讲讲小故事,让我们提起精神更有兴趣的进行创作,叶老师对我们无私的教导和亲

切的为人都让我们心头暖和和的。

在学习了压条等制作方法后,叶老师还教了我们如何拉胚,开始对这项方法不仅着迷并且十分自信的认为难不倒自己,但在后期的实践过后还是发现没有经过大量练习和细心的揣摩是根本做不好的。只可惜这门课仅有五周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周里要想做好这个功夫活说真的有点天方夜谈,但是今后只要还有机会我一定会谨遵老师的教诲用此方法做出个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到课程的末期了,叶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交上几个小作品还有一个酒瓶高的大作品。对于我们来讲那件大作品让我们有点无从下手,因为之前的作品于此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但之前的练习也并没阻碍我们像新的高峰发起挑战,越是这样我越愿意去尝试不同。在经过了压条拼接和拉胚成型的尝试失败后我还是选择了用块状陶泥拼接的方法,这样我的作品可以做的既稳固而且美观大方。因为工程浩大,还特

地选择了在课后休息的时间里跑去陶艺工作室进行创作,艰辛的努力和对艺术的这份追求让我很好的完成那个体量较大的作品,当时可真是如释重负了。但真正的艺术创作是永不停息的,这一点我也得向叶老师学习,因为在我们眼里老师对创作的执着和思考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启迪和动力。

光阴似箭,短短几周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不知自己心里是有多么的不舍。从不懂到会的过程其实是漫长的,可是有叶老师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谆谆指导,那是多大的一种幸福和快乐啊。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陶艺创作的基本技术,且对艺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最主要的是我体会到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了对艺术创作的无限追求我们要学会舍弃,因为没有对艺术的执着和痴情的话,是难有好的艺术作品的产生的。做人也是一样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但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心和为了理想愿意付出一切的精神,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谢谢综合材料创作这门课,谢谢叶老师对我们无私热情的教导,希望我能谨记老师的箴言在以后艺术创作这条路上坚定而自信的继续走下去。篇五: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体会

中国陶艺——无法复制的辉煌

陶艺学号:818 名:李显光 班级学号:072093-08 学号:20091001243 在高中时就了解到中国的英文单词和陶艺是同一个,刚开始很好奇经过查询后大概的知道了其中的缘由:china一词是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从此便对陶艺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很想近距离的见识一下曾今乃至现在都作为中国代名词的中国陶瓷。于是在大学知道我们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之后便选了这门课,不过这个愿望是在我第三次选的时候实现了,当时得知没被踢的时候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虽然现在这门课已经结束有一个多星期了,但课堂上讲解的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以及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现在仍然印象深刻。再次想起,不禁又被中国古代的陶瓷艺人的卓越智慧及独具匠心所折服,下面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及自己的在实践中的过程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后我所知道的中国陶瓷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不过那时的并不能称作瓷,而是陶。我们的祖先一直对美食比较感兴趣,其他种族还在吃生食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发现了熟食比生食更加健康并开始吃熟食。接着便发现熟食的做法不只是烤,还有炖。其炊具有刚开始的找天然石头变成了制作炊具。于是陶器便应运而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沙质胎体居多,其制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胚打磨以后、未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黑色颜料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这些作品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彩陶,器烧成温度是在九百到一千之间。

商周时期的陶艺主要代表有:白陶、釉陶。白陶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的胎质洁白细腻的陶器,这种陶器泥质洗练精细,造型工整富丽,纯白无暇,花纹宛转繁茂。商代晚期达到了高峰。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矿物和植物涂抹在陶胚上经烧制而形成陶釉的陶器,这种陶胎质灰白、坚硬致密、表面上挂有一层透明的青釉的釉陶。

战国时由于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贵族们渐渐用陶礼器代替青铜礼器,随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这是的陶器只要是仿青铜礼器。主要有鼎、壶等,制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绘线刻等装饰广为应用。战国陶俑的主要特点是:体小,火候很低,制作粗劣,有些身体上还留有明显的削刮痕迹,带有很大的原始性。战国时期的艺术陶制品不多,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却也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

1974年至1976年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发现了三座埋藏着大型陶雕塑的兵马俑的陪葬坑。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包括将军佣、武士俑、战车俑、战马俑等。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讲究对佣像的各个部位都进行细腻的表现,以尽可能表现出佣像的完整风貌。秦始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编排精细,从艺术方面也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其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陶俑一般身高1.8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陶马一般身长2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且均为青壮时期马。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的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这些都体现在了兵马俑的身上,造型不仅形似不且达到了神似。请用的头部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另外让我们惊奇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其实并不是他

的本来面目,它其实是彩绘的,只不过由于火烧和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见不到它色彩绚丽的样子了,但是所幸仍有一部分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这些颜色的种类有红、绿、蓝、白、黑、黄等多种。

接着,我们学习了在中国陶艺历史上另外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紫砂工艺。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器里面的最著名的就是紫砂壶了。紫砂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4,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隐退江湖的“陶朱公”。不过,这仅仅是个传说,紫砂做成壶还是明武正德年间以后的事。紫砂壶成就最高的还是要数宜兴了。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紫砂制作茶壶所具有的天然的优点有:1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2.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3.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4。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在造型上,紫砂壶大致可分圆形、方形和自然形体三种。圆形紫砂壶主要特点是:珠圆玉润,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形紫砂壶特点是:方中藏圆,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自然形体的紫砂壶主要是仿照自然界中的已知事物。这种壶的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与风格

潇洒。”代表作品有供春壶,陈明远的南瓜形壶等。

说到陶瓷我们一定会想到景德镇,但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一陶瓷胜地——莺歌。一个同样具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在台湾,只要提到“陶瓷”,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就是位于台北县的莺歌镇。莺歌镇位于台湾省的新北市,以盛产陶瓷而闻名,被人们誉为”台湾的景德镇”,有台湾釉瓷之都的美称。莺歌陶艺最早也是继承大陆,1805年,福建泉州的吴姓人氏移民到台湾的莺歌,开始了莺歌制陶的历史。随后,占有煤炭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的莺歌制陶业迅速发展,陶瓷制品畅销岛内外。尽管现代莺歌制陶的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传统的手工制作仍然香火不断。这也是莺歌陶在当前出口工业没落后,仍能保留活力的原因。各具特色的制陶工作室遍布莺歌,成为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制作课点滴:

陶艺制作课总共有6节课,首先是泥塑课,其次是两节拉坯课,接着是两节修坯课,最后一节是上釉课。每节课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泥塑课和修坯课。

第一节课是泥塑课,这是我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兴奋。首先,老师花了一段时间介绍了陶艺工作室的具体规定,接着讲了我们该如何去取用泥以及我们作品的厚度范围,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也是仅有一次的泥塑课。我从老师手里拿到了一块泥,感觉和以前小时候玩的泥不一样,感觉比以前的泥要干点。之后,我用类似小刀的木制的东西,切了一小块泥下来,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的,这个底部,我做成了心的形状但并不像,厚度有点厚,但接近老师所说的那个厚度,然后,我又做了很细的几根长条,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杯子,但是做这几根长条费了很长时间不是揉断就是不均匀,最终还是做出来了,但不知能不能烧成,为了避免烧坏我又做了几件作品,第一节课下来感觉做陶艺是需要耐心,只有耐心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第二节是拉坯课。老师先开始给讲了拉坯的注意事项,接着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做拉坯作品,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感觉很简单,我兴致勃勃的领了块泥,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揉的感觉差不多了(其实没揉好),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但在我做的过程中发现事实并不那么简单。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的口诀“逆向发力”“由下而上”“由外及里”,将泥扶正,但我一直把泥土都扶不正,在接近下课的时候终于找到感觉了却是下课了,只好等到下节课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了印象。

第三节课仍然是拉坯课,首先慢慢地将新泥土扶正,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几个作品,但各有各的特点,不是歪的就是扁的,看起来都是病态的,怎么看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只好请老师帮忙做了个,真的感谢老师啊,要不就可能一个作品都没有。

第四节课是修坯课。老师仍然是讲了修坯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拿作品来修坯,也说了这是最危险的课,接着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加倍小心的将自己以前的作品取出来,将它们打薄。对作品进行修坯,就是刮、修、掏。虽然作品看起来都不具有美感,但我还是耐心的将它们修好,毕竟是我花心血做来的东西,不过并不是那么顺利,弄坏了一个,一个小碗的底部被掏空了(没想到,本来以为很厚),最终将病态修成了更病态,不过还是挺开心的。

第五节课仍然是修坯课,由于拉坯制作技术不好,做不出好的作品,所以在刚开始拉坯时我就对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所以拉坯完后,我收获颇丰,不过都是些歪瓜裂枣。即便是不太好看,但我也不准备放弃他们,所以按照上次的修坯要领我又修了一节课的坯。

第六节课是上釉课。也是在进窑烧制之前所面临的最后一场考验。由于只讲数量不太注重质量,这一系列课程下来我的作品还有不少,共有八九件之多。不过老师要求最多6间,所以我忍痛割爱的在他们;里面选了比较好看的出来进行上釉处理。小时候对画画什么的还

挺擅长的,不过也仅限于十几年前了。所以我的作品基本上都上的是彩釉。另外几件是实在不好意思上彩釉了才在上面随便花了几笔上了透明釉。最后就是等待进窑烧制,也就是对作品进行考核,如果过了这一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跨过了鬼门关,我的心情还是激动的想看看我的作品到底咋样。

感触:

在课堂上经常听老师说道很多中国古代的陶艺制造方法现在已经失传了,很多的制造工艺现在看来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每当听到这这些时,我的心里是半喜半忧。一半为中国有这么高超的陶瓷工艺而自豪骄傲。另外不经又为现在的陶艺失传而觉得失落。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它曾经的辉煌成就另外国人一提到陶瓷就会想到中国,可以说,陶瓷已经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但是现在国人对陶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是这次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陶瓷的,我想像我这样的应该不在少数,或者有的还没接触过。而在国外,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对陶艺的重视程度,应该从小孩就开始抓起,向公众提供更多接触学习陶艺的机会,不然我们的陶瓷艺术真的会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的建议:

陶艺欣赏课:内容丰富精彩,将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出来,从起源到现代发展状况都有涉及。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各个时期的名品。使我这个之前对中国陶艺基本一窍不通的也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炫耀了。老师讲课风趣,从老师口中时不时蹦出另全班爆笑的话语。采用ppt与视频共同教学,使得课堂不在变得富有活力。

陶艺制作课:老师亲自教授制作技巧及细节。使得我们这些对制作基本上从零开始的也能够很快上手。另外制作时放上音乐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觉得这样的课堂轻松愉快,很有意思。

当然,老师讲课的特色肯定不止上面我所概括的这些,要不然我也不会苦思两天毫无战果。不过老师你说,提建议很有加分的可能,所以我还是冒昧的提一些建议,由于老师的课讲得几近完美,并且据说是我的前辈们提建议的结果,所以我的建议老师你就“看着办”吧。

我觉得中国陶艺欣赏课,除了向我们讲解介绍中国的灿烂陶艺文化,向我们灌输陶艺知识,我们使我们初步了解中国的陶艺外,应该培养我们对陶艺的欣赏力,也就是向我们介绍陶艺的鉴赏欣赏方法。应该是“授之以渔”,然后对陶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用这些知识去深入了解陶艺,并将之推广下去。我觉得这比仅仅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多。

第五篇: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

陶艺校本教案

陶艺概要

陶瓷艺术,俗称“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陶瓷这个由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景物而表现,可以永久保存,她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它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蜕变,是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陶艺的三要素:泥、水和火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无论是谁,只要做过,就能体会这种魅力。也就是说,陶艺首先是一种健康的,能让普通人接受的艺术形式。

陶艺制作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陶艺是雕塑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魅力,使陶艺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陶艺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学陶艺高中校本教学的主要课程,它的任务是:以陶艺的观念、材料、技法为内容,以陶艺的发展过程及其作品分析入手,通过对陶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陶艺工艺知识与技能。

陶艺课程介绍----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动手制作一个或几个完整的陶艺作品。教学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艺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审美观点。掌握良好的陶艺技法,掌握烧成预期效果。

陶艺课程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掌握陶艺生产工艺,通过造型的设计及制作,粘接修整、施釉和烧成工艺的实践,能独立操作完成陶艺全部工艺流程,做出成品。

知识和技能: 了解陶艺的概念、中国陶艺优秀的历史。学习陶艺历史发展的过程,从陶艺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掌握陶艺技法,学会陶艺制作流程。学会用各种技法综合创作作品。

方法和过程: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陶艺教育更是传承千年文化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艺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陶冶情操,去传承,发现,和创造,这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责任。在学习中国陶艺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课题1传统陶艺与近现代陶艺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老师讲解,初步了解陶艺,能够分辨出传统与近现代陶艺。

2.通过亲临陶艺坊,认识陶艺工具与基本制作方法,在欣赏活动中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陶艺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对传统与近现代陶艺的区分

教学方法:讲授 范画欣赏 现场观摩 课后作业。教具:多媒体 照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带领同学参观陶艺工作坊,通过观察作品,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里陶艺的类型有哪些吗?”,“对,没错,有同学看出来了,有传统陶艺,也有现代陶艺”。

边讲解边作品欣赏

1.这一类属于传统陶艺,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这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下彩比如青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

釉上彩如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 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 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

2.另一类 属于现代的,随朝代及制陶技术的进步,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例如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技法加创新设计,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及现代审美,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实用作品。

3.总结 :目前国内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陶艺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今天 我们 亲临陶艺坊观摩,注意观察陶艺社同学的制作过程。

二、下课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陶艺的历史和各地著名陶瓷场地陶艺的特点。课题

2、陶艺工具及作品制作方法介绍

教学目的:

学习了解陶艺工具答案使用及基本制作方法的介绍。通过学习,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自己上节课参观陶艺坊的体会,同学分组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陶艺的历史和各地著名陶瓷场地陶艺的特点。

二、介绍陶艺准备需要的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必不可少。工具运用得当,能取得一些特殊的交果。下面就陶艺创作所需的一些设备与工具介绍一下。

(1)帆布或麻布,作用:这些材料与粘土不会粘连,在泥板成形时很实用。(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制泥板。

(3)木条,作用:厚度不同,成对结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备特定厚度的泥板时用。(4)刮刀,作用:一种实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

(5)各种修形刀,作用: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而有各种形状的刀头。

(6)环形雕塑刀,作用:用于挖空实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装各种形状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交的环用于平整表面)。(7)坯料:陶艺泥

(8)报纸,作用:防止作品粘在桌面上。(9)海绵球,作用:清洁作品(10)拉坯机,制作规整器皿(11)电窑,烧制

三、陶艺塑造的形式:(配合图片介绍)(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综合成型。(e)拉坯机成型法。

四、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在利用各种方法成型后,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2)印压肌理(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干后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和釉下彩装饰

五、老师现场示范基本操作及工具的使用。

制作时,学生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这是他们比成人制作时更有优势的地方。同时他们也比较容易忽略掉制作工艺的严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把学生容易忽略掉的细节,比如泥块的干湿度把握、摔泥挤出气泡、泥板的厚度均匀、泥条的制作等等。

注意事项:

1、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

2、揉泥

揉泥是我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寻找泥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撑握的一门技术。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练过的泥变得更实更密,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经真空练过的泥结构发生变化,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3、我们拿到陶泥的时候要先感受它的干湿度,干的时候我们稍加水,切记不要将整块陶泥放 水里。判断泥的可塑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泥时不粘手,二是搓泥条时不开裂,手感好,水分适中。(用大拇指压时不开裂)干湿适度后,我们要用力捏陶泥或摔打(提示摔打时力度不要过重),将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是以防在烧制的时候爆炸。

4、如果我们要擀压陶泥,擀的时候陶泥尽量薄厚均匀,太厚或者太薄作品干了以后会裂开(向学生展示擀好的泥板)。擀好后要放在报纸上,因为我们这个泥板会黏在木板上,等你做完也就拿不下来了,如果就放在木板上等它干你的作品就会四分五裂。放在报纸上是因为这个陶泥干的过程会收缩,报纸也会随着它收缩。这样就起到一个防裂的作用(强调)

六、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熟悉泥性,感受泥巴带给大家的奇妙感觉。

七、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一些动物的图片。

课题

3、手捏成型法——动物篇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捏制成形的技法,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方法制作动物形状,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装扮生活,美化生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教具:图片、陶泥、工具 教学过程:

一、1、欣赏同学课外收集的图片,学生分组介绍带来的各种动物图片的基本造型、共同分析动物的形体可以如何概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塑造出来?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也可以用写实写意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动物形态。

二、学生制作,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三、学生自评,说说自己的想法。A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B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C制作方法(捏制平压 自由).1、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作者简单的介绍。

2、名字的由来

3、自己的想法

4、制作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5、个人感觉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四、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有创意的作品,为什么?

2、你认为可以改进的作品,为什么?

五、教师小结,总结今天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学生的表扬及下次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泥巴的干湿度

2、擀平时,务必在泥巴下面垫报纸

3、注意泥板的厚度

4、切勿将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合一起

5、下课前,收拾桌面,保持整洁,把作品放在通风处。

六、要求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同学及自己家人,下节课学习泥板成型法制作一张人物的脸部。

课题4泥板成型法——人物脸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倾听、尝试、实践等活动,了解陶艺简单知识,初步掌握拍、擀等制泥板的方法。

2、经历自主设计、动手实践过程,能够用泥板成型法设计并制作一件作品,提高动手设计实践能力,享受制作的快乐,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人物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陶艺作品中进一步了解、认识陶艺,感受陶艺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泥板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制出薄厚均匀的泥板,防止作品在制作过程因操作不当,导致干的过程中发生裂开和破碎。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陶泥、泥浆、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物脸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表现夸张的和写实的,简单了解人物脸部的构造及变形方法。

请学生分析脸部那些地方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适当夸张,选择适合的表现。

二、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二种方法——泥板成型,用泥板成型法来制作一个泥熟悉的人物脸部。

三、欣赏泥板成型的人物脸部作品图片

四、介绍制作方法

五、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前期准备工作跟泥巴捏制是一样的:

1、我们拿到陶泥的时候要先感受它的干湿度,干的时候我们稍加水,切记不要将整块陶泥放水里。干湿适度后,我们要用力捏陶泥或摔打(提示摔打时力度不要过重),将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是以防在烧制的时候爆炸。

2、现在我们要擀压陶泥,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擀的时候陶泥尽量薄厚均匀,太厚或者太薄作品干了以后会裂开(向学生展示擀好的泥板)。擀好后要放在报纸上,因为我们这个泥板会黏在木板上,等你做完也就拿不下来了,如果就放在木板上等它干你的作品就会四分五裂。放在报纸上是因为这个陶泥干的过程会收缩,报纸也会随着它收缩,这样就起到一个防裂的作用。(再次强调)

3、教师迅速示范局部。

六、课堂作业

1、以《我最熟悉的人》为主题,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进行人物脸部创作。

七、学生间展开自评和互评。

八、老师点评,评出最有表现力的五件作品。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泥巴的干湿度

2、擀平时,务必在泥巴下面垫报纸

3、注意泥板的厚度

4、切勿将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合一起

5、下课前,收拾桌面,保持整洁,把作品放在通风处。

课题5 盘筑成型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教学过程:

一、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泥板成型法注意事项

2、欣赏泥条盘筑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讲述盘筑成型的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的主要步骤: ⑴、取适量黏土,把它搓成长条。

⑵、双手适度用力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

⑶、将泥条绕圈,依序加高,接触面必须涂上泥浆,将泥条轻轻压密。⑷、加高后可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有变化的装饰。⑸、最后调整作品,完成制作。

三、老师示范

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四、提问学生对老师示范的过程是否总结出技法的要领和需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后总结泥条盘筑的技法要领:

秘诀一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用力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甲捻!秘诀二:盘泥条时,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黏结牢固,盘条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回立不稳!秘诀三: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还可以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秘诀四:盘条的技法有很多,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饶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来!

五、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六、课堂作业:

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饶造型,可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

1、注意事项:

⑴、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⑵、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⑶、学生动手尝试搓泥条,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2、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七、学生自评和互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八、教师小结本节内容。

课题6 拉坯成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正确安全的使用拉坯设备与工具。

2、初步掌握拉坯成型的基本技法。

3、知道拉坯成型的基本流程,初步会做简单的拉坯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拉坯过程中,发展手脑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技术制作过程中的艰辛,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拉皮成型基本操作手法。

教学难点:泥坯的把正和拔柱的方法和过程。

技术准备:设计制作课件、准备设备及材料:拉坯机、水盆、,钢丝割线、海绵、水、陶泥等。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以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本课采用了以观察法、演示法、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陶器容器的历史:

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陶器。最早人们所使用的容器,大都是木制或藤条制成的。这样就使一些容器有很大的缺点,不能用来盛水等液体,更不能用火烧烤。于是,我们的祖先,想出了办法.在器皿的外面抹上湿粘土,在使用中,器皿被火烧后,里面的木质就烧掉了,而外面的粘土却变得更硬。陶器的历史 手捏成型后来,聪明的祖先逐渐意识到,粘土成型后,不用衬上木制容器。也能烧出器皿。人们便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软,再捏成各种器皿的形状,第一步完成了。接着把捏好的器皿拿到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再用火烘烤,原始的陶器就这样制作出来了。半坡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7000多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的陶器约4000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2400多年

2、出示实物手制陶器作品和拉坯作品分析不同引出课题。

欣赏小桌上的拉坯器皿,思考和我们之前做过的陶器有什么不同?(一个是规整的对称的,一个是不对称的,随意形的。)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拉坯成型法主要包括:揉泥、把正、拔柱、开孔、作底五个环节。

揉泥——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把正——将揉好的泥料固定在转台的中心。拔柱——使泥料在转台中心转动。开孔——将泥坯做成中空的。

作底——将泥坯内部的底做平、压实。

3、介绍拉坯机和陶艺工具

4、介绍拉坯成型的步骤

那让我们了解一下拉坯成型的步骤

揉泥 定中心 把正 拔柱 开孔 做底 取坯

5、教师演示拉坯步骤(1)、揉泥

和之前学习的一样,揉泥的目的是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2)、定中心把正

定中心,将揉好的陶泥轻摔在转盘中心,双手旋转拍打陶泥,使之成锥形;启动拉坯机使转盘低速逆时针旋转,用手沾水润滑泥锥表面起润滑作用。

双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稳定,加快拉坯机转速,右手侧压泥团,左手稳定泥团,同时将泥团向转盘中心推压。把正的目的是将揉好的泥料固定在转台的中心。(3)、拔柱

转盘电源开关脚踏板转盘转动方向开关。拔柱的目的是使泥料在转台中心转动。左手以手掌根部从泥锥下部外缘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右手用并拢的四指至手掌与左手相对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双手施力均匀,提升速度与转盘转动速度吻合;泥锥拔高后,用双手拇指按住泥柱顶端,整平柱顶。右手掌放在泥柱顶端,左手靠在一旁,当右手侧压泥柱时,左手帮助平衡。再以同样的动作拔高、压下陶泥,如此反复二、三遍,完成拉坯的练习工作。(4)、开孔

在拔好的泥柱上,双手抱扶泥柱,右拇指从顶部中心压下开孔,直到接近标记处。开孔后,往孔中加水保持润滑,双手拇指阔孔,由内向外均匀施力,双手四指护住外壁,同时向上匀速提起,拉出坯形。开孔的目的是将泥坯做成中空的。(5)、作底

作底的目的是将泥坯内部的底做平、压实。把底部做完整,留出取坯的位置。

(6)、取坯

A、介绍手指取坯。

B、割线取坯:停住机器,割底,铲下作品。垫上小纸板放置在桌面的转盘上。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拉皮成型的具体步骤,以及拉皮成型的简单技法。师: 通过我的演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艺术实践 训练要 求:

1)、每人使用拉坯机完成一件 拉坯作品。2)、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创作。

3)、制作工具不要放在拉坯机上,注意安全。4)、用过的废泥要放在泥箱里。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事项: A.揉泥靠全身的重量向下压。左手提起泥团,翻卷,右手推压,有节奏地重复提起、翻卷、推压的动作。

B.注意泥团已形成螺旋线,慢慢重复这些动作。中心形成的小洞在继续揉练中就会消失。C.随着揉练的进行,慢慢形成圆锥形。拉坯成形

D.双手将泥团用力向下摔在转盘上,尽量摔在转盘的中心。用水润湿泥团和双手。E.右手用力由上向下压,左手用力向泥团中心推。重复一遍,然后向上拔柱。

F.当泥柱达到适当的高度,不用移开双手,用双手大拇指放在泥柱的顶端定出中心。拇指互相保持水平,规整泥柱的上部。

G.开始拉碗。抬起左手拇指,其它手形仍然保持原来的姿势。H.开孔后,往里边加点水保证润滑。

I.估计用适量的泥拉碗形。右手食指和左手的拇指放在里边成一定角度向中心推,将孔开大些。注意双手控制好外形。J.用拇指的指甲标出碗坯的底边位置。

K.左手不动,右手慢慢向上抬起,拇指,中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使碗坯变得更薄,更高。L.用一块海绵吸去碗里的水。

M.左手握住丝线,右手拇指与食指拉紧丝线的另一端随着拉坯机的转动,丝线的左端放在盘子上,右手拉着丝线与盘面保持平行缠绕泥柱。

N.丝线缠到碗底,切入泥中,将碗坯切下来。

在拉坯的过程中非常考验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双手的力道要适中,壁的厚薄程度也要有精准的把握。越薄泥的支撑力越小,过薄的壁无法支撑上面泥的重量,作品会塌下来,也容易破损。在向内收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快,防止断掉。

7、展示评价

将作品放置在桌面的转盘上进行展示,由学生们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点

1、作品造型有创意。

2、拉坯作品形体对称薄厚均匀。

3、拉坯作品有拉坯纹理(肌理效果)。

五、课堂小结

课题7 综合技法使用

学生实践课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利用以上所学的各种技法自行创作,注意各种技法的穿插使用、灵活应用。

课题8 修坯上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能够正确地使用工具修坯。

2、学会上釉的方法。

3、知道修坯的基本流程,初步学会独立修坯上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技术制作过程,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修坯上釉的基本操作手法。

教学难点:上釉的随机效果 较难把握

三、准备材料:釉料、水盆、海绵、水、之前课上做的陶艺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

1、陶艺作品修坯的方法

对于捏制制作的坯体,由于其表面不太光滑,边口都有毛边,有的还留有模缝迹或流浆等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工修平,称之为修坯。修坯也称为“旋坯”或“利坯”,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成为能适应施釉操作和入窑烧成的精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

针对拉坯作品,修坯主要修正的是模缝迹。它是注浆成型和可塑成型工艺中因模具之间存在的缝隙受泥料挤压而形成的。对于陶艺作品中的修坯,针对的是陶艺家本身或作品本身,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坯体的曲线更加流畅或为了满足作家的特殊设计要求。尊重其作品的整体要求。

修坯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还需掌握各部分流泥的厚薄程度(这是为了防止坯体因收缩不同、厚薄不均匀等现象而造成内应力大小不同或分布不均)。修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修坯技术和确保修坯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需要依靠技术熟练程度和实践经验来掌握。

修坯有湿修和干修之分。湿修是在坯体含水很多,尚在湿软的情况下进行,适合器形较复杂或需要经湿接的坯体,此时操作较容易而且修坯的刀子不易磨损,其缺点是容易在搬动及操作过程中使坯件受伤而引起变形,对提高品质不利。一般碗、壶、杯等需进行加工的制品,多采用湿修,其水分视需加工的程度而定。湿修可用刮刀、泡沫塑件等刮平修光。

干修是在坯体水分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坯体的强度提高了,可减少因搬动受伤而引起的变形,对提高品质有利,其缺点是粉尘较大,而且对修坯刀的阻力较大,容易跳刀,修坯刀的磨损也较大,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干修时因坯体含水率低,可用泡沫塑料、抹布、帚子等蘸水进行修坯,也可用小刀、筛网等直接干修。

修坯采用的刮刀种类很多,制品不同,其采用的形状也不同。可分为平刮刀、圆刮刀、月牙刮刀三种。平刮刀为全半圆形,一般适用于修平面;圆刮刀呈双弧形,适用于刮凹面;月牙刮刀适用于刮凸起面模型对口缝痕迹等。刮刀一般为双面刃,刃宽在5~10。刮坯时根据所刮坯体的凸凹程度,改变刮子面同坯体表面的角度。干修注意事项 :

修坯时既要强调外观品质,又要注意其它品质缺陷的预防,在干修坯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坯体表面的泥片屑,务必用海绵球清除干净,以防造成成品外观缺陷。②坯体本身有气泡,一般在5mm左右,可以用干坯碎块堵,然后用硬物轧实。③坯体表面有明显凹凸一定要刮平。

④坯体某一部位如有长10mm,深2mm左右的小裂纹,可以用刮刀刮到无裂纹为止,然后将周围部位刮平。如果裂缝较大,则需要用同样干度的泥块碾压成碎粉,用工具刀填充到缝隙中。

坯体经过干修后还要进行打磨、检查。检查时一看坯体的洗净面;二看眼孔等;三看模缝;四看粘口部位;五看打磨干坯时缺陷部位的技术处理效果;六看有无积水。

2、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上釉,上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进行烧制。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下面来介绍经常运用的几种上釉方法。

1).浸釉法。这种上釉的方法,就是可以把釉药很均匀的敷于坯体表面,即使再复杂的形体也不例外。同时具备了省时,和容易操作的好处。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为了使坯体能整个的浸入釉浆中,需要较多量的釉浆,因此并不适用与大型坯体。至于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的时间,该是多久才合宜呢?通常是等整个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若是嫌釉药上的太薄。可以等到釉药干后,再来一次;但是千万不要在釉浆中浸泡过久以致釉上得太厚,形成烧成品时的釉层缺陷。这一种方法是陶瓷上釉方法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一种方法,楼主制作的陶瓷大多也是用浸釉法的。

2).淋釉法 如果坯体较大,在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势必会遇到容器体积不够大,或是操作程序上的困难。而上釉者又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太费事的方法,得到釉层均匀的效果;此时,便可以采用淋釉法来上釉了。同时,淋釉法更能制造出具有流动感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广被先民所采用的上釉法,尤以唐代三彩器为其中翘楚,现代的许多陶艺家也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在陶坯上淋下数种不同的色釉,或是利用泼洒的手法,或是不同厚度的釉层变化,来制造出独特的趣味。楼主在制作随心手造系列陶瓷的时候为了达到随心随性的自然效果,也是采用了这种上釉方法。

3).刷釉法。这种上釉法,最适合于小面积的涂布,或是用釉色来作画时采用,但也同样的可用于制造特殊效果。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在选择刷釉的工具时,最好选择能吸附较多釉浆的羊毫毛笔。当我们在采用这种施釉法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因为工具的运用不当,而在器表上产生刷纹,或是因担心釉面不匀、太薄而多刷数次后,造成釉面过厚,导致在未烧之前,釉就开裂脱落了。通常,有经验的陶艺家,在解决刷釉法涂釉不均的问题时,大多采用在釉中加入少量的胶水;或是遇到吸水性较强的坯体,便将它浸入水中后立即取出让坯体在略呈潮湿的状况下,再行刷釉,这样都可以改善釉药涂刷不均的现象。

4).喷釉法。这种方法将要施釉的陶坯,置于转盘之上,施釉者在边规律性的转动转盘时,边以喷雾器将釉浆直接喷射於陶坯上的方法,即是喷釉法。

喷雾器的种类甚多,从清代陶匠所使用的口吹或手堆式,直到现代陶艺者所使用烫衣时喷水器作为代替品者,均可视为喷雾器,但在一般工厂,多是直接使用喷枪。

五、学生实践

六、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我们金山中学在2016.3月的时候成立了专门的陶艺教室,并且在陶艺教室内配有专业的陶艺高温电窑炉,陶艺成型拉坯机等设备;陶艺教室内配有陶艺实践操作台,学生们在学习陶艺的创作过程中,一会儿与同学讨论自己的作品如何创作,一会儿讨论陶艺创作技术问题,整体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们在整个课程的创作的中,始终都是非常愉快的。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玩泥”更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陶艺课程开展的很好的表现。学生喜爱陶艺,并且在学习陶艺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提高了审美、在讲解自己的作品时得到了演讲的提高,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与同学交流,让同学们更团结,互相帮助。学生们创作完成后都主动打扫现场,更讲卫生。一件件精美的陶艺作品展示出来后,师生们都非常兴奋,就像自己精心呵护下的孩子诞生了一样。而且陶艺并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现,它与科技、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建筑等都是分不开的,在学习陶艺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陶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不断地学习摸索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好玩、乐学、会生活”的陶艺教学理念,好玩:是陶艺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如何让学生有内容、有意义持续地玩,并玩得出彩、玩有所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乐学:快乐的学习,环境、氛围、教学形式不仅转变学生将学习视作任务的心态,科学的课程设置更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情感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会生活: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使人们能够更有意义、更完整的生活,每个学生都应当且有权学习人类共同的艺术遗产,为周围、为生活添一首歌、一支舞、一幅画、一个创作,每个下一代、每个学生都应当有“会生活”的意识、逐渐养成会生活的能力,形成会生活的状态,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我们的陶艺校本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

学习趣味陶艺、感知不同事物,聆听内心感受、学会表现自我,大胆创想创作、实现个性发展,拓展综合能力、体会美好生活。

学校依托中华博大精深的国萃陶瓷文化,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通过实验陶艺项目的办学特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的示范学校,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勇于创新的新一代人才。

为了保证陶艺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也把陶艺教学课程列入日常课程计划。充分利用陶艺专用教室,安排每班每两周一次的陶艺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相应对陶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再教学。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来了解陶艺,感受陶艺的乐趣。同时制定相应的陶艺活动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陶艺教学活动。

《陶艺制作》是人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课程,是在学习陶泥的基础上,运用陶艺术知识进行的立体造型制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问题导入课题相对成功,展示了陶瓷作品及其制作,陶瓷有趣却很少有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尝试的特点使得本节课的内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对这些陶艺作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学会了制作方法并加深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陶瓷用品的情感。学生的创作反映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出现了许多奇特富有创意的作品。但教学方法内容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对创作的表现技法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

评价是鼓励学生的体现,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分享他们成功的作品,我用摄像的方法给予鼓励,作品好的给摄像,并将作品图片发到十六中网站。评价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制造过程和创作意图,这也是同其他同学学习提高的过程,这又充分体现了他们学会知识后共同分成果的快乐感受,知道成功是大家创造的结果。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够了解陶艺工艺制作方法,但真的亲身的实践还做不到如果亲自去陶艺厂参观或亲手制作一下,体会劳动的快感,如能这样教效果会更好,能从中激发学生对陶艺工艺的热爱,学习陶艺艺人的敬业精神,让这顶工艺代代相传下去。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达到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会合作愉快,创作的作品又好又多,完成了教学任务。

下载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艺设计制作总结报告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艺制作--杯子》教案

    《陶艺制作 --杯子》教案 教学对象:4-6岁 教学工具材料:橡皮泥、牙签/火柴棍 一、 问候语 1分钟 Good morning/afternoon,dear students/ boys&girls!Welcome to Gekoo! Today we......

    陶艺制作的教案

    第7课 做做陶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掌握手捏成型、泥条成型的几种技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技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陶器的手制或泥条成型......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5篇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

    浅谈陶艺欣赏与制作

    浅谈陶艺欣赏与制作 ——学陶艺体会 关于陶艺一直都很向往,许多次在电视上看到陶艺师傅制作陶艺就有一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看到大师们在那些可爱的瓷器上作画,随意几笔便......

    陶艺制作心得与收获

    陶艺制作收获 ---陶艺五班舒坦 (504)回想起这个学期的选课,真是人品大爆发了!以前选体育、通选老是被踢,这次本来也没选上合适的通选,只是偶然的一天在机房上网一不小心看到了陶艺......

    陶艺《相框的制作》教案

    《泥塑——相框的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泥相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提高他们的制作能力。 (2)通过观察相框......

    亲子陶艺手工制作感想(范文)

    让泥巴在你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鲜花 ——亲子陶艺制作有感 大二班黄柏维妈妈 香雪幼儿园为了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进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于10月25日举行了亲子陶艺制作活动。......

    《陶艺》教学设计

    《美丽的园林》教学设计 厉庄镇中心小学王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 2、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