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范文]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
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门课程的任务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现象。这 正是力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奠定了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 位。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重要的作用。
工程力学研究的是有关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受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形,分析变形对构件的影响,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构件,使它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对课本主要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很多,而且公式也非常多,有些公式还很难记,当时感觉就是有点难。对于理科的课程,我-多听是指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讨论时要听同学提问。很多人只知道上课要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时却毫不理会,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他们不会,他们听了之后就可以学到新知识或许可以掌握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他们会,那么他们听了之后就可以了解他们的解题方法知道他们错在哪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学习应善于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对繁多的细节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游刃有余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课前,我会自己事先做好预备工作,把下节课要学的内容自己预习一遍,在上课听讲时结合老师的思路,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与作题。在课后,及时复习本章要点,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这样就能巩固和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如按照缘木求果,即先抓主干,再抓枝叶的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举纲则目张的学习效果。因为我发现这样会使思路更加清晰,多看是指课后要复习上课内容,除了看书本和笔记外,还可以多看一些参考书,里面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甚至于不同的解题方法。当然我们还是以书本为重,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看参考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校的图书馆不是摆设,我们应该充分地好好地利用它。
多做是指课后要做老师布置的习题,课余时间还要做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这和看参考书不同,是非常必须的。平时的作业只有两三道题,就算会做,也反映不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很有可能老师布置的碰巧是你会做的那两题。教科书有着一定的权威性,我认为只要把课后的题都做会,那么就算无暇翻阅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有太-4
第二篇: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粉末冶金》和《高分子材料》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门课程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现象。这正是力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奠定了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重要的作用。工程力学研究的是有关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受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形,分析变形对构件的影响,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构件,使它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对课本主要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很多,而且公式也非常多,有些公式还很难记,当时感觉就是有点难。对于理科的课程,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主要的,形成一条线,让它贯穿整个知识结构,然后拖住一些细节知识。学习工程力学的基础是基本假设,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在用简单高等数学分析,推理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公式。而我一直喜欢的就是对一些简单的公式自己根据已知条件,再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出公式,这样得出的公式就一般很容易记住,并且对其推理过程也有所掌握,不会乱套。但是力学不象数学那样有要求严格的数学公式,它要求的是满足工程要求,适当的简化公式,简化计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各种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很容易出错。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明白了静力学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力学的内容好比一条有机结合的知识链,知识点多,前后内容联系强,一环套一环,因此在学习中一旦疏漏了某个环节,就势必要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觉的工程力学这门功课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比如说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就看那一种比较简便。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要学好结构力学,最关键的还是要多问多听多看多做。多问是指遇到不懂的要问,碰到不会的要问。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接触新知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还可以提高大家对结构力学的兴趣,有助于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多听是指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讨论时要听同学提问。很多人只知道上课要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时却毫不理会,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他们不会,他们听了之后就可以学到新知识或许可以掌握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他们会,那么他们听了之后就可以了解他们的解题方法知道他们错在哪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学习应善于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对繁多的细节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游刃有余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课前,我会自己事先做好预备工作,把下节课要学的内容自己预习一遍,在上课听讲时结合老师的思路,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与作题。在课后,及时复习本章要点,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这样就能巩固和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如按照缘木求果,即先抓主干,再抓枝叶的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多看是指课后要复习上课内容,除了看书本和笔记外,还可以多看一些参考书,里面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甚至于不同的解题方法。多做是指课后要做老师布置的习题,课余时间还要做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平时的作业只有两三道题,就算会做,也反映不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很有可能老师布置的碰巧是你会做的那两题。教科书有着一定的权威性,我认为只要把课后的题都做会,那么就算无暇翻阅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当然如果不会做那就要多问多看了,去问同学问老师,看笔记看参考书。
以上便是我学习工程力学的心得,不仅是工程力学,其他科目也应该要有这种多问多听多看和多做的精神。只要够认真够努力,一定能够学好。
第三篇: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年龄45岁。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二、教学资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设计
五、考核方式
六、改革方向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 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
主编 :邱家俊
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 “十二五” 规划教材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 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第四大方面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机械、机电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适用性原则,适用于机械、机电行业工作的职业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一致性原则,学习要求与实际工作要求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零距离”上岗。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分三部分,1是课堂内容设计,2是实训项目设计,3是现场教学设计。项目教学设计我会在后面具体阐述,这里我先说项目内容设计:课堂内容项目化,分为5个项目,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我重点说下项目二、三(看课件)。2现场教学设计,现场参观一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观察变形、破坏。现场教学二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性。那么这三种教学形式各解决什么问题呢(看课件将),采用教学方法、手段(看课件)
3、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举例:静力学基础教学设计(看课件)
五、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理论+实践 考核方面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内容综合考核、实训评价、平时作业评价及期末考试
六、改革方向 完善教学资源
完善师资结构,培养双师人才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第四篇:工程力学课程小结
HCIT-QF-JW027
课程小结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负责人:王鹏程 实施班级:210940、210950 实施时间:2009—2010学第2学期
实施情况:根据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结果:如考核成绩、听课评价、学生/教师座谈会意见(如教学内容、条件、方法、手段、考试考核等)。
1、成效
成效显著,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大增,平时上课认真,出勤率高,作业完成质量较好,期末考试及格率较高。
2、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2)学生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薄弱,不善于思考,学习不能持之以恒,普遍感到工程力学难学。
3)习题课时较少,学生难以在课堂里对知识进行消化。
3、改进建议
1)精心设计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力学实验室与数字化资源教学素材库,加强直观教学,弥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欠缺。
2)《工程力学》课程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同时注重讲练结合,师生互动,适当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通过习题及作业讲评等环节加深理解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3)注重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最终的总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练习+提问答辩)×30%+考试成绩(期中+期末))×70%。同时强调评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成绩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简要说明
工程力学是一门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大纲主要是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编写的,其它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专业也可参照本大纲。本大纲的计划学时数为9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重点。
(2)材料力学部分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会处理简单的一次超静定问题,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载荷,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2、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含讨论课),并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四、授课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1.重庆建筑大学.理论力学(建筑力学第1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干光瑜,秦惠民.材料力学(建筑力学第2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目:
1.王 铎.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苟文选.材料力学导教、导学、导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志岗.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提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范钦珊.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孙训方.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篇
静力学(20学时)
绪论(1学时)1 目的要求
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要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3学时)1 目的要求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并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2 要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力、刚体、力系、平衡 2.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二力平衡公理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5.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1.柔索约束
2.光滑接触表面约束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4.链杆约束 5.固定铰支座 6.可动铰支座 7.轴承 8.球铰链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受力分析
2.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
汇交力系(2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2 要点
第一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1.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2.平衡的几何条件
第二节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力在轴上和平面上的投影 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投影与分力的比较
第三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合成的解析法
2.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第三章
一般力系的简化(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2 要点
第一节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2.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之矩定理 第二节
力对轴之矩 1.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2.力对直角坐标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
第三节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力偶
2.力偶的性质 3.力偶系的合成 4.力偶系的平衡 第四节
力向一点平移 1.力的平移定理
第五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简化中心 2.主矢和主矩 3.简化结果分析 4.固定端约束
第六节
物体的重心、质心与形心 1.重心及重心坐标公式 2.质心及质心坐标公式 3.组合法求形心
第四章
一般力系的平衡(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滑动摩擦定律,并能用它们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2 要点
第一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平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3.特殊情形
第三节
一般力系平衡方程应用举例 1.求解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的要点 2.相关例题
第四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
1.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要点 2.相关例题 第五节
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定律 2.动滑动摩擦定律 3.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4.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六节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1.静定问题 2.静不定问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70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目的要求
明确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学习方法等。
2、要点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材料力学任务 3.材料力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基本变形形式 2.组合变形
第四节 内力 截面法 应力 应变 1.内力的概念 2.截面法
3.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二章 轴向拉伸、压缩(8学时)
1、的要求
掌握求杆件轴力的截面法,熟练画出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会应用强度条件对轴向拉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掌握胡克定律及其应用,会计算轴向各拉压杆件的轴向变形;了解超静定的概念,会解简单的一次拉压超静定问题;了解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压缩时的基本力学性质。
2、要点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及工程实例 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工程实例: 机构连杆、螺栓、桁架、房屋立柱、桥墩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截面法 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 2.截面法求轴力 3.轴力图的绘制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1.应力的概念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四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1.纵向变形,横向变形,线应变 2.胡克定律
3.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泊松比 第五节 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1.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概述
2.应力应变曲线图及其特征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3.铸铁的拉伸试验概述
4.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概述及应力应变图 第六节 许用应力、拉压强度条件 1.许用应力的确定 2.拉压强度条件
第七节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1.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概念 2.超静定问题的解题思路
3.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三章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2学时)
1、目的要求
会对铆钉等连接件进行受力分析和进行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了解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2、要点
第一节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2.剪切和挤压的受力特点
3.名义切应力的计算,剪切强度条件 4.有效挤压面积,挤压强度条件
第二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1.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2.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三节 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1.剪切胡克定律介绍 2.剪应力互等定理介绍 第四章 扭转(8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的扭矩,熟练画出杆件的扭矩图;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的扭转角和对杆进行刚度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1.扭转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2.功率、转速与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3.扭矩的概念 4.扭矩图的绘制
第二节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1.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 2.剪切弹性模量 3.极惯性矩 4.扭转强度条件
第三节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1.相对扭转角的计算 2.抗扭截面模量 3.抗扭刚度条件
第四节 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 1.扭转超静定问题概述
2.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五章 梁的内力(6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直接计算法求梁任意横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会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由此得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一些规律;掌握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叠加法和简便法。
2、要点
第一节 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平面弯曲的工程实例 第二节 梁的内力 1.梁的内力求法 2.梁的内力符号约定 第三节 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图的绘制 2.弯矩图的绘制
第四节 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绘内力图 1.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推导
2.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作内力图的方法 3.简便方法绘内力图举例 第六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2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静矩、惯性矩、惯性积、主轴、形心主轴、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矩的定义;会计算矩形和圆形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正确应用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会计算简单组合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2 要点
第一节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 1.静矩的概念 2.惯性矩的概念 3.惯性积的概念
第二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1.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推导 第三节 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 1.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2.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举例 第七章 梁的应力与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正确使用弯曲正应力公式,熟练计算梁上各点的弯曲应力,并掌握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学会计算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和圆形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并掌握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了解提高梁的抗弯强度的措施及选择合理截面。
2、要点
第一节 梁的正应力 1.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 2.抗弯截面模量 3.纯弯曲理论的推广
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1.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三节 梁的剪应力 1.梁的剪应力公式 2.梁的剪应力计算举例
第四节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1.梁的合理截面形状 2.变截面梁
第八章 梁的变形(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挠度与转角间的关系和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会用叠加法求梁的某些特定截面的转角和挠度;了解梁的刚度条件。
2、要点
第一节 挠度和转角 1.平面弯曲梁的挠度 2.平面弯曲梁的转角
第二节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三节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的积分法 2.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举例 第四节 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叠加法 2.叠加法应用举例 第五节 梁的刚度条件 1.梁的刚度条件
2.梁的刚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六节 超静定梁 1.超静定梁的概念 2.超静定梁的解法举例
第九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及主应力;了解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空间应力状态下三个主应力б
1、б
2、б3;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会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线应变或正应力;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会应用强度理论对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应力状态的概念 1.主应力的概念 2.主平面的概念 3.主单元体的概念 4.应力状态的分类
第二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1.解析法概述
2.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方位
3.剪应力的极值及其所在的平面的方位 第三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1.应力圆方程 2.应力圆的作法 第四节 广义虎克定律 1.广义虎克定律介绍 第五节 强度理论
1.第一强度理论介绍 2.第二强度理论介绍 3.第三强度理论介绍 4.第四强度理论介绍
第十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会将组合变形问题分解为基本变形的组合;会分析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会应用强度理论对弯扭等组合变形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 1.组合变形的概念 2.常见的组合变形
3.组合变形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斜弯曲 1.斜弯曲的概念 2.斜弯曲问题解法 3.中性轴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概念 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解法 第四节 偏心拉伸(压缩)1.偏心拉伸(压缩)2.偏心拉伸(压缩)解法 3.截面核心
第五节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1.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的解法 3.相当应力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8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临界力和临界应力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会计算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了解柔度的物理意义,掌握柔度在压杆稳定计算中的应用。会应用稳定条件对压杆进行稳定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 1.平衡稳定性的概念 2.压杆稳定的概念
第二节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公式推导 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普遍公式——欧拉公式 3.长度系数
第三节 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2.压杆的柔度
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 三类压杆、临界应力总图 1.三类压杆的概念 2.临界应力总图
第五节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1.压杆的稳定条件 2.稳定安全系数 3.折减系数
4.压杆稳定条件的应用 5.试算法
第六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减小压杆长度
2.改善压杆的约束条件 3.合理选择截面 4.合理选用材料 机动(课程复习)(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