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我的教育苦旅

时间:2019-05-11 23:5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想-我的教育苦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想-我的教育苦旅》。

第一篇:感想-我的教育苦旅

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

唐山市丰润区西实验小学 鲁晓青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而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很空虚和迷茫。10年来我工作在教育的一线,除了教育理论很少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所以虽然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总有一种想突破些什么,又不知是什么需要突破的感觉。阅读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我顿觉心胸开阔,那些教育大家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和真诚的爱心,使我的生命不再苍白和黯然,而是变得开阔、灵动、鲜亮。我不知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总之,我学习了,收获了,并心中默默感谢着。

在阅读大爱陶子这一章节时。给我印象极为深刻地是陶行知老学者对儿童的了解和关爱。“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学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做了一个纸鸢飞不天,是有齐柏林的飞船造不成功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一个爱人被夺取一般的伤心。”“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读到这些话时,我惭愧无比,回忆起了教学的一幕幕……我性格率直,做事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虽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缺点,但也就是由于此性格使得自己在处理孩子问题上,难免有时会简单、粗暴,缺少慈母的关爱,缺少母性对孩子们特有的呵护。尽管心中对他们无限的喜爱,尽管大声的训斥是带着一种恨铁不成的爱意。但孩子们体验到的是老师对他们的排斥、否定,他们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乖孩子。所以我马上想到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这种教学行为——失败。但失败之余,我还是要由衷的感谢陶行知老学者,感谢高万祥老师,因为从他们们的字里行间,我找到了教育失败之根,顿悟出了教育成功之源: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样高,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想想孩子们所想,或者回忆一下孩童时的我,杜绝简单粗暴,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想到此我的孩子们都浮现于我的眼前,多么灿烂的笑脸、多么稚嫩的声音,突然他们长大了,他们是瓦特、爱迪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我为此折服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尽管素昧平生,但也有几丝亲切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先生的思想永远是我教育生涯的座右铭。

除了陶子,高老师为我们介绍的教育大家李镇西带给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高老师讲述本校一位青年班主任反映班上学生实在难管,这位校长只是向该教师推荐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三天之后读完此书这位青年班主任便有了工作门道。我既惊异、又高兴,惊异此书之神,高兴我们教育界有如此神话人物。看到书名我们就可以想得到他推崇的教育理念——爱。没错,爱与教育永远也不能分离,如果离开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改只是空话。反之我们的教育处处充满爱,将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的班上曾有这样一名学生,课上不听讲,作业不写,课下打架,在校园内也是东躲西藏。任凭老师千言万语,他有一定之规。但后来,我发现他并不笨,而且很聪明。认真听讲时,能说出一些独到见解,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于是,我开始关注他。课上,多提问,多表扬;课下,多观察,多留心。平时找他聊天,建立一种无形的情感。记得有一次,他拿了邓艺的作业本放在陈嘉庆的书包里。当老师调查此事时,全然一幅委屈的样子。放学后,我找到他,对他的闪光点进行了表扬,认可了他的点滴进步。还没等我提及此事,他已经声泪俱下,说了实话,并主动承认了错误。从此,他进步了。

足可见爱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教师爱的阳光下成长,精神上温暖舒适,行为上也会偶然呈现出惊喜。也许,这个事件或多或少带有几分偶然,然而这也确实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相信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朝朝暮暮,倾注在点点滴滴,我们会天天看到一份份清楚的作业,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越来越懂事的学生。

教育是一种旅程。高万祥先生在二十多年来经历了许多遗憾和“心”苦,但愿在高先生为我提供的这个与诸多教育大家对话交流的平台上,能够多多收获,希望我的教育就不是一次“苦旅”,而是一次快乐的旅程。

第二篇:教师感想我以我心献教育

教师感想 我以我心献教育

我以我心献教育

如果真有来世

我仍选择为教育而生

用真诚的心,无私的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摘自我的援教日记

《我的学生我的爱,我的班级我的根》

2003年夏,我从母校安康学院毕业了,怀着恩师们的谆谆教诲,带着青年的梦想与激情。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阻,放弃在条件优越的汉滨区从教的机会,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来到了偏僻落后的国家贫困县宁陕县,开始了我的援教人生。记得我们是8月28日到宁陕,第二天这里就发生“8.29”洪灾,泥石流像一个魔兽无情的摧毁了大半个县城,不少家庭房屋被毁,财产荡尽,有的甚至失去了亲人。我们还算幸运,学校教师宿舍在安全地带,逃过一劫。但有水库有可能塌方,要紧急撤离,我们一来就成了难民。被安排在临时避难点,每天一瓶水,三袋方便面。没有被子,就在水泥地上睡了三天。家人听说宁陕受灾,心急如焚,打了几天电话都无法接通。第四天电话终于接通了,母亲哭着要我回去,但我觉得既然选择援教,我就不能半途而废,被灾难吓倒,这个时候正是我发光发热,贡献一份力量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留下。

由于受灾严重,直到九月中旬我们才开学。在踏上讲台那一刻,面对着学生一张张充满愁容、幼稚可爱的面孔,我在心中默默做一个决定。我要用自己全部精力,竭尽所能,用心教育好每名学生,用爱抚平他们心灵的创痛。这辈子我选择为教育而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我唯一的梦。

“像热爱亲人一样热爱我的工作,我的学生。”

当了老师,从一开始我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我喜欢当老师。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玩耍,成功时一起笑,失败时一起哭。遇到事和他们商量,出了错和他们讲道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善向美之心,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慧心,这世上又有几个我们引导不好的学生,感化不了的学生,转变不了的学生。记得我刚带班时,我们班有一个男生父母出外打工,他老是迟到,问他:“怎么又迟到了?”他说:“我没有闹钟。”我就把自己的闹钟给了他。过了一个周,又迟到了,一问,支支吾吾说:“我……没听见闹钟响。”我就让他和我住,过了三个周,他自己来找我说可以自己按时起床,不愿再麻烦我了,后来果真很少再迟到。孩子就是孩子,他们需要理解、宽容和引导。当他们在进步、在成长,我也在成熟、在成功。这种喜悦是双重的。因而我热爱我的工作,我乐于我的岗位。

所以当别人在抱怨这里条件差,发牢骚说在这里当老师累,待遇低时,我却在默默的付出着、在快乐着。用青年的热情工作,用真诚的心、无私的爱来教育感染学生。每一天晚上,我都会在黑板上写下“今日寄语”,鼓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天早上,我都会带领全班学生在操场跑步,高喊口号,暗示激励自己。每一个学生过生日,我都会送去一本书,带去我的祝福。每一个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都会挺身而出,为其分忧。经常为贫困学生买饭,买保险,买资料;为生病的学生买药、买水果、买补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生,方能育生。爱人者,人恒爱之。我视学生如子、如弟、如友,学生视我如父、如兄、如朋。我每一次出外学习或出差,我的学生一天都会到办公室问几遍:“我们全老师啥时回来?”我回来后,经常是夹道欢迎,欢呼雀跃,当我把小礼品发给大家,争得抢得,一片欢腾。

六年来,我没存一分钱,但我精神是富裕的,我没有轻松过几天,但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当我看到一届届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学生写给我的满满一柜子的书信、满满一屋子的小礼品,节日里听到学生一句句问候的话语,收到的一个接一个的短信,离开我的学生将自己名字更名为“全新”,我的学生在我生日时给我跪下感激我,我的学生当兵后排几小时队给我打电话时,我笑了,也哭了,我只不过付出了一点,但我的学生他们给了我太多。我很惭愧,在惭愧中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也找到奋斗终身的源泉。

“以人为本,分层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成功!

身为人师,岂能误人子弟,从一开始,我就在思索如何搞好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每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最后,我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课改理念,推行分层教育、成功教育,取得了优异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不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因而每一节课我都会精心准备,为学生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的佳肴,尽量多鼓励学生,多欣赏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习惯是学习的支柱,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学会用勾画圈点法,批注法,质疑法预习,学会用精、略读自主阅读,学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叙写自己的生活,这些能力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同时针对学生在智能、个性、基础上的差异,我根据课改理念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采用分层施教的策略,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成功。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分别审报A、B、C、D四类,逐步推行分层教育。先将学习目标分层,采用学习目标分层推进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的目标,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试一试就会成功,让中流学生感到我能行,让优秀学生觉得我最棒,增强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再将课堂训练分层,课堂练习既有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训练,又有因人而异的兼顾,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后将教学评价分层,评价不以一把尺子量人,强调态度决定一切,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对于考试成绩设立“保级奖”和“超级奖”学生成绩在自己类别要求之列便可获得“保级奖”,超过10分便可获得“超级奖”。学生热情高涨,每次考试没保级的学生都廖廖无几。

六年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在完善成熟,教学水平在逐渐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所任教的班级连续六年在全县质量检测获得县一的好成绩。连续两届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语文成绩前二十名,我班占一半以上。我也连续六年获得教学质量优胜奖,被县教体局评为“教学质量优胜个人”、“教学能手”,被团市委评为市级“优秀团员”,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以身作则,倡导共和,班级管理创品牌”

我喜欢当老师,更喜欢当班主任。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损失,一种遗憾,做为班主任的老师才能从根本上教育好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做为一班之首,对学生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因而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我首先第一个做到。每天最早一个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值日,一同做广播体操,犯错误照样做自我检讨。我要用自己的举动让学生知道,在这个集体中人人平等。

同时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能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我在所带班推行“共和制”。既每个学生都担任有职务,对集体负一定责任,有权利也有义务。如除有班长,学习委员这些常见职务外,还有“值日班长”撰写当天的班级日志,“银行行长”帮助学生储蓄,“仪容仪表长”检查每天学生的仪容仪表,“公物管理长”负责保护公物,“法院院长”负责处理违犯班规学生,“档案局局长”将班级各种材料入档,形成班级史料。遇重大事务,由众议院院长组织学生全员表决决定。这样班上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主任不用自己出马,班集体照样能井井有条,运转自如。

同时我还经常在班内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教育学生,每天清晨我班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校,进行晨练“德育长跑”,高喊着“我们的口号—齐心协力,奋斗进取,我们的目标—最棒的自我,最好的集体。我们是团结的集体,上进的集体,最优秀的集体。”学生每天从清早就能振奋精神,用心去珍惜每一天,奋斗每一天,成功每一天,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跑步完后自由在操场大声早读,付之行动。周末带领学生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的艰辛,去帮农民挖地、抬石头。带领学生去看望孤寡老人,和老人们聊天,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培养他们有一颗友善之心。带领学生去捡垃圾,既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又为班上筹集了班费。平时提倡节俭,不吃零食,攒下钱来假期出去行万里路,开阔眼界。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努力打响“凌志班”这个品牌。我们购买商品要买品牌,名牌商品质量好,上档次,班级管理同样要有品牌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教育会有更高的要求,学生也希望加入一个有光辉历史、有活力、有目标的集体。因而我正在打造凌志班”这个品牌班集体,这个班集体有永远的名字,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有口号,有目标,有共同遵守的准则,有独特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有必做的事、必读的书、必看的影片、必唱的歌曲。每一届学生都有一部书,每个人都会在这个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就像《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一样。然后让这个品牌一直延续下去,让这个班的精神与经验延续下去!

现在我“凌志班”已在各方面起在了学校前列,显示出了特色,连续获得校“优秀班集体”荣誉,连续被县教体局评为县“优秀班集体”。我也在2008年先后被宁陕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被陕西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优秀班主任”。

“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争取做最努力的!”

在生活中,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和提高,最喜欢买书读书,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一方面加紧完成了专升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2007年已从陕西师大进修本科毕业,正在准备考教育硕士。一方面经常查阅观看魏书生、钱梦龙、李镇西、余映潮等名师的教学资料、课堂实录,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研究教学教法,加强业务能力。并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育人中的一些得失,积极撰写教学、德育论文。现已发表论文三篇,撰写论文、教学案例获国家、省级、市、县级荣誉三十余次。其中有不少论文、教学案例安康市教育局被评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所上课堂实录被陕西省教育厅推荐到国家参赛,获得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第十二届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优秀奖。

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争取做最努力的。在六年援教生活中,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过得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执着坚守脚下这方热土,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做个好教师,做个好班主任。用自己的一生去为孩子们的人生奠基,演绎一首优美神圣的教育之歌。

人生最大的幸福

为自己爱干的事而活

我要

扎根热土

上下求索

苦却快乐着

——摘自我的教育日记

《我的学生我的爱,我的班级我的根》

第三篇:读《文化苦旅》后感

读《文化苦旅》后感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都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有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腾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余秋雨在自序里如此写道。

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文弱多情的余秋雨,在断垣残墙或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前,一会儿静静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欲步却又停留……他惊叹、震憾,他婉惜、叹息。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行状:我就这样边走边想,走得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被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疲惫地伏在路边地旅舍的小桌上涂涂抹抹,然后向路人打听邮筒的所在,把刚刚写下的那点东西寄出去…… 我想,古人读书时所崇尚的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境界,也定然会使他心旌神摇、羡慕不已。他从祖国大西北的甘肃敦煌起步,转向大西南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东南的吴越春秋,最后写至境外南洋的叠叠。他写下了《道士塔》、《莫高窟》、《五城记》、《夜航船》、《酒公墓》、《家住龙华》、《华语情结》、《这里真安静》…… 至此,《文化苦旅》真正诞生了。《文化苦旅》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它有着低徊与感伤的历史氛围,有着散文创作中的戏剧性表现,有着雍容、典雅而抒情的文字描写。文学的历史情怀,是作家自身生命与历史的对晤,他要寻找自己与浩瀚历史长河的关系,因此不得不在历史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缘的灵魂。这种情感愈来愈深,一旦有机会诉诸于文字,则必然将历史和生命混同一体。余秋雨创作的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历史,他试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在自身与历史的对话中形成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历史情怀。当他厌倦了枯燥的学术生活,便想着离开案头,换一身远行的装束去旅行,他并不同一般人那样是为了轻松,为了猎奇,为了开阔眼界,而是在“寻找一所横亘千年的人格学校”。

他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而是在于和历史、文化进行对话。余秋雨的远行不愿意去找旅行社,写出一些市面上充斥的旅游观感的文章,他觉得,那种扬旗排队的队伍到不了他要去的地方。由此,便决定了他这次的文化旅行活动成了一种“苦旅”。当他浪迹天涯,一站又一站地去访“人文山水”,行行止止,风尘仆仆,劳苦了四肢筋骨,也有了不少苦涩的感想,故谓之“文化苦旅”。然而,书名所隐含的深层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观照人体生命,余秋雨这一旅程,是他本人对于人类的生命,以及文化走向的问题,由困惑而至感悟的心路历程,这历程相当辛苦,故谓之“文化苦旅”。再观照中国文化的生命,这是辛苦的旅程,不再是作者的旅程,而是中国文化的旅程,我们中国文化,在时间的长途中,已跋涉了上千年的路,其间所见证的天灾人祸、沧海桑田,岂是言语所能说尽。而数千年所累积下来的包袱,变得如此沉重难荷,今后还走得下去吗? 故又谓之“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中的散文,是一篇篇的美文,是一篇篇经过精心打造的文化佳作。文辞雍容、典雅,而又不显出雕琢的气息,在淡淡的叙述中,又蕴涵有浓浓的抒情意味。在《五城记》中他如此描写广州: “广州历来远离京城,面对大海,这一方位使它天然地与中国千年封建传统构成了逆反,千里驿马跑到这里已疲惫不堪,而远航南洋的海船正时时准备拔锚出发。” 对于远处南疆的广州市来说,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真是既准确又极富想象力。如果没有阔大的胸襟,如果没有游历过祖国的大山大川、名城重镇,如何能写得出这样的奇句。而在《西湖梦》中,作者则是如此点染苏小小的心灵世界: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无需寻寻觅觅,在《文化苦旅》中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这类精雕细琢的文字,既有特定的历史氛围作为烘托,又有类似小说情节的剧场效果作为主干,因而,其中配以雍容、典雅而又抒情的文字的描写,并不会让读者有过于雕琢之感,反而会让文章增添一些诗意,增强一份艺术的魅力。悠远的历史便如一条缆索,余秋雨便是这样依稀走来,又于秋风秋雨中渐行渐远,虽征程漫漫,寒窗数载,却终究走出了他的“文化苦旅”。

第四篇:回想我的教育

回想我的教育

拟写人:彭鸿

教育是需要爱心做基础的,没有爱心的教育仅仅是个混饭的职业,具有爱心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让人快乐奉献一生的事业。作为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充满激情,才能以诚相待,春风化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关于爱与教育我说一下自己的教育故事。

大专毕业之后,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应该说我真正开始我的教学生涯是在5年前,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六年级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老师讲授下一课、很好奇新内容的学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快乐可以使人青春永驻,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留下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试着在不经意间拣拾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扔掉他人的快乐,也不要轻易去掉自己的快乐,每天把笑脸送给每个人,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你。

第五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读《文化苦旅》后感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读《文化苦旅》后感

今天,我随着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大作《文化苦旅》领悟了祖国的秀美山河,我的思想也得到了灵动,我的精神也随着这本书走向更高一阶的层次!说是文化苦旅,但在旅行中也领略了别样的乐趣,别样的人情。

“拜水都江堰”都江堰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余秋雨先生如此称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从古至今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见证着中国的沧桑。而造福亿万炎黄子孙的它是有如长城般的年龄;是否有如五月岳的壮丽;是否有如同现在科技竞争的魄力?答案当然是有。走向都江堰,只见得“急流浩荡”,只听得“大地震颤”,这是不是一种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而默默地浇灌滋润着“天府之国”这是不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精神?

这都江堰,不仅是沧桑的更是富有活力的,都江堰的水则能使人想到一个词——生命。我们应当有都江堰一般的毅力,有水一般生命与活力,让自己融入在雄奇的中华大地上。

“在杭州,如果离开了自然生态之美,什么文化都不成气象”这体现在杭州,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没有美丽的风光,就不会有优秀的作品。因为美丽的风光会给文学作品,抹上一层厚实的,自然的纯朴的底色,这是其它物质上远远达不到的。“先有生态,后有变化。”

是的,环境好起来了,人还会不美吗?人美起来啦,世界不就更和谐了吗?

联想到今天的杭州。“浓妆淡抹”的西湖,在这里,“G20”峰会,也在这里。杭州,已经成为像上海北京的国际大都市,不应该由此知道生态与悠久文化的重要性了吗?

但是有了生态不就有悠久的文化吗?

再看看现在,国家大力主张“退耕还林”为的不就是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而把越来越多的发展慢的高污染化工厂夷为平地,变成更多的城市生态公园,不仅让市民们节假日有了更多乐趣,更让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放眼全国,黄土高原上出现了久违的绿色;黄河不再是那样混浊,也许几十年后黄河也像长江一样干净了……

愿环境越来越好,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使命和愿望!

随着名家笔下游览大好风光,是一大快事!那人,那城,那山,那水,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挺立着奔腾着,在永久的微笑着……

下载感想-我的教育苦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想-我的教育苦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禅宗有言:"借的火,照不亮自身的心灵。"意思是:不是自己体会和领悟到的真理,不能真正属于自己。然而,借的好书,倘若能够用心品读,细心体味,领悟其中的精髓,则可获得心灵的启迪。如阅读......

    教育故事感后感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温依珠《背起爸爸上学》是一部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就发生在贫困山区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石娃,真名叫李勇,于1980年4月出生在甘肃......

    想我所想,爱我所爱[定稿]

    想我所想,爱我所爱 生活中不如意事之常八九,但能不能活得潇洒就得看我们自己的心境。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我们能否活的开心快乐,而我们心里所想又会影响我们做决定,所......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读后感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读后感 ——11级电子2班李海英 很早以前就曾听说过《文化苦旅》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一直未曾读过。在大学里,偶然间想起友人不止一次推荐我看这本书,于是就仔细的......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读感 初识余秋雨,缘于高中课本中的苏东坡《浪淘沙 赤壁怀古》一词。当时,在讲授东坡词前,语文老师花两节课时间为我们朗读《东坡突围》一文,其后,老师又多次在课堂上......

    文化苦旅

    读《文化苦旅》有感 涡阳三中王芳 一本书,写尽文化之苦旅,描述历史之盛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但很多国人仍在那沾沾自喜,以五千年灿烂文化自居,这是天生的乐观还是......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的艺术特色赏析 一本书,写尽文化之苦旅,描述历史之盛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但很多国人仍在那沾沾自喜,以五千年灿烂文化自居,这是天生的乐观还是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