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插画毕业设计论文
泸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设计报告
平面设计插画的研究
学生姓名 所 在 系 班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陈雪冰 信息工程系 2012级动漫一班 动漫设计与制作 廖梦 助教
2014年11月6日
摘要
摘 要
平面设计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它的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衣食住行均与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插画更是为社会生活添加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丰富社会生活。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可以说是最具有表现意味的,许多表现技法都是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插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联姻使得前者无论是在表现技法多样性的探求,或是在设计主题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展,展示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具表现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艺术成了基础学科,插画成了应用学科。
本论文正式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插画绘本为这一次的设计主题,探讨它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空间。
1、插画作为商品的形象宣传,一直被受企业青睐,它形象地向顾客展示了企业商品的抽象概念,同时也增加了顾客对产品的好奇心理,为企业带来了实在与潜在的顾客。
2、插画作为公益海报设计,不同的画风和不同的色彩搭配,传递着温暖与爱心,更加贴近与人们的生活。
3、插画作为特殊亮点,存在与小说中,小说封面,漫画杂志、选刊等等地方,可以牢牢抓住顾客想要一探究竟的心里。
4、插画作为游戏海报宣传,比起纯文字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对游戏内容产生兴趣与好奇。
5、作为绘本成册,不仅美观,可以作为商品,也具有收藏价值。
关键词:宣传,吸引力,发展。
I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选题依据.....................................................1 1.1插画的发展概况及现状.............................................1
1.1.1插画的存在形式.............................................1 1.1.2插画的风格.................................................2 1.2 插画的发展趋势..................................................3 1.3 插画带动IT企业.................................................3 第二章 设计思路.....................................................5 2.1插画线稿.........................................................5 2.2插画背景.........................................................6 2.3插画色彩的搭配...................................................7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10 3.1插画的步骤......................................................10 3.1.1 线稿的初定................................................10 3.1.2插画上色..................................................12 3.2不同软件的上色过程..............................................12 3.2.1Corel painter上色过程.....................................12 3.2.2 Photoshop上色过程.......................................13 3.3色彩的搭配问题.................................................14 3.4构图困难........................................................15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17 4.1总结............................................................17 4.1展望............................................................17 致 谢.............................................................18 参考文献...........................................................20
II
第一章 选题依据
第一章 选题依据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插图、卡通吉祥物、影视与游戏美术设计和广告插画4种形式。实际在中国,插画已经遍布于平面和电子媒体、商业场馆、公众机构、商品包装、影视演艺海报、企业广告甚至T恤、日记本、贺年片。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插画有很多种,根据区域分,其中日式卡通插画、欧美插画、香港插画、韩国游戏插画、小说封面插画等等,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地商业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现实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根据意义分,其中又有工艺插画、商业插画等等。应用价值、设计目标、工作内容,分组分工情况,最终提交的成果内容等项目所包含的详细信息。插画作为文字的补充,让人们得到感性认识的满足;表现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表现技巧,甚至表现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
1.1插画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1.1.1插画的存在形式
插画,自然是以画的形式存在,但是一般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插画,基本配有相当的文字。其中各种插画有各有区别。其中欧美插画的风格比较写实,是非常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它表现出来的插画,也代表着某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而香港插画的画面虚幻,就像是梦中的世界,夸张与不可思议,同时还不时的透露出一些中国元素在里面,作品的可辨识度极强;韩式插画,色彩比较丰富却一点也不给人累赘感,搭配得非常的清新;日式卡通插画,大多数为人物卡通,人物的比例和造型,都非常的令现代人喜爱,而中国很多青年人的插画也和日式的插画相似。
第一章 选题依据
图1-1 欧美插画
图1-2 香港插画
图1-3 韩式插画
图1-4 日式卡通插画
1.1.2插画的风格
插画有儿童风格、唯美风格、古典风格、现代风格、迷幻风格、典雅风格、诡异风格等等风格的插画。
图1-5 儿童风格 图1-6 唯美风格
第一章 选题依据
图1-7 古典风格图 图1-8 诡异风格
1.2 插画的发展趋势
插画用于商业方面比较广泛,而社会上,商业发展必不可少,国家政策也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商业的存在,产品的宣传形象等等就会推动商业插画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发挥它相应的能力,这是插画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插画作为书刊的封面非常的抢眼,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也决定着点击率和阅读量。人物色彩采用撞色,给人足够的视觉冲击。
1.3 插画带动IT企业
现代插画,早已经告别了用笔在纸上手绘的时代了,其中已经有多种软件可以模仿插画师想要表达的效果,其中游戏人物插画、韩式插画等等的常用Corel Painter软件,后期处理又常用Photoshop,而其他的插画绘图软件,例如SAI也有着不输于其他绘图软件的优点,SAI在画线条的时候,比其他的软件更加的细致,但是却也有着缺点,那就是SAI的线条,即使用最黑的颜色,也不怎么看得清楚,颜色非常的浅,而且画笔还要单独去下载,非常的麻烦。而SAI用于画场景,效果就非常的好。不过,在这一次的毕业设计中,场景中的部分装饰和背景,都选用的是MAYA建模再渲染出来的,免去了画线稿上色的麻烦过程。毕业设计中,只有一次的线稿是用SAI软件完成的,其他的都没有用到SAI。
第一章 选题依据
图1-9 MAYA场景
图1-10 SAI线稿
第二章 插画设计思路
第二章 设计思路
2.1插画线稿
首先确定了目标,将线稿在纸张上面画出来,确定最终线稿,扫描到电脑。线稿中没有场景,我选择的场景是更加画面来确定。每一张线稿都没有画背景,只是单独的人物。线稿扫描进入电脑,如果画面会留下线稿,那么线稿就会重新用软件描一次,如果不留下线稿,那么就不会处理。
图2-1线稿 图2-2擦出线稿
第二章 插画设计思路
图2-3线稿
图2-4保留线稿
图2-1与图2-2,虽然最后没有选入毕业设计作品中,但是这也是毕业设计的过程,会在不同的考量下,放弃一部分作品。图2-2没有保留线稿,所以图2-1的线稿扫描进入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做处理。而图2-3和图2-4,选择了保留线稿,所以图2-3的线稿就做了处理,重新在绘图软件里面描了一次。
2.2插画背景
线稿都没有画背景,但是当颜色已经上好后,就会根据所选的颜色和人物的
第二章 插画设计思路
气氛特点,为人物添上背景。
图2-5添加上背景
图2-5的背景就不是自己画上去的,而是在网上找了相应的图片,做了一些处理,比如调色、抠图、缩放等等,让其融入场景中。
2.3插画色彩的搭配
一幅插画在色彩搭配上,冷暖色系的搭配,一般都是统一的色系主题,暖色系就全部是暖色系为主,冷色系也就全部是冷色系为主,虽然也没有说不可能冷暖色系共同出现在一幅画上,但是总会偏于某一个色系,而其他的色系,不会占据一幅画的太大部分,如果平分的话,中间一定会有中间系起调节作用。
同时一幅画,从色彩搭配上,也能体现出作者的心情,因为,色彩也是有自己的语言和情感的。色彩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主体,它有自己的表情、声音,一幅插画,色彩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色彩的搭配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其中冷色系和暖
第二章 插画设计思路
色系的调和最考一个人的能力。
图2-6冷色系设计
第二章 插画设计思路
图2-7暖色系设计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红色和明亮的黄色调成的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青色、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塌实。
图2-8感觉安静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3.1插画的步骤 3.1.1 线稿的初定
线稿,初学者一般是用笔在纸上画好线稿,然后扫描到电脑中,用Photoshop、SAI或者Corel painter等相应绘画软件上色。但是熟悉的人,就会直接在软件中,用手绘板画线稿,一般都是用最小的画笔或者铅笔,选择黑色。而线条也分为粗糙线条和细致线条。粗糙线稿,一般在作画完成后,都会擦除线条,不会在画上留下线条,而细致的线条,最后多半会选择在画上留下来。粗糙的线条,颜色和笔触的大小都随作画者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定,没有特定的规定,当然,也没有说不留在画上的线条一定是粗糙的,但是一幅好的插画,画上留有线条,那么一定是细致的。
图3-2 细致线条 图3-1 粗糙线条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图3-3 擦除线条
图3-4 保留线条
困难:线稿需要保留在图片上,那么要求线稿就要非常的精细,而扫描进入电脑的线稿,始终不是非常的精细,调色,提取线稿总会出现断的地方,这为上色添加的麻烦,所以单独描边会花掉很多的时间。
图3-5线稿扫描进入电脑
图3-6线稿精细重描后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3.1.2插画上色
上色的软件众多,我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首先选用的是Corel painter软件,这个软件的上色底色和阴影都在一个图层上,一般用喷笔上底色,然后用同色系较深的颜色上阴影,在选用调和笔中的加水笔晕染开来,形成颜色的过渡。Corel painter上色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非常的慢,还有就是被打回来该画的时候,颜色就必须全重新从头来过,非常的麻烦,但是优点就是插画的立体感非常的强烈,图层少,一般游戏人物都是用Corel painter来画。然后这样做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所以该用Photoshop来上色,Photoshop上色的有点是快,阴影和底色分开,阴影的颜色用灰色系列,可以通过调节透明度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即使打下来重新配色,也非常快就能够改变,阴影过渡只需要给一个高斯模糊就可以了。Photoshop强大在于它的后期处理,但是要画出人物的立体感,没有Corel painter来得容易,多色过渡就需要用到模糊工具。
3.2不同软件的上色过程 3.2.1Corel painter上色过程
图3-7线稿
图3-8画肤色
图3-9画头发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图3-10画衣服
图3-11画眼睛
图3-12去掉线稿
Corel painter的上色,使用加水笔晕染阴影,在一个图层上最好,容易晕染开来。
3.2.2 Photoshop上色过程
图3-13处理线稿
图3-14人物底色
图3-15场景底色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图3-16场景人物阴影
图3-17月光阴影
Photoshop的底色和阴影不在同一个图层上,结合透明度,效果非常的好,方便改变,也是最好的。Photoshop要不是不能画三维立体游戏人物,只是图层会用得比较多,没有Corel painter来得方便简单。如果因为不太了解两款软件的各自优缺点,在做画的时候会走很多的弯路。画图软件分层,处于底层的图层,上色就不需要那么中规中矩,上层都有覆盖性,但是属性不同,效果就不同。比如处于上层的属性是正片叠底,那么就会看见下层本该被覆盖的颜色,那就需要将多余的部分擦去。
3.3色彩的搭配问题
暖色系包括红紫、红、红橙、橙、黄橙;冷色系包括黄绿、绿、蓝绿、蓝、蓝紫。还有介于暖色系和冷色系的颜色:黄、紫。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中性色。
在色彩的搭配上,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个人对色彩的搭配感觉并不强烈,只是觉得用哪一种比较好,我想要的人物适合哪一个时代,而那一个时代最常见的颜色是什么样子的,那就用什么颜色。或者个人觉得什么颜色好看,用什么颜色上色方便调节,习惯用什么颜色,那么就用什么颜色。而色彩的搭配方面的考虑,基本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遇到的问题最大,很多作品都是因为在色彩的搭配上没有过关,被打下来重新做的。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图3-18未过关的作品
图3-19过关成品
3.4构图困难
插画构图没有具体的要求,基本上所有构图都是随心所欲的,但是构图也体现出作画者的风格。比如抽象画,一般不容易看出作者想要表现的东西,所以一般最中心就是最主要的部分。但是,普通所见的好插画,绝对不是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而是上轻下重。一幅好的插画,没有好的布局,那么就不能很好的表现出细节,插画在植物的表现上,前后的高低需要错开,错落有致才行。
布局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任何细节之处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的体现。而对于环境概念作品布局可能会相当困难,因为其所需关注的焦点不会像人物作品那样明显。黄金分割定律而来的,这个熟悉的词,应该好理解一些,所以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插画主要的焦点大都直接位于“黄金分割点”上。而其他物体则安排在收敛线的附近,如果插画中涉及到建筑物,那么透视就非常的重要。我本人对构图不是很擅长,构图也是我的弱项。
第三章 插画过程中的困难
图 3-20
图 3-21
不同的构图,它所具备吸引人目光和焦距的位置也就不同,图 3-20的构图,而焦点自然就聚集到红色圆圈的地方,而图3-21,构图中虽然没有特别标记出来,但是却能够让人自然的锁定在中间位置的亮处。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总结
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从纸上线稿、扫面线稿到电脑、精细重描线稿、构图、上色、添加背景等等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解决掉困难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甚至原本不知道的绘图方式,在上色过程中摸索出来,非常的具有成就感。整个毕业设计完成后,基本到达了自己最初的目标,虽然过程中也适当的调节和改变,甚至否定了多张原本的线稿,也有在颜色都全部上完后,对于添加背景遇到问题,就直接舍弃掉整张插画。我在比例和一些人物的动作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脑中想着的东西很快就会消失,没有办法将它保存下来。
整个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后都需要改进。尤其在色彩搭配和构图方面,简直是我的弱项。同时,上色的过程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在上色的精细方面,线稿的精细方面,也需要改进。
4.1展望
从插画的发展来看,它不会就维持着现在这样,甚至落下。我喜欢画,一旦手上握着笔,我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在画了,我不会去在乎画出来的质量,我只是单纯的停不下来而已。有时候,半夜想到某一个画面,我会担心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完全忘记了,那时候我会立刻起来用笔记下来,虽然只是粗糙的线稿,但是却能够令我高兴。
我自己也想要从事这一类的工作,不需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去固定的地方上班,只有工作能够按时完成又不会降低质量,我更加喜欢在家里工作,因为我自己在晚上的灵感会比较好。我不喜欢在外面抛头露面,令可呆在某一个地方静静的画画或者做与动漫相关的工作,我在画的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所以这一些想法,目前还真的只能是想法。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手,画出自己脑中的故事。
致谢
致 谢
大学三年,回顾起来,仿佛昨天才进入大学一样,时间转眼即逝。在大学这三年,我怀着梦想走进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生活上、专业知识上,甚至是思想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是却在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
在此,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让我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其中,也给不少的老师惹了很多的麻烦,真心过不去,甚感歉意。首先,自然是感谢我系上辅导员何顶军老师,您虽然不是我的直接授课老师,但是作为辅导员,在很多情况下为我考虑了许多,在生活上不至于狼狈。记得大二下学期因为生活安排不当而生病,半夜还让您陪着我在医院输液,我感觉非常的过意不去。同样还要感谢我系上的邱书记,在生病期间,对我关怀备至,个人简历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是在邱书记的细心指导下才完成的。大一下学期,班上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我要感谢喻维春喻书记,您调节同学之间紧张关系,深入了解矛盾的起端,一个一个的解开同学之间的矛盾;我虽然已经习惯了被人误会甚至排挤,但是您的介入和开导,为我的人生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课。
从大一就开始教授我们的龚雪龚老师,我给龚雪老师找了不少的麻烦。最开始的时候,龚雪老师教授我们的是速写,我到没有给老师找麻烦,老师非常的亲切,与学生之间仿佛像是朋友一样。但是大二开始,就开始负责我们软件教授,而我总是迷糊得弄丢U盘,然后作业也全部丢失,不得不去拜托老师多给一点时间让我补作业,并且细心地指点出其中的不足加以改正。各种实训,从选题、资料查询、着手开始做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一次的毕业设计,虽然是自己根据自己擅长的选题,但是作为指导老师的廖梦老师却非常的认真仔细地指点,本来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是易琳老师,只是因为选题不同的原因,易琳老师单独为我选择了一个指导老师,这个老师便是廖梦老师。本来不属于廖梦老师的工作,但是廖梦老师却接手了我这样的麻烦人物,指点出其中的不足与优点,在此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廖梦老师。毕业作品展的时候,我原本以为只是把画好的插画打印出来就结束了,但是廖梦老师帮我处理其中的疑问,还提出意见和方向,帮了我非常多的忙。
我想要感谢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否直接作为授课老师为我们授课,致谢
还是没有直接授课的老师,都在大学三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细心的教导、指点,让自己更加的充实。
我也有自己想要感谢的同学朋友,我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规律非常的差,一天吃两顿的时间占了大学三年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上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救护车拉走,从此,过上了被监管的生活,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的室友,特别是吴伟丽,几乎每一顿都监督着,也会帮我带食物回来。她这个人不太懂拒绝,性格也非常的温和好相处,虽然有时候非常的固执,也非常的慢热,但是在学习上、生活上却绝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这个人的脾气不太好,能够和我相处的人,一般脾气都非常的好,向来不知道怎么和男生相处,但是却不得不感谢班上的几个男同学,其中聂波、黄富强、邓明伟,其中有一起做过实训,也有关心过我的,借此机会,说一声谢谢,虽然作为同学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一段时间我很珍惜,也是这几个男生,让我稍微不那么讨厌男生。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漫画素描技法.南方出版社.2012.2.江本太郎.ISBN 978-7-5006-9183-9
[2] 卡通漫画技法一点通.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尾田直志.2008.1.ISBN 7-80518-96-8/J.112 [3] 饭糕网在线学习人物比列。[4] 百度文库魔法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08f5a39d6bec0975f465e2ba.html?re=view [5] 卡通绘画技法5000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ISBN 978-7-5153-0287-4 [6] Q版人物绘画.化工工业出版社.2012.9丁尚林.邹朝阳
[7] CG Coloring 跟日本漫画大师学上色.人民邮电出版社.深崎暮人,黑谷忍,2012.5.ISBN 978-7-115-27744-2 [8] 素兰和乔英教学之背景与剧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乔英、游素兰.ISBN 978-7-115-21184-2 [9] 超级漫画素描技法男性角色篇.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3.CC动漫社.ISBN 978-7-5006-9199-0 [10] 英式年代卡通视频
第二篇:毕业设计(论文)
四川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1 VI设计综合概述....................11.1 VI的定义.......................1
1.2 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表....................1
1.3 VI应用要素系统设计表.....................1
1.4 VI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软件介绍.........................32.1设计软件介绍.....................43 设计基本的思路......................53.1 牛牛啤酒有限公司VI设计基本思路....................5
3.2 牛牛啤酒有限公司VI设计的详细介绍................5啤酒行业的现状....................17中国啤酒市场的现状..........................20
5.1 总述.............................20
5.2 分述...............................20外国啤酒对于我国啤酒市场的影响.....................23
参考文献...........................26
致谢............................27
四川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VI设计综合概述
1.1 VI的定义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即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科学、实施有利的视觉识别,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1.2 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表
1.企业标识
2.产品商标
3.企业标志释义
4.标志制图法
5.标志的使用规范
6.标志的色彩规范
8.中文标准字
9.英文标准字
10.中文指定印刷字体
11.英文指定印刷字体
12.企业辅助色
13企业象征图案
1.3 VI应用要素系统设计表
1.待客用项目类:洽谈会、会客厅、会议厅家具、烟灰缸、坐垫、招待餐饮具、客户用文具。商品及包装类商品包装设计、包装纸、包装箱、包装盒、各种包装用的徽章、封套、封缄、粘贴商标、胶带、标签等。
2.符号类
公司名称招牌、建筑物外观、招牌、室外照明、霓虹灯、出入口指示、橱窗展示、活 动式招牌、路标、纪念性建筑、各种标示牌、经销商用各类业务招牌、标示。
3.帐票类
订单、货单、帐单、委托单、各类帐单、申请表、通知书、确认信、契约书、支票、收据等。
4.文具类
专用信笺、便条、信封、文件纸、文件袋、介绍信等。
5.服装类
男女职工工作服、制服、工作帽、领带、领结、手帕、领带别针、伞、手提袋
等。
6.印刷类
股票、报告书、公司一览表、调查报告、自办报刊、公司简历、概况、奖状等。
7.大众传播类
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邮寄广告等。
8.SP类
产品说明书、广告传播单、展示会布置、公关杂志、促销宣传物、视听资料、季节问候卡、明信片、各种POP类。
9.交通类
业务用车、宣传广告用车、货车、员工通勤车等外观识别。
10.证件类
徽章、臂章、名片、识别证、公司旗帜。
1.4 VI设计的基本原则
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VI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VI
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1.风格的统一性原则
2.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
3.强调人性化的原则
4.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
5.可实施性原则
6.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
7.严格管理的原则
VI系统千头万绪,因此,在积年累月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各实施部门或人员的随意性,严格按照VI手册的规定执行,保证不走样。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的内容、形式,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内容与服务的性质来决定。其内容、项目的多少,一
般说来,是与企业识别系统开发设计工程的大小和实施程度而成正比;其风格与特色也与企业产品、经营特色及企业识别系统在应用中的展开程度而不同。另外,企业在实行视觉识别系统时,还应考虑到企业费用和时间的问题,逐步改善企业的设计并使之统一化。因此,视觉识别系统的实施、设计,还应该根据企业识别系统逐步实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视觉识别的功效。为了达成企业形象对外传播的一致性与一贯性,应该运用统一设计和统一大众传播,用完美的视觉一体化设计,将信息与认识个性化、明晰化、有序化,把各种形式传播媒体上的形象统一,创造能储存与传播的统一的企业理念与视觉形象,这样能集中与强化企业形象,使信息传播更为迅速有效,给社会大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与影响力对企业识别的各种要素,从企业理念到视觉要素予以标准化,采同一的设计,对外传播均采同一的模式,并坚持长期一贯的运用,不轻易进行变动。要设计的简化:对设计内容进行提炼,使组织系统在满足推广需要前提下尽可能条理清晰,层次简明,优化系统结构。如VI系统中,构成元素的组合结构必须化繁为简,有利于标准的施行。设计软件介绍
2.1设计软件介绍
本组设计主要用了两种平面设计软件,是PhotoshopCS ILLUSTRATOR CS 这是款很经典的平面设计软件,在介绍我们的具体设计之前,首先向大家大致介绍一下它:
PhotoshopCS ILLUSTRATOR CS是Adobe公司开发的,它是一款集图形设计、文字编辑和高品质输出于一体的矢量图形软件,可以保证所绘制的图形任意地放大或是缩小而不影响其质量。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报、包装和排版等平面广告设计、网页图形制作和艺术效果的处理等诸多领域。该软件具有图形绘制、图形优化以及艺术处理等多方面的超强功能,能充分满足设计者的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基本的思路
3.1 牛牛啤酒有限公司
VI设计基本思路我们这次是为一家啤酒有限公司做VI设计。首先,我们调查了各类啤酒公司的各种广告、宣传等涉及到VI方面的案例,然后又在网上搜索了大量关于啤酒行业VI设计中所牵涉到的知识、需求;在调查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们开始对这家公司的性质进行分析:这是一家以突出青春和活力为主的啤酒公司,而且根据现在的市场需要,又往往都会提到“价格”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就决定围绕着“青春”、“活力”“环保”、“价格中等”这四个中心来思考设计方案;经过讨论,然后考虑到我们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中下水平家庭,基本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基本确定了标志的设计方向:青春、活力、环保、价格中等。我分别设计了各种标志,然后放在一块进行比较、讨论,最后,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了“beer jjan”企业标志确定下来以后,我们就开始了整个VIS的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部分的定义和设计,以下就是我们最后设计出来的样稿。
第三篇:毕业设计论文
一、综述..........................................................................................................................2
一、信息检索技术.....................................................................................................2
1、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2
2、信息检索技术的简介.....................................................................................3
3、信息检索技术的模型.....................................................................................5
一、综述
一、信息检索技术
由于以因特网为主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工作方式,我们真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方面,因特网上面蕴含的海量信息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另一方面,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人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出现所谓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向”的现象。于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如何帮助人们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所感兴趣的信息,尽量剔除不相关的信息。同时保证人们在信息选择方面的个人隐私权利?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十分关注的焦点。
随着在线文本的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新闻、电子杂志、电子邮件、技术报告、文档以及网上图书馆。如此众多的信息,仅仅依靠大脑来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信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自动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成为信息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契机。根据不同的应用背景和不同的使用目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演化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信息分类、问题回答等方向。
由于目前网上信息的表现形式大多数为文本,而且文本也是广大用户所习惯接收的形式。因此我们在下面主要讨论中文文本检索和相关的评价方案。
1、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狭义的信息检索就是信息检索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成已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1945年,Vannevar Bush的论文《就像我们可能会想的„„》第一次提出了设计自动的,在大规模的存储数据中进行查找的机器的构想。这被认为是现在信息检索技术的开山之作。进入50年代后,研究者们开始为逐步的实现这些设想而努力。在50年代中期,在利用电脑对文本数据进行检索的研究上,研究者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Luhn在IBM公司的工作,他提出了利用词对文档构建索引并利用检索与文档中词的匹配程度进行检索 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目前常用的倒排文档技术的雏形。
在著名的国际文本检索会议(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TREC)上,有两个最重 要的研究方向:Routing Task和Ad Hoc Task。其热点问题包括从早期的文本检索、文本过滤到当前的问题回答。
文本信息检索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查询,在大量相对稳定的文本源中,检索出符合用户查询条件的文本,并按其满足查询的程度排序列出。文本检索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产生了大批实用的检索系统,积累了很多成熟的技术。
1992年,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与DARPA联合赞助了每年一次的TREC,对于文本检索和文本过滤和问题回答等专题倾注了极大的热忱。
目前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文本检索以及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2、信息检索技术的简介
信息检索系统流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总体上,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数据预处理,索引生成,查询处理,检索。下面我们分别对各个部分采用的技术加以介绍。
1.数据预处理
目前检索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是Web,格式包括网页、WORD 文档、PDF 文档等,这些格式的数据除了正文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标记信息,因此从多种格式的数据中提取正文和其他所需的信息就成为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此外,众所周知,中文字符存在多种编码,比如GB2312、BIG5、Unicode(CJK 区),而原始数据集往往包含多种编码,因此要正确地检索到结果必须进行统一编码转换。研究者们对预处理部分要提取哪些信息并没有共识,这与后续处理所需的信息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正文、锚文本和链接地址都是要提取出来的。
2.索引生成 对原始数据建索引是为了快速定位查询词所在的位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索引的结构非常关键。目前主流的方法是以词为单位构造倒排文档表,其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
每个文档都由一串词组成,而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通常是若干关键词,因此如果预先记录这些词出现的位置,那么只要在索引文件中找到这些词,也就找到了包含它们的文档。为了进一步提高查询的速度,在组织索引时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复杂的方法,比如B树、TRIE 树、哈希表等。这个阶段还需要对预处理之后的文档进行词法分析,这是因为很多语言的文本都不宜直接把正文中的字符串用于建立索引。例如,中文里的词与词之间不存在分隔符,因此必须先进行分词,而英文中的词存在很多变形,比如“compute”就存在“computes”、“computing”、“computed”等多种变形,应先进行词根还原。此外,有些词虽然出现频率很高,但对于查询没有任何帮助,比如“的”、“了”等,就无需放入索引,为此需要预备一个停用词表(stop word list)对这类词进行过滤。
3.查询处理
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关键词、布尔表达式、自然语言形式的描述语句甚至是文本,但如果把这些输入仅当作关键词去检索,显然不能准确把握用户的真实信息需求。很多系统采用查询扩展来克服这一问题。各种语言中都会存在很多同义词,比如查“计算机”的时候,包含“电脑”的结果也应一并返回,这种情况通常会采用查词典的方法解决。但完全基于词典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而且很多时候并不适宜简单地以同义词替换方法进行扩展,因此很多研究者还采用相关反馈、关联矩阵等方法对查询条件进行深入挖掘。
4.检索
最简单的检索系统只需要按照查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返回相应的文档就可以了,但这种做法显然不能表达结果与查询之间的深层关系。为了把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结果显示在前面,还需要利用各种信息对结果进行重排序。目前有两大主流技术用于分析结果和查询的相关性:链接分析和基于内容的计算。许多研究者 发现,WWW 上超链结构是个非常丰富和重要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的话,可以极大地提高检索结果的质量。基于这种链接分析的思想,Sergey Brin 和Larry Page 在1998 年提出了PageRank 算法,同年J.Kleinberg 提出了HITS 算法,其它一些学者也相继提出了另外的链接分析算法,如SALSA,PHITS,Bayesian等算法。这些算法有的已经在实际的系统中实现和使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基于内容的计算则沿用传统的文本分类方法,多采用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等方法来逐一计算用户查询和结果的相似度(相关性)。两者各有优缺点,而且恰好互补。链接分析充分利用了Web 上丰富的链接结构信息,但它很少考虑网页本身的内容,而直观上看,基于内容的计算则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查询和结果之间的语义关系,但忽略了不同网页之间的指向关系,因此现在很多系统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性能。
3、信息检索技术的模型
信息检索模型可形式化地表示成为一个四元组< D, Q, F, R(qi,dj)>,D是一个文档集合,Q是一个查询集合,F是一个对文档和查询建模的框架,R(qi,dj)是一个排序函数,它给查询qi和文档 dj 之间的相关度赋予一个排序值。3.1、布尔模型
所谓布尔检索, 就是采用布尔代数的方法, 用布尔表达式表示用户提问, 通过对文本标识与用户给出的检索式进行逻辑比较来检索文本。设文本集D 中某一文本i, 该文本可表示为:Di =(t1 , t2, ⋯, tm),其中, t1 , t 2, ⋯, t m 为标引词, 用以反映i 的内容。另设用户某一检索式如下:Qj =(t1 ∧ t 2)∨(t3 ∧(t4)).对于该检索式, 系统响应并输出的一组文本应为: 它们都含有标引词t1 和t2 , 或者含有标引词t 3, 但不含有标引词t 4。
布尔检索具有简单、易理解、易实现等优点, 故得到广泛的应用。1967年后, 布尔检索模型正式被大型文献检索系统采用, 并渐成为各种商业性联机检索系统的标准检索模式, 服务信息情报界30多年, 直到现在, 大多数商用检索系统仍采用布尔检索。尽管布尔检索有着种种的优点, 但是它的缺点仍然是明显的, 它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点。
(1)布尔逻辑式的构造不易全面反映用户的需求。用标引词的简单组配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实际需要, 用户需要那一方面内容的文本, 需要到多大程度, 这是检索式无法表达清楚的, 如对上述检索式, t1 和t2 , 究竟用户希望能得到更多地反映t1 内容的文本还是反映t2 内容的文本, 传统的布尔检索无法 5 解决此问题。
(2)匹配标准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 在响应某个用“∧”连接的检索时, 系统把只含有其中一个或数个但非全部检索词的文本看作与那些根本不含有其中一个检索词的文本一样差, 同样加以排除;另一方面, 用响应某个用“∨”连接的检索式时, 系统都不能把含有所有这些检索词的文本看作比那些只含有其中一个检索词的文本更好一些。
(3)检索结果不能按照用户定义的重要性排序输出。系统检索输出的文本中, 排在第一位的文本不一定是文本集中最适合用户需要的文本, 用户只能从头到尾浏览才能知道输出文本中那些更适合自己的需要。
针对于标准的布尔模型中文献表达形式过于简单、检索条件过于严格而出现的问题,人们对其采取了扩充和修改,提出了扩展的布尔模型。如Salton 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所谓的扩展布尔检索模型, 它是将向量检索模型与布尔检索模型融为一体, 并克服了传统希尔模型的一些缺陷, 下面我们用矢量的方法来讨论布尔检索。设文本集中每篇文本仅由两个标引词t1 和t2 标引, 并且t1、t2允许赋以权值, 其权值范围为[ 0, 1] , 权值越接近1, 说明该词越能反映文本的内容, 反之, 越不能反映文本的内容, 在Salton 模型中, 上述情形用平面坐标系上某点代表某一文本和用户给出的检索式, 如图:
图中的横、纵坐标用t1、t2 表示, 其中A(0, 1)表示词t1 权值为0, 词t 2 权值为1 的文本, B(1, 0)表示词t 1权值为1, 词t 2 权值为0 的文本, C(1, 1)表示词t
1、t 2 的权值均为1 的文本, 文本集D 中凡是可以用t
1、t 2 标引的文本可以用四边形OACB 中某一点表示, 同样, 用户给出检索式后, 也可用四边形OACB 中某一点表示。
下面我们来看看Salton 模型中是如何构造相似度计算式的。对于由t1 和t2 构成的检索式q = t1 ∨ t2 , 在图1中只有A、B、C 3点所代表的各文本才是最理想的文本, 对于某一文本D 来说, 当D 点离A、B、C 3点越接近时说明相似度越大,或者说,当D点离O点越远时,相似度越大。因而D与O的距离
DO =(d10)(d20)22 =
d1d222 可以作为我们衡量一文本与查询q 的相关程度的一个尺度, 显然0 ≤ 2 , 为了使相似度控制在0 与1 之间, 将相似度定义为:
d1d222DO ≤
sim(D, Q(t1 ∨ t2))= 与C 的距离
DO(1)对于由t1 和t 2 构成的查询q = t1 ∧ t 2, 只有C 点才是最理想的文本, 用D =(1d1)(1d2)22
作为我们衡量一文本与查询q 的相关程度的一个尺度, 于是, 把相似度定义为:
(1d1)(1d2)22sim(D, Q(t1 ∧ t2))= 1-(2)(1)、(2)式还可推广到对检索标引词进行加权的情形, 设检索标引词t1、t2 的权值分别为a, b,0 ≤ a, b ≤ 1, 则(1)式、(2)式可进一步推广为:
a(1d1)b(1d2)2222sim(d, Q(t1 , a)∨(t2, b))= 1
在文本信息检索中, 布尔检索不仅具有简单、易理解等特点, 而且易于在计算机中加以实现, 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检索方法。扩展的布尔模索模型——Salton 模型克服了传统布尔模型的一些缺陷, 更符合了用户的需要。
3.2、向量空间模型 向量空间模型是由Salton及其学生们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这一模型将给定的文本(文章、查询或文章中的一段等)转换成一个维数很高,由一系列关键词组成的向量。模型并没有规定关键词如何定义,但是一般来说,关键词可以是字,词或者短语。假设我们用“词”作为Term,那么在词典中的每一个词,都定义向量空间中的一维。如果一篇文档包含这个词,那么表示这个文档的向量在这个词所定义的维度上应该拥有一个非0值。这个模型最大特点是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任意两个向量的近似程度,即向量所对应的文本间的相似性。用信息检索的术语来说,如果两个向量是相近的,则其对应的文本是语义相关的。将所有文献和查询以向量形式表示,则针对特定的查询向量,比较它与所有文献向量的相似度,并依相似度将文献降序排列,这便是现代信息检索系统中常用的方法。Salton及其学生们还根据向量空间模型实现了Smart系统。该系统在过去的30多年中,对信息检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信息检索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如自动索引、加权技术、相关反馈、文献聚类等)都是在Smart上首先实现或测试的。
假设表示文档向量,而
表示查询向量,文档与查询的相关性可以用余弦距离表示如下:
如果我们用进行归一化,即令和表示和中的第i维的值,并且对每个文档矢量,那么上式有可以表示为
在此,究竟如何取值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取值一般被称为关键词i在文档D中的权重。
目前,对关键词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都需要获取一些关于关键词的统计量,而后根据这些统计量,应用某种认为规定的计算公式来得到权重。最常用的统计量包括:
tf,Term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某个关键词在某个文档中出现的频率。
qtf,Query Term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查询中某关键词的出现频率。
N,集合中的文档总数 df,Document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文档集合中,出现某个关键词的文档个数。
idf,Inversed Document Frequency的缩写。dl,文档长度 adl,平均文档长度
权重的计算:
在向量空间模型下,构造关键词权重计算公式有三个基本原则:
1.如果一个关键词在某个文档中出现次数越多,那么这个词应该被认为越重要。
2.如果一个关键词在越多的文档中出现,那么这个词区分文档的作用就越低,于是其重要性也应当相应降低。
3.一篇文档越长,那么其出现某个关键词的次数可能越高,而每个关键词对这个文档的区分作用也越低,相应的应该对这些关键词予以一定的折扣。早期的权重往往直接采用tf,但是显然这种权重并没有考虑上述第二条原则,因此在大规模系统中是不适用的。目前,常用的关键词权重计算公式大多基于tf和df进行构建,同时,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公式也考虑了文档长度。现简要列举如下:
TF-IDF得分。严格地说,TF/IDF得分并不特指某个计算公式,而是一个计算公式集合。其中TF与IDF都可以进行各种变换,究竟何种变换较能符合实际需求,需要由实验和应用来验证。常见的变换方法有:
其中,最后一个公式,即:
被大量系统证明是最有效的。
此外,较为常用的关键词权重算法还包括Okapi权重和Pivoted Normalization 权重(PNW)。这些公式综合考虑了查询和文档中的词频,以及文档的长度。Okapi权重需要预设三个参数:
k1,在1.0-2.0之间 b,通常为0.75 k3,在0-1000之间 而PNW则需要预设一个参数s,大部分情况下取0.20。
在经典模型中,假设索引项是独立的,或者说是正交的。这个假设极大地简化了索引项权值的计算过程,尽管这一假设有时不符合自然语言的实际情况,但是在这个假设下,计算权值的过程简单快捷,因而在目前很多实用的信息检索模型中仍被广泛采用。向量空间模型中索引项权重的算法提高了检索的性能,改进了检索效果,同时采用了部分匹配的策略和一定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使得模型可以根据结果文档与检索项的相似度进行排序,检索出与用户查询要求接近的文档,从而有效地控制返回文档的数量和质量,检索的结果文档集更接近用户的检索需求。但是事实上,在自然语言中,有些索引项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当在一个文档中看到“计算机”时,就非常有可能同时看到“科学”;而当在一个文档中看到“土豆”时,看到“计算机”的可能性就很小。再比如:“王励勤”“乒乓球”的出现不是独立的。同时,该模型丢失了句法信息(如短语结构、词的顺序等),而权重的计算需要利用整个文档集合的信息。
3.3、概率模型
由于信息检索中文本信息的相关判断的不确定性和查询信息表示的模糊性,导致了人们用概率的方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Maron和Kuhns在1960年提出了第一概率检索模型;1976年Robertson和Sparck Jones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第二概率检索模型;之后,Turtle、Fuhr和Roberston又提出了统一化模型,即第三概率检索模型,提高了文档的排序精度。
信息检索的概率模型基于概率排序原则:对于给定的用户查询Q,对所有文本计算概率,并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概率公式为:P(R|D,Q)。其中,R表示文本D与用户查询Q相关。另外,用R’表示文本D与用户查询Q不相关,有:
P(R|D,Q)+ P(R’|D,Q)= 1,也就是用二值形式判断相关性。把文本用特征向量表示:x =(x1,x2,,xn)。其中,N为特征项的个数,xi为0或者1,分别表示特征相i在文本中出现或不出现。
在信息检索中,估计参数是困难的,一般地并不直接地计算P,而是把计算P(R|di,qk)换为计算P(R|x,qk),这样处理略去了公式中与文本无关的特征项,计算的结果可能与实际不符。为了容易计算,现在假设包括相同特征项的文本,经过计算后,它们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将所有文本按相关概率P进行排序,等价于所有文本按特征向量排序。一个文本D的概率相关性的计算为:
第四篇: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软弱土地基处理对策研究
刘建军(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 0730610256 湖北 黄石 435003)摘要: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必要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本文探讨了软弱土地基的特性,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比较分析了常用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软弱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法;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河流湖泊遍布,软弱土地基分布广泛。加之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原先的优良地基由于建筑层数的增高,荷载的增大,也变为软弱地基。因此,对软弱地基处理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软弱地基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软弱地基的特点
软弱地基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其主要缺陷是承载力不足、地基变形过大。基础底面以下,当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1/3时,则该土层为软弱下卧层。软弱下卧层地基指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地基土层的地基。
原则上应避免在软弱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因为含水量较高,具有高压缩性、流变性、渗透性差和抗剪强度低等特性。
软弱地基处理有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和改善特殊土的不透水性等作用。软弱土作为持力层的相关要求
如果必须要利用软弱土作为持力层时,必须满足《地基规范》第7.2.1条规定:(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地基规范》第7.2.7条。)
软弱土地区建筑物裂缝和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超过的上部结构所能承受的不均匀变形能力。因此,设计时根据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分布规律,从建筑布置及结构
毕业设计(论文)
处理两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建筑布置方面,宜采用单元组合的设计原则,就是对体型复杂或超长的建筑物,设置沉降缝将其分割为若干独立的单元,增强各单元建筑的刚度和强度,使每个单元具有一定的调整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在结构措施方面,应减小结构的单元长度,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适当增加基础的刚度和强度等方面着手采取恰当的措施,保证软弱地区建筑安全并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的实现。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
目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灌浆法和高压喷射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特点和适用条件,现分述如下:
3.1 换填法
当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下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方法称为换填法。《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规定:换填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当地表软弱土层为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时,一般要求挖除后换填砂(砾)土、碎石、石渣、矿渣、黏土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并压实,压实要求同表层压实法,挖除方法主要有挖土机械掘法,人工挖除法等。当软土过于软弱而挖土机推土机无法作业时,可采用水力挖塘机组挖除,即用高压水流对软黏土进行切割并冲成泥浆,然后用泥浆泵送到指定地点沉淀后再处理。
通常基坑开挖后,利用分层回填压实,虽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但经常由于地下水位高而需采取降水措施,且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需要基坑支护,以及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常使处理工程费用增高,工期延长,对环境影响增大等,因此换填法的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但也不宜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并不明显。
某综合楼占地面积为288.00㎡,拟建场地属于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原为耕作地。场地区域内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等效剪切波速v为180m/s,覆盖层厚度约为20m左右,拟建场地的土类型划分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Ⅱ类。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赋存于中粗砂层,透水性强,水量较大,静止水位埋深,地面起算3.20m~3.80m。据勘察结果显示:场地地基土主要以第四纪沼泽沉积的淤泥质
毕业设计(论文)
土为主,部覆盖有少量素填土。第一素填土层,第二素填土层呈松散、流塑、软塑状,地基土均具有压缩性,承载力低,属于地基软弱土,不宜作建筑、构筑物的持力层;而第三层中粗砂层,第四层粉质粘土层及以下的土层呈硬塑状,具低压缩性、承载力高的特点,是勘察场地内建筑、构筑物的良好持力层,换填部分软弱土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从而达到设计要求,故设计采用砂石换填处理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
该工程采用振动碾压法施工工艺,分段摊铺分层碾压,要求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控制砂石混合料含水量在8%~12%之间,否则应洒水或晾干。地基换填完后,为确定碾压换填达到设计要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对工程实施静载荷试验,任意选取试验点。通过试验,质量检测中心得出结论,地基换填承载力大于150kPa。在基础顶板和两侧边梁上各均布4个沉降观测,砌筑生产上场前观测1次,上场后每过15天观测1次,设备安装完观测1次,投产观测1次,并做好观测记录。经核实所有观测点沉降数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各种换填材料经过压实换填后都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在换填材料丰富、土层勘察明确的地区,使用各种材料换填软弱地基土的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工期短等特点,是当前地基处理技术中比较经济、可行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3.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到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建造前在场地先进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该法常用于解决软黏土地基的降和稳定问题,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广东顺德快速干线线路位于珠江三角洲相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河网交叉频繁、耕地和鱼塘范围大。表层软土(淤泥、淤泥质土)发育,呈流塑、软塑状,扰动易失水离析,具高压缩性、高含水量、欠固结、高灵敏度、低强度和低承载力的特点。地基土层为:+2.0~-0.5为素填土,杂色,主要含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和少量植物根系,道路区主要为杂填土,鱼塘区主要为塘梗;-0.5~l3.2为淤泥、淤泥质土,灰黑色,主要由粘粒组成,粘性较强,干强度高,切口较平滑,底部含较多植物腐殖质,流塑状态:-13.2~-15.9为粉细砂,深灰、灰白色、毕业设计(论文)
松散,饱和,含贝壳,云母,局部夹中砂。该区软土的透水性较 高,适合使用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以下是砂井布置与施工方法。
路基宽度为58.5m,设计采用的袋砂井直径为7cm,呈正三角形布置,砂井长度由软基深度确定,一般全部穿透软土层,并打入持力层50cm。
1)设置砂垫层
(1)首先清除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再用土质相同的土填筑成路拱式横坡,坡度不小于3%,要求碾压密实,形成排水坡,设计密实度为0.90以上。
(2)再在路拱上均匀地铺设透水性好的粗砂层,砂层厚度在30cm以上,表面应平顺,形成与路拱相同的坡度,以利于袋装砂井排出的水能迅速从该砂层中流出。
2)机具定位
(1)袋装砂井布置呈正三角形,各边间距按设计要求。
(2)根据袋装砂井布置范围及间距,采用小木桩或竹板桩准确定出每个砂井的位置,在套管入土时再将其拔掉。
3)打入套管
(1)当套管吊起定位后,即可轻缓打击。入土困难时,再进行大幅振动打击,直至设计深度为止。
(2)套管打入前,在套管上放置注水用的水管,用以向套管内注水。当向套管内放入砂袋时,同时注水,防止回袋。
4)起吊下砂袋
(1)砂袋运输要用专门运送工具,严禁在地上拖拉。
(2)下放砂袋时,应在套管上口设滑槽,将砂袋缓慢顺直地放入套管。5)拨套管
砂袋到位后即可起拨套管,起拔时要连续缓慢进行,中途不得放松吊绳,防止因套管下落而损坏砂袋。
6)袋头处理
套管拨出后,砂袋应露出井口30cm,由于振动下砂袋过程中砂袋更加密实,上口通常会形成空袋,必须二次补砂密实,用力抖动袋口后,重新扎牢袋口,防止在孔口附近形成缩井或断井,影响排水效果。
毕业设计(论文)
在经过3个月的超载预压后,该区的沉降速率已经降低到很小,基本达到了卸载要求,由此可见,本区在路基填筑期间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主固结。此外,路基横向的差异沉降相对较小,说明软土层在本区的横向分布比较均匀。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基处理,关键在于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砂的质量和砂袋的灌砂量,防止砂袋的颈缩和回带;对于软土厚度较大、土含水量较高的土层,为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砂垫层标高和厚度,使土体压缩过程中砂垫层处于排水边沟水位之上。广东顺德快速干线公路项目施工期间及沉降观测显示,地基处理效果良好,各项指标满足了设计要求。
排水固结法适用处理各类淤泥、淤泥质土及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砂井法特别适用于存在连续薄砂层的地基。但砂井只能加速主固结而不能减少次固结,对有机质土和泥炭等次固结土,不宜只采用砂井法。克服次固结法可利用超载的方法。真空预压法适用于能在加固区形成(包括采取措施后形成)稳定负压边界条件的软土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法、真空预压法和电渗法由于不增加剪应力,地基不会产生剪切破坏,可适用于很软弱的黏土地基。
3.3 强夯法
强夯法国际上称为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或称动力压实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目前,使用的夯锤一般为10~40t,提升高度在10~40m。
宜昌兴山县公安局看守所监室、位于兴山县新县城古夫镇北侧古洞口小区,南与电业公司住宅楼毗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基础全部坐落在高填土上,填土厚度3m-6m。填筑材料为碎石,砂,卵石和少量崩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等。由于该工程位于6度地震区的高填土上,并且下卧可液化土层,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该工程先后决定用沉管灌注桩基础、挖孔桩和强夯法。经比较最终决定采用强夯法,以15t履带式起重机作为提升机具。夯锤重120kn,以20mm厚的钢板为底,底面积1.8×1.8㎡,外包高0.96m。厚10mm钢板,内设多层锚固钢筋并满浇C28混凝土,锤底到锤面埋有5根ф100mm的通气管,以降低夯击的气垫作用,锤顶采用刚性吊环,使用吊钩得以迅速而方便的挂上。自动脱钩装置由船用脱钩装置改变而来,开钩拉绳一端系在脱钩装置的把柄上,另一端穿过焊在吊车大钩侧板上的转向滑轮,然后固定在吊车起重臂底部的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拉绳即张紧而拉开脱钩装置的锁卡,使夯锤脱钩下落。
毕业设计(论文)
据观测,强夯后地基平均下沉0.55m,夯击点周围没有隆起现象,在夯击截面2 m范围内,标高都有下降。通过现场测试,地基承载力提高1-2倍,有效影响深度达7 m左右,改善了地基的抗液化性能。经比较,采用强夯法比桩基节省投资15余万元,比人工挖孔桩节约投资18余万元,基础施工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果甚佳,深受建设单位好评。
强夯法由于在实践中具有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面、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在世界各地应用很广泛。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饱和度较高的黏性土,一般来说,强夯法效果不明显,尤其对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更差,应用时要慎重。
3.4 砂石桩
碎石桩、砂桩砂石桩总称为砂石桩是指应用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到方法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成的孔,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砂砂石桩法早期主要用于挤密砂石地基,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化,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砂石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可防止砂土的振动液化,也可增强软弱黏性土、素填土及杂填土地基。在饱和黏土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进处理;但对于沉降要求较为严格的建筑结构,最好是通过现场试验后再确定是否采用。
砂石桩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节省材料、工程造价低、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堤(含构筑物)、码头、仓库、油罐、厂房和住宅等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地加固工程中。
砂石桩(含碎石桩、砂桩)复合地基与刚性地基的区别在于砂石桩属散体材料桩,无胶结强度,其刚度介于土和柔性桩之间,能承受和传递压力,不能承受拉力,并且在围限条件下方能成桩;砂石桩是地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仅起加固地基的作用;而刚性桩则需与建筑物的基础作刚性连接,并且某些桩可以预制。
3.5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是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浆体或分体)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水泥土搅拌法一般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素填土(包括
毕业设计(论文)
冲填土)、饱和黄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
(2)搅拌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可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施工,对周围原有建筑物和地下沟管影响很小;
(3)可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等加固形式;(4)与钢筋混凝土桩相比,可节约材料并降低造价。
基于上述优点,水泥土搅拌法在铁路、公路、市政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等软土地基加固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3.6 灌浆法
灌浆法是指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新的位置,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好和化学性质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
灌浆法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地基进行处理:
(1)降低了地基土的透水性,防止流砂、钢板桩渗水,坝基漏水和隧道开挖时涌水,并改善了地下工程开挖条件;
(2)可整治塌方滑坡;
(3)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4)可进行托换技术加固古建筑地基。
3.7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简称为高喷法或旋喷法。具有加固体强度高。加固质量均匀、加固体形状可控的特点,已成为国内工程界普遍接受的、多用途、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高压喷射注浆,先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入土层的预定位置,然后将浆或水以高压流的形式从喷嘴里射出,冲击破坏土体,高压流切割、搅碎的土层,呈颗粒状分散,一部分被浆液和水带出钻孔,另一部分则与水搅拌混合,随着浆液的凝固,组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
毕业设计(论文)
渗能力的固结体。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黏土、黏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颗粒块石、坚硬黏性土、大量植物根茎或有过多的有机质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程度。
高压喷射法注浆法可用于既有建筑物和新建筑的地基处理,也可用于截水土保持、防渗、抗液化和土锚固定等。高压喷射法的加固体可用作挡土结构、基坑底部加固,护坡结构、隧道棚拱,抗渗帷幕、桩基础、地下水库结构、竖井斜井等地下围护和基础。
除以上各种方法外,近年来还有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地基等方法处理软弱地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以上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各自适用条件合理选择,解决相应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软土地基条件千变万化,有时单独任一种处理方法都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时可同时运用两种甚至几种方法,综合各种方法长短合理运用。如饱和软黏土为软弱土层,其作地基的主要障碍是含水量大(呈饱和状态),因此沉降量大、承载力低、强度和稳定性差。要使其固结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若单一采用堆载预压来提高承载力,则短期内难见成效;若采用复合的方法,综合发挥几种方法的各自优势,问题就不难解决。
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在论文写作期间,得到了缑勇老师的悉心指导。缑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开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使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学习方法。为我即将到来的工作奠定了专业基础技能。缑老师以其平易近人、朴实无华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着我。再次向缑老师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此致
敬礼!
刘建军
2010年4月25日
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丁常国.布袋注浆桩加固深厚夹层软弱地基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08):23-28 [2] 田忠.高速公路软弱地基综合处理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7,(08):66-68 [3] 杨普济,罗嗣海,黎程.砂石桩法在软弱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4):21-22 [4] 肖南军.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法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09,(4):70-71 [5] 韦马季.综述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工会博览:下旬,2009,(7):193-193 [6] 吴增利.采用灌浆法加固豫北某砖混结构厂房地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4):47-48 [7] 高顺锋,祝珺,余静.软弱地基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71-71 [8] 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9] 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11] 吴培明.混凝土结构[M].第2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2]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13]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14] 舒秋华.房屋建筑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5] 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 高广运,时刚,冯世进.软土地基与深基础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五篇:毕业设计论文2014 (完整格式)
完整的论文标题写在这里
摘要: 摘要内容三百字左右。简述课题和论文的主要内容,如:课题提出了什么问题,经过了哪些分析,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等等。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摘要内容三百字
关键词: 关键词一;关键词二;关键词三;关键词四;关键词五
English Title Here Abstract: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Abstrac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Keywords: Keyword1;Keyword2;Keyword3;Keyword4;Keyword5 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目录.............................................................................................................................................ii 1 绪论.....................................................................................................................................1 1.1 二级标题.........................................................................................................................1 1.1.1 三级标题.................................................................................................................1 1.1.2 三级标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图和表的用法.................................................................................................................2 2 分析.....................................................................................................................................4 2.1 2.2 2.3 2.4 3 白日依山尽.....................................................................................................................4 黄河入海流.....................................................................................................................4 欲穷千里目.....................................................................................................................4 更上一层楼.....................................................................................................................4
设计.....................................................................................................................................5 3.1 3.2 3.3 3.4 春眠不觉晓.....................................................................................................................5 处处闻啼鸟.....................................................................................................................5 夜来风雨声.....................................................................................................................5 花落知多少.....................................................................................................................5 结论.....................................................................................................................................6 4.1 4.2 4.3 4.4 故人西辞黄鹤楼.............................................................................................................6 烟花三月下扬州.............................................................................................................6 孤帆远影碧空尽.............................................................................................................6 惟见长江天际流.............................................................................................................6
致谢.............................................................................................................................................7 参考文献.....................................................................................................................................8 附录.............................................................................................................................................9
ii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1 1 绪论
开场白„„
↑↑↑↑↑↑↑↑↑↑↑↑↑↑↑↑↑↑↑↑↑↑↑↑↑↑↑↑↑↑↑↑↑↑↑ 注意双击上面的页眉修改为你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名称!!
1.1 二级标题
一般,标题之后,次一级标题之前应该写些过渡性的话。
1.1.1 三级标题
(1)四级标题(2)四级标题 A 五级标题 B 五级标题 a 六级标题 b 六级标题 C 五级标题
这里一共给出了六级标题的例子,使用时只需在大纲视图选择合适的级别样式即可,样式的格式已按照要求设置。各级标题的内容仅作为排版的样例,具体内容请与指导老师商榷。
从别的文档中粘贴文字到本文档应该选择“编辑”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然后选择“无格式文本”,以免格式受到“污染”。
论文内容完成后,在目录部分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更新整个目录”确定即可。
(3)四级标题
1.1.2 代码的格式
论文中的代码段落一般不宜过长,一般并不需要完整的代码段落,以能说明问题的代码为主。代码应按习惯缩进,缩进建议用Tab符和空格符,不宜用Word中的左缩进。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 为了代码的对齐,往往采用等宽字体,如:“Courier New”等。
模板中设置了样式“代码”,可以选中代码后应用该样式。也可以用下面代代码段使用格式刷工具应用到自己的代码段上。
#include
} printf(“你好!”);return 0;1.2 图和表的用法
在论文中图的用法和格式参考如下。
图的标题可以在插入图后“插入”菜单“引用”“题注”,标签选择“图”即可(没有“图”标签新建即可)。为了方便操作,图标题也可以复制后再修改。图片的样式选择“插图”,图标题的样式可以选择“图标题”。如果文中需要引用图片,可以在“插入”菜单“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图”,引用内容“只有标签和编号”。例如:如图 1.1所示。
注意如果在论文中粘贴屏幕截图,应选用合适的工具选取有说明性的部分,一般不宜截取整个屏幕。截图后用工具保存为JPG或者PNG格式,作为备份。然后根据论文中的位置修改到合适的尺寸,再插入到Word中。
图 1.1 例图
论文中表格的用法参考如下。
表的标题可以在插入表格后选中整个表格后“插入”菜单“引用”“题注”,标签选择“表”即可。为了方便操作,表格标题也可以复制后再修改。表格标题的样式可以选择“表标题”。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3 表格标题的引用同图标题的引用。可以在“插入”菜单选择“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表”,引用内容“只有标签和编号”。例如:数据如表 1.1所列。
表格的居中和表格后空白设置:右键点击表格后选择“表格属性”,对齐方式选择“居中”,文字环绕选择“环绕”,定位,距正文,下:0.5厘米,左、右:10厘米即可。
表 1.1 MsgBox 函数返回值
常数
vbOK vbCancel vbAbort vbRetry vbIgnore vbYes vbNo 值 1 2 3 4 5 6 7 按钮 确定 取消 放弃 重试 忽略 是 否
论文字数要求15000字以上,是指正文部分。摘要、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等不计在内,统计时请注意。
图 1.2 全垒打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4 2 分析
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之间,比如这里,最好写一些起承转合的话。
2.1 2.2 2.3 2.4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5 3 设计
3.1 3.2 3.3 3.4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6 4 结论
4.1 4.2 4.3 4.4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7
致谢
致谢内容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8
参考文献
[1] 下面给出几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
[2] 匿名,不知道,非常多.计算机实用教程.北京:XX大学出版社,2004,123~234 [3] [美] Donis Something.Visual X# 2008技术内幕.北京:YYY大学出版社,2007,56~78 [4] Johns Smith, James Nothing.Programming in C++ or Anything and Something.http:// 2007 [6] 至少10篇 [7] 其中两篇外文 [8] 按在文中出现 [9] 的前后次序 [10] 排列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9
附录
附录说明文字。附录篇幅不宜过大。如果文档或程序过多,可以写明附录见所附软盘或光盘。没有请删去此部分内容。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